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务数据共享方案_第1页
行业政务数据共享方案_第2页
行业政务数据共享方案_第3页
行业政务数据共享方案_第4页
行业政务数据共享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政务数据共享方案TOC\o"1-2"\h\u11594第1章总论 3233241.1政务数据共享背景与意义 4215451.1.1背景介绍 436231.1.2意义分析 4109241.2政务数据共享现状分析 42002第2章政务数据共享原则与目标 5250132.1共享原则 591482.2共享目标 5172832.3共享范围与分类 629635第3章政务数据共享机制 6124703.1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 6234133.1.1机构设置 657303.1.2机构职责 6215823.2政务数据共享流程 7117503.2.1数据采集与整合 722303.2.2数据共享申请 772733.2.3数据共享审核 792423.2.4数据共享实施 7304903.2.5数据共享监管 7267703.3政务数据共享政策法规 768333.3.1政策法规体系 7243053.3.2政策法规内容 7306613.3.3政策法规实施 823613第4章政务数据资源梳理与整合 8171314.1政务数据资源调查与梳理 8122424.1.1调查范围与对象 8119664.1.2调查方法与步骤 8101804.1.3梳理结果与分析 8182434.2政务数据资源整合策略 8177294.2.1整合目标与原则 83234.2.2整合方法与步骤 922994.2.3整合保障措施 9259954.3数据质量控制与更新 9163544.3.1数据质量控制 9161894.3.2数据更新机制 915031第5章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架构 10116695.1总体架构设计 10284865.1.1数据源层:包括各级部门的信息系统、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的数据资源以及社会数据资源。 10155575.1.2数据采集与交换层:负责对各类数据源进行统一的数据采集、清洗、转换和交换,保证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10143985.1.3数据存储与管理层: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构建大数据存储平台,实现对政务数据的高效存储和管理。 1017605.1.4数据共享与开放层:通过数据共享接口,为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数据查询、接口调用等服务。 10207415.1.5应用服务层:基于共享数据,为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业务协同、公众服务等应用服务。 1094485.1.6安全保障与运维管理层:负责平台的安全防护、运维监控、数据质量管理等工作,保证平台稳定运行。 10217565.2技术架构设计 10147115.2.1数据采集与交换技术:采用大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技术,实现政务数据的快速、准确、全面采集与交换。 1015495.2.2数据存储技术: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存储技术,提高数据存储功能和扩展能力。 10270475.2.3数据处理技术:采用大数据处理框架(如Hadoop、Spark等),实现政务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 10318645.2.4数据共享与开放技术:采用API接口、数据加密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安全共享与开放。 11322795.2.5应用服务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可视化等技术,为部门提供智能化应用服务。 11128575.2.6安全保障技术:采用网络安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保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 11300185.3数据架构设计 11119105.3.1数据模型设计:构建统一的数据模型,规范政务数据的分类、编码、命名等,实现数据的一致性。 11229285.3.2数据存储结构设计:根据政务数据特点,设计合理的数据存储结构,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和存储功能。 11312705.3.3数据交换标准设计: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 111835.3.4数据质量管理设计: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对政务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控,保证数据质量。 1130055.3.5数据安全设计:从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方面,保障政务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 1118285第6章政务数据共享关键技术 1149306.1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 11131896.1.1概述 1115796.1.2关键技术 11306796.2数据安全技术 1266936.2.1概述 12288536.2.2关键技术 1226326.3数据交换与接口技术 1293996.3.1概述 1289976.3.2关键技术 1229979第7章政务数据共享安全策略 13133537.1安全体系构建 13169237.1.1总体框架 13146287.1.2安全政策 13109707.1.3安全组织 13258467.1.4安全制度 1335477.1.5安全技术 13160457.1.6安全运营 13220547.1.7安全监督 13196147.2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13170207.2.1数据加密 13259207.2.2身份认证 14325907.2.3访问控制 14153057.2.4数据脱敏 14290127.2.5安全审计 14120097.3应急管理与风险评估 14158657.3.1应急管理 14210077.3.2风险评估 14184157.3.3风险防范 14117997.3.4安全培训与宣传 1418863第8章政务数据共享保障措施 14236558.1组织保障 14175868.2人才保障 15306368.3经费保障 15295968.4技术保障 1530690第9章政务数据共享评估与优化 1678709.1政务数据共享评估体系 16315699.1.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6280499.1.2评估指标权重分配 16196099.2评估方法与流程 16258809.2.1评估方法 16138369.2.2评估流程 165889.3政务数据共享优化策略 16299239.3.1数据质量优化 1664069.3.2共享效率优化 17294609.3.3安全保障优化 1789539.3.4管理机制优化 1725804第10章政务数据共享实施与推广 171836410.1实施步骤与计划 17381210.2政策宣传与培训 172815310.3政务数据共享案例分析 182605110.4政务数据共享推广策略 18第1章总论1.1政务数据共享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政务数据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资源,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政策制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度重视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将其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职能转变的关键举措。政务数据共享旨在打破信息孤岛,促进部门协同,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1.1.1背景介绍(1)国家战略需求:国家大数据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快政务数据共享,推动数据开放,促进数据资源整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2)政策法规支持: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为政务数据共享提供了法制保障。(3)技术条件成熟: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政务数据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降低了数据共享的难度。1.1.2意义分析(1)提高工作效率:政务数据共享能够减少重复采集、存储和处理数据,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2)优化政策制定:政务数据共享有助于部门全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提高政策科学性。(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政务数据共享可以推动数据资源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政务数据共享有助于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协同,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1.2政务数据共享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政务数据共享在政策推动、技术支持、实践摸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政务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政务数据共享的政策体系、组织架构、技术标准等尚不健全,影响了政务数据共享的推进。(2)政务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政务数据质量是影响共享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政务数据质量普遍不高,数据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等方面存在不足。(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突出: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亟待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的研究与应用。(4)部门协同不足:政务数据共享涉及多个部门,部门间利益协调、职责分工等问题导致协同效果不佳,影响了数据共享的深度和广度。(5)数据共享意识不强:部分部门对政务数据共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共享数据的意识,影响了政务数据共享的推进。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政务数据共享仍面临诸多挑战。为进一步推进政务数据共享,有必要在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促进部门协同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第2章政务数据共享原则与目标2.1共享原则政务数据共享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政务数据共享需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内进行,保证数据共享的合法性、合规性。(2)安全性原则:保证政务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损毁和篡改,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3)公平性原则:政务数据共享应公平对待所有共享主体,保证数据共享的公正、公平、公开。(4)高效性原则:提高政务数据共享的效率,降低共享成本,促进政务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5)协同性原则: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各参与方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工作。2.2共享目标政务数据共享的主要目标如下:(1)优化政务服务:通过政务数据共享,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2)促进数据应用:激发政务数据价值,推动政务数据在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3)创新管理模式:以政务数据共享为契机,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4)保障数据安全: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安全体系,保证政务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可控。2.3共享范围与分类政务数据共享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1)基础信息:包括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信用等基础数据。(2)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政务数据。(3)社会治理:包括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政务数据。(4)经济发展:包括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金融监管等领域的政务数据。(5)其他:其他具有共享价值、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政务数据。政务数据共享按照共享范围和需求,分为以下类别:(1)无条件共享:政务数据无需经过审批,可直接共享。(2)有条件共享:政务数据需经过审批或限制条件,方可共享。(3)不予共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不宜共享的政务数据。第3章政务数据共享机制3.1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3.1.1机构设置为有效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设立专门的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负责政务数据的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监督评估等工作。该机构可设置在部门内,也可独立运作,以保证政务数据共享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3.1.2机构职责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政务数据共享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2)指导、协调和监督各部门政务数据共享工作;(3)组织开展政务数据共享需求调研和评估;(4)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5)处理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的争议和问题;(6)开展政务数据共享宣传和培训。3.2政务数据共享流程3.2.1数据采集与整合各部门按照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的要求,对本部门的数据资源进行梳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可供共享的政务数据资源。3.2.2数据共享申请政务数据需求部门向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提出数据共享申请,明确申请的数据类别、用途和共享范围。3.2.3数据共享审核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对申请进行审核,保证数据共享的合规性和必要性。审核通过后,通知数据提供部门进行数据共享。3.2.4数据共享实施数据提供部门按照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的要求,将数据共享给需求部门。共享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交换、接口调用、数据等。3.2.5数据共享监管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对数据共享过程进行全程监管,保证数据安全、合规使用。同时对数据共享的成效进行评估,不断优化共享流程。3.3政务数据共享政策法规3.3.1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完善的政务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包括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部门层面的政策法规,保证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3.2政策法规内容政务数据共享政策法规应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政务数据共享的目标、原则和范围;(2)规定政务数据共享各方的权利和义务;(3)明确政务数据共享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4)制定政务数据共享的流程、方式和要求;(5)强化政务数据安全保护措施;(6)明确政务数据共享的监督、评估和问责机制。3.3.3政策法规实施加强政务数据共享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各部门对政务数据共享的认识和重视。同时加大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保证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有序推进。第4章政务数据资源梳理与整合4.1政务数据资源调查与梳理4.1.1调查范围与对象本章节首先对政务数据资源的调查范围与对象进行明确。调查范围包括及地方各级部门,对象主要包括各政务部门产生的业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以及与社会治理相关的数据。4.1.2调查方法与步骤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据采集工具等技术手段,对政务数据资源进行调查与梳理。具体步骤如下:(1)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政务部门的基本信息、数据资源现状、数据共享需求等;(2)通过访谈深入了解政务部门的数据管理机制、数据质量等情况;(3)利用数据采集工具获取政务数据资源的元数据,进行初步分析;(4)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政务数据资源清单。4.1.3梳理结果与分析根据调查梳理结果,对政务数据资源进行分类、编目,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同时分析政务数据资源的特点、共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整合策略提供依据。4.2政务数据资源整合策略4.2.1整合目标与原则政务数据资源整合的目标是实现政务数据的高效共享、互联互通,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整合原则包括:(1)统一规划,分级实施;(2)保证数据安全,遵循法律法规;(3)促进部门协同,提高数据利用率;(4)兼顾现状与长远发展,逐步完善。4.2.2整合方法与步骤政务数据资源整合采用以下方法与步骤:(1)制定数据整合方案,明确整合范围、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2)构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存储、处理等功能;(3)制定数据共享政策,明确共享范围、权限、流程等;(4)推动政务部门间数据共享,实现业务协同;(5)定期评估整合效果,优化整合策略。4.2.3整合保障措施为保证政务数据资源整合的顺利进行,采取以下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2)完善政策法规,保证合规性;(3)建立健全数据管理机制,提高数据质量;(4)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整合工作顺利推进;(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整合能力。4.3数据质量控制与更新4.3.1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控制是保证政务数据资源整合效果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制定数据质量标准,明确数据质量要求;(2)加强数据源头管理,提高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3)建立数据质量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数据质量检查;(4)采取数据清洗、数据治理等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质量;(5)强化数据质量责任,落实数据质量整改措施。4.3.2数据更新机制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动态更新机制,保证数据资源鲜活、可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数据更新策略,明确更新周期、范围、方式等;(2)优化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环节,提高数据更新效率;(3)实施数据更新监测,保证数据更新及时、准确;(4)强化部门间协作,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与更新;(5)建立数据更新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数据更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5章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架构5.1总体架构设计政务数据共享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遵循国家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和政策,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原则,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5.1.1数据源层:包括各级部门的信息系统、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的数据资源以及社会数据资源。5.1.2数据采集与交换层:负责对各类数据源进行统一的数据采集、清洗、转换和交换,保证数据质量和一致性。5.1.3数据存储与管理层: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构建大数据存储平台,实现对政务数据的高效存储和管理。5.1.4数据共享与开放层:通过数据共享接口,为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数据查询、接口调用等服务。5.1.5应用服务层:基于共享数据,为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业务协同、公众服务等应用服务。5.1.6安全保障与运维管理层:负责平台的安全防护、运维监控、数据质量管理等工作,保证平台稳定运行。5.2技术架构设计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技术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5.2.1数据采集与交换技术:采用大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技术,实现政务数据的快速、准确、全面采集与交换。5.2.2数据存储技术: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存储技术,提高数据存储功能和扩展能力。5.2.3数据处理技术:采用大数据处理框架(如Hadoop、Spark等),实现政务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5.2.4数据共享与开放技术:采用API接口、数据加密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安全共享与开放。5.2.5应用服务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可视化等技术,为部门提供智能化应用服务。5.2.6安全保障技术:采用网络安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保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5.3数据架构设计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数据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5.3.1数据模型设计:构建统一的数据模型,规范政务数据的分类、编码、命名等,实现数据的一致性。5.3.2数据存储结构设计:根据政务数据特点,设计合理的数据存储结构,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和存储功能。5.3.3数据交换标准设计: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5.3.4数据质量管理设计: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对政务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控,保证数据质量。5.3.5数据安全设计:从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方面,保障政务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第6章政务数据共享关键技术6.1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6.1.1概述政务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是政务数据共享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海量政务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为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提高政务服务效能。6.1.2关键技术(1)数据预处理技术:对原始政务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提高数据质量。(2)关联规则挖掘技术:挖掘政务数据中不同数据项之间的关联关系,为部门提供决策依据。(3)聚类分析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觉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特点,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4)分类与预测技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政务数据进行分类与预测,提高政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6.2数据安全技术6.2.1概述数据安全是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政务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因此,数据安全技术对于保障政务数据共享具有重要意义。6.2.2关键技术(1)数据加密技术: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2)访问控制技术:通过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方式,保证政务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3)数据脱敏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避免在共享过程中泄露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4)安全审计技术:对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的操作进行审计,发觉并防范潜在的数据安全风险。6.3数据交换与接口技术6.3.1概述数据交换与接口技术是政务数据共享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不同部门间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6.3.2关键技术(1)数据交换协议: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协议,保证政务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的正确传输。(2)接口规范: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便于各政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对接。(3)中间件技术: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异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集成,提高政务数据共享的效率。(4)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解决政务大数据的存储和访问问题,为政务数据共享提供支持。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应用,政务数据共享将更加高效、安全、便捷,为部门提供有力支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第7章政务数据共享安全策略7.1安全体系构建7.1.1总体框架政务数据共享安全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体系。总体框架包括安全政策、安全组织、安全制度、安全技术、安全运营和安全监督六个方面。7.1.2安全政策明确政务数据共享的安全目标、原则和策略,制定相应的安全政策,保证政务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7.1.3安全组织设立专门的安全组织机构,负责政务数据共享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7.1.4安全制度制定政务数据共享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分类分级、权限管理、审计监督等,保证制度落实到位。7.1.5安全技术采用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等安全技术,提高政务数据共享的安全性。7.1.6安全运营建立安全运营机制,对政务数据共享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保证数据安全。7.1.7安全监督加强对政务数据共享安全的监督,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觉问题并整改。7.2数据安全防护措施7.2.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在共享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7.2.2身份认证采用双因素认证、数字签名等技术,保证数据共享参与方的身份真实可靠。7.2.3访问控制实施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敏感数据的访问和操作权限。7.2.4数据脱敏对共享的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降低数据泄露风险。7.2.5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系统,对政务数据共享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保证数据安全。7.3应急管理与风险评估7.3.1应急管理制定政务数据共享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7.3.2风险评估定期开展政务数据共享风险评估,发觉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7.3.3风险防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防范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安全风险。7.3.4安全培训与宣传加强对行业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与宣传,提高安全意识,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风险。第8章政务数据共享保障措施8.1组织保障为保障政务数据共享的顺利实施,各级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组织保障措施如下:(1)成立政务数据共享领导小组,负责政务数据共享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2)设立政务数据共享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政务数据共享的日常工作,包括政策制定、标准制定、技术指导和业务协调等。(3)明确各级部门在政务数据共享中的职责,保证各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4)定期召开政务数据共享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工作不断深化。8.2人才保障人才是政务数据共享的关键因素,各级应加强人才保障,具体措施如下:(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政务数据共享相关培训,提高部门工作人员的数据共享意识和技能。(2)引进专业人才,充实政务数据共享工作队伍,提高政务数据共享的专业化水平。(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部门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政务数据共享工作,充分发挥人才潜力。(4)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借助外部智力资源,为政务数据共享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8.3经费保障政务数据共享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各级应做好以下工作:(1)将政务数据共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经费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2)合理分配经费,优先保障政务数据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出。(3)建立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加强对政务数据共享经费的监管,保证经费使用效益。(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务数据共享,引导企业、社会资本投入政务数据共享领域,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8.4技术保障技术保障是政务数据共享顺利实施的关键,各级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保证政务数据共享的技术规范和兼容性。(2)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提升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政务数据的安全传输和高效处理。(3)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保证政务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4)建立技术支持体系,为政务数据共享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维护等服务,保证政务数据共享技术问题的及时解决。第9章政务数据共享评估与优化9.1政务数据共享评估体系9.1.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政务数据共享评估体系应涵盖数据质量、共享效率、安全保障、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指标:(1)数据质量: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等;(2)共享效率:数据获取速度、共享范围、共享覆盖率等;(3)安全保障:数据安全策略、加密措施、访问控制等;(4)管理机制:共享政策、管理制度、协调机制等。9.1.2评估指标权重分配根据政务数据共享的实际需求和重要性,合理分配各评估指标的权重,保证评估结果客观、公正。9.2评估方法与流程9.2.1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包括:(1)数据采集:收集相关政务数据共享的资料和统计数据;(2)指标量化:将各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便于比较和分析;(3)综合评分:根据指标权重,计算各政务数据共享的得分;(4)结果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9.2.2评估流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