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测评(B)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1/00/wKhkGWcMcX2AeKD2AAHkjIrovL4784.jpg)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测评(B)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1/00/wKhkGWcMcX2AeKD2AAHkjIrovL47842.jpg)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测评(B)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1/00/wKhkGWcMcX2AeKD2AAHkjIrovL47843.jpg)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测评(B)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1/00/wKhkGWcMcX2AeKD2AAHkjIrovL47844.jpg)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测评(B)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1/00/wKhkGWcMcX2AeKD2AAHkjIrovL478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第3章测评(B)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
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C.一片草地是最小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
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但最小的生态系统可以是一段朽木,甚至更小。
2.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示意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
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3.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
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
细菌、真菌等。下列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生物,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它们中的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题中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
群落,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项错误;自养生物中的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
行化能合成作用,B项错误;秃鹫属于分解者,C项错误;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
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项正确。
4.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的个体数量比例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
示树、昆虫、食虫鸟的能量大小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树
答案:C
解析:数量金字塔是以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为指标绘制的,有时会倒
置,本题就是一个实例。而能量金字塔是不会倒置的,所以三者的能量大小关系应该是沿
食物链“树一昆虫―食虫鸟”中营养级的顺序逐级递减的。
5.下图是毛白杨树林中2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毛白杨树同化的总能量为N,
方框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C+D
B.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C.3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D.毛白杨树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MV)xlOO%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3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刀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
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5)=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0+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是第二营养级
同化的能量,包括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毛白
杨树同化的总能量为N,故毛白杨树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N)xl00%o
6.科研小组调查的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
示。该4种生物共同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0o
甲T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减少,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最多,应该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所以上述
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一甲一乙一丁。乙的种群数量增加,会捕食更多的甲生物,因
而甲的种群数量减少,随之丙的种群数量将增加;丁以乙为食,所以丁的种群数量随乙种
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7.右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
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大气中的二I.
氧化碳库~I
a[[b
|生产者L
।分解者卜」
A.碳从生产者流入消费者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B.a途径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
系可表示为a=b+c+e
答案:D
解析:图中a主要代表植物的光合作用;b、d主要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g代表分解者的
分解作用,其中主要是呼吸作用;c代表捕食;e、f代表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被分
解者利用。夏季,植物正常生长,则a>b+c+e。
8.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
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
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
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A
解析: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两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可知,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体型较大的
羊的数量少于草,而森林生态系统中,昆虫的体型很小,其数量会显著多于乔木。所以前
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9.右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物质又是能量的载体
答案:B
解析:图中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
递碳元素,而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
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属于对信息传递的应用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能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信息在细胞
与细胞之间传递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11.某池塘底栖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类(铜锈环棱螺等)、寡毛类(苏氏尾蛆蚓等)、摇蚊类
(羽摇蚊等)。科研人员研究了该池塘底栖动物能量流动过程,构建了下图所示模型[单
位:kJ/(n?.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遗体
摄同化能生长能87.7残骸
代、
能\谢
2119.5排粪小、能
~~\1642.1
A.流经底栖动物的总能量是2119.5kJ/(m2-a)
B.底栖动物同化能中的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C.图中“X”包含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答案:A
解析:底栖动物摄食能中的大部分为排便能,没有被利用,故流经底栖动物的总能量=2
119.5-1642.1=477.4[kJ/(m2-a)],A项错误;底栖动物同化能中的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即代
谢能,其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即生长能,B项正确;生长能中的一部分流
入下一营养级,其余流向分解者或未被利用,故图中“X”包含被下一营养级捕食所同化的
能量,C项正确;能量以物质为载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同时
还有生物之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以调整种间关系,D项正确。
12.牛、羊适量采食后,草原上的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缓解牛、羊采食对植
被的影响;火灾后的草原,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以上事实分别说明草原
生态系统具有()
A.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C.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D.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A
解析:牛、羊适量采食后,草原上的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缓解牛、羊采食对
植被数量的影响,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
的能力,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火灾后的草原,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受到火灾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即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
13.某学习小组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缸,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名同学提出了以下几
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所用的缸应是透明的,以使缸内生物得到充足的光照
B.缸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缸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
D.缸内各生物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
答案:C
解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以维
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而不是生产者越多越好。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B.人造单纯林易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C.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会被破坏
D.只要有外来物种,就能破坏生态平衡
答案:B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而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相对较少,
营养结构简单,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A
项错误;人造单纯林中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易受到破坏,B项正
确;如果生态系统受到的外来干扰程度在其自我调节能力范围之内,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不会被破坏,C项错误;如果外来物种有天敌或不适应该生态系统,则不会破坏生态平
衡,D项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
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下图表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食草鸟----►鹰------------蛇
t
草食虫鸟
/、蜘蛛一青蛙
/ft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食草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4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
答案:CD
解析:据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食草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
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
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6.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立_桑-----------"蚕
\吵蚕
沼渣一[^翎粪
新塘泥」------------鱼J
A.“我一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B.模式图中不应有“自一池塘”的箭头
C.鱼是次级消费者
D.该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ABC
解析:“我一条”可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A项错误;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的生产
者,模式图中应有“我一池塘”的箭头,B项错误;图中显示鱼以蚕粪为食,是分解者,C项错
、口
沃。
17.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
B.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C生物群落中碳元素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回归非生物环境
D.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CD
解析:碳循环过程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A项错误;碳元素是通过生产者的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B项错误;生物群落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
氧化碳,从而使碳元素返回大气中,C项正确;碳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项正确。
18.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2种主要害
虫,拟水狼蛛是这2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相同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答案:BC
解析: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
定,A项正确;防治稻田害虫,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精
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相比,因人为因素作用,演替速度及方向会有差异,C项错误;用性外激
素专一诱捕卷叶螟,卷叶螟的数量下降,就会有更多的褐飞虱被拟水狼蛛捕食,D项正
确。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D.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高
答案:AC
解析:“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在遭到严重的砍
伐后,很难恢复,其恢复力稳定性低。
20.下图表示甲、乙2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和解除干扰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
下列关于该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生态系统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比甲高
C.A、3点生态系统丧失了抵抗力稳定性
D.C点时只有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解除干扰后,甲恢复到原来水平,乙
恢复后总稳定性比原来低,所以甲的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
21.(9分)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O
(2)图中共有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第营养级。
(3)若某种因素导致兔子全部死亡,则蚯蚓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
原因是o
(4)上述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否说上述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为
什么?。
答案:(1)绿色植物分解者
(2)3三、五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
量减少,从而引起蚯蚓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由于种内竞争加剧,蚯蚓的数量又减少,最
后趋于稳定
(4)不能。因为这些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而生物群落应包括这个区域的
所有生物
解析:(1)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分解者,其他生物属于消费者。(2)图中共有
3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五营养级。(3)若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
思鸟的数量减少,导致蚯蚓的数量增加,随后,由于种内竞争加剧,蚯蚓的数量又减少,最后
趋于稳定。(4)图中的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22.(11分)下图表示某稳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A~G表示具体的能量流动过
程,a-d表示相关能量数据[单位:kJ/(cn?.a)]。请回答下列问题。
维
新
陈
代
谢
过
程
中
以
热
能
的
形
式
散
失
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kJ/(cn?.a),生产者对光能的利用率约
为。
(2)b值为-
⑶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4)当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很少或没有时,对碳循环的影响是。
(5)如果该生态系统为农田生态系统,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需要施肥的原
因:O
(6)若该农田被弃耕,随后群落组成会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属于演替。
答案:(1)874001.2%(2)180(3)16.0%(4)腐殖质中的碳元素不能回到非生物环境
中(5)农田中的产品不断输出(6)次生
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即为87400kJ/(cn?.a);照射在植物表面的太阳能为7000000kJ/(cm2.a),故生产者对光能
的利用率为(87400/7000000)x100%~1.2%。(2)由图可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
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图中b表示次级消费
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00-1330(自身呼吸消耗)-90(流入下一营养
级)=180[kJ/(m2.a)]。(3)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7800+1600+4
600)/87400]xl00%~16.0%o(4)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非生物环境。
碳循环过程中缺乏分解者时,腐殖质就不能被分解,其中的碳元素就不能回到非生物环境
中。(5)农田生态系统中栗输出大量的有机物,因而要不断施肥以补充缺失的元素。(6)弃
耕农田上存在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3.(15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与物质流通关系示意图,图中△为有毒物质,△后
的数值是其相对浓度,其他数字为能量值[单位:kJ/(cn?.a)]。请回答下列问题。
-►能量=»物质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
⑵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kJ/(cm2-a)0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由B到C的传递效率分别是
和。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散失,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4)若图中物质箭头是碳元素的流通过程,图中D是,它们能将生物组织内的碳
元素返回非生物环境。由此可见,D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
(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结合在一起进行。
(6)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于中的有毒物质经(填途径)富集,
越高的生物受害越严重。
答案:(1)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
(2)466
(3)13.5%20.6%呼吸作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4)分解者保证物质的循环利用
(5)能量流动
(6)空气、水、土壤(或非生物环境)食物链营养级
解析:首先栗分析图中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图中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这个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图中A是能量流动的开始,所以它一定是生产
者,D最后将物质分解又返回非生物环境中,应该是分解者,而B、C分别是初级消费者和
次级消费者。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
2
97+63+306=466[kJ/(cm-a)]o能量由A到B的传递效率=[B固定的能量(63)/A固定的能
量(466)]xl00%H3.5%,能量由B到C的传递效率=[C固定的能量(13)/B固定的能量
(63)]xl00%~20.6%o
24.(10分)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
猜测落叶的腐烂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
了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原则和原则。
(2)在相同地点采集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均分为A、B两组。A组不做处理(自然状
态);B组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处理1hoB组处理的目的
是o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无关变
量是(至少答出2点)。
(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B组落叶的腐烂程度(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对照组。
⑸如果同学们用带有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
模拟原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条件进行C组和D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
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下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
屋
五
将
W
彼
判
蹩
兴
。-
时间
答案:(1)单一变量对照
⑵尽可能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⑶土壤微生物的多少落叶的腐烂程度土壤温度、含水量、pH、落叶的种类和大小
等(合理即可)
(4)小于
(5)如下图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落叶的腐烂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
是土壤中微生物的多少,因变量是落叶的腐烂程度。为遵循生物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
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应尽量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如土壤温度、湿度、pH、落叶
的种类和大小等。在绘制曲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其中
纵坐标为未腐烂落叶的比例;②两曲线的起点相同,注意纵坐标初始值不为0;③由于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两曲线呈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泸县高三三诊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 中职班主任选手备赛七部曲汇报人王秀芳讲解
- 职业沟通与礼仪健康管理系施怡宁讲解
- 2025商铺租房的合同范本
- 简单聘用合同范本
- 2025抵押物的借款合同范本「标准版」
- 实习生用人合同协议书
- 2025三方工程合同
- 提高沟通技巧的职业培训方案
- 安防监控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三年级英语上册整册书单词默写表学生版(外研版三起)
- 六年级数学上册100道口算题(全册完整版)
- 如愿三声部合唱简谱
- 高三数学开学第一课
-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
- 云南省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地图行政区划市县概况ppt模板
- 暖通空调基础知识及识图课件
- 防渗墙工程施工用表及填写要求讲义
-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校园信息化设备管理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