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A组必备基础巩固题组1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秦汉地方长官称为“牧、守、令”,即“主人”的意思。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知”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这一变化反映了()A.选官用官制度的完备 B.中央对地方管辖的加强C.基层治理体系的建立 D.地方官员素质显著提高2.(2024广东广州期末)宋代以“三帅”分别管理禁军;设立“二府”和“三司”,让枢密使和宰相“对掌大政”;又规定财政收入由各路的转运使主管。由此可见,宋朝政府运作推崇()A.强干弱枝 B.崇文抑武C.内重外轻 D.事权分立3.唐代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这主要是因为()A.人口数量的增加 B.选官制度的改革C.政治环境的改变 D.经济结构的变化题组2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4.澶渊之盟后的百年间,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宋辽之间“人户安居,商旅不绝”。这说明()A.岁币支出负担沉重B.宋辽政权从此不再对立C.和议带来双赢局面D.北宋屈辱求和有失国威5.“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这段话反映的是()A.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 B.北宋向契丹送纳贡金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 D.北宋向辽交纳“岁币”题组3王安石变法6.“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据此可推知青苗法()A.使农民摆脱了高利贷的繁重盘剥 B.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C.使政府实现了对经济的有效调控 D.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7.庆历新政是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两次变法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A.触动了大地主和大官僚利益 B.新法用人不当并危害百姓C.支持变法的皇帝去世,失去支持 D.地方官僚不执行新法政令8.据史书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年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20年之用。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A.缓解了财政困境 B.触及了权贵利益C.改善了百姓处境 D.实现了富国强兵题组4南宋的偏安9.建炎南渡后,不少官员主张定都建康(今南京),但赵构认为建康紧靠长江,金兵随时会过江,最终迁都临安。临安城水网密布、湖泊纵横,是抵御金人骑兵的天然屏障。就算金兵打来,还能直接逃亡海上。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A.偏安苟合的心态B.无为而治的思想C.避战保民的理念D.故土难离的悲情10.南宋初年,岳飞指挥的岳家军在与金军的对抗中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将岳飞等拥有兵权的武将视为心腹大患,不断对其加以遏制、打击。这表明()A.南宋朝廷秉承了崇文抑武的国策 B.秦桧唆使宋高宗投降金国C.岳飞抗金活动耗空了朝廷的财政 D.宰相专权使南宋政治黑暗B组关键能力提升11.下表中文学家所任官职反映出宋朝政治方面的突出特点是()姓名曾任官职职权范围范仲淹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边防晏殊枢密使负责管理全国军政欧阳修枢密副使协助管理全国军政A.文官出任地方长官 B.文官掌部分兵权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D.节度使变为虚衔12.宋人评论道:“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以边臣用心者,谓之引惹生事,以搢(缙)绅虑患者,谓之迂阔背时。大率忌人谈兵,幸时无事,谓敌不敢背约,谓边不必预防,谓世常安,谓兵永息,恬然自处,都不为忧。”该评论旨在()A.赞扬宋辽和议英明 B.担忧朝廷武备松弛C.批判缙绅迂阔背时 D.指责边臣引惹生事13.著名学者邓广铭认为:“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使‘耕者有其田’的境地……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上述言论()A.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 B.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C.明晰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D.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14.“绍兴十年,金军再度南侵,受到南宋军队的重挫。南宋军队先后取得了顺昌、郾城、柘皋等战役的胜利。但此时,南宋尚不足以打败金国。”这一史料可以佐证()A.绍兴和议是宋金双方力量趋于均衡的结果B.绍兴和议是南宋统治集团无能的结果C.南宋前期的失利与高宗的投降路线有关D.南宋崇文抑武的国策已经发生转变C组学科素养创新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建立之初,刘邦分封了大量诸侯国,这些诸侯国越来越强大,使朝廷与地方的离心力越来越大。文帝虽采取一些措施,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西汉继用秦朝相制,许多大权都由丞相直接掌握,发生了相权与皇权之争。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推行一系列政策和制度。——摘编自杨正朝《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材料二北宋建立后,为“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见下表)。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却逐渐走向反面。地方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在各路设四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中央添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定枢密使和三司使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军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权军事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收回节度使和大将的兵权。实行“更戍法”,禁军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换一次,将领不动。按照“守内虚外”政策进行军事部署——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影响。

第三单元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B从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地方长官的身份已经成为中央官员兼任,地方官吏更多地体现中央的要求,说明中央对地方管辖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选官制度和地方官员的素质问题,A、D两项错误;从单一地方长官的角色变化无法体现整个体系的治理完备,排除C项。2.D据材料“分别管理”“对掌大政”“由各路的转运使主管”可知,无论是军权、行政权还是财政权,宋代都进行了分割,体现了事权分立,故选D项。3.C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武将地位相对文官较为低下,因此宋朝出现“做人莫做军”的情形,反映了政治环境的改变是宋朝“做人莫做军”情形出现的原因,故选C项。4.C澶渊之盟后的百年间,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宋辽之间“人户安居”,而且双方相对和平的环境,使得宋辽间“商旅不绝”,双方都因此获益,因此,和议带来了双赢的局面,故选C项。5.D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北宋向辽国交割“岁币”的官方文书,故D项正确。6.B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时期的青苗法存在强制分配的现象,并未完全达到减轻农民负担的预期,故选B项。7.A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核心,触犯了大官僚的利益,而王安石变法的宗旨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这就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所以两次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故选A项。8.A材料信息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可以支20年之用”,缓解了财政困境,故选A项。9.A建炎南渡后,赵构认为临安城水网密布,能够抵御金人骑兵,就算金兵打来,还能直接逃亡海上,而不是进行抵抗,这体现了其偏安苟合的心态,A项正确。无为而治主要是汉初的统治思想,且与题干要表达的内容不相关,排除B项;题干主要体现了赵构避战的心态,其避战并不是为了保民,排除C项;建炎南渡后,赵构偏安临安,并不收复故土,没有体现故土难离,排除D项。10.A11.B据材料可知,三位文官负责的都是军事领域的工作,说明北宋的文官掌握部分兵权,B项正确;北宋的地方长官是知州,材料中三人的职务都不是地方长官,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三人的门第,也没有谈及节度使,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12.B该评论认为澶渊之盟不算错误,但是担忧痛心的是“武备皆废”,即评论旨在担忧朝廷武备松弛懈怠,故B项正确;作者虽认为澶渊之盟不算错误,但也没有赞扬其英明,故A项错误;批判缙绅迂阔背时、指责边臣引惹生事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D两项错误。13.D材料认为作为封建社会改革的典范,王安石变法受时代的局限,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不是策略问题,故选D项,A项错误;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用人不当、措施执行偏差、新旧两派长期斗争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