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市九寨沟县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阿坝市九寨沟县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阿坝市九寨沟县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阿坝市九寨沟县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阿坝市九寨沟县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阿坝市九寨沟县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参考答案:O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

解析:明朝对官服的品级有着严格的规定,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这说明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和等级制度的束缚。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2.右图是采桑坞壁图,作于十六国时期,发现于甘肃酒泉。四面有高墙,前后有门,门上有楼,以便眺望。坞壁外养鸡植桑。当时北方一度坞壁林立。出现这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西晋亡后长期战乱的影响 B.察举制导致世家大族形成C.农耕经济传播到河西走廊 D.匈奴人大量南迁从事农耕参考答案:A坞壁指的是在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为抵御胡族统治者遣民和战乱,北方汉人纠合宗族兄党,据险自守,经济自足的军事屏障,故A项正确;世家大族形成和坞堡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农耕经济在此之前就已经传播到河西走廊,而且农耕经济经营方式没有必要采用坞壁这种防御工程,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游牧民族的侵扰,故C项错误;匈奴人南下多是破坏农耕经济,即使南下落难被迫从事农耕,也没有必要建立坞壁,故D项错误。3.2011年6月24日的党建新闻网一文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成功的历程,也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上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突出表现为()A.纠正陈独秀等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C.开始缔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D.提出了联合农民阶级斗争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参考答案:B4.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参考答案:D5.下表是我国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信息正确的是()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①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②经济生活中存在雇佣关系③土地兼并问题比较严重

④工场手工业占据重要地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土地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民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材料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属自然经济,占24%和36%,依旧占主导地位,故①错误;根据材料工场主占30%,属明代私营手工业,存在雇佣关系,故②正确;根据材料佃农占36%,比重最大,可知土地兼并严重,故③正确;根据材料工场主占30%,结合所学,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在很多领域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6.1965年,法国拒绝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第二年,戴高乐在总统府爱丽舍宫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法国这样做的原因是A.法国实力的恢复与民族主义的崛起B.欧洲共同体开始了一体化进程C.华沙条约组织不能对西欧构成威胁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名存实亡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20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推出了北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法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法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使开始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退出北约就是其外交政策的表现。所以答案选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西欧经济的发展7.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图6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参考答案:C。本题增长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图片中的机构有御史台、中书省、枢密院等,这三个机构同时具备的只有元大都,而唐三省六部、宋两府三司、明内阁在图中都未能反映出来,可以排除。8.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年份GNP总量(10亿美元)GNP增长率%失业率%193090.4-12.38.7193355.6-4.124.9193572.210.920.1193884.7-6.319.0——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参考答案:M1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C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可以分析,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失业率中1935-1938年,失业率下降,A项中的“始终”说法错误;从1930-1933年的GNP总量下降,增长率上升;1935-1938年的GNP总量上升,增长率下降,B、D项说法错误。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的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9.西周至春秋时期朝聘礼的程序贯穿着礼物互赠,西周的礼赠具有“重礼轻财”与敬让之意,春秋时期礼赠发生了轻礼仪、重献物的转变。这反映了A.宗族宗法的礼乐文化消亡B.等级尊卑分明的社会秩序崩溃C.王道体系取代了霸政体系D.以国力为标准的等级制度形成参考答案:D从材料信息来看,原有的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宗法血缘等级制度”逐渐被抛弃,春秋时期的“轻礼仪、重献物”表明以国家实力为主要衡量依据的新等级制度在朝聘礼中形成。故答案为D项。朝聘礼仍然存在,只不过具体内容发生了变化,排除A、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0.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参考答案:D11.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这反映了()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B、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C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农民拥护太平天国“有饭同食”的原则参考答案:B12.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参考答案:C13.欧仁·鲍狄埃写道:“无论在美国或在古老的欧洲,劳动者召开代表大会,科学拿起了刨子,而铁锤在创造进步,未来在阳光里纺纱织布,这一切都没有国境:全世界的人民只有一个纲领……巴黎公社走过这条路!”在作者看来巴黎公社革命A.完善了斗争纲领 B.具有世界性意义 C.推动了科学发展 D.建立了工农政权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巴黎公社革命的意义。材料反映了巴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所述的巴黎公社后国际工人运动的蓝图,即国际无产阶级通过政治、经济和科学手段创立一个美好的国际共产主义社会。可见作者意在突出巴黎公社革命的世界性意义,故选B。A、C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建立工农政权为十月革命的影响,故D错误。14.右图反映民主德国政府于1961年开始修建柏林墙,用以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A.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B.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C.防止法西斯势力进攻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参考答案:B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趁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参考答案:D16.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论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上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这一革命A.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B.促成英国实现粮食自给C.导致英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

D.揭开英国圈地运动序幕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农业技术的革命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和技术积累,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选择A项;B、C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不选;圈地运动在15世纪晚期就开始了,排除D项。8.《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抗日战争。分析:从“亡国灭种的危机”等关键词不难做出判断。18.表3是广州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表3:类别1860——1899年1902年——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参考答案:A19.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A.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分析图表信息可见,20世纪后半期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持续下降,同时中收入国家在70年代之后工业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只有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有所波动。可见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收入中比重下降,反映了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故选C。A、D在图表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材料反映的工业比重问题不同于工业发展水平,实际上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高收入国家,故B错误。20.孙中山曾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对这段话中的“忠”,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参考答案:C21.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A.法律至上

B.分权制衡

C.责任内阁

D.虚位君主参考答案: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注意材料信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联系所学知识,17世纪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等法案,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英国社会由“人治”向“法治”社会转变,因此选A。BC与此无直接关系,D也是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结果。22.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写道:“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这表明“他”的思想是A.从仁的哲学出发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B.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C.从法的哲学出发建构法治理论和法家学说D.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指董仲舒提出的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是孔子,A错误;董仲舒的思想属于儒家,C错误;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是宋明理学思想,D错;董仲舒从天的哲学出发创立新儒学,提出君主受命于天,天人感应等学说,故选B。23.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说明A.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B.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C.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参考答案:D结合所学知识要知,土地兼并的现象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必然影响社会和谐,故可排除A;对材料进行分析可知,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的问题,故可排除B;材料中的“市民阶层壮大”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发展变化”,而不是固化,故可排除C;“宋真宗在位期间,土地兼并严重”,反映了农民只能更多的租种地主的土地,“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反映了这种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故本题选D。24.法国文学史学家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属于这种文学流派是A.《西风颂》B.《巴黎圣母院》C.《玩偶之家》D.《老人与海》参考答案:C25.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参考答案:“斯大林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制度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与材料内容相反,是苏联习西方,故A项错误;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是指斯大林时期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有助于缓和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方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故C项正确;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不是效仿苏联经济建设模式,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C26.央视热播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

④专卖制度被废除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27.“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资源的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中西交流的加强参考答案:B

考察工业革命的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欧洲已开始了工业革命,需要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原料。故应选B。28.2012年6月11日,风展红旗如画·201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主题活动——“红色漫游·星火燎原”动漫网络传递活动登陆遵义。如果按照当时的行军路线,下一地点会是()A.南昌 B.瑞金 C.井冈山 D.吴起镇参考答案:D遵义会议发生在1935年1月,下一站应该发生在其后的历史事件,吴起镇会师是1935年10月,故选D。南昌起义是1927年,瑞金苏维埃成立于1931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开始于1927年,排除A、B、C三项。29.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说:“痛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月腐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据此可知,康有为A.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积极维护满清统治C.缺乏爱国主义精神D.强烈反对社会变革参考答案:A“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说明康有为对于传统文化的眷恋,A正确;此时清王朝已经被推翻,B错误;爱国主义思想不符合康有为思想,C错误;反对社会变革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30.“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他们勾结富家子弟,从事赌博、盗窃等活动,在宋代屡有严禁。《武林旧事·游手》就把□□放在赌局、诈骗、盗窃等‘游手奸黠’一类中,官府常加取缔。”引文中“口口”应填写的是A.邸店B.飞钱C.票号语D.柜坊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二

到五十年代中期,美苏经过实施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敌对政策和措施,终于酿成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军事组织和地缘政治版图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牛军《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三

冷战时期总的说来,属于和平时期,是对峙的双方之间兼有对话与对抗、紧张与缓和而趋向对话与缓和的时期。在此期间,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国家或集团之间在和平状态下,进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国民生活水平诸方面的较量,是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冷战最终以前苏联的解体而告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给以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百度文库》材料四

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请回答:(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从二次大战到五十年代中期,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六七十年代,又有什么新变化?(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国际形势的特点。(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四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5)综合上述材料,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1)原因: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力量相当。美国:实行冷战(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遏制苏联。(2)二战到五十年代中期的变化:两国对峙到两极格局形成。六七十年代的新变化: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3)特点:和平是主流;从对抗、紧张走向对话、缓和。(4)理由: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苏联解体后,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5)启示: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和平解决国家之间利益冲突(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建立世界安全机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教材主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文字“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文字从“美苏”两国对立到“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格局变化的相关史实概括作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文字“总的说来,属于和平时期”“是对峙的双方之间兼有对话与对抗、紧张与缓和而趋向对话与缓和的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第(4)问,根据材料四文字“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概括作答即可。第(5)问,综合材料一至四,抓住“冷战”是另一种意义的“和平”,要和平解决国际利益冲突等概括作答即可。

32.(17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烙下多届三中全会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材料二

邓小平促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批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当时对经济改革最全面的阐述。它既包括宏观理论分析,也概述了为全面扩大市场铺路的措施。《决定》采纳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宣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搞不搞计划经济,而在于是否实行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富裕。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材料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深化历程。(4分)(2)材料二、三显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举措发挥了推动作用?(4分)(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是什么?有学者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去苏联模式”,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9分)

参考答案:(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国有企业。(4分)Ks5u(2)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或宁波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或经济开放区的开辟)。(4分)(3)特征: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排斥市场调节;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3分)Ks5u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肯定权力下放(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重视经济规律。(2分)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2分)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在“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代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朝贡体系自汉末就得到了确认,并在此后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定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摘编自葛兆光《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材料二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临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