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材料表明()A.古埃及人崇拜神灵 B.法老崇尚理性C.法老具有至上权威 D.法老以法治国〖答案〗C〖解析〗古代埃及人认为法老发号命令,掌握知识,控制正义,表明古代埃及法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C项正确;古埃及人崇拜神灵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法老崇尚理性在材料虽没有体现,B项错误;法老以法治国与法老以口舌发号施令和任意独断不符,D项错误。2.在古罗马庞贝城,有着众多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剧场、体育馆、斗兽场等建筑遗址。这主要反映出庞贝城()A.民主政治相当发达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奴隶制度达到顶峰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古罗马)。据材料“有着众多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剧场、体育馆、斗兽场等建筑遗址”,可知庞贝城中存在祭祀、集会、洗澡、购物、体育等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遗址,D项正确;民主政治是古希腊雅典的政治特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并不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B项;仅从遗址中,并不能得出奴隶制度达到顶峰,排除C项。故选D项。3.印度4世纪初的笈多王朝统治时期,水利工程的兴建和管理、贸易的调整、商路的巡逻和保护、防御外族入侵的军事活动,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地区藩臣的军队组成。这反映出笈多王朝()A.阶级矛盾凸显 B.政令高度统一 C.等级制度严格 D.中央集权较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据材料“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地区藩臣的军队组成”可知,笈多王朝地方具有较大的权力,这说明还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而非阶级矛盾,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地方各项事务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这恰好说明地方各省权力大,政令不够统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权力大,中央相对式微,而不是各阶层之间的等级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4.“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材料中的“帝国”是指A.罗马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首都巴格达”可知该帝国是指当时的阿拉伯帝国,D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国教为基督教,排除A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是伊斯坦布尔,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是君士坦丁堡,排除C项。故选D项。5.12世纪中叶,英王颁发给城市的“特许状”有以下内容:“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12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君主残酷压榨城市居民 B.国王和市民存在的契约关系C.社会环境动荡战争频发 D.国王依赖城市维系自身统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中叶(英国)。根据材料可知,“特许状”规定城市中的市民需要履行军事义务,体现了国王和市民的契约关系,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国王和市民的契约关系,不能说明君主残酷压榨城市居民,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特许状”的部分内容,未体现社会环境动荡战争频发,排除C项;仅凭当时国王和市民的契约关系,不能得出国王依赖城市维系自身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6.在中世纪的西欧,行会规定夜间不能生产和交易,城市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基本限于白天。新航路开辟以后,夜晚劳动逐渐成为西欧手工工场生产劳动的常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由主义的兴起 B.市场需求的扩大 C.机器生产的盛行 D.照明科技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扩大,对商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最终影响修手工工场改变劳动状态,进行夜晚劳动增加商品生产量,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由主义的信息,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时期,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照明科技的发展是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7.葡萄牙的一位贵族,在西班牙政府支持下组织探险船队,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海”的峡道,并给“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横渡太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他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这个人是()A.麦哲伦 B.马可·波罗 C.达·伽马 D.哥伦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葡萄牙的一位贵族,在西班牙政府支持下组织探险船队,横渡太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他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政府的支持下,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最终在1522年,麦哲伦船队回到西班牙,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A项正确;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不是葡萄牙人,排除B项;达•伽马绕道非洲到达印度,排除C项;哥伦布在1492年到达美洲,开辟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排除D项。故选A项。8.16—19世纪初.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一航线的开辟A.使印度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B.提高了亚洲的经济地位C.源于中国对外来商品的需求 D.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将东亚、东南亚卷人世界市场,推动了早期的经济全球化,D正确;材料时间是新航路开辟后,当时世界贸易中心是大西洋沿岸,排除A;这一时期亚洲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排除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意味着外来商品在中国当时尚未有巨大市场,排除C。9.1521年,马丁·路德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意见征求,最终翻译出了能够最大限度网罗各个地区教众通用的德语版《圣经》,改变了只有拉丁文《圣经》的情况——后者是一种只有少数神职人员和学者能掌握的语言。马丁·路德的做法()A.拉开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序幕 B.有利于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C.提高了民众对天主教会的认可 D.建构起理性主导的价值理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21年(德国)。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翻译出了能够最大限度网罗各个地区教众通用的德语版《圣经》,共同语言的使用,有利于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拉开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序幕的是在1517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会,而非认可,排除C项;建构起理性主导的价值理念的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10.在许多史家看来,这无疑是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在这一刻,“国王与人民自由地达成了一个彼此都同意的契约”,这成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文中“契约”指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 B.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国《拿破仑法典》 D.日本明治时代《大日本帝国宪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国王与人民自由地达成了一个彼此都同意的契约’,这成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等信息可知,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权力,保证了国王的地位,A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和《大日本帝国宪法》中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参与,君主与人民之间不是平等契约的关系,排除BD项;《拿破仑法典》中没有保留国王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A项。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或2/3以上的州议会提出请求,可提出对联邦宪法进行修正,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一规定()A.提高了美国政府行政效率 B.给予了地方广泛的自治权C.意在防范总统的权力膨胀 D.增强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美国)。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对联邦宪法的修订章程作了明确规定,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表面宪法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补充、修正,这一做法增强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政府行政效率是否提高,反映的是法律的制定和修正,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自治权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联邦宪法的修订,没有涉及对总统权力的限制,排除C项。故选D项。12.拿破仑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曾宣布远征意大利的法国军队是“自由和解放的旗手”,但各国却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反抗法国征服。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A.主要目的是传播启蒙思想 B.促进了欧洲各国完成统一C.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具有革命与扩张双重性质〖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是拿破仑战争时期。根据材料“推广国民的自由”“自由和解放的旗手”“各国却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反抗法国征服”及所学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一方面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促进欧洲各地的进步,另一方面,又是侵略者,侵占他国领土,所以具有革命与扩张双重特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争霸欧洲霸权,并不是传播启蒙思想,排除A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欧洲各国完成统一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状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3.在1642年《垄断法》(世界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前,英国在纺织和冶铁工业上仅有一项发明,而此后短短一百多年间,英国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由此可知,英国的专利制度()A.标志着垄断组织的产生 B.开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C.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 D.有助于科学与技术结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英国)。据所学可知,专利法重在保护技术发明者的权益,据材料可知,英国专利法颁布后的一百多年,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可见,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C项正确;垄断组织的产生是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A项;英国的专利制度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说法夸大,排除B项;材料体现英国鼓励技术发明,未提及技术发明或突破以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不能体现“科学与技术结合”,排除D项。故选C项。14.19世纪中期以前,建筑物非常讲究艺术效果,建筑工程也多由艺术家来承担,此后建筑虽仍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但不再为艺术家所垄断,而逐步成为由工程师承担的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变化()A.表明工程学已经取代艺术学 B.标志着建筑与艺术实现分离C.符合工业化城市建设的要求 D.说明了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程师打破了艺术家对建筑艺术和美学价值的垄断,这一变化符合工业化城市建设的要求,C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艺术学依然存在,没有被工程学取代,排除A项;根据材料“建筑虽仍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但不再为艺术家所垄断,而逐步成为由工程师承担的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可知,建筑与艺术没有分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图是1870—1910年英美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最有可能是()A.科技创新及利用程度不同 B.经济危机的影响力不同C.世界大战的破坏程度不同 D.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70年到191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展速度最快,而英国发展较慢,所以英美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情况之所以发生逆转主要是因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美两国的科技创新及利用程度不同,A项正确;这一时期英美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发生逆转的原因主要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而非经济危机的影响力不同,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4年才爆发,排除C项;这一时期的英美都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因此不是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同,排除D项。故选A项。16.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失败后,马克思在1844年发表评论说:里昂的工人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而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他们认不清社会贫困的根源,歪曲了他们对自己真正目的的认识。这表明()A.无产阶级的组织性有待提升 B.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C.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D.国际联合是工人运动的出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4年法国。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工人阶级没有认清自己的真正目的,表明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C项正确;马克思的分析表明无产阶级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而非强调工人的组织性欠缺,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提上日程,是在第一国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7.15—17世纪,西方列强主要在亚洲交通要道建立殖民据点,而18世纪后他们将殖民据点扩大为大面积的殖民地。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差异C.殖民掠夺的贪婪性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要求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原来的殖民据点无法满足需要,因此西方殖民者将殖民据点扩大为殖民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差异,B项正确;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会使得殖民统治更难,不符合逻辑,排除A项;殖民据点扩大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而非殖民掠夺的贪婪性,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8.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提出“美洲体系原则”,其含义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它的潜台词和核心是“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门罗宣言反映出()A.拉美人民反外来侵略的任务艰巨 B.美国致力于保护美洲的利益C.美国确立起世界霸主的国际地位 D.美国与欧洲的矛盾不可调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23年(美洲)。根据材料“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及所学可知,门罗宣言扩张主义的一面暴露无遗,拉美独立后,美国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外来侵略的艰巨任务,A项正确;“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美国企图加强对拉美的控制,而非致力致力于保护美洲的利益,排除B项;美国宣称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只是一个幌子,实质上是为了防止其他列强的势力进入拉美,从而实现独霸拉美的野心。此时的美国并未确立起世界霸主的国际地位,排除C项;门罗宣言有排挤欧洲传统殖民者的意图,但材料无法体现他们的矛盾不可调和,排除D项。故选A项。19.1914年,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英国29%,法国35.6%,德国7.7%,意大利7.7%,比利时1%,葡萄牙7%。这一状况()A.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 B.推动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C.体现了“有效占领”的原则 D.促进了非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世界。根据“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英国29%,法国35.6%,德国7.7%,意大利7.7%,比利时1%,葡萄牙7%。”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在瓜分世界方面存在着矛盾,积压自寻求自身的利益,A项正确;这一状况与非洲的独立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的数据不能体现“有效占领”的原则,排除C项;材料中的数据与工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不利于非洲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A项。20.1914年—1918年,英国汽车女驾驶员从1700人增加到28900人;1914年,伦敦伍尔维奇兵工厂仅雇佣了125名女工,到1917年上升至28000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人运动增加女性就业机会 B.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劳动强度C.战争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D.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在从1914年到1918年,英国女性汽车驾驶员和女工人数剧增,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造成男性劳动力伤亡,这就造成了劳动力的短缺,因此大量女性成为新的劳动力,C项正确;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机会增多是因为战争造成劳动力短缺,与工人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科技的发展主要指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是重工业,劳动强度为降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女性就业者的增多,就不是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了,而是受战争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1.1921年4月,列宁明确指出,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这说明苏俄正在()A.力推余粮收集制 B.实施农业集体化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推行新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根据材料“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可知,为了缓解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存在,D项正确;当时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较低,当时正在计划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1928年才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斯大林执政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22.1936年底,丘吉尔说道“在这四个世纪中,我们总是走较艰难的道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欧洲)大陆上的军事霸主。”英国的这一外交传统()A.源于始终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B.反映英国生存和争夺霸权的努力C.旨在捍卫欧洲大陆的自由与和平 D.促进了欧洲国家逐步走向一体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36年英国。据题干“在这四个世纪中,……打败和挫败大陆上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是哪一个国家。这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不自觉的优秀传统”,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世界霸主地位”逐渐丧失,但为了维持自身欧洲霸主地位,其仍然奉行传统外交政策“大陆均势”,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反映了英国的生存和发展需求,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英国的霸主地位逐渐丧失,说明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下降,排除A项;题干中英国的“传统外交政策”是“大陆均势”,其目的是维护英国欧洲霸主地位,而非捍卫欧洲的自由和平,排除C项;欧洲走向一体化是在二战之后,且不是英国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23.1947年,美国提出一个为重建西欧工业提供基金的方案,以达到既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又遏制苏联的目的。该方案被称为()A.《联合国家宣言》 B.波茨坦公告 C.马歇尔计划 D.关贸总协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美国。根据材料“1947年”“重建西欧工业”“以达到既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又遏制苏联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C项正确;《联合国家宣言》师1942年提出的,排除A项;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排除B项;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排除D项。故选C项。24.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当时的世界银行()货款国别法国荷兰卢森堡智利墨西哥巴西伊朗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申请额5.05.350.20.42.091.02.53.56.05.0批准额2.51.950.120.160.3410.750000A.缩小了各国的贫富差距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知,世界银行对西欧国家的贷款给予审批,而对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不予放款,体现了冷战对世界银行决策行为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贫富差距的信息,排除A项;贷款对象集中于西欧国家,而非不发达国家,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冷战的影响,而非区域集团化,排除D项。故选C项。2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摆脱英国的殖民控制,西方学者称之为“非殖民化”。认为英国的“殖民撤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是其明智的殖民主义政策的目标和结果。该观点()A.抹杀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 B.强调了西方殖民活动的积极意义C.揭示了“非殖民化”的真实成因 D.贬低了宗主国放弃殖民的主动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许多国家摆脱英国的殖民控制主要是因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英国经过世界大战实力大大削弱,无力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控制。而该观点却将“非殖民化”看做是英国的主动撤退,这是美化了英国,而抹杀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A项正确;该观点评析的是“非殖民化”运动,而不是殖民活动的意义,排除B项;该观点混淆了“非殖民化”的真实成因,排除C项;该观点是在美化宗主国放弃殖民地的行为,而非贬低,排除D项。故选A项。26.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与会国建议在“有关石油问题”上实行“共同政策”。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国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超级大国失去其影响力 B.新兴国家联合意识增强C.国际石油政策实现统一 D.两极格局开始走向瓦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至1960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万隆会议后,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加强经济合作,以石油为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说明新兴国家的联合意识增强,B项正确;此时正处于美苏冷战阶段,超级大国并未失去其影响力,排除A项;国际石油政策没有实现统一,表述错误,排除C项;1955年两极格局刚刚形成,并未走向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27.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漫画套用了俄国画家列宾的著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原本体现了俄国下层劳动者谋生之艰难。新漫画把俄国纤夫换成了苏联和俄国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项最符合题意。戈尔巴乔夫以后苏联解体,斯大林体制也不复存在,排除BD项,列宁时期没有形成两极格局,排除C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28.20世纪初以来,美国前1%超级富豪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之比不断攀升,1928年一度高达22.3%。二战后这一比例有所下降,到1970年1%超级富豪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比例降至10.7%。二战后该比例下降主要基于美国()A.降低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B.贫富分化程度有所缓解C.政府对社会经济干预增强 D.通货膨胀得到一定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以来的美国。从材料看到,二战后美国贫富分化程度有所下降,这主要基于政府对社会经济干预增强,C项正确;美国社会福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是有所提升,而不是降低,且社会福利水平降低也不会影响到富豪的收入比例降低,排除A项;贫富分化程度有所缓解属于材料表现,非原因,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危机,通货膨胀并未得到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29.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不再局限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梯度性转移,而且将产业链两端即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各个增值环节进行转移”。这反映了()A.贸易数量与实际所获利益一致 B.世界各国发展利益均衡分配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D.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题干材料可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梯度性转移,向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各个增值环节进行转移,说明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D项正确;贸易数量与实际所获利益一致,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世界各国发展利益均衡分配,与历史史实不符,对发达国家更有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30.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振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说明A.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B.世界经济发展举步维艰C.人类生产破坏环境 D.全球化背离时代潮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存在着全球市场的振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等信息可知,随着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客观上带来了很多弊端和人类生产全球性问题,说明人类需要全球治理,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全球化带来的弊端和问题,不代表世界经济发展举步维艰,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弊端和问题,并且人类生存对环境的破坏只是材料表象信息,不是材料反映的问题,C项错误;全球化的发展不可逆转,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并不背离时代潮流,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4分,32小题14分,33小题12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写道:“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材料二20世纪初,西方社会主流的战争观是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与道德无关,也无所谓正义与否。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其残酷现实促使精英们开始反省对战争的认识。二战期间,随着法西斯的疯狂侵略,特别是在了解了种族灭绝的非人道做法后,有识之士们重新考虑对战争的认识,衍生出正义战争观,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材料三1945年6月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了以“大国一致”为原则的安理会制裁侵略的权力。除了安理会外,联合国还陆续建立了一系列被称为方案、基金和专门机构的多个附属组织积极参与维护和平的工作。在《联合国宪章》的框架下,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领域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形势变化,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杂志对当时国际局势作出的预测及其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战争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以来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努力。〖答案〗(1)预测:世界战争不可避免。依据: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②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的争斗日益激烈。(2)变化:①从将战争视为政治工具到区分战争的正义性(如答出“从现实主义战争观到理想主义战争观”或“从现实主义战争观到正义战争观”亦可);②由支持战争到反对战争,和平至上。主要原因: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灾难;②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助长了战争的破坏性;③经济政治危机和国际秩序的演变;④有识之士的探索等。(3)①建立了更具可操作性的维护世界和平和制裁侵略的机制;②形成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治理体系;③确立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法体系;④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897年(欧洲)。预测:据材料一“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可知世界战争不可避免。依据:据材料一“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可知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争斗日益激烈;结合材料一所述及的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一战),可知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小问2】本题为特点、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欧洲)。变化:据材料二“20世初,……现实主义战争观是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与道德无关,也无所谓正义与否”、“二战间,……衍生出正义战争观,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可知从将战争视为政治工具到区分战争的正义性;据材料二“(20世纪初)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20世纪30年代)人们极力希望能避免战争”,可知由支持战争到反对战争,和平至上。原因:据材料二“二战期间,……有识之士们重新考虑对战争的认识”,可知有识之士的探索;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可知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灾难;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二战期间,……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可知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助长了战争的破坏性;据所学可知(一战、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可知经济政治危机和国际秩序的演变。【小问3】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世界)。努力:据材料三“《联合国宪章》赋予了安理会制裁侵略的权力,并形成了‘大国一致’原则”,可知建立了更具可操作性的维护世界和平和制裁侵略的机制;据材料三“除了安理会等六个自身主要机构以外,联合国还陆续建立了一系列……多个附属组织”,可知形成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治理体系;据材料三“在《联合国宪章》的框架下,……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可知确立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法体系;据材料三“在已经出现的这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治理机制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可知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上层最富有阶级和下层最贫穷阶级相对缩小,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却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日益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社会分层的轴心逐渐由过去以资产为特征。转化为以职业为特征。1970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同时,以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具有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以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结构的中产阶级群体逐渐形成。——摘编自石庆环《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人数与规模有所萎缩。在英国,20世纪90年代滑落到社会底层的中产人士约有380万人。约占中产阶层总数的14%。同时,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加剧,1974年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的财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已经扩大到23.5%。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使中产阶级的生活极不稳定。在美国,1981-1984年,《财富》杂志前500强企业共裁掉了300万份工作,1989年的48.5万失业者中,有65%是管理者、专业人士和办公室职员,20世纪90年代初,大企业的雇佣率从1970年的21%下降到10%。——摘编自沈瑞英《西方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出现困境背景。〖答案〗(1)特点:贫富差距缩小,中产阶级成为主流阶层;职业取代资产成为主要分层特征;白领人数超过蓝领;中产阶级构成日益多元化。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职能的扩大带来了文官数量的增长;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普及提升了劳动者的素质等。(2)背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社会财富两极分化严重;科技的进步使部分职业岗位被缩减和替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对西方国家管理人员的需求减少;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势头减弱等。〖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统的上层最富有阶级和下层最贫穷阶级相对缩小,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却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日益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可知,贫富差距缩小,中产阶级成为主流阶层;根据材料“社会分层的轴心逐渐由过去以资产为特征。转化为以职业为特征”可知,职业取代资产成为主要分层特征;根据材料“1970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可知,白领人数超过蓝领;根据材料“以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具有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以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结构的中产阶级群体逐渐形成”可知,中产阶级构成日益多元化。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职能的扩大带来了文官数量的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教育的普及提升了劳动者的素质等。(2)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根据材料“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加剧,”可知,社会财富两极分化严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技的进步使部分职业岗位被缩减和替代;根据材料“在美国,1981-1984年,《财富》杂志前500强企业共裁掉了300万份工作,1989年的48.5万失业者中,有65%是管理者、专业人士和办公室职员,20世纪90年代初,大企业的雇佣率从1970年的21%下降到10%。”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对西方国家管理人员的需求减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势头减弱等。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认为,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再精神生产和社会生产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最为重要的一个组部分;另一方面,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被资本用作财富的手段,因而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围绕马克思关于科学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需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科学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阐述:16、17世纪,随着欧洲自然科学发展,近代科学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巨匠取得的科技成就,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基础,通过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科学技术直接被转化为生产技术,如发电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创造更多的财富,促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总之,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学被应用于社会生产过程中,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示例二论题:科学革命促进欧洲思想解放阐述:16、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以及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引发了欧洲“科学革命”的兴起。科学的发展形成理性化的思维方式,冲击了天主教的神学体系,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理性主义的传播。19世纪中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在生物学领域掀起革命,生物进化论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自身的发展看法,冲击了上帝造人说,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综上,科学革冲击了中世纪以来基督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传播了理性主义和科学观念,促使人们思想不断解放。示例三论题:科学深刻影响着技术和思想的发展示例四论题:科学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说明:从材料看,马克思关于科学的观点主要论述的是科学是财富即科学的积极作用。学生围绕科学积极作用拟定论题,言之有理,阐述清晰,皆可得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类,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描述了马克思关于科学的观点,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被资本用作财富的手段,因而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可得出科学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其次,结合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牛顿的科学成就、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等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材料表明()A.古埃及人崇拜神灵 B.法老崇尚理性C.法老具有至上权威 D.法老以法治国〖答案〗C〖解析〗古代埃及人认为法老发号命令,掌握知识,控制正义,表明古代埃及法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C项正确;古埃及人崇拜神灵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法老崇尚理性在材料虽没有体现,B项错误;法老以法治国与法老以口舌发号施令和任意独断不符,D项错误。2.在古罗马庞贝城,有着众多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剧场、体育馆、斗兽场等建筑遗址。这主要反映出庞贝城()A.民主政治相当发达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奴隶制度达到顶峰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古罗马)。据材料“有着众多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剧场、体育馆、斗兽场等建筑遗址”,可知庞贝城中存在祭祀、集会、洗澡、购物、体育等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遗址,D项正确;民主政治是古希腊雅典的政治特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并不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B项;仅从遗址中,并不能得出奴隶制度达到顶峰,排除C项。故选D项。3.印度4世纪初的笈多王朝统治时期,水利工程的兴建和管理、贸易的调整、商路的巡逻和保护、防御外族入侵的军事活动,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地区藩臣的军队组成。这反映出笈多王朝()A.阶级矛盾凸显 B.政令高度统一 C.等级制度严格 D.中央集权较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据材料“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地区藩臣的军队组成”可知,笈多王朝地方具有较大的权力,这说明还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而非阶级矛盾,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地方各项事务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这恰好说明地方各省权力大,政令不够统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权力大,中央相对式微,而不是各阶层之间的等级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4.“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材料中的“帝国”是指A.罗马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首都巴格达”可知该帝国是指当时的阿拉伯帝国,D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国教为基督教,排除A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是伊斯坦布尔,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是君士坦丁堡,排除C项。故选D项。5.12世纪中叶,英王颁发给城市的“特许状”有以下内容:“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12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君主残酷压榨城市居民 B.国王和市民存在的契约关系C.社会环境动荡战争频发 D.国王依赖城市维系自身统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中叶(英国)。根据材料可知,“特许状”规定城市中的市民需要履行军事义务,体现了国王和市民的契约关系,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国王和市民的契约关系,不能说明君主残酷压榨城市居民,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特许状”的部分内容,未体现社会环境动荡战争频发,排除C项;仅凭当时国王和市民的契约关系,不能得出国王依赖城市维系自身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6.在中世纪的西欧,行会规定夜间不能生产和交易,城市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基本限于白天。新航路开辟以后,夜晚劳动逐渐成为西欧手工工场生产劳动的常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由主义的兴起 B.市场需求的扩大 C.机器生产的盛行 D.照明科技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扩大,对商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最终影响修手工工场改变劳动状态,进行夜晚劳动增加商品生产量,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由主义的信息,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时期,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照明科技的发展是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7.葡萄牙的一位贵族,在西班牙政府支持下组织探险船队,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海”的峡道,并给“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横渡太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他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这个人是()A.麦哲伦 B.马可·波罗 C.达·伽马 D.哥伦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葡萄牙的一位贵族,在西班牙政府支持下组织探险船队,横渡太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他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政府的支持下,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最终在1522年,麦哲伦船队回到西班牙,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A项正确;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不是葡萄牙人,排除B项;达•伽马绕道非洲到达印度,排除C项;哥伦布在1492年到达美洲,开辟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排除D项。故选A项。8.16—19世纪初.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一航线的开辟A.使印度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B.提高了亚洲的经济地位C.源于中国对外来商品的需求 D.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将东亚、东南亚卷人世界市场,推动了早期的经济全球化,D正确;材料时间是新航路开辟后,当时世界贸易中心是大西洋沿岸,排除A;这一时期亚洲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排除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意味着外来商品在中国当时尚未有巨大市场,排除C。9.1521年,马丁·路德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意见征求,最终翻译出了能够最大限度网罗各个地区教众通用的德语版《圣经》,改变了只有拉丁文《圣经》的情况——后者是一种只有少数神职人员和学者能掌握的语言。马丁·路德的做法()A.拉开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序幕 B.有利于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C.提高了民众对天主教会的认可 D.建构起理性主导的价值理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21年(德国)。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翻译出了能够最大限度网罗各个地区教众通用的德语版《圣经》,共同语言的使用,有利于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拉开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序幕的是在1517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会,而非认可,排除C项;建构起理性主导的价值理念的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10.在许多史家看来,这无疑是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在这一刻,“国王与人民自由地达成了一个彼此都同意的契约”,这成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文中“契约”指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 B.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国《拿破仑法典》 D.日本明治时代《大日本帝国宪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国王与人民自由地达成了一个彼此都同意的契约’,这成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等信息可知,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权力,保证了国王的地位,A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和《大日本帝国宪法》中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参与,君主与人民之间不是平等契约的关系,排除BD项;《拿破仑法典》中没有保留国王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A项。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或2/3以上的州议会提出请求,可提出对联邦宪法进行修正,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一规定()A.提高了美国政府行政效率 B.给予了地方广泛的自治权C.意在防范总统的权力膨胀 D.增强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美国)。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对联邦宪法的修订章程作了明确规定,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表面宪法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补充、修正,这一做法增强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政府行政效率是否提高,反映的是法律的制定和修正,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自治权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联邦宪法的修订,没有涉及对总统权力的限制,排除C项。故选D项。12.拿破仑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曾宣布远征意大利的法国军队是“自由和解放的旗手”,但各国却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反抗法国征服。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A.主要目的是传播启蒙思想 B.促进了欧洲各国完成统一C.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具有革命与扩张双重性质〖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是拿破仑战争时期。根据材料“推广国民的自由”“自由和解放的旗手”“各国却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反抗法国征服”及所学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一方面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促进欧洲各地的进步,另一方面,又是侵略者,侵占他国领土,所以具有革命与扩张双重特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争霸欧洲霸权,并不是传播启蒙思想,排除A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欧洲各国完成统一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状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3.在1642年《垄断法》(世界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前,英国在纺织和冶铁工业上仅有一项发明,而此后短短一百多年间,英国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由此可知,英国的专利制度()A.标志着垄断组织的产生 B.开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C.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 D.有助于科学与技术结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英国)。据所学可知,专利法重在保护技术发明者的权益,据材料可知,英国专利法颁布后的一百多年,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可见,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C项正确;垄断组织的产生是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A项;英国的专利制度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说法夸大,排除B项;材料体现英国鼓励技术发明,未提及技术发明或突破以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不能体现“科学与技术结合”,排除D项。故选C项。14.19世纪中期以前,建筑物非常讲究艺术效果,建筑工程也多由艺术家来承担,此后建筑虽仍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但不再为艺术家所垄断,而逐步成为由工程师承担的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变化()A.表明工程学已经取代艺术学 B.标志着建筑与艺术实现分离C.符合工业化城市建设的要求 D.说明了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程师打破了艺术家对建筑艺术和美学价值的垄断,这一变化符合工业化城市建设的要求,C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艺术学依然存在,没有被工程学取代,排除A项;根据材料“建筑虽仍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但不再为艺术家所垄断,而逐步成为由工程师承担的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可知,建筑与艺术没有分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图是1870—1910年英美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最有可能是()A.科技创新及利用程度不同 B.经济危机的影响力不同C.世界大战的破坏程度不同 D.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70年到191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展速度最快,而英国发展较慢,所以英美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情况之所以发生逆转主要是因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美两国的科技创新及利用程度不同,A项正确;这一时期英美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发生逆转的原因主要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而非经济危机的影响力不同,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4年才爆发,排除C项;这一时期的英美都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因此不是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同,排除D项。故选A项。16.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失败后,马克思在1844年发表评论说:里昂的工人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而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他们认不清社会贫困的根源,歪曲了他们对自己真正目的的认识。这表明()A.无产阶级的组织性有待提升 B.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C.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D.国际联合是工人运动的出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4年法国。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工人阶级没有认清自己的真正目的,表明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C项正确;马克思的分析表明无产阶级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而非强调工人的组织性欠缺,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提上日程,是在第一国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7.15—17世纪,西方列强主要在亚洲交通要道建立殖民据点,而18世纪后他们将殖民据点扩大为大面积的殖民地。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差异C.殖民掠夺的贪婪性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要求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原来的殖民据点无法满足需要,因此西方殖民者将殖民据点扩大为殖民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差异,B项正确;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会使得殖民统治更难,不符合逻辑,排除A项;殖民据点扩大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而非殖民掠夺的贪婪性,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8.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提出“美洲体系原则”,其含义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它的潜台词和核心是“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门罗宣言反映出()A.拉美人民反外来侵略的任务艰巨 B.美国致力于保护美洲的利益C.美国确立起世界霸主的国际地位 D.美国与欧洲的矛盾不可调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23年(美洲)。根据材料“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及所学可知,门罗宣言扩张主义的一面暴露无遗,拉美独立后,美国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外来侵略的艰巨任务,A项正确;“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美国企图加强对拉美的控制,而非致力致力于保护美洲的利益,排除B项;美国宣称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只是一个幌子,实质上是为了防止其他列强的势力进入拉美,从而实现独霸拉美的野心。此时的美国并未确立起世界霸主的国际地位,排除C项;门罗宣言有排挤欧洲传统殖民者的意图,但材料无法体现他们的矛盾不可调和,排除D项。故选A项。19.1914年,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英国29%,法国35.6%,德国7.7%,意大利7.7%,比利时1%,葡萄牙7%。这一状况()A.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 B.推动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C.体现了“有效占领”的原则 D.促进了非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世界。根据“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英国29%,法国35.6%,德国7.7%,意大利7.7%,比利时1%,葡萄牙7%。”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在瓜分世界方面存在着矛盾,积压自寻求自身的利益,A项正确;这一状况与非洲的独立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的数据不能体现“有效占领”的原则,排除C项;材料中的数据与工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不利于非洲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A项。20.1914年—1918年,英国汽车女驾驶员从1700人增加到28900人;1914年,伦敦伍尔维奇兵工厂仅雇佣了125名女工,到1917年上升至28000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人运动增加女性就业机会 B.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劳动强度C.战争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D.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在从1914年到1918年,英国女性汽车驾驶员和女工人数剧增,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造成男性劳动力伤亡,这就造成了劳动力的短缺,因此大量女性成为新的劳动力,C项正确;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机会增多是因为战争造成劳动力短缺,与工人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科技的发展主要指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是重工业,劳动强度为降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女性就业者的增多,就不是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了,而是受战争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1.1921年4月,列宁明确指出,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这说明苏俄正在()A.力推余粮收集制 B.实施农业集体化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推行新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根据材料“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可知,为了缓解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存在,D项正确;当时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较低,当时正在计划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1928年才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斯大林执政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22.1936年底,丘吉尔说道“在这四个世纪中,我们总是走较艰难的道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欧洲)大陆上的军事霸主。”英国的这一外交传统()A.源于始终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B.反映英国生存和争夺霸权的努力C.旨在捍卫欧洲大陆的自由与和平 D.促进了欧洲国家逐步走向一体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36年英国。据题干“在这四个世纪中,……打败和挫败大陆上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是哪一个国家。这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不自觉的优秀传统”,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世界霸主地位”逐渐丧失,但为了维持自身欧洲霸主地位,其仍然奉行传统外交政策“大陆均势”,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反映了英国的生存和发展需求,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英国的霸主地位逐渐丧失,说明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下降,排除A项;题干中英国的“传统外交政策”是“大陆均势”,其目的是维护英国欧洲霸主地位,而非捍卫欧洲的自由和平,排除C项;欧洲走向一体化是在二战之后,且不是英国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23.1947年,美国提出一个为重建西欧工业提供基金的方案,以达到既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又遏制苏联的目的。该方案被称为()A.《联合国家宣言》 B.波茨坦公告 C.马歇尔计划 D.关贸总协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美国。根据材料“1947年”“重建西欧工业”“以达到既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又遏制苏联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C项正确;《联合国家宣言》师1942年提出的,排除A项;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排除B项;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排除D项。故选C项。24.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当时的世界银行()货款国别法国荷兰卢森堡智利墨西哥巴西伊朗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申请额5.05.350.20.42.091.02.53.56.05.0批准额2.51.950.120.160.3410.750000A.缩小了各国的贫富差距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知,世界银行对西欧国家的贷款给予审批,而对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不予放款,体现了冷战对世界银行决策行为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贫富差距的信息,排除A项;贷款对象集中于西欧国家,而非不发达国家,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冷战的影响,而非区域集团化,排除D项。故选C项。2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摆脱英国的殖民控制,西方学者称之为“非殖民化”。认为英国的“殖民撤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是其明智的殖民主义政策的目标和结果。该观点()A.抹杀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 B.强调了西方殖民活动的积极意义C.揭示了“非殖民化”的真实成因 D.贬低了宗主国放弃殖民的主动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许多国家摆脱英国的殖民控制主要是因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英国经过世界大战实力大大削弱,无力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控制。而该观点却将“非殖民化”看做是英国的主动撤退,这是美化了英国,而抹杀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A项正确;该观点评析的是“非殖民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