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维笃志奉佛,对其诗歌创作不能不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表面的佛教术语,而是禅境的那
种深入到诗人审美意识和骨髓中的空、静、冷、寂的境界,从而形成最能代表士大夫简远、闲淡的人生风
格和诗歌风格,使王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成为与李杜鼎足而立的大家。禅对王维诗的影响更多的是使诗
人的诗得到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审美境界,甚至可以说是开拓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一
派诗风:空寂、清幽。
王维在社会政治和自然山水中的心情基本是平静的,他消除了对政治与自然的比较意识,因而既没有
超越者的快意,也没有失意者的心累。他的山水诗常常表达一种悟禅得道的瞬间体悟。
王维终身在官场,却能得到人道的超脱。他将政治功利作为一种生存的方式;而又陶醉于山水田园的
自适。
王维精通彳弗理,并在自然和社会中实践佛理。在观察自然山水方面,寻得自然万物之真趣。王维的山
水诗以超脱生活为动机,而又回到了生活之中,自然山水在他心中唤起美感,包括自我、自然、社会诸方
面的因素,同时又超出了这三者的实际内涵,别具情趣。
王维所处的时代,没有社会恐惧和政治忧患,却有了禅宗的超越哲学。王维的山水精神,就是在这种
宗教信念的支配下,从哲理的高度彻底解决对生存空间与时间的疑惑,使政治、自我、自然三者由分离到
合一,而且在生命价值上平衡了政治功名与自然山水的关系,使其山水作品具有无尽的禅趣。王维的山水
审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习佛参禅生活的一部分。“他一方面徜徉山林,一方面躬行奉佛,这两者互
为依辅地结合在他的生活之中。他在倾心奉佛时不忘寄情山水,在欣赏风景时又从事佛教修行。”他的许
多山水诗作品就是他隐逸生活的写照。他的山水田园诗,多追求一种寂静清幽的境界。王维多次隐居,曾
经在嵩山、终南山、胡川等地的山水胜境中生活过,对那里的宁静、优美景色十分喜爱,并有真切的体
验,所以他的诗能够创造出寂静清幽的境界。
王维的山水诗充满着禅趣,他生动地传达出了自己微妙的神悟体验,表现了一种以静为终极目的的动
静情致。他特别醉心于表现自然界的静态美。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运动,最终是导向静穆的。他在很
多诗句中的动静描写,几乎成为一种固定的结构,“静”的永恒与“动”的虚幻相映衬,使意境中的禅趣
表现得幽妙而深切。王维这种诗禅一体的和谐是如何完成的呢?习佛参禅极大地改变了王维的世界观,他
以虚空一切的心灵彻悟代替了对纷纭世界的观察和感受,自然物象进入他的视野,便在他心里唤起一种无
待、忘我、超然物外的空无意念,这就是王维的内在心理。在创作中,他用自然物象与心灵感悟的契合,
使这种内在的空无意念自然外化,便形成诗禅一体的意境。那淡远含蓄、玲珑澄澈的意境,沈是诗性的智
慧和佛性智慧的闪光。
王维在中国山水田园诗上的贡献,就是以佛禅意识为内在精神,去体认和表现生命和自然,在一种特
定的宗教体验中去幻构理想的心理时空,开拓山水诗的意境。
(摘编自《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材料二:
王维丰富了山水诗中的禅意,开创了禅意境界的新起点,开创了唐代的水墨山水画和泼墨山水画,对
后世文人画产生了巨大影响。秦汉时期的绘画形式主要有壁画、石画、砖画和绢画,主要由图形和颜色构
成。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体现在艺术中,画中的铭文也是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特征。隋代绘画风格承前
启后,具有“精、妙、美”的特点。唐代绘画在隋代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山水画相继成熟。盛唐时期不仅
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也是一个佳作云集、风格新颖的时代。不同地域文化的绘画手
法相互交融和反映,形成了一种流行的新形式。宋代的苏轼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文人
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明代董其昌推崇“文人画”,以唐代的王维为文人画始创者。在明末
清初文人画迎来了鼎盛的时期。通现出了许多项尖的文人画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四僧”,而“四僧”中
又以八大山人和石涛最为突出。陈师曾认为文人画有四种元素即品格、知识、才智和思想,有了这四种元
素,文人画才能得到提高。文人画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画外之意”。这种“画外之意”是
“文人画”的含金量高于“画家画”的根本原因。绘画中的环境是可以描述的,但绘画之外的意境却很难
找到,因为“绘画之外的意境”需要丰富的学识和生活积累才能实现。文人画家必须是善诗的文人、任性
率直的画家和重视道德的书法家。文人画在观点上是写意的,在表达的本质上寻求图像之外的兴趣,而不
是注重现实主义。文人画家都以一颗空旷宁静的心,深刻体会大自然的无言之美,也透视生命之根。在万
物自由的大背景下,活着的人享受着自己的生活,也很自在。在这个天人无声交流的契机下,绘画的情感
从文人的心中涌出,活跃于画幅上。
(摘编自魏宝丽《论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一心信佛,因此他诗歌中形成了空、静、冷、寂的境界,这使他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成为与李
杜鼎足而立的大家。
B.受禅的影响,王维得以在诗歌中开拓一片新的艺术天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一派诗风,代表了士大夫
简远、闲淡的诗歌风格。
C.王维不介意政治和自然山水孰轻孰重,没有超越功利的快意,也没有失去功利的不快,他常常在山水
中悟出一种瞬间的禅意。
D.王维不忌讳做官,把政治功利作为一种生存的方式;他同时信奉道教超脱官场羁绊,畅游在政治和山
水之间,获得舒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的山水诗以超脱生活为动机,找到自然万物之真趣,而又回到了生活之中;诗的内容包括自我、
自然、社会,同时又超出三者的实际内涵。
B.王维所处时代的特色,决定了他的山水作品具有无尽的禅趣;王维的山水精神,在禅宗的支配下,彻
底解决了对生存空间与时间的疑惑。
C.王维山水审美活动与习佛参禅生活缺一不可,他倾心奉佛时,必须写山水诗来表达愿望,也只有在欣
赏风景时才表达对佛教的虔诚。
D,秦汉时期的绘画形式多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融入了书法艺术,标志着中国画的成形,唐代山水
画在隋代山水画的基础上逐渐成熟。
3.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佛参禅极大地改变了王维的世界观,自然物象在他的心中唤起一种无待、忘我、超然物外的空无意
念,从而完成了诗禅一体的统一和谐。
B.以佛禅意识为内在精神,去体认和表现生命和自然,在宗教体验中幻构理想的心理时空,开拓诗的意
境,这是王维对山水田园诗的贡献。
C.王维的诗创造出寂静清幽的境界,因此他多次在山水胜景的嵩山、终南山等地隐居,对那里的宁静、
优美景色十分喜爱,并有真切的体验。
D.明代董其昌认为唐代的王维是文人画的始创者,苏轼对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陈师
曾列出了文人画所需的四种元素。
4.根据材料二,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人画的一项是()
A.崔白的绘画《寒雀图》,鸟身用工笔勾画出轮廓,羽毛用渲染的方法,体现了柔软的毛绒质感;树枝先
画出轮廓,再以淡墨渲染。
B.苏轼的绘画《枯木怪石图》,画中绘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无穷
的活力,气势雄强。
C.王维的绘画《^川图》,画面自然而闲适,呈现出悠然超凡的感觉,使人精神上很轻松惬意,也陶冶了
观赏者的情操,令人有清新脱俗之感。
D.李唐的绘画《万壑松风》,山像毛笔、手指一样细,像梦境。万壑松风,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表现出画
家内心无法掩饰的爱国情怀。
5.根据材料一的相关观点,评析下面王维的诗歌。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答案】LD2.A3.C4,A
5.《鸟鸣涧》一诗刻画出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因为诗人心中宁静,所以视觉、听觉才格外敏锐,才能体
会到大千世界最细微的变动。鸟鸣涧更幽,以“惊”和“鸣”这两个字,衬托出动中的极静。《鸟鸣涧》所
营造的安静深远的静谧氛围,反衬出王维内心万物本属虚幻,一切有佛皆空的状态,展现出诗人内心向往自
由自在、无缚无碍的禅意境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同时信奉道教”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能得到入道的超脱”,意思是能获得像入道一样的超脱,并
不是信奉道教。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王维所处时代的特色,决定了他的山水作品具有无尽的禅趣”说法错误。王维的山水作品具有无尽的
禅趣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关联,但不能表述为“决定”。
C.“他倾心奉佛时,必须写山水诗来表达愿望,也只有在欣赏风景时才表达对佛教的虔诚”说法错误。原
文表述为“他在倾心奉佛时不忘寄情山水,在欣赏风景时又从事佛教修行”,选项说法曲解文意。
D.“标志着中国画成形”于文无据。原文表述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体现在艺术中,画中的铭文也
是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特征……唐代绘画在隋代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山水画相继成熟”,可见没有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绘画标志着中国画的成形的信息。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C.”王维的诗创造出寂静清幽的境界,因此……”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王维多次隐居,曾经在嵩山、
终南山、辆川等地的山水胜境中生活过,对那里的宁静、优美景色十分喜爱,并有真切的体验,所以他的
诗能够创造出寂静清幽的境界”,选项说法因果关系颠倒。
故选C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表述,文人画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画外之意”。
BCD画作均有“画外之意”,A项只客观说明了崔白的绘画《寒雀图》的特点,没有“画外之意”。
故选Ao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依据原文“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一派诗风:空寂、清幽”“他的山水田园诗,多追求一种寂静清幽的境界”
可知,《鸟鸣涧》刻画出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正符合王维作品的一贯风格。
依据原文“王维在社会政治和自然山水中的心情基本是平静的,他消除了对政治与自然的比较意识,因而
既没有超越者的快意,也没有失意者的心累。他的山水诗常常表达一种悟禅得道的瞬间体悟”,因为诗人
心中宁静,所以视觉、听觉才格外敏锐,才能体会到大千世界最细微的变动。
依据原文“以静为终极目的的动静情致”“他在很多诗句中的动静描写,几乎成为一种固定的结构,
'静’的永恒与‘动’的虚幻相映衬,使意境中的禅趣表现得幽妙而深切”可知,王维的作品中有动静之
妙,本诗中月亮升起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鸟儿的鸣叫反而衬托出山里的幽静与闲适。通过动态的景物来
突出静态环境,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依据原文“他以虚空一切的心灵彻悟代替了对纷纭世界的观察和感受,自然物象进入他的视野,便在他心
里唤起一种无待、忘我、超然物外的空无意念”“淡远含蓄、玲珑澄澈的意境,沈是诗性的智慧和佛性智
慧的闪光”可知,王维的《鸟鸣涧》所营造的安静深远的静谧氛围,正是王维内心万物本属虚幻,忘我、
超然物外的空无状态,展现出诗人内心向往自由自在、无缚无碍的禅意境界。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生的乐趣
林语堂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
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
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
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中国人在闲暇时是最聪明最理智
的。他们有着如此之多的闲暇和悠闲的乐趣,这有关他们生活的一章,就是为愿意接近他们并与之共同生
活的读者而作的。这里,中国人才是真正的自己,并且发挥得最好,因为只有在生活上他们才会显示出自
己最佳的性格——亲切、友好与温和。
既然有了足够的闲暇,中国人有什么不能做呢?他们食蟹、品茗、唱戏、放风筝、猜谜、看斗鸡、浇
花、下棋、养鸟、猜拳、看手相、腌萝卜、喂鸽子、登山、看赛舟……
这是因为中国人总是那么亲切、和蔼、活泼、愉快,那么富有情趣,又是那么会玩儿。这也是自然
的,因为情趣来自传统。人们被教会欣赏美的事物,不是通过书本,而是通过社会实例,通过在富有高尚
情趣的社会里的生活。工业时代,人们的精神无论如何是丑陋的,而某些中国人的精神他们把自己的
社会传统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抛弃掉,而疯狂地去追求西方的东西,可自己又不具备西方的传统,他们的
精神更为丑陋。在全上海所有富豪人家的园林住宅中,只有一家是真正的中国式园林,却为一个犹太人所
拥有。所有的中国人都醉心于什么网球场、几何状的花床、整齐的栅栏、修剪成圆形或圆锥形的树木,以
及按英语字母模样栽培的花草。上海不是中国,但上海却是现代中国往何处去的不祥之兆。它在我们嘴里
留下了一股又苦又涩的味道,就像中国人用猪油做的西式奶油糕点那样。它刺激了我们的神经,就像中国
的乐队在送葬行列中大奏其“前进,基督的士兵们”一样。传统和趣味需要时间来互相适应。
古代的中国人是有他们自己的情趣的。我们可以从漂亮的古书装帧、精美的信笺、古老的瓷器、伟大
的绘画和一切未受现代影响的古玩中看到这些情趣的痕迹。人们在抚玩着漂亮的旧书、欣赏着文人的信笺
时,不可能看不到古代的中国人对优雅、和谐和悦目色彩的鉴赏力。仅在二三十年之前,男人尚穿着鸭蛋
青的长袍,女人穿紫红色的衣裳,那时的双绐也是真正的双绐,上好的红色印泥尚有市场。而现在整个丝
绸工业都在最近宣告倒闭,因为人造丝是如此便宜,如此便于洗涤,三十二元钱一盎司的红色印泥也没有
了市场,因为它已被橡皮图章的紫色印油取代。
古代的亲切和蔼在中国人的小品文中得到了极好的反映。小品文是中国人精神的产品,闲暇生活的乐
趣是其永恒的主题。小品文的题材包括品茗的艺术、图章的刻制及其工艺和石质的欣赏、盆花的栽培,还
有如何照料兰花、泛舟湖上、攀登名山、拜谒古代美人的坟墓、月下赋诗,以及在高山上欣赏暴风雨——
其风格总是那么悠闲、亲切而文雅,其诚挚谦逊犹如与密友在炉边交谈,其形散神聚犹如隐士的衣着,其
笔锋犀利而笔调柔和,犹如陈年老酒。文章通篇都洋溢着这样一个人的精神:他对宇宙万物和自己都十分
满意;他财产不多,情感却不少;他有自己的情趣,富有生活的经验和世俗的智慧,却又非常幼稚;他有
满腔激情,而表面上又对外部世界无动于衷;他有一种愤世嫉俗般的满足,一种明智的无为;他热爱简朴
而舒适的物质生活。
在中国,人们对一切艺术的艺术,即生活的艺术,懂得很多。一个较为年轻的文明国家可能会致力于
进步;然而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自然在人生的历程上见多识广,它所感兴趣的只是如何过好生活。就中
国而言,由于有了中国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人当作一切事物的中心,把人类幸福当作一切知识的终结,于
是,强调生活的艺术就是更为自然的事情了。但即使没有人文主义,一个古老的文明也一定会有一个不同
的价值尺度,只有它才知道什么是“持久的生活乐趣”,这就是那些感官上的东西,比如饮食、房屋、花
园、友谊。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像巴黎和维也纳这样古老的城市有良好的厨师、上等的酒和
美妙的音乐。人类的智慧发展到某个阶段之后便感到无路可走了,于是便不愿意再去研究什么问题,而是
像奥玛开阳那样沉湎于世俗生活的乐趣之中了。于是,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它不知道怎样像中国人那样
吃,如何像他们那样享受生活,那么,在我们眼里,这个民族一定是粗野的,不文明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对闲暇时光的利用方式往往能体现他的个性,因为闲暇时人往往能真实地展现自己的精神世
界。
B.中国人传统的情趣,体现了他们对美的欣赏,这种欣赏能力是在有高尚情趣的社会中熏染出来的。
C.中国传统的物品逐渐被价格低廉的工业商品替代,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人们也都乐于接受。
D.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它历经发展,最终会强调生活的艺术,包括注重饮食等持久的生活乐趣。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不厌其烦地一一罗列出中国人闲暇时所做的事,看似繁复,实则是以铺陈展示中国人的生活乐趣
之丰富。
B.作者用“猪油做的西式奶油糕点”作比,讽刺了当时国人盲目追求西方审美文化的现象,形象巧妙又
辛辣。
C.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平淡亲切,笔力温和又有感染力,既表达了文化浸润下中国的文化魅力,又有警
示意义。
D.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进行详细阐释,意在反衬工业社会的丑陋并直观地表达出对工业时代
的批判。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内涵。
9.在任何时代,文化自信都应该被提振。时值校园文化节,需要你写一篇关于文化自信的开幕词,请结合
本文,列出几条提纲。
【答案】6.C7.D
8.①在新文化的冲击下,许多中国人盲目追求西方文化,而摒弃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情趣。
②国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更加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重新培养他们的乐趣。
9.①中国人有高尚的生活情趣。他们闲暇时亲近自然,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愉悦精神,表达情谊。
②中国传统的审美艺术优雅古朴。古书装帧、信笺、瓷器、绘画等,优雅和谐,赏心悦目。
③中国传统的文化充满人文主义精神。人们注重精神的愉悦,强调生活的艺术,把人当成中心,把人类幸
福当作终结。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C.“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人们也都乐于接受”错。结合第3段“工业时代,人们的精神无论如何是
丑陋的……所有的中国人都醉心于什么网球场、几何状的花床、整齐的栅栏、修剪成圆形或圆锥形的树
木,以及按英语字母模样栽培的花草……它在我们嘴里留下了一股又苦又涩的味道,就像中国人用猪油做
的西式奶油糕点那样”和第4段“现在整个丝绸工业都在最近宣告倒闭,因为人造丝是如此便宜”可知,
作者对于中国传统的物品逐渐被低廉的工业商品替代是非常痛心的,“精神丑陋”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的
不认可,他并不乐于接受,并不希望中国传统的艺术品被工业商品替代。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意在反衬工业社会的丑陋并直观地表达出对工业时代的批判”错。结合第6段“在中国,人们对一切
艺术的艺术,即生活的艺术,懂得很多……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自然在人生的历程上见多识广,它所感
兴趣的只是如何过好生活……只有它才知道什么是‘持久的生活乐趣',这就是那些感官上的东西,比如
饮食、房屋、花园、友谊。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可知,作者详细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最终并不
是为了去批评工业时代,而是意在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美,唤醒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子“传统和趣味需要时间来互相适应”是指,传统和趣味之间需要经历一个相互磨合、协调
的过程。
为什么需要时间来互相适应:结合第2段“在全上海所有富豪人家的园林住宅中,只有一家是真正的中国
式园林,却为一个犹太人所拥有。所有的中国人都醉心于什么网球场、几何状的花床、整齐的栅栏、修剪
成圆形或圆锥形的树木,以及按英语字母模样栽培的花草。上海不是中国,但上海却是现代中国往何处去
的不祥之兆。它在我们嘴里留下了一股又苦又涩的味道,就像中国人用猪油做的西式奶油糕点那样。它刺
激了我们的神经,就像中国的乐队在送葬行列中大奏其'前进,基督的士兵们’一样”可知,在西方工业
文明的冲击下,许多中国人盲目地、疯狂地区追求西方的东西,丢掉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趣的追求,所
以需要适应。
如何适应:结合文章第4、5、6段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而这种魅力的欣赏需要时间
来适应,所以需要给国人更多的时间来了解、欣赏传统文化的美丽,重新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乐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念要点和拟写提纲的能力。
结合第1段“中国人在闲暇时是最聪明最理智的。他们有着如此之多的闲暇和悠闲的乐趣”、第2段“既
然有了足够的闲暇,中国人有什么不能做呢?他们食蟹、品茗……”和第3段“中国人总是那么亲切、和
蔼、活泼、愉快,那么富有情趣,又是那么会玩儿。这也是自然的,因为情趣来自传统。人们被教会欣赏
美的事物,不是通过书本,而是通过社会实例,通过在富有高尚情趣的社会里的生活”可知,中国人在闲
暇时亲近自然,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享受闲暇和乐趣,愉悦自己的精神,表达情谊,可见中国有高尚的
生活情绪,这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结合第4段“古代的中国人是有他们自己的情趣的。我们可以从漂亮的古书装帧、精美的信笺、古老的瓷
器、伟大的绘画和一切未受现代影响的古玩中看到这些情趣的痕迹”可知,中国人具有赏心悦目的古书装
帧、信笺、瓷器、绘画等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体现了中国人对优雅、和谐和悦目色彩的鉴赏力,可见中国
传统的优雅古朴的审美艺术正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结合第6段“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自然在人生的历程上见多识广,它所感兴趣的只是如何过好生活。就
中国而言,由于有了中国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人当作一切事物的中心,把人类幸福当作一切知识的终结,
于是,强调生活的艺术就是更为自然的事情了。但即使没有人文主义,一个古老的文明也一定会有一个不
同的价值尺度,只有它才知道什么是‘持久的生活乐趣’”可知,中国人把人作为中心,把人类幸福当作
终结,他们注重精神的愉悦和享受,强调生活的艺术,这种充斥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正是
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决壅蔽
苏轼
所贵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
无诉,诉而必见希;不能无谒,谒西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而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
难,而后天下治。
今也不然。天下有不幸而诉其冤,如诉之于天;有不得已而谒其所欲,如谒之于鬼神。公卿大臣不能
究其详悉,而付之于胥吏。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者,终年而不获。至于故常之事,A
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务为留滞,以待请属。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今天下所为多事者,岂事之诚多耶?吏欲有所鬻而未得,则新故相仍,纷然而不决,此王化之所以壅
遏而不行也。
今天下治安,大吏奉法,不敢顾私,而府史之属,招权鬻法,长吏心知而不问,以为当然。此其弊有
二而已:事繁而官不勤,故权在胥吏。欲去其弊也,莫如省事而厉精。省事,莫如任人;厉精,莫如自上
率之。
今之所谓至繁,天下之事,关于其中,诉者之多而谒者之众,莫如中书与三司。中书不待奏课以定其
黜陟,而关与其事,则是不任有司也。三司之吏,推析赢虚,至于毫毛,以纹郡县,则是不任转运使也。
故日:省事莫如任人。
古之圣王,爱日以求治,辨色而视朝。苟少安焉,而至于日出,则终日为之不给。以少而言之,一日
而废一事,一月则可知也,一岁,则事之积者不可胜数矣。欲事之无繁,则必劳于始而逸于终。晨兴而晏
罢,天子未退,则宰相不敢归安于私第;里桐月员而丕退则亘宜莫丕震愧尽力厅主事而丕的宴演。一如此,
则纤悉隐微莫不举矣。天子求治之勤,过于先王,而议者不称王季之晏朝①,而称舜之无为;不论文王之
日戾②,而论始皇之量书③。此何以率天下之怠耶?臣故日: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
(选自《苏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①晏朝:迟退朝。②日戾:从早上到太阳偏西。③量书:文中指每天定量处理的文件。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宰相日戾A而不B退C则百官D莫不震悚E尽力F于王事G而不敢H宴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文中指审查,与《石钟山记》中“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的“察”意思相同。
B.“谒而必见省”与“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而”用法和意思相同。
C.绳:文中指约束,与《过秦论》中“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的“绳”意思不同。
D.胜:文中指尽,与《项脊轩志》中“旧时栏楣,亦遂增胜”的“胜”意思不同。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旨是劝谏皇帝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时政治上的“壅蔽”顽疾,使社会清明而天下太平安定。
B.文章认为由于“公卿大臣”的纵容,使得“府史之属”“招权鬻法”,造成了“权在胥吏”的局面。
C.文章揭露了北宋王朝官僚机构重叠庞杂,冗官冗员享乐腐化,因循苟且,舞文弄法,鱼肉人民的弊
政。
D.文章称赞古代的圣王为追求天下安定而宵衣阡食,是在激励当朝天子勤于政务,为百官做出表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务为留滞,以待请属。
(2)则新故相仍,纷然而不决,此王化之所以壅遏而不行也。
14.文章第六段,作者举王季、舜、周文王、秦始皇的例子,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回答。
【答案】10.CEG11.A12.B
13.(1)人家按常理该办且毫无疑问的事,官吏也没有不想方设法积压拖延的,以等待别人来请托。
(2)就把新旧案件积压成堆,杂乱无章不予解决,这正是朝廷政令之所以堵塞、推行不下去的原因。
14.作者用人们非议王季、周文王的辛勤,而不非议舜、秦始皇的安逸,批评提倡怠惰的风气,阐明“厉精
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的道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宰相从早上到太阳偏西时还没有退朝,那么百官都会为之震动,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敢去宴
饮游乐。
“日戾”作状语,修饰“不退”,“不退”的主语为“宰相”,而后句的主语为“百官”,所以应在
“退”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
“百官莫不震悚”是主谓结构,“莫不震悚”的主语为“百官”,所以应在“悚”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
开;
“于王事”是“尽力”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事”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
“不敢”修饰“宴游”,中间不应断开。
故选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意思不同。察,审察;/观察。句意:而有了诉讼就一定会有人来审察。/我慢慢地观察,原来
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B.正确。均为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句意:而提出请求后就一定会有人来察看。/倦飞的鸟儿也知道飞回
巢中。
C.正确。绳,约束;/用草绳拴。句意:这样约束郡、县官吏。/然而陈涉是一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
拴门轴的穷苦人家的子弟。
D.正确。胜,尽;/光彩。句意:那积压下来的事就不能数清了。/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由于‘公卿大臣’的纵容”错误。由原文“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详悉,而付之于胥吏”可知,“府史
之属”“招权鬻法”并非由于“公卿大臣”的纵容,而是“公卿大臣”因公务繁忙而无法有效监督“胥
吏”。
故选B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当得”,按常理该办的事;“留滞”,积压拖延;“请属”,请托。
(2)“纷然",杂乱无章;“决”,解决;“所以”,……的原因。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观点态度的理解能力。
由原文“天子求治之勤,过于先王,而议者不称王季之晏朝,而称舜之无为;不论文王之日戾,而论始皇
之量书。此何以率天下之怠耶?臣故曰: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可知,作者用人们非议王季、
周文王的辛勤,而不非议舜、秦始皇的安逸,批评提倡怠惰的风气,阐明“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
矣”的道理。
参考译文:
一个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呢?(首先)天下的人不经过诉讼而不存在冤
案,不用向上请求便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做到这点,就可以说)这是尧、舜时代的盛世。其次是不可能
没有诉讼,而有了诉讼就一定会有人来审察。不可能没有人向上请求,而提出请求后就一定会有人来察
看。(这样就)使远方的低级官吏不感到朝廷高不可攀;而一个小小老百姓也不觉得见官十分困难,然后
天下才能达到大治。
当今情况不是这样,天下有人不幸要告状伸冤,如同向天申诉一样不易;天下有人迫不得已向上提出
请求,如同向鬼神求告一样困难。公卿大臣不能考察详情(百姓详尽的诉说),却将案件交给小吏去办。
所以凡是先送财物来请求办案的,早上提出,晚上就很快解决了;空着手来请求办案的,一年完了还得不
到解决。至于那些符合常例、应当替人家办理而没有疑问的案件,没有不故意拖延的,以等待别人私下请
求嘱托,普天下一毫一末的小事,不用金钱就办不成功。
当今人们认为天下多事,难道事情真的很多吗?官吏想要卖法谋利却未能得逞,于是新老案件相互积
压,乱纷纷地解决不了,这就是朝廷政令受到阻碍、不能很好实施的原因。
当今天下太平安定,大官们奉行国家法令,不敢顾念私人利益,可官署里的僚佐(小吏)这类人却揽
权卖法,长官们心里明白而不过问,甚至认为应该这样做。其中的弊端有两个:事情繁多而官员不努力办
事,所以权力就落到了处理文书的小吏手中。想要去除这两个弊端,不如精简事务和激励官员们振奋精神
办事。要精简事务,不如信任官员;要激励官员们振奋精神办事不如从天子带头做起。
现在所说的事情繁多,是把天下之事由一两个部门总揽起来了。上诉者之多而请求者之众,莫过于中
书省和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但中书省没等到下属的上报鉴定文字就决定官员的进退升降,这样参与其
事,则是不信任有关部门的官吏了。三司对各路财赋妄加推算,不分巨细管得过死,这样约束郡、县官
吏,则是不信任转运使了。因此说:要精简事务,不如信任人。
古代的圣君爱惜时光,抓紧治理好国家,每日天刚亮就上朝听政。如果稍微贪图安逸,到了太阳出来
时才上朝,那么一天时间就不够用。即使从少的方面来说,一天停办一件事,一个月耽误多少事就可想而
知了,如果过一年,那积压下来的事就不能数清了。所以要想事情不繁多,就一定要从辛劳开始,而以安
闲告终。每日早起上朝而晚上退朝,天子不退朝,那么宰相也不敢回到私人住宅去享受安乐;宰相从早上
到太阳偏西时还没有退朝,那么百官都会为之震动,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敢去宴饮游乐。如果能像
这样,那么就算是细小琐碎、隐微不显的事情也没有不能办好的。当今天子治理国家的辛勤,已经超过了
以前的帝王,可是议论的人们(朝官)不称颂王季每天晚退朝(勤政),却赞许虞舜的无为之治;不夺奖
周文王的勤政,却宣扬秦始皇每天定量处理的文件都是用神称好的。这样的言论凭什么为天下怠惰的人做
表率呢?因此我说:励精图治不如由天子先做出表率,那么政令法规阻塞无法执行的弊病就可以解决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二首(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①,只凭天地鉴孤思。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②。
细雨春芜上林苑③,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泽中:指诗人居住之地镜湖。②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督战时“嚼齿皆碎”,后
被俘,不屈而死。③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年迈而闲散的状态,幽居在镜湖旁,只有天地才能洞察他报国无门的忠肝义胆。
B.颔联的“久”与“空”富有表现力,写出了苏武遭难的时间久,张巡忧愤而恨不得把牙齿咬碎嚼光。
C.尾联写诗人自己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但诗句在整体上给人凄婉、哀伤之感。
D.这首诗与陆游另一首《书愤》诗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
处。
16.这首诗情感意蕴丰富,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首联直接抒情,“卧泽中”“孤忠”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
理解的愤懑。
②颔联借典抒情,借苏武、张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耿耿忠心。
③颈联借景抒情,借昔日皇宫所在地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感伤,也表达了对当权者苟且偷安
的愤慨。
④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年虽老但壮心不已,期盼能够建功立业。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形象、情感、语言的能力。
C.“给人凄婉、哀伤之感”错误,诗人年老衰退,但是老骥伏杨,壮志犹存,只是壮志难酬,因此情感应
当是“激昂、悲壮”。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
鉴赏诗歌情感手法可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咏物抒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联,直接抒情。诗句描写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他想到,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
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
颔联,运用典故抒情。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
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牙,不屈而死。作者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
天地可鉴。
颈联,借景抒情。描写上林苑和洛阳宫的景色: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
阳宫的断砖破墙。昔日繁华的皇宫如今荒凉萧瑟,诗人借景物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感伤,对当权者的愤
慨。
尾联,语气激昂,情绪悲壮,直接抒情。诗人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甚至死去仍要
做鬼中英雄。表达了诗人壮心不死,期盼建功立业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认为“,”的做法是不可取
的,强调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表面上写练字、品茗的闲适恬静,实则蕴
含着满腹的郁闷惆怅。
(3)“啸”是一种特殊的发声方式,有“长啸”“啸歌”“吟啸”等,用以抒发各种情感,在古诗
词中经常出现,如“,”两句。
【答案】①.事不目见耳闻②.而臆断其有无③.矮纸斜行闲作草④.晴窗细乳戏分茶
⑤.风急天高猿啸哀⑥.渚清沙白鸟飞回(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及文学常识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臆断”“作”“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来自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打着背包奔赴这片连一杯淡水、一捧黄土也要到几十公里外去取的盐湖边
扎下帐篷。最原始的铁勺、铁耙、铁钻、铁锹,都是他们使用的工具。他们穿上水靴睡入盐池挖盐,土法
上马生产出第一批钾肥,填补了中国没有钾肥生产的空白。
如今,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块块分割整齐的湖田一个比一个大,一艘艘现代化采盐船正在抽吸湖里
的卤水。厂房里生产大量钾肥,A,不用问,现代化的设备替代了繁重的人工劳动,人力大大节省
了……察尔汗盐湖大规模开发的序幕已经拉开。
走上“万丈盐桥”,公路就像一座桥悬浮在卤水上面。宽阔光滑的路面,与周围自然结成的盐盖连成
一体。脚下没有奔腾的流水,而是注满涌动卤水的盐盖。踩在上面,平稳踏实,感觉与城市里的柏油马路
没有两样。有趣的是盐桥维修的方法别具一格,一旦路面出现坑坑洼洼,只要从附近的盐盖上铲一点盐
粒,再去路边挖的盐水坑里舀一勺浓浓的卤水浇上去,盐粒融化后凝固,BO
漫步盐湖间,一个个盐体结晶宛如春天盛开的花朵。千姿百态的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晶盐、
雪花盐,这匹一簇,.那儿一丛,.丛丛簇簇造意级放在鼓掰史,真奔我的眼底。这些梦幻般的盐花呈现出的
鬼斧神工,虽然不可能人工复制,但那些被时光刻录的留存,仍旧埋藏在深深的盐湖中,我心里涌起一种
莫名的激动。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19.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20.文中的画横线句子如果改成“打着背包奔赴这片盐湖边扎下帐篷”,与原文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
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18.A工人却没有看到几个B路面很快平整如初
19.①“这儿一簇,那儿一丛”既表明了盐体结晶的分布广,又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②运用拟人,用“恣意”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盐体结晶任意、不受拘束的特点,增强了盐体结晶自然形成
各种形态的表达力度。③用“直奔”一词形象写出盐体结晶形态多、颜色鲜艳,亮人眼球,从而引起“我”
的注意与惊叹。
20.①原文用数量词“一杯”“一捧”与“几十公里”形成对比,有力地表现了热血青年当年挖盐的生活环
境的恶劣。②原文用“连……也……”的句式强调了客观存在的事实,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③而改句为一
般陈述句,无强调之意,语意较为平淡。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下文说“现代化的设备替代了繁重的人工劳动”,可见厂房里工人很少,应填:工人却没有看到几个。
B语境在说盐桥维修的方法,强调维修简单、快捷,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让路面平整,应填:路面很快平整
如初。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这儿一簇,那儿一丛”内容上,形容盐体结晶千姿百态,分布广泛;句式上,结构对称整齐,增强了
语言的节奏感和语势。
②“丛丛簇簇恣意绽放在盐湖中”用“恣意”描写盐体结晶如花朵盛开的情态,把盐体结晶人格化,突出
其自由、无拘无束的特点;
③“直奔我的眼底”用“直奔”描绘千姿百态的盐体结晶对我视觉的冲击力,突出其形态多、颜色鲜艳的
特点,从而引起“我”的注意与惊叹。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从用词看,原句“连一杯淡水、一捧黄土也要到几十公里外去取的盐湖”形容盐湖,用数量词“一
杯,,“一捧”与“几十公里”对比,表现了热血青年当年挖盐的生活环境的恶劣。改句“这片盐湖”缺少
对盐湖环境恶劣的直观感受。
②从句式看,原句用“连一也…”的句式,有强调作用,增强了事实的无可辩驳的力量,使语言有表现
力。改句“打着背包奔赴这片盐湖边扎下帐篷”为一般陈述句,语气和语意表达都平淡,不如原句强调效
果明显。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树蜗牛是波利尼西亚诸岛的本土物种,其身长不到2.5厘米,但它们对当地生态的作用是巨大的:树
蜗牛既能限制对植物有害的真菌生长,又能让植物残体(如落叶)中的养分迅速回到土壤。因此,它们是
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重要一员。
可惜,这些树蜗牛在岛上死亡殆尽了。原因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喜欢吃蜗牛的法国人将
大蜗牛带到了波利尼西亚诸岛。谁料到,本应该老老实实待在厨房的大蜗牛陆续逃亡,并在当地大肆繁
殖。大蜗牛以约500多种植物为食物,缺乏天敌的它们在岛上大肆啃食植物,严重破败了岛上的生态系
统。为了抑制大蜗牛,法国人又将大蜗牛的天敌——狼蜗牛引入受大蜗牛祸害的岛屿。不过,狼蜗牛不仅
捕食美味的大蜗牛,岛上一些本地小蜗牛也成了狼蜗牛的食物,其中就包括对岛上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的
树蜗牛。在狼蜗牛的横扫之下,本地树蜗牛几乎灭绝。
在树蜗牛消失后,不仅森林严重退化,而且农业用地的肥力下降,当地农民不得不扩大对土地的开
垦,以满足生存之需。然而,结果又导致森林进一步被农田蚕食。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请用疑问句分别给第一段和第二段添加一个小标题,均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修改示例:大蜗牛以500多种植物为食物,缺乏天敌的它们在岛上大肆啃食植物,严重破坏了
岛上的生态系统。为了抑制大蜗牛的繁殖,法国人又将大蜗牛的天敌一一狼蜗牛引入受大蜗牛祸害的岛屿。
22.第一段:树蜗牛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树蜗牛是如何消失的?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
第一处,成分赘余,“约”与“多”语意重复,册U掉“约”或“多”。
第二处,搭配不当,“破败……生态系统”动宾搭配不当,把“破败”改为“破坏”。
第三处,“抑制大蜗牛”,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在“抑制大蜗牛”后补上中心词”的繁殖”。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选用句式的能力。
第一段的观点是“它们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重要一员”,根据题干要求,改为疑问句:树蜗牛
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由“可惜,这些树蜗牛在岛上死亡殆尽了。原因……”引起话题,分析树蜗牛消失的原因,根据题
干要求,改为疑问句:树蜗牛是如何消失的?或者修改为:树蜗牛为什么会消失呢?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交通赔偿协议书模板
- 临时工劳动签订协议书七篇
- 债务协议范本
- 全国赛课一等奖初中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安全意识》获奖课件
- 重庆2020-2024年中考英语5年真题回-教师版-专题07 阅读理解之说明文
- 《商务数据分析》课件-市场定位分析
-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尽职免责培训课件
- 《卓越的销售技巧》课件
- 养老院老人康复设施维修人员福利待遇制度
- 新冠救治和转运人员的闭环管理要点(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感染防控专家课堂培训课件)
-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灾难事故避险自救-终结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 【MOOC】创新与创业管理-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成本会计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DB32T 3616-2019 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编制指南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 3.1《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课件
- 奖牌设计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国家开放大学《Web开发基础》形考任务实验1-5参考答案
-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内涵及解读
-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必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