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子》四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6《老子》四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6《老子》四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6《老子》四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6《老子》四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老子》四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高二上册《老子四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老子“有"与“无”思想观点的深刻内涵,了解其突破常规俗见的意义,初步认识道家思想的文化价值。

2.了解老子阐述道理的言说方式,把握老子观点的思辩性,学习理性思考,提升辩证思维品质。

3.体会老子思想的人生智慧及现实意义,能联系实际认识生活。

4.借助工具书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学做知识卡片,熟记并积累经典语句,培养文言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老子学说辩证认识事物、突破常规俗见的意义,初步认识道家思想的文化价值。

2.体会老子思想的人生智慧及现实意义,能联系实际认识生活。

教学难点:

1.理解老子“有"与“无”思想观点的深刻内涵。

2把握老子观点的思辩性,学习理性思考,提升辩证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提起道家,同学们可能会觉得道家思想是玄而又玄的学说,难于理解。但其实,我们看看下面一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就明白道家的一些思想认识,至今还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出自《老子》的成语

上善若水祸福相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大器晚成大智若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庄子》的成语

越俎代庖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贻笑大方

沉鱼落雁失之交臂邯郸学步庄周梦蝶

这些凝练精辟的语言,如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所以,老子、庄子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和两位思想大师已经有认识上的相通与默契。

二、作家作品介绍

老子其人、《老子》其书(自主预习《同步导练》第49-50页)

三、探究文本

第十一章

[疏通词句]

「学习任务」朗读第十一章,读准字音。

毂(gǔ)蜒填(shānzhi)牖(yǒu)

「学习任务」解释文中疑难词句。

①辐:是指车轮上的车条。三十辐,是一个车轮上车条(辐条)的数目。

②毂③无④蜒填⑤户牖(参考教材注释)[探究章旨]

「学习任务」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与一般的世俗常见有何不同

1.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看到眼前事物“实"和“有”的部分及其作用,而忽略事物另一面“空"和“无”所起的作用,只会利用事物“有"的部分,却不知道这“有”的功用正是“无"造就而成的。2.老子为突出“无”的作用,他用三个具体的生活器物,形象论述了“有"与“无”的相互关系:说明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没有“无"就无所谓“有”。有无相生相成,不可分离,才构成了能为人类所利用的世间万物。

3.老子让人们明白了有无相生、对立统一的道理,这是道家非常重要的思想。

「学习任务」老子关于“有无相生"的观点,从历史角度看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站在历史的角度,在那样一个矛盾冲突尖锐、人心汲汲于功利的社会中,老子独具慧眼,见人所不见,提醒世人要重视那些通常被人

们忽略的一面,这为当时的世人指出了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对社会和人生都具有启发意义。

[经典之用]

「学习任务」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请你说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我们该怎样正确对待有和无呢请大家讨论交流、互相分享。

参考示例1:一个人如果不给自己留出空间,那会有什么后果呢比如学习与休息,我们能把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来学习吗这样做一周不到就会崩溃。所以,我们白天学习,晚上休息。睡觉休息恰恰是积蓄力量,是为了第二天更好地学习。读书也是如此。如果囫囵吞枣不假思索地读书,把头脑塞得满满的,不给自己留下思考空间和消化吸收的余地,读书的效果如何能好

第二十四章

[疏通词句]

「学习任务」朗读《老子》第二十四章,读准字音。

自见(xiàn)长(cháng)赘(zhui)行恶(wù)处(chǔ)

「学习任务」解释文中疑难词句。

①企②跨③彰(参考教材注释)

⑥余食赘行:这是个成语,意为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老子这里所说的“余食赘行”,针对的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包括企者、跨者)等行为。

⑦物或恶(wù)之:人们常常厌恶它们。物:代词,这里指常人。

[探究内涵]

「学习任务」本章中老子列举出了几种不懂得“道"的行为表现一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些行为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例意在说明什么看法

(原因)1.企者不立:因为全身重力落在脚尖上,它无法支撑身体平衡,这是由人的身体结构决定的。

2.跨者不行:大步跨行不是人体行走的最自然状态。

错误根源就在于人内心的主观愿望。这些好高骛远、不自量力的主观妄动,是想要突破人体的自然状态,是急于求成、内心焦躁的心理反

映,所以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看法)老子列举这些事例,意在说明这些错误行为都是事情做过了头,是余食赘行,令人厌恶,完全不符合“道”的原则,有道之人决不会这样做。

[探究章旨]

(1)完美人格:不在外形上显露,而为内在生命含藏;重内藏无外见,内藏胜过外见。

(2)不追求圆满无缺,否则物极必反。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状态,才不走向极端。

(3)凡事要适可而止,做事要留有余地。由此,我们也进一步明白,老子为什么认为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是余食赘行,令人厌恶的了。

[练习作业]

「练习一」翻译下列语句

1、蜒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2、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练习二」思考:现实中,有的老师或家长特别鼓励孩子去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你对这种做法怎么看

高二上册《老子四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三十三章

[疏通词句]

「学习任务」朗读《老子》第三十三章,读准字音。强(qiǎng)

[探究内涵]

「学习任务」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

1.“知人者",是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所以是一般之智。“自知者”,知人更知己,这是心灵之明,是明于道。

自知者能通过外事外物能反省自身,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把握自己,从而体察到生命本质,所以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智慧也更高明。

2.“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外在的力量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量。“自胜者”,凭借的是内在的坚强意志战胜自我,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

他能够时时反省自己,克制欲望,摒除杂念,战胜偏见。这种真正能够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是强者。

「学习任务」如何理解“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两句话与上文的联系

1.知足者富—在老子看来,真正的富有并不是满足于现状,也不是满足于物质匮乏,而是对自知、自胜的程度达到一定的境界而感到满足,这才算富有。

2.强行者有志-强行者自知自胜,并能够努力奋进,顺应天道,与道合为一体,求道不息,这样的人身体虽然消失,但他所传承的道仍然存在,才称得上长寿不朽。

[理解章旨]

本章还是讲个人的修养。老子通过知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知足与强行,不失其所与死而不亡,两两相对,比较辨析,告诉人们:

人生唯有自知,自胜,自强,才能实现天地之志,与世长存。

第六十四章

[疏通词句]

「学习任务」朗读《老子》第六十四章,读准字音。

泮(pàn)散(sàn)累(léi)土几(jī)

「学习任务」解释疑难词句。

①易持②兆③泮④未有⑤于⑥执⑦无为(参考教材注释)

⑧从事:行事,做事。

⑨慎终:重视最后和结束。

⑩不贵:不珍视,不看重。

⑩不敢为:不妄加干预。

[探究内涵]

1.“其安易持……治之于未乱。”第一层,老子列举安、未兆、脆、微这四种状态,都是一种无事时的状态,是一种“无"的状态。凡事在初始的萌发阶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决,治世者在事物发展的相安无事中,就可以把握主动。

(1)为之于无事,无事而先为。

(2)防患于未然。

2.“合抱之木……始于足下。”第二层,老子用排比句列举三个现象,形象说明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大"是由“小”发展起来的。

(1)所以要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

(2)有毅力和耐心,为之于细微,才能终成其大。

3.“为者败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三层。老子认为,

人们没有“慎终如始”,没有始终如一地以慎重态度对待事情的终结,没有注意细微和小节,所以“常于几成而败之"。

(1)即使在事情的最后关头,也要像开始时那样谨慎从事,才不会出现失败。

「学习任务」“圣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注:儒家的圣人是伦范化的道德人;道家的“圣人"则体任自然,拓

展内在的生命世界,扬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束缚。

解释“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也就是不干扰,不妄为。

(1)为者败之……故无失。

老子认为,一切祸患都因有所作为和心理偏执而起。所以圣人顺应自然,不干扰,不妄为,心理不偏执;这样自然少有失败,而为者、执者必然败之、失之。

(2)是以圣人欲不欲……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认为,圣人与众人不同。圣人追求的是众人所不追求的大道,不看重众人所想要的珍奇异宝,学习众人不愿学习的德行。因此圣人能补救众人经常犯的错误,顺势而为,不逆势妄为,不干涉强为,所以圣人能够终成大业。

[理解章旨]

本章主要讲“治国"。首先指出“持于安,谋于未兆,泮其脆,散其微”的四种现象,由此提出治世者做事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方法,强调要居安思危,处盛防衰。

其次举出事物由小而大、由少到多、由近及远的三个事例,由此提出治世者要循序渐进,慎终如始,才不会功败垂成。

第三,强调了圣人的做法,是按自然规律做事,无为无执,所以无败无失。

[经典之用]

「学习任务」请你用三个成语来说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观点,并联系现实或历史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并给同学们分享。

成语: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居安思危/有备无患/防微杜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参考示例1: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肆虐,由于人们对新病毒完全没有了解,缺乏防范意识,预防措施不到位,所以疫情开始就呈现出快速爆发态势,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