10 往事依依 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10 往事依依 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10 往事依依 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10 往事依依 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10 往事依依 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往事依依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学习生活

单元素养

人文内涵语文要素

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学习默读,一气呵成通读全文,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其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课程内容中,此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概括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概括、人物描写与关键语句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单元教材分析

此单元围绕“学习生活"选编了三篇回忆性散文和一篇文言文,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了少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亲身经历,叙童趣,述真情,回忆了少时嬉戏和读书的生活;《往事依依》回忆了于漪听国文老师授课、聆听教诲等与读书有关的往事,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再塑生命的人》记叙了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导下走出阴霾、重塑灵魂的故事;《十二章》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闪烁着至圣先师的学习智慧。这几篇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但均与学习生活相关,凸显了教师在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作用。

三、单元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中,能够基本掌握内容,但较为缺乏从整体和细节中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关注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及标题、开头、结尾等特殊位置的语句,通过细致分析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四、单元学习目标

1.掌握默读方法,提升默读速度,在默读中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厘清文章内容及主旨。

3.精读关键语段,重点分析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感受童真童趣、师生情谊、热爱生活等情感,并将收获的情感体验运用到写作之中,提升读写迁移能力。

10往事依依

设计说明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语言优美,饱含深情。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通过分析事件来厘清层次脉络;通过品味语言来体味文中蕴含的感情。同时,更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理解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概括课文事件,厘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初步体会引用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理解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引用的作用,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资源与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我们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那愉悦的感觉、自由的心情终身难忘。童年的人、事、物、景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心底,影响着人生的轨迹。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去看看她的童年生活。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徜徉(chángyáng)浩渺(miǎo)_婵娟(chánjuān)雕镂(lòu)

慷慨(kāngkǎi)镌(juān)刻谆(zhūn)谆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安闲自在地步行:徜徉

水面辽阔无边:浩渺

雕刻:雕镂

(头绪)极多而纷繁;各种各样:万端

模模糊糊:依稀

形容竭力思索:搜索枯肠

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走投无路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旷神怡

3.文学常识。

于漪,江苏镇江人,“人民教育家"获得者。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与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4.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界开始注重素质教育,强调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文章脉络。1.题目中的“依依”是什么意思2.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所回忆的几件往事。3.整体感知,厘清课文结构,概括层意。1.“依依",意思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2.概括事件。小时候:看图画。学生时代:读诗歌、听讲课、聆教诲。3.全文共8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1):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2—6):深情回忆成长过程中促进“我”心智发展的人和事。第三部分(7):篇末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逐步提升学生的默读速度;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结构,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思。1.“我”具体回忆了哪些内容有怎样的特殊感受2.作者回忆的四件事有什么共同点3.文中回忆的几件事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先独立思考,提炼、概括信息,进行适当批注,再讨论交流。1.(1)内容:家里的山水画、《评注图像水浒传》。感受:有身临其境之妙,生动形象,形成了深刻的记忆。(2)内容:读《千家诗》,如描写四季景色的“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等诗句。感受:领略祖国风物之美,沉浸在美的享受中。(3)内容:两位国文老师授课,其一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其二讲授田汉《南归》中的诗。感受: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在“我"的心里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使“我”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4)内容:“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感受: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2.共同点:都与读书(画)有关。3.看画、读《水浒传》:如临其境,津津有味,充满单纯而朴实的童真童趣。读《千家诗》: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使“我"贴近生活、热爱生活。听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厘清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归纳,了解作者的感受,体味作者的情感。

五、过程性评价

围绕学生默读文本和概括分析的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紧扣“依依",结尾回应“依依”,中间叙述了与读书有关的几件往事,在追溯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中,涌动着一股情感的热流。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将文中优美的语句、古诗词摘抄下来,并进行赏析。

2.发展型作业:①以“文学伴我成长"为主题,绘制一幅图文并茂的手抄报;②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基础通关”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于漪老师回忆的几件往事均与读书息息相关,感知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从语言角度和主旨角度来欣赏这篇课文,体会其有声有色、情文并茂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赏析句段,品味课文语言之美。1.作者记叙的几件往事,看似平淡,读起来却又耐人寻味。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赏析。2.课文引用了大量诗句,增添了文采。试着体会文中引用的诗句的含义及作用。3.课文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应抓住哪些词语细细品味勾画出用得好的词语和写得美的句子,结合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作者运用传神的词语和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令课文读起来耐人寻味。如:“凝视"入了神”“不知不觉"等词语写出了作者儿时被图画深深吸引而走进文学殿堂的美好。用“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的动作描写,“神情凝注"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上课时有趣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因受到如此情趣的激发而喜爱上文学的欣喜之情。2.第4段中引用写四季风光的诗词,写出了四季的景物和各种色彩,美丽如画。“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突出了诗歌的意境,增添了课文的文采与美感。3.最后一段收束全文,首尾呼应,再次扣题,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要抓住“依依"唤”“催"等词语来进行品味:“依依”照应课文题目,体现出作者对往事的怀恋之情;“唤"催”等动词,强调了回忆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与深刻影响。锻炼学生品读文本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思考问题,提升共情能力。

三、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深入思考,感悟主旨。1.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为什么都与读书有关【点拨】结合作者的个人背景及时代背景思考问题。2.作者回忆这些往事,对青少年有何启迪既然读书这么重要,那么你们读过哪些书从书中得到了什么好处【小结】书有不同的档次,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我们要尽可能选择一些高雅的作品欣赏,阅读不应局限于文字作品,还可以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美术、摄影作品等,把感受写下来,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先结合背景资料和课文内容独立思考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最后,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其他小组代表进行补充。1.因为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在此背景前提之下,自然离不开读书。而这些与读书相关的往事,是作者成长的源泉。作为语文教育专家,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作者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给了她广阔的天地、开阔的眼界,以及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才使得她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情感,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2.(1)作者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都可以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可见,少年时代要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知识,增添智慧,做一个志趣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2)学生自由交流,分享自己读过的好书,并谈谈读书收获。结合作者背景及个人经历讨论问题,引导学生重视生活的体验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