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实践_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实践_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实践_第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实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科学开展议题式教学既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够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文章以“‘我和‘我们”一课的教学为例,分析教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开展议题式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或者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教师应将系统性的学科知识作为教学支撑,而且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在课堂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分析、解决问题。在设计议题的时候,教师则要遵循思想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和思辨性原则,确保议题既与学科知识、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又是可议的,这样学生才能够从多角度研讨教师提出的议题。在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探究,不仅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也会得到有效锻炼。本文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我和‘我们”的教学为例,探究有效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深入分析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要及时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知识的内核。为了有效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议题。在“‘我和‘我们”一课的教学伊始,笔者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了三个主要问题,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议题。笔者提出的第一个主要问题是“你们知道什么是集体生活吗”,第二个主要问题是“集体生活对我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第三个主要问题是“我们怎么做才能过好集体生活”。笔者借助这三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从思考“是什么”,到思考“为什么”,再到思考“怎么做”,学生可以由此逐层深入地了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对于第一个主要问题,有学生回答道:“集体生活就是许多人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却不准确,笔者随即围绕学生的回答提问:“那么两个人的交往算得上是集体生活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各持己见,得不出统一的结论。于是,笔者及时引导道:“回看教材内容,大家会发现,两个人的交往也是集体生活,只不过两个人是比较小的集体。”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自然可以顺利地理解“集体”这个概念。而在学生回答第二个主要问题后,笔者提出了更多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当全班同学一起获得班级性的奖项时,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当全班同学一起受到批评的时候,你的心里又有什么想法”等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十分积极,纷纷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有学生回答道:“当全班同学一起受到表扬时,我会感到非常自豪与骄傲。当全班同学一起受到批评的时候,我也会感到羞愧。”笔者继续提问:“如果大家需要打扫教室,你们觉得怎么样做效率会比较高呢?”学生回答:“我们应该把打扫的任务细化,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听了学生的回答,笔者称赞学生并总结道:“是的,大家说得很对!我们应当意识到自己与集体有关,认识到集体荣辱与自己的关系,明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力量,集体就会变得更加强大,解决问题的过程会更加轻松。”而在学生回答第三个主要问题的过程中,笔者还举了“田忌赛马”的例子,提醒学生:“我们不仅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还应该意识到,集体活动中的搭配组合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由此,学生会意识到,在合作时他们还应该保持秩序、讲究方法,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在集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问题是思考的动力,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教学内容且对教学内容形成相对深入的理解,还会学到思考的方法,学生的思维会得到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二、设计讨论场景,联系社会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设计议题时,应该先认真观察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实际学习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讨论场景,确保议题具有现实性与针对性,让学生既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深入探究,又可以学到相关知识[1]。而且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参与讨论的思路会更加清晰,他们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自然也就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在“‘我和‘我们”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明确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后,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生活场景讨论议题。对于第一小组的学生,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场景:“有一天放学后,你正准备走回家,天公却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而你正好忘记带伞了,此时你会怎么做呢?”在说明这一生活场景后,笔者提出要求:“请第一小组的学生根据这个场景讨论关于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内容。”因为学生在几天前经历过下雨天回家的难题,在听到笔者设计的生活场景后,学生有许多话想要分享。经过讨论,第一小组的学生最终决定,他们将从两个方面入手讨论这一议题,一方面是分享自己没有带伞时得到的帮助,另一方面是分享自己做过或者看到过的主动帮助他人的行为。笔者则提醒道,在讨论时,学生不仅需要描述自己经历过的事、回想当时的心情与感受,还需要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帮助过他人的学生分享道:“那天的雨下得非常大,但从教室到校门口有很长的距离,我看到有很多同学看着大雨不知所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我和几个带了伞的同学撑着伞,领着没有带伞的同学走到校门口。由于带伞的同学比较少,我们走了好几次。在往返的过程中,我们开心地交谈,我对平时交流不多的同学有了更多了解。”曾受到帮助的学生则补充道:“放学后,我看着大雨,站在教室门口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想到爸爸妈妈还在校门口焦急地等我,雨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我真是又着急又担心。当我发现我的同学愿意和我分享他的伞时,感激的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他的伞并不大,但是走到校门口的过程中我都没有淋湿。这件事让我真切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情谊是如此美好,我十分感激和感动。”从学生的描述不难看出,无论是帮助他人的一方,还是获得帮助的一方,都得到了快乐。此时,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上的内容。有了体会,学生自然可以明白教材上的话,深刻地意识到集体是由一个个人集合起来的一个整体,集体中的个体越团结,集体中的人就能感受到更多的温暖。笔者在最后总结道:“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的组成部分,有了个体的‘我才会有团体的‘我们。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对于集体温暖的需要,为了得到温暖,我们需要积极融入集体生活,在集体中相互帮助。”在这个环节,由于笔者给不同小组设计的生活场景不同,每个小组学生讨论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到了最后,笔者则结合学生的讨论内容,将学生的思绪拉回教学内容,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一课蕴含的道理。三、开展实践活动,内化相关知识为了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议题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内化相关知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后,笔者播放了这样的短视频:一名学生因为自己成绩优异而看轻他的同学,却在遇到教师布置的需要合作的作业时不知所措,此时他的同学前来帮忙……最终他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只有融入集体,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在播放视频后,笔者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看到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次演绎这个故事。在表演时,学生的动作和表情十分生动、有趣。比如有学生在演绎“看轻他的同学”的情节时撇嘴说:“我一个人也能做出全班最好的作品。”也有学生在演绎“在遇到教师布置的需要合作的作业时不知所措”的情节时不断左顾右盼。在笔者组织这个实践活动时,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也真切感受到了集体对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由此获得丰富的学习感受、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也会得到锻炼[2]。因此,教师也应当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四、重视师生互动,指导总结提升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教师还应当重视师生双方的互动,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相对深入的认识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并适时给出评价反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且知道如何完善、提升。而且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知识,还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从而对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讨论更加感兴趣。在教学的最后,笔者设置了讨论环节,坐到教室中间,让学生围在自己身边自由发言。为了确保学生有话可说,笔者特意引导道:“大家可以交流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感想,可以分享自己在学习这一课知识时采用的学习方法,还可以说出自己对于老师的建议,有什么想法说什么就好!”在笔者的鼓励下,有学生分享了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想法:“我从这堂课学到了集体生活的重要意义。我明白了集体生活能够温暖个人,能够汇聚力量,能够培养个人良好的品格,还能发展个人的个性。”听完这名学生的话,笔者立刻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然后提出意见以帮助学生提升:“本课的内容确实强调了集体生活对个人的重要性,你总结得很到位。但是我们不能仅仅看到集体的作用,我们今天讨论的议题是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其实个人对集体也有诸多作用,有谁想要分享自己对这方面内容的想法吗?”听了笔者的话,有学生立刻补充道:“我从这堂课了解到,如果集体中的个人相互尊重、理解、包容,那么集体的氛围就会和谐、融洽;如果集体中的个人互相了解,有着共同奋斗的目标,而且团结协作,集体的力量就会更大。”笔者继续点评:“你总结了个体对于集体的作用。结合前面那名同学的观点,我们就得到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和对彼此的作用了,大家做得很棒!”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