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0年10月,黑龙江一家庭在聚餐时因食用被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外毒素米酵菌酸污染的酸汤子而导致9人中毒身亡。实验研究中,给从未接触过米酵菌酸的受试者皮下注射微量的米酵菌酸后,若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此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体中含有足量的该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过敏B.机体对米酵菌酸的免疫必须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C.米酵菌酸抗体的首次产生需要米酵菌酸刺激B细胞D.若受试者注射米酵菌酸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2.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用体积分数为1%的硫酸溶液刺激左侧后肢趾部皮肤,蛙左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二:去除左侧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蛙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三: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一,蛙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一中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B.实验二中蛙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实验三中蛙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神经中枢被破坏D.若实验前不剪除脑,将观察不到蛙的屈腿反射3.下图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体内血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D点若改为摄取大量的淀粉类食物,DE段斜率会变小B.乙FG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与氧化分解C.乙DE段与甲AB段相比,乙的胰岛B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活动可能较弱D.用斐林试剂对B、E点尿液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水浴加热后B点尿液检查结果呈砖红色4.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1:1比值的是()A.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B.一只红眼果蝇(XAY)与一只白眼果蝇(XaXa)杂交后,子二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性状比C.基因型为AaXBY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的基因型之比D.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二次后,含15N与含14N的DNA数量之比5.如图实验装置,U型管A、B侧分别装入20mL质量分数为5%的麦芽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在A、B两侧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蔗糖酶溶液,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加入蔗糖酶前,两侧液面等高B.加入蔗糖酶前,半透膜无水分子通过C.加入蔗糖酶后,最终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D.该实验可验证酶的专一性6.如图所示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乙、丙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无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甲中b点和图丙中f点增长速率与图乙中的d点对应C.图甲、乙、丙中a、c、e点生存斗争最激烈D.图中e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地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颤”,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2)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3)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黑带食蚜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幼虫(无翅)喜食各种蚜虫。经变态发育为有翅的成虫,可以成群地长距离迁飞。研究者以我国某岛屿为试验站,对黑带食蚜蝇的迁飞行为展开研究。(1)黑带食蚜蝇幼虫与蚜虫间具有_____关系,该试验站内所有的黑带食蚜蝇形成的集合称为______。(2)研究者在试验站逐年捕获并统计黑带食蚜蝇成虫数,以获知其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和图2。①采用黑光灯诱捕黑带食蚜蝇成虫是由于该昆虫具有________性。根据诱捕昆虫的数量可估算它们的__________。②由图1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分析图2可知,该昆虫的迁飞活动会随时间而有规律地变化,表现出明显的_____性。(3)测定变态昆虫翅中12C与13C的比值,可反映其幼虫期的食物来源,进而判断变态昆虫的虫源地。研究者检测了观测站捕获的黑带食蚜蝇成虫翅中12C与13C的比值,并推算出不同时间所捕获的黑带食蚜蝇幼虫的宿主植物占比情况,结果图3所示。区域与试验岛屿的关系主要作物A农业区,位于试验岛屿北侧40km玉米、水稻B农业区,位于试验岛屿南侧60km小麦、水稻①已知该岛屿上无可用耕地,且不进行农事操作。试说明研究者选择该岛屿作为本实验观测站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结合图3与表信息,推测该昆虫的迁飞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要证明捕获的黑带食蚜蝇均为迁飞而来,你认为还需提供的实验证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4)上述研究的价值不包括()A.探索黑带食蚜蝇在我国相关地区的迁飞时间和路径B.为预防蚜虫大规模区域性爆发提供可靠的预警信息C.为深入明确黑带食蚜蝇特殊生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D.证实黑带食蚜蝇具有应对不良环境因素的短期反应9.(10分)番茄果实发育受多种植物激素影响,为研究相关机制,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对生命活动起_______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①研究者发现未授粉及授粉8天后番茄的子房发育情况差异显著(图1所示)。番茄授粉后,发育的种子所产生的生长素能___________子房发育为果实。②研究者同时检测了授粉与未授粉番茄雌蕊产生乙烯的速率。图2结果为___________。结合图1、图2结果,推测乙烯对子房发育具有___________作用。(3)为证实乙烯对子房发育的作用,研究者以野生型番茄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观察子房是否可发育为果实,请完善表格中的实验处理。授粉情况授粉未授粉授粉未授粉实验处理施加清水施加I施加Ⅱ施加Ⅲ子房是否发育为果实是否否是表中I~Ⅲ处所需的试剂应分别选用:I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A.清水B.生长素C.生长素运输抑制剂D.乙烯合成前体E.乙烯受体抑制剂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支持了上述推测。(4)研究还发现野生型番茄授粉后子房内赤霉素(GA)含量升高。正常情况下,野生型番茄未授粉则子房不发育,可以加速不必要的生殖器官的衰老,以利于植物体能量的合理分配。结合上述所有实验结果,和图中给出的信息,请完善植物激素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模式图,在()中选填“+”“–”___________(+表示促进,-表示抑制)。10.(10分)每年的7月至9月为某品种苹果果实的成熟期。研究人员在此期间,每隔10天,采摘果树外围的果实测定其中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①在7月29日至9月27日期间,果实内_____含量下降,可导致成熟期果肉细胞的_____减弱,果实体积增大减缓。②在9月7日至9月17日期间,果实内_____和_____的含量增加,同时测得果实中花青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不断增多,果实的颜色和口味(成熟度)也会发生变化。(2)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苹果果实的成熟是_____的结果。11.(15分)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该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___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可导致生物进化。(2)若该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扬子鳄种群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则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种群的能量将会_____________,原因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3)若该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详解】A、据题干信息,该受试者首次接触米酵菌酸,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无免疫力,而不是对米酵菌酸过敏,过敏反应至少第二次接触过敏原,A错误;B、米酵菌酸是外毒素,不是病毒或胞内寄生菌,只需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将其清除,而不需要细胞免疫,B错误;C、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进而分泌抗体的过程需要抗原的刺激,即米酵菌酸抗体的首次产生需要米酵菌酸刺激B细胞,C正确;D、若受试者接触米酵菌酸时没有对其的免疫力,经过一段时间机体能产生一定量的抗体,下次注射时机体可能产生足量抗体,不考虑过敏反应,机体不一定再出现红肿,D错误。故选C。2、D【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能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在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2、脊髓是神经系统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详解】A、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B、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受器,实验二去除皮肤后,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B正确;C、实验三破坏脊蛙脊髓,重复实验一,蛙不出现屈腿反射,说明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正确;D、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实验前不剪除脑也能观察到蛙的屈腿反射,D错误。故选D。3、C【解析】A、在D点,若改为摄取大量的淀粉类食物,因淀粉需经消化分解为葡萄糖之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DE段斜率会变小,A正确;B、运动时细胞呼吸加强,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导致乙FG段血糖浓度下降,B正确;C、甲为糖尿病患者,乙为健康人,乙DE段与甲AB段相比,甲的胰岛B细胞受损而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因此乙的胰岛B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活动可能较强,C错误;D、葡萄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当血糖的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mg.dL-1)时,多余的血糖会随尿排出,出现糖尿,B点对应的血糖浓度已经超过肾糖阈,而E点对应的血糖浓度低于肾糖阈,所以用斐林试剂对B、E点尿液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水浴加热后B点尿液检查结果呈砖红色,D正确。故选C4、D【解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即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保留了一条模板链。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3、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详解】A、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之比是1:1,A不符合题意;B、一只红眼XAY与一只白眼果蝇(XaXa)杂交后,子二代中红眼(XAXa)与白眼(XaY)的性状之比是1:1,B不符合题意;C、基因型为AaXBY某动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两种基因型,AY和aXB或AXB和aY,比例均为1:1,C不符合题意;D、15N标记的双链DNA,放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两次后,形成4个DNA分子,含15N的DNA分子是2个,含14N的DNA数是4个,二者之比为1:2,D符合题意。故选D。5、B【解析】从图示信息可知,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加入到被半透膜隔开的U型管中,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若向U型管两侧加入等量的蔗糖酶,由于酶的专一性,蔗糖酶只能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导致B侧渗透压上升,B侧吸水液面上升,A侧液面下降。【详解】A、加入蔗糖酶前,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A、B两种溶液渗透压相同,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A正确;B、加入蔗糖酶前,A、B两种溶液渗透压相等,两侧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相等,B错误;C、加入蔗糖酶后,A侧麦芽糖不会被水解,B侧蔗糖会被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导致渗透压增加,B侧吸水液面上升,A侧失水液面下降,C正确;D、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加入蔗糖酶后两侧渗透压的变化引起,能证明酶的专一性,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渗透作用中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并且半透膜只允许水分通过。6、B【解析】题图分析,图甲、乙和丙都可表示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种群数量呈现S型;即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图甲中的a点、图乙中的c点、图丙中的e点为K/2值,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图甲的b点、图乙中的d点和图丙中的f点为K值。【详解】A、图甲、乙、丙都是S型增长,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A错误;B、图甲、乙、丙中的b、d、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三点表示的含义相同,B正确;C、图甲、乙、丙中的a、c、e点均为种群数量为K/2,增长速率最快,而生存斗争最激烈的点是K值对应的点,C错误;D、图中e点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为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等于(3)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4)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当病毒刺激机体细胞,使机体细胞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该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使其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随后下丘脑分泌激素甲,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激素乙,即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使细胞代谢增强从而增加产热。下丘脑还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骨骼肌使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和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毛细血管使其收缩,减少散热。【小问1详解】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通过骨骼肌收缩产热,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同时通过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促进产热,因此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小问2详解】高温持续期,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小问3详解】体温下降期,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小问4详解】体温上升期,由于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因此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点睛】本题考查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8、①.捕食②.种群③.趋光④.种群密度⑤.黑带食蚜蝇成虫的捕获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最高和最低捕获量分别出现在2009年和2013年⑥.季节⑦.避免观测站内作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⑧.5、6月从南向北飞,8、9月从北向南飞⑨.确定观测岛上无C3、C4植物、确定观测岛上无黑带食蚜蝇的幼虫⑩.D【解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用黑光灯诱捕法。2、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详解】(1)已知黑带食蚜蝇幼虫(无翅)喜食各种蚜虫,故黑带食蚜蝇幼虫与蚜虫间具有捕食关系,该试验站内所有的黑带食蚜蝇形成的集合称为种群。(2)①由于该昆虫具有趋光性,故采用黑光灯诱捕黑带食蚜蝇成虫。根据诱捕昆虫的数量可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②由图1可看出:黑带食蚜蝇成虫的捕获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最高和最低捕获量分别出现在2009年和2013年。③分析图2可知,该昆虫的迁飞活动会随时间而有规律地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3)①已知该岛屿上无可用耕地,且不进行农事操作。为避免观测站内作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故研究者选择该岛屿作为本实验观测站。②结合图3可知5、6、8月份该昆虫的幼虫主要以C3植物为食,9月份该昆虫的幼虫主要以C4植物为食,A区域(北侧)主要作物是玉米、水稻,B区域(南侧)主要作物是小麦、水稻,故可推测该昆虫的迁飞方向为:5、6月从南向北飞,8、9月从北向南飞。③确定观测岛上无C3、C4植物、确定观测岛上无黑带食蚜蝇的幼虫,即可证明捕获的黑带食蚜蝇均为迁飞而来。(4)A、分析题意可知,上述研究可以探索黑带食蚜蝇在我国相关地区的迁飞时间和路径,A正确;B、上述研究可以为预防蚜虫大规模区域性爆发提供可靠的预警信息,B正确;C、上述研究可以深入明确黑带食蚜蝇特殊生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C正确;D、上述研究不可以证实黑带食蚜蝇具有应对不良环境因素的短期反应,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以黑带食蚜蝇的为背景,考查种群特征、种群研究意义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9、(1)调节(2)①.促进②.未授粉的番茄雌蕊乙烯生成速率基本不变;授粉情况下,随着授粉天数的增加,乙烯生成速率逐渐下降③.抑制(3)①.A②.D③.E(4)【解析】题图分析:由图1可知,未授粉时,子房生长非常缓慢,授粉8天后番茄的子房发育正常。由图2曲线可知,授粉后乙烯生成速率急剧下降,而未授粉生成速率变化不大。【小问1详解】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小问2详解】①由图1分析可知,未授粉时,子房生长非常缓慢,授粉8天后番茄的子房发育正常,说明番茄授粉后,发育的种子所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②由图2曲线可知,未授粉的番茄雌蕊乙烯生成速率基本不变;授粉情况下,随着授粉天数的增加,乙烯生成速率逐渐下降,说明乙烯对子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小问3详解】根据表格中的实验处理,结合实验设计原则,表中Ⅰ应为清水,Ⅱ为乙烯合成前体,Ⅲ为乙烯受体抑制剂,通过比较四组子房发育情况,即可确定乙烯对子房发育的抑制作用。故选ADE。【小问4详解】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正常情况下,野生型番茄未授粉则子房不发育,授粉后子房内赤霉素(GA)含量升高,说明赤霉素促进果实的发育;由图2可知,乙烯抑制果实的发育。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完善植物激素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模式图如下:。【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了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提升了学生获取图表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的过关。10、(1)①.细胞分裂素②.分裂③.脱落酸④.生长素(2)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解析】1.生长素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