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阳家台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语言与文化金开诚由于某一民族的语言从来就是传播与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所以语言便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民族文化色彩与意味。个体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便可能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一代代人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是本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承、形成传统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说话,最早会叫爸爸、妈妈,他在学会这两个词的同时,定然把它们同父母的具体形象相联系,而这形象则是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男人和中国妇女;后来幼儿又逐渐感知父母在家庭中的不同分工、地位和处境,并分出对“严父慈母”的不同情感和态度,这些情况当然是由传统的历史文化决定的。因此,在幼儿心目中,爸爸、妈妈这两个词,是与一些富于感性的表象以及一定的情感色彩相联系的。中国有许多独特的名胜,说起那些地名,中国人的感受就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毫无意味的符号。例如中国古代说到塞北与江南,便分别含有不同的意味。江南人说到苏杭,也有特定的文化感受,因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早已深入人心。说苏杭说到“烟柳画桥”,这又有独特的意味。其实,世界上各个国家大都有柳有桥,但是只有中国人说“烟柳画桥”,而且比较多见的是用来描写江南景色。它所含有的意味,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深入感受的。中国人说东南西北与春夏秋冬,也各有不同的语感或联想。这既是因为人们对四方、四季的气候、景观与生态有不同的感受,也因为传统文化把四方、四季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气候、景观、生态与五行混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模糊的感受:即东方,春季有温暖和煦之感;南方.夏季有炎热蓬勃之感;西方,秋季有清凉萧瑟之感;北方,冬季有寒冷肃杀之感。这样的语感是中国特有的,而且有的人还辨析得相当精确。例如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取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这很能说明李白用词之准与王国维感受之准。比如首句“西风”就不能换成“东风”“南风”,因为这二者给人以阳和之感,不能与“残照”协调相配;“北风”则流于凄厉,不如“西风”的萧飒更利于全景统一。下句四字假如换成“秦家陵阙”或“隋家陵阙”,原词的“气象”也不免减色;而对不同“气象”的感受则有赖于对秦、汉、隋三朝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色有较多的印象积累,方能形成某种“完形感”,从而觉出此处只有用“汉家陵阙”气象最好。小孩学话当然不会有如此深刻的与历史文化相联系的语感,但从他学话开始,那凝结在字词上的历史、文化意味却会逐渐被语言使用者感知,对他产生熏陶或感染,这确实是毫无疑义的。至于那些字面本身就有思想倾向或情感色彩的字词,对学话人的影响就更加直接了。由于这种思想倾向和情感色彩也是受社会文化制约的,因此所谓影响也就是通过学话用话而受到文化的熏陶。(摘编自金开诚《文化随笔》)1.下列对于“语言与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依靠语言来传播的,因此人们在用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传播本民族的文化。B.在幼儿心目中,“爸爸”“妈妈”这两个词是与爸爸妈妈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两个词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C.中国那些名胜的名称在中国人看来,不只是抽象的符号,它们含有不同的意味,这是由独特的文化感受决定的。D.个体在学话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感知到字词中的文化意味,从而逐渐受到民族文化的感染或熏陶。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州、杭州本是两个地名,“烟柳画桥”一词赋予了其独特的文化意味,这意味是很多外国人难以感受得到的。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与五行相配,使得汉语中“东西南北、春夏秋冬”这些词语摆脱了气候、生态的感受,成为模糊的概念。C.“汉家陵阙”与“秦家陵阙”、“隋家陵阙”的气象不同,这种不同产生于汉朝、秦朝、隋朝这三个朝代留下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色的差异。D.因受社会文化制约,有些字词字面本身就具有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因此学习这些字词也就受到了文化的熏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族文化要得以传承并形成传统,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而学好汉语,是我们中华儿女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B.塞北与江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不同的文化意味,不再只是两个语言符号,其中的文化意味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到的。C.李白诗句“西风残照”之“西风”不能换成“东风”“南风”,是因为“西风”给人清凉萧瑟之感,与“残照”协调统一。D.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要代代相传,只能通过一代代人认真学习、研究本民族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感染、熏陶。参考答案:1.A
2.B
3.D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教养的证据(节选)毕淑敏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可能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太多的人,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内部语言,只会说机器仪器能听懂的语言,却不懂得和人亲密的交流。这不是一个批评,而是一个事实。和人的交流的掌握,特别是和陌生人的沟通,通常不是自发产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来获得的。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他所掌握的词汇是有限和贫乏的,除了描绘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饿了、渴了、睡觉以及生殖的欲望之外,他们对于自己的内心感知甚为模糊,不通过学习,难以明确恰当地将它表达出来。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技术是用来谋生的,而仅仅具有谋生的本领是不够的。就像豺狼也会自发地猎取食物一样,那是近乎无需教育也可掌握的本能。而人,毫无疑问地应比豺狼更高一筹。…….有教养的人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知道仰视那些伟大的发现和人格,知道对于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表达尊重,而不是糊涂地闭上眼睛或是居心叵测地嘲讽。
(摘自《今世的五百次回眸》,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版)12.教养的证据有哪些?试根据节选的几段文字加以概括。(6分)答:▲
13.原文作者还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教养的证据,如果让你补充这张教养的证据清单,你会添加什么内容,试简要阐述理由。(4分)答:▲
14.为什么说“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可能依然是没有教养的”?(4分)答:▲
15.试对本文的写作技巧作简要赏析。(6分)答:▲
参考答案:12.(6分)①热爱大自然;②善于表达交流(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③懂得谦让,学会尊重。13.(6分)如:目光远大。因为一个人只有具有远大的目标,才能在前进中不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在遇到挫折时,仍会对前途充满信心。(提示:也可以从心胸开阔、坚毅勤勉、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角度思考。分析言之成理即可。)14.(4分)一个人虽然受到了不少教育,但如果他不能由此养成自己良好的品质和习惯,那就仍不能算是有教养的人。15(6分)(1)运用比喻说理;(2)这样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读者对所说明的道理有了形象的认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浅谈宋词的衰微金晶诗与社会生活是联系紧密的。当诗歌发展慢慢走向了它的高峰,在被喻为“诗唐”的唐朝可谓是“全民皆诗”,诗的社会化和艺术化程度借着统治者的诗赋取士达到了空前绝后,更产生了像李杜这样诗坛上的“双子星座”。然而,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好诗到唐都已经作完,以后如没有能翻出如来佛之手掌心的大可不必作诗。”的确,诗至宋虽又有中兴,但“物壮则老”,宋诗怎么也未能再现唐诗的辉煌。但是宋人很聪明,不再像唐人那样“写情”而重“思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轼的“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和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学主张。但这样下去,诗所孕育的真情实感便渐渐减少,成了文人议论、卖弄学问、展现诗艺的工具。如果诗歌创作可以很少地投入情感,那么诗歌便越来越成了一种纯形式的文字游戏。再加上宋取士不考诗而考策论,故诗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减小,越来越私人化、技巧化,成了文人创作的专利。故诗入了文人的封闭圈、抛开广阔的社会生活,也就很难再现生机。可见,诗告别自己的黄金时代与文人创作的私人化、技巧化息息相关,词的衰微亦是同理:词起初生长于民间,逐渐转移到文人手中并达到辉煌,后又由于文人一次又一次艺术上的实验、“灾难性”地创新,使得词在一次又一次的大放异彩后逐渐脱离生活走向绝境。而且这一衰败借着诗之衰亡的东风而更加骤剧。至于诗“变唐入宋”的转折点,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韩愈。的确,韩愈不仅提倡“以文为诗”,而且在创作中他还真正做到了“以文为戏”、“以诗为戏”。这方面欧阳修最受韩愈的影响。欧阳修的创作诗和词是分离的,诗是用来记录生活,而词中则有着大量的游戏之笔。同样,柳永的诗风和词风也是分裂的。在诗中不妨正经点儿反映民生疾苦,而在词里表现的则是伤女、怀远的悲切之情。虽然这个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使得词牢牢地扎入了文人圈,但从其创作“凡有井水饮处,皆可歌柳词”的俚俗色彩可知柳词中的文人世界与市井世界还没有完全分开。苏轼第一次达成了“诗词合一”,“以诗为词”为词注入了一股清旷之气。他以那种乐观高致的文人生活样貌最终将词由市井推向了高阁。由于苏轼的革命性的改造,词成了一种特殊的、长短不齐的诗,并且他卓越的个人创作成就将宋词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但他革命性改造的另一后果则是使得正值壮年的词与已近暮年的诗同步,使得宋词和宋诗的发展拉齐,这无疑加速了词的衰老,造成了宋词的未老先衰。有意思的是,诗经过漫长的发展而达到顶峰,其衰落也是缓慢地下滑,而词却迅速地攀顶,而又借诗之下滑之势而迅速地衰落。故当一种艺术愈加私人化的时候,它就越容易成为少数人案头清玩的消遣,当一种艺术越脱离生活的时候,它就越加容易失去生命力。当对技巧的追求成了主宰性的力量,那么艺术只能堕入一种纯粹的文字游戏,艺术也将走向它的终结。
(选自《世纪桥·理论版》有删改)1、下列关于“宋词的衰微”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产生于民间并在文人手中达到辉煌,被文人一次又一次艺术上的实验、“灾难性”地创新,诗衰亡的影响,都是宋词衰微的原因。B、苏轼对宋词革命性的改造使得宋词超越了自身发展阶段,与已近衰亡的宋诗拉齐,这加速了宋词的衰老,造成了宋词的提前衰微。C、当作为艺术形式的宋词创作人群日益减少,只是作为少数人案头清玩的消遣,脱离生活的时候,它就失去了艺术生命力而衰微。D、当词作者在创作时可以很少地投入情感,而只是单纯地追求作词的技巧,宋词就堕入了一种纯粹的文字游戏,也必然导致其衰微。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在唐代走向了它的高峰,这与诗歌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统治者凭借诗赋取士,诗歌的社会化和艺术程度高是分不开的。B、苏轼“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和黄庭坚“点铁成金”等诗学主张形成的原因是宋代取士不考诗而考策论。C、韩愈“以文为诗”的主张促成诗“变唐入宋”转折点的形成,受他影响,欧阳修同样用诗记录生活,词中则有大量的游戏之笔。D、苏轼对词的革命性改造,使词成了一种特殊的、长短不齐的诗,他的个人创作成就也将宋词推向高峰,使词成了高雅艺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发展到了唐代已经达到了无法超越的巅峰状态,即使在宋代那样人才辈出的年代,也未能再现诗歌昔日的辉煌。B、宋代取士考试内容为策论,也使得诗歌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减小,抛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进入了文人的封闭圈,失去了生机。C、宋代专业词人柳永的诗风和词风也是分裂的,与诗不同的是,他在词里表现的是伤女、怀远的悲切之情,使词牢牢地扎入文人圈。D、无论是诗的缓慢发展到顶峰之后缓慢下滑,还是词的迅速登顶之后又迅速下滑,都体现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对艺术的重要性。参考答案:1、A
2、A
3、C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0分)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诎体受辱
诎:通“躯”,身躯B.曷足贵乎
贵:尊重C.罪至罔加
罔:同“网”,法网D.审矣
审:明白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以稍陵迟
以当南日(3)乃欲引节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流俗之所轻也
水之积也不厚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鹏之徙于南冥也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B.形容枯槁C.腹犹果然
D.岂敢盘桓1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C.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D.得不焚,殆有神护者20.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1)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2分)
(2)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3分)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分)
参考答案:略5.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官号为多士。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节选自《三国志·孙登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铨简秀士,以为宾友
简:选拔。
B.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略:简略。
C.与恪等或同舆而载
或:或者。
D.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
捶:殴打。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曼
②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③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④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⑤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
⑥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登平易近人,身边人才济济。身为太子的孙登用平民的礼节对待下属幕僚,曾与他们同乘一车,同睡一床;被立为皇太子后,身边的人才更多。
B.孙登关心百姓利益,不扰民。他外出打猎,经常远远避开百姓良田,以免踩踏庄稼;休息时找空闲的地方,以免烦扰百姓。
C.孙登讲究孝道,对母亲恭敬、孝顺。对母亲派人送来的衣服,他一定先沐浴然后再穿,以表示恭敬;父亲要立他为太子,他则坚决要求先立生身母亲为皇后。
D.孙登关心国事,临终上疏颇有见地。孙登盛年而卒,死前上书孙权,对治国用人等多有忠恳建议,其中提出国家的政令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参考答案:4C(或:有时)5B6C(“生身母亲”说法错,徐夫人是孙登的养母;“坚决要求”说法不恰当,孙登只是主张先立徐夫人为皇后。)7(10分)(1)(5分)孙登不忍心处罚,只是把他叫来责备数落一顿,让他永远回家,并告诫身边的人不要再说这件事。(每分句1分,句意顺畅1分。关键词“致”“数”“长”“敕”译错酌情扣分)
(2)(5分)奏疏是在他死后才呈报上去的,这让孙权更加悲伤和感慨,说起来就落泪。(第一分句2分,后二分句各1分,句意顺畅1分。关键词“绝”“闻”“摧感”“陨”译错酌情扣分)
略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共14分)苏亮字景顺,武功人也。祖权,魏中书侍郎、玉门郡守。父祜,泰山郡守。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善章奏。初举秀才,至洛阳,遇河内常景。景深器之,退而谓人曰:“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者,将此人乎。”魏齐王萧宝夤引为参军。后宝夤开府,复为其府主簿。从宝夤西征,转记室参军。宝夤迁大将军,仍为之掾。宝夤雅知重亮,凡有文檄谋议,皆以委之。寻行武功郡事,甚著声绩。宝夤作乱,以亮为黄门侍郎。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及宝夤败,从之者遇祸,唯亮获全。及长孙稚、尔朱天光等西讨,并以亮为郎中,专典文翰。累迁镇军将军、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歧州大中正。贺拔岳为关西行台,引亮为左丞,典机密。魏孝武西迁,除吏部郎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大统二年,拜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魏文帝子宜都王式为秦州刺史,以亮为司马。帝谓亮曰;“黄门侍郎岂可为秦州司马,直以朕爱子出蕃,故以心腹相委,勿以为恨。”临辞,赐以御马。七年,复为黄门郎,加骠骑将军。八年,迁都官尚书、使持节、行北华州刺史,封临泾县子,邑三百户。除中书监,领著作,修国史。亮有机辨,善谈笑。太祖甚重之。有所筹议,率多会旨。记人之善,忘人之过。荐达后进,常如弗及。故当世敬慕焉。十四年,除秘书监、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拜大行台尚书,出为歧州刺史。朝廷以其作牧本州,特给路车、鼓吹,先还其宅,并给骑士三千。列羽仪,游乡党,经过故人,欢饮旬日,然后入州。世以为荣。十七年,征拜侍中。卒于位,赠本官。(《周书·卷三十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
属:连缀。B.魏齐王萧宝夤引为参军
引:引荐。C.出为歧州刺史
出:离开京城到地方做官。D.卒于位,赠本官。
赠:赠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从之者遇祸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B.①以亮为黄门侍郎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C.①故当世敬慕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D.①欢饮旬日,然后入州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苏亮自幼知识广博,通达机敏,特别善于起草奏章。最初他被举荐为秀才,到洛阳时遇见河内人常景。常景非常器重他。B.魏国齐王萧宝夤很信任苏亮。萧宝夤建立府署时,苏亮曾担任府署主簿。萧宝夤西征时,他任记室参军。萧宝夤升任大将军后,苏亮仍然担任他的属官。C.魏文帝之子宜都王式任秦州刺史,让苏亮担任司马。皇帝对苏亮说:“让黄门侍郎去当秦州司马,这是我爱子的意愿啊。他把你当心腹看待,你可不要恨我呀。”D.苏亮为人机敏。他总是记住别人的善行,忘掉别人的过失,推荐称许后辈,常感未尽全力,因此同时代的人都敬重仰慕他。4.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荐达后进,常如弗及。(2)经过故人,欢饮旬日。(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参考答案:1.D(“赠”是死后追封爵位的意思)2.C(A①代词,相当于“……的人”。②放在时间副词后,起语助作用。B①介词,相当于“让”“把”。②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C代词,相当于“他”。D①代词,相当于“这”。②代词,相当于“这样”)3.C(对皇帝的话解说不当)4.(1)推荐称许后辈,常感未尽全力(2)经过老朋友家时,欢宴十日(①‘后进”不是“人才”之意,而是后辈;“常如弗及”是常感未尽全力。②“欢饮”是欢宴的意思)(3)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侍奉祖母),向朝廷申诉不被允许。参考译文:苏亮字景顺,是武功人。祖父苏权,任魏国中书侍郎、玉门郡守。父亲苏祜,任泰山郡守。苏亮自幼通达机敏,知识广博,好写文章,善于起草奏章。最初被举荐为秀才,到洛阳,遇见河内人常景。常景很器重他,回头对人说:“秦中才学能够与太行山以东抗衡的,恐怕就是这个人了。”魏国齐王萧宝夤引荐他担任参军。后来萧宝夤建立府署,又担任府署主簿。跟随萧宝夤西征,转任记室参军。萧宝夤升任大将军后,苏亮仍然担任他的属官。萧宝夤十分了解苏亮,凡是文告及有所筹谋,都委托给他去办。不久,苏亮代理武功郡事,很有政绩声望。萧宝黄作乱,任命苏亮为黄门侍郎。苏亮善于与众人相处,对别人无所违碍。萧宝夤失败后,跟随他的人都遭到祸患,只有苏亮得以保全。长孙稚、尔朱天光等人西征时,都让苏亮担任郎中,专门掌管文书。先后升任镇军将军、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歧州大中正。贺拔岳担任关西行台时,引荐苏亮担任左丞,掌管机密。Ks5u
魏孝武帝西迁后,授苏亮为吏部郎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衔。大统二年,授给事黄门侍郎,兼任中书合人。魏文帝之子宜都王元式任泰州刺史,让苏亮担任司马。文帝对苏亮说:“黄门传郎怎能委屈当秦川司马?只是因为我的爱子离开领地赴任,所以以心腹相委托,希望你不要介意。”临别时,赏赐御马。大统七年,又任黄门郎,加骠骑将军衔。八年,“升任都官尚书、使持节、代理北华州刺史,封临泾县令,食邑三百户。授中书监,兼任著作官员,修撰国史。苏亮机敏善辩,善于说笑,太祖十分看重他。有什么筹划商议,大多能领会旨意。他总是记住别人的善行,忘掉别人的过失。推荐称许后辈,常感未尽全力。当时人因此而对他敬重仰慕。十四年,授秘书监、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随即又被任命为大行台尚书,出任歧州刺史。朝廷由于他在本州担任刺史,特地赏给他车辆、乐队,让他先回到宅第,又派给骑兵三千人。陈列仪仗,游历故里。经过老朋友家时,欢宴十日,然后才进入州城。世人认为他十分荣耀。十七年,调任侍中。在任上去世,朝廷追赠他原任官职。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
自2010年4月以来,央视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在节目中屏蔽外文缩略词,例如“NBA”、“CBA”、“F1”等,改说赛事中文全称。此外,“GDP”、“WTO”、“CPI”等词也进入“整顿”范围。材料二
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证实,广电总局向央视等媒体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和缩略词。(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2)对于在电视节目中屏蔽外文缩略词的要求,你有何看法?请阐述理由。(150字左右)(4分)参考答案: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一提读经就退学读私塾,也不能陷入读死经的泥淖之中。如果把读经①______,却不知其意,实属本末倒置。媒体曾报道,某读经少年“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②_____,一篇800字的作文错字连篇”,这是不折不扣的读经悲剧。今人读经,③_____。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读进去才有可能读得懂,知其深邃,跳出来才能更客观地审视经典,并在审视过程中观照内心,有选择地指导自我。参考答案:①简单理解为死记硬背
②竟然连常用字都认不全
③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读经“,第一处,前面先说不能“陷入读死经的泥淖之中”,接着以“如果”假设读死经的行为,后面说“却不知其意,实为本末倒置”,紧跟着后面又举出某读经少年的例子,可见此处是说把读经简单理解为死记硬背;第二处,前面说该读经少年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是说这种读经行为的结果,从后面“一篇800字的作文错字连篇”可知此处是说该少年连字都认不全;第三处,前面说“今人读经”,可见此处应是说今人读经的具体做法,后面从王国维的话和编者的分析中可知,今人读经应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嫉妒心强的人对任何人的成就都不赞一词,甚至还会讥讽嘲笑。泼成功者一身冷水。②新东风标致3008与福特翼虎虽然在动力上不分伯仲,但新3008在配置上以安全、舒适、科技的全方面优势精准地诠释出了高性能欧系都市SUV的魅力所在,展现了不俗的潜力。③人生能有几回搏?选择了高考,就选择了拼搏,切莫辜负了豆蔻年华。④“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暨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拉开帷幕,数以千计的客商趋之若鹜,聚集肇庆新区商务中心共襄盛举。⑤合上《红楼梦》,眼前尽是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女孩儿,一曲曲心生叹息的人世情。⑥他的文章没有新鲜的论断,架构也乏善可陈,难登大雅之堂。A.①②④
B.①③⑤C.②⑤⑥
D.③④⑥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①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与语境不符。②不分伯仲:分不出第一第二。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符合句意。③豆蔻年华: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与语境不符,因为高三学生非十三四岁少女。④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此成语含贬义,与语境不符。⑤玲珑剔透:玲珑,精巧细致;剔透,孔穴明晰。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此成语用于形容《红楼梦》女孩们的聪明伶俐,符合句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鸡蛋孵化课程设计意图
- 2024年蓝领培训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云经济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滚筒瓦楞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4年野生动植物保护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沥青乳化设备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个人网盘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音乐小课堂伴奏课程设计
- 演员眼神训练课程设计
- 随班就读课程设计与调整
- GB/T 7588.2-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梯部件的设计原则、计算和检验
- GB/T 14600-2009电子工业用气体氧化亚氮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高级(一级)教师职称考试试题(有答案)
- 申请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征求业主意见表
-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
- 应急柜检查表
- 通风设施标准
- 酒店市场营销教案
- 房屋买卖合同简单范本 房屋买卖合同简易范本
- 环保有限公司营销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