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单元检测一从宇宙看地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于2024年12月17日1时59分胜利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带回了40多年来首次从月球采集的岩石和土壤样品。据此完成1~3题。1.从天体类型看,月球属于()A.彗星B.行星C.卫星D.恒星2.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缘由之一是()A.与太阳距离太远B.宇宙环境担心全C.没有相宜生物呼吸的大气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3.易对“嫦娥五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月球引力D.地球运动“新奇号”火星探测器于2011年11月放射,2012年8月胜利登陆火星表面。2024年4月,“新奇号”火星车拍摄了火星的卫星“火卫一”从太阳前方通过形成日食的场面。读“新奇号”着陆过程示意图,完成4~6题。4.图示过程中,“新奇号”属于天体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5.下列天体系统与火星和“火卫一”组成的天体系统属于同一层次的是()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地月系6.火星大气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气的百分之一,科学家认为火星数亿年前有厚厚的大气,但大多都散逸到太空中。这说明()A.火星的质量较地球小B.火星的卫星较地球多C.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地球短D.日火距离较日地距离大《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已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心。”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7~8题。7.图中太阳的大气层E、F、G分别代表()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A.干扰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B.发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在高纬度地区出现漂亮的极光现象D.航空航天活动受影响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9~11题。9.该地质时期是指()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第四纪10.该地质时期被称为()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C.爬行动物时代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11.该地质时期()A.联合古陆形成B.现代海陆格局形成C.重要的成煤期D.距今5.41亿年~2.52亿年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改变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关于图示地质时期内气候改变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暖和期较长B.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寒冷期较长C.气温持续下降,降水量波动增长D.气温波动上升,降水量持续增长13.图中甲时期所处时代的主要植被为()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形成示意图。探讨表明,内力作用是影响珠穆朗玛峰的主导作用,而且这一态势还将持续很长时间。据此完成14~15题。14.青藏高原深层的甲处是地球内部结构中的()A.地壳B.地幔C.莫霍面D.古登堡面15.地质探测发觉图中乙处岩石特别致密坚硬,是因为乙处()A.温度高B.压强大C.地层稳定D.地层活跃16.下列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包括地壳和地幔B.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包含软流层D.是地球的外部圈层2024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17.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立刻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B.人体对紧急事务的生理反应实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18.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莫霍面以下B.古登堡面以下C.Ⅱ圈层D.Ⅳ圈层2024年7月23日4时07分,西藏那曲市发生了6.6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据此完成19~20题。19.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B.地震的能量释放过程特别快速C.地震的能量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D.地震释放的能量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20.本次地震震源位于()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1.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可能总辐射量是理论上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被大气和云层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4分)(1)据图说出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纬度分布规律的差异。(6分)(2)说明赤道地区有效总辐射量低的缘由。(4分)(3)列举三个日常生活中干脆利用太阳辐射的例子。(4分)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3分)材料图1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示意图;图2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1)依据图1,归纳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5分)(2)对比图2中,a、b两地太阳辐射的差异,并分析其缘由。(8分)23.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2分)(2)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高级才智生命的天体。依据相互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数字横线上,完成下图。(4分)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a.地表温度的日改变和季节改变幅度不大b.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c.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氧气d.日地距离适中(3)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头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2分)(4)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2分)(5)若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曲线③代表的是________面。(2分)24.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传播速度快的是________(填字母),其中代表横波的是________(填字母)。(2分)(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面以上的C代表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G圈层的物质状态为________。(3分)(3)D、F两个不连续界面中:代表莫霍面的是________(填字母)界面,地震波在通过该界面后速度都变________(填“快”或者“慢”)。(2分)(4)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7日03时45分08秒在青海黄南州河南县(北纬34.67度,东经101.88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2分)()A.软流层B.岩石圈C.地核D.地幔(5)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应当快速乘电梯逃离出建筑物D.发生在海洋中的猛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单元检测一从宇宙看地球1~3.解析:第1题,月球围绕行星地球运动,属于卫星。故选C。第2题,月球和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差异不大,故A错;月球和地球都位于太阳系中,都有相对平安的宇宙环境,故B错误;月球有自转,所以有昼夜交替现象,故D错误;月球与地球环境的最大差异是月球由于质量小,引力较小,没有大气,故C正确。故选C。第3题,太阳辐射是太阳稳定的释放电磁波,对信息传送产生干扰不大,故A错误;“嫦娥二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以无线电的形式传送与月球的引力和地球运动关系不大,故C、D错误;太阳活动扰乱电离层,可能干扰无线电通讯,故B正确。故选B。答案:1.C2.C3.B4~6.解析:第4题,甲、乙、丙三个位置,“新奇号”已经进入火星大气层,不再属于独立的天体;而丁位置“新奇号”处在火星大气层之外,存在宇宙空间中,可以称为天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5题,火星属于行星,“火卫一”属于卫星,两者组成的天体系统类似地球和月球组成的地月系,属于行星系,与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不属于同一层次。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6题,火星的质量较地球小,因此其引力较小,火星大气散逸到太空中的速度较快。火星大气散逸速度与卫星数量、公转周期、日火距离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4.D5.D6.A7~8.解析:第7题,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选B。第8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很多自然灾难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B、C、D都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不会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A表述不正确。故选A。答案:7.B8.A9~11.解析:第9题,依据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图,图中有数量众多的恐龙和高大植物,推断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A、C、D错误,故选B。第10题,结合图示可知恐龙数量众多,而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A、B、D错误,故选C。第11题,中生代由于板块猛烈运动,联合古陆起先解体发生漂移,该时期裸子植物繁盛,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联合古陆形成在古生代,现代海陆格局形成在新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为古生代,A、B、D错误。故选C。答案:9.B10.C11.C12~13.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地质时期气候改变特点为暖和期和冰期交替出现,暖和期较长,A正确,B错误。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是全球气候改变规律最主要的特点,改变周期不尽相同,C、D错误。故选A。第13题,蕨类植物出现在距今4亿年前的古生代志留纪末期和下泥盆纪,约距今4~3.6亿年前,故从图中的信息可知,甲时期所处时代的主要植被为蕨类植物,B正确。故选B。答案:12.A13.B14~15.解析:第14题,由图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岩石圈的底部,而岩石圈的组成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由此可知,A错误,B正确。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C错误。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D错误。故选B。第1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乙处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特别致密坚硬,是由于板块之间受到挤压,压强大,与温度无关,A错误,B正确。板块交界处,地层活跃,但与题干不符,C、D错误。故选B。答案:14.B15.B16.解析:依据岩石圈的概念,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正确;地幔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A错误;上地幔顶部在软流层之上,C错误;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属于内部圈层,D错误。故选B。答案:B17~18.解析:第17题,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摆,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缘由。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地震发生以后,纵波先传到地面,约12秒后横波到达,因此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立刻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故选D。第18题,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应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壳。A、B错误。图中Ⅱ圈层为地壳,Ⅳ圈层为地核的外核,C正确、D错误。故选C。答案:17.D18.C19~20.解析:第19题,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能量释放过程特别快速,很多人根原来不及逃命,B正确。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A错。地震的能量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递,C错。地震释放的能量与震源深度呈正相关,震源越浅、震级越高,D错。故选B。第20题,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0km,地壳的平均厚度17km,故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19.B20.A21.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增加而减小,有效总辐射量副热带地区最大,由低纬向高纬先增加后削减,故很简单概括出纬度分布规律。第(2)题,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层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赤道地区理论上有效总辐射量大,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却不是最高的,联系赤道地区降水丰富,云雨天气较多的特点,很简单推想出缘由。第(3)题,日常生活中利用太阳辐射的例子很多,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太阳灶、晾晒衣物、太阳能热水器等。答案:(1)可能总辐射量由低纬向髙纬递减;有效总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先增加后削减,最大值出现在副热带地区。(2)赤道地区降水丰富,云雨天气较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少。(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晾晒衣物。22.解析:(1)读图可知,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的改变。(2)读图可知,a位于青藏高原,b位于四川盆地,a点为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区,b点为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区。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日照时间、海拔、天气状况、大气透亮度等。a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淡薄,水汽云量较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弱;日照时间较长;大气干净,透亮度高。b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多云雨天气,日照时间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强。答案:(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高度(或者纬度因素)(2)a点为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区,b点为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区缘由:a点海拔高,空气淡薄,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小;大气中水汽含量少,晴天多或日照时间长;b点为盆地地形,多云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大,日照时间短。23.解析:第(1)题,小行星带地处火星与木星之间,曲线①为土星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地球的公转轨道。第(2)题,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平安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热来源;自身条件是有相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由于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使地表具有相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第(3)题,三叶虫化石出现于古生代,出现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应当在古生代形成。第(4)题,太阳大气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为耀斑,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为日冕物质抛射。第(5)题,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向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为古登堡面。答案:(1)土星地球(2)bdac(3)古生(4)日冕黑子(5)地壳古登堡24.解析:(1)地震波由横波和纵波叠加而成,图中示意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改变状况,左侧坐标表示深度,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