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教师题库物质科学二(化学)4物质变化与酸碱盐4.3酸的化学性质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在含有HCl和H2SO4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2CO3
B.
NaOH
C.
NaNO3
D.
BaCl22.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
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3.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Fe;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⑤若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镁在氧气中燃烧
B.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
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5.
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如图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A.
HCl
NaOH
BaCl2
Na2SO4
B.
HCl
Ba(OH)2
Na2SO4
BaCl2
C.
H2SO4
Ba(OH)2
Na2SO4
BaCl2
D.
H2SO4
NaOH
BaCl2
Na2SO46.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1),生成沉淀或气体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2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A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溶液稀HClBHCl和FeCl3溶液NaOH溶液C碳酸钠和碳酸钙稀HClD稀盐酸和稀硫酸BaCl2溶液A.
A
B.
B
C.
C
D.
D7.
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可能含有H2SO4
B.
滤液中可能有CuSO4
C.
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
D.
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8.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
B.
该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C.
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同
D.
图示黑点表示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9.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A.
KNO3BaCl2
B.
Na2CO3NaOH
C.
ZnBa(NO3)2
D.
MgCO3NaNO310.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一”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
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
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
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
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1.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它们具有如图所示关系.“﹣”表示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
若甲是HCl,则丁可能是CaCl2
B.
若甲是HCl,则乙和丙中可能有一个为碱
C.
若甲是Ca(OH)2,则丁可能是NaOH
D.
若甲是Ca(OH)2,则乙和丙中至少有一个为酸12.
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4种
B.
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
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D.
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14.向一定质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a段发生了一个反应
B.
c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
C.
m=2.33
D.
取d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加入的盐酸已过量15.
如图的图象与对应实验过程不相符的是()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向一定量的表面含有氧化铝的铝片滴加稀硫酸
C.
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加入Na2SO4粉末
D.
将锌片插入盛有一定质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二、填空题16.
固体混合物A是由Mg、CuO、Na2SO4、Na2CO3、BaCl2、BaSO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推断:(1)气体B是
.(2)固体A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3)滤液D中一定有含有的溶质是
.(4)固体A的组成可能有
种.17.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他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A的固体俗称干冰.请回答:(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
上.(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反应.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3)当G换成另一个同类别物质时就能将花传回起点A,它是
(写名称).18.
现有一包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硝酸铵、硫酸钾、硝酸铜、氯化钠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现按图所示进行检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请你依据实验过程和产生的现象做出分析与判断:(1)气体B的化学式是
.(2)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上述现象判断,该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
,如果要证明混合物A中确实含有该物质,可用滤液F继续实验.请简要说出继续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现象
.19.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2)2015年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吸烟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还有可能引发火灾,烟头引起火灾的原因是
.(3)生活中铁制品最容易锈蚀,请说出自行车链条防锈的常用方法
,写出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4)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FeCl2、MgCl2和CuCl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20.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铝和铁(提示: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________的一侧。21.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⑴A+B→C+H2O
⑵C+H2SO4→D↓+A
⑶E+AgNO3→AgCl↓+C根据上述反应,①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________;②写出(1)化学方程式________。22.张老师上课时做了趣味实验:他选择了一种指示剂(无色酚酞试液或紫色石蕊试液)、稀盐酸、稀NaOH溶液。他先用玻璃棒蘸取某种指示剂在白纸上写上“化学”,可是学生什么也看不见。然后用某种物质喷洒在白纸上,出现了红色的“化学”二字。接着,又向纸上喷洒另一种物质,红字消失。则他选用的指示剂是
,先喷洒的物质是
,后喷洒的物质为
。如果选用另一种指示剂情况会
.23.某澄清溶液的溶质由HCl、H2SO4、MgCl2、CuCl2、NaNO3五种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直到沉淀不再产生。将混合液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溶液,沉淀全部溶解后溶液呈现蓝色。根据以上实验推测,你认为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该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有
种。24.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铁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将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放入盐酸中,反应一会后,看到有气泡冒出,充分反应后有铁剩余,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中的________
,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
(用化学符号表示)。(2)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A.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
B.剩余固体肯定是银和铜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D.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25.如图所示是为了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要证明C实验所加的BaCl2溶液过量,小明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C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C实验所加BaCl2溶液过量。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对吗?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6.某物质可能由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二种混合而成,在固体中逐滴滴入盐酸,与盐酸反应图象如图,且c>2b。已知: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NaHCO3+NaOH=Na2CO3+H2O则该固体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27.
A~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面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1)A、C的化学式分别为
、
;D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
;(2)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晨同学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首先她取了一定样品,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0~t1时刻表示加入的氯化钡过程;t1时刻之后表示加入的稀硝酸的过程,她将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由上述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________;(2)BD之间(不包括B、D端点)对应的溶液中的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29.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学习酸、碱、盐后,绘制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请填写下列空白:(1)在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
(填物质类别)(2)验证反应①,可以选择下列_________(两种物质序号)进行反应A.
Na2SO4
B.
KNO3
C.
Ba(OH)2
D.
NaOH(3)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
(填微粒符号)三、实验探究题30.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1)写出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________
.(2)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________
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甲同学猜想:NaCl;乙同学猜想:NaCl、CaCl2;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你的猜想:________
.【交流讨论】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猜想成立31.
在实验复习课上,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溶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1)【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三种溶液各少量,然后再各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A中________B中________
C中无明显现象
A中的原溶液是氯化钡溶液B中的原溶液是稀硫酸C中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上述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将A、B、C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得到滤液①.为确定滤液①的成分,同学们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2)取少量滤液①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沉淀和滤液②,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部分消失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①中含有________
(填写溶质的化学式)
(3)
取少量滤液②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②中含有氢氧化钠(2)【实验结论】(4)同学们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滤液①中共含有________
种溶质.【实验反思】(5)向滤液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32.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1)检验物质:按图1实验,可确定X是盐酸,则Y可以是
。(2)确定溶质成分:由图2实验,A中固体全部溶解,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得出结论:A中溶质只有硫酸铁。有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合理。接着向试管B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且产生沉淀的量随氢氧化钠溶液量的关系如图3所示。则:A中溶质有
。实验中,a~b段对应溶液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溶质可能的组成有
。(3)由以上实验总结酸的化学性质有
。33.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34.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1)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溶质是(不包含酚酞)________;(3)请用文字解释整个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4)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
(填选项).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往烧杯中再滴加氯化镁溶液并观察现象.
D.往烧杯中再滴加硝酸银溶液并观察现象.35.某学习小组学习碳酸钠(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的性质时,发现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都剧烈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他们想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和稀盐酸的反应。【提出问题】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
?【设计与实验】甲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时,将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入试管中,观察到图2所示现象。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质疑,他认为:②
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剧烈,通过肉眼观察很难判断;②图2中两气球大小不一样是因为:
,所以实验中不应该取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而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①连通管的作用是
。②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实验结论】分析图4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将【提出问题】补充完整。四、解答题36.现有一种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为测定其含量,取一定量的该样品溶于水,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首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已知:该温度下CO2密度为1.98g/L,实验测得产生的CO2的与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图。(1)当加入________g盐酸时,才开始产生CO2;图中V=________mL。(2)请计算:①所加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②原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各是多少?37.小明买了一瓶钙片,但说明书某些地方模糊不清,于是拿到实验室做了探究:取2片钙片样品研磨后放在烧杯里,加入50g盐酸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溶液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1)将钙片研磨的目的是
。(2)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
g。(3)试通过计算求每片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38.向含CuCl2和HCl的100克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200克,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Cu(OH)2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1)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2)m1为多少克?(列式计算)(3)混合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9.实验室有一瓶做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Wg样品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试分析计算回答:(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g,与P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________。0150200稀盐酸量g(2)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3)在往烧杯内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像如下图所示,则正确的有
(可多选)。A.B.
C.D.40.取200g一定质量分数的CuSO4溶液,先逐滴滴加100gBa(OH)2溶液至b点,后再逐滴滴加稀HCl溶液至过量,整个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1)oa段溶液的导电性将逐渐________(填“增强”、“减弱”、“不变”);(2)至d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________;(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4)通过计算确定m的值?41.往200克含有稀硝酸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试分析计算:(1)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到c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3)c→d段溶液的pH大于7的原因是
。42.科学实验课上,小敏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杂质不和稀盐酸反应),实验后小柯想继续研究废液的成分,于是取过滤后的废液100g,慢慢滴入质量分数为5.3%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关系如图甲所示。(1)小敏用图乙测定A点所对应溶液的pH值,结果会________(选“偏大”、“偏小”或“不变”)。(2)实验最终生成沉淀质量为多少克?(3)当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3.某科学兴趣小组使用右图所示装置,对某种铁铜合金的成分进行测量。先取足量稀硫酸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14.0g合金样品开始计时,并将电子天平的读数记录在下表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电子天平读数和时间的关系分析,该反应进行过程中,氢气的产生速度有什么特点?(2)合金中铁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多少?(3)完全反应后,烧杯中FeSO4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用百分数表示)空烧杯加入硫酸后加铁粉后5分钟12分钟21分钟40分钟3小时读数(g)28.5169.7183.6183.5183.4183.3183.344.实验后的废液一般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小科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氧氧化钠的混合废液10.22g,他向废液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滴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总质量为20g。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则(1)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
。(2)图中m=________
g。(3)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4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旅游景点开发管理合同
- 2024年度商场停车场车位租赁合同
- 2024年度房地产交易居间保密合同
- 影城新员工培训
- 2024年度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服务外包合同
- 2024年度劳动合同:技术研发人员雇佣合同
- 运动养生之道
- 2024年度临时设施工程外架施工承包合同
- 04年二手商铺租赁合同书解读
- 2024年度劳动合同书范例下载
-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8升国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2课时)
- 【课件】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 DL∕T 5372-2017 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 2024-2030年中国先进过程控制(APC)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广西应急厅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 2024-2030年酒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十四五”期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实施方案
- 七年级开学第一次家长会课件
- 台湾问题的由来课件
- DZ/T 0462.3-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3部分:铁、锰、铬、钒、钛(正式版)
-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的途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