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3.5动物行为、体温的控制习题分类集训一、动物行为判断二、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三、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四、动物行为实验探究五、动物的体温特点六、产热与散热平衡七、人体产热散热的方式八、体温的调节九、体温调节实验探究一、动物行为判断1.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在这一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A.生殖行为 B.社群行为 C.觅食行为 D.防御行为【答案】C【解析】【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得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是动物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A、生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对子代的哺育等,对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A不符合题意;
B、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的一定的组织,成员间由明确的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B不符合题意;
C、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是利用蚂蚁喜欢取甜食的特性,先用甜食写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蚂蚁嗅到气味,聚集于此,从而使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因此是利用了蚂蚁的觅食行为,C符合题意;
D、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2.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后,人们发现爬上树的大熊猫拒绝下树,这种行为属于()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防御行为 D.生殖行为【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
【解答】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十分重要。地震后,人们发现爬上树的大熊猫拒绝下树,是为了保护自己,防止再次受到地震的伤害,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故答案为:C3.白居易的诗:“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描绘的是母燕的()A.贮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
【解答】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体现了鸟类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故答案为:B4.在鸟类繁殖的季节里,亲鸟捉到小虫后自己并不立即吃惊掉,而是将虫带回巢哺育雏鸟。这一行为属于()A.领域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答案】B【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很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的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
【解答】亲鸟捉到小虫并将虫带回巢哺育雏鸟属于繁殖行为,故答案为:B5.“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中分别描述了昆虫的()A.觅食行为、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觅食行为C.防御行为、繁殖行为 D.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答案】A【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其功能也不尽相同。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这是动物的觅食行为。同种动物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动物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是动物的防御行为。
【解答】蛱蝶穿梭在花丛中是在觅食,属于动物的觅食行为。蜻蜓繁殖时会将卵产在水中,所以蜻蜓点水是动物的繁殖行为。
故答案为:A二、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1.在烟台的海边生活着一种甲壳动物——招潮蟹,它的雄性长有一个大螯肢。在繁殖季节,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也不同。分析甲、乙两种招潮蟹求偶行为的类型以及决定这种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A.先天性行为、应激性 B.先天性行为、遗传性C.后天性行为、遗传性 D.后天性行为、适应性【答案】B【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由分析可知:招潮蟹求偶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因此甲、乙两种招潮蟹求偶行为的类型以及决定这种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先天性行为、遗传性。
故答案为:B2.(2021八上·三门期末)2021年,中国云南省的一群亚洲野象集体北迁事件备受全民关注。关于大象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A.亚洲野象的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亚洲野象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C.亚洲野象的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D.亚洲野象经训练后会做精彩表演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永远不会忘【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答】A、亚洲野象的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亚洲野象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亚洲野象的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亚洲野象经训练后会做精彩表演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长时间不练习会忘记,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3.(2021八上·温州期末)韦恩图可在不同的事物间建立逻辑关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韦恩图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种行为的共同点。下列可表示阴影部分内容的是()A.与生俱来的行为 B.后天获得的行为C.有利于动物生存 D.由遗传物质决定【答案】C【解析】【分析】在维恩图法中,如果有论域,则以一个矩形框(的内部区域)表示论域;各个集合(或类)就以圆/椭圆(的内部区域)来表示。两个圆/椭圆相交,其相交部分表示两个集合(或类)的公共元素,两个圆/椭圆不相交(相离或相切,而实际上在维恩图中相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维恩图是以图形的内部区域来表示的)则说明这两个集合(或类)没有公共元素。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种行为的共同点。
【解答】A:与生俱来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B:后天获得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
C:有利于动物生存,是两种行为的共同点;
D:由遗传物质决定,是先天性行为;
故选C。4.(2021八上·青田期末)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B.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无关D.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故不符合题意;
B.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如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学会走简单的“T”形迷宫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而脊椎动物如黑猩猩能利用箱子取香蕉吃,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为高等、复杂.故不符合题意。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与遗传因素无关.故符合题意;
D.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学习能力.因此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5.(2021八上·拱墅开学考)蜘蛛能够结出复杂的蛛网,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对蜘蛛的这种行为的正确解释是()①先天性行为②后天学习行为③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④由环境因素决定的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蜘蛛能够结出复杂的蛛网,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蜘蛛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所以是先天性行为。
故选:A。6.(2021八上·江干期末)12月15日,《全球生物变化》期刊在线刊登了中欧科学家联合发表的关于人类活动引起的鱼类行为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下关于鱼类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A.渔民利用一些鱼类的趋光性来捕鱼,趋光性是鱼类的先天性行为B.公园里的金鱼经常被人群饲喂,所以一有人来到池边,金鱼就聚集在一起张嘴等待,对金鱼来说这是后天学习行为。C.以上鱼类的两种行为是全部是靠神经调节完成的。D.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的意义。【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行为按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按照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社会行为,节律行为等。
【解答】A.鱼类的趋光性是鱼类生来就有的,是受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正确。
B.公园里的金鱼经常被人群饲喂,所以一有人来到池边,金鱼就聚集在一起张嘴等待,是由生活经验得来的,对金鱼来说这是后天学习行为,正确。
C.动物体内激素分泌大都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动物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的共同协调作用下完成的,错误。
D.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的意义,使动物适应复杂的环境,正确。故选C7.(2020八上·余杭月考)今年9月1日,在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中介绍了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的成长全记录。小茶缸是一只在杯子中孵化出的小鸡,关于“小茶缸”出生后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A.刚出生时就会行走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小茶缸”先天性行为不会受孵化方式的影响,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C.听到实验员播放“咕咕”声后取食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永远不会忘D.“小茶缸”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本能,由遗传物质控制,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解答】A、小鸡刚出生就会行走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茶缸”先天性行为不会受孵化方式的影响,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是一种本能行为,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听到实验员播放“咕咕”声后取食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是由环境决定的,不是一种本能,会消失,C错误,符合题意;
D、“小茶缸”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8.你知道白耳画眉鸟的歌声听起来是否有时像机关枪“哒、哒、哒”的声音,有时又像吹口哨一般吗?有一位研究人员对画眉鸟的唱歌行为感兴趣,于是他从白耳画眉及小弯嘴画眉的巢中将蛋拿走,然后放入孵化箱中孵化,并且亲自养育孵化后的小鸟.白耳画眉及小弯嘴画眉的幼鸟,在同一环境下一起饲养.当幼鸟长大后,研究人员仔细听白耳画眉及小弯嘴画眉的成长过程录音带,结果发现两种鸟的雄鸟都会唱歌,白耳画眉唱的是我们所熟知的白耳画眉歌,而小弯嘴画眉也只会唱它爸爸爱唱的歌,听起来像“嗡嗡”及“嘟嘟”的声音.根据本实验的过程与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下列哪项结论?()A.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的唱歌行为,不受后天饲养环境所影响B.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的唱歌行为不一样,是因年龄差异所造成的C.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的唱歌行为不一样,是后天学习所造成的D.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的唱歌行为不一样,是因声带构造不同所致【答案】A【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白耳画眉和小弯嘴画眉没有亲鸟孵化,但仍具唱歌行为,说明鸟的唱歌行为是先天就具备的,不是后天形成的,又由于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各唱各的歌,说明它们的唱歌行为是受各自遗传物质决定的,不受后天饲养环境所影响。
故答案为:A三、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1.(2021八上·吴兴期末)央视《开学第一课》中介绍了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的成长全记录。“小茶缸”刚出生时就能站起来行走,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下列动物行为相同的是()A.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C.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 D.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答案】C【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A.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后天学习行为。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后天学习行为。
C.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先天性行为。
D.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后天学习行为。
故选C。2.(2021八上·拱墅期末)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下列行为中,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A.小狗算数 B.婴儿吮奶 C.鹦鹉学舌 D.猴子骑车【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婴儿吮吸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小狗算数、鹦鹉学舌、猴子骑车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因此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婴儿吮吸。
故选B。3.(2021八上·兰溪月考)下列有关分泌唾液行为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人吃到酸梅流唾液是后天学习行为B.听到别人讲“酸梅”就流唾液是后天学习行为C.看到“酸梅”两字就流唾液属先天性行为D.流唾液不是一种本能,需要经过训练【答案】B【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例如,婴儿饥饿时的啼哭、碰到乳头时的吮奶动作都是一出生就有的。这种反射活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这是一种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学习)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例如,我们在教室里听课、记笔记等学习活动就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解答】A人吃到酸梅流唾液是不需要后天训练的是先天性行为,A错误;
B听到别人讲酸梅就流唾液是经过大脑思考的是属于后天学习行为,B正确;
C看到酸梅两字就流唾液是由于生活经验而获得的后天学习行为,故C错误;
D流唾液是先天就具有的行为,是一种本能,D不正确。
故答案为:B。4.(2021八上·温州期中)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后天学习行为的是()A.猩猩叠箱子摘下高处的香蕉B.狼将捡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C.蜘蛛结网捕捉昆虫D.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答案】A【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是动物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条件反射,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B、C、D属于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A猩猩叠箱子摘下高处的香蕉是后天学习行为。
故选A。5.(2021八上·椒江期中)下图中动物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解答】小鸟喂鱼是鸟类喂食后代的先天性行为;
大山雀喝牛奶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黑猩猩用工具挖取食物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鸡绕道取食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D。6.(2020八上·仙居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后天学习行为的是()A.母鸡生蛋 B.婴儿吮奶 C.雏鸟索食 D.小狗算数【答案】D【解析】【分析】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先天行为又称为本能,它也是脱离不了环境的,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先天的行为才能表现出来。
【解答】ABC、母鸡生蛋、婴儿吮奶、雏鸟索食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故ABC错误;
D、小狗算数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属于后天学习性行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7.大猩猩经过不断学习,拿到了高处的香蕉,这是大猩猩的学习行为。以下动物行为中也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海豚顶球 B.母鸡生蛋 C.蜘蛛结网 D.蜜蜂酿蜜【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据此区分。
【解答】海豚顶球是人类训练海豚培养海豚的技能,属于海豚的后天行为,即学习行为,海豚天生并不会顶球,而母鸡生蛋、蜘蛛结网、蜜蜂酿蜜都属于动物天生的本能,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8.(2020八上·吴兴期末)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以下动物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飞蛾扑火鹦鹉学舌 B.孔雀开屏鸟类迁徙C.蜘蛛结网老马识途 D.小鸡啄食惊弓之鸟【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解答】A、飞蛾扑火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B、孔雀开屏、鸟类迁徙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符合题意;
C、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D、小鸟啄食属于先天性行为,惊弓之鸟属于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9.蜜蜂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它有独特的舞蹈语言,这种“舞蹈”行为属于()A.求偶行为 B.觅食行为C.先天性行为 D.后天学习行为【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有两类:一类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叫做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据此区分解题。
【解答】蜜蜂的“舞蹈”行为是蜜蜂生来就会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10.(2020八上·青田期末)动物的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企鹅的求偶行为 B.马戏团老虎钻圈表演C.某些鸟类的迁徙行为 D.雏鸟的索食行为【答案】B【解析】【分析】先天行为又称为本能,它也是脱离不了环境的,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先天的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又称先天行为、本能。【解答】A、企鹅的求偶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B、马戏团老虎钻圈表演,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C、某些鸟类的迁徙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D、雏鸟的索食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B。11.(2021八上·柯桥月考)某5周岁的幼儿,因体质较弱,多次注射抗生素。某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去医院就诊,当医生说需要注射抗生素时,该幼儿便开始啼哭。该幼儿的这种行为是()A.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B.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C.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D.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答案】D【解析】【分析】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人类除了对具体信号的刺激发生反应外,还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反射,这类发射的建立与人类的大脑皮层中具有语言中枢有关,因此5岁的婴儿由于多次注射抗生素,非常害怕,积累了听到注射抗生素恐惧一定经验,因此再次听到注射抗生素时,便会啼哭,该行为属于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12.(2019八上·温州月考)上午最后一节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快速走向食堂。甲同学拿起饭盒却又很快扔下,随后叫道:“哇!真烫!”;乙同学正想拿又停住了手,因为他听到了甲同学的喊声;丙同学听了,一声不吭拿出纸巾裹起了饭盒。关于三位同学的举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同学“扔下饭盒”的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B.乙同学“停住了手”属于后天学习行为C.甲同学“扔下饭盒”的行为是保护自己,属于先天性行为D.丙同学凭经验知道纸是热的不良导体【答案】A【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解答】A、甲同学“扔下饭盒”这是一种本能的行为,不是后天经验积累的行为,故属于先天性行为,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A错误;
B、乙同学看到甲同学反应,明白了饭盒很烫,就“停住了手”,这是学到经验后的行为,故属于后天学习行为,B正确;
C、甲同学正想拿起饭盒却又很快扔下,“扔下饭盒”的行为是保护自己,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
D、丙同学由经验得知纸是热的不良导体,故用纸巾裹起了饭盒,D正确;
故答案为:A13.小柯养了一只小狗,取名叫东东。小柯为了让小狗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每次给小狗喂食前都先叫几声“东东”,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后,在没有喂食的情况下,只要叫声“东东”,小狗就会跑过来,说明小柯的训练已经成功。小狗能“听懂”人们的召唤,这种现象属于()A.本能 B.先天性行为C.后天学习行为 D.语言交流【答案】C【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解答】小狗能“听懂”人们的召唤,不是动物的本能,不是生来就有的行为,而是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所以是后天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C14.(2020八上·南浔期末)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飞蛾扑火”和“望梅止渴”分别属于()A.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B.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C.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D.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答案】D【解析】【分析】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征方面切入即可。
【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飞蛾扑火这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故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那么望梅止渴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不是天生的行为,故属于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15.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特有行为的是()A.强光刺激,立即闭目 B.听到铃声,走进屋内C.食物入口,分泌唾液 D.谈虎色变【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而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解答】A、强光刺激,立即闭目,属于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不是人类特有的,A不符合题意。
B、听到铃声,走进屋内,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学习行为,但与语言文字无关,不是人类特有的,B不符合题意。
C、食物入口,分泌唾液,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不是人类特有的,C不符合题意。
D、谈虎色变属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学习行为,且与语言文字有关,是人类特有的,D符合同意。
故答案为:D四、动物行为实验探究1.(2020八上·杭州月考)某学习小组以下表中的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动物绕道取食“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数据记录如表所示,下列实验分析正确的是()动物甲乙丙丁尝试次数2446655A.动物的学习能力:丙>乙>甲>丁B.绕道取食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C.若乙是爬行动物,则甲可能是两栖动物D.根据实验判断,丁可能比甲更高等【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图表格数据,对比实验结果,思考解题。
【解答】图表格中丁的错误次数最低,甲的错误次数最高,说明丁可能比甲高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2.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入侵其领地的其他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观察并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表: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模型特征攻击频率腹部银色低腹部红色高腹部有红色条纹高A.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B.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D.腹部为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答案】D【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分析题意可知,此实验设置了不同颜色的模型鱼,通过比较表中的实验现象,雄棘鱼对腹部银色的模型鱼攻击率较低,不管有条纹还是无条纹,对红色的模型鱼的攻击率都很高,由此现象可得出结论:雄棘鱼更容易攻击腹部为红色的模型鱼,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以及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的等内容虽然正确,但不是本实验的结论。
故答案为:D3.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约200次尝试,遭受多次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着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子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B.动物越高等,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越强C.动物越高等,学习的能力越强D.以上三项说法都对【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变。后天学习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解答】A、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A叙述正确。
B、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就越强,B叙述正确。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C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D4.在进行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组别号别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实验组1号鼠69431225182号鼠87495846403号鼠5339153214对照组4号鼠92323813195号鼠60413766336号鼠6319133013⑴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⑵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⑶结论1:小白鼠学习能力;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答案】有;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3)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白鼠从起点A到达终点B的平均时间越来越少,表明小白鼠有学习能力。实验组与对照组所用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在正确路口作标志,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故答案为:(3)有;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5.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资料一: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搏斗。资料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经过鱼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反应。为了探究引发繁殖季节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将自制的4种模型分别投入到4个鱼缸中(内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1条),观察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模型形状与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记录如下表:鱼缸模型三刺鱼的反应1号三刺鱼外形,腹部灰褐色无反应2号三刺鱼外形,腹部红色有攻击行为3号鲳鱼外形,腹部灰褐色无反应4号鲳鱼外形,腹部红色有攻击行为(1)如果作出的假设是,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的实验组合是1号和2号。(2)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通过这两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3)若以鱼体外形为实验变量,上表中可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组合有。(4)如果去掉2号、3号两组实验,只考虑1号和4号两组的实验,大家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请说明理由。(5)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由它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这种行为属于行为。【答案】(1)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2)腹部颜色;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3)1号与3号、2号与4号(4)1号与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的要求(5)先天性【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解答】(1)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腹部的颜色,2号和4号外形相同,体色都是红色,结果都有攻击行为,因此可以提出问题:红色是引发繁殖季节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吗?(2)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腹部颜色,因此它们的变量都是腹部颜色,通过两组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结论与假设一致。
(3)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若以鱼体的外形为实验变量,构成对照组的分别是1号与3号、2号与4号。(4)如果去掉2号、3号两组实验,只考虑1号和4号两组的实验,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1号与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的要求。
(5)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称为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1)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2)腹部颜色;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3)1号与3号、2号与4号(4)1号与4号模型中包含2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的要求(5)先天性6.资料1: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虫子,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样,一连喂了几个星期。资料2:很多年前,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行为。(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体内的所决定的。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来说,后一种行为比前一种行为更能。(3)红雀飞来,金鱼游到岸边张口等待,对金鱼来说是行为,原因是;这种行为能否持续很长时间?。为什么?。【答案】(1)先天性;后天学习(2)遗传物质;环境;适应复杂环境(3)学习;环境因素的作用,后天学习形成的;不能;红雀的育雏行为结束后,金鱼的这种行为也会消失【解析】【分析】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答】(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其他大山雀偷喝牛脑的行为是通过模仿得来的学习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
(3)红雀飞来,金鱼游到岸边张口等待,对金鱼来说是学习行为,而育雏鸟的红雀误以为金鱼是自己的孩子,对于红雀来说,喂鱼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对于金鱼看见红雀飞来,金鱼游到岸边张口等待这是环境因素的作用,后天学习形成的学习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持续时间不长,随着红雀育雏行为的结束,金鱼的这种行为也会消失,所以学习行为需要不断的强化。
故答案为:(1)先天性;后天学习(2)遗传物质;环境;适应复杂环境学习;(3)学习;环境因素的作用,后天学习形成的;不能;红雀的育雏行为结束后,金鱼的这种行为也会消失7.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请回答:(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行为。(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行为。(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行为。【答案】(1)先天性(2)学习(3)学习【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这属于先天性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是它通过后天生活经验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其它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1)先天性;(2)学习(3)学习
8.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花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次数找到食物的时间/秒第一次267第二次193第三次90(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所花时间的柱形图。(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行为,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的作用。(3)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决定的。【答案】(1)(2)后天学习;信息(3)高等;遗传物质【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这些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动物群体中的成员可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方式来交流信息。
【解答】(1)
(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学习而获得的后天学习行为,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3)蟑螂比小鼠低级,蟑螂难以像小鼠那样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故答案为:(1)如上图;(2)后天学习;信息;(3)高等;遗传物质五、动物的体温特点1.(2020八上·拱墅期末)2021年1月1日上午,杭州市第48届西湖冬泳表演赛在茅乡水情水域举行。冬泳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冬泳时,运动员生理上不会出现的变化是()A.机体耗氧量减少 B.散热量等于产热量C.骨骼肌战栗 D.皮肤血管收缩【答案】A【解析】【分析】冬泳时,运动员需要大量运动,全身骨骼肌的活动加强了,产热量增加,寒冷环境下皮肤收缩减少散热。
【解答】A、由于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因此机体耗氧量增加,A符合题意;
B、人体为了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因此运动的生理上也会出现散热量等于产热量的情况,B不符合题意;
C、冬泳的环境比较寒冷,因此人的骨骼肌会战栗,导致增加热量的产生,维持体温的恒定,B不符合题意;
D、冬泳的环境比较寒冷,因此皮肤收缩能够减少散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2.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 D.恒温动物所需要的能量少【答案】C【解析】【分析】关键知道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解答】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比变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故答案为:C3.(2020八上·杭州月考)下列关于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对动物生存有益处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动物不用消耗能量B.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时会导致死亡C.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有利于动物的生存活动范围更大一些D.保持正常的体温,有利于动物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答案】A【解析】【分析】①恒定的体温是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死亡;②恒定的体温能让动物摆脱环境的限制。【解答】A、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动物呼吸作用仍会消耗能量,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时会导致死亡,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能让动物摆脱环境的限制,有利于动物的生存活动范围更大一些,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保持正常的体温,能保证动物正常进行新陈代谢,有利于动物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4.下列关于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一个固定值,不会发生改变B.恒温动物身体各处的温度并不是完全一样的C.身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是动物体温保持稳定的关键D.恒温动物的体温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答案】A【解析】【分析】在动物界中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表被毛或羽毛,有保温作用,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大大的提高了幼体成活率;鸟类的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摆脱了卵孵化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卵的孵化率,育雏提高它们后代的成活率。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高级,更容易适应生存环境,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更容易繁衍、生存。
【解答】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A错误,符合题意;
B、恒温动物身体各处的温度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而是略有差别,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恒温动物是指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减少对环境的依赖,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是因为恒温动物体内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的恒定,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恒温动物的体温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保持相对的稳定,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松鼠是恒温动物,将松鼠从30℃转移到10℃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松鼠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A.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氧气消耗量增加C.松鼠食物消耗量加大 D.松鼠运动量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松属是恒温动物,当其进入低温环境时,体内的产热增加;
A、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有助于产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消耗增加,即呼吸作用增强,有助于产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食物消耗量加大,产热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
D、松鼠运动量减少,产热减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6.下列关于人体体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腋窝温度不是最高的B.测量人体温度最方便的方法是将体温计直接置于皮肤上C.正常人体体温不是固定不变的D.正常人体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不一样【答案】B【解析】【分析】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体表的温度是人体表面的温度,又称表层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解答】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腋窝温度是36°~37.4°,直肠温度为36.9°~37.9°,所以人体腋窝温度不是最高的,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大多采用腋窝和口腔测量体温。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天内也有波动,但一般不超过1°。
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7.(2019八上·秀洲期末)下列有关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B.身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C.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D.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动物的分类及恒温动物的特点解题。
【解答】解:在动物中,鸟类、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属于变温动物;
故答案为:A。8.(2021八上·椒江期末)如图表示的是人和鳄鱼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1)人和鳄鱼之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2)在寒冷环境中,恒温动物能够继续保持体温恒定的奥秘在于其体内的产热速度散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表示鳄鱼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的是图中的曲线。【答案】(1)人(2)等于(3)乙【解析】【分析】图中甲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降低,机体的呼吸作用不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甲属于恒温动物;乙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机体的呼吸作用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乙属于变温动物;【解答】(1)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哺乳类和鸟类。人属于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鳄鱼属于鱼类,属于变温动物。
(2)在寒冷环境中,恒温动物能够继续保持体温恒定的奥秘在于其体内的产热速度等于散热速度。
(3)鳄鱼属于变温动物,当环境温度升高时,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故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的是图中的乙曲线。
故答案为:(1)人(2)等于(3)乙六、产热与散热平衡1.(2021八上·浙江期中)某人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发烧,住院隔离治疗。医务人员为其测量体温,发现该病人在24h内的体温均在39℃左右波动。则该病人在这24h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A.产热等于散热 B.产热小于散热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与散热没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其生理机制为:产热量=散热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该病人在24h内体温均在39℃左右,即在此段时间内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根据体温调节的机制可知,该病人在这24h内产热和散热相等,故A正确。
故选A。2.(2021八上·拱墅开学考)小明前几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在下表中(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明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时间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体温/℃36.937.238.238.238.537.537.5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B.小明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4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D.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A、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故A正确;
B、由表格可知,小明的体温是上下浮动的,但浮动范围不大;故B正确;
C、由表格可知,15:0017:00小明的体温明显下降,说明其散热是大于产热的;故C错误;
D、在11:0013:00间小明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8.2℃,即其体内的散热与产热是平衡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3.(2020八上·新昌月考)如图是某探究小组研究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t1前环境温度为25℃,t1后环境温度为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1前,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t1后,散热量、产热量一直增加,体温不变C.t2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t3后,产热量比t1前的产热量要高【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解答】A、t1前,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不符合题意;
B、从t1到t2,环境温度下降,导致散热量增加,t2开始阶段,环境温度下降,通过调节,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保持体温稳定,因此t1后,散热量、产热量并不是一直增加,体温不变,B符合题意;
C、t2后由于温度降低,因此散热量减少,通过调节散热和产热维持相对平衡,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D、t3后,由于温度降低,因此产热量比t1前的产热量要高,为了维持体温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4.(2019八上·温州月考)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动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该动物在15时至24时体温趋于稳定C.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D.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体现对环境的适应性【答案】C【解析】【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白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解答】A.该动物体温在35℃~40°℃内波动,A正确。
B.由图可知,该动物在15时至24时体温趋于稳定,B正确。
C.据图可见:该动物在6时至9时体温开始上升,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错误。
D.生物适应环境,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D正确。
故答案为:C5.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中暑的原因是()A.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被破坏,体温将升高B.高温环境下散热增加C.高温使汗液分泌增多,易中暑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A【解析】【分析】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解答】中暑是人体在闷热的环境中,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被打乱,产热多而散热少,密封高温环境下不利于排汗,不能有效地调节体温才产生的发热发晕现象,如果有汗液分泌的话就可以通过蒸发加快散热,不容易中暑。
故答案为:A6.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B.用酒精擦身降温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 D.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答案】D【解析】【分析】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解答】中暑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体温过高导致的,在患者身上擦酒精或白酒后,酒精容易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从人身上吸收热量,致使人体温度降低,由于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所以经常被用于中暑病人的治疗上,如酒精很容易蒸发,可以在患者身上擦酒精,或者敷湿毛巾、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等。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7.(2019八上·绍兴期末)何大妈在气温达到40.4℃时,没开空调的屋子里熬了两天,送到医院时体温高达41.7℃,却一点汗也没有,患“热射病”致使多个脏器衰竭,生命垂危。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何大妈产热的主要部分是骨骼肌B.何大妈体内产生的热量大于散出的热量,导致体温上升C.正常情况下,在高温环境中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D.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部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体温恒定的有关知识。
【解答】A人体产热的主要部位在安静时主要是脑和内脏,运动是新行势的主要部位才是骨骼肌。A不符合题意。
B当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当产热小于散热时体温降低,当两者平衡时体温恒定,B符合题意。
C一般情况下在高温时为了加快散热,血管会扩张,C不符合题意。
D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8.下面是护士为一位病人测量的体温统计折线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护士每隔小时给该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最低体温是℃。(3)病人的体温在哪一段时间里下降最快?在哪一段时间里体温比较稳定?。(4)从体温上观察,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好转还是恶化?。【答案】(1)6(2)39.5;36.8(3)5月8日的0点~6点下降最快;5月8日的6点~5月9日的12点比较稳定(4)好转【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A、由图可知,护士每间隔6个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2)由图可知,最高的体温是6时的39.5℃;最低体温是12时的36.8℃;
(3)体温变化较快的则是相邻数据之间的差值最大,即5月8日0时到6时之间体温下降了2.2℃,落差最大;体温比较稳定则说明体温变化较小,即5月8日的6时到5月9日的12时,体温折线近乎一条直线;
(4)由体温折线可知,病人刚开始的时候发烧,后来体温都是达到正常的体温,所以病人的病情好转;
故答案为:(1)6;(2)39.5;36.8;(3)5月8日的0点~6点下降最快;5月8日的6点~5月9日的12点比较稳定;(4)好转。9.(2021八上·萧山月考)在冬泳比赛中,人体为了抵御寒冷会让皮肤的血管快速的舒张和收缩,同时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让冬泳有着“血管体操”的美誉。准备游泳时,裸露在外的皮肤表面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此时选手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则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产热散热(填写>、=、<)。【答案】=【解析】【分析】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解答】此时选手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则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产热=散热。10.呼吸道感染、皮肤烧伤等都容易使患者发热,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战胜疾病。但持续高烧是有危险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1)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左右。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下丘脑中的控制。(2)甲同学因呼吸道感染,整个上午体温持续38℃,则这段时间内他的产热量散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当烫伤深度达到医学度时,病人的痛感反而不明显,这是因为。【答案】(1)37;体温调节中枢(2)等于(3)表皮中的痛感神经末梢被破坏(或感受器被损坏)【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解答】(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2)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持续38℃时散热量与产热量保持平衡。
(3)皮肤内的真皮内有感觉神经末梢,有感知冷、热、疼、触、压等感觉。当烫伤深度达到医学度时,病人的痛感反而不明显,这是因为真皮中的痛觉神经末梢被破坏。
故答案为:(1)37;体温调节中枢(2)等于(3)表皮中的痛感神经末梢被破坏(或感受器被损坏)七、人体产热散热的方式1.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根据图表判断他们所处的状况分别是()A.甲处在安静状态,乙处在运动状态B.甲、乙都处在安静状态C.甲处在运动状态,乙处在安静状态D.甲、乙都处在运动状态【答案】A【解析】【分析】从人在安静、运动状态的产热器官方面切入,结合图片思考解题。
【解答】人体的体温主要依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当外界温度比较低时,主要通过皮肤来散热,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最多,是主要的产热器官。人的机体在安静时,主要的产热部位是躯干肌肉、内脏器官和大脑等。安静时,机体的热量主要由身体内脏器官供应,劳动或运动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肌肉,那么由图可知甲内脏产热量最高,故甲为安静状态,乙图肌肉产热量最高,故乙处于运动状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2.(2017八上·乐清期中)人体各器官产热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常人在运动情况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A.脑 B.内脏 C.骨骼肌 D.其他器官【答案】C【解析】【分析】人在安静是,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在运动时骨骼肌则是主要的产热器官。【解答】A、在运动时脑产热只占到1%,A错误。
B、在运动时内脏产热占了8%,B错误。
C、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占了90%,是主要产热器官。
D、其它器官运动时。产热1%,D错误。
故答案为:C3.在炎热的夏天,从室外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人体将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尿液减少,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变大B.在神经等调节下皮肤血管的口径变小C.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D.小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答案】B【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从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中,人体散热过快,所以产热也会增加;
A、人体产热增加,糖类消耗增加,糖类分解后不会产生尿素;故A错误;
B、人在体温环境中,散热会减少,血管会收缩,口径变小;故B正确;
C、体温环境中为了维持体温平衡,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降低;故CD错误;
故答案为:B。4.古人说:“心静则凉。”下列对人脑在休息和思考问题时产生热量的比较,正确的是()A.一样多 B.休息时多C.思考问题时多 D.说不清【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人在不同状态下能量的消耗;
【解答】人脑在休息时,对营养物质的消耗远小于思考问题时;所以思考问题产生的热量大于休息时产生的热量;
故答案为:C。5.(2021八上·平阳期中)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生理效应是()A.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B.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C.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扩张,减少散热量D.皮肤的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答案】A【解析】【分析】效应器是指接收刺激作出反应的结构;寒冷环境下人会增加产热。【解答】人不由自主出现寒颤是因为骨骼肌在收缩,效应器就为骨骼肌;在寒冷的环境中收缩是为了增加产热。
故答案为:A6.(2020八上·温州期末)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A.皮肤血管舒张 B.汗液分泌减少C.骨骼肌产热减少 D.适当减少衣裤【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7℃,若体温偏离这一数值,机体就会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
【解答】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因此活动X是汗液分泌减少,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7.(2020八上·绍兴月考)冬季泡脚既暖身又保健。在泡脚过程中,人体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骨骼肌的产热量大量增加 B.皮肤中立毛肌收缩C.体内温度比平时要高得多 D.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答案】D【解析】【分析】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内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解答】当泡脚时,脚浸泡在热水中,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8.某同学上完体育课后,满面通红,大汗淋漓,此时该同学()。A.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 B.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C.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 D.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真皮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
【解答】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故答案为:A9.皮肤对保持人体体温恒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夏天天热时()A.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B.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C.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D.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是皮肤。
【解答】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皮肤通过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汗腺分泌汗液来调节人体的温度,在天气炎热的时候,皮肤大多数的血管舒张,毛孔开放,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汗液增多,汗液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当天气寒冷时,皮肤的血管收缩,毛孔变小,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故答案为:D10.(2020八上·拱墅月考)小明在1000米中长跑测试中,大汗淋漓,小明此时()A.产热和散热不平衡,产热大于散热B.产热和散热不平衡,产热小于散热C.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D.散热的主要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答案】C【解析】【分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从这种平衡切入解题。
【解答】小明在1000米长跑测试中,由于剧烈运动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身体的神经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假体隆胸手术
- 《组统计学调查报告》课件
- 《儿童营养篇》课件
- 《通风空调总复习》课件
- 《连续时间信号分析》课件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6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
- 专职教师年终总结
- 《课件:群落的演替》课件
- 全国金融会议
- 《纺织品中甲醛测量》课件
- 网络安全培训-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粤语入门100句白话
- 电梯洞口水平防护方案
- 二级消化病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辨析题(重点)
-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考试真题汇总(含答案)
- 结婚函调报告表
- 数学上册专题(4)含字母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作业课件新版浙教版
- (4.1.3)-3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医患沟通考站(第2考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