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过关检测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过关检测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过关检测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过关检测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过关检测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学业质量标准过关检测(五)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更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试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试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中数据为试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试验中植被的变更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1.试验期间植被变更表现为(A)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变更④植被分布变更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考查读表分析实力。从生物量看,表中2009年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之和为4,2010年到2013年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之和各年均大于4,说明试验期间生物量提高;从植株数量看,2009年灌木和草本植物数量为2,2010年到2013年灌木和草本植物数量各年均大于2,说明植株密度加大。2.试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D)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解析:考查读表分析实力。由表可知,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期间呈下降趋势,而草本植物生物量期间呈上升趋势,此消彼长。3.依据试验结果推想,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将来变更趋势是(D)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密、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密解析:考查读表分析实力。试验期间灌木植物地上生物量从2012年呈下降趋势、地下生物量始终呈下降趋势并从2011年始小于2009年,而草本植物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较2009年明显增大且呈上升趋势,说明植被将来变更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密。林木径级是指森林中原木的直径值,通常用厘米来表示。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北坡岳桦林种群林木径级随海拔变更图。据此完成4~5题。4.北坡岳桦林种群密度最大的海拔在(D)A.1800米以下B.1800米旁边C.1900米旁边D.2000米旁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实力。读图可知,长白山北坡随海拔上升,径级小的株数所占比例增高,北坡岳桦林种群密度最大的海拔在2000米旁边。综上所述,答案为D项。5.北坡岳桦林径级15厘米以下植株分布相对集中的主要缘由是(A)A.气温较低B.降水较多C.光照足够D.风速较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植被分布的影响因素。读图可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径级15厘米以下植株多位于海拔19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其主要缘由是海拔1900米以上山地地势高,气温低,生长速度慢,树干细,径级小。因此,气温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综合所述,A项正确。“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是在干旱地区,植物利用早期雨水和溶化的雪水供应的土壤湿度和肯定的温度而生长发育,并在夏季来临之前的两个月左右时间快速萌芽、开花、牢固,然后枯萎、死亡的植物群落。下图示意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该地区早春短命植物种类丰富。据此完成6~7题。6.图示不同海拔的植被带中,早春花卉的种类和群落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A.热量、水分B.光照、水分C.热量、土壤D.光照、坡向解析:春季因温度回升,水汽量增加,春暖花开;开花是热量和水分因素主导。7.该山地是我国欣赏“一年生短命花卉”的最佳地,其花卉欣赏的最佳时期是(C)A.2月下旬至3月上旬B.3月上旬至4月上旬C.4月中旬至5月中旬D.5月下旬至6月上旬解析:该地气候干旱,春季有积雪融水和雨水影响加之气温回升,植物利用4月中旬至5月中旬雨水和溶化的雪水供应的土壤湿度和肯定的温度而生长发育,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的短短两个月左右时间里快速完成生活史,形成“一年生短命花卉”;该地纬度较高,2月到4月上旬气温较低,冰雪溶化量较少;5月下旬至6月气温上升、太阳辐射强,气候变得干热,不利于花开。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受人类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下图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通量时间变更。据此完成8~10题。8.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C)A.草本物种数渐渐增加B.植被覆盖率渐渐下降C.地上生物量渐渐削减D.群落内光照渐渐减弱解析: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是在林木树种之后出现的,并非渐渐增加,植被覆盖率也不是渐渐下降;但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地上生物量渐渐削减,群落内因地上生物量的削减,光照渐渐增加。9.该时段土壤CO2排放通量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的森林群落是(A)A.红松阔叶林 B.阔叶杂木林C.白桦林 D.灌木林解析:图中曲线显示,该时段红松阔叶林随时间变更,土壤CO2排放通量变更不大,因此红松阔叶林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选A。10.下列因素中,与图中土壤CO2排放通量的时空变更相关性最小的是(D)A.土壤微生物B.地下生物量C.表层凋落物D.土壤含水量解析:土壤CO2排放通量与生物有关,而与土壤的含水量关联度相对较小,据此选D。长白山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下图示意长白山天池北部地形及植被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11.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A)A.针叶林、高山苔原 B.针阔混交林、针叶林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解析:由材料分析可知,目前“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且长白山位于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山地的基带应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地位于1800米以上,应为落叶阔叶林之上的植被即针叶林,乙以上为高寒荒漠,而高寒荒漠带应当位于苔原带之上,据此选A。12.图中海拔1800~2000米的岳桦林上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其缘由是该地(C)A.干旱、寒冷、大风B.坡度大,易被流水侵蚀C.寒冷、贫瘠、大风D.海拔高,光照弱,生长期短解析:材料中“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说明植被抗风且土壤贫瘠,必需扎根深处才可以获得足够的养分,区域纬度高、海拔高,寒冷的环境使得植物匍匐生长更简单成活,据此选C。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g/cm3),称为土壤容重。黄土区的严峻土壤侵蚀导致养分的大量流失,土壤物理性质严峻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容重的增加等。下表示意晋西黄土退耕区三种植被类型及旱作耕地的土壤容重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3~14题。13.据表可知(C)A.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渐渐增大B.人为耕作活动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C.自然复原阔叶林保持水土效果最好D.土层越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差值越大答案:从表中看旱作耕地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先增加后削减;从表中看自然复原阔叶林容重低,说明自然复原阔叶林保持水土效果最好,人为耕作活动不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土层越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差值越小。14.能削减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合理措施是(B)A.施用化肥 B.增施有机肥C.掺施熟石灰 D.压实保墒解析:由材料可知当地耕地土壤容重削减的主要缘由是土壤养分流失,削减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措施就是提高土壤养分和肥力,合理的是增施有机肥,B正确;化肥易出现土壤板结,导致土壤容重增加;掺施熟石灰和压实保墒不会增加土壤肥力。土壤有机碳密度指土壤单位面积的有机碳储量。某试验小组在庐山对不同海拔,土壤深度为0~10厘米、10~20厘米、20~30厘米和30~40厘米的土层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分别检测。下图为庐山北坡和南坡土壤有机碳密度沿海拔和土壤深度的变更图。读图完成15~16题。15.关于庐山土壤有机碳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渐渐降低,沿海拔梯度的变异不匀称B.北坡呈现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致沿海拔上升而增加的规律,南坡则此规律不明显C.在海拔670米的高度,0~30厘米的土壤深度内有机碳含量南坡小于北坡D.不同海拔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更量等于深层土壤的变更量解析:据图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渐渐降低,沿海拔梯度的变异不匀称;北坡呈现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致沿海拔上升而增加的规律,南坡则此规律不明显;在海拔670米的高度,0~30厘米的土壤深度有机碳含量南坡小于北坡;不同海拔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更量小于深层土壤的变更量。16.庐山的主要植被是(C)A.温带落叶林B.针阔混交林C.常绿阔叶林D.山地草原草甸解析:庐山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柔少雨,其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表是甘肃省最东南部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统计表。据此回答17~18题。17.该山地阳坡有机质含量相对阴坡低的缘由主要是(B)A.阳坡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B.阳坡降水多,气温高,土壤有机质淋溶、分解作用强C.阳坡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峻D.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解析:甘肃省主要位于北半球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但甘肃最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南坡为阳坡,同时为迎风坡,降水多且气温高,土壤有机质被淋溶、分解为无机质,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B正确;人类活动的强弱单从表中看不出来,C项错误;甘肃东南部山地的阳坡正好处于迎风坡,降水量要比阴坡多,A项错误;有机质含量的凹凸与蒸发是否旺盛无关,与有机质分解旺盛和能否累积有关,D项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18.阴坡在3580米海拔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缘由最可能是(A)A.坡度较小 B.降水量大C.太阳辐射强 D.气温较低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因素。甘肃最东南部受季风的影响较大,南坡为迎风坡,阴坡降水量较小,B错误;阴坡太阳辐射较弱,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C错误;阴坡气温较低,不利于微生物活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D错误;坡度较小,有利于腐殖质的积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较高,A正确。综上所述,A项正确。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养分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上升和流水侵蚀会削减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更。据此完成19~20题。19.磷高累积区是(A)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解析: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的海拔在4300米左右;四川西部山地该海拔旁边的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20.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C)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答案: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由材料可知,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上升和流水侵蚀会削减土壤中的磷累积量。由于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较磷高累积区的海拔低,因此气温较高,A选项错误;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为森林植被,生物生产量较高,B选项错误;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则土壤水分削减不利于磷累积,C选项正确;流水侵蚀会削减土壤中的磷累积量,所以地表径流量较小有利于磷累积,D选项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草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是近年来生态学探讨的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将变得稳定。在生物多样性的表示方法中,“重要值”是一项重要指标,它表示了某种植物在该区域生态环境中所占的地位,数值越大,数量越多,区域主导性越强。通常认为,施肥能导致植物重要值的变更,进而引起草场生物多样性的变更,我国一环境探讨小组在温带某水分条件较好的自然草场,连续两年进行人工施肥试验。下图示意施肥后引起的草类变更状况。该草场主要由A、B、C、D四类牧草组成。(1)请指出施肥前该自然草场原有的优势物种,并说明推断理由。(2)分析在高浓度施肥条件下,该自然草场生态环境的变更。(3)试验结果对我国此类草场的自然牧草生产有何启示?答案:(1)优势物种为A,施肥前A的重要值最高,说明其在草场中占主要地位。(2)高浓度施肥条件下,A类牧草的重要值急剧增大,说明其数量快速增加,可能挤占其他牧草的生存空间;其他牧草数值呈下降趋势,说明生长受到抑制。该草场整体生物多样性呈削减趋势;最终导致草场生态环境恶化。(3)限制畜牧业的规模,减小对牧草的需求量;防止为提高产草量而过度施肥;中低浓度施肥,或合理施肥;加强草场生态监测,防止出现草类多样性削减。解析:整体分析:重要值的数值越大,数量越多,区域主导性越强。由物种差异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更,主要从物种生存空间竞争角度分析。我国要合理限制载畜量、施肥量,加强监测。(1)依据材料,重要值的数值越大,数量越多,区域主导性越强。所以施肥前该自然草场原有的优势物种为A。理由是施肥前A的重要值最高,说明其在草场中占主要地位。(2)由物种差异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更,主要从物种生存空间竞争角度分析。高浓度施肥条件下,A类牧草的重要值急剧增大,说明其数量快速增加,可能挤占其他牧草的生存空间。其他牧草数值呈下降趋势,说明生长受到抑制。该草场整体生物多样性呈削减趋势,最终导致草场生态环境恶化。(3)我国此类草场的自然牧草生产,应限制畜牧业的规模,减小对牧草的需求量。防止为提高产草量而过度施肥,中低浓度施肥,或合理施肥。加强草场生态监测,防止出现草类多样性削减。22.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更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0分)(1)a、b、c三条曲线,a曲线表示蒸发量。(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E、G(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A(填写字母)地带。(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荒漠,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缺水。(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缘由是降水量小于蒸发量;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缘由是高温、多雨、潮湿(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密。解析:本题由一幅不同地区的风化壳纵剖面图及其对应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蒸发量)图入手,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和综合应用基础学问的实力,具有肯定难度。做好该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该图所揭示的实际是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风化壳(土壤)形成受气候条件制约,燥热多雨的条件下,淋溶、生物作用明显,风化壳深度大,反之寒冷,或干旱的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小。详细分析如下:第(1)题,图中F处风化壳最深,且表层为砖红壤风化壳,推断该处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应大于蒸发量,D为干旱地区,结合图中纵坐标可推断a为蒸发量,b为气温曲线,c为降水量。第(2)题,A处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区,D为干旱的荒漠环境,只有E、G处,降水较多,气温较高,风化壳较深,有肯定植被,能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A处因为气温极低,即使降水增多,也很难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第(3)题,考查课本基础学问。第(4)题,由图中B地气温柔降水数据,即可推断出该地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其环境下发育的土壤为灰化土。第(5)题,同理由D处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和对应极薄的风化壳,推断该处为温带荒漠,那么制约性因素当然就是“缺水”了。第(6)题,由图可知,C、D两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地区,所以不能发育成植被。F处为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所以风化壳最厚。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