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充市2023-2024学年度上期普通高中一年级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U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n卷为非选择题。

2.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择题所选答案对应的标点涂黑。

3.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将第n卷的答题内容书写在题目所指示的答

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王莽篡汉后,按照《周礼》描述恢复了西周的井田

制。北宋张载说:“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这反映了

A.西周制度影响深远B.西周的井田制延续到了后世

C.儒家学者思想保守D.西周制度是当时最好的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按照《周礼》描述恢复了西周的井田制。”与“周监于二代,郁郁乎

文哉,吾从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制度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以至于许多后人对于西周制度产

生很多讨论,A项正确;西周的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没有延续到后世,排除B项;“儒家学者思

想保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西周制度是当时最好的制度”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

A项。

2.春秋时期,周襄王娶狄女为妻,甚至立为王后;晋献公在娶狄女为妻后,又娶戎女骊姬及其妹妹为妻;

晋文公重耳曾出逃于狄,娶狄女季槐为妻。这可用来说明春秋时期

A.礼崩乐坏,人伦尽毁B.华夷通婚,民族交融

C.美美与共,和谐共生D.包容开放,华夏认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春秋时

期,周襄王娶狄人隗氏为王后,晋献公娶戎族女子狐姬后生了重耳”,可以看出春秋时期,中原华夏族和

周边少数民族之间存在交流融合的现象,B项正确;“礼崩乐坏”指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的崩坏与瓦解,在

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在春期时期,中原与周边的民族的关系,是冲突与交流并存,“美美与共,

和谐共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华夏认同”,排除D项。故选B项。

3.小史同学研究中国古代史,选择了秦、西汉、唐三幅形势图,如下图所示,他研究的主题是

秦朝力势图西汉彩势图唐朝册势图

A.国家统一推动了边疆社会发展B.专制集权制的确立和完善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东亚文明圈的形成与扩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秦、西汉、唐(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秦到唐,中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历朝政府管辖的民族

不断增多,因此,他研究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的疆域不断

扩大,不能体现边疆社会发展,排除A项;仅凭材料内容,不能反映专制集权制的确立和完善,排除B

项;材料仅涉及中国疆域,未体现其他国家和地区,不能反映东亚文明圈的形成与扩大,排除D项。故选

C项。

4.唐初,因“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唐高祖时期,在门下省设政事堂,“故

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政事堂的设立

A,加强了君主专制B.提高了工作效率

C.消除了政治纠纷D.改变了权力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因'中

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反映出唐代设立政事堂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了分工带来的争论,B项正确。政事堂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皇权,排除A项;消除了说法过

于绝对,排除C项;唐代仍然是三省六部制,权力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5.辽朝在契丹部落保留传统部落会议处理官员的失职渎职案件,在原渤海国地区则采用渤海国原有的行

政监察制度,在新征服的广大汉族地区则实行中原王朝的监察制度,这表明辽朝监察制度的特点是

A.混乱无序B.多元一体C.因俗而治D.官分南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辽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辽朝在契丹部落保留传统的部落会议处理官员的失职渎职案

件,在原渤海国地区则采用渤海国原有的行政监察制度,在新征服的广大汉族地区则实行中原王朝的监察

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辽在其统治区域根据当地实际,采取不同的监察制度,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国家治

理特点,C项正确;混乱无序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多元治理,未反映一体化,排除B项;材

料体现了分地区管理,未说明官分南北。排除D项。故选C项。

6.南宋宰相梁克家说:福州地区自缙绅而下“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有陵蹦”,三十年后“渐失等威,近

岁尤甚,农贩细民至用道服,背子,紫衫者,其妇女至用背子、霞帔”。朱熹曾说:“今衣服无章,上下

混淆”。这反映了宋代

A.社会阶层出现新分化B.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

C.科举制推动了社会流动D.佃农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

知,南宋时期,福建地区的缙绅在服饰方面有明显的等级差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贩细民至用

道服,背子,紫衫者,其妇女至用背子、霞帔,出现了朱熹所谓的“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这说明经

济的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服饰等级受到冲击,并不是强调出现了新的社会阶

层,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科举制无关,排除C项;佃农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

项。故选B项。

7.《清史稿》记载:“准嘎尔内乱频仍,各部人众咸失生业。朕(乾隆)为一统天下之君,怀保众生,无

分内外,特发大军往定伊犁。”这说明乾隆旨在

A.驱逐外国势力B.维护国家统一

C.解决民族危机D.开发边疆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

“准喝尔内乱频仍,各部人众咸失生业。朕(乾隆)为一统天下之君,怀保众生,无分内外,特发大军往

定伊犁。”及所学可知,伊犁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

官,加强了中央对北部和西北部边疆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B项正确;“驱逐外国势

力”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解决民族危机”并不是乾隆设立伊犁将军的根本目的,排除C项;材

料体现不出设立伊犁将军与开发边疆地区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8.1854年,英法美三国照会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允许外国人进入整个中国内地,至少进入

长江流域和沿海各城市;实行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改订税则。其根本目的是()

A.将中国变为殖民地B.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满足资本输出需求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54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不

满足既得利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后,1856年,英、法两国对

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D项正确;英法美三国提出全面修改条约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发展资

本主义,排除A项;西方对于中国的资本输出开始于甲午战争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

提及进出口,无法得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9.辛亥革命后,女子军队”四方应起,创而有继”,十名女代表议士出现在广东省临时议会的席位上,各

地工厂使用女工劳动“大大增加”,这反映辛亥革命

A.促使男女平等的实现B.推翻封建势力的专制统治

C.引起封建礼教的崩溃D.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女子军队、女代表议士、女工劳动大量出现,反映

了辛亥革命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女性地位和角色发生一些改变,D项正确;此时男女没有实现平

等,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引起封建礼教的

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0.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用标语口号、传单漫画、报刊书籍为主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歌谣、戏剧、

舞蹈为主的群众文化活动等方式做宣传动员工作。这些做法旨在

A.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B.调动人民的革命热情

C.宣传减租减息的政策D.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

知,鄂豫皖根据地用标语口号、传单漫画、报刊书籍为主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歌谣、戏剧、舞蹈为主的群众

文化活动等方式做宣传动员工作,这些宣传方式贴近百姓,易于百姓接收,旨在调动人民的革命热情,B

项正确;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并非主要目的,排除A项;减租减息是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C项;材

料强调的是宣传方式,并未提到宣传的内容,因此并不能认为这些做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

养,排除D项。故选B项。

11.1936年,中国共产党进行政策调整:改变了对于富农、地主的政策;减免税收,鼓励工商投资、贸

易,纠正了组织劳动互助中的强迫倾向;还对贫农团、哥老会等旧团体采取争取和安抚态度等。这些调整

A.争取到国民政府对苏维埃政权的承认B.增强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实力

C.适应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D.纠正了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3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为了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抗日活动,

中国共产党进行政策调整以团结富农、地主、工商业者和旧团体等,适应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

要,C项正确;这些调整的根本目的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不属于根本目的,排除A项;这些调

整适应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项不属于根本目的,排除B项;这些调整适应了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需要,材料未体现“左”倾错误的纠正,排除D项。故选C项。

12.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

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C.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D.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1949年(中国)。七届二中

全会召开的时间是在1949年春,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和两个务必,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在河

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C项正确;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间

是194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被粉碎时间是1946年,排除B

项;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覆灭是1949年4月23日,排除D项。故选C项。

13.1949年11月,在物价上涨最猛的时候,全国大城市统一按国家牌价敞开物资抛售,使粮、棉等价格下

降30%〜40%,从而给投机资本以沉重打击。据估计,棉布行业投机商亏损253亿元,粮食批发商仅上海

一地就倒闭几十家。这说明人民政府

A.掌握了计划经济主动权B.采取行政手段稳定物价

C.结束了物价暴涨的局面D.通过经济手段巩固政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1949年11月25日,在上海物价上涨最猛的时候,全国各大城市按统

一部署,同时按国家牌价敞开抛售,使粮、棉等价格下降30%—0%,给了投机资本以沉重打击。”可知,

新中国成立后,为稳定物价,通过经济手段掌握市场领导权,党和政府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给投机资本以沉重打击,D项正确;1949年11月,这一时期不是计划经济,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政

府通过经济手段巩固政权,而非政治手段,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物价暴涨是否停止,排除C项。故

选D项。

14.1956年,毛泽东强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

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这体现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新中国初期对思想控制不严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56年(中国)。从材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

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的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也就是鼓励艺术和学术,民主思想氛围浓厚,A项正确;“新中国初期

对思想控制不严”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例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排除C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标题,与

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2011年,香港生产总值(GDP)较回归前的1996年增长54%,其中2004年至2011年8年间的平均增

速达5%,是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平均值的两倍,人均GDP也升到3.4万美元的历史新高。这说明了

A.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B.“九二共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香港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D.“一国两制”加速了香港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香港回归之后实现了GDP的高速增长,体现了“一国两制”保持香

港繁荣稳定,反映了“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生命力,加速了香港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香港回归

后经济的发展情况,未涉及祖国统一大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香港的发展繁荣,九二共识指的是台

湾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增速,无法得出发展水平领先世界,排除C项。故选

D项。

第n卷非选择题部分(共55分)

二、材料解析题:(第16题25分、第17题18分、第18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西周时期世袭的卿大夫按照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

有一定的采邑收入。战国时期商鞅打破传统的选官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汉武帝继位后,下诏让天

下的诸侯让一些高官推举贤良方正……在这一次举贤良方正中间汉武帝发现了董仲舒。

——摘编自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

材料二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

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

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

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在此

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

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周、战国、西汉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及其选官标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此制”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答案】16.选官制度:西周一一世官制;战国一一军功爵制;汉一一察举制

17.背景:战乱导致士大夫流离;世家大族对官吏选拔的垄断;两汉乡里评议的传统;察举制的弊端;维护

地主阶级利益的需要。

选官标准:家世;道德;才能。

18.影响:积极:增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

权;推动了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消极:过于重才而忽视了品

德;官本位思想影响深远;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19.趋势:选拔主导权日益集中到中央;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等;选拔方

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选官范围逐渐扩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战国、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西周时期世袭的卿大夫按照声望

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得出西周实行世官制;据材料“战国时期商鞅打破传统的选官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

官位”得出战国时期实行军功爵制;据材料“汉武帝继位后,下诏让天下的诸侯让一些高官推举贤良方

正”并结合所学得出汉代实行察举制。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背景:据材料“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

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得出战乱导致士大夫流离;据材料“选官多操纵

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得出世家大族对官吏选拔的垄断;综上可得

出察举制的弊端;结合所学,九品中正制采取中正官品评的方式选官,受到了两汉乡里评议传统的影响;

结合所学,九品中正制产生适应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需要。选官标准:结合所学,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

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以后古代中国。影响:据材料“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

知“此制”指的是科举制。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其影响。积极:据材料“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

在”得出增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扩大了统治基础;据材料“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并结合所学

可得出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了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据材料“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

选择”“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

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消极:结合所学得出,过于重才而忽视了品德;官本位思想影响深远;八股取士禁

锢人们的思想,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小问4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趋势:从选官权归属、选官标准、选官方式、选官范围等方

面分析,得出选拔主导权日益集中到中央;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等;选拔

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选官范围逐渐扩大。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时,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对立

的时期。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

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此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处的环境跟苏联成

立时相似,而且苏联的工业化模式使苏联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摘编自林捷燕、杨近平《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探讨》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我国的工业化道路转变,国家扶持轻工业,调整和改造重工业,增强重

工业为轻工业服务的功能。轻工业的迅速增长,使经济繁荣,消费品市场丰富,工业发展也更加注重市场

机制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的工业化,1996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

已由1980年的75.8万个增加到756.4万个。国家不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鼓励出口贸易。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

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摘编自刘欣《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同。

【答案】(1)原因:巩固新生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加强国防建设(或帝国主义的威胁);重工业基础薄

弱;借鉴苏联的经验和模式;外交政策倒向苏联;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思想的传承。

(2)不同:改革开放前优先发展重工业,改革开放后调整结构,扶持轻工业;改革开放前主要服务于国家

战略,改革开放后注重满足市场需要(或改革开放前由计划机制主导,改革开放后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

改革开放前发展主要在城市,改革开放后农村工业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前较为封闭,改革开放后注重引进来

和走出去;改革开放前粗放式发展,改革开放后可持续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原因:据材料“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

方面的考虑”得出巩固新生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加强国防建设(或帝国主义的威胁);据材料“在工

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得出借鉴苏联的经验和模式;据材料“采取

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得出外交政策倒向苏联;结合所学得出重工业基础薄弱,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

展思想的传承。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不同:据材料“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

路”“国家扶持轻工业,调整和改造重工业,增强重工业为轻工业服务的功能”得出改革开放前优先发

展重工业,改革开放后调整结构,扶持轻工业;据材料“工业发展也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并结合所

学得出改革开放前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改革开放后注重满足市场需要;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