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1页
云南省昭通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2页
云南省昭通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3页
云南省昭通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4页
云南省昭通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道德范畴?A、诚实守信B、勤奋学习C、公平竞争D、盈利最大2、在法治社会中,下列哪种行为是合法的?A、未经允许私自闯入他人住宅B、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影响他人C、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D、暴力威胁他人,强迫其就范3、以下哪种行为属于违法行为?A.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B.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C.在学校不按时完成作业D.在家中按时完成家务4、以下哪个选项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A.未成年人享有选举权B.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C.未成年人可以无限制地消费D.未成年人可以随意上网5、题干: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范畴的是:A、敬业乐群B、诚信友善C、公正无私D、自由平等6、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依靠道德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D、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7、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范畴的是:A.尊老爱幼B.诚实守信C.公平竞争D.网络成瘾8、以下关于法律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法律的实施不受时间限制9、下列哪项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A.张某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批评政府的言论B.李某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组织抗议活动C.王某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D.赵某参与集会并合法表达自己的观点10、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措施?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父母保护11、以下哪项行为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A.在路上看到摔倒的老人,及时伸出援手B.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顾他人感受C.在考试中抄袭同学答案,认为这是公平竞争D.遇到同学受伤,漠不关心,视而不见12、关于法律法规,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法律法规是固定不变的,不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B.法律法规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法规是国家的秘密,只有相关部门才能了解和执行D.法律法规是个人意愿的表达,可以随意更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小明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初中生,他深知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一次社区活动中,他遇到了以下三个情景:情景一:小明看到一位老人在街头摔倒,周围的人纷纷围观却无人上前帮忙。小明立即上前扶起老人,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情景二:小明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一位同学在抄袭作业,他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将此事告诉老师。情景三:小明发现学校附近的河流水质受到污染,他决定收集证据并向有关部门举报。请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以下问题:1、情景一中,小明的行为体现了哪些道德品质?2、情景二中,小明为什么选择告诉老师而不是自己解决?3、情景三中,小明举报污染行为体现了哪种法治观念?第二题材料: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强调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以下是一些关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案例:案例一:某中学开展“诚信教育月”活动,通过组织诚信故事分享会、诚信签名仪式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案例二:某社区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提高居民的法律素养,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案例三:某市开展“青少年法治夏令营”,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了解法律知识。1、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解。2、分析案例一,说明开展“诚信教育月”活动对学生的意义。3、结合案例二,探讨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第三题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意味着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1)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义。(2)根据材料,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法治观念。(3)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第四题小丽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她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道德与法治方面的问题。以下是她近期遇到的一些情况:1.在学校里,小丽发现有些同学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而有些同学则帮助同学复习功课,共同提高。2.在家里,小丽的父母经常教育她要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3.在公共场合,小丽看到有人乱扔垃圾,而有些人则主动捡起垃圾,维护环境卫生。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小丽在学校中遇到的同学抄袭作业的行为,应该如何评价?为什么?2、小丽的父母教育她要遵守法律法规,这种教育方式有什么积极作用?3、在公共场合,小丽应该怎么做才能体现道德与法治意识?第五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开展了“法治进校园”活动。以下是活动中的部分内容:(1)学校邀请了律师为学生做了一场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讲座。(2)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庭的庄严。(3)学校开展了“学法用法,从我做起”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请结合材料,谈谈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性。2、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践行法治精神。3、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法治观念。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道德范畴?A、诚实守信B、勤奋学习C、公平竞争D、盈利最大答案:D解析:道德范畴通常指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如诚实守信、勤奋学习、公平竞争等。而盈利最大属于经济范畴,不是道德范畴的内容。因此,正确答案是D。2、在法治社会中,下列哪种行为是合法的?A、未经允许私自闯入他人住宅B、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影响他人C、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D、暴力威胁他人,强迫其就范答案:C解析:在法治社会中,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定,不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是合法行为的体现。而未经允许私自闯入他人住宅、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影响他人、暴力威胁他人强迫其就范都是违法行为。因此,正确答案是C。3、以下哪种行为属于违法行为?A.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B.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C.在学校不按时完成作业D.在家中按时完成家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违反了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违法行为。B选项遵守交通规则是法律要求做的行为,C选项和D选项都是履行个人责任的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故选A。4、以下哪个选项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A.未成年人享有选举权B.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C.未成年人可以无限制地消费D.未成年人可以随意上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法律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保护,是因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选项A中,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不享有选举权;选项C和D都是未成年人行为的不当表现,不属于特殊保护。选项B中,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故选B。5、题干: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范畴的是:A、敬业乐群B、诚信友善C、公正无私D、自由平等答案:D解析: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其中,自由平等不属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范畴。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6、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依靠道德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D、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答案:C解析: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选项C提到的“依靠道德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并不是法律的基本特征,而是法律与道德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7、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范畴的是:A.尊老爱幼B.诚实守信C.公平竞争D.网络成瘾答案:D解析: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网络成瘾不属于道德规范的范畴,而是一种不良行为。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8、以下关于法律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法律的实施不受时间限制答案:D解析:法律的特征包括: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然而,法律并非不受时间限制,法律的有效性和适用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9、下列哪项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A.张某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批评政府的言论B.李某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组织抗议活动C.王某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D.赵某参与集会并合法表达自己的观点答案: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选项B中,李某未经批准组织抗议活动,违反了宪法规定。其他选项中的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10、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措施?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父母保护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措施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选项D中的“父母保护”虽然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在法律条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为“父母保护”,而是包含在家庭保护中。因此,选项D不属于单独的特殊保护措施。11、以下哪项行为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A.在路上看到摔倒的老人,及时伸出援手B.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顾他人感受C.在考试中抄袭同学答案,认为这是公平竞争D.遇到同学受伤,漠不关心,视而不见答案:A解析:选项A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因为及时伸出援手可以避免他人受到伤害。选项B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感受,选项C的行为违反了诚信原则,选项D的行为缺乏关爱他人之心。因此,正确答案是A。12、关于法律法规,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法律法规是固定不变的,不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B.法律法规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法规是国家的秘密,只有相关部门才能了解和执行D.法律法规是个人意愿的表达,可以随意更改答案:B解析:法律法规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选项A错误,因为法律法规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选项C错误,法律法规并非国家的秘密,而是公开的;选项D错误,法律法规具有严肃性,不能随意更改。因此,正确答案是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小明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初中生,他深知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一次社区活动中,他遇到了以下三个情景:情景一:小明看到一位老人在街头摔倒,周围的人纷纷围观却无人上前帮忙。小明立即上前扶起老人,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情景二:小明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一位同学在抄袭作业,他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将此事告诉老师。情景三:小明发现学校附近的河流水质受到污染,他决定收集证据并向有关部门举报。请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以下问题:1、情景一中,小明的行为体现了哪些道德品质?2、情景二中,小明为什么选择告诉老师而不是自己解决?3、情景三中,小明举报污染行为体现了哪种法治观念?答案:1、小明的行为体现了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道德品质。2、小明选择告诉老师而不是自己解决,是因为他意识到抄袭作业是不道德的行为,需要通过合适的途径来纠正,而老师是负责管理和教育学生的,有能力对抄袭行为进行处理。3、小明举报污染行为体现了法治观念中的社会责任感和维护公共利益意识。他认识到污染行为可能对环境和他人造成伤害,因此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第二题材料: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强调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以下是一些关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案例:案例一:某中学开展“诚信教育月”活动,通过组织诚信故事分享会、诚信签名仪式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案例二:某社区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提高居民的法律素养,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案例三:某市开展“青少年法治夏令营”,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了解法律知识。1、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解。2、分析案例一,说明开展“诚信教育月”活动对学生的意义。3、结合案例二,探讨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答案:1、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依法行事、遵守法律法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法治教育则强调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2、开展“诚信教育月”活动对学生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诚信行为习惯,使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3、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服务,解答居民的法律疑问。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居民对法律的兴趣和认识。加强与社区法律援助机构的合作,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第三题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意味着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1)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义。(2)根据材料,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法治观念。(3)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答案:(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义包括:1、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法治社会;3、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提高全民法治素养。(2)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法治观念的方法包括:1、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2、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3、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传播法治精神。(3)维护社会秩序的例子:1、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违章停车;2、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3、爱护公共财产,不损坏公共设施。第四题小丽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她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道德与法治方面的问题。以下是她近期遇到的一些情况:1.在学校里,小丽发现有些同学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而有些同学则帮助同学复习功课,共同提高。2.在家里,小丽的父母经常教育她要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3.在公共场合,小丽看到有人乱扔垃圾,而有些人则主动捡起垃圾,维护环境卫生。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小丽在学校中遇到的同学抄袭作业的行为,应该如何评价?为什么?答案:小丽在学校中遇到的同学抄袭作业的行为应该被评价为不道德的。抄袭作业违背了诚信原则,损害了他人的劳动成果,不利于个人成长和集体氛围的建设。2、小丽的父母教育她要遵守法律法规,这种教育方式有什么积极作用?答案:小丽的父母教育她遵守法律法规,有助于培养她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增强她的法律意识,提高她维护自身权益和他人权益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在公共场合,小丽应该怎么做才能体现道德与法治意识?答案: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