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零模2025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苏南京零模2025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苏南京零模2025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苏南京零模2025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苏南京零模2025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2025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

语文2024.0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

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两千多年来,孔丘一直被世人尊称为孔子,这已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但是,孔丘为什么会

被尊称为孔子呢?

学者大概有两种见解。第一种以大名鼎鼎的《论语正义》为代表,认为“子”本指男子,

而孔丘是男性,所以就被尊称为孔子。“子”的本意指婴儿,婴儿有男有女,''子"未必一定就

指男子,所以“男子称子说”不可能成立。第二种是近现代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孔丘因道德崇

高,学问伟大,所以其弟子后学都尊称他为孔子,久而久之,成为了后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

惯。这种意见恐怕也难成立:其一,春秋时代道德崇高,学问伟大者,远不止孔丘一人,例如

孔子入室弟子颜回,虽然道德学问都非常了不起,却不能尊称为“颜子”。根据传世文献,战

国时代才尊称颜回为“颜子”,而这是违反春秋礼制的,说明战国时代周礼已荡然无存。其二,

春秋时代华夏大国的一些普通的公卿,例如鲁国的公卿''三桓",也被尊称为“某子”,但他们

并没有什么崇高的道德、伟大的学问。

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男子说”和“道德学问说",都难自圆其说。

“子”在西周时代是对部分诸侯的贬称。据春秋传世文献,大体上,华夏大国诸侯称“公”

也称“侯”;诸侯称霸者则称“伯”;华夏小国诸侯和蛮夷戎狄诸侯,则笼统称''子"或称“男”,

其中“男”爵的地位似乎更低。蛮夷戎狄诸侯,则无论大小一律称“子”。

春秋初期出现了新情况,以文明之国、强大之国自居的华夏大国,将自己的公卿视作华夏

小国之君和蛮夷戎狄之君,有提高华夏大国诸侯政治地位的意思。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

的最早例子是《左传•隐公四年》中卫国君子尊称该国公卿石暗为“石子”,因为石靖选择国

家大义。后来,这就成为惯例。只要是华夏大国的公卿,不管道德学问如何,对国家有无功劳,

都可以被尊称为“某子”。

孔丘虽是商汤苗裔微子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其父叔梁也只是鲁国的一个乡邑大夫,而

孔丘又是他父亲的小妾所生的幼子,无权继承父亲的爵位和官职,所以孔丘的政治、经济地位

与平民百姓相差无几。按照春秋礼制,他是不够资格被尊称为“子”的。但在鲁定公十年,情

况发生了改变。这年,孔子居然以庶姓身份,直接担任了鲁“相”,是公卿上大夫。按照春秋

礼制,孔丘既然做了华夏大国鲁国的公卿,就可以被尊称为“孔子”了。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

子,与其性别、道德学问无关,只与他的官爵有关。

孔丘被尊称为孔子,首先是春秋时代官本位思想的反映。孔子帐下弟子,颜回、闵子骞、

原宪三位,都坚决不肯做官.所以他们都不可以被尊称为“某子”。但《论语》中有尊称闵子骞

为“闵子”的语录(《先进篇》),根据春秋礼制和闵子骞根本没有做官的经历,我们就可以推

知,那个“闵子”应为辗转抄写刊刻之误。孔子部分设帐弟子,后来做了华夏大国的公卿,按

照春秋礼制,都应该被尊称为“某子”,但是包括《论语》在内的传世文献,都直接称他们的

表字,没有尊称他们为“某子”,只有曾参一直被尊称为“曾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子夏、

子张、子贡等人,虽然无比崇拜孔子,但是迫于现实压力,最后客观上都背弃了老师和孔学,

转而去做了法家、兵家、纵横家的“开山祖师”,只有曾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继续传经。曾

子一派人认为,子夏等人不应该继续得到特别的尊敬,所以在整理文献时,把原始记录中尊称

他们为“某子”的地方,统统改为直接称呼其表字,略略有点敬意罢了。

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也是华夏本位思想的反映,显示了华夏文化的优越感。当时华夏之国

如东夏的鲁国、齐国、卫国等,没有一个国家的实力可以与楚国抗衡,但上述自视为大国其实

只是中等国家的公卿却可以称为“某子”,而楚人因是蛮夷戎狄,即便是国君也只能身处低位。

再如南方吴国与周王国是兄弟之国,但是因为吴国久居南蛮之地,华夏诸国一直视之为蛮夷戎

狄,所以吴国也是子爵之国。

孔丘被尊称为孔子,还是华夏大国实力地位的反映。例如春秋时代的杞国为大禹之后,自

然是华夏之国,但是因为国力太弱,其国君就一直被贬称为“杞子”。

孔子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开始设帐授徒,没有官职,弟子只能尊称他为“先生”。鲁定公十

年担任鲁国公卿后,弟子则尊称他为“孔子”“夫子”“君子”“子”,其间相距大约二十年。可

是我们今天读孔子的传世语录,任何一章都尊称孔丘为“孔子”“夫子”“君子”“子”,难道孔

子设帐的前二十年中就没有留下任何语录吗?古今整理文献有个通例,就是用人家最后的最高

的职务或者死后的谥号来称呼他。那么后人整理孔子语录时,应该是把起初尊称孔子为“先生”

的语录,统统改为尊称“子”“孔子”“夫子”或“君子”了。

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是最早设帐授徒的思想家、政治家,诸子百家都比孔子晚。孔子去世,

墨子才生。老子虽然比孔子年长,但是《老子》一书并非老子一人所作,而是战国末期思想家

的作品,可能是假托老子而为名,旨在方便传世而已。孔子的语录,恐怕是继《诗》《书》《礼》

《易》《乐》《春秋》之后,最早又十分重要的文献,所以战国诸子无论是否赞成孔子,没有不

读孔子语录的,战国时代孔子语录,特别是《论语》就已经经典化。由于孔子弟子经常简称孔

子为“子”,孔子设帐弟子、墨子、孟子、庄子等等,就都不可以单独称“子”,而只能尊称“某

子”。

孔子之子孔鲤、孙孔饭,都是战国初期的公卿大夫和大学问家,因为孔子的缘故,他们不

仅不能被尊称为“子”,称为“孔子”更不行,所以传世文献大多称其表字伯鱼、子思,以略

表敬意。

(摘编自吴天明《孔丘为什么被尊为孔子》,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丘被尊为孔子的原因,《论语正义》持“男子称子说”,大多数学者反对此说法,他们认为

是孔丘道德崇高、学问伟大。

B.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最早的例子是卫国的石晴,其后还有鲁国的“三桓”,其实他们

并没有了不起的道德学问。

C.从庶姓身份直接担任鲁国的“相”,成为公卿上大夫之后,孔丘才可以被尊为孔子,这是当

时社会尊尊贵贵的礼制决定的。

D.孔丘是鲁国的公卿,却可以与大禹之后的杞国国君一样都获得“某子”的称谓,反映了华夏

诸国文化与国力上的等级差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弟子闵子赛没有做过官,但《论语•先进篇》中却称他为“闵子”,很可能是后人辗

转抄写刊刻时漏了一个“骞”字。

B.子夏、子张、子贡等人后来开宗立派,创立了法家、兵家、纵横家,所以曾子一派整理《论

语》时直接称呼其表字以表敬意。

C.孔子设帐授徒在任鲁国公卿之前,而传世语录中没有尊称他“先生”的,可以推测后人在整

理文献时,按照惯例做了修改。

D.孔子弟子、墨子、孟子等诸子百家只能被尊为“某子”,因为在经典化的孔子语录中,孔门

弟子已经把孔子简称为“子”了。

3.根据材料观点,对图中诸侯国国君的称谓,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春秋列国形势图

A.秦伯B.晋侯C.楚公D.越子

4.材料中多处引述文献,这对论证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5.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子”的称谓对象的流变。(6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画痕

宗璞

大雪纷纷扬扬,大片的雪花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把整个天空都塞满了。

逮冬从公共汽车上下来,走进雪的世界。他被雪裹住了,无暇欣赏雪景,很快走进一座大

厦,进了观景电梯。这时再看飞扬的雪花,雪向下落,人向上升,有些飘飘然。他坐到顶,想

感受一下随着雪花向下落的感觉,便又乘电梯向下。迷茫的雪把这座城市盖住了,逮冬凑近玻

璃窗,仔细看那白雪勾勒出的建筑的轮廓,中途几次有人上下,他都不大觉得,只看见那纷纷

扬扬的雪。

电梯再上,他转过身。他是一个很普通的计算机工程师,因母丧回南方小城去了几个月,

回来后原来的职位被人占了,只好另谋出路,现在来这家公司面试。

电梯停下了,他随着几个人走出电梯。

这是一个大厅,很温暖。有几个人好奇地打量速冬,他很快发现自己走错了地方。

正要退出,一个似乎熟识的声音招呼他:“逮冬,你也来了。”这是老同学大何。大何胖胖

的,穿一身咖啡色西服,打浅色领带,笑眯咪有几分得意地望着逮冬。“你来看字画吗?是要

买吗?”

逮冬记起听说大何进了拍卖这一行,日子过得不错,是同学里的发达人家。

“我走错了,提早出了电梯。”逮冬老实地说。

“来这里都是有请束的,不能随便来。”大何也老实地说,“不过,你既然来了何不看看?

我记得你好像和字画有些关系。”

大何所说的关系是指逮冬的母亲是位画家,同学们都知道的。大何又加一句:“你对字画

也很爱好,有研究。”他很欣赏自己的记性。

逑冬不想告诉他,母亲已于两个月前去世,只苦笑道:“我现在领会,艺术都是吃饱了以

后干的活儿。”

他们走进一道木雕隔扇,里面便是展厅了。大何想给逮冬一本拍卖公司印刷的展品介绍,

又想:他反正不会买的,不必给他。逮冬也不在意,只顾看那些展品。有件董其昌《蔚泾访古

图》的临摹本,似是一幅雪景。他往窗外去看雪,雪还在下,舒缓多了,好像一段音乐变了慢

板。又回头看画,这画不能表现雪的舒缓姿态,还不算好。

逮冬想着,自嘲大胆,也许画的不是雪景呢。遂想问一问,这是不是雪景。“蔚”到底是

什么植物?以前似乎听母亲说过这个字,也许说的就是这幅画。

大何已经走开,他无人商讨,只好继续看。还是董其昌的字,一幅行书,十分飘逸。旁边

有人低声说话,一个问:“几点了?”他忽然想起了应试,看看表,已经太晚了,好在明天还

有一天,索性看下去。

董其昌旁边挂着米友仁的字,米家,他的脑海里浮起米芾等一连串名字,脚步已经走到近

人的展区,一幅立轴山水使他大吃一惊。这画面他很熟悉,他曾多次在那云山中遨游,多次出

入那松林小径。云山松径都笼罩着雪意,那似乎是活动的,他现在也立刻感觉到雪的飞扬和飘

落。当他看到作者米莲予时,倒不觉得惊奇了。米莲予就是他不久前去世的母亲。

米莲子的画旁是她的父亲米的一幅行书,逑冬脑子里塞满了记忆的片段,眼前倒觉模糊了。

他记得儿时的玩具是许多废纸,那是母亲的画稿,她常常画了许多张,只取一两张。逮冬儿时

的游戏也常是在纸上涂抹,他的涂抹并没有使他成为艺术家,艺术细胞到他这里终止了。他随

大流学了计算机专业,编软件还算有些想象力。外祖一家好几代都和字画有不解之,母亲因这

看不见的关系,当年吃尽苦头,后来又因这看不见的关系被人刮目相看,连她自己的画都被抬

高了。米莲予并不在乎这些,她只要好好地画。她的画大都赠给她所任教的美术学校,这幅画

曾在学校的礼堂展览过。有的画随手就送入了,家里存放不多。

“看见吗?”大何不知何时走到他身边,“你看看这价钱!”

逮冬看去,仔细数着数字后面的零。一万两千,十二万,最后弄清是一百二十万。

大何用埋怨的口气说:''这些画,你怎么没有收好。”

逮冬不知怎样回答。母亲似乎从没有想到精神的财富会变成物质的财富。事物变化总是很

奇妙的。

他又看米颗的行书。这是一个条幅,笔法刚劲有力,好几个字都不认得。他们这一代人是

没有什么文化的。他念了几遍,记住两句:只得绿一点,春风不在多。

拍卖要开场了,大何引述冬又走过一道隔扇,里面有一排排座椅,人声嗡嗡的,逐渐低落。

一个人简单讲话后,开始拍卖。

轮到米莲予的那幅《松山雪意图》时,逑冬有几分紧张。母亲的画是母亲的命,一点点从

笔尖上流出来的命,现在在这里拍卖,他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一百二十五。”一个人报价,那“万”字略去了。

“一百三十。”又一个人报价。

逮冬很想收回母亲的作品,把这亲爱的画挂在陋室中,像它诞生时那样。可是他没有力量,

现在还在找工作,无力担当责任。这是他的责任吗?艺术市场是正常的存在,艺术品是属于大

家的。

“二百二十。”有人在报价。

“二百二十万!”主持人清楚地再说一遍,没有回应。主持人第三遍复述,没有回应。锤

声咚地响了。《松山雪意图》最后以二百二十万的价钱被人买走。

逮冬觉得惘然而又凄然,这真是多余的感觉。他无心再看下面的拍卖,悄然走出会场。

大何跟了过来。“这儿还有一幅呢。”大何指着厅里的一个展柜,引述冬走过去,一面说,“我

们用不着多愁善感。”

展柜里平放着几幅小画,尺寸不大。逑冬立刻被其中一幅吸引,那是一片鲜艳的黄色,亮

得夺目。这又是一张他十分熟悉的画,母亲画时,他和父亲通萌都在旁边看,黄色似要跳出纸

来。”是云南的油菜花,还是新西兰的金雀花?”父亲笑问,他知道她哪儿也没有去过。画面

远处有一间小屋,那是逮冬的成绩,十五岁的逑冬滴了一滴墨水在那片黄色上。母亲添了几笔,

对他一笑,说:“气象站。”逮冬看见了作者的名字——米莲予,还有图章,是逮萌刻的,“米

莲予”三个字带着甲骨文的天真。这图章还在逮冬的书柜里。画边又有一行小字,那是米家的

一位熟朋友,这幅画是送给她的,因为她喜欢。她拿着画,千恩万谢,说这是她家的传家宝。

“这画已经卖了,五十万元。”大何说。逮冬点点头,向大何致谢,走进电梯。

雪已停了,从电梯里望下去是一片白。逑冬走出大厦,在清新的空气中站了一会儿。

“明天再来应试。”他想,大步踏着雪花,向公共汽车站走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雪”的描绘具有象征意味,母亲画作中飞扬飘落的雪花,是主人公建冬洒脱恣意的

内心世界的隐喻。

B.文中详细叙述了《松山雪意图》的拍卖过程,特别是对数字的反复呈现,让读者直观感受到

特定的现场氛围。

C.为母奔丧却失去工作,艺术世家的后代却成了工程师,声称留做“传家宝”的画却被高价卖

出,这些对比隐含了作者的忧思。

D.主人公建冬是个有自省意识的人,对《行泾访古图》临基本的鉴赏和对外祖手书条幅的辨识,

都让他反思自己这一代人的精神特征。

7.对小说中“大何”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何穿西服打领带,“笑眯眯”地望着逮冬,体现了身为成功人士的自得。

B.大何邀请没有请柬的遑冬看展览,既有商人的敏感,又不乏对同学的情意。

C.大何对逮冬的“埋怨”主要源于他的价值观念,而非对老同学现状的担忧。

D.大何引导逮冬看另一幅画,希望老同学从迷惘失落中走出,不再多愁善感。

8.简要分析小说中“观景电梯”的作用。(4分)

9.小说的标题“画痕”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彭仲刚,字子复,平阳人也。乾、淳之际,永嘉儒者林立,先生遍游其间。及以进士释褐,

主金华簿。先生之学,不事论说,以实践为宗旨,尤有吏才。衢州大水,宪司檄下金华,令先

生往覆视。先生请日:“衢水高者出屋境杀稼溺人行道共知既再检实矣。犹往覆视者.防吏之

欺,将使民实得食也。然恐待覆视,而民已死矣。”宪司感其言,即出米恣所赈。移临海令,

均其民之力役,图县乡之地,几都几保合为一图,而物数其地之所有。有以图上者,先生日:

“善。犹有遗。”其人曰:“无。”先生指日:“某地方岭有某某居之,某地有松林水步,今飒失

之?”某人大惊,不知先生何以得之也。由是整废坠甚多。先生善听讼,然不自以为明,每谕

之日:“虽讼而直,所屈多矣。”民爱信之,讼为衰止。

提刑荐其政,召付都堂审察,授两浙运司均斛官。迁国子监丞,以试进士与知举者忤,罢

官。已而起知全州。时陈公君举、詹公元善任漕使,首为减月椿钱㈤十三四,先生又减繁费,

以烈民力。然后戢豫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带纳者蠲其大半,输租得自概量,吏胥不敢

取财可。而择其耆老之有学行者,师长其子弟.先生于听政之暇,亲执经而教之。以外艰归。

凡先生所至,去后无不思者。绍熙五年,明、越大饥,特令先生为常平提举,盖且向用矣。是

年病卒。

叶水心日:“子复之为学,以为非同声趋和所能至也,故不敢以意之为是,而独以力之能

者试之。常左经而右律,目验而耳羲,考实以任重,先难以致远。非其心之所通,虽诚闻之,

不苟从也;非其行之所至,虽审知,犹愁置之。故其材为实材,德为实德,此先生之学之大致

也。”先生不著书,赖有水心之文,得以见其本末云。

(节选自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十三)

[注]月椿钱:南宋为支应军饷而加征的税款名目。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分)

衢水高者出口屋境回杀稼口溺人功行道同共知回既再同检实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颁布,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与《劝学》“下饮黄泉”的用法相同。

B.胡,为什么,与《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胡不归”的“胡”意思相同。

C.斛面,指斛面米,官吏收粮时拿一块刮板从斛面上刮取米粮以中饱私囊。

D.本末,此处指人的生平事迹,与成语“本末倒置”的“本末”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彭仲刚任金华县主簿时,上司要求先查核灾情再赈济灾民,彭仲刚认为查核的初衷是好的,

但救灾刻不容缓,上司被他的一席话感动了。

B.为了公平安排人丁力役,彭仲刚把临海县的土地绘制成图册,几都几保合为一图,同时注明

地上物产,因此整顿了许多荒废之地。

C.彭仲刚任全州知州后,实行了许多善政,首先减免十分之三四的月格钱及其他费用,还放宽

借贷期限,允许老百姓缴纳田租的时候自己称量。

D.凡是彭仲刚任职的地方,他离任之后,老百姓都很想念他。后来,明州和越州闹饥荒的时候,

朝廷又任命他为常平提举官,同年他病故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谕之曰:“虽讼而直,所屈多矣。”

(2)而择其耆老之有学行者,师长其子弟,先生于听政之暇,亲执经而教之。

14.彭仲刚“以实践为宗旨”的为学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末段文意,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过胡山眉①

吕留良

谁传消息漏行春?一笑相迎岸幅巾。

屋角梅疏深避俗,墙头山拥乱窥人。

醉馀茶味交情永,梦里书声习气亲。

准备芒鞋随拄杖,亿千峰子亿千身。

[注]①胡山眉,湖州人,吕留良的朋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围绕“过”字,逐层展开,写了屋外相迎到屋内待客及山中陪伴游览的过程。

B.首联看似嗔怪不知是谁泄露行踪,实际上表达对主人胡山眉笑脸相迎的喜悦之意。

C.颈联一实一虚,奉酒添茶,实写殷勤款待,梦里仿佛听到读书声,虚写气味相投。

D.竹杖芒鞋,友人相伴,浓厚的游兴使诗人夸张地表示要在无数的山峰上留下足迹。

16.古诗写景状物,往往景中有人,物中有人。请结合颔联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著名学者饯大昕的书裔名为“十鸟帝”,“十鸟”一词出自荀子《欢学》”▲

(2)夏日,莲叶田田荷花翩翩的美景,使人不禁想起了周邦彦《苏幕遮》中的词句“左,

(3)见贤思齐,是我国优良的精神传统。唐诗宋词中多有表达,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又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古至今,图书馆作为收藏保管书籍及其他纸质文献资料的重要建筑,被视为知识的宝库

和文明的殿堂。图书馆门口延伸至主入口的“知识的阶梯”,让前来求知的人们难免多费些腿

脚,犁“阶”洋区。其实,抬高的入口加上费膝盖的台阶,并非是建筑设计师们的刻意刁难。

为了馆内空间的合理配置,一些图书馆选择将内部业务房间设在底层,利用架高的主层,将内

部工作空间与一般读者使用的空间隔离开,实现不同使用人群的分离,避免相互干扰。有的图

书馆会选择将密闭书库放在建筑的下部,处于半密闭或者全密闭的状态,这样做有利于书库防

尘,同时传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