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2024·广东·中考真题)《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这反映了秦朝(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重视农业生产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注重兴修水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可知,秦朝以法律形式进行要求官员对农业生产情况及时上报,表现秦朝重视农业生产,在当时,农业生产关系到国家安全,B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秦朝重视农业生产,秦朝赋税沉重,排除A项;西汉初年,刘邦实施休养生息政策,排除C项;材料主旨反映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材料中没有涉及兴修水利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这有利于(
)A.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不同地域人民语言交流C.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制定标准器,这有利于各地之间经济交流,同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D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推行于秦统一后,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秦统一度量衡的措施,与不同地区之间语言交流无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秦统一后统一度量衡的措施,这有利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与交通往来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2024·陕西·中考真题)秦始皇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推行的经济措施是(
)A.盐铁专卖 B.设市舶司 C.统一货币 D.推行垦荒【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这有利于经济交流发展,巩固了统一,C项正确;汉武帝通过盐铁专卖来加强中央集权,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排除A项;市舶司是宋朝设立的,主要负责管理海外贸易,与秦始皇时期的政策无关,排除B项;推行垦荒是一种经济措施,但它并不是秦始皇为了加强全国统治而特别推行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4.(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中国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虽然语言不通.但秦以后使用同样的文字,使书写交流成为可能,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文化认同的产生,意义极共深远。”材料叙述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
)A.历史肯景 B.主要目的 C.重要内容 D.历史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虽然语言不通,但秦以后使用同样的文字,使书写交流成为可能,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文化认同的产生,意义极共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历史影响,D项正确;秦朝统一文字的历史肯景,是在秦朝之前,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方言和文字系统,造成了地域之间沟通困难,以及文化交流阻碍,排除A项;秦朝统一文字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巩固统治,方便政令通行,排除B项;秦朝统一文字的重要内容,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统一全国文字,排除C项。故选D项。5.(2024·江西·中考真题)下面是七年级同学编写的历史剧本《朝会》。该剧本中始皇认同的制度是(
)丞相王绾:今陛下一统天下,疆域辽阔,请分封诸子以拱卫王室。廷尉李斯:武王分封子弟甚众,诸侯互相攻击,而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始皇嬴政:廷尉所言甚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廷尉李斯:武王分封子弟甚众,诸侯互相攻击,而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项正确;秦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刺史制度,排除C项;行省制建立于元朝,排除D项。故选B项。6.(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答案】A【解析】据题干“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可知,他们都肯定了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A项正确;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的,排除B项;毛泽东和钱穆是对秦朝政治制度的评价,题干没有反映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万里长城的信息,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和题意中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肯定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里耶秦简绝大多数写于秦统一以后,其中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8—461号木方”记载内容中的“统一”(
)A.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到高峰 B.结束了长期以来争战混乱的局面C.促使国家财政有很大改善 D.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并统一全国后,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这有利于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所述秦统一文字,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格式、程序等的统一有利于适应专制统治,不会推动思想文化的高度发展,排除A项;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以来战争混乱的局面,而不是材料所述文字、文书等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了秦统一后文字、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等的统一,与财政改善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A.因征服越族而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巩固了国家统一 D.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可知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相关,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并不是因征服越族而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与材料信息不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排除B项;灭六国后秦朝才建立,之后才实行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排除D项。故选C项。9.(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全球通史》载:“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这“印记”体现在(
)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修建秦始皇陵 C.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D.创立科举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该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因此材料中的“印记”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秦始皇陵也是秦朝统治时期的史实,但不是给“中国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排除B项;秦朝时期没有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C项;创立科举制是在隋朝,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4·山西·中考真题)《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
)A.目的 B.原因 C.过程 D.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可知,意在强调刘邦取胜的原因,一是刘邦与民约法三章,获得民心,得到百姓的支持拥护;二是刘邦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最终成就大业。而项羽刚愎自用,失去人才,导致失败,B项正确;刘邦夺取天下的目的是建立属于自己的全国政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刘邦和项羽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战胜项羽,取得天下,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刘邦夺取天下,结束了秦末以来长期混乱的状态,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4·安徽·中考真题)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休养生息 B.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 D.版图拓展【答案】A【解析】据题干“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最终西汉初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A项正确;尊崇儒术与题意不符,尊崇儒术是汉武帝时期加强思想大一统的措施,题干反映的是文景之治,排除B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经济上的举措,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文景之治,排除C项;版图拓展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版图拓展的信息,反映的是文景之治时期人们的安居乐业,排除D项。故选A项。12.(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A【解析】据题干“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傜役及兵役,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A项正确;东汉光武帝时期出现光武中兴,排除B项;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排除C项;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排除D项。故选A项。13.(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情况,西汉初年统治者为恢复经济发展推行了(
)A.约法三章 B.方田均税 C.休养生息 D.均田免赋【答案】C【解析】根据“‘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之初,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为恢复发展经济,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至汉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C项正确;“约法三章”是汉高祖刘邦入关前的举措,有利于收买人心,但无法直接解决“‘民失作业,而大饥馑’”的情况,排除A项;方田均税是北宋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并非西汉初年统治者为恢复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均田免赋”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首次提出的口号,与西汉初年统治者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A.勤于政事 B.戒奢从俭 C.知人善任 D.虚怀纳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和所学可知,汉文帝提倡戒奢从俭,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都没有增加,B项正确;汉文帝是个勤于政事,目光敏锐的皇帝,但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汉文帝的生活状况,并未说明其用人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题干说明的是汉文帝戒奢从俭的生活作风,并未涉及其虚怀纳谏的品质,排除D项。故选B项。15.(2024·天津·中考真题)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他们都是为了(
)A.削弱诸侯王势力 B.加强思想控制C.消除匈奴威胁 D.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项正确;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与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不符,排除A项;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征,大破匈奴,与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不符,排除C项;汉武帝为了限制豪强地主势力,在地方设刺史,强化监察制,与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实行这一政策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答案】D【解析】据题干“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和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D项正确;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A项;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题干中的政策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不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实行的,排除BC项。故选D项。17.(2024·广东·中考真题)汉武帝时期,人们常用“勇”“雄”“猛”“安汉”“广武”等字取名,文人、学士也多练习骑射、击剑等。与该风气的出现可能有关的是(
)A.北击匈奴 B.光武中兴 C.楚汉之争 D.文景之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勇”“雄”“猛”“安汉”“广武”“文人、学士也多练习骑射、击剑等”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其中,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材料现象符合“文人、学士也多练习骑射、击剑等”,A项正确;光武中兴为东汉刘秀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排除C项;文景之治发生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8.(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汉武帝时期,不仅在西南夷地区初步建立起郡县行政体系,还派蜀人司马相如安抚蜀民,增强蜀地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这些措施有利于(
)A.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B.光武中兴局面的到来C.“推恩令”的实施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不仅在西南夷地区初步建立起郡县行政体系,还派蜀人司马相如安抚蜀民,增强蜀地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可知,建立郡县行政体系有利于加强西汉的中央集权,安抚蜀民以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A项正确;光武中兴时的皇帝是刘秀,排除B项;“推恩令”的实施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排除C项;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用了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9.(2024·重庆·中考真题)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剥夺诸侯王的权力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此举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巩固儒学主导地位,C项正确;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即指的是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推行削藩策和推恩令剥夺诸侯王的权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豪强,无法得出其发展状况,是否受到打击,排除D项。故选C项。20.(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秦汉时期的统治者,为了有效地巩固“大一统”局面,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其中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
)A.统一文字 B.推恩令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盐铁专卖【答案】C【解析】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C项正确;统一文字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推恩令”是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21.(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以下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部分目录,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第9课
秦统一中国…………44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50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54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57第13课
东汉的兴衰…………63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秦汉时期。秦汉都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汉政权建立后,都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包括夏商周的更替、动荡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22.(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汉武帝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国策由“无为”转为“有为”。下列能体现其政治“有为”的是(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施了“推恩令”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统一铸造五铢钱【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汉武帝”“政治”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秦始皇时期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思想措施,排除C项;统一铸造五铢钱是经济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23.(2024·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的场景:左边3人扶在栏杆一头,借用身体下压的力量,启动杆头,达到舂米的效果。据此可知(
)A.四川地区经济较发达 B.劳动者精通力学理论C.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 D.政府组织大规模集体劳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的场景:左边3人扶在栏杆一头,借用身体下压的力量,启动杆头,达到舂米的效果”和所学知识可知,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这是一种实用技能的运用,体现了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C项正确;仅从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无法得出四川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只涉及农业,排除A项;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无法判定劳动者是否精通力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政府,无法得出其行为是政府的行为,排除D项。故选C项。24.(2024·云南·中考真题)西汉以后,我国的冶铁技术、漆器、井渠法等传入大宛、安息,甚至西传至更远的罗马。这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文成公主入藏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市舶司的设立【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从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A项正确;文成公主入藏发生在唐朝,排除B项;江南地区的开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市舶司的设立在唐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25.(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宣言》(2005)提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国际探索之路和贸易之路。又是一条文化之路和友谊之路。”为开辟这条道路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到过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也向各国介绍了汉朝的情况,由此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A项正确;玄奘是唐太宗时期前往天竺求取佛经的高僧,排除B项;鉴真是唐玄宗时期前往日本传播佛教的高僧,排除C项;郑和是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航海家,排除D项。故选A项。26.(2024·湖北·中考真题)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答案】B【解析】据题干“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和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B项正确;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是经济上的影响,题干反映的事张骞通西域后,中外交流上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汉武帝"推恩令”的实施,与题意中张骞通西域促进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不符,排除C项;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说法错误,“文景之治”是汉文帝、汉景帝创造的盛世局面,张骞通西域是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27.(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是(
)A.霍去病北击匈奴 B.张骞通西域C.班超经营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开辟打下了基础,B项正确;霍去病北击匈奴,使其无力对抗西汉,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东汉时,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8.(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西汉时,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的人是(
)A.蒙恬 B.班超 C.张骞 D.甘英【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出使是为了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两次出使为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奠定基础,C项正确;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与“西汉时,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的人”不符,排除A项;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收复西域,击败贵霜帝国,与“西汉时,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的人”不符,排除B项;甘英是东汉使臣、外交家,开辟欧亚交通路线的伟大的探险家,与“西汉时,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的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9.(2024·福建·中考真题)琵琶源于西亚,现代维吾尔语称琵琶为“巴比特”(barbit),与古波斯语对琵琶的称呼“巴波特”(barbot)十分相似。这一现象应缘于(
)A.丝绸之路 B.北魏孝文帝改革C.隋大运河的开通 D.郑和下西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现代维吾尔语称琵琶为‘巴比特’(barbit),与古波斯语对琵琶的称呼‘巴波特’(barbot)十分相似”和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A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排除B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排除D项。故选A项。30.(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队经由河西走廊前往西域的画面。这一画面反映的是(
)A.蒙恬北击匈奴 B.丝绸之路贸易C.玄奘西行天竺 D.甘肃行省设置【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可知,无数铃声在说商队庞大,遥过碛在说走过茫茫沙漠,白练在说丝绸,安西在说今新疆。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得出这反映的是丝绸之路贸易,B项正确;蒙恬北击匈奴发生在秦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与材料“一支商队”不符,排除C项;甘肃行省设置是在元朝,与材料“唐朝诗人张籍”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1.(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史记》被后人赞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这说明历史研究应(
)A.形式创新 B.贯通古今 C.秉笔直书 D.彰显个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知,题干意思是《史记》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说明历史研究应秉笔直书,C项正确;《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但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其形式,排除A项;贯通古今说明通晓古今的知识,而材料内容主要体现历史研究应秉笔直书,排除B项;彰显个性是比喻与众不同,独特新奇,自成一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32.(2024·广东·中考真题)魏晋时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大量引进《论语》《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当地人不仅能诵读汉文著作,还能使用汉文写作。这体现了(
)A.儒家学说的包容性 B.鉴真东渡的影响力C.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D.中华文明的创新性【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大量引进《论语》《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当地人不仅能诵读汉文著作,还能使用汉文写作”和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半岛学习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C项正确;儒家学说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吸取其他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原文明对朝鲜半岛的影响,不涉及创新,无法得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33.(2024·河南·中考真题)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
)A.建筑用途广泛 B.史料价值突出C.艺术价值较高 D.材料来源丰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可知,西汉时期的瓦当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说明其艺术价值较高,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西汉瓦当的制作技术,未说明其建筑用途,排除A项;题干通过西汉瓦当的制作精美体现了其艺术价值,未说明史料价值,排除B项;题干信息未涉及西汉瓦当的制作材料,强调的是西汉瓦当艺术价值较高,排除D项。故选C项。1.(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秦统一中国”的资料卡片,其中“______”处是(
)______年,秦王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A.公元前230 B.公元前221 C.公元前209 D.公元前207【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公元前230年,秦开始统一战争,排除A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排除C项;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2.(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秦王朝建立起这套地方行政制度后,国家权力乃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皇帝手中,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开创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B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开创的制度,排除A项;行省制出现于元朝,排除C项;三司制出现于明朝,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这些措施中,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促进各地经济交流的重要措施是()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修筑长城【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C项正确;统一文字是文化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统一度量衡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但与“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不符,排除B项;修筑长城是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公制【答案】C【解析】据图示“郡守、县令、地方政府”及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排除A项;秦始皇创制了皇帝制度,其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行政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A.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B.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废除了中央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答案】B【解析】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秦始皇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B项正确;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排除C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央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面为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十七年,攻韩。十八年,攻赵……十九年,□□□□南郡备敬[警]。廿年,……韩王居□山。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廿二年,攻魏粱[梁]。廿三年,兴,攻荆,□□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攻韩、攻赵、攻魏粱”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占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B项正确;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项;材料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的情况,不是秦走向灭亡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7.(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秦始皇推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人们打破方言障碍,方便沟通交流的是(
)A.开凿灵渠 B.统一货币 C.规范交通 D.统一文字【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推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人们打破方言障碍,方便沟通交流的是统一文字。战国时期,七国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时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项正确;开凿灵渠,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排除A项;统一货币,有利于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排除B项;规范交通,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排除C项。故选D项。8.(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在“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秦朝设立了诸多的中央官职,其中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通判【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秦朝”“监察”结合所学可知,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秦朝在中央设置的掌管监察事务的官职是御史大夫,C项正确;丞相负责行政,排除A项;太尉负责军事,排除B项;宋朝设置的通判,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排除D项。故选C项。9.(2023·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人物,创立了(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皇帝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所以材料描述的是秦始皇,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制度,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排除B项;世袭制是夏朝首创的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范文澜《中国通史》:“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属于秦朝创建的制度有(
)A.分封制 B.皇帝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B项正确;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排除A项;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排除C项;行省制创立于元朝,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3·贵州铜仁·中考真题)文物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文物会说话,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秦朝文物会说(
)A.“青铜爵”让你领略先人工艺 B.“竹纸”和你品味文人意趣C.“秘色瓷碗”陪你分享盛世繁华 D.“半两铜钱”带你了解市井百态【答案】D【解析】根据“秦朝文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所以秦朝文物会说“半两铜钱”带你了解市井百态,D项正确;青铜器在秦朝建立之前以及有,排除A项;造纸术在西汉时期发明,东汉时期改进,排除B项;“秘色瓷碗”是在唐朝时期发明,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巴中在春秋时期属巴子国,秦汉时期属巴郡,从“巴子国”到“巴郡”的名称变化源于秦朝哪一地方行政制度(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巴子国”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实行郡县,于是,“巴子国”演变成“巴郡”,B项正确;“巴子国”体现西周的分封制,排除A项;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创立行省制,排除CD项。故选B项。13.(2023·宁夏·中考真题)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据此可知秦统一全国后(
)A.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C.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D.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可知材料中的根本目的是保证皇帝的政令能准确的上传下达和畅通无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C项正确;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体现“《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排除A项;政治联盟,与合作协议相关,可知“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不符合秦朝史实,排除B项;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与题干内容“《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3·北京·中考真题)《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其结果(见下图)成为确定地宫位置的重要依据。这表明(
)①秦始皇北击匈奴有了考古证据 ②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外城墙之下③该成果得益于考古学与化学的结合 ④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表明考古学与化学的结合,根据材料“《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和考古的结果表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③④正确,C项正确;图示与匈奴无关,排除有①的,排除AD项;材料没有涉及秦始皇陵地宫的位置,排除有②的,排除B项;故选C项。15.(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下图示意的是(
)A.统一度量衡制度 B.统一使用半两钱C.统一文字为小篆 D.统一车轨的宽窄【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统一文字,秦朝时期统一文字为小篆,C项正确;秦朝时期统一度量衡制度,图片没有反映,排除A项;秦朝时期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图片没有反映,排除B项;秦朝时期统一车轨,但图片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16.(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某市博物馆正在进行“中国古代货币展”的布展工作。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秦朝时期展品的是(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纸币“会子”铜版拓片【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经济方面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铢钱,排除B项;开元通宝为唐朝唐玄宗时期的货币,排除C项;会子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排除D项。故选A项。17.(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郡县治民,从制则天下安矣。”这是因为秦朝的郡县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结束了列国纷争 C.强化了皇权专制 D.化解了阶级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郡县治民,从制则天下安矣”和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实行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A项正确;秦统一中国结束了列国纷争,与材料反映的郡县制无关,排除B项;郡县制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C项;化解了阶级矛盾,与材料反映的郡县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8.(2023·广东·中考真题)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可知,秦朝时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朝对地方官吏的职责具有明确的规定,秦朝通过强化对地方的治理,最终强化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秦朝强化地方治理,未涉及南方土地开发,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秦朝强化地方治理,未体现社会矛盾缓和,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秦朝强化地方治理,未阐释中央机构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19.(2023·广西·中考真题)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这些举措旨在加强(
)A.文化交流 B.地方控制 C.思想统治 D.经济开发【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结合所学可知,地方官员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免,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可以加强中央集权,与文化交流、思想统治、经济开发关联不大,秦朝统一文字的措施加强了文化的交流,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开放,秦朝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实行了焚书坑儒,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0.(2023·四川南充·中考真题)秦实现统一后,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其中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A.御史大夫 B.太尉 C.丞相 D.刺史【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皇帝下面设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其中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A项正确;太尉主要负责军事事务,排除B项;丞相负责行政事务,排除C项;刺史是西汉时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A项。21.(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某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下列物品属于(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图像史料 D.口述史料【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分析图片可知,秦半两、铜权、铜量和秦空心砖都属于真实存在、可以亲眼见到的文物,属于实物史料,A项正确;文献史料的主要展现形式是文字,图像史料的主要展现形式是图片,口述史料的主要展现形式是亲历者口述下的录音等,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2.(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如果有机会让你穿越到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你购买生活用品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统一全国货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因此选项中的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A项是战国时期楚国蚁鼻钱,不属于圆形方孔钱,排除A项;B项货币是战国时期的刀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D项是春秋时期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币,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3.(2023·四川宜宾·中考真题)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下列能直接佐证这一史实的是(
)A.影视作品《大秦赋》 B.司马迁的《史记》C.许慎的《说文解字》 D.出土的里耶秦简【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统一后统一文字为小篆,这一史实的佐证需要秦朝当时的历史文物来佐证,里耶秦简是秦朝的历史文物,D项正确;《大秦赋》作为影视剧,里面有一定的改编的成分,排除A项;司马迁的《史记》是一本历史著作,成书于西汉时期,不是秦朝的历史文物,排除B项;《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不是秦朝的历史文物,排除C项。故选D项。24.(2023·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下列各项所示字体,秦朝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废除六国的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A项字体为小篆,A项正确;B项字体是行书,C项字体是楷书,行书、楷书是东汉末年才出现,排除BC项;D项是契丹文字,契丹文字是契丹政权建立后创制的,排除D项。故选A项。25.(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主要贡献是(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千古一帝”“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和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他”指的是秦始皇,秦的统一是中国统一封建王朝的开始,并以此奠定大一统的根基,A项正确;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短期内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限制人民思想,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排除B项;秦朝赋税沉重,徭役繁多,本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C项;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26.(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A项正确;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排除B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排除C项;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朝,排除D项。故选A项。27.(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灭六国 B.焚诗书 C.行郡县 D.筑长城【答案】D【解析】据题干“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所学可知,秦始皇修筑长城增派了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每年服役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项正确;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后,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焚诗书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施行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8.(2023·西藏·中考真题)《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A.重文轻武政策 B.文化专制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答案】D【解析】由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实行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是北宋时期实施的,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面对经济萧条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与文化专制无关,排除B项;闭关锁国是清朝实施的对外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29.(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针对这种情况,西汉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闭关锁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及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休养生息”政策,A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是宋朝为防止唐末起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而采取政策,排除B项;为了维护集权统治,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实行文化专制,排除C项;闭关锁国是清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30.(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建立之初,社会十分贫困,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是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措施有注重农业生产发展,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提倡节俭,废除一些严刑峻法等,到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文景之治”局面,B项正确;汉初统治者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排除A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31.(2023·山西·中考真题)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他们主张以农为本,A项正确;戒奢从简,意思是倡导节俭、反对奢侈,与题干内容“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不符,排除B项;兴修水利,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以农为本,排除C项;重农抑商,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以农为本,排除D项。故选A项。32.(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由此可知,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
)A.实施“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由此可知,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实施“推恩令”,A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与题干内容“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没有联系,排除B项;盐铁专卖属于汉武帝经济方面的措施,与题干内容“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没有联系,排除C项;北击匈奴,使之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与题干内容“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33.(2023·江苏徐州·中考真题)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A.“文景之治”的影响 B.北击匈奴的需要C.“推恩令”的实施 D.农民起义的打击【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推恩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推恩令有助于解决侯国问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因此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推恩令”的实施,C项正确;“文景之治”的影响,发生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与题干信息“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没有联系,排除A项;北击匈奴,与巩固边疆相关,与题干信息“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没有联系,排除B项;农民起义的打击,与汉武帝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4.(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汉武帝统治时期,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他为削弱诸侯王势力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县制 B.实施“推恩令” C.设立宣政院 D.设置驻藏大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势力,B项正确;实行郡县制的是秦始皇,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的是元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是清朝,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35.(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C.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答案】D【解析】据题干“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可知,汉武帝将铸币权,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对经济的控制,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汉朝达到鼎盛,排除A项;题干措施有利于打击地方豪强,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经济措施,与文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6.(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B项正确;汉高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不符合题干,排除A项;汉文帝、汉景帝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排除BC项。故选D项。37.(2023·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汉武帝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削弱王国势力 B.加强君主权力 C.改善财政状况 D.提升儒学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土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可知,汉武帝改变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丞相由皇帝亲自擢选也能加强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意在削弱贵族政治,加强君主权力,B项正确;削弱王国势力是通过实行推恩令进行的,不符题意,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方面情况,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38.(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下图为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图文信息反映汉武帝时(
)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禁锢人们思想言行C.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巴郡办有郡学,有的县有县学,培养了大批人才,不仅改变了巴郡文化落后的状况,而且为地方政权的建设输送了一批人才,汉武帝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重视儒学人才培养,推行蜀郡文翁的办学经验,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排除A项;推广办学经验与禁锢人们思想言行无关,排除B项;利用考试选拔官员开始于隋朝,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9.(2023·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推恩令” B.平定七国之乱 C.兴办太学 D.确立察举制【答案】A【解析】据题干“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的统治,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最终解决了这一威胁中央的王国问题,A项正确;平定七国之乱是在汉景帝时期,而不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兴办太学是为了进一步推行儒学,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与解决诸侯王势力问题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是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与解决诸侯王势力问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0.(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A.设置节度使 B.设置通判 C.实施“推恩令” D.设立噶厦【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明朝“三司”都属于是对地方的管理,因此西汉处也是选择对地方的管理,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的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项正确;节度使是唐朝初期设立的官名,排除A项;设置通判在宋朝,排除B项;设立噶厦在清朝,排除D项。故选C项。41.(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的实行(
)A.增强了地方的权力 B.开创了地方行政基本模式C.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D.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题干措施削弱了地方的权力,排除A项;郡县制开创了地方行政基本模式,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与中央机构的决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2.(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其谜底应是(
)A.秦汉时期特征 B.明清时期特征C.隋唐时期特征 D.宋元时期特征【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A项正确;明清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排除B项;隋唐时期的特征是繁荣与开放,排除C项;宋元时期的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进一步交融、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故选A项。43.(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由此可知,他推行的是(
)A.奴隶制 B.推恩令 C.禅让制 D.世袭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可知,这是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B项正确;奴隶制是指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不符题意,排除A项;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时期以传贤为宗旨的首领位子传递的制度,不符题意,排除C项;世袭制是指帝位、爵位等职位父死子继,代代相传,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44.(2023·湖北·中考真题)“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
)A.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B.弘扬传统思想文化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答案】D【解析】从“‘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巩固统治,秦始皇进行了焚书,汉武帝“尊崇儒术”,他们的动机都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以巩固自己的统治,D项正确;焚书与尊儒,并无法直接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排除A项;“弘扬传统思想文化”的说法与秦始皇的焚书不符,排除B项;汉武帝在尊崇儒术的同时,并没有禁止其他学说在社会上的存在,因此,汉武帝尊儒的动机并非为了消灭种种异端学说,排除C项。故选D项。45.(2023·河南·中考真题)汉武帝分别设置《诗》《书》《易》《礼》《春秋》博士,让他们专心传经讲学,后来,博士又演变为国家学术教育机关的学官。这有利于(
)A.儒学地位提高 B.科举制度完善C.人民负担减轻 D.经济管理强化【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设置《诗》《书》《易》《礼》《春秋》博士”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易》、《礼》和《春秋》,推崇儒学,形成儒学独尊的局面,这些举措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A项正确;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排除B项;题干内容与人民负担减轻无关,排除C项;题干内容与经济管理强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6.(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提出“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建议。该建议的采纳和实施(
)A.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传播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便利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确立了儒家学说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和所学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推恩令的政策,削弱了诸侯的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政治措施,与文化的繁荣与传播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是盐铁官营、专卖等,排除C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家学说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47.(2023·湖北·中考真题)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答案】A【解析】据题干“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可知,汉武帝通过教育和入仕途径传播儒家思想,无形中儒家思想被接受和认可,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说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A项正确;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过于绝对,排除BC项;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48.(2023·福建·中考真题)针对汉武帝的困惑(见图),主父偃提出的对策是(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实施“推恩”的措施C.采用军事解决方式 D.采取盐铁专卖举措【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认为“诸侯势强,危害社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使得诸侯王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新能源充电站运营人员劳动合同与劳务输出合同范本正规范本3篇
- 2025版建材行业绿色金融产品设计与推广合同3篇
- 2024年软件升级与维护合同3篇
- 2025年新型吊顶材料研发与市场推广合作合同
- 2025版茶园承包经营与茶叶市场销售合作协议3篇
- 2025版跨境电商股权质押典当借款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金融服务中介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中国商务型数码鉴伪点钞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半合成浓缩液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版旅游景区安全评价与游客安全保障合同3篇
-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解读护理课件
-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基坑开挖降水课件
- (小学)语文教师书写《写字教学讲座》教育教研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 智能胶囊内镜导航算法研究
- 人力资源产业园可行性方案
- 《新疆大学版学术期刊目录》(人文社科)
- 2024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模拟试卷一
-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汇报演示课件
- GB/T 43575-2023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系统测试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