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归纳要点概括文意 答题模版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归纳要点概括文意 答题模版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归纳要点概括文意 答题模版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归纳要点概括文意 答题模版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归纳要点概括文意 答题模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18文言文阅读之归纳要点概括文意

SB®®

1.考查的能力层级为理解分析,侧重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涵泳和积淀。

2.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断句、文言翻译(句式、通假、

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种文言现象均有涉猎)、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归纳概括。

3.考查形式及体例:从体裁来看,以史传文为主,大多撷取自“二十四史”,具体以人物传记为主。通过

人物事迹的描述,逐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偶尔穿插一两句作者的观点。从题材上看,涉及忠君爱国、

驰骋疆场、秉公办事、为官清廉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汉唐、宋元明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

近几年全国试卷多是三个客观题加一个主观题(文言翻译);部分地区如北京卷、江苏卷等,可能有人物

事迹的归纳、事物成败的原因归纳等主观题。

4.真题举隅:2016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登云传》《明史•傅理传》;2017年选用了

《宋书•谢弘微传》;《后汉书•赵意传》《宋史•许将传》,2018年选用了《晋书•鲁芝传》《后汉书•王

涣列传》《宋史•范纯礼传》等。

5.应对策略:课内夯实基础,课外多做演练。熟记古文名篇,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才能学以致用。

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近两年的新高考全国卷更是采用了选择题(四选一)和简答题

两种考查形式。这两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无疑增加了考生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因此在一轮复习过程中考生务必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多做一些习题,在训练中总结答题的规律和方法。

对于文言文阅读试题而言,对原文内容进行概括是在文言文文本的第3道小题,例如,新高考II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苻坚与谢玄隔泗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泗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

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跳水之南,

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

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

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2023年全国甲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

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

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

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

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

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

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

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

【考点解读】

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察。

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且常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

进行设误,来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综合理解。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察的成熟题型。

一一单项选择一一选错误【转述文意】

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重分析、轻概括。

技巧突破:关注"六非"

非人物一一误解对象、张冠李戴

非事件一一曲解文意、归纳不全

非时间一一时序颠倒

非地点一一空间错乱

非细节一一无中生有、以偏概全

非关系一一强加因果、因果颠倒

【命题特点】

单项选择选错误

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重分析、轻概括。

文言文归纳要点概括文意

1.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

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

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2、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

(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

(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

(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

(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

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

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

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瓶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3、抓中心句、找关键句。

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

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

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

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

纳,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这些方法视具体的文

~T*7~~~T~I—1~1

早向XE。

4、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

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

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

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5、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

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6、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

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

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分析概括文意

概括分析题目的答题方式:

1.抓住题干,读全读准我们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2.借助注释,联系背景概括中心意思,忌以偏概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尾注等内容,掌握文章

出处和作者情况,还要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

3.辨析差异,排除干扰高考文言文阅读在奉考点的错误题型有或夸大事实,或偷换概念,或以假乱真,或

无中生有,或张冠李戴,

4.迁移知识,巧妙运用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文言文阅读中基础知识运用

试题的最大特点。

5.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事情的角色、件数和行为的程度、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2022年新高考I卷

(原文)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

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译文:

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

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

希望您能出行游说。”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马车。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希

望从赵国借些军队去救魏国。”赵王说:“寡人不能借。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

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孟尝君……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错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

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通过比对,明确设误点是张冠李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