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9900字】_第1页
【陪审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9900字】_第2页
【陪审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9900字】_第3页
【陪审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9900字】_第4页
【陪审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99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陪审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目录TOC\o"1-2"\h\u9711摘要 117895一、陪审制度的基本概况 316134(一)陪审制度的概述 35335(二)陪审制度的特点 416134(三)陪审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431196二、陪审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实施现状 428231(一)人民陪审员实质参审的随机性没有改进 528398(二)人民陪审员数量的广泛性增强 517460三、陪审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611237(一)参审的范围不明确 614007(二)参审的随机性难实现 714007(三)参审中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难区分 810049四、陪审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实施过程中的完善 924215(一)明确参审的范围 910724(二)保障参审的随机性 914007(三)完善法官在人民陪审员事实认定时的引导作用 93966结语 1030177参考文献 11第第页共12页摘要陪审团制度中现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司法民主化程度的重要体现。陪审团制度在我国发展多年,其间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陪审团制度已经形式化,没有了保存和发展的必要性。经过不懈的努力,总结经验,冲破困难,《人民陪审员法》诞生了。《人民陪审员法》施行以来,陪审团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实施情况与以往不同。本文要研究的内容是与围绕陪审团制度的刑事诉讼的运作相结合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陪审团制度的基本概况。第二部分:刑事审判活动中陪审团制度的实施情况第三部分:审判制度在刑事审判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完善陪审团制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关键词:陪审制度审判程序法律衔接刑事诉讼陪审制度的基本概况陪审制度的概念陪审团制度是指法院在案件审理期间专门寻求一些非法人参加诉讼活动,并允许这些人与法官分享、共同行使审判权的制度。当今世界的审判制度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海洋法制度的陪审团模式,这种模式需要专业的法官和非专业的陪审团。两者之间存在非常直接的工作和分工。另一种是由以法律和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推荐的审判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由非专业的陪审团和法官组成合议机构。他们定义事实并适用法律。而且它们具有相同的权利和权力,所有这些模型都称为审判系统,因为两者共同行使了经验的力量。此外,在我的东欧和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中,还有另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陪审团制度,在整个案件中,陪审员和法官共同参与了事实审判和法律适用。人民陪审团制度在形式上与大陆法系国家提倡的审判方式相似,其本质几乎是相同的。但是,在相应的立法中对在参加我国人民调查制度下的司法程序和审判的陪审员,对人民的搜查令规定了一些限制。可以看出,陪审员制度可以表示为国家司法机关和普通公民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审判制度。同时也是国家政治和司法民主的重要表现。陪审团制度表现为英美法等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德国法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复审制度,还有我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质都是司法的民主问题。(二)陪审制度的特点陪审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审判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陪审员的非职业陪审员不同于职业法官。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没有学习过专业的法律知识,对于一些生活道德层面与法律专业层面之间发生的矛盾争议,也许他们更倾向于自己的价值观分析。有些陪审员更是第一次接触到庭审活动,可以说很大以部分陪审员对案件事实的判断是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一般逻辑来分析的,陪审员本身是从群众中选出的,其做出的裁决是代表社会大众的思维想法。要求其参与到审判过程中普通公民可以通过一定的遴选程序然后化作陪审员参与国家司法审判过程中去,与法官分享管辖权,并亲自参与法庭审判,独立判断证据,在自己分析的基础上,现场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从而参与案件的评估,以达到参与案件审理的目的。(3)参与范围与权力的有限性

就以上所说的三种模式来说,无论何种陪审制度,每个陪审人均不要求能够单独地行使司法权。它对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的范围和权力行使的严格性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例如裁量权的划分以及陪审员参与诉讼过程的阶段性。这一重要特征可以将陪审员的审判制度与其他外行人的审判模式区分开来,如英美的民事法官制度、大陆法系等国家的专门法院的非专业法官制度和荷兰的代理法官制度。(三)陪审制度在我国的发展陪审制度在我国也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从最初没有过多约束的空白期,到当今已经拥有专门为之规范的《人民陪审员法》,其中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历程:在之前的空白期,人民陪审制度在司法活动中还不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在这个阶段更多地法院将其作为一项装饰制度,在这样的局面中大家争议尤为剧烈,形同虚设的陪审制度成为了摆设,浪费人力资源的同时也为增加了案件审理的程序,一大部分人在此时认为应该将陪审制度废除;就在大家还在争论不休的时候,最高院提出《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草案)》并于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是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在该年的5月1日起实施,虽然陪审制度在此阶段的得到了跨越性的改革进步,在司法中得到了肯定,这也间接性的肯定了陪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尽管这样,由于相关法律还是初步成长阶段,所以在陪审制度的实际操作中,还是暴露出许多问题;之后又出台了《人民陪审员法》来配陪审制度进行规范,该阶段相对与前部分的发展的历程来说就相对较为完整,它的出台确立了二元化的陪审法庭,陪审员选任以及参审的随机性,有效地提升了我国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陪审制度本身是从外国引进的,由于我国和他国社会制度、社会现状以及司法体制的差别,照抄照搬肯定是不行的,只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一步步加以完善,才会寻找到最适合我国使用的陪审制度。陪审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过程实施现状陪审制度在我国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而如今人民陪审员制度还得以根本保存和发展,其根本原因还是在司法领域中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它可以使公民能够直接参与、见证司法。各大司法活动中,刑事诉讼更为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以及加强司法的公信力,所以陪审制度与刑事诉讼活动的相融,是立足于公众对国家司法权的监督和制约。陪审制度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利处基于理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在实施的过程中,立法与实践的间距尚未消除,就以往的诉讼活动中来看,往往还存在着许多“形式陪审”“便捷陪审”等情况,可以看出来,陪审制度的根本作用,还是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理解好陪审度在刑事诉讼活动制中的实施现状,对完善我国陪审制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民陪审员实质参审的随机性没有改进《人民陪审员法》为了让人民陪审员更好的参与到案件的审理过程去中,对人民陪审员的挑选以及参与做出了规定,对应各个环节用的“三个随机”规定它。所谓的三次随机,就是随机抽取人民陪审员候选人,再从随机抽取的人民陪审员候选人中随机确定,最后在安排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的分配上也是随机的。像之前那样一个法院就单一的那几个陪审员去完成陪审任务,必然会造成大部分的工作压力堆积在固定的几人之间,也会使得人民陪审员的积极性被打消,而要是“三个随机”得以准确的落实,前面所述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为了更好地了解陪审制度的实施现状,我通过裁判文书网统计了A法院2020年内公布的所有刑事案件共有386件。就从A法院上传至网上具有人民陪审员参审的刑事案件数据来看,我划分了五个区间,这五个区间分别是陪审次数最多的五位人民陪审员他们分别占有的次数为:48次、24次、21次、18次、16次;他们各自占总共陪审次数的站比率为:12.4%、6.2%、5.4%、0.66%、0.47%。前名的陪审次数一共便达到了189次,这也就是说0.8%的人民陪审员的陪审总数却占到了总共陪审案件总数的32.4%。其中还有一个数据是数量最多的那位陪审员和紧跟其后数量第二的那位陪审员,二者共同出现的同一个案件中的次数高达31次,且在这31次审判中有20次都是在同一名法官的案件审理中。换个方面,我们从不同种刑事案件类型中看待陪审制度的实施现状,从2020年A法官上传至网上的368件刑事案件统计出,犯罪最多的是危险驾驶罪有122例,其他较多的分别是盗窃罪、诈骗罪、容留他人吸毒最、故意伤害罪其数量分别为62例、21例、18例、12例。其中危险驾驶罪的数量在该数据中是最多的,但是刑期也是相比其他案件来水是最轻的,在这122例危险驾驶案件中有52例采取了陪审制度,其中的人民陪审率为42.6%。而后几项犯罪中除了诈骗罪外,其他三项的陪审率都为100%。从人民陪审员的参审数量以及在不同类型的刑事案件中的实施现状来看,《人民陪审员法》的规定固然解决了人民陪审员的数量问题,但是在不同种类型的刑事案件中陪审制度的随机性适用似乎也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二)人民陪审员数量的广泛性增强

从A法院2020年陪审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实施状况来看,陪审团制度与以前相比变化有以下方面:一个是陪审率下降。2020年该法院上传到网上的刑事案件总共有386件,由于法律原因,没有公开的有12件刑事案件,文档公开内容显示,有62例刑事案件没有人民陪审员的参与,总的陪审率为80.8%。相比之下,总的陪审率在下降,这意味着刑事案件在选择是否适用陪审制度时是有所考虑的,不再盲目地追求单一的陪审率,在实施陪审团制度时理性思考,是陪审制度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在人民陪审员的选任范围方面来看,之前仅单方面地要求人民陪审员具有“大专文化及以上”的学历要求,《人民陪审员法》要求陪审员的年龄达到28周岁,学历减到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即可。人民陪审员在数量上的广泛增长,可以让跟过的人参与到司法审判的过程去中,这也更加符合陪审制度的司法民主功能。学历的降低至高中文化水平降低了陪审员知识文化水平的门槛,与此同时又提升了年龄来弥补普通公民的大众情感以及社会经历的正义观。《人民陪审员法》在选任的条件上做出了一系列的变化将更多的公民融入到了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来,使陪审员的大众性得以展现。其中值得提的一点是,《人民陪审员法》随机在辖区确定陪审员候选人、正式人选以及参审人员。上述“三个随机”的规定从制度上保障了陪审员在履职过程中的多样性、代表性与独立性。该法院2020年相比于前一年的陪审员数量有明显地提升,可以看出来选任方式的改变提升了人民陪审员对刑事诉讼活动的参与度。从《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三年来,通过统计分析该法院陪审制度的实践情况,可以看出,在选拔人民陪审员以及让其参审的范围、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改进,这都将为提升人民陪审员数量,加强陪审制度适用效率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陪审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实施过程所存在的问题《人民陪审员法》和司法解释的出台确实从立法角度上对陪审制度存在的人员选任、参审机制、范围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完善和改进,但是根据实际的实施状况来看,陪审制度在与刑事诉讼的实际活动中的结合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尚未解决。参审的范围不明确高陪审率下参审范围的实践陪审率是指某一个体法院每年,有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案件的总数与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总数,前者占后者的百分比。陪审团在实践中,也是一个看待形式案件审理过程是否具有公正性的重点。之前没有将陪审率作为考核参数,法院看待陪审率的方式就是比较随意,但是随着最高院把陪审率作为一项考核参数之后,下层法院之间也就同步将陪审率重视起来,在刑事审判活动中尽可能地适用陪审制度,于是这样的操作必然会导致陪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的滥用。当今,互联网上的高陪审率法院宣传出来的新闻,也是遍地分布。甚至很多以百分之百的模型展示在人们眼前,而基层法院中刑事案件参审的陪审率数据有百分之九十多。其实高陪审率并不意味着陪审制度得到了广泛的适用,从法条制定的角度出发,陪审制度适用广泛性的规定,具体是要求无论在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刑事案件,都应该按照法律的硬性规定进行适用,而对于疑难复杂的案件,更应该具体适用。但是实践中却以高的陪审率作为广泛性的顶替内容来衡量陪审制度是否适用广泛性的标准显然是有问题的。正因如此,一些法院为了单一的陪审率数据好看,在选择是否适用陪审制度的案件程序和类型的时候,其为了利于完成相应的陪审率指标,从而更偏向于选择简易程序和没有争议的刑事案件来采用陪审制度。但是《刑事诉讼法》中又规定了简易程序,可能判处以下有期徒刑三年多的情况下可以有一个法官的审判。在实践中,简易程序的刑事案件本应该由法官一人独立审判完成,但是在此类刑事案件中,陪审率却出乎寻常的高,如此高的参审率与陪审制度的功能必然是不相符的,这样消极的应用陪审制度也是造成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味地追求陪审率数据,而忽略陪审制度的功能定位,把大部分的陪审制度适用在简单没有疑难的刑事案件中去,终究会形成立法上人民陪审员广泛参与刑事案件范围理应较大,但是实践操作中人民陪审员参与刑事案件中单一的尴尬局面。人为决定参审案件类型就上述法院的上传的法律文书来看,人民陪审员参与刑事案件的类型,在案件罪名相同的情况中,犯罪行为也具有相似性,但是在其中有的采用了陪审制度,而有的也并没有;而对于侵害人身法益与财产性犯罪较重的刑事案件中大部分在是否采取陪审制度上还是大致相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根据案件的需求而提前确定的,尽量在方便大家的同时,又完成了所谓的指标。遇上在定罪量刑等方面有特殊情况的时候,法院一般会选择专业一点的陪审员参加审理,而简单无疑难、被告也认罪的案件,就可以选取非专业的陪审员参与,真正疑难复杂的案件,则由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这一切都表明陪审制度的适用,并不是随机性的,而是有法院相关人员认为提前安排好的。陪审制度规定的“三个随机”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就从A法院来看,人民陪审员与法官随机组成的情况中竟然出现近于百分之百的组成率。由多机构共同选择和随机选择模式虽然可以确保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数量足够,但很难保证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的随机性,导致专业陪审团的存在。陪审制度所适用的案件类型,以及谁来陪审都已经被提前安排好了,为了方便自身工作以及审理过程,可以法院在人民陪审员参与刑事案件审理中把握了绝对的主导权,这是不利于陪审制度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其本身的功能价值的。参审的随机性难以实现陪审制度在之前的实践情况来看,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人民陪审员法》总结了以往的经验,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第十七条中规定:人民陪审员参与刑事诉讼活动的范围包括涉及到群体利益,公共利益,人们的关注点强烈或社会影响相对大,具有复杂的案件或由其他原因,可以判罚不少于十年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和社会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以及刑事诉讼被告申请人民陪审员参与第一审刑事案件。尽管这些内容看似使得刑事审判活动的规则得以确定,但是实践运用过程中却存在部分问题;陪审制度适用案件类型模糊不清在《人民陪审员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群体利益”“社会影响大”“案情复杂”等用语充满了不确定性,整体倾向于价值判断,也许在同一件案件上,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个人最终的判断陪审制度是否适用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本来应当依据的是案件的社会的影响力、大众的关注度等因素,但在实际中却多以案件的社会危害性以及构成要件等主观性的元素作为判断标准。案例类型表述的不确切,导致刑事案件在适用陪审制度的时候出现错乱,进一步也会导致案件是否采取陪审制度以及采取后,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存在不确定性。刑事案件适用陪审团制度主观性较强

我们都知道基层法院是最接近普通群众的地方,在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来说,本应该是陪审制度适用最多,使司法的公正力最容易得以建立的步骤。但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由基层法院管辖,而《人民陪审员法》在第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有期徒刑十年,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适用刑事案件审判的陪审团制度。”二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在实践过程中大量的刑事陪审制度的案件不能在基层法院中展开,这就会导致陪审制度仅在中级以上法院中得以适用,而作为基层法院却被排除在外。在基层法院中,往往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案件都是绝大部分,但是在选择是否适用陪审制度的方面,二者适用陪审制度的陪审率都是差不多的,可以看出在基层法院处理刑事案件时在是否适用陪审制度的决定上较为随意,带有极强的主观性。陪审制度的融入本身是有助于实现司法民主化,但是这样随意的滥用必然会使其功能被削弱。 审查决定是否适用陪审制度的判断依据根据《人民陪审员法》第十七条中规定,刑事一审案件的被告人可以向法院申请陪审制度来进行审理,但是法律中对法院决定是否适用的点上没有做出清晰的规定,以及司法解释也没有明确给出审查决定是否适用陪审团制度的判断依据。在刑事审判过程中,人民陪审制度可以保障被告人的利益。如果缺乏陪审团制度,本应具有陪审制度的司法活动在程序上就会存在缺陷,最后得出的审判结果也将导致其公信力下降。换句话说,被告在刑事案件中,陪审制度适用与否的主动权在于法院,但法规中没有对此权利的规制,这就表明一旦该申请被法院所拒绝,当事人将没有其他渠道可以救济。(三)参审中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难区分《人民陪审员法》在第二十条中规定法官的指引、提示义务。我们都知道证据的“三性”在刑事审判活动中对于没有学过法律知识的常人来说,很多是不能准确的判断的,它实际上涉及到了法律规则的适用。所以非专业的人民陪审员在对案件实际进行认定的时候,则需要法官对专业的知识以及术做出解释,以方便人民陪审员更好的理解,最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自己事实认定,做出准确的判断。法官的及时指引不仅可以帮助人民陪审员更透彻的对事实进行认定,还可以在法律问你与事实问题的层面上,使得陪审员有清楚的认知。在实践中法官指引、提示义务却没有发挥的那么充分,其中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法官应当指引但却没有指引,另一个方面是法官应当指引,但是在指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过分指引的情况。就我去法院实习的经历来看,刚开始作为学过相关知识的我们一开始对案卷的阅览也存在诸多疑惑,况且很多人民陪审员还是没有学习过经历过该知识领域的新人,他们对他们面前的专业资料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对案件一知半解的便参与到了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去,最后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没有极强的说服力的。在这时候法官便应该对人民陪审员进行必要的指引,对部分存在争议性的证据,还有法律适用问题有瑕疵的地方。如果没有得到法官的及时解释说明,必然会使得人民陪审员对案件审理的参与感下降,打击人民陪审员的积极性。反之法官过多的指示、指引陪审员,由于陪审员认为法官的专业性,认为其说的都是合理的毫无可反驳的,故逐渐影响了其本身应有判断,让陪审制度成为了摆设,陪审员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以往的“陪而不审”现象,法官指引、指示义务可以有效的对其进行一定的削弱,但是这都是需要法官付出很多的心力去帮助陪审员,在去帮助的内容以及方面上,实践中法官又要有自己的理解,避免出现过多过少的现象。

四、陪审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实施过程的完善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来看,要想完善陪审制度,需要加强《人民陪审员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法律。加强法律的具体表达,可以有效地解决陪审制度在刑事程序性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模糊问题等问题,正如前面提到的刑事案件适用类型虽然有所规定,但是范围却不具体,选择程序不明确和审查决定是否适用陪审团制度缺乏判断依据;还有部分因为制度的缺失所导致陪审制度在刑事诉讼活动运行中产生的问题,也需要推行出相应的措施用以弥补其中的缺陷,例如事实认定问题清单制度以及法官指示制度的构建。为了高效地推动陪审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运行,可以从两个点进完善:明确参审的范围

陪审制度参审案件类型缩小、具体细化,然后还有规定适用陪审制度的刑事案件类型限定为侵害人身法益的刑事案件,并且辅以法官自由裁量权。对比他国的陪审制度,日本在法律规定的刑期为无期徒刑或则死刑,还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刑事案件规定为其裁判员啊参与审理的案件,还有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死死的限制在涉及损害人身权的案件中,其他的刑事案件,则由法官自己开展审理。我国是从刑事案件的实际危害结果出发来对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进行限定,其规定适用陪审制度的案件范围有重大刑事案件,还有就是对社会影响较大的群体性案件等。但是实际中由于情况较为复杂多变,就如法文中所说的案件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的案件缺乏具体的判断标准,无法进行细化。将人民陪审员参审刑事案件范围进行细化缩小,还有有利于将陪审员准确应用到审判活动中去,不再同于以往由于内容的模糊而导致陪审制度随意性的适用,还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细化规则既可以为司法单位节约了一定的经济开销,还利于体现司法民主。并且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通常来说都与社会道德挂钩,就网上的言论而言,我发现大家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望,在此类案件中适用人民陪审制度的同时,我相信更能获得大家的认可,有利于让公民感受到案件审理过程的公平,以及结果的合理。保障参审的随机性为了更好的保障参审的随机性,可以依据计算人民陪审员参审数量最大值来供陪审员参审作为依据。《人民陪审员法》中规定各法院应该根据自身法院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位陪审员均衡参与到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去,尽量每位陪审员每年参审的案件不超过30件。就用A法院来举例,该法院2020年适用陪审制度的案件有312例,法院的合议庭组成为两名人民陪审员加一名法官的三人合议庭,则需要624人次。若该法院合格的人民陪审员有37人,就可以计算出每位陪审员每年参审的上限为17件。如此推算出该法院在接下来的一年每位人民陪审员的参审数量最大参数,因各个法院年审理案件数量的不同,陪审上限也会有所不同。具体确定人民陪审员参审数量最大值的方法,可以促进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的随机性发生的可能,使“专职陪审”等现象得以弱化,让人民陪审员在参与庭审的过程中更贴切于法律所要求的随机性。(三)完善法官在人民陪审员进行事实认定时的引导作用《人民陪审员法》虽然在第二十条中规定了法官的指引、指示义务以及评议规则。但是究其根本而言该发条只有单一的封面,但是在具体的在那些阶段该指引、解释的内容包括那些、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实施以及该权力的限制内容等方面没有详细的阐述。而在实践中,由于没有相应的规制,要想光凭借法官单一的经验自然是对法官的要求过于苛刻。完善法官在人民陪审员进行事实认定时的引导作用的内容应该具有证据规则、法律适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为了帮助人民陪审员更好的理解,可以采取通俗易懂日常生活交流的语言向其进行解释,问题清单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方式,它能够清晰明了的让陪审员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案件的关键点。除此之外,对于出现法官不正当指示或者错误行使指示、引导义务时,当事人双方都应该享有异议权,该项权利一方面可以对法官的指示权起到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被告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时及时得以救济。由于法官指示指引制度内容不能片面地列举得出,更需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完善,最后应用到法条中逐渐使其完整,最后成为法官们行使指示权重要依据。结语我国推行人民陪审制度,无疑使我国在追求司法公平、公正、公开的道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刑事案件中有效正确的适用陪审制度,不但可以提高案件的审理质量、还可以适当地减轻法院的审判压力,使群众走进司法程序的同时,对整个审理起到监督作用。历经多年,人民陪审制度也算是在我国站住了脚跟,不过在实践的过程中来看,其需要完善的地方也是在随着社会的推进而需要及时做出改正的,就从现行的《人民陪审员法》来说,它确实解决了之前的一些问题,但是站在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