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之宋元时期_第1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之宋元时期_第2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之宋元时期_第3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之宋元时期_第4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之宋元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新题速递之宋元时期

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4•蒙阴县二模)“宋景德元年九月,辽军大举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兵临海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

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十二月,双方签订盟约,辽军撤回。”此战后()

A.宋朝偏安江南一隅

B.南宋和蒙古对峙局面形成

C.辽宋保持和平局面

D.北宋废除了重文轻武政策

2.(2024•百色一模)宋朝官僚主要有“阶、职、差遣”等称谓,“阶”、“职”为虚名,只有“差遣”才掌

握实际权力,州县长官也都由皇帝“差遣”京官去担任,出现“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情形。

这些做法()

A.扩大了科举考试影响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落实了重文轻武政策D.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

3.(2024春•瓦房店市期中)“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

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此范围内。这说明了元朝()

A.全国统一B.有效管理C.疆域辽阔D.政权并立

4.(2024春•南宁期中)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军很惧怕他们。耶城大战中,

面对身披重甲的金军精锐骑兵,他指挥步兵手持大刀冲杀,上砍骑兵,下砍马腿,获得大胜。材料描述

的“他”是()

A.韩世忠B.岳飞C.辛弃疾D.文天祥

5.(2024•东海县模拟)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首领是()

A.元昊B.阿骨打C.阿保机D.赵构

6.(2024•金昌三模)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

列措施中属于军事方面的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重用文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D.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

7.(2024春•朝阳区校级期中)2019年4月5日下午,在四川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英勇牺牲的4名临沂籍

烈士回归家乡,数万名群众自发聚集在烈士回乡道路两侧迎接英烈魂归故里。中华民族一直不缺少英雄,

下列英雄人物与事迹相对应的是()

A.寇准---抗击西夏B.岳飞----抗击金国

C.文天祥一一抗击蒙古国D.黄巢一一抗击隋朝

8.(2023秋•西城区期末)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A.具有家国情怀B.主张和而不同

C.崇尚天人合一D.重视以人为本

9.(2024•中山市模拟)五代十国时期,作为政治主角的武人轻蔑地称呼文人群体为“措大”。宋朝建立后,

“措大”一词由武人贬称文人逐渐变为文人自嘲,武人称谓也经历了从“健儿”到“腺卒”和“赤老”

的变化。由此可知,当时宋朝()

A.重视文教事业B.重文轻武风气盛行

C.阶级矛盾尖锐D.出现军阀割据现象

10.(2024•广州)宋朝政府大量颁行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各类书籍,满足各级学校的教学需要,这在以前

是难以想象的。这反映了()

A.科举制的创立B.造纸术的发明

C.八股文的推行D.印刷术的发展

11.(2024•吉安县校级一模)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

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

指()

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C.书法、火药、指南针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2.(2024•银川二模)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

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行省制度()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地方官员没有了权力

C.对后世影响力非常大D.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13.(2024•大同模拟)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甚至使用文臣统兵。当时的文官地位与待遇高于

武将,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宋代实行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

A.稳定宋文教昌盛的文治局面

B.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弊端重现

C.促进全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D.加强全国各地军队战斗能力

14.(2024•连云港模拟)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

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方法的使用()

A.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

B.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C.发展了便捷的陆路交通

D.影响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15.(2024•泰兴市一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光绪帝给

邓世昌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都体现了()

A.残酷的战争场面B.强烈的入仕意愿

C.深厚的家国情怀D.对劳动者的同情

16.(2024•泰兴市一模)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

的基本特征的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7.(2024•灌云县二模)《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

如行国中。”据此可知,元朝驿站的设置()

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C.扩大了元朝的疆域

D.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

18.(2024•文山市二模)某班级参加学校的艺术节活动,他们演出的节目是舞蹈《满江红》,该节目的创

作背景发生在南宋时期,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该节目歌颂的英雄是()

A.岳飞B.郑成功C.文天祥D.张骞

19.(2024•迎江区校级三模)随着坊市限制的打破,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日益繁盛,街道上行人车马往来不

绝。此后,宋朝政府吸收前朝经验,颁布“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十二字交通规则,并刻

成木牌,竖立在要害位置,提醒行人严格执行。这说明()

A.城市各区域可以随意经商

B.商业发展促进了交通管理

C.统治者注重区分尊卑贵贱

D,城市治理的法规日益繁琐

20.(2024•姜堰区一模)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

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外重内轻B.兵民合一C.重文轻武D.休养生息

21.(2024•邳州市一模)宋代的州设置通判的员数,分情况制定:文臣为知州的州,一般设通判一员,不

及万户的州不设通判;武臣为知州的州,无论大小一律设置通判一员或者两员。宋代通判设置的方式体

现了()

A.藩镇割据B.武将专权C.重文轻武D.分化相权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新题速递之宋元时期(2024年9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4•蒙阴县二模)“宋景德元年九月,辽军大举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兵临漕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

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十二月,双方签订盟约,辽军撤回。”此战后()

A.宋朝偏安江南一隅

B.南宋和蒙古对峙局面形成

C.辽宋保持和平局面

D.北宋废除了重文轻武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偏安江南一隅的是南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材料所述体现了辽与北宋之间和平局面的维持,而不是体现南宋与蒙古对峙局面,排除B项;

根据材料“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十二月,双方签订盟约,辽军撤回”

可知,面对辽军的攻打,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并签订盟约,辽宋之间保持了较长的

和平局面,C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一直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并且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北宋王朝重文轻武政策

的发展,排除D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2.(2024•百色一模)宋朝官僚主要有“阶、职、差遣”等称谓,“阶”、“职”为虚名,只有“差遣”才掌

握实际权力,州县长官也都由皇帝“差遣”京官去担任,出现“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情形。

这些做法()

A.扩大了科举考试影响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落实了重文轻武政策D.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主旨。

【解答】A.材料未涉及科举制的影响,排除A。

B.根据材料“只有‘差遣’才掌握实际权力,州县长官也都由皇帝‘差遣’京官去担任”可知,宋代采

取职官差遣制的方式临时解决地方问题,这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故B正确。

C.材料未涉及重文轻武政策,排除C。

D.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差遣制提高了行政效率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识记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2024春•瓦房店市期中)“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

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此范围内。这说明了元朝()

A.全国统一B.有效管理C.疆域辽阔D.政权并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疆域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题干反映了元朝疆域辽阔,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疆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C项正确;材料反

映的是元朝的疆域特点,没有体现全国统一,有效管理,排除AB项;元朝最终统一全国,结束了我国

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分立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疆域的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024春•南宁期中)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军很惧怕他们。邸城大战中,

面对身披重甲的金军精锐骑兵,他指挥步兵手持大刀冲杀,上砍骑兵,下砍马腿,获得大胜。材料描述

的“他”是()

A.韩世忠B.岳飞C.辛弃疾D.文天祥

【分析】本题考查岳飞抗金,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统率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在哪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

迫使金军后撤。故B符合题意;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取得邮城大捷,与韩世忠、辛弃疾、文天祥无关,

排除ACDo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岳飞抗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岳飞。

5.(2024•东海县模拟)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首领是()

A.元昊B.阿骨打C.阿保机D.赵构

【分析】本题考查契丹政权的建立,知道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解答】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故建立契丹政权的是阿保机。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契丹的兴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024•金昌三模)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

列措施中属于军事方面的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重用文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D.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

【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为改变武将跋扈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

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

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

识将,将不专兵。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4春•朝阳区校级期中)2019年4月5日下午,在四川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英勇牺牲的4名临沂籍

烈士回归家乡,数万名群众自发聚集在烈士回乡道路两侧迎接英烈魂归故里。中华民族一直不缺少英雄,

下列英雄人物与事迹相对应的是()

A.寇准---抗击西夏B.岳飞----抗击金国

C.文天祥一一抗击蒙古国D.黄巢一一抗击隋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正确对应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南宋军民英勇抗击金军,曾经在哪城大败金军

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但最终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B项历史人物和事件对应正确,符合

题意;寇准抗击的辽军,排除A项;文天祥抗击元朝,排除C项;黄巢领导农民大起义,给唐朝致命

打击,排除D项。

故选: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8.(2023秋•西城区期末)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A.具有家国情怀B.主张和而不同

C.崇尚天人合一D.重视以人为本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根据材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可知,题干描述了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A项正确。

B.儒家学派主张和而不同,排除B。

C.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排除C。

D.材料未涉及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排除D。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知

识分子的价值追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9.(2024•中山市模拟)五代十国时期,作为政治主角的武人轻蔑地称呼文人群体为“措大”。宋朝建立后,

“措大”一词由武人贬称文人逐渐变为文人自嘲,武人称谓也经历了从“健儿”到“粽卒”和“赤老”

的变化。由此可知,当时宋朝()

A.重视文教事业B.重文轻武风气盛行

C.阶级矛盾尖锐D.出现军阀割据现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题意中没有提及宋朝重视文教事业,排除A项;

根据宋朝对武人的称呼“薪卒”和“赤老”可知,宋朝因防范武将专权而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B项正

确;

题意中也未提及阶级矛盾尖锐,排除C项;

唐末出现军阀割据的现象,宋朝为借鉴前朝经验实行重文轻武国策,排除D项。

故选: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以及影响。

10.(2024•广州)宋朝政府大量颁行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各类书籍,满足各级学校的教学需要,这在以前

是难以想象的。这反映了()

A.科举制的创立B.造纸术的发明

C.八股文的推行D.印刷术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科技的发展,掌握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解答】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全靠人工抄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错漏,在短时间内也

很难传抄出大量复本,已无法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中国古人从印章和拓印的方法中获得灵感发明了雕

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开创了纸张印本书籍的

先河。人类社会从此淘汰了笨重的竹简书、昂贵的帛书,告别了手抄本书,开启了规范、轻便、快捷的

印刷书籍时代。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包括胶泥活字制作、排版、活字存储、印刷等一

套完整的工艺,从此大量书籍的印刷出版成为现实,这满足了教育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D项正

确;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排除A项;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改进了书写材料,排除B项;明清时期

推行八股文,加强了思想控制,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科技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024•吉安县校级一模)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

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

指()

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C.书法、火药、指南针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文明的成果。

【解答】据题干信息“第一种在文字方面”可知是印刷术,据题干信息“第二种在战争上”可知是火药,

据题干信息“第三种在航海上”可知是指南针。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12.(2024•银川二模)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

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行省制度()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地方官员没有了权力

C.对后世影响力非常大D.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信息。

【解答】根据题干: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

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表

述正确;地方官员没有了权力,说法错误,地方官员不是没有权力,不符合题意;C对后世影响力非常

大,表述正确,材料未涉及;D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一定要根据题目作答。

13.(2024•大同模拟)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甚至使用文臣统兵。当时的文官地位与待遇高于

武将,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宋代实行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

A.稳定宋文教昌盛的文治局面

B.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弊端重现

C.促进全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D.加强全国各地军队战斗能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

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

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故B符

合题意;稳定宋文教昌盛的文治局面属于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A;促进全社会文化素

养的提高是影响不是目的,排除C;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排除D。

故选: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以及影

响等知识。

14.(2024•连云港模拟)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

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方法的使用()

A.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

B.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C.发展了便捷的陆路交通

D.影响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降低了书的生产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促进了文

化的传播,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故D项确;火药的发明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

排除A;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排除B;活字印刷术与陆路交通无关,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活字印刷

术,活字印刷术影响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15.(2024•泰兴市一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光绪帝给

邓世昌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都体现了()

A.残酷的战争场面B.强烈的入仕意愿

C.深厚的家国情怀D.对劳动者的同情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天祥和邓世昌的事迹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英雄人物的事迹。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

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他的《过零丁洋》。这首诗

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

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

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

公足壮海军威”,所以两者身上体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C项正确;两句诗并没有描写战争场面,排除

A项;材料中的两个人物已经是国家臣子,并没有体现入仕意愿,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劳动者

的同情,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天祥和邓世昌的事迹的相关

史实。

16.(2024•泰兴市一模)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

的基本特征的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宋元历史。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

【解答】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时期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能准确

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宋元时期社会特点相关知识的掌握,学生应重点掌握秦汉、隋唐、三国

两晋南北朝、宋元时期的主要社会特点。

17.(2024•灌云县二模)《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

如行国中。”据此可知,元朝驿站的设置()

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C.扩大了元朝的疆域

D.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

【分析】本题考查了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目材料可知,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建

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D是正确的选项;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不能说元朝驿站的设置,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排

除A;元代大力修筑驿站和急递铺,为元代的路上贸易和对外联系提供了方便,材料体现不出元朝驿站

的设置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排除B;元朝统一之以后,疆域十分辽阔,驿站的设置强化对全国各地

的政治和军事管理,便于信息传递、物资调配和军队调动,不能说元朝驿站的设置扩大了元朝的疆域,

排除Co

故选:Do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做

出正确选择。

18.(2024•文山市二模)某班级参加学校的艺术节活动,他们演出的节目是舞蹈《满江红》,该节目的创

作背景发生在南宋时期,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该节目歌颂的英雄是()

A.岳飞B.郑成功C.文天祥D.张骞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1140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取得了邸城大捷,打败金军的

主力。

【解答】从题干“《满江红》”“南宋时期,宋金对峙局面”可知,该节目歌颂的英雄是岳飞。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

了建康,后又在哪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但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当局者却以“莫须有”

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故题干节目歌颂的英雄是岳飞,A项符合题意;郑成功生活在明末清初,文天祥是

南宋抗元大臣,张骞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排除BC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19.(2024•迎江区校级三模)随着坊市限制的打破,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日益繁盛,街道上行人车马往来不

绝。此后,宋朝政府吸收前朝经验,颁布“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十二字交通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