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船舶行业智能船舶与港口方案TOC\o"1-2"\h\u265第一章智能船舶概述 2248821.1智能船舶的定义与发展 2182531.2智能船舶的关键技术 22149第二章智能船舶设计与建造 354612.1智能船舶设计原则 3160112.2智能船舶建造流程 4206792.3智能船舶建造技术 414000第三章智能船舶动力系统 573113.1智能动力系统组成 571223.1.1数据采集与监测模块 5256843.1.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5279313.1.3控制与执行模块 5195343.1.4通信与交互模块 583983.2动力系统优化策略 5289183.2.1能耗优化 5275763.2.2故障预防 5320513.2.3维护保养优化 6146383.3动力系统故障诊断 648453.3.1故障检测 6327223.3.2故障诊断 684893.3.3故障处理与修复 616831第四章智能船舶导航与控制 6235834.1导航系统概述 6150464.2控制系统设计 7283944.3导航与控制集成技术 75602第五章智能船舶能源管理 7316775.1能源管理策略 728365.2能源消耗监测 8263105.3能源优化配置 84414第六章智能船舶通信与网络 923406.1通信系统设计 9275746.2网络架构与协议 952806.3数据传输与安全 1022962第七章智能船舶安全与环保 10302097.1安全监控系统 1076017.1.1系统概述 10131137.1.2监控系统组成 1114217.1.3监控系统应用 11275777.2环保技术与应用 1181697.2.1环保技术概述 1152977.2.2节能技术 11291867.2.3减排技术 1161527.2.4绿色能源利用 12228417.3安全与环保法规 12297707.3.1国际法规 12240227.3.2国内法规 12114967.3.3法规执行与监管 1210435第八章智能港口概述 1254888.1智能港口的定义与发展 1272608.2智能港口的关键技术 136068第九章智能港口设计与建设 13206139.1智能港口设计原则 13214949.2智能港口建设流程 14298599.3智能港口建设技术 1413197第十章智能港口运营与管理 152820610.1智能港口运营策略 15246710.2港口资源优化配置 1523810.3港口安全管理与环保 16第一章智能船舶概述1.1智能船舶的定义与发展智能船舶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船舶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船舶运行管理、航行控制、机械操作等方面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智能船舶的出现,旨在提高船舶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减少人为因素对船舶运行的影响,实现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智能船舶的定义起源于20世纪末,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行业逐渐引入了智能化概念。我国在近年来也高度重视智能船舶的研究与开发,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船舶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信息化阶段:船舶开始采用计算机、通信和自动化技术,实现船舶设备的数据采集、监控和分析。(2)网络化阶段:船舶内部各系统实现网络化,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输。(3)智能化阶段:船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船舶运行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1.2智能船舶的关键技术智能船舶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船舶自主航行技术:通过集成导航、通信、传感和控制等技术,实现船舶的自主航行,降低人为操作失误的风险。(2)船舶动力系统优化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船舶动力系统进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3)船舶机械操作智能化技术:采用机器视觉、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对船舶机械设备的自动识别、定位和操作。(4)船舶运行监控与预警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船舶各项参数,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船舶运行状态进行评估,提前发觉并预警潜在风险。(5)船舶信息安全技术:针对智能船舶的信息安全问题,采用加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技术,保障船舶信息系统的安全。(6)船舶通信技术:利用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等技术,实现船舶与岸基、船舶与船舶之间的信息传输。(7)船舶导航技术:结合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和船载雷达等设备,实现船舶精确导航。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智能船舶将具备更高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为船舶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二章智能船舶设计与建造2.1智能船舶设计原则智能船舶设计是船舶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原则:在设计智能船舶时,必须将安全性放在首位,保证船舶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能够稳定运行,避免发生安全。(2)可靠性原则:智能船舶的各项功能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保证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各项功能指标稳定,满足实际需求。(3)环保性原则:智能船舶设计应注重环保,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符合国际环保法规要求。(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智能船舶设计应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兼容性原则:智能船舶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其他智能船舶和港口设施无缝对接,实现高效协同作业。(6)易用性原则:智能船舶应具备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便于船员快速掌握和使用。2.2智能船舶建造流程智能船舶建造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调研:对市场需求、技术发展、法律法规等进行全面调研,为智能船舶设计提供依据。(2)设计阶段: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智能船舶设计方案,包括船体、动力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3)设备选型与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进行设备采购。(4)建造阶段: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船舶建造,包括船体制造、设备安装、调试等。(5)交付验收:完成建造后,对智能船舶进行验收,保证各项功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6)售后服务与维护: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定期对智能船舶进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2.3智能船舶建造技术智能船舶建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船舶设计技术: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提高船舶设计效率和质量。(2)船舶建造技术: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提高船舶建造速度和精度。(3)船舶导航技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通信等先进技术,实现船舶精确导航。(4)船舶动力系统技术:采用高效、环保的动力系统,提高船舶动力功能。(5)船舶通信技术:利用无线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船舶与港口、船舶与船舶之间的实时通信。(6)船舶运维技术:通过远程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船舶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7)船舶安全防护技术:采用先进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船舶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第三章智能船舶动力系统3.1智能动力系统组成智能船舶动力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构成:3.1.1数据采集与监测模块数据采集与监测模块是智能动力系统的基石,其主要功能是对动力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这些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转速、油耗、水温、油压、排放物浓度等。通过这些数据,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动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后续的优化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3.1.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规律和趋势。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预测动力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动力系统优化提供参考。3.1.3控制与执行模块控制与执行模块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的输出结果,对动力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和调整。这一模块包括发动机启停、转速调节、燃油喷射控制等功能,以保证动力系统高效、稳定运行。3.1.4通信与交互模块通信与交互模块负责将动力系统的实时数据、运行状态等信息传输至船舶监控系统,便于船员和岸基管理人员了解动力系统的工作情况。同时该模块还支持与外部系统(如气象、导航等)的通信,实现船舶整体运行的协同优化。3.2动力系统优化策略3.2.1能耗优化通过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智能动力系统可以调整发动机的运行参数,使其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降低能耗。系统还可以根据船舶的实际运行需求,自动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和功率,实现节能减排。3.2.2故障预防通过对动力系统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智能动力系统可以提前发觉潜在的故障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这些措施包括调整运行参数、提前更换易损件等。3.2.3维护保养优化智能动力系统可以根据动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自动制定维护保养计划,提高维护保养的效率。系统还可以根据船舶的运行周期和航程,预测动力系统的使用寿命,为船舶的维修和更新提供依据。3.3动力系统故障诊断3.3.1故障检测故障检测模块负责实时监测动力系统的各项参数,当发觉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故障检测方法包括阈值判断、趋势分析等。3.3.2故障诊断故障诊断模块根据故障检测模块提供的信息,对动力系统的故障进行定位和诊断。诊断过程涉及故障类型识别、故障原因分析等步骤。3.3.3故障处理与修复故障处理与修复模块根据故障诊断的结果,提供相应的修复建议和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调整运行参数、更换零部件等。同时系统还可以自动将故障信息传输至岸基维护部门,以便及时进行远程支持或现场维修。第四章智能船舶导航与控制4.1导航系统概述智能船舶导航系统作为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船舶提供精确的位置、航速、航向等信息,保证船舶能够按照预定航线安全、高效地航行。导航系统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航行控制系统、气象信息系统、航海图数据库等部分。全球定位系统(GPS)为船舶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通过卫星信号接收器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计算出船舶的经纬度坐标。航行控制系统负责根据船舶的航向、航速等信息,自动调整船舶的航线,保证船舶按照预定航线航行。气象信息系统为船舶提供实时气象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浪高等,帮助船舶规避恶劣气象条件。航海图数据库则存储了船舶航行所需的各类航海图信息,为船舶导航提供基础数据。4.2控制系统设计智能船舶控制系统设计以实现船舶自动化航行、提高船舶安全性、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为目标。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航行控制模块:根据船舶的航向、航速、航线等信息,自动调整船舶的航线和航速,保证船舶按照预定航线航行。(2)动力系统控制模块:根据船舶的航行需求,自动调整发动机的转速、方向等,实现船舶的动力输出控制。(3)船体稳定控制模块:通过调整船舶的姿态和重心,保持船舶的稳定性,提高船舶在恶劣海况下的航行安全性。(4)船舶监控模块:实时监测船舶各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动力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保证船舶正常运行。4.3导航与控制集成技术导航与控制集成技术是将导航系统与控制系统进行有机融合,实现船舶航行过程中各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和效率。集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导航数据融合:将GPS、气象信息系统、航海图数据库等导航数据融合,为控制系统提供全面、准确的导航信息。(2)控制策略优化:根据导航信息,优化控制策略,实现船舶航行过程中的最佳航线、航速等控制参数。(3)系统协同控制:实现导航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协同工作,保证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4)故障诊断与处理:对导航与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发觉故障时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通过导航与控制集成技术的应用,智能船舶能够在复杂海况下实现安全、高效的航行,降低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为船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五章智能船舶能源管理5.1能源管理策略在智能船舶的设计与运行过程中,能源管理策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保证能源使用的高效、环保。该制度应涵盖能源采购、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智能船舶应采用先进的能源管理技术,如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船舶能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船舶能源管理策略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船舶动力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船舶对传统能源的依赖;(3)强化船舶能源回收利用,减少能源浪费;(4)建立船舶能源管理激励机制,鼓励节能减排。5.2能源消耗监测智能船舶能源消耗监测是能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时监测船舶能源消耗情况,可以及时发觉能源使用中的问题,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能源消耗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船舶动力系统运行参数监测,如主机、发电机、电动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2)能源消耗数据采集与传输,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3)能源消耗数据分析,找出能源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改进措施;(4)能源消耗预警与报警系统,对能源使用异常情况进行及时预警。5.3能源优化配置智能船舶能源优化配置旨在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船舶运营成本。以下为能源优化配置的几个方面:(1)根据船舶航行任务和海域特点,合理配置动力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船舶航线和速度,降低能源消耗;(3)采用智能调度系统,合理分配船舶能源需求,避免能源浪费;(4)强化船舶能源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循环利用率;(5)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降低船舶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通过以上措施,智能船舶能源优化配置将有助于提高船舶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绿色航行。第六章智能船舶通信与网络6.1通信系统设计智能船舶的通信系统设计是保证船舶内部及与外部环境高效、稳定通信的关键。在设计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1)可靠性:通信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保证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2)实时性:通信系统应具备实时性,以满足船舶实时监控和应急处理的需求。(3)兼容性:通信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与各种通信设备、协议及标准相适应。(4)可扩展性:通信系统应具备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和船舶功能的增加。通信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设备选型:根据船舶的实际需求和功能,选择合适的通信设备,如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光纤通信等。(2)通信线路设计:合理规划通信线路,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线路,保证通信信号的稳定传输。(3)通信协议设计:设计适用于智能船舶的通信协议,实现船舶内部及与外部环境的无缝对接。(4)通信接口设计:设计统一的通信接口,便于各种通信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6.2网络架构与协议智能船舶的网络架构与协议是保证船舶内部及与外部环境高效、稳定通信的基础。以下为智能船舶网络架构与协议的关键要素:(1)网络架构:智能船舶网络架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负责采集船舶各部位的实时数据,如传感器、摄像头等。(2)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应用层,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3)应用层:负责对传输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船舶的智能监控和管理。(2)网络协议:智能船舶网络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TCP/IP协议:用于实现船舶内部及与外部环境的有线网络通信。(2)无线通信协议:如WiFi、蓝牙、LoRa等,用于实现船舶内部及与外部环境的无线网络通信。(3)专用通信协议:针对智能船舶的特殊需求,设计的专用通信协议,如NMEA0183、NMEA2000等。6.3数据传输与安全数据传输与安全是智能船舶通信与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数据传输与安全的关键技术:(1)数据传输:智能船舶的数据传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有线传输:通过光纤、网线等传输介质,实现船舶内部及与外部环境的有线网络通信。(2)无线传输:通过无线电波、卫星信号等,实现船舶内部及与外部环境的无线网络通信。(3)混合传输:将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相结合,实现船舶内部及与外部环境的混合网络通信。(2)数据安全:为保证智能船舶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需采取以下措施:(1)加密技术: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非法窃取。(2)认证技术:对通信双方进行身份认证,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3)防火墙技术:在船舶网络边界设置防火墙,防止外部攻击。(4)入侵检测技术:实时监控船舶网络,发觉并处理异常行为。(5)数据备份与恢复: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通过以上措施,实现智能船舶通信与网络的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第七章智能船舶安全与环保7.1安全监控系统7.1.1系统概述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船舶安全监控系统在现代船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船舶导航系统、动力系统、机械系统、电力系统等关键部分的监控。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数据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船舶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预警和故障诊断。7.1.2监控系统组成智能船舶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传感器:用于采集船舶各系统运行状态的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振动等。(2)数据处理器: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船舶运行状态,实时显示关键参数。(3)通信系统: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船舶管理人员,实现信息共享。(4)预警系统:当检测到船舶运行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船员采取措施。7.1.3监控系统应用智能船舶安全监控系统在航行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船舶各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船舶安全性。例如,在动力系统中,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主机、发电机等关键设备的工作状态,保证动力系统稳定运行;在导航系统中,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船舶位置、航向、速度等信息,为船员提供准确的导航数据。7.2环保技术与应用7.2.1环保技术概述智能船舶在环保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包括节能技术、减排技术、绿色能源利用等。7.2.2节能技术节能技术包括优化船舶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在船舶设计方面,采用流体动力学原理,优化船体线型,降低船舶阻力,提高推进效率;在能源利用方面,采用高效发动机、电机等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7.2.3减排技术减排技术主要包括尾气处理、废气处理、污油处理等。尾气处理技术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尾气再循环(EGR)等,可以有效降低尾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NOx)含量;废气处理技术包括湿式洗涤、干式洗涤等,用于净化船舶废气中的有害物质。7.2.4绿色能源利用绿色能源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在船舶设计中,可以采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等设备,为船舶提供清洁能源。7.3安全与环保法规7.3.1国际法规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船舶安全与环保的法规,如国际海上劳工公约(MLC)、国际船舶安全管理公约(ISMCode)、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MARPOL)等。这些法规对船舶的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保证船舶的安全与环保。7.3.2国内法规我国高度重视船舶安全与环保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防治法》等。这些法规对船舶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安全与环保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7.3.3法规执行与监管为保证船舶安全与环保法规的有效执行,我国海事局等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船舶的监管力度,对违反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船舶企业要严格遵守法规要求,加强内部管理,保证船舶安全与环保。第八章智能港口概述8.1智能港口的定义与发展智能港口是指在现代港口基础上,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港口基础设施、装卸作业、物流服务、安全监管等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以提高港口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的一种新型港口。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其智能化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我国在智能港口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青岛港、宁波舟山港等,都已成功开展了智能化改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港口建设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发展空间巨大。8.2智能港口的关键技术智能港口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技术:通过在港口各种设施和设备上安装传感器、控制器等智能设备,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为港口运营提供数据支持。(2)大数据技术:对港口历史和实时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港口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港口运营效率。(3)云计算技术:通过构建云计算平台,实现港口各类资源和信息的共享,降低港口运营成本。(4)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港口运营中的复杂问题进行智能决策和优化,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5)自动化技术: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实现港口装卸作业、物流服务等的自动化,降低劳动力成本。(6)网络安全技术:保障港口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7)绿色环保技术:采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设备等,降低港口对环境的影响。智能港口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多种技术的融合与创新,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我国智能港口建设将迈向更高水平。第九章智能港口设计与建设9.1智能港口设计原则智能港口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可靠:在设计智能港口时,必须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障港口运营的稳定性和船舶的安全。(2)高效便捷:智能港口应具备高效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能力,提高港口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3)绿色环保:在智能港口设计中,应注重环境保护,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兼容性强:智能港口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各类船舶、港口设施以及相关信息平台无缝对接。(5)可持续发展:智能港口设计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满足未来港口业务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求。9.2智能港口建设流程智能港口的建设流程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需求分析:对港口业务、设施和相关信息进行详细分析,明确智能港口建设的目标和需求。(2)规划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制定智能港口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网络架构等。(3)技术选型: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保证智能港口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兼容性。(4)施工安装: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软件系统的部署。(5)调试优化:对智能港口系统进行调试,优化系统功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6)运行维护: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体系,对智能港口系统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升级。9.3智能港口建设技术智能港口建设涉及以下关键技术:(1)物联网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港口各类设施的智能感知、数据采集和传输。(2)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港口业务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3)云计算技术: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港口业务系统的弹性扩展和高效运行。(4)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港口作业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5)网络安全技术:保障智能港口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6)集成技术:通过集成技术,实现港口各业务系统、设施和相关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7)绿色技术:运用绿色技术,提高港口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364-4-44:2024 EN Low-voltage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4-44: Protection for safety - Protection against voltage disturbances and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s
- 投资合作合同协议书
- 汽修场地租赁合同
- 代理记账公司员工保密协议
- 可编辑修改产品代理合同经销
- 个人装修木工劳务合同
- 医疗行业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与健康管理方案
- 天使投资协议书
- 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企业入驻协议
- 建筑劳务临时用工合同
- 中职历史教学计划
- 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男生青春期生理教育
-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课件-第四章语法课件
-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读与大单元设计思路
- 压疮护理质控反馈
- 山东春季高考Photoshop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英语试卷(附答案)
- 202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 数据采集管理制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