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7500—前5000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采集、渔猎逐渐转为农耕并定居,部分人还拥有了可以支配的剩余粮食和生活必需品。这()A.反映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体现了社会分工的最终形成C.推动了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 D.说明人类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500—前5000年(世界)。材料所述现象体现了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这一变化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社会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情况,排除A项;“最终完成”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地区最早进入文明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2.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和欧三大洲的交界处,其外部濒临大海,内部则河流密布,对外对内交通都极为便利。两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大体可以分为丘陵、平原和沼泽三种类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类型。这一自然条件有助于解释两河流域()A.宗教信仰和习俗统一性 B.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C.文化的渊源具有相同性 D.文明演变呈现出连续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所示为两河流域地理位置的相关信息,“位于亚、非和欧三大洲的交界处”“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类型”,这些自然条件都有利于两河流域形成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文化,B项正确;这一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相互影响,但“统一性”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文化的渊源具有相同性”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更多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两河流域文化的影响,但不能说明文明演变出现连续性,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3.亚历山大远征的区域涉及希腊、波斯、埃及、印度等文明,第一次在政治上统一了地中海东部世界,“世界国家”一词由此诞生。亚历山大远征促使()A.希腊化世界的原有文化消失 B.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汇C.首个地跨欧亚非帝国的建立 D.世界历史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亚历山大远征将波斯等区域统一起来,推动了不同区域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汇,B项正确;原有文化并未消失,排除A项;首个跨三大洲的帝国是波斯帝国,排除C项;世界历史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项。故选B项。4.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废除全国一切私地,将贵族土地收归国有,每隔六年授田一次。土地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发放俸禄。孝德天皇的这些举措()A确立了天皇统治地位 B.削弱了幕府统治势力C.解决了贫富分化问题 D.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废除全国一切私地,将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土地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发放俸禄”可以看出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无法得出确立了天皇统治地位,排除A项;这一时期还没有幕府,排除B项;解决了贫富分化问题,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5.阿兹特克人能把1200多种植物予以分类,能对动物和矿物进行分类研究。他们在吸收玛雅人和托尔托克人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历法。他们的历法1年为365日,闰年多加1天。这些成就()A.具有近代自然科学的某些特征 B.改变了美洲社会发展进程C.来自美洲内部文明间频繁交流 D.与人类的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古美洲。根据材料,阿兹特克人会对动物和矿物进行分类研究,也创造了自己的历法,这都是与人类的劳动实践相关,D项正确;这些成就不具有近代科学的特征,排除A项;这些成就并未改变美洲社会发展进程,排除B项;材料没涉及美洲内部的文明交流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6.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在这一过程中,俄、美、德、日四国的共同点体现在()A.为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B.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民主改革C.铲除了生产关系领域的封建残余 D.实现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世界)。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及《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等,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A项正确;美国和德国不符合自上而下民主改革的描述,排除B项;俄国、德国及日本封建残余并未铲除干净,排除C项;实现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不符合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A项。7.以下为英国作家E.R.Pike的《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一书的第二至五章节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第一章节目录最有可能为()二、工厂生活与工人三、童工劳动四、妇女的地位五、两性关系A.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B.工厂制度的兴起C.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D.工人运动的开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从《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一书的第二至五章节目录来看,这些章节主要聚焦于工业革命期间的人文实录,第一章内容最有可能为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工厂制度,因为其属于工业革命的影响,B项正确;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确立的时间为17世纪,而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A项;“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虽然在工业革命时期有所体现,但与该书“被遗忘的苦难”的主题关系较远,排除C项;“工人运动的开展”虽然也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现象,但并非该书的开篇内容,通常会在更深入的讨论后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8.马克思曾在自己的某一著作中指出: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占比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全部为资本家所得。这一思想()A.推动了工人阶级的觉醒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解释了唯物史观的内涵 D.借鉴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占比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全部为资本家所得”及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这推动了工人阶级的觉醒,A项正确;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应为《宣言》,而材料强调的是“剩余价值”理论,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剩余价值”理论,不能解释唯物史观的内涵,排除C项;巴黎公社运动发生于《资本论》发表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9.如图名为《卢德运动》,反映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运动。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工厂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卢德运动反映了当时()A.工人阶级力量觉醒登上了历史舞台 B.工人阶级认识到了自身贫困的根源C.工人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经济权益 D.工人运动已有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可知,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C项正确;工人阶级力量觉醒登上历史舞台在三大工人运动以后,排除A项;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根源,说明工人阶级没有认识到自身贫困的根源,排除B项;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工人运动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排除D项。故选C项。10.一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相同点是()A.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体现了大小国家的共同意志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D.解决了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英法等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的国际秩序,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的国际秩序,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由此可知,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相同点是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C项正确;“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与雅尔塔体系不符,排除A项;“体现了大小国家的共同意志”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符,排除B项;“解决了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表为1870年和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关数据。据此可推知,该表内容应为()年份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①10%—1913年15%11%13%8%4%注:①为1872年数据。A.所拥有殖民地的比重 B.各自的工业产能占比C.军事力量的对比情况 D.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D项正确;1913年法国拥有殖民地明显多于美国、德国,排除A项;1913年的工业产能,美德领先英国,排除B项;军事力量的对比明显不符合俄国,排除C项。故选D项。12.苏联(俄)领导人布哈林曾评价某一经济政策最深刻意义在于“开辟了各种经济力量、各种经济成分互相繁荣的可能性”,“找到了小生产者的私人利益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事业之间的正确结合”的途径。这一经济政策()A.牺牲了农民利益 B.忽视国家干预C.核心为工业建设 D.符合基本国情〖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苏俄)。据“各种经济成分互相繁荣”“小生产者的私人利益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事业之间的正确结合”等信息及所学可知,这一经济政策为新经济政策,它符合苏俄当时的国情,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符合农民利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A项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重视市场的作用,但并未忽视国家干预,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的核心为恢复和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重点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的GDP年均增长率(%)。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国家最有可能是()国家1870-1913年1913-1950年1950-1973年1973-1998年甲1.901.192.932.00乙3.942.843.932.99丙2.402.154.48-1.15丁2.442.219.292.79A.美国、苏联(俄国)、英国、日本 B.苏联(俄国)、英国、日本、美国C.日本、英国、美国、苏联(俄国) D.英国、美国、苏联(俄国)、日本〖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末(美、苏/俄、英、日)。根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3年,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和德国经济增长迅速,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增长放缓,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现代化进程。1913-1950年,涵盖了两次世界大战及大萧条时期,各国经济普遍受到冲击,但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实施工业化,经济增长显著。1950-1973年,西方国家经历战后重建和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而苏联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保持了较高增长率。1973-1998年,西方国家遭遇石油危机,经济增长放缓,而日本在这一时期经历了经济奇迹后的稳定增长,苏联经济则在80年代末开始衰退。结合上述分析:甲国符合英国的特点;乙国与美国发展相匹配;丙国与苏联(俄国)经济发展相符;丁国符合日本发展情况,故四国分别为:英国、美国、苏联(俄国)、日本,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14.下图为1970—1990年美国科技研发经费来源的结构变化情况。这一现象()A.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直接结果 B.促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完善C.反映了美国科技研发的步伐放缓 D.与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有关〖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70—1990年美国科技研发经费来源中政府比重下降,企业比重增加,这与70年代美国经济发生滞胀,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有关,D项正确;社会结构指社会阶层的变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科技研发经费问题与福利制度的完善并没有关系,排除B项;科技研发经费来源中政府比重下降,企业占比上升,并不能说明美国科技研发步伐放缓,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同类型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经济全球化大潮,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非合作的“零和关系”,而是互惠互利的合作竞争关系,结果是“多赢”而不再是“零和”。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缩小了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B.提升了第三世界国际地位C改变了世界贸易发展方式 D.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再是非合作的‘零和关系’”“互惠互利的合作竞争”“多赢”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式,C项正确;在当前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全球化易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全球化与贸易发展方式的关系,没有涉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以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都是由小国而走向统一的大国,最后成为广土众民的帝国。而希腊城邦因为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各城邦公民关心自己国家的独立,在城邦制度巩固之后,各城邦相互独立,相互牵制,每一个城邦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主权体。这样的城邦有利于发挥小地区的积极性和适应性,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尽管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但是,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在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局面下,奴隶制经济一般也是小规模的,不存在东方那种宫廷的大奴隶主,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与环地中海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摘编自徐爱国《西方法律思想史》材料二11世纪开始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有着与古典城市极其不同的特质。古典城市大多只是人文地理意义上的人口聚居地,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则不一样,它同时又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城市市民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城市共同体是典型的公社制度。它是地缘共同体,成员多系移民,血缘关系退而为次。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纸契约: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亦即市民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中的一种主体单位,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并非上级政治权力的代表,对下(市民)负责而不对上(领主)负责。——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1世纪以后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商业活跃;文化认同(具有民族认同感);实行诸多不同政体形式(政体形式多样);公民政治发达(公民享有直接参政权)。(2)特点:城市具有独立性、自治性;共同性(答出地缘共同体、城市共同体、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也可);外来人口多,血缘关系淡化;市民构成城市主体;通过契约关系结合。影响:有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政治积累经验;推动大学的兴办以及人文精神孕育,促进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解析〗【16题】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希腊。根据材料一“各城邦相互独立,相互牵制”“这样的城邦有利于发挥小地区的积极性和适应性,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可得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公民政治发达(公民享有直接参政权);根据“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可得实行诸多不同政体形式;根据“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可得商业活跃;根据“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可得文化认同(具有民族认同感)。【17题】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1世纪以后(欧洲)。特点:根据材料二“它是地缘共同体,成员多系移民,血缘关系退而为次。”可得其具有共同性(答出地缘共同体、城市共同体、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也可);外来人口多,血缘关系淡化;根据材料“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纸契约: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亦即市民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可得通过契约关系结合;根据材料“伯尔曼认为,中世纪城市是具有独立性、自治性和整体性的共同体”可得具有较大的政治自治权和独立性;根据“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可得市民构成城市主体。影响:根据材料“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中的一种主体单位,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并非上级政治权力的代表,对下(市民)负责而不对上(领主)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治为近代民主政治积累经验;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兴办大学孕育人文精神,促进思想解放并且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交换”。这可不是用一捆钞票换取一小包白色粉末的交易而已,而是新旧世界之间食物、人、观念以及传染病的交换现象,下面是两种物种交换信息:材料一下为近代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时间轴。15世纪初,印第安人发现用金鸡纳树的树皮泡水能治疗疟疾,这种治疗方法成了南美洲的“民间土方”17世纪30年代,欧洲人开始关注金鸡纳树的药用特性,并从秘鲁进口金鸡纳树的树皮1820年,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分离出奎宁,金鸡纳树的抗疟作用在西医传统权威中树立牢固地位19世纪中期,金鸡纳树被移植到亚洲,南亚、东南亚金鸡纳种植园发展迅猛20世纪以后金鸡纳树在全球范围内移植16世纪开始,欧洲博物学家和医学家开始在东方和新大陆搜寻药用植物1870年,英国在印度开始奎宁的工业化生产,其后奎宁硫磺盐的价格在十年间下跌了90%1918年,爪哇金鸡纳生产者和荷兰三家奎宁制造商组建起金鸡纳局,控制奎宁生产额和价格,推广治疗疟疾方案——摘编自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全球环境史视野下人类对金鸡纳的认知、引种及影响(1853—1939)材料二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摘编自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答案〗(1)金鸡纳树的有效成分能够治疗疟疾;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药物搜寻和贸易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医学)的兴起与进步;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及在殖民地的推广种植;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变革;企业与社会组织的推广。(2)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新航路开辟,世界一体化;(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加剧贸易竞争,影响大国兴衰;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推动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助推欧洲崛起,多元文明平衡格局被打破。〖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印第安人发现用金鸡纳树的树皮泡水能治疗疟疾”可知金鸡纳树的有效成分能够治疗疟疾;据材料一“16世纪开始,欧洲博物学家和医学家开始在东方和新大陆搜寻药用植物”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药物搜寻和贸易发展;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及在殖民地的推广种植;据材料一“17世纪30年代”并结合近代自然科学的史实可知近代自然科学(医学)的兴起与进步;据材料一“英国开始在印度开始奎宁的工业化生产”可知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变革;据材料“爪哇金鸡纳生产者和荷兰三家奎宁制造商”可知企业与社会组织的推广。(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可得出改变可从对改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可得出助推欧洲崛起,多元文明平衡格局被打破;(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加剧贸易竞争,影响大国兴衰。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随着推动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一体化;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推动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期西方的殖民扩张历程17世纪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建立殖民航运霸权。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的贩卖奴隶的国家,导致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18世纪中期英法为争夺殖民霸权,进行多次斗争,英国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初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19世纪中期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增长一倍半,中国出口多为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日本生丝、棉花等大量出口。19世纪晚期英国资本大量涌入拉丁美洲,一战前夕增加到10亿英镑。甲午战后,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20世纪初期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达到4.5亿英镑,铁路线增至4万多公里。——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以世界为舞台。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侵略、征服,使其服从、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而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则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其经济附庸。在这个世界市场中,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他们依据其政治经济的有利地位对广大亚非拉地区进行经济上的掠夺,控制这些地区的经济命脉,而亚非拉地区则被动地卷入这个市场,成为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削、掠夺的对象。——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方式呈现出怎样的阶段性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带来的影响。〖答案〗(1)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以直接掠夺财富主要手段;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以商品输出为主;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2)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形成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导致矛盾加剧,埋下了战争的隐患;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地区人民反抗斗争不断高涨;中断了当地独立发展的进程,使亚非拉地区的经济成为附庸;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科技、思想,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近代化进程。〖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根据材料“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建立殖民航运霸权。”“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的贩卖奴隶的国家,导致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英法为争夺殖民霸权,进行多次斗争,英国最终成为‘不落帝国’”可得出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以直接掠夺财富为主要手段;根据材料“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上。”“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增长一倍半,中国出口多为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日本生丝、棉花等大量出口。”可得出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以商品输出为主;根据材料“英国资本大量涌入拉丁美洲,一战前夕增加到10亿英镑。”“甲午战后,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达到4.5亿英镑,铁路线增至4万多公里。”可得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及所学可得出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根据材料“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侵略、征服,使其服从、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而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则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其经济附庸。”可得出形成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根据材料“在这个世界市场中,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他们依据其政治经济的有利地位对广大亚非拉地区进行经济上的掠夺,控制这些地区的经济命脉,而亚非拉地区则被动地卷入这个市场,成为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削、掠夺的对象。”及所学可得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导致矛盾加剧,埋下了战争的隐患;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亚非拉地区的经济成为附庸;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中断了当地独立发展的进程;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科技、思想,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近代化进程。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大部分西欧国家借助持续型经济发展进入了“福利国家时代”。经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工人为核心的市民阶层势力不断壮大,国家又无法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福利国家应运而生。福利国家旨在消除市场中的不公平和不稳定,建立一种社会机制实现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由全社会共同应对各种社会风险。……但是福利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得不面对各种批评,如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无效率、“福利病”等。1979年英国的撒切尔政府和1980年美国的里根政府开始实施货币主义政策(即通过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发展),这意味着压缩了社会保障政策,作为福利国家最大受益人和支持者的高收入劳动者和中产阶层对此表示默认最终导致福利国家进程倒退。——摘编自金炳彻《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发展。〖答案〗福利国家的建立,缘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普遍干预、冷战中与苏联竞争的需要,以及人民的长期斗争。这些福利举措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合理,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社会福利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影响社会效率。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80年代,英法美等国,一方面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福利国家进一步调整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但依旧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手段和方法调整,并没有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或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解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大部分西欧国家借助持续型经济发展进入了‘福利国家时代’。经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工人为核心的市民阶层势力不断壮大,国家又无法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福利国家应运而生。”可知,福利国家的建立的原因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普遍干预、冷战中与苏联竞争的需要,以及人民的长期斗争;根据材料“福利国家旨在消除市场中的不公平和不稳定,建立一种社会机制实现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由全社会共同应对各种社会风险。……但是福利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得不面对各种批评,如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无效率、‘福利病’等。”可知福利国家的影响是这些福利举措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合理,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社会福利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根据材料“1979年英国的撒切尔政府和1980年美国的里根政府开始实施货币主义政策(即通过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发展),这意味着压缩了社会保障政策”可知70和80年代的“福利国家”表现为,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80年代,英法美等国,一方面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由材料“作为福利国家最大受益人和支持者的高收入劳动者和中产阶层对此表示默认最终导致福利国家进程倒退。”可知,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福利国家进一步调整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但依旧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手段和方法调整,并没有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或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7500—前5000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采集、渔猎逐渐转为农耕并定居,部分人还拥有了可以支配的剩余粮食和生活必需品。这()A.反映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体现了社会分工的最终形成C.推动了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 D.说明人类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500—前5000年(世界)。材料所述现象体现了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这一变化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社会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情况,排除A项;“最终完成”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地区最早进入文明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2.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和欧三大洲的交界处,其外部濒临大海,内部则河流密布,对外对内交通都极为便利。两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大体可以分为丘陵、平原和沼泽三种类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类型。这一自然条件有助于解释两河流域()A.宗教信仰和习俗统一性 B.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C.文化的渊源具有相同性 D.文明演变呈现出连续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所示为两河流域地理位置的相关信息,“位于亚、非和欧三大洲的交界处”“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类型”,这些自然条件都有利于两河流域形成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文化,B项正确;这一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相互影响,但“统一性”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文化的渊源具有相同性”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更多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两河流域文化的影响,但不能说明文明演变出现连续性,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3.亚历山大远征的区域涉及希腊、波斯、埃及、印度等文明,第一次在政治上统一了地中海东部世界,“世界国家”一词由此诞生。亚历山大远征促使()A.希腊化世界的原有文化消失 B.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汇C.首个地跨欧亚非帝国的建立 D.世界历史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亚历山大远征将波斯等区域统一起来,推动了不同区域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汇,B项正确;原有文化并未消失,排除A项;首个跨三大洲的帝国是波斯帝国,排除C项;世界历史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项。故选B项。4.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废除全国一切私地,将贵族土地收归国有,每隔六年授田一次。土地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发放俸禄。孝德天皇的这些举措()A确立了天皇统治地位 B.削弱了幕府统治势力C.解决了贫富分化问题 D.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废除全国一切私地,将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土地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发放俸禄”可以看出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无法得出确立了天皇统治地位,排除A项;这一时期还没有幕府,排除B项;解决了贫富分化问题,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5.阿兹特克人能把1200多种植物予以分类,能对动物和矿物进行分类研究。他们在吸收玛雅人和托尔托克人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历法。他们的历法1年为365日,闰年多加1天。这些成就()A.具有近代自然科学的某些特征 B.改变了美洲社会发展进程C.来自美洲内部文明间频繁交流 D.与人类的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古美洲。根据材料,阿兹特克人会对动物和矿物进行分类研究,也创造了自己的历法,这都是与人类的劳动实践相关,D项正确;这些成就不具有近代科学的特征,排除A项;这些成就并未改变美洲社会发展进程,排除B项;材料没涉及美洲内部的文明交流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6.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在这一过程中,俄、美、德、日四国的共同点体现在()A.为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B.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民主改革C.铲除了生产关系领域的封建残余 D.实现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世界)。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及《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等,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A项正确;美国和德国不符合自上而下民主改革的描述,排除B项;俄国、德国及日本封建残余并未铲除干净,排除C项;实现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不符合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A项。7.以下为英国作家E.R.Pike的《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一书的第二至五章节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第一章节目录最有可能为()二、工厂生活与工人三、童工劳动四、妇女的地位五、两性关系A.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B.工厂制度的兴起C.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D.工人运动的开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从《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一书的第二至五章节目录来看,这些章节主要聚焦于工业革命期间的人文实录,第一章内容最有可能为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工厂制度,因为其属于工业革命的影响,B项正确;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确立的时间为17世纪,而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A项;“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虽然在工业革命时期有所体现,但与该书“被遗忘的苦难”的主题关系较远,排除C项;“工人运动的开展”虽然也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现象,但并非该书的开篇内容,通常会在更深入的讨论后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8.马克思曾在自己的某一著作中指出: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占比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全部为资本家所得。这一思想()A.推动了工人阶级的觉醒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解释了唯物史观的内涵 D.借鉴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占比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全部为资本家所得”及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这推动了工人阶级的觉醒,A项正确;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应为《宣言》,而材料强调的是“剩余价值”理论,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剩余价值”理论,不能解释唯物史观的内涵,排除C项;巴黎公社运动发生于《资本论》发表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9.如图名为《卢德运动》,反映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运动。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工厂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卢德运动反映了当时()A.工人阶级力量觉醒登上了历史舞台 B.工人阶级认识到了自身贫困的根源C.工人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经济权益 D.工人运动已有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可知,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C项正确;工人阶级力量觉醒登上历史舞台在三大工人运动以后,排除A项;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根源,说明工人阶级没有认识到自身贫困的根源,排除B项;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工人运动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排除D项。故选C项。10.一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相同点是()A.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体现了大小国家的共同意志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D.解决了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英法等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的国际秩序,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的国际秩序,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由此可知,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相同点是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C项正确;“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与雅尔塔体系不符,排除A项;“体现了大小国家的共同意志”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符,排除B项;“解决了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表为1870年和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关数据。据此可推知,该表内容应为()年份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①10%—1913年15%11%13%8%4%注:①为1872年数据。A.所拥有殖民地的比重 B.各自的工业产能占比C.军事力量的对比情况 D.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D项正确;1913年法国拥有殖民地明显多于美国、德国,排除A项;1913年的工业产能,美德领先英国,排除B项;军事力量的对比明显不符合俄国,排除C项。故选D项。12.苏联(俄)领导人布哈林曾评价某一经济政策最深刻意义在于“开辟了各种经济力量、各种经济成分互相繁荣的可能性”,“找到了小生产者的私人利益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事业之间的正确结合”的途径。这一经济政策()A.牺牲了农民利益 B.忽视国家干预C.核心为工业建设 D.符合基本国情〖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苏俄)。据“各种经济成分互相繁荣”“小生产者的私人利益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事业之间的正确结合”等信息及所学可知,这一经济政策为新经济政策,它符合苏俄当时的国情,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符合农民利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A项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重视市场的作用,但并未忽视国家干预,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的核心为恢复和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重点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的GDP年均增长率(%)。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国家最有可能是()国家1870-1913年1913-1950年1950-1973年1973-1998年甲1.901.192.932.00乙3.942.843.932.99丙2.402.154.48-1.15丁2.442.219.292.79A.美国、苏联(俄国)、英国、日本 B.苏联(俄国)、英国、日本、美国C.日本、英国、美国、苏联(俄国) D.英国、美国、苏联(俄国)、日本〖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末(美、苏/俄、英、日)。根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3年,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和德国经济增长迅速,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增长放缓,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现代化进程。1913-1950年,涵盖了两次世界大战及大萧条时期,各国经济普遍受到冲击,但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实施工业化,经济增长显著。1950-1973年,西方国家经历战后重建和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而苏联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保持了较高增长率。1973-1998年,西方国家遭遇石油危机,经济增长放缓,而日本在这一时期经历了经济奇迹后的稳定增长,苏联经济则在80年代末开始衰退。结合上述分析:甲国符合英国的特点;乙国与美国发展相匹配;丙国与苏联(俄国)经济发展相符;丁国符合日本发展情况,故四国分别为:英国、美国、苏联(俄国)、日本,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14.下图为1970—1990年美国科技研发经费来源的结构变化情况。这一现象()A.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直接结果 B.促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完善C.反映了美国科技研发的步伐放缓 D.与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有关〖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70—1990年美国科技研发经费来源中政府比重下降,企业比重增加,这与70年代美国经济发生滞胀,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有关,D项正确;社会结构指社会阶层的变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科技研发经费问题与福利制度的完善并没有关系,排除B项;科技研发经费来源中政府比重下降,企业占比上升,并不能说明美国科技研发步伐放缓,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同类型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经济全球化大潮,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非合作的“零和关系”,而是互惠互利的合作竞争关系,结果是“多赢”而不再是“零和”。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缩小了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B.提升了第三世界国际地位C改变了世界贸易发展方式 D.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再是非合作的‘零和关系’”“互惠互利的合作竞争”“多赢”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式,C项正确;在当前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全球化易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全球化与贸易发展方式的关系,没有涉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以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都是由小国而走向统一的大国,最后成为广土众民的帝国。而希腊城邦因为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各城邦公民关心自己国家的独立,在城邦制度巩固之后,各城邦相互独立,相互牵制,每一个城邦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主权体。这样的城邦有利于发挥小地区的积极性和适应性,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尽管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但是,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在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局面下,奴隶制经济一般也是小规模的,不存在东方那种宫廷的大奴隶主,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与环地中海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摘编自徐爱国《西方法律思想史》材料二11世纪开始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有着与古典城市极其不同的特质。古典城市大多只是人文地理意义上的人口聚居地,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则不一样,它同时又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城市市民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城市共同体是典型的公社制度。它是地缘共同体,成员多系移民,血缘关系退而为次。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纸契约: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亦即市民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中的一种主体单位,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并非上级政治权力的代表,对下(市民)负责而不对上(领主)负责。——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1世纪以后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商业活跃;文化认同(具有民族认同感);实行诸多不同政体形式(政体形式多样);公民政治发达(公民享有直接参政权)。(2)特点:城市具有独立性、自治性;共同性(答出地缘共同体、城市共同体、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也可);外来人口多,血缘关系淡化;市民构成城市主体;通过契约关系结合。影响:有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政治积累经验;推动大学的兴办以及人文精神孕育,促进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解析〗【16题】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希腊。根据材料一“各城邦相互独立,相互牵制”“这样的城邦有利于发挥小地区的积极性和适应性,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可得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公民政治发达(公民享有直接参政权);根据“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可得实行诸多不同政体形式;根据“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可得商业活跃;根据“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可得文化认同(具有民族认同感)。【17题】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1世纪以后(欧洲)。特点:根据材料二“它是地缘共同体,成员多系移民,血缘关系退而为次。”可得其具有共同性(答出地缘共同体、城市共同体、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也可);外来人口多,血缘关系淡化;根据材料“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纸契约: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亦即市民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可得通过契约关系结合;根据材料“伯尔曼认为,中世纪城市是具有独立性、自治性和整体性的共同体”可得具有较大的政治自治权和独立性;根据“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可得市民构成城市主体。影响:根据材料“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中的一种主体单位,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并非上级政治权力的代表,对下(市民)负责而不对上(领主)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治为近代民主政治积累经验;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兴办大学孕育人文精神,促进思想解放并且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交换”。这可不是用一捆钞票换取一小包白色粉末的交易而已,而是新旧世界之间食物、人、观念以及传染病的交换现象,下面是两种物种交换信息:材料一下为近代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时间轴。15世纪初,印第安人发现用金鸡纳树的树皮泡水能治疗疟疾,这种治疗方法成了南美洲的“民间土方”17世纪30年代,欧洲人开始关注金鸡纳树的药用特性,并从秘鲁进口金鸡纳树的树皮1820年,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分离出奎宁,金鸡纳树的抗疟作用在西医传统权威中树立牢固地位19世纪中期,金鸡纳树被移植到亚洲,南亚、东南亚金鸡纳种植园发展迅猛20世纪以后金鸡纳树在全球范围内移植16世纪开始,欧洲博物学家和医学家开始在东方和新大陆搜寻药用植物1870年,英国在印度开始奎宁的工业化生产,其后奎宁硫磺盐的价格在十年间下跌了90%1918年,爪哇金鸡纳生产者和荷兰三家奎宁制造商组建起金鸡纳局,控制奎宁生产额和价格,推广治疗疟疾方案——摘编自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全球环境史视野下人类对金鸡纳的认知、引种及影响(1853—1939)材料二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摘编自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答案〗(1)金鸡纳树的有效成分能够治疗疟疾;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药物搜寻和贸易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医学)的兴起与进步;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及在殖民地的推广种植;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变革;企业与社会组织的推广。(2)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新航路开辟,世界一体化;(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加剧贸易竞争,影响大国兴衰;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推动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助推欧洲崛起,多元文明平衡格局被打破。〖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印第安人发现用金鸡纳树的树皮泡水能治疗疟疾”可知金鸡纳树的有效成分能够治疗疟疾;据材料一“16世纪开始,欧洲博物学家和医学家开始在东方和新大陆搜寻药用植物”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药物搜寻和贸易发展;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及在殖民地的推广种植;据材料一“17世纪30年代”并结合近代自然科学的史实可知近代自然科学(医学)的兴起与进步;据材料一“英国开始在印度开始奎宁的工业化生产”可知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变革;据材料“爪哇金鸡纳生产者和荷兰三家奎宁制造商”可知企业与社会组织的推广。(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可得出改变可从对改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可得出助推欧洲崛起,多元文明平衡格局被打破;(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加剧贸易竞争,影响大国兴衰。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随着推动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一体化;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推动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期西方的殖民扩张历程17世纪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建立殖民航运霸权。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的贩卖奴隶的国家,导致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18世纪中期英法为争夺殖民霸权,进行多次斗争,英国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初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19世纪中期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增长一倍半,中国出口多为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日本生丝、棉花等大量出口。19世纪晚期英国资本大量涌入拉丁美洲,一战前夕增加到10亿英镑。甲午战后,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20世纪初期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达到4.5亿英镑,铁路线增至4万多公里。——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以世界为舞台。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侵略、征服,使其服从、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而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则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其经济附庸。在这个世界市场中,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他们依据其政治经济的有利地位对广大亚非拉地区进行经济上的掠夺,控制这些地区的经济命脉,而亚非拉地区则被动地卷入这个市场,成为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削、掠夺的对象。——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方式呈现出怎样的阶段性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带来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一次性使用胸腔包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高纯度环己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铝塑门窗端面铣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个人电子设备典当借款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绿防滑碳钢斜口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片状锌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油门执行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度家电回收与环保处理合同3篇
- 2024年度房地产市场调研与咨询合同3篇
- 2024年危险品铁路运输业务合作合同样本版B版
- 药剂科药品质量安全检查表
- 《汽车新技术》PPT课件.ppt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全套教案
- 支路电流法教案(共8页)
- 5-精益六西格玛统计工具介绍-假设检验
-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思想品德鉴定表
- 钢结构厂房施工方案(完整版)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电动车控制系统校正----赫思尧组
- 工贸行业适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清单
- 外贸销售合同,,
- CAM350参考手册EDI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