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学课件_第1页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学课件_第2页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学课件_第3页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学课件_第4页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第二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01课前预习基础梳理02课堂探究读文品析03课后提升积累借鉴04课下练兵巩固运用三、积累词语1.雕虫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2.离群索居: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3.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4.物我两忘:指创作时艺术家的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5.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6.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7.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8.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9.出类拔萃:类,同类;拔,超出;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10.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资料助读】探寻背景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常出现于媒体中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在此背景下,李斌写了这篇文章,发表在2016年4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明确]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明确]只有这样做,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明确]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说明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所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明确]

①体现了人与人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不同。②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③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明确]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明确]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的厚植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课堂总结]——理清脉络[素材积累]——积土成山[文本挖掘]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曾几何时,工匠是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一个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图景定下底色。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运用范例]虽然,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因人而异,但我们的梦想都是建立在中国这块热土之上,我们的梦想与中国梦紧紧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你的梦、我的梦、他的梦汇聚成十四亿人民的梦,这就是中国梦。社会上有着无数的大国工匠,哪一个不是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刻苦地钻研?哪一个不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地奋斗着?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为了攻克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焊,不断钻研、刻苦练习,最终他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使我国在世界上对这项技术拥有了话语权。再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的顾秋亮,他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这些“大国工匠”的故事再一次证明,只有那些脚踏实地、热爱本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只有那些愿意将自己的梦想与伟大的中国梦紧密相连的人,才有望拓展人生价值。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中国梦,每个人都是“中国梦”中的一颗螺丝钉,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但如果缺少了它,整个机器便无法运行。也正如崔卫平所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写法借鉴]——挖掘亮点学会引用论证,增强说服力[文本挖掘]本文引用企业家的话、古文等,有力地论证了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这一观点。[技法指导]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论证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进一步证明文章论点。运用引证法,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论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思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则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论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怎么用好引证法呢?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场合,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很多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2.引文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湮没。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需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4.学会分析。对于引用的理论论据,如何加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以意译为主。同时,联系观点,做出阐发。(2)如果引用的是通俗语句,我们就要抓住引文中的关键字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做一些阐述,使论据含意清楚地显现出来。[参考示例]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歌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高唱“我自横刀向天笑”时,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