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

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

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

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

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①,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

而众鸟息焉,醯②酸而螭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淘(xiii):治水,已酸臭的淘米水,此处指脏水、臭水。②柱:柱,通“祝”,折

断。③醯(xi):本意指醋。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侣鱼虾而友麋鹿

B.所渐者然也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火就燥也金就砺则利

D.无以至千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B.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C.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D.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人,我国春秋时期对农业劳动者的称呼,后泛指平民、百姓。

B.质的,箭靶,“的”是箭靶的中心。“有的放矢”的“的”即是此义。

C.脖步,指跨脚的距离,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腱”,跨出一脚为“步”。

D.弩马,指劣马,质性钝劣的马,也用来比喻才能低下平庸的人。

1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强调学习要善于利用外物,并选择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学业有所成就。

B.荀子认为诸事皆有其根源,人的语言和行动即是产生荣誉或耻辱的根源。

C.选文运用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观点,设喻贴近生活、生动形象、形式灵活。

D.选文在排比、对偶句中适当使用散句,匀称而又错落有致,使文气更加流畅。

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3)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15.选文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10.C11.D12.C13.B

14.(1)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结交(朋友)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用来

防止品行不端(或走上邪路)而接近正道。

(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

高的人为师就觉得近乎谄媚。

(3)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

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15.①比喻(或类比)论证,如“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②因果论

证,如“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句意:我曾经整日思索。/以鱼虾为伴侣,和麋鹿做朋友。

B.这样/……的样子。句意而是所浸泡的臭水使它这样了。/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就像

是一条舞动的飘带。

C.都是趋近、靠近的意思。句意:燃烧起来火势总是往干燥的方向走。/金属制的刀剑拿到

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

D.介词,用来/介词,在。句意:就没有用来远达千里的办法。/我在乾隆三十九年。

故选C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

窝就坠落,鸟蛋全部摔烂。

“以发”是“编”的后置状语,“以发”前不能断开,排除AC;

“风至苕折”和“卵破子死”结构一致,二者单独成句,排除B。

故选D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代称跨出两脚为‘此',跨出一脚为‘步'”错误,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脖”,跨出两

脚为“步: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人的语言和行动即是产生荣誉或耻辱的根源”错误,原文是说“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意即荣辱的降临与德行相应。

故选Bo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游”,结交;“就”,接近“所以”,用来。

(2)“相若”,差不多、相近;“羞”;意动,感到……耻辱/羞耻。

(3)“几”,几乎;“负”,背,覆盖;“烛”,照。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言文艺术手法的能力。

①比喻(或类比)论证,如“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人懈怠疏忽忘

记了做人准则,灾祸就会发生,就如同肉腐了生蛆,鱼干枯了生虫一样,使用了比喻或类比

的论证方法;

②因果论证,如“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因为言语可能招祸,行

为可能受辱,所以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使用了因果论证的论证方法。

参考译文: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

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得更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

更加疾劲,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非善于奔走,却能远达千里借助船只

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

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花

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窝所系的地方使

它成为这样。西方有种叫“射干”的树,生长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

不是树能长高,而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使它这样。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

白沙混进了黑泥里,就会和黑泥一起变黑。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不靠近

它,百姓不使用它。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所浸泡的臭水使它这样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

好的环境,交友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用来防止品行不端而接近正道。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干枯了生虫。懈

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灾祸就会发生。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自身邪

恶污秽,就会造成灾祸。柴是一样的,但燃烧起来火势总是往干燥的方向走,地是平的,但

水流过来,总往有湿气的地方走。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

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

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

好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远达千里

的办法;不汇集细流,就没有用来形成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还没有十步远;劣马拉

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拿刀刻东西,中途放弃,腐朽的木头也

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蟹有六(实为“八”)条腿,还有两只

钳,然而没有蛇鳍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媚笔泉记

姚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

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淙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

根、槐、枫、栗、橡,时有鸣悟。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

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游”

也,或日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幕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

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附】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

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

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徐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

云中白若樗播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

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龙溪曲流,出乎其间②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B.①翼乎临于溪右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①为圆池,乃引坠溪内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而半山居雾若带然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西循崖可二里”与“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中的“可”字含义不同。

B.“日暮半阴,山风卒起”与“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中的“卒”字含义相同。

C.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著《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D.晦,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类似的词有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通常指农历每月

十五。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B.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C.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D.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桐城西北连绵的山峦,山崖忽合,地势险峭,难以行走,接着点出“曲流”,

表现了山水的态势,悄然引出后文要写的媚笔泉。

B.第二段“积雨始霁”等五句写的是龙溪十余里间的景色,正值阳春三月,花草树木映着

阳光,溪水潺潺在山间流淌,声色俱佳,令人神往。

C.文章写左学冲筑室未成时就邀客宴饮,强调了他特别重视宴饮活动的个性;而这种雅兴

乃因媚笔泉而生,这增强了媚笔泉引人入胜的魅力。

D.《登泰山记》写日出:太阳纯红如丹砂,下面有红光荡漾,托其冉冉上升。富有动感,

如在目前。寥寥数语,就把日出景象写得气势磅礴。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答案】10.A11.B12.C13.C

14.(1)石缝中长出大树,能遮蔽几十人,前面有平地,可以铺席而坐。

(2)等到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①“其”,代词,那;句意:像龙一样曲折的溪流,从那里边流出来。

②“其”,代词,那;句意: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B.①“于”,介词,在;句意: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②“于。介词,被;句意:这难道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C.①“乃”,连词,于是;句意: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

②“乃。副词,竟然;句意: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D.①“而”,连词,表示承接;句意: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②“而”,连词,表示修饰;句意:我曾经整天地思考。

故选A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实词的能力。

A.正确。“复西循崖可二里”中“可”解释为“大约”;句意: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中“可”解释为“能够”;句意:像月亮一样明亮,什么时候能够

摘取呢?

B.错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中“卒”解释为“突然”;句意: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

突然刮起来。

“而卒莫消长也"中“卒”解释为“最终”;句意:而最终也没有增长和消失。

故选B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

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

,,潭中”是“出”的地点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中”后面断开,排除BD;

“顾”的宾语为“其侣”,所以应在“侣”后面断开,排除A。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强调了他特别重视宴饮活动的个性”错误。仅在这里请了一次客,表现不出特别重视宴

饮活动的个性。本文写的是媚笔泉,左太冲并非作者着重叙写的对象。其实,作者写其邀客

宴饮,只是在突出媚笔泉的魅力。

故选Co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罅”,缝隙;“荫”,遮蔽。

(2)“既”,……之后;"烛”,照亮。

参考译文:

游媚笔泉记

姚鼐

桐城的西北方向,重山叠岭大概有好几百里,一直到县衙所在地才开始平坦。平地和山

地交界的地方,两座山崖合立一起,像屏障一样耸立,高的横的缝隙几乎不能走人。像龙一

样曲折的溪流,从这里边流出来。

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

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

根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杜鹃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

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

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

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济”啊,

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于是这块石头就被命名。石头的缝隙间长出

一棵大树,树阴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

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之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

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

左丈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

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游玩

的人感到十分害怕,于是回去了。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也去了,我跟随他,他让我记

下来这件事。

【附】

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

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

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

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往山

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

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

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

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

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

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此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文本二: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

细事宜,皆所当知。若其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

考,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著云。

大抵为人,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行步趋跄,不可疾走跳跳。

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

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

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

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

分明,不可潦草。

凡对父母长上朋友,必称名。凡称呼长上,不可以字,必云某丈。凡侍长上出行,必居

路之右,住必居左。

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依大此心进德修业入于大

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

(摘编自《童蒙须知》《劝学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入

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

B.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入

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

C.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人

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

D.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入

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饮黄泉”中的“下”字与“济水东流”(《登泰山记》)中的“东”字用法相同。

B.“其义自见”与“半壁见海日”(《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见”字含义不同。

C.“心到最急”与“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两句中“急”字含义不同。

D.“工拙如何”与“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两句中的“拙”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二认为,童蒙教育应从服装穿着、言行举止、打扫卫生、读书写字、杂细事宜五个

方面展开,先不涉及修身治心、事亲接物。

B.坚持读书,读的遍数多了,就能够背诵并理解书中的思想内容。这种观点和《劝学》借

“鸳马十驾”“金石可镂”表达的思想相似。

C.表敬意时,古人根据对象的不同称名或称字。如:称呼长辈,要称呼他们的名,不能称

字;提到历史人物孙权,辛弃疾称呼的是字。

D.古人以右为尊。如:白居易被贬称为“左迁”;晚辈陪同长辈行走在路上时要站在道路的

右侧,和长辈并立时要站在长辈的左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

14.在如何读书学习的问题上,两则文本提到了多个因素。对于“心”这一因素,两则文本

表达的共同观点是什么?对于“心”与其它因素间关系的认识,又有什么不同?

【答案】10.D11.D12.C

13.(1)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

(2)日月流逝,时间不会为我(我们)延长。哎,等到年纪老迈(却一事无成),这是谁的

过错啊?

14.①两则文本表达的共同观点是读书学习时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②文本一认为学习者

要有贵在积累、重在坚持、用心专一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这三者同等重要。③文本二认为,

“心到”是最重要的,心能专注,看书和诵读才能有收获。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对于上述这些,如果能够认真遵守,不去违反,自然能成为一个谨慎、质朴的士人。

(有了这个基础),如果又能进一步学习圣贤的著作,(那么)拓宽内心的境界,增进道德、

学习知识,进入圣贤君子的境界,都是可以实现的(没有什么是不能实现的)。

“自”为副词,修饰“不失为”,所以应在“自”前面断开,排除AC;

“域”的定语为“大贤君子”,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域”后面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下饮黄泉”中“下”解释为“向下,名词活用作状语”;句意:向下可以饮用地下

的泉水。

“济水东流”中“东”解释为“向东,名词活用作状语”;句意:济水向东流去。

B.正确。“其义自见”中“见”解释为“体现,呈现”;句意:它的含义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

了。

“半壁见海日”中“见”解释为“看见”;句意: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C.正确。“心到最急”中“急”解释为“重要,迫切”;句意:“心到”是最重要的。

“却坐促弦弦转急”中“急”解释为“声音急促”;句意: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D.错误。“工拙如何”中“拙”解释为“粗劣”;句意:写字时无论字写得好坏、美丑。

“守拙归园田”中“拙”解释为“愚拙”;句意: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故选D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表敬意时,古人根据对象的不同称名或称字。如称呼长辈,要称呼他们的名,不能称

字”错误。通常来说,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文中的意思是面对父母、长辈、朋友时,

要用名来自称;称呼长辈的时候,连称呼对方的字都不足以表示尊重,要尊称对方为“某

丈”。像我们今天称呼张姓男长辈为“张叔”“张伯”等,和古人是一脉相承的。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神明”,非凡的智慧;“圣心”,圣人的心怀。

(2)“延”,延长;“愆”,过错、罪过。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共同观点:

由原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可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

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然而没有蛇鳍的洞穴就无处容身,

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从而用比喻的手法来说明读书学习时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由原文“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可知,在“三到”中,“心到”

是最重要的。已经聚精会神了,看书和诵读难道还不能集中精力吗?强调读书学习时要专心

致志、聚精会神。

和其他要素的关系:

由原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知,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

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

备圣人的心怀。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从而

说明学习者要贵在积累。由原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知,骏马跳跃一次,还没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

(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拿刀刻东西,中途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

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从而强调学习者重在坚持。所以文本一认为学习者要有

贵在积累、重在坚持、用心专一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这三者同等重要。

由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可知,我曾说读书时有“三到”的标准,说的是心要到位、眼要到位、口要到

位。在“三到”中,“心到”是最重要的。已经聚精会神了,看书和诵读难道还不能集中精

力吗?所以文本二认为,“心到”是最重要的,心能专注,看书和诵读才能有收获。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

好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

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还没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

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拿刀刻东西,中途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

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

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然而没有蛇鳍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

躁的缘故。

(节选自《劝学》)

文本二:

童子的学习步骤,要从学会端正衣服鞋帽开始,其次是学习说话、走路的规矩,接下来

要培养打扫卫生的习惯、方法,然后是读书、写字的注意事项,以及各种细致的礼仪规范,

都是应当知晓的。至于修身养性、涵养品德、侍奉长辈、待人接物以及穷究万物的终极规律

等等,这些修养的要点,可以从圣贤的典籍、教导中进行明晰的考察,循序渐进地加以学习、

掌握,在这里就不详细说解了。

一般来说,每个人从帽子、头巾到衣服鞋袜,都要爱护整理,时常让它们保持干净整齐。

作为年轻后辈,应该时常低声下气、恭顺小心,说话要详尽、缓慢无论是走路还是小

跑,都不能匆忙奔跑、跳上蹿下。

作为年轻后辈,要经常打扫居住的环境,擦干净书桌,让它保持整洁。

读书的时候,要把每个字都响亮地读出来,不能读错一个字,不能读少一个字,不能添

加一个字,不能有一处前后读颠倒的地方。读书的时候不能勉强地暗暗记忆,只要一遍遍地

多去诵读,自然能够牢记,顺口而出,很长时间之后都不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

其中的思想、义理自然而然便呈现出来。”指的是书读熟了之后,不需要别人讲解,自己就

能明白书中的意思。我曾说读书时有“三到"的标准,说的是心要到位、眼要到位、口要到位。

在"三到”中,“心到”是最重要的。已经聚精会神了,看书和诵读难道还不能集中精力吗?

不要说今天不学还有明天(可以学),不要说今年不学还有第二年(可以学)。日月流逝,时

间不会为我(我们)延长。哎,等到年纪老迈(一事无成),这是谁的过错啊?写字时无论

字写得好坏、美丑,都要一笔一画,字迹端正整齐、易于辨认,不能潦草。

面对父母、长辈、朋友时,要自称自己的名。称呼长辈时,不要称字,要称他为“某

丈”。如果陪同长辈出行的话,行走的时候要走在道路的右侧,停下来的时候则要站在左侧。

对于上述这些,如果能够认真遵守,不去违反,自然能成为一个谨慎、质朴的士人。(有

了这个基础),如果又能进一步学习圣贤的著作,(那么)拓宽内心的境界,增进道德、学习

知识,进入圣贤君子的境界,都是可以实现的(没有什么是不能实现的)。

(摘编自《童蒙须知》《劝学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耕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

卿躬秉耒耙,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侍臣曰:“先王制礼有本有文,

苍生之福也。”户部奏青州借官粮赈饥,乞复勘,然后给。上曰:“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

焚,即命就便分给。”

三年六月,上谕朝臣:“贪污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太宗尝

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

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

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现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

政使顾佐廉公有威。”荣曰:“佐为京尹,能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

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

上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日:“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

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

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

大戒。”

九月庚戌朔,驻珅蓟州,进州官谕之曰:“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

之谣,尔曹勉之!“又进耆老谕日:“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

温饱自弃。”

四年春,上召大学士杨溥谕臼“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I卷f卷。今幸百姓稍安,

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溥顿首谢:“臣不敢忘

报。”上日:“直箴朕过,报朕多矣。"溥又顿首谢曰:“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上曰:

“然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文本二:

赞日: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仓庾充羡,闾阎乐业。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

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选自《明史•本纪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

/上叹息日/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B.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

/上叹息日/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C.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

/上叹息日/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D.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

/上叹息日/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宗,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号。

B.籍田,天子率臣子亲自耕田的典礼,又指天子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文中指后者。

C.庚戌朔,指庚戌日初一这天。这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纪日法相同。

D.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也用来指平民居住的地区,文中代指百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末年,一些官员公开行赠受贿,贪腐之风盛行。杨士奇和杨荣一致认为顾佐廉正有

威名,可以取代刘观,这与明宣宗的想法不谋而合。

B.汉武帝和隋炀帝,或穷兵巍武,或大兴土木,致使户口衰减,国家动荡,甚至社稷覆亡,

明宣宗认为他们都是后世治世的借鉴。

C.汉代的张堪担任渔阳郡太守时,百姓安居乐业,当地传唱民谣以颂扬他。明宣宗告诫蓟

州官吏,要努力向张堪学习。

D.明宣宗深知创业艰难,守成不易,日夜忧思国事。当天下逐渐安定时,群臣多有阿谀之

辞,明宣宗对此表示厌恶,希望贤臣全力辅佐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

(2)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

14.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明宣宗时社会出现“治平之象”的原因。

【答案】10.C11.B12.A

13.(1)百姓饥饿无食,应当像拯救溺水的人和救助被火烧的人一样,一旦有需求就应立

即拨付给他们。

(2)今年谷物丰稔,不要有其他的担忧,要好好教育子孙,让他们知晓礼义廉耻,不要只

是贪图安逸温饱,而自甘堕落。

14.①皇上重视农业生产,率先垂范。②敢于反腐,惩罚贪官污吏。③以史为鉴,善于与民

休息。④忧勤国事,善于纳谏。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

“肃”是动词,“百僚”是“肃”的宾语,所以“肃”和“百僚”不能断开。从而排除AB。

“则不肖御史皆效之”与“则不肖有司皆效之”是对称句,且“则”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引

出后面的分句(假设的结果),其前都要断开,从而排除D。

该句的译文是杨士奇说“风纪是用来约束百官的,风纪官如果这样了,那么无能的御史大

夫就会效法他的清正,御史清廉的巡游四方,那么不才的属员都会效仿他”。皇帝叹息说:

“除恶务本,但如果罢免了刘观,谁来取代他的职务呢?”

故选C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B.“又指天子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文中指后者”错误。从原文“天子率公卿躬秉耒相,贵有

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可知:此处的“籍田”是前者。

故选B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A.“这与明宣宗的想法不谋而合”错误,从原文“顾佐乃能如是”看出他对顾佐这个人是并

不了解,听二杨说他如此清廉端肃,感到惊喜。

故选A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的采分点:“无食”,没吃的(东西);“拯溺救焚”,拯救溺水者,救助火灾;“即

命”,如果有请求(需要)。

第二句的采分点:“岁。年;“丰稔”,丰收;“虞。担心;“训厉”,教诲勉励;“务”,

重视;“毋”,不要。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从文中: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卿躬秉耒帮,贵有实心耳。不然,三

推五推,何益于事!”等语句看出皇上是一个重视农业生产,富有魄力,英明有为的皇上。

从文中:三年六月,上谕朝臣:“贪污奈何?”等语句看出皇上大力打击贪官污吏,有很强

的反腐决心和干劲。从“上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等文字,可看出皇上善于以史为鉴,能

够与民休息。

从“驻蹿蓟州,进州官谕之……”等文字看出皇上善于教化属吏和百姓。

从“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又进耆老谕曰:“今岁

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

夙夜懵I卷。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

等文中可以看出他心忧国事,善于纳谏。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献《耕籍田仪注》,皇上阅览后,对身边的侍臣说:“先王制订

了率群臣耕田的典礼,亲自拿着耒帮等工具去耕种,最难能可贵的是有务实之心罢了。如不

这样,天子推三下,三公推五下,对事有什么帮助呢!”侍臣回答说:“先王考订的籍田制

是符合礼和文献的,这实在是苍生的福气啊。”户部启奏青州借用官粮赈济灾民,但要求反

复勘验数目,然后供给。皇上说“百姓饥饿无食,应当像拯救溺水的人和救助被火烧的人

一样,一旦有需求就应立即拨付给他们。”

三年六月,皇上宣告朝臣说:“对于贪官污吏该怎么办?”杨士奇对答说:“贪污风气

从永乐末年开始,现在更加严重了。明太宗曾经多次染疾不上朝,阿谀逢迎之臣,就贿赂成

风,公开行贿、受贿毫无禁忌。”杨荣说:“正当那个时候,只有方宾有贪污之名。”皇上立

即回头问杨荣说:“当今贪污最厉害的是谁?”回答说:“没有比刘观更贪的了。”杨士奇

说“风纪端正严明是用来约束百官的,风纪官如果这样了,那么不才的御史大夫就会效法

他的清正,御史清廉的巡游四方,那么不才的下属官员都会效仿他。”皇上叹息说:“除恶

务本,但如果罢免了刘观,谁来取代他的职务呢?”杨士奇说:“通政使顾佐清廉很有威

严。”杨荣说:“顾佐担任京都府尹,对下属管理很严厉,政治清明,革除了很多弊端。”皇

上高兴地说:“顾佐竟然是像这样好的人选!”过了几个月,就下命刘观巡视河道,而让顾

佐取代他。不久把刘观逮捕下狱。

皇上同侍臣谈论历朝历代户口兴盛衰落的事情。皇上说“户口的盛衰问题,完全能够

看出这个国家是太平盛世还是乱世。户口兴盛多是由于采用了休养生息政策,户口的衰落往

往是因为大兴土木和兵戈四起。汉武帝沿承文帝、景帝的余威,隋炀帝继承隋文帝之后,最

初也是十分兴盛,后来出现了安史之乱,难道不是仅仅凭借富庶繁荣而不知对百姓休养生息

吗?汉武帝末年就后悔征伐轮台,隋炀帝也因此而亡国,唐玄宗死后朝代的衰颓流转,都完

全可作为后世引以为戒的教训”。

九月庚戌,农历初一这天,皇上到达蓟州,把州官叫进来告诉他们说“这个地方是汉

代的渔阳郡,过去张堪在这里为政,百姓有十分幸福康乐的民谣传颂,你们要好好地干

啊!”又把老年人召进来明确告诉说:“今年谷物丰收,不要有其他的担忧,要好好教育子

孙,让他们知晓礼义廉耻,不要只是贪图安逸温饱,而自甘堕落

四年春,皇上召见大学士杨溥并明确告知说:“我每每想到创业艰难,守成更是不易,

早晚忧虑。所幸当下百姓稍微安康了,不过担心的祸乱产在没有意料的情形中。近段时间以

来众臣喜欢说一些歌功颂德的话,让人十分厌烦,爱卿要好好地辅佐我哟。”杨溥叩头称谢

说:“我一定不会忘记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皇上说:“直言指出我的过时,就是最好的

报答。”杨溥再次叩头答谢说:“要得到直言并不是难事,能接受直言才是最困难的。”皇上

说:“对”。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文本二:

有诗称赞说宣宗即位以后,官吏非常称职,政事太平,粮仓丰盈,百姓和乐。大抵是

明朝建立到这一朝经过了六十年,百姓的安然美好的气象渐渐地呈现,蒸蒸日上有太平盛世

的景象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独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此之谓也。

孔子观于周庙而有欹器焉,孔子问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对曰:“盖为右坐之器。”

孔子曰:“吾闻右坐之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

路取水而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老子曰:“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成,必顾其所败。”人为善者,天报以福;

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也。故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戒之慎之!君子不务,何以备

之?夫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齐顷公是也。齐顷公,骄蹇怠傲,兴师伐鲁,反败卫师

于新筑,轻小幔大之行甚。俄而晋鲁往聘以使者戏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

于鞍,大败齐师,获齐顷公,伤逢丑父,于是愕然大恐,赖逢丑父之欺,奔逃得归。吊死问

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外金石丝竹之声,远妇女之色,出会与盟,卑下诸侯,国家内得

行义,声问震乎诸侯,所亡之地弗求而自来,尊崇不武而得之,故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

意。羞小耻以构大怨,贪小利以亡大众,晋先轸是也。先轸欲要功获名,则以秦不假道之故,

请要秦师,襄公曰:“不可。夫秦伯与吾先君有结,先君一日薨而兴师击之,是孤之负吾先

君也先轸日:“先君薨而不吊赠,是无哀吾丧也;兴师径吾地而不假道,是弱吾孤也;

且柩毕尚薄屋,无哀吾丧也。”晋襄公兴师,大结怨于秦,伏尸遍野,糜烂国家,祸及大夫,

忧累后世,故好战之臣不可不察也。

(选自《说苑•敬慎》,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晋/鲁往聘/以使者戏/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

B.俄而晋/鲁往聘/以使者戏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

C.俄而晋/鲁往聘/以使者戏/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

D.俄而晋/鲁往聘/以使者戏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见乎隐”与“半壁见海日”(《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B.“右坐之器”与“与子颍坐日观亭”(《登泰山记》)两句中的“坐”字含义不同。

C.“此之谓也”与“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两句中的“谓”字含义不同。

D.“兴师径吾地而不假道”与“假舆马者”(《劝学》)两句中的“假”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周庙参观时,向守庙人询问关于欹器的情况,然后让子路取水来加以验证,果然

和守庙人说的一致,水越少越能保持平衡,感慨盈满之后必定倾覆。

B.齐顷公骄横傲慢,兴兵攻打鲁国,归来的途中又打败卫国的军队,轻视小国,欺侮大国,

长此以往可能会招致灾祸。

C.齐顷公在大败而逃之后,幅然醒悟,不贪图享乐,对外以谦卑的姿态结交诸侯,对内认

真推行仁政,一举扭转了国家的局势。

D.先轸为了邀功获取名声,劝说晋襄公出兵攻打秦国,晋襄公最初并不乐意,但在先轸三

条理由的劝说下同意了这件事,而这也给国家带来遗祸。

13.把教材所学的句子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2)大结怨于秦,伏尸遍野,糜烂国家,祸及大夫,忧累后世。

14.请列举三条选文所提到的观点(可摘取原句)及对应的材料。

【答案】10.A11.C12.A

13.(1)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

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2)(晋国)和秦国结下深仇大恨,(结果导致)尸横遍野,使国家局势糜烂,祸患延及大

夫,忧患连累到后世百姓。

14.①君子能慎其独,引用《诗经》的诗;

②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子路取水而试的事例;

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引用老子的话;

④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齐顷公的事例;

⑤羞小耻以构大怨,贪小利以亡大众,晋国先轸的事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不久,晋、鲁两国派人前来通使修好,齐顷公又戏弄这两国的使者。晋、鲁两国使者

大怒,回国后寻求同党帮助,找到了卫国与曹国。四国结成联盟,与齐国在鞍地会战。

“二国”作“怒”的主语,构成主谓结构,二者不可断开,排除BD。

“卫及曹”指的是卫国与曹国,应作“得”的宾语,而“助”应是前面“求”的目的,故应

在“得”前断开,排除C。

故选A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莫见乎隐”的“见。通“现”,被发现。句意:没有什么不在阴暗处被发现。

“半壁见海日”的“见。看见。句意: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B.正确。“右坐之器”中“坐”,通”座。意为“座位”。句意:应该是右座器。

“与子颍坐日观亭”中“坐”,动词,坐。句意:与子颍在日观亭坐着。

C.错误。“此之谓也”中“谓”,“说句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中“谓”,“说句意: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

难问题的老师。

D.正确。“兴师径吾地而不假道”中“假”,借。句意:兴师直接经过我国境地而不向我们借

道。

“假舆马者”,凭借,利用。句意:凭借车马的人。

故选C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水越少越能保持平衡”说法错误,从“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一句可知,只有水

量保持适中才能平衡,水量过少则会倾斜。

故选A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几”,几乎;“及”,等到;“负”,覆盖;“烛”,照耀。

(2)“糜烂”,名词作动词,使……糜烂。“及”,延及;“累”,连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文中“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独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

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可知,此处引用《诗经》的诗,说明“君子能慎其独”的道

理。

从“孔子曰:'吾闻右坐之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

使子路取水而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

哉!可知,通过子路取水而试的事例,说明“满则覆”的道理。

从文中“老子曰:'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成,必顾其所败。'人为善者,天报以

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也”可知,通过引用老子的话,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的道理。

从文中“夫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齐顷公是也。齐顷公,骄蹇怠傲,兴师伐鲁……卑

下诸侯,国家内得行义,声问震乎诸侯,所亡之地弗求而自来,尊崇不武而得之,故福生于

隐约,而祸生于得意”可知,通过齐顷公的事例,说明“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的道

理。

从文中“羞小耻以构大怨,贪小利以亡大众,晋先轸是也。先轸欲要功获名,则以秦不假道

之故,请要秦师……”可知,通过晋国先轸的事例,说明“羞小耻以构大怨,贪小利以亡大

众”的道理。

参考译文:

《中庸》上说:“没有什么不在阴暗处被发现,没有什么不在细微中显现。所以君子在

独处时能够谨慎不苟。”《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如面临深渊,如踏上薄冰说的就是

这个道理。

孔子到周王室宗庙参观,看见有一欹器在那里。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

物?”守庙的人回答说:“应该是右座器。”孔子说:“我听说右座器,注满水就会倾覆,

空着时就会侧向一边,注入一半水就端正了。有这样的事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这

样。”孔子便让子路取水来试验这件事。果然是灌满水它就翻倒了,装一半的水它就端正,

空着时它就侧向一边。孔子长叹一声说:“唉!哪会有盈满了而不倾覆的呢!”

老子说:“要获得某种利益,一定要想到它的害处;喜欢事情的成功,一定要想到它的

失败。”人做了好事,上天就用福佑来回报他;人做了坏事,上天就用灾祸来回报他。所以

说:“祸和福是相互依附彼此联系的。"(我们)既要警惕又要慎重,君子不致力于此,凭什

么防备灾祸?福运在暗中生长,灾祸在志得意满时发生,齐顷公就是这样的情况。齐顷公,

骄横乖戾怠惰傲慢,兴师攻打鲁国,回师时又在新筑击败卫国军队。他轻视小国,欺侮大国

的行径非常过分。不久,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