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4年9月份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题2024年9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连续11年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我国数字经济整体呈现蓬勃向上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地位更加凸显。的确,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开始思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数实融合”议题就此展开。其中,二者最根本的逻辑关系即: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也需要数字经济的技术和平台。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场,产生了海量数据资源,各种数字应用渗透率位于世界前列,推进数实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数字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必修课”。简单理解数实融合,就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化向实体经济的应用、渗透和重塑,使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为引领和支撑我国数字经济新一轮增长的主引擎和主战场。数实融合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数实融合以技术、数据、产业融合为核心,促进产业要素重组、业务环节重构、商业模式重塑、价值链条延伸,日益催生融合性新业态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动力。数实融合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途径。数实融合通过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提升“产品+服务”价值链水平,深化实体经济质量变革。数实融合全方位重塑传统产业的创新范式、生产方式、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效率变革。数实融合发挥数字化发展优势,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先进制造业新方向,加速实体经济发展动力变革。数实融合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数实融合深化数字技术、数据流通,以需求定制指导柔性生产,促进实现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通过网络化、平台化组织方式,推动个人与企业从雇佣关系向合作关系转变,从而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再分配;推动构建数字供应链体系,助力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同时,数实融合发挥数字平台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优势,推动国内产业链向全球范围延伸,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在数实融合过程中,实体经济是核心,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数字技术,搭建数字平台,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制造业领域,数字化生产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在零售业领域,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主流,线上线下的融合也在不断加深;在金融业领域,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已成常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如今,一批又一批传统企业正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拓展市场和服务范围,实现转型升级;一些数字平台也在积极探索实体经济的应用场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新形势下,数实融合不只是锦上添花,更关系到产业的基本盘和增长盘。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推动数实融合,成为它们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确定选择。数字技术融入实体经济可以带来效率变革和体系重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重构传统产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体系,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未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更广泛深入,例如,在制造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会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智能制造将会成为制造业的新趋势;在零售业领域,无人零售和智能零售将会成为新的商业模式,线上线下的融合将会更紧密;在金融业领域,区块链技术将会成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数字货币将会成为新的支付方式。总之,数实融合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双向融合,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基础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数实融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必将增强我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摘编自《中国科技信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对全球经济的驱动力也越来越强,这是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探讨“数实融合”的背景。B.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为数字经济的壮大夯实基础,它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C.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融入实体经济各领域,实体经济将在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发展动力等方面不断发生深刻的变革。D.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新趋势、智能零售成为新商业模式、数字货币成为新支付方式是我们展望“数实融合”广阔前景的依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有关“数实融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庞大,增速快,各种数字应用渗透率位于世界前列,这意味着我国“数实融合”的发展水平也处于世界前列。B.“在数实融合过程中,实体经济是核心”,可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检验“数实融合”实际成效的重要标准。C.“以需求定制指导柔性生产”,说明传统产业如不借助数字技术,将很可能出现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的局面。D.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双向融合,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环节运行安全性,一定能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保障。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八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深圳市依托智慧燃气物联网及智能终端等项目,推动了燃气管网全方位感知,实现了燃气运营风险主动预警。B.中国一拖借助5G高速网络和AI算法,实现了发动机产品检测全程“无人化”作业,产品检测时间降低30%。C.特斯拉汽车通过FSD全自动驾驶技术自动上传大量行车数据信息,将汽车变成数据信息自动收集系统的终端。D.阿里云“汽车云”在国内已服务超过70%的汽车企业,通过云网端协同在出行领域的应用,实现了数据驱动汽车研发、制造、流通全环节。4.本文在论述时使用了“必修课”“双向奔赴”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5.我国为什么要深入推进“数实融合”?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完成6~9题。山前该有一棵树(节选)张者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天山南坡和北坡完全不同,北坡降水丰沛,风景如画,而南坡干旱少雨,没有山坡草地,没有如盖的塔松,也没有蘑菇般的毡房和满坡的牛羊,只有满山的砾石。这南坡是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却美得让人震撼。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大人们挖树的时候,同学们就到胜利渠边喝水。大家成群结队地趴在渠边,就像一群羊,而牧羊人是胡老师。当我们在渠边喝饱了肚子,装满了随身的水壶,胡老师就吹响了哨子把整个班集合起来。上课的内容就是跑步。同学们围绕着正在挖树的大人跑步,踏着胡老师的哨子,一二一,一二三四……胡老师还带领我们唱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那棵胡杨树实在太高大了,拖拉机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描写了矿区的自然环境,寥寥几句便营造了一种荒凉感,口语化的表达蕴含着抱怨之情,与小说标题《山前该有一棵树》在语意上形成了互补关系。B.孩子们提出要移植胡杨树,胡老师下课时没有告别,就独自走了,并不是因为孩子们给他出难题,而是很感动,他觉得应该想办法满足学生们的愿望。C.胡杨树被栽到校园,全矿的人都来看热闹,这一天成为所有人的节日。这表明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精神家园的共同追求。D.本文叙说孩子们与“树”的故事时因事见情:写《树》的命题作文时,忐忑兴奋:聆听父母记忆中的树,有所触动;树移到校园后,则是心安、期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从秃山写起,将天山南坡和北坡的自然环境作对比,得出“南坡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结论,借环境传达同学们渴望山前有一棵树的心声。B.本文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全文故事铺展出特定的时代背景,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笔法灵活,增添了阅读趣味。C.小说描写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的情节,看似闲笔,却由开山的炮声自然引出课堂,展现了老师的形象,也写出了师生们苦中作乐的心态。D.本文大多是回忆性叙述,以全知视角娓娓遂来,倾上帝俯瞰,客观而全面。在平缓的叙述中穿插多处抒情议论,凸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8.同学们对胡老师喊出“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树对于这里的人到底意味着什么?请结合文本简析。(4分)9.“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人知《易》为卜筮之书矣,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离骚》为词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忧,则几乎罔矣。然则古之人,有其忧与其志,不幸不得后之人有能忧其忧志其志而因以湮没不章者盖不少矣。刘彦和①曰:“《储说》②始出,《子虚》③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韩囚马轻④。”夫李斯之严畏韩非,孝武之俳优司马,乃知之深,处之当,而出于势之不得不然,所谓迹似不知而心相知也。贾生远谪长沙,其后召对宣室,文帝至云,久不见生,自谓过之,见之乃知不及。君臣之际,可谓遇矣。然不知其治安之奏,而知其鬼神之对,所谓迹似相知而心不知也。刘知几负绝世之学,见轻时流,及其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可谓遇矣。然而语史才则千里降追,议史事则一言不合,所谓迹相知而心不知也。夫迹相知者,非如贾之知而不用,即如刘之用而不信矣。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节选自《文史通义·知难》)材料二: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界浇二姚⑤,与左氏不合。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王逸以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⑥谓不合传。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节选自《文心雕龙·辨骚》)[注]①刘彦和,即刘勰,字唐和。②《储说》指战国时期韩非撰著的《内储说》《外储说》。③《子虚》指《子虚赋》,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的赋作。④“韩”指韩非,“马”指司马相如。⑤界浇二姚,羿即后界,浇即寒浞的儿子,二姚即古部落有虞氏的两个女儿,有虞氏为姚姓,故称。⑥孟坚,即班固,字孟坚。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不幸A不得B后之人C有能忧其忧D志E其志F而因以湮没G不章者H盖不少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卜筮,指灼烧龟板,根据龟板的裂纹推断吉凶叫作“卜”;用蓍草的茎占卦叫作“筮”。B.“韩囚马轻”与《鸿门宴》中“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者句式相同。C.负,承受,此处译为享有,与《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的“负”词义不同。D.讽,以委婉的言辞劝告,不同于今天的“讽刺”,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阅读某人的书,理解某人的话,并了解某人为什么说这样的话,难度递增,能做到的人越来越少。B.贾谊、刘知几等人才华横溢,人生都有“遇”时,可谓“幸”,但同时也是其人生之“不幸”。C.班固在评价屈原作品时,认为他对后羿、浇、二姚等故事的讲解,与《左传》中相关记载不符合。D.汉武帝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参与讨论《离骚》,认为汉四家以经书作标准对《离骚》的评价是中肯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2)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14.结合材料,简要归纳后世人难以“知”屈原及《离骚》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注]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可能与作者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有关。C.辛诗三四句写诗人读书时的反应,体现了诗人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特点。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16.读书目的往往对读书行为有影响,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现象。(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世人咏七夕,往往以牵牛、织女聚少离多为恨,秦观《鹊桥仙》“,”,则翻出新意,立意高远。(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3)“人间”常作为展示生存环境或表达生命体验的载体在古诗词中出现,比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2小题。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现在的微信聊天,已经发展出了一套相当精妙的、基于文字和符号的社交礼仪。比如,用微信时,句子结尾用不用句号大有讲究。别人请你帮个忙,你回一句“好的”或“好的。”有没有这个句号,A。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但微信通常是一句一句发送的,你写完一句话不用句号直接发送了,对方完全能明白。①也就是说,②微信已经不需要句号的“分隔开两句话”这个功能,③“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也已经让人们适应了。④在这种情况下,⑤你在句末加一个句号,⑥就刻意像是在告诉对方“我说完了”。这个语气是生硬的!如果前面是以“好、可以、同意”之类的正面词汇,句号立即就让这句话产生消极抵抗的意味。还有,现在年轻人一般都不用“微笑”这个表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表情本来表示开心、微笑,但忽然之间,年轻人用它来表示“呵呵”的心情,含有一种嘲讽的意味。试想,聊得兴起时对方突然发一个微笑表情过来,你是越看越不舒服,简直就是()。如今在微信中你想表达像生活中的那种微笑,要表达出真诚、友好,请使用“龇牙”;如果你真的笑出了声,现有表情已不足以表达,你最好直接用文字告诉对方“我笑出声了”。另外,现在B,人们总想用更强烈的词汇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作“形容词贬值”。大家都用一个词,那这个词就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必须用一个更夸张的词,这样原来那个词就贬值了,甚至意思走向了反面。比如,看完一场明星演唱会,用微信跟朋友形容现场人很多,你会用什么词呢?“很多”“特多”都太平淡、太土气了,年轻人会用“巨多”“狂多”“暴多”这样的词,而且这里的形容词一直在换。18.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五十步笑百步 B.笑口常开 C.皮笑肉不笑 D.笑里藏刀19.文中标有①~⑥序号的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1.请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解释“形容词贬值”的现象,要求表达简洁明了,不超过60个字。(5分)22.第四段中加点的“我们”和“大家”都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但在文中表意有差别,请作简要说明。(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国游泳队的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破世界纪录夺冠,澳大利亚知名游泳教练霍克却质疑称,这在人类能力范围内不可能做到。对此,潘展乐淡定表示:“他还是把自己框住了。框是人设的,鼓励和贬低我的话都能化作动力。好的框我会跳进去,不好的框我会打破它!”潘展乐的“框框”言论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4年9月份高三年级周考语文试题2024年9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连续11年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我国数字经济整体呈现蓬勃向上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地位更加凸显。的确,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开始思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数实融合”议题就此展开。其中,二者最根本的逻辑关系即: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也需要数字经济的技术和平台。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场,产生了海量数据资源,各种数字应用渗透率位于世界前列,推进数实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数字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必修课”。简单理解数实融合,就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化向实体经济的应用、渗透和重塑,使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为引领和支撑我国数字经济新一轮增长的主引擎和主战场。数实融合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数实融合以技术、数据、产业融合为核心,促进产业要素重组、业务环节重构、商业模式重塑、价值链条延伸,日益催生融合性新业态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动力。数实融合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途径。数实融合通过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提升“产品+服务”价值链水平,深化实体经济质量变革。数实融合全方位重塑传统产业的创新范式、生产方式、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效率变革。数实融合发挥数字化发展优势,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先进制造业新方向,加速实体经济发展动力变革。数实融合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数实融合深化数字技术、数据流通,以需求定制指导柔性生产,促进实现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通过网络化、平台化组织方式,推动个人与企业从雇佣关系向合作关系转变,从而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再分配;推动构建数字供应链体系,助力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同时,数实融合发挥数字平台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优势,推动国内产业链向全球范围延伸,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在数实融合过程中,实体经济是核心,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数字技术,搭建数字平台,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制造业领域,数字化生产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在零售业领域,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主流,线上线下的融合也在不断加深;在金融业领域,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已成常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如今,一批又一批传统企业正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拓展市场和服务范围,实现转型升级;一些数字平台也在积极探索实体经济的应用场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新形势下,数实融合不只是锦上添花,更关系到产业的基本盘和增长盘。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推动数实融合,成为它们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确定选择。数字技术融入实体经济可以带来效率变革和体系重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重构传统产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体系,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未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更广泛深入,例如,在制造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会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智能制造将会成为制造业的新趋势;在零售业领域,无人零售和智能零售将会成为新的商业模式,线上线下的融合将会更紧密;在金融业领域,区块链技术将会成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数字货币将会成为新的支付方式。总之,数实融合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双向融合,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基础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数实融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必将增强我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摘编自《中国科技信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对全球经济的驱动力也越来越强,这是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探讨“数实融合”的背景。B.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为数字经济的壮大夯实基础,它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C.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融入实体经济各领域,实体经济将在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发展动力等方面不断发生深刻的变革。D.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新趋势、智能零售成为新商业模式、数字货币成为新支付方式是我们展望“数实融合”广阔前景的依据。1.D解析:“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新趋势、智能零售成为新商业模式、数字货币成为新支付方式”是对未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预测,而非“展望前景的依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有关“数实融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庞大,增速快,各种数字应用渗透率位于世界前列,这意味着我国“数实融合”的发展水平也处于世界前列。B.“在数实融合过程中,实体经济是核心”,可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检验“数实融合”实际成效的重要标准。C.“以需求定制指导柔性生产”,说明传统产业如不借助数字技术,将很可能出现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的局面。D.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双向融合,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环节运行安全性,一定能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保障。2.A解析:“数字经济规模庞大,增速快,各种数字应用渗透率位于世界前列”只能反映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形势较好,并不能说明“数实融合”的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八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深圳市依托智慧燃气物联网及智能终端等项目,推动了燃气管网全方位感知,实现了燃气运营风险主动预警。B.中国一拖借助5G高速网络和AI算法,实现了发动机产品检测全程“无人化”作业,产品检测时间降低30%。C.特斯拉汽车通过FSD全自动驾驶技术自动上传大量行车数据信息,将汽车变成数据信息自动收集系统的终端。D.阿里云“汽车云”在国内已服务超过70%的汽车企业,通过云网端协同在出行领域的应用,实现了数据驱动汽车研发、制造、流通全环节。3.C解析:第八段强调的是“实体经济是核心,数字经济要为实体经济提供数字技术,搭建数字平台,促进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C项特斯拉汽车通过自动驾驶技术收集数据信息,体现的是数字技术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不符合核心观点。4.本文在论述时使用了“必修课”“双向奔赴”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4.①“必修课”:使用比喻手法,将“数实融合”比作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修课”,生动形象地强调了“数实融合”的必要性,从而自然引出后文对深度融合的定义以及推进“数实融合”的原因;②“双向奔赴”: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展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主动融合互相促进的美好现状,为“深度融合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观点提供了论据支持。(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每点中,具体内容1分,联系上下文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我国为什么要深入推进“数实融合”?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5.①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经济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大,数实融合是大势所趋。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助推其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的壮大为数字经济提供支撑和服务。③着眼未来,数实融合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关系到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完成6~9题。山前该有一棵树(节选)张者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天山南坡和北坡完全不同,北坡降水丰沛,风景如画,而南坡干旱少雨,没有山坡草地,没有如盖的塔松,也没有蘑菇般的毡房和满坡的牛羊,只有满山的砾石。这南坡是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却美得让人震撼。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大人们挖树的时候,同学们就到胜利渠边喝水。大家成群结队地趴在渠边,就像一群羊,而牧羊人是胡老师。当我们在渠边喝饱了肚子,装满了随身的水壶,胡老师就吹响了哨子把整个班集合起来。上课的内容就是跑步。同学们围绕着正在挖树的大人跑步,踏着胡老师的哨子,一二一,一二三四……胡老师还带领我们唱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那棵胡杨树实在太高大了,拖拉机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描写了矿区的自然环境,寥寥几句便营造了一种荒凉感,口语化的表达蕴含着抱怨之情,与小说标题《山前该有一棵树》在语意上形成了互补关系。B.孩子们提出要移植胡杨树,胡老师下课时没有告别,就独自走了,并不是因为孩子们给他出难题,而是很感动,他觉得应该想办法满足学生们的愿望。C.胡杨树被栽到校园,全矿的人都来看热闹,这一天成为所有人的节日。这表明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精神家园的共同追求。D.本文叙说孩子们与“树”的故事时因事见情:写《树》的命题作文时,忐忑兴奋:聆听父母记忆中的树,有所触动;树移到校园后,则是心安、期待。6.D“写《树》的命题作文时,忐忑兴奋”错误。原文中“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可见学生是心有抗拒。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从秃山写起,将天山南坡和北坡的自然环境作对比,得出“南坡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结论,借环境传达同学们渴望山前有一棵树的心声。B.本文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全文故事铺展出特定的时代背景,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笔法灵活,增添了阅读趣味。C.小说描写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的情节,看似闲笔,却由开山的炮声自然引出课堂,展现了老师的形象,也写出了师生们苦中作乐的心态。D.本文大多是回忆性叙述,以全知视角娓娓遂来,倾上帝俯瞰,客观而全面。在平缓的叙述中穿插多处抒情议论,凸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7.D“以全知视角娓娓道来”错误。8.同学们对胡老师喊出“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树对于这里的人到底意味着什么?请结合文本简析。(4分)8.①树能带给人们绿荫,带来生机,带来希望。②在父辈眼中,树代表故乡,是乡愁的寄托。③在所有人眼中,树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精神导向的坐标。(评分标准:答出1点给2分,任答2点方可给满分)9.“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①讲述故事。小说中的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增添了本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②推进情节。“我”是故事的参与者,由于“我”和同学们移树的提议,使得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中的胡老师是主人公,他的幽默风趣、学识渊博、教育艺术高妙的形象也因“我”和同学们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人知《易》为卜筮之书矣,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离骚》为词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忧,则几乎罔矣。然则古之人,有其忧与其志,不幸不得后之人有能忧其忧志其志而因以湮没不章者盖不少矣。刘彦和①曰:“《储说》②始出,《子虚》③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韩囚马轻④。”夫李斯之严畏韩非,孝武之俳优司马,乃知之深,处之当,而出于势之不得不然,所谓迹似不知而心相知也。贾生远谪长沙,其后召对宣室,文帝至云,久不见生,自谓过之,见之乃知不及。君臣之际,可谓遇矣。然不知其治安之奏,而知其鬼神之对,所谓迹似相知而心不知也。刘知几负绝世之学,见轻时流,及其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可谓遇矣。然而语史才则千里降追,议史事则一言不合,所谓迹相知而心不知也。夫迹相知者,非如贾之知而不用,即如刘之用而不信矣。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节选自《文史通义·知难》)材料二: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界浇二姚⑤,与左氏不合。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王逸以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⑥谓不合传。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节选自《文心雕龙·辨骚》)[注]①刘彦和,即刘勰,字唐和。②《储说》指战国时期韩非撰著的《内储说》《外储说》。③《子虚》指《子虚赋》,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的赋作。④“韩”指韩非,“马”指司马相如。⑤界浇二姚,羿即后界,浇即寒浞的儿子,二姚即古部落有虞氏的两个女儿,有虞氏为姚姓,故称。⑥孟坚,即班固,字孟坚。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不幸A不得B后之人C有能忧其忧D志E其志F而因以湮没G不章者H盖不少矣。10.DFH“有”的宾语是“能忧其忧志其志……者”,故在表停顿的“者”之后,即H处断开。“忧其忧”“志其志”是对称结构,这两句前面的词都是动词,分别译着“忧虑”“铭记”,因此可在第二个“忧”和“志”之后断开,即在DF处断开。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卜筮,指灼烧龟板,根据龟板的裂纹推断吉凶叫作“卜”;用蓍草的茎占卦叫作“筮”。B.“韩囚马轻”与《鸿门宴》中“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者句式相同。C.负,承受,此处译为享有,与《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的“负”词义不同。D.讽,以委婉的言辞劝告,不同于今天的“讽刺”,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词义相同。11.D错误。二者不同。第一个“讽”,讽诵、玩味;第二个才是以委婉言辞劝告。句意:扬雄讽诵玩味(《离骚》)。/邹忌委婉劝告齐王采纳谏言。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阅读某人的书,理解某人的话,并了解某人为什么说这样的话,难度递增,能做到的人越来越少。B.贾谊、刘知几等人才华横溢,人生都有“遇”时,可谓“幸”,但同时也是其人生之“不幸”。C.班固在评价屈原作品时,认为他对后羿、浇、二姚等故事的讲解,与《左传》中相关记载不符合。D.汉武帝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参与讨论《离骚》,认为汉四家以经书作标准对《离骚》的评价是中肯的。12.D“汉武帝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参与讨论……”的说法错误。原文是——王逸以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也就是对《离骚》作高度评价的是王逸、扬雄等人,汉武帝只是喜欢《离骚》,未曾参与讨论,更没有对其做出中肯的评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2)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1)心里的相知,不是像司马相如那样因为亲昵而被轻视,就是像韩非那样因为谗言而遭杀戮。(“狎”,亲近而不庄重、亲昵;“见”,表被动;“戮”,杀害。)(2)后代名儒所写的辞赋,没有不模拟《离骚》之形式的,这就是所说的“外表像黄金,内质像美玉,历代没有和它相当的”。(“莫不”,没有不;“拟”,模拟、模仿;“相、质”,外表、内质)14.结合材料,简要归纳后世人难以“知”屈原及《离骚》的原因。(3分)14.①不具有先贤智者的心怀与志向;②后世评价流于表面,与实际不符,对作品鉴赏不够精当,未加认真考察。参考译文:材料一:说到人的所谓相知,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音容貌就算啦;读他的书,知道他的文章,知道他所以做文章才算相知呢。读他的书而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天下比比皆是;而知道他的文章(观点)的,一千个中便得不到一百个;能知道他之所以做文章的原因(缘由),那么一百个人中得不到一个了。大家都知道《易经》是占卜的书,孔子读了,就知道文王是有忧患而作此书的,这是圣人的知道圣人。人人知道《离骚》是辞赋的鼻祖,而司马迁读了,就为其志向而悲,这是贤能人的懂得贤能的人呀。至于没有司马迁的志向,却要懂得屈原的志向;没有孔子的忧患意识,却要明白文王内心深处的殷忧,那么,这差不多算是痴心妄想了。那么,过去的人有他的忧患和他的志向的,遗憾的是,后世没有能够忧虑着他(前人)的忧患,铭记着他(前人)的志向,却因此被埋而没不彰显的人,实在不少啊。刘彦和说:“韩非子的《内外储》一书,才写出来之际,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做成之时,秦始皇、汉武帝,恨不能同时遇见。然而真正同时遇到了后,韩非却被囚禁,司马却被看轻。”说到李斯惧怕韩非子,汉武帝看轻司马相如,其实是知道得很深,处置得非常确当,然而出于时势又不得不这样。这是所谓形迹好像不相知,而心里却是相知的。贾谊被迁降到很远的长沙,后来在宣室召对,文帝甚至说,好久不看见先生您了;自己说超过他,看见了才知道不及他。君臣的际遇,可以说是非常相知了,可是文帝不知道贾生的治国安邦之策,却只想了解他(贾谊)关于鬼神的回答,这就是所谓形迹好像是相知,而心里却不相知。刘知几拥有了高超的学问,却被时人所看轻,等到他三次担任史臣,二次进东观编史,可算是被知遇了。可是真正谈论到史才,却被降逐到千里之外,议到史事,(君臣间)却一语不合,这就是所谓形迹相知,心里却并不相知。讲到形迹相知的,不是像贾生的表面被相知却不被重用,就像刘知几的被任用了却不完全信任。心里的相知,不是像司马相如那样因为亲昵而被轻视,就是像韩非那样因为谗言而遭杀戮。材料二:从前汉武帝喜爱《离骚》,(让)淮南王刘安作《离骚传》,(刘安)认为:“《国风》好写恋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像《离骚》可以说兼有二者的特点。”但班固却认为:“屈原夸耀自己的才华,以至忿懑怨恨,自投汨罗沉江而死;他在作品中讲到后羿、浇和有虞国王两个女儿二姚的故事,都和《左传》的有关记载不相符合;然而他的文辞瑰丽雅正,是词赋的创始者,所以屈原虽然算不上贤明的人,但也可以称得上了不起的人才。”王逸认为:“《离骚》的文字,多是根据经书来写的。后代名儒所写的辞赋,没有不模拟《离骚》之形式的,这就是所说的“外表像黄金,内质像美玉,历代没有和它相当的”。雄讽诵玩味后,也说(它的)“体制风貌同于《诗经》的‘雅’”。(刘安等)四家都拿《离骚》与经书比较,然而班固认为不符合《左传》。他们的赞誉与贬责都仅仅着眼于表面,常常不符合作品的实际,都可以说是赏鉴却不够精当,欣赏玩味(《离骚》)却未加以认真考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注]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可能与作者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有关。C.辛诗三四句写诗人读书时的反应,体现了诗人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特点。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15.C解析:“体现了诗人的恃才傲物、目空一切”错误,体现的是作者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激愤和思考。16.读书目的往往对读书行为有影响,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现象。(6分)16.①陆诗:诗人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所以宁可不要“五亩园”,即使年老眼花,也要坚持读书。②辛诗:为解是非得失迷茫,所以仔细比照揣摩前人留下的书籍,读到古人可笑之处便掩卷起身,在长廊中摩腹行走思量。(评分参考: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世人咏七夕,往往以牵牛、织女聚少离多为恨,秦观《鹊桥仙》“,”,则翻出新意,立意高远。(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3)“人间”常作为展示生存环境或表达生命体验的载体在古诗词中出现,比如“,”。(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2小题。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现在的微信聊天,已经发展出了一套相当精妙的、基于文字和符号的社交礼仪。比如,用微信时,句子结尾用不用句号大有讲究。别人请你帮个忙,你回一句“好的”或“好的。”有没有这个句号,A。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但微信通常是一句一句发送的,你写完一句话不用句号直接发送了,对方完全能明白。①也就是说,②微信已经不需要句号的“分隔开两句话”这个功能,③“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也已经让人们适应了。④在这种情况下,⑤你在句末加一个句号,⑥就刻意像是在告诉对方“我说完了”。这个语气是生硬的!如果前面是以“好、可以、同意”之类的正面词汇,句号立即就让这句话产生消极抵抗的意味。还有,现在年轻人一般都不用“微笑”这个表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表情本来表示开心、微笑,但忽然之间,年轻人用它来表示“呵呵”的心情,含有一种嘲讽的意味。试想,聊得兴起时对方突然发一个微笑表情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