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与测试_第1页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与测试_第2页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与测试_第3页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与测试_第4页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与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与测试【思维导学】【考点梳理】考点1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借助指示剂,如石蕊和酚酞,遇到溶液时不同的变色情况,可以对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定性测量。酸碱指示剂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变色规律紫色石蕊溶液红色紫色蓝色酸红碱蓝中性紫无色酚酞溶液无色无色红色只因碱而红【注意】1.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或碱性溶液时,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性或碱性溶液。2.酸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碱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3.酸碱指示剂只能对酸、碱溶液作出定性判断,而不能对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作出判断。4.利用润湿的红石蕊试纸检验碱性气体,如氨气;蓝石蕊试纸检验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必须强调的是,指示剂检验的是水溶液的酸碱性,而非溶液中物质的类别。考点2溶液酸碱性的强弱1.溶液的酸碱度即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取值范围通常在0~14之间。【注意】pH的取值0~14的范围仅是因为实验室与日常生活中的溶液大多处于该范围方便使用,实际上比这个范围更强的酸或碱仍然很常见。pH<7,溶液呈酸性,pH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数值越大碱性越强2.pH的测定方法在玻璃片上放一片干燥的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就可确定溶液的pH。若提前对试纸润湿,则会导致测量值可能不准确,若原溶液呈酸性,则测量值偏大,若原溶液为碱性,则测量值偏小,若原溶液为中性,则测量结果无影响;不可将pH试纸伸入到待测液中蘸取,会导致待测试剂被污染;读出pH值时不需要估读,若需要更加精确的结果,可采用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3.酸、碱溶液的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①曲线起点pH<7,可判断是往酸溶液中加水稀释②往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但pH不会大于或等于7,只会随着水量的增加无限接近7①曲线起点pH<7,可判断是往酸溶液中加水稀释②往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但pH不会大于或等于7,只会随着水量的增加无限接近74、对生活中多种常见的液体进行酸碱性的测定实验可知,食醋显酸性;柠檬汁显酸性;洁厕灵显酸性;洗发水显碱性;肥皂水显碱性;雨水因为一般溶解有二氧化碳,因而显酸性,一般认为pH值小于5.6的降水为酸雨。考点3常见的酸1.常见的酸:人的胃液中含盐酸,汽车常用的电瓶(蓄电池)中有硫酸溶液,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硫酸和硝酸。2.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所产生的水溶液,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具有较强挥发性的液体,密度略大于水,常用于金属除锈、制药等领域。3.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粘稠的油状液体,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为1.84g/cm3,常用于制造化肥、铅蓄电池、火药、农药等生产生活用品。浓硫酸具有三大特性:(1)浓硫酸会自发的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接触物中含有的水,这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据此实验室一般将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此外浓硫酸与水混合时会大量放热,因此规范的稀释操作方法为:将浓硫酸沿玻璃棒或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散热;若违规操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会导致液体剧烈沸腾,酸液飞溅。浓硫酸的稀释正确操作操作要领:酸入水,沿器壁,慢倾倒,及时搅手触碰的感觉:烧杯发烫

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错误操作水倒入酸中放出大量热使水沸腾,酸液飞溅,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2)浓硫酸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这一特性称之为浓硫酸的脱水性,也叫做浓硫酸的炭化作用危险处理: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沾在衣服上,水分蒸发后会变成浓硫酸,也要进行处理。(3)浓硫酸具备强腐蚀性,属于化学性质。考点4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性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显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②与活泼金属反应(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铁和盐酸(稀硫酸)反应: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现象】铁表面产生气泡;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锌和盐酸(稀硫酸)反应: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③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复分解反应)氧化铁和盐酸(稀硫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氧化铜和盐酸(稀硫酸)反应:CuO+2HCl=CuCl2+H2OCuO+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④与碱反应(中和反应)酸+碱→盐+水HCl与NaOH反应:HCl+NaOH=NaCl+H2OH2SO4与Ca(OH)2反应:H2SO4+Ca(OH)2=CaSO4+2H2O⑤与碳酸盐反应酸+盐→新盐+H2O+CO2↑(复分解反应)HCl与CaCO3反应:2HCl+CaCO3=CaCl2+H2O+CO2↑现象:固体溶解,产生气泡H2SO4与Na2CO3反应:H2SO4+Na2CO3=Na2SO4+H2O+CO2↑现象: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差异性除硫酸钡以外的钡盐都能与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AgNO3+HCl=HNO3+AgCl↓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因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考点5常见的碱1.碱的组成:由金属离子(或NH4+)与OH组成的化合物2.碱的溶解性:(碱中只溶钾、钠、氨、钡、钙微溶)①可溶性碱:KOH(NaOH(NH3·H2O(氨水)、Ba(OH)2(氢氧化钡)、Ca(OH)2()、②难溶性碱:白色沉淀:Mg(OH)2(氢氧化镁)、Al(OH)3(氢氧化铝)、Zn(OH)2、(氢氧化锌)蓝色沉淀2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3(氢氧化铁)3.氢氧化钠,白色固体,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发生潮解现象,溶于水时有明显的放热现象,其水溶液呈碱性,摸起来有滑腻感。对皮肤、织物、纸张有强烈腐蚀性,常用于造纸、纺织、印染、炼油与橡胶工业。工业上利用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为原料加以制备,也可以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大量生产。4.实验室一般采用澄清石灰水来对二氧化碳进行检验,其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钙,白色粉末,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和作为建筑材料使用。5.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且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大量的热,一般在实验室用作干燥剂,生活中可作为自热米饭、自热火锅中加热剂的主要成分或作为建筑材料使用。6.氨水是一种无色,有强烈氨臭味,具有挥发性性的液体,是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可用于生产化肥、硝酸等多种化工制品。考点6碱的化学性质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显色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难溶性碱因不溶于水,所以不能使指示剂变色。②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非金属氧化物+可溶性碱→盐+水2NaOH+CO2=Na2C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NaOH+SO2=Na2S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Ca(OH)2+CO2=CaCO3↓+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③碱+酸→盐+水(复分解反应)6HCl+Fe(OH)3=FeCl3+3H2O现象:红褐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黄色2HCl+Cu(OH)2=CuCl2+2H2O现象: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蓝色④可溶性碱+可溶性盐→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2NaOH+CuSO4=Na2SO4+Cu(OH)2↓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Ca(OH)2+CuSO4=CaSO4+Cu(OH)2↓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配制波尔多液)3NaOH+FeCl3=3NaCl+Fe(OH)3↓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Ca(OH)2+Na2CO3=CaCO3↓+2NaOH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纯碱制烧碱原理)可溶性碱相似性原因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考点7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实质:H++OH–=H2O(中和反应都放热)中和反应的验证实验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②逐滴滴加稀盐酸,并振荡③将无色溶液蒸发溶液变红(溶液显碱性)溶液红色逐渐变浅,直到恰好变为无色得到白色晶体(有新物质生成)4.中和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及溶液中溶质的分析①起点pH>7,溶液显碱性,判断为向碱溶液中加入酸的pH变化图象②各点分析A点.pH>7,溶质为NaOHB点.pH>7,碱过量,溶质为NaOH、NaClC点.pH=7,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aClD点.pH<7,酸过量,溶质为NaCl、HCl①起点pH<7,溶液显酸性,判断为酸溶液中加入碱的pH变化图象②各点分析A点.pH<7,溶质为HClB点.pH<7,酸过量,溶质为HCl、NaClC点.pH=7,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aClD点.pH>7,碱过量,溶质为NaCl、NaOH5.中和反应的应用改变土壤的酸碱性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碳酸水改良碱性土壤。处理工厂污水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废水:H2SO4+Ca(OH)2=CaSO4+2H2O用硫酸中和含氢氧化钠的废水:H2SO4+2NaOH=Na2SO4+2H2O医药和日常生活用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2HCl+Mg(OH)3=MgCl2+2H2O用碱性物质如稀氨水、肥皂水治疗蚊虫叮咬,减少痛痒。考点8盐的组成及性质盐的组成:由金属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的分类:①根据盐中含的阳离子不同,分为钠盐、钙盐、铵盐等②根据盐中含的阴离子不同,分为硝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等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硝盐均可溶;盐酸盐(氯化物)不溶氯化银(AgCl);硫酸盐不溶硫酸钡(BaSO4);碳酸盐能溶钾、钠、铵;5种常见白色沉淀:CaCO3、BaCO3、BaSO4、AgCl、Ag2CO3、Mg(OH)2;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4.盐的化学性质①与某些金属反应盐溶液+金属→新盐+新金属(置换反应)(活动性:强换弱)CuSO4+Fe=FeSO4+Cu现象: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2AgNO3+Cu=Cu(NO3)2+2Ag现象: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②与酸反应盐+酸→新盐+新酸(复分解反应)(强酸制弱酸)HCl+AgNO3=AgCl↓+2HNO3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H2SO4+BaCl2=BaSO4↓+2HCl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有气泡产生③与碱反应盐+碱→新盐+新碱(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均溶于水,生成物有沉淀Na2CO3+Ca(OH)2=CaCO3↓+2NaOH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2NaOH+CuSO4=Cu(OH)2↓+Na2SO4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④与某些盐反应盐溶液+盐溶液→新盐1+新盐2(复分解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Na2SO4+BaCl2=BaSO4↓+2NaCl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考点9复分解反应1.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2.通式:AB+CD=AD+CB3.特征:双交换,价不变,交换时,正价前,负价后4.反应条件: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发生条件:反应物有酸参与反应时,反应物可溶或不溶,无酸参与反应时,反应物必须都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5.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①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②酸+碱→盐+水③酸+盐→新酸+新盐④碱+盐→新碱+新盐⑤盐+盐→新盐+新盐考点10几种常见的盐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尤其是海水中含量极为丰富,生活中常用于生产氯气、烧碱、苏打等工业产品以及作为调味品使用。碳酸钠,白色粉末状固体,俗称纯碱、苏打、食用面碱等,水溶液显碱性,可用于纺织、造纸和玻璃生产等领域。我国著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在索尔维制碱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新的制取工艺——“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并引入了国内,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于制碱工艺的垄断。碳酸氢钠,白色颗粒状晶体,俗称小苏打,水溶液显碱性,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还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或生产泡沫灭火器。碳酸钙,白色粉末状固体,是大理石、石灰石、方解石、白垩等矿物的主要成分,在蛋壳、贝壳、珍珠中也有较高的含量,同时也是水垢的主要成分,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可用于生产石灰或是玻璃,也可作为补钙剂或是牙膏中的摩擦剂使用。注意:亚硝酸钠(NaNO2)是工业用盐,外观和味道与食盐相似,误食会引起中毒5.碳酸盐(即含碳酸根、碳酸氢根的盐)的检验方法①常用试剂: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②实验步骤:6.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①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同时反应,反应更快的是碳酸氢钠。②分别加热,分解产生CO2的是碳酸氢钠,不反应的是碳酸钠。2NaHCO3Na2CO3+H2O+CO2↑考点11化学肥料1.农作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有这些元素的某些物质可作为肥料使用,通过化学加工生产的这些物质称为化学肥料。依据肥料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可将其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其中同时含有多种元素的化肥被叫做复合肥,上述这些化肥中,大部分是盐类物质。2.氮肥除氨水和有机氮肥尿素外,绝大多数是属于盐类的铵态氮肥(如硫酸铵、硝酸铵、碳酸铵、碳酸氢铵等)和硝态氮肥(如硝酸钠),施用氮肥可使作物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磷肥多为灰白色,水溶性一般较差,可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使作物具备更强的抗寒,抗旱能力,常见的磷肥有磷灰石、过磷酸钙等;钾肥可以保证植物的代谢过程顺利进行,使茎秆粗壮,增强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常见的有硫酸钾、氯化钾等,古人刀耕火种是利用了草木灰中的碳酸钾;此外,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一般可由多种化肥按比例配制,也有本身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物质,比如硝酸钾、磷酸二氢铵等。3.自然界中,豆科植物的根部由于含有根瘤菌,可以吸收和利用氮气转化成含氮化合物为植物所用,因此具备天然的固氮能力,此外,雷雨天气中,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也可以反应生成氮氧化物最终被植物吸收利用,实现自然固氮。4.与传统的农家肥相比,化肥含量高,见效快。但成分单一,过度施用易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还容易进入水系中造成水体富养化,引发水污染,因此要注重科学合理的使用。5.铵态氮肥与碱混合在加热或研磨的条件下会释放出可使润湿的红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因此在施用时要避免和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导致肥效下降,实验室也可利用该原理对铵根离子进行检验。6.铵态氮肥的鉴别①氮肥中的氨水呈液态,有氨味,直接观察。②碳酸氢铵常温下会分解,有强烈的氨味,直接鉴别。NH4HCO3=NH3↑+H2O+CO2↑③铵态氮肥中含有NH4+,与OH混合反应,生成氨气和水。尿素[CO(NH2)2]中没有NH4+,与熟石灰等碱混合不产生氨气。(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7.铵根离子的检验鉴别方法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将被检验的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被检验的样品装入试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检验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单元测试】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4分)1.(2023上·河南三门峡·校考)下列生活中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A.食醋 B.食盐 C.烧碱 D.柠檬汁【答案】C【详解】A、食醋呈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A错误;B、食盐(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B错误;C、烧碱(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C正确;D、柠檬汁呈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D错误;故选C。2.(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邵阳市新宁县有着“百里脐橙连崀山”的美景。果农合理施用氮肥,脐橙树叶色浓绿,下列属于氮肥的是A. B. C. D.KCl【答案】A【详解】A、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正确;B、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误;C、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误;D、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错误;故选A。3.(2023·海南海口·校考模拟)为了较准地测定南渡江水样品的酸碱度,可以使用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C.pH试纸 D.蓝色石蕊试液【答案】C【详解】A、紫色石蕊试液属于酸碱指示剂,只能测出溶液的酸碱性,故A错误;B、无色酚酞试液也属于酸碱指示剂,只能测出溶液的酸碱性,故B错误;C、pH试纸是测溶液酸碱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故C正确;D、蓝色石蕊试液也属于酸碱指示剂,只能测出溶液的酸碱性,故D错误。故选:C。4.(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的是()A.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B.氧化钙、CaO、消石灰C.汞、Hg、水银 D.氢氧化钠、NaOH、火碱【答案】B【详解】A、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俗称小苏打,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B、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俗称生石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符合题意;C、汞的化学式为Hg,俗称水银,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故选B。5.(2022上·黑龙江哈尔滨·校考)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稀释浓硫酸 B.吸取液体C.蒸发食盐水 D.过滤【答案】B【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防止酸液因沸腾而飞溅,操作正确;B、吸取液体时,应注意不要把瓶底的杂质吸入滴管内,操作时,应先把滴管拿出液面,再挤压胶头,排除胶头里面的空气,然后再深入到液面下,松开大拇指和食指,这样滴瓶内的液体在胶头的压力下吸入滴管内,从而避免瓶底的杂质被吸入,操作错误;C、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操作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操作正确。故选B。6.(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A.加氢氧化铜固体生成蓝色溶液 B.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C.测得该溶液的pH=7 D.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答案】C【详解】A、加入氢氧化铜固体,氢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生成蓝色溶液,说明含盐酸,不符合题意;B、加入镁粉,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没有气体生成,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氢氧化钠过量,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只含氯化钠,则pH=7,符合题意;D、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说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22上·山东泰安·校考)不同的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A.它们都含有酸根 B.它们都含有氢元素C.它们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H+ D.它们都含有氧元素【答案】C【分析】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是无色酚酞变色;都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都能和碱反应生成水等,都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详解】不同的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在它们的溶液中阳离子全都是氢离子,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酸的通性的理解。8.(2023下·海南海口·校考)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微溶于水,溶解后能导电B.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D.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答案】B【详解】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A正确;B、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B错误;C、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故C正确;D、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故D正确。故选B。9.(2023·广西·统考一模)盐酸和硫酸都是常见的酸,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打开浓硫酸的瓶塞,可观察到瓶口有白雾B.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说明盐酸无腐蚀性C.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向浓硫酸中慢慢注入水D.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答案】D【详解】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硫酸的瓶塞,没有白雾出现,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可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不符合题意;B、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但是盐酸具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符合题意。故选D。10.(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校考期中)下列应用、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A.铝制品抗腐蚀的原理氧化反应B.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复分解反应C.正常雨水的约5.6的原因:化合反应D.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银强:置换反应【答案】B【详解】A、铝制品抗腐蚀,是因为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内部铝的进一步氧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A错误;B、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C、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不能发生置换反应,故D错误;故选:B。11.科学知识中有许多的“一定”和“不一定”,下列关于酸和碱叙述正确的是A.碱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碱一定能使所有酸碱指示剂变色B.酸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酸不一定能使所有酸碱指示剂变色C.酸与碱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D.酸不一定能与所有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碱一定能与所有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答案】C【详解】A、碱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但不是所有碱都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比如氢氧化铜这种碱在溶液中不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即碱不一定指示剂变色。故A错误;B、酸中不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盐酸就不含有氧元素。酸不一定能使所有酸碱指示剂变色,例如盐酸不能使酚酞变色,故B错误;C、酸与碱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或碱性,例如碳酸与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C错误;D、酸不一定能与所有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例如铜与盐酸反应;碱不一定能与所有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如氢氧化钠不能与碳酸钠反应。故D错误。故选C。12.(2023下·湖南郴州·校考)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的pH减小C.醋酸在水溶液里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D.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答案】B【详解】A、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酸性减弱,溶液的pH变大,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C、醋酸属于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CH3COO和H+,因此醋酸在水溶液里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这是因为铝能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铝和氢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3.(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化肥和农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B.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C.将铵态氮肥与草水灰混合用,有利于增加肥效D.大量施用农药会导致环境和农产品污染,因此要禁止施用农药【答案】A【详解】A、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也可以防止污染环境,故选项说法正确;B、尿素[CO(NH2)2]中只含有氮元素,则属于氮肥,不属于复合肥,故选项说法错误;C、草木灰呈碱性,其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将铵态氮肥与草水灰混合用,铵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氨气挥发导致氮元素流失,会降低肥效,故选项说法错误;D、大量施用农药会导致环境和农产品污染,因此要合理的施用农药,不是禁止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4.(2023上·江苏扬州·校考)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用水润湿pH试纸,再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时,导致测定结果偏大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的量不足,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D.通过生铁与稀硫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来测定生铁的含铁量,硫酸量不足,导致结果偏小【答案】A【详解】A、先用水润湿pH试纸,再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了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减弱,pH值减小,故此项错误;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红磷的量不足,则氧气不能完全消耗完,导致流到瓶内的水体积减小,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故此项正确;C、配制6%氯化钠溶液,俯视量筒读数,读数偏大,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此项正确;D、生铁中主要含有铁和碳,若加入的硫酸量不足,则铁不能完全被反应掉,则测得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小,故此项正确。故选A。15.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分子式是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CsOH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B.CsOH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sOH=Cs2++2OH﹣C.CsOH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D.CsOH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分子式为CsSO4【答案】C【详解】A、CsOH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蓝色,故A说法错误;B、CsOH在水中的电离出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CsOH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sOH=Cs++OH﹣,故B说法错误;C、CsOH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故C说法正确;D、CsOH中氢氧根显﹣1价,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sOH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分子式为Cs2SO4,故D说法错误。故选C。16.下面四种等质量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其中可能现下图变化曲线的溶液是A.稀硝酸溶液B.K2CO3和Na2CO3混合溶液C.FeCl3溶液D.CuCl2和HCl混合溶液【答案】D【详解】A、稀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溶液中的溶质由原来的硝酸变成硝酸钠,质量增大,反应结束后继续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依然继续增大,故A不正确;B、碳酸钾、碳酸钠混合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随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增多,混合液中溶质的质量不断增大,故B不正确;C、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由氯化铁变成氯化钠,溶质质量减小,反应完全后继续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又增大,故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先减小,后增大,故C不正确;D、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酸碱中和反应速度快,因此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钠,由于氯化钠相对分子质量比氯化氢大,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待盐酸反应完,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于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此时溶液的溶质只剩氯化钠,由于氯化铜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化钠大,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会减小,待氯化铜反应完全,再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加入了氢氧化钠,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又增大,故在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先增大再减小,然后又增大,故D正确。故选D。17.(2023上·吉林·校联考期末)下列化学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酚酞溶液区分食盐水和蒸馏水B.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C.用稀硫酸鉴别铁粉和碳粉D.用过量的盐酸除铁锈【答案】C【详解】A.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遇酸和中性均不变色,故不能区分食盐水和蒸馏水,选项错误;B.假黄金是黄铜合金,和真黄金的颜色一样,外观不能进行区别,可以用酸或者灼烧的方式鉴别,选项错误;C.铁粉遇硫酸生成氢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碳粉遇酸没有明显的现象,可以进行鉴别,选项正确;D.盐酸可以与铁锈反应,从而除去铁锈,但是过量的盐酸会腐蚀铁锈内的铁制品,选项错误;故选C。18.(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除杂和鉴别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实验设计A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鉴别稀盐酸与NaCl溶液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C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Fe粉用磁铁充分吸引D鉴别化肥NH4Cl和KNO3取样,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NaOH溶液可与HCl气体反应,而不与氢气反应,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可以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呈酸性,NaCl溶液呈中性,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无法鉴别,故选项B符合题意;C、铁能被磁铁吸引,铜不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充分吸引,可以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Fe粉,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可与氯化铵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和硝酸钾不反应,取样,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可以鉴别化肥NH4Cl和KNO3,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19.(2023·山东泰安·统考二模)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溶液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硫酸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B.图中温度曲线从室温上升到e点,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d点所示溶液pH>7,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D.a到c段过程中不断有硫酸钠生成【答案】B【详解】A、图像中起始溶液pH小于7,呈酸性,说明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图中温度曲线从室温上升到e点,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d点时溶液温度没有达到最高,说明稀硫酸没有反应完,pH<7,溶液呈酸性,所以该点的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b点的溶液pH=7,呈中性,即b点时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因此a到b段过程中不断有硫酸钠生成,而b点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没有硫酸钠生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20.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A.CO2、Ba(OH)2、CuSO4 B.Mg(OH)2、HNO3、K2CO3C.KOH、FeCl3、CaCO3 D.NaOH、BaCl2、H2SO4【答案】B【详解】A.CO2属于氧化物,但不与HCl反应,Ba(OH)2属于碱,HCl不能生成Ba(OH)2,CuSO4属于盐,不与HCl反应,故A错误;B.Mg(OH)2属于碱,能与HCl反应,HNO3属于酸,HCl与硝酸银反应能生成HNO3,K2CO3属于盐,能与HCl反应,并且HNO3分别能与Mg(OH)2和K2CO3反应,故B正确;C.KOH属于碱,能与HCl反应,FeCl3属于盐,HCl与氧化铁反应能生成FeCl3,CaCO3属于盐,能与HCl反应,但FeCl3只能与KOH反应,不与CaCO3反应,且CaCO3和FeCl3都属于盐,故C错误;D.NaOH属于碱,能与HCl反应,BaCl2属于盐,HCl与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BaCl2,H2SO4属于酸,不与HCl反应,故D错误;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共5题,每空2分,共60分)21.(6分)(2022北京中考)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1)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__。(2)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3)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1)黄色(2)或(3)4、5或5、4

【解析】(1)1中放的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故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黄色;(2)2中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中的石灰水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分别为:、;(3)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醋酸显酸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水显中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4、5。22.(8分)(2023·江西·模拟预测)同学们通过搭积木的游戏来建立几种物质之间的联系。X是最常见溶剂,Y和Z都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类别的常见化合物。游戏规则是:下面物质可以转化成相邻的上面物质。(1)X的化学式为______。(2)若向Y里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3)Z转化为CaCO3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4)若在和之间再放一块积木W,规则是W与其左右两块积木都能发生反应,则W可以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C B.Cu C.CO D.Fe【答案】(1)H2O(2)HCl、CaCl2(3)(合理即可)(4)D【详解】(1)X是最常见溶剂,且X由氧气反应生成,故X是H2O;(2)Y能由水转化而生成,由三种元素组成,且能反应生成碳酸钙,Y与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则Y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滴加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CaCl2;(3)Z由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且由三种元素组成,能反应生成碳酸钙,则Z是可溶于水的碳酸盐,能和可溶于水的钙盐或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等;(4)A、碳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不能和盐酸反应,不符题意;B、Cu和氧气能反应生成氧化铜,不能和盐酸反应,不符题意;C、一氧化碳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和盐酸反应,不符题意;D、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氧化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符合题意;故选:D。23.(7分)(2023·广东珠海·校考三模)在生活、生产中改良酸性土壤、中和酸性废水、治疗胃酸过多等均是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具体体现,在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并不明显。如何证明它们发生中和反应了呢?【方案一】甲同学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来证明两者反应。(1)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小烧杯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步骤二: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硫酸,逐滴滴入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看到的现象时,甲同学认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了。【方案二】乙同学想利用水的生成来说明酸和碱反应。【查阅资料】Ⅰ.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为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三个实验,请回答:(2)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放热或。【方案三】丙同学考虑能否利用放热来证明两者反应。他利用图1数字化实验设备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使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3和图4.

(4)图1滴定管A中溶液的溶质是(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图3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B.图3中c→d所示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不断增加C.图4中e一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c点与f点对应溶液成分相同(6)完成方案三的实验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20g,它需要由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得到,则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答案】(1)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2)甲、乙中变色硅胶为蓝色,丙中变色硅胶为红色(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4)H2SO4(5)ACD(6)4g【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开始溶液为红色。加入稀硫酸,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溶液为中性,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中性,所以直至看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填: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2)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氢氧化钠和无水醋酸都不能使变色硅胶变色,而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醋酸混合后能使变色硅胶变色,可说明有水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则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甲、乙中变色硅胶为蓝色,丙中变色硅胶为红色;(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也能导致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出现丙的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放热或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4)开始pH>7,溶液为碱性,则开始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则加入的是稀硫酸,即图1滴定管A中溶液的溶质是硫酸,化学式H2SO4;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A、b点对应溶液pH>7,为碱性,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故A正确;B、c点时,pH=7,此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c→d中,溶液pH<7,为酸性,则c后稀硫酸过量,不再发生反应,硫酸钠质量不变,故B错误;C、e—f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D、c点pH=7,溶液为中性,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f点温度最高,之后温度下降,说明f点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c点与f点对应溶液成分相同。故D正确。故选ACD;(6)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20g×19.6%÷98%=4g。24.(16分)(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分析讨论】(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思路I:验证有_______;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组别第一组第二组实验示意图

【实验结论】(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认为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_______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3)第二组的小明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_______,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4)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_(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氯化钠生成。【反思与拓展】(5)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为了防止该药品变质,该药品要_______保存。(6)下列物质,能进一步证明第二组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填字母)。A.铜片 B.氧化铜 C.紫色石蕊溶液【答案】(1)新物质生成(2)试管内液面升高水/H2O(3)仍为无色不合理(4)=(5)密封(6)C【详解】(1)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减少,生成了新的物质,因此可以根据反应物减少物,或者新物质的生成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思路一:验证新物质生成;思路二: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根据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所以可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氢氧化钠溶液由水和氢氧化钠组成,二氧化碳会与水和氢氧化钠都接触并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因此需要设计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影响,还应进行CO2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3)酚酞加入碱性溶液会显红色,酚酞遇酸性和中性不变色,根据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