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u一、2005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11、努力争取国家重大计划项目取得可喜成绩 12、科技成果产出取得重要突破 2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44、科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65、“211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76、“985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77、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98、成功举办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 10二、2005年度到校科研经费 111、2005年各类项目到位经费统计(万元) 112、各院到位经费统计(万元) 123、各部委到校经费比例 134、“十五”到校经费增长趋势 13三、2005年度批准的项目数 14四、2005年度各学院SCI、EI收录论文数量 16五、2005年度SCI论文按单篇影响因子5.0以上排名 17六、2005年度验收结题项目数 19七、学报、导报编辑部工作 201、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1附录一、科研成果 221、获奖成果 222、2005年度授权专利一览表 253、2005年授权植物新品种权项目 294、2005年动物品种审定项目 295、2005年度软件登记 31二、鉴定成果 35三、2005年度申请专利一览表 41四、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51五、国家级、部级“中心”及“野外台站”一览表 52六、2005年度批准项目一览表 53七、2005年度结题项目一览表 94八、2005年度“211工程”国内仪器设备清单 113九、2005年度“211工程”进口仪器设备清单 123一、2005年度科研工作总结2005年正值国家“十五”计划验收结束,制定“十一五”计划的时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校科技工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积极贯彻落实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意见》(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指示精神以及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了学校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怀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对科技成果产出的管理力度,认真谋划“十一五”科研计划和重大项目,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在全校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项目立项和成果产出都取得了新的突破。1、努力争取国家重大计划项目取得可喜成绩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国家计划项目立项减少的情况下,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多种渠道争取项目。全年申报各类项目1034项,429项获得资助,批准经费14615万元。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类纵向课题批准84项,批准经费844.685万元,比2004年增加了595.88万元,人文社会科学横向课题27项,获得经费275.5万元。验收结题项目205项。申报的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取得新突破。“973”计划项目,申报3个项目和1个专项,可喜的是申报的3个项目都通过了一审,进入了领域答辩。在激烈的竞争中,经过多次评审答辩,“作物应答高盐、低温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批准立项,批准经费3000万元,目前我校已主持7项,在研6项,主持的项目总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3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96项,批准经费2758万元,其中面上项目89项,比去年增加3项,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主任基金项目1项,两个基地建设项目1项,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863计划批准6项,批准经费935万元;国际合作项目批准19项,批准经费935.494万元;2005年批准的“948”项目7项,其中重大滚动项目3项,当年到位经费1340万元,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十五”后期,“948”项以指定申报,大额滚动资助为主,而且“十一五”期间将全面推行“指定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的申报方式。为争取“十一五”立项,在各学院进行了大量、详细的调研,多次组织了论证与研讨会,并邀请主管部门领导听取汇报并提出立项建议,以确保我校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目前“948”计划我校“十一五”重大滚动项目已大部分通过专家论证,编制项目预算。2005年到校科研经费总数达到27635万元,比去年增长10.5%。其中纵向经费24873万元,占总经费的90%,横向经费2762万元,占总经费的10%。总经费中来源于科技部13678万元(占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3323万元(占12%),农业部3351万元(占12%)。到校经费列前三位的学院仍然是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5588万元,动物科技学院4394万元,生物学院4360万元。2、科技成果产出取得重要突破(1)SCI、E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继续快速增长、质量呈上升趋势资源与环境学院的陆雅海教授和动物医学院的刘金华教授分别在《Science》发表文章,这是我校教授首次在国际高水平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截止12月31日统计:SCI、EI共收录我校教师论文520篇(SCI论文437篇;EI论文83篇),分别比2004年度SCI论文(278篇)增长57.2%;EI论文(53篇)增长56.6%;SCI论文数排名前三位的学院:生物学院(102篇)、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95篇)、资源与环境学院(50篇)。全校平均影响因子1.456比2004年平均数1.0明显提高,影响因子大于5的SCI论文13篇。大于10的SCI论文3篇。2005年12月6日,第13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了2004年度我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我校2004年度SCI收录我校科技论文278篇,居全国高校第26位;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统计,截止到2005年12月21日我校第一作者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论文数量为86篇,列全国高校第10位。(2)获奖成果硕果累累2005年通过教育部、北京市和农业部推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的机理与技术体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优质玉米自交系综3和综31的选育与利用》和《新型秸秆揉切机系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率高达75%,比全国平均获奖率(20%)高出55个百分点。我校推荐的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4项,其中24项获奖,获奖率高达70%。比教育部和北京市的平均获奖率(30%)高出40个百分点。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和拯救优质种牛》和《玉米赤霉醇和氯霉素等17种重要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2项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教育部提名国家奖6项:其中《华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究》和《玉米秸秆覆盖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与机具》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奖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4项:比2004年增加2项,《“农大3号”小型蛋鸡新品种的推广》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005年有74项成果通过鉴定,比2004年(43项)增长72%。在高校系统仅次于清华大学。(3)专利技术成果增长迅速2005年共申请专利159项,其中发明123项,占77%。授权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2005年植物新品种权授权4项;通过国家动物品种审定12项;登记计算机软件54项,比去年(24项)增长125%。(4)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幅度“玉米系列品种”推广面积达3000万亩以上,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11%以上;“小麦系列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50余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2亿元;“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在全国20个省市的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棉花、苹果、热带亚热带果树、烟草、间套作、蔬菜等10种作物体系上示范推广3600万亩,亩增收节支40元,直接经济效益14.4亿元;“草地改良与优质牧草”推广牧草新品种16个,改良退化草地48万亩,建植优质高产人工草地20万亩;“农大褐3号节粮小型蛋鸡”推广突破3000万羽;“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示范推广1200万亩以上;“行走式节水灌溉机具及技术”已经在全国6个省市自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仅在乾安县、阜新县2个示范推广基地就推广机具10余万台(套),面积达1500多万亩;“植保技术及配套施药机具”推广60多台(套),示范面积达9万亩以上,涉及北京、山东、江苏、河北等12个省市自治区;“新型酿酒葡萄品种与酿造工艺”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的实施,提高了国产葡萄酒的品质,提升了长城、祁连、云南红等品牌的国际竞争力。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2005年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开展研究的学科增多、研究课题增多、发表文章质量提高、对国家政策影响力增大。我校主持完成的“对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的检验”荣获第十三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二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该奖项,标志着我校在国际贸易理论一些重大问题研究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论文发表在《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3卷第3期)上,该文研究成果结论:尽管世界农产品贸易领域被公认是国家干预最严重的领域,但比较优势原理仍在发挥作用。其政策含义是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的结构调整也会按比较优势引导的方向进行,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农产品如蔬菜、瓜果、园艺产品、肉类产品是我国今后的发展重点。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关键是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此外,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可以更好地实现我国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论文“论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被《新华文摘》(2005年22期)引用。研究结果认为,从战略的角度讲,发挥比较优势不仅仅涉及贸易战略的选择,而且关系到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而产业升级则是对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提升,必然要求政府进行干预。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是改革的大方向,过分强调产业升级将会造成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新的扭曲并延误改革的进程。《中国西北资源和技术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发表在《AgriculturalSystems》杂志上,被SCI,SSCI收录;《见证历史和讲述历史:马继森的<外交部“文革”纪事>》发表于《中国评论》被SSCI收录,表明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在中国贫困问题研究方面,提出了“中国贫困问题影响了社会协调发展,这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两免一补等。但是我国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穷人从经济增长中直接受益越来越少,因此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让穷人受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构建农村社会安全网成为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其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受到与会代表和各方媒体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我校教师长期从事农业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并参与起草系列与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2005年作为起草小组成员参加起草了《畜牧法》,并已颁布实施;应邀出席了国务院召开的学习贯彻《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座谈会,在发言中强调指出,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对我国畜牧业发展、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过程中,需要依赖科技、政策等多种手段,但其根本措施是从立法、执法和法制宣传等方面建立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为了保障《条例》的实施效果,必须加大法规宣传的力度。“中国农村性别不平等与贫困研究”通过在四川、甘肃、江西、陕西、宁夏等地对贫困地区在政治权利、资产占有、教育、就业机会的获得等方面的性别不平等状况进行了实地研究提出:“有效的导致性别平等的政策干预会极大缓解贫困,有效缓解贫困的干预也有助于建立性别平等。因此,政府各部门应充分重视性别平等的理念,在扶贫、民政、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工作中强化性别平等的政策制定和规划能力,对贫困地区的妇女和女童给予更为有效的扶助。专家还建议有必要在政府部门与国际机构之间建立一个不同层面的对话协商机制,并建立一个促进性别平等的合作基金,以推动有效解决性别不平等与贫困之间的内在问题。”研究报告成为中国研究妇女不平等问题的重要参考性文件,也受到了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报、西部时报、中国网等数十家报纸、网站等媒体关注的热点。“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问题研究”提出构建适应不同条件和范围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体系,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完善运行机制,提出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履行宏观调控职能提供研究支持。研究成果为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所采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体系研究”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为主线,研究新一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需求和供给情况,基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构建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持政策体系。剖析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需求、到位、错位和缺位情况,分析了国外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经验,阐述了当前农业政策的目标模式,以及计算出按照WTO农业协议的规定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空间。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主编的《“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4、科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被评为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曲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试验站”、“沽源草地生态环境试验站”、“呼和浩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试验站”3个试验站被农业部命名为首批农业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依托我校筹建的“农业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纳入农业部第五批质检中心建设计划。“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被批准进行立项建设。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现代农业精细系统集成研究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评估。作物遗传改良、草业科学和果树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并与北京市教委签定了各实验室2006年共建项目建设计划任务书和下一建设周期(2005—2007)的建设计划任务书。依托我校筹建的农业部家禽品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通过“双认证”,目前我校已有5个农业部级质检中心,可以在农产品、牧草与草坪草种子、饲料效价与安全、兽药安全与家禽品质等方面开展质检工作。依托我校的13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参加了农业部组织的中期评估。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实验室开始进入建设期。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仪器设备改造工作并通过验收。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教育部、北京市共建功能乳品实验室进行建设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报送了我校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和“拟增设北京市组织生态学、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蔬菜等领域的实验室建设建议书。对我校各学院、实验室和课题组在校外建设(挂牌)的试验基地进行摸底统计。组织基地科和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到其他高校调研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经验。学校今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上庄实验站,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已经完成1000亩地围墙5000米、农田道路8000多米,晾晒场院4000平方米、种子挂藏室1200平方米,配套机井5眼、农田灌溉管道10000米、排水沟7000米和低压配电等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温室大棚已经进驻实验站。二期工程还将建设生活办公用房1000平方米、实验用房1000平方米,农机仓库和种子仓库等辅助设施1000平方米,并购置了交通车和配套的农机具,具备了为科研教学服务的基本条件。5、“211工程”建设管理工作(1)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中期抽查工作校领导高度重视参加会议,相关职能处密切配合,迎接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抽查。专家组对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期间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如973、863等重大科研项目的数量、SCI、EI论文的发表数量的显著增幅、5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的明显优势以及百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对“211工程”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给予肯定。(2)圆满完成仪器设备招投标采购工作科技处、“211工程”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联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仪器设备展览交流会,有32家单位前来参展,举办技术讲座3次。组织圆满完成了6次设备采购招投标工作,共完成581件设备,金额达9902127.12元的采购任务。开展设备计划的上报和论证工作及招标文件商务部分与技术部分的编写工作,组织设备专家对各项目单位上报的采购计划224件(套)进行论证,利用现有211设备资源优势,建立了大型仪器共享网络平台,为广大教师、科研人员提供畅通的设备信息服务,提高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6、“985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对我校“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2004年“985工程”资金预算的批复精神,学校于4月7日已正式启动我校“985工程”二期建设。至此我校“985工程”建设全面展开。(1)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按照《关于印发<“985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重办[2004]2号)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985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4]117号)规定,为加强对“985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学校制定了三个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中农大校字[2005]5号),《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中农大校字[2005]7号),《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农大校字[2005]8号)。(2)聘任“985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和科技创新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985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与目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教重[2004]1号)文件精神和“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经各项目单位推荐、学校“985工程”领导小组研究,聘任武维华等24位同志为我校“985工程”建设各项目主任和副主任;聘任吴常信等94位专家为我校“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3)编报2005年“985工程”专项资金项目预算严格按照《关于编报2005年“985工程”专项资金项目预算的通知》(教财司函[2005]25号)文件规定,和学校“985工程”二期建设规划和“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985办公室负责,财务处配合,组织队伍建设项目、各平台和基地完成了项目预算的编报工作。(4)平台和基地制定2004、2005年度平台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经费使用安排各平台和基地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批复的我校“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创新平台及基地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教育部财务司下达的“985工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数和学校下发的相关管理文件的规定,制定了2004、2005年度平台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经费使用安排,学术委员会进行了论证和审核,通过了学校“985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审批。“985工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4年下达5000万元、2005年3000万元,经费已到帐。平台和基地设备采购工作已经开始。为了做好学校“985工程”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加强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管理,于2月21日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组,在学校“985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5)加强“985工程”建设调研和宣传为了探索“985工程”二期建设的新做法,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平台、基地建设和管理机构建设的经验,由学校“985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龚元石教授率部分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人赴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就“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与管理经验等进行考察调研。设计制作“985工程”办公室网站,网站设有“985科技平台和基地”等宣传性栏目和“公告通知”、“重要文献”、“管理文件”、“文档下载”等功能服务性栏目,旨在宣传我校“985工程”建设与改革成果,反映最新建设动态。为加大“985工程”建设宣传力度,将建设动态、进展等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在校内通报以推动建设工作,办公室编发了“985工程”建设简报。7、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在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试行)办法》(国科发基字[2003]308号文印发)的基础上,以建立和健全我校科学技术评价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员工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我校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为目标,为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人员,在广泛征询科研、教学等各方面意见基础上,修定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经2005年第15次学校党委常委会暨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已颁布执行。新的《奖励(暂行)办法》以人为本体现公平,加强了高影响因子论文的奖励力度,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科技成果加大了奖励力度,对非主报单位的获奖成果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科研论文奖励实行每月现金发放,专设百万《NATURE》《SCIENCE》奖励基金,促进了我校各种科技成果的产出。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科学技术部《关于加强科技专项经费管理的通知》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我校科技项目管理,规范科技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针对我校审计中提出的问题,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定了《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项目管理办法》,经2005年学校第36次党委常委会暨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新《管理办法》规定,管理费在批复的预算范围内列支,各学院不得提取任何费用;水电费在预算范围内按实际使用量自行缴纳;取消图书资料费;人员费在预算范围内据实支付,不能超过项目规定的比例及预算数额。没有明确规定的,纵向项目的人员费不超过资助经费10%,横向项目的人员费不超过资助经费20%。此《管理办法》的实施,将大大推进我校科技项目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受主管部门委托,组织承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评审会、“200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评审会”。协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召开了“农业领域重大基础研究”研讨会,聘请农业大学的校长和科研院所的所长,研讨“十一五”973农业领域的项目计划。协助北京市基金会承办了“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学术报告会”的会务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8、成功举办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参考“联合国会议管理模式”,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组织编写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04版工业区拆除及土地平整合同
- 2024年度D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
- 2024年度农村旱厕改造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年度瓷砖加工服务外包合同
- 2024年度东莞市企业并购合同
- 2024年度影视版权采购合同
- 2024年度婚礼车队租赁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北京市出租车行业司机招聘广告发布合同
- 广告招牌工程合同范例
- 2024年度安置房建设项目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合同
- 高级孔板阀操作维护手册
- 消防监控系统维护保养及巡检管理制度
- 齿轮减速器的结构认识及拆装
- 《IQC培训资料》PPT课件.ppt
- 《人民防空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标准》(RFJ01-2015)
- 毕业设计(论文)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作分析及除尘系统设计
- 土地整治项目全套表格
- 煤焦油水分、密度的测定方法
- 方格纸,申论答题卡A4打印模板
- 第七章气相色谱法PPT课件
-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与解决问题专项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