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地理易混淆的地理概念知识点汇编_第1页
2024年高三地理易混淆的地理概念知识点汇编_第2页
2024年高三地理易混淆的地理概念知识点汇编_第3页
2024年高三地理易混淆的地理概念知识点汇编_第4页
2024年高三地理易混淆的地理概念知识点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三地理易混淆的地理概念知识点汇编

(完整版)

一、地球运动

1、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

太阳日::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

2、恒星年: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

3、晨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半圆)

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半圆)

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整圆)

6时经线:地方时6时的经线,只有春(秋)分才和晨线重合

18时经线:地方时18时的经线,只有春(秋)分才和昏线重合

4、日期界线:包括0时经线(向东+1天)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一

1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但不完全重合(绕过人口

密集区)

180°经线:西侧为东经经度,东侧为西经经度。

20°W和160°E: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160°E向东到20。亚

为西半球

1

5、0时经线:地方时。时的经线(相对地球向西15。/11移动)

0°经线:相对地球不动

6、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的变化(光球层的黑子和色球层的耀斑)

7、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全球有无数个)

时区;全球平分为24个时区(地区划分)

区时(即当地时间):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时间划分)

国际标准时间(即伦敦时间):零时区的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120咆的地方时=东八区的区时

北京地方时:116咆的地方时彳东八区的区时

8、昼夜现象:全球白昼和黑夜分化,原因为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

透明的球体

昼夜更替:白昼(黑夜)变为黑夜(白昼),主要原因为地球自转

昼夜变化:昼(夜)变长(短),主要原因为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存

昼夜状况: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等长)昼夜变化状况:昼变

长夜变短(昼变短夜变长)

2

9、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一般晨昏线上为0,正午达到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10、冬至:12月22日夏至:6月22日近日点:1月初远

日点:7月初

北半球冬季:12月至2月,立冬到立春,冬至到春分,或候均温<10

南半球夏季:6月至8月,立夏到立秋,夏至到秋分,或候均温〉22

3

二、岩石圈

1、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不包含岩石圈)

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包含岩石圈)

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岩石部分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中上部,

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不包括软流层)

2、地质作用:引起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

用)

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地垒和地堑)

地貌:山岭、山谷、高地、低地等构造地貌:背斜山(谷)、

向斜山(谷)

地质构造成因:内力作用的结果地貌的成因:内外力共同作

用结果

某地表地貌的形成过程:先形成岩石,再地壳抬升,后外力侵蚀

3、地形: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地形区: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地势特点:地势x高x低、起伏大(小)地形特点:地势特

点+主要地形及分布

4、丘陵:海拔在200m至500m之间、起伏较小

4

山地:海拔〉500m、起伏较大山区:包括丘陵、山地、

高原等

5、风化物:岩春风化风化物沉积物:风化物>侵蚀、搬运、

堆积沉积物

沉积岩:沉积物固结成岩(或化学沉积)沉积岩

6、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物理、

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典型花岗岩球形风化,

干旱地区多物理风化,湿润区多化学风化)

风力侵蚀作用:被风力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多分布在干旱地区)

7、流水侵蚀:包括源头的溯源侵蚀、上游的下蚀、中下游的侧蚀、喀

斯特地貌的流水溶蚀

流水溶蚀:特指喀斯特地貌的流水化学侵蚀(如溶洞、峰林、峰丛、

落水洞、地下暗河)

流水淀积:特指喀斯特地貌的流水化学沉积(如石笋、石钟乳、石

柱)

8、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碎石、泥沙堆积而成。

三角洲:河流流出河口,流速减慢,泥沙堆积而成。

冲积平原:介于冲积扇和三角洲之间(广义的包括冲积扇、三角洲及

5

河漫滩平原)

9、大洲:包括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及海域大陆:大洲的一部分

10、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风力沉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

的成因:流水侵蚀

11、U型谷:冰川侵蚀的地貌V型谷:流水侵蚀的地貌

12、丹霞地貌:流水侵蚀的地貌(多湿润区)雅丹地貌:风力侵蚀

的地貌(多干旱区)

13、沙丘:风力沉积的地貌戈壁:风力侵蚀的地貌

14、岩层海拔高度:岩层离海平面的绝对高度

岩层埋藏深度:地形海拔高度减去岩层海拔高度

三、大气圈

1、天气:短时间的大气物理状况(多从阴晴、气压、气温角度)

气候:长时间的大气多年平均物理状况(多从降水(多雨、少雨)、

气温角度(高温、温和、寒冷))

6

2、大气环流: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大气运动。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热力环流:因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大气运动,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全球性的大气运动(赤道、极地、其他

纬度大陆西岸考虑该因素)

季风环流:区域性盛行风随季节而变化的大气运动(亚洲东部、南

部、东南部及澳大利亚的北部多考虑该因素、大陆西岸一般不考虑季风

环流)

3、气团:性质均一的大团空气(来自高纬度为冷气团,相反为暖气团)

锋面: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包括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锋面气旋:气旋与锋面相结合,左冷右暖

锋面雨:因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降雨,我国降水多为锋面雨

降雨类型:分为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地形雨

天气系统:分为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低压(气旋)

和高压(反气旋)

4、大气运动:包括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风:特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垂直运动不是风,所以赤道和30度

附近为无风带)

5、热量:气温高低光照:太阳辐射强弱

(注意:两者不完全成正相关,青藏高原热量条件差但光照充足,四川

7

盆地相反)

6、气候:地中海气候(勿少写气候)(以罗马为

例)

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有带)植被: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无带)

7、气候名称:亚热带季风气候(以

上海为例)

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

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引起的季风环流(夏受来自较低纬度海洋的

暖湿气流影响,冬受来自较高纬度内陆的冷干气流影响)(具体气候一

般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气候特点:夏高温多雨,冬温和(低温)少雨(分冬夏季,从气温和

降水两个角度)

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25°到35°大陆东岸(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

置)

8、季风气候: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现象:不但季风气候区有,一些非季风气候区也有(如澳大

利亚北部、非洲赤道附近)

8

9、海陆位置:沿海和内陆海陆分布:海洋和陆地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

高,冬季相反。是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

10、寒潮:冷锋引起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寒流:洋流的一种

11、西风:风带的一种西风漂流:洋流的一种

12、天气系统的名称:(1)气压状况:低压或高压(2)气流状

况:气旋或反气旋

天气系统的运动特点: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如:北半球气旋的运动特点:水平运动特点:逆时针辐合;垂直

运动特点:上升)

13、热量带(五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热带

温度带(按10°积温):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

14、热带荒漠:位于回归线附近(20°到30°)大陆西岸或内部,成因

主要为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大陆西岸常受沿岸寒流影响。骆驼

为单峰驼。

温带荒漠:温带大陆的内部,成因主要为深居内陆(大陆气团控制)-

9

中国西北温带荒漠成因还有地形闭塞(四周高大地形阻挡)注意;不能说

副高控制;南美洲最南部东部沿海温带荒漠的成因为:受西侧南北走向

高大山脉阻挡,地处西风背风坡。骆驼为双峰驼。

15、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指亚洲东岸25°-35°的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性气候:南北美和澳大利亚东岸25°-35°的气

候,气温的年较差相对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

16、台风;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飓风: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热带

气旋

17、近地面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共同作用

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共同

作用

18、长江流域的6、7月梅雨:准静止锋控制长江流域7、8月的伏

旱:副热带高压控制

长江流域的冬季的降温雨雪天气:冷锋控制长江流域冬季冷干

天气:亚洲高压控制

19、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500mm,最多月降水量〉400mm

10

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1000mm,最多月降水量<400mm

20、高原山地气候(如拉萨):夏季凉爽(气温<20。)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如北京):夏季高温(气温〉25°)多雨

21、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7月气温<1月气温,年降水一般<800mm

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7月气温>1月气温,年降水一般>800mm

22、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气温年较差

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明显

日本西海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凉爽湿润,气

温年较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校对较均匀。

23、东亚季风(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向:夏东南、冬西北

南亚和东南亚季风(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

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风向:夏西南、冬东北

24、中国东部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中国西南地区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

25、中国东部沿海水汽来源:太平洋

11

中国西南地区沿海水汽来源:印度洋和太平洋

中国西北内陆水汽来源:大西洋和北冰洋

四、水圈

1、水文特征:从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速等

水系特征:从源头、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河网密度、干支流

的形状等

降水特征:从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

2、降水:包括降雨与降雪降雨:液态降水

3、季节性积雪融水:汛期主要为春季,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及高纬度

地区

永久性积雪冰川融水:汛期主要为夏季,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及干旱有

高山地区

4、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夏汛:雨水补给,夏季降水丰富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夏汛:积雪冰川补给,夏季气温高,融雪量大

5、东北的双汛期:3、4、5月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8月的

夏汛(雨水补给)

长江流域的双汛期:6、7月的夏汛(梅雨);9月的秋汛(秋雨)

12

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

6、缺水原因:①降水较少②蒸发旺盛③用水量大④污染浪费严重

降水少的原因:①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寒流经过

②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且受地形阻挡,

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③南美南部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西风的背风坡

④华北春季降水少:雨季未到

⑤长江流域7.8月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

下沉气流。

7、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水循环的环节: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汽输

送、蒸腾等

8、地表径流=径流一地下径流一下渗

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降水一蒸发

9、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

13

10、水资源:一般指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江河水(不包括难以直接

利用的海洋水和冰川水)

水力资源:水能资源,水能资源丰富地区一般要水量大、落差大

11、湿润区河流修建水库对下游水文的影响:径流量变化变小,河流含

沙量减少

干旱区河流修建水库对下游水文的影响:径流量变小,下游可能断流

五、整体性与差异性

1、地带性分异规律:包括①从赤道到两级的分异规律、②从沿海到内

陆的分异规律③山地垂直分异规律(①②统称为水平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因为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局部水分而造

成的分异规律

2、亚寒带针叶林带:对应亚寒带针叶林(大陆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季风气候(或较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美国东北沿海)、温带海洋性气候

3、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暖温带较湿润区,如我国华北地区

针阔混交林:分布在中温带较湿润区,如我国东北地区、西

天山北坡、阿尔泰山南坡

14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及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地中海气候

5、林线:森林上限(大致为夏季10°C等温线),与气温、降水、冻

土等有关

雪线:永久性积雪冰川下限(大致为夏季0°C等温线),与气温、

坡度正相关、降水负相关

6、阳坡:偏低纬度的山坡(北半球南坡、南半球北坡),自然带较丰

富,同一自然带海拔较高

阴坡:偏高纬度的山坡(北半球北坡、南半球南坡),自然带较简

单,同一自然带海拔较低

7、迎风坡:迎着气流来向的山坡,降水多,同纬度气温较低,雪线较

低。

背风坡:与迎风坡相反的山坡,降水少,同纬度气温较高(有焚风

效应),雪线较高。

六、人口和城市

1、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入与迁出);

人口增长率〉0,人口增加;人口增长率<0,人口减少;人口增长率=0,人口

15

达到最大(小)。

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2、人口自然增长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寿命

人口年龄结构特点:从儿童(<15岁)比重、青壮年劳动力(15-65

岁)比重、老年人(>65岁)比重

3、人口问题:人口增速过快(慢)、儿童比重大(老龄化严重)

人口问题的影响: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交通等方面压力(社会

负担过重、兵员不足)

4、环境人口容量:最大负荷值,较大人口合理容量:合理值,较小

5、人口流动;短时间(一般小于3年)的人口移动,不改变户籍。如民

工流、旅游

人口迁移;较长时间(一般大于3年)的人口移动,改变户籍。如外

地上大学

6、城市功能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文教区

城市用地:包括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行政用地、文教用地

城市空间结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田园模式

16

7、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发达国家高,发展中

国家较低

城市化速度:城市化增长快慢,一般发达国家减缓,发展中国家较快

8、城市化定义:①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②农村

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③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城市化表现:①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

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数量增加及④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通常以城市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只要是城市

化这些现象一定会存在)

城市化问题:生态环境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水质变差,水资源减少,

③城市内涝增加。④出现城市“热岛”现象。⑤耕地减少。

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

声污染。

社会问题:①交通拥挤;②住房紧张;③就业困难;④社

会秩序紊乱。

(合理的城市化这些现象可以避免)

9、逆城市化:人口由城区迁往乡村和小城镇,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郊区城市化: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城区面积扩大,人口增加

10、劳动力不足:就业机会多于劳动力数量

就业压力大:劳动力过剩即就业机会少于劳动力数量

17

七、农业和工业、交通

1、农业土地类型:水田(耕地)为主以长三角为例

农业类型:水田农业(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亚

洲水稻种植业)、

农作物:水稻农产品:稻米

2、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

经济作物:包括糖类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等非粮食作物

3、农业特点:从生产规模、商品率、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水利工

程料量等方面

农业区位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和市场、交

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4、农业:农林牧渔农村经济:包括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

销售及乡村旅游

5、主要区位因素:全面罗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因素:最重

要的因素

限制性因素: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那

么这个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

18

6、季风水田农业:对象:水稻;特点: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

品率低

商品谷物农业:对象:小麦和玉米为主;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

平高、商品率高

(我国东北、西北地区的水稻种植业也属于)

7、乳畜业:对象:乳制品气候:较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集

约化程度高

市场:主要为附近的城市市场(特例:新西兰的乳畜业面

向国际市场)

大牧场放牧业:对象:肉类气候:较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或热带草

原气候)地广人稀

市场:主要为国际市场

9、土地平坦广阔:属于自然条件地广人稀:属于社会经济条件

10、矿产资源:包括能源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和非能源矿

产资源(如铁矿石)

能源:包括能源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和二次能源(如

水能、火电)

11、铁矿石:属于工业原料。钢铁:属于工业产品

19

12、原料:如铁矿石动力:如电能

13、产业结构:从一、二、三产业角度工业结构:从重工业和轻工业

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

14、新兴产业:包括高科技产业和组织形式新的轻工业(如意大利的新

兴工业)

高科技产业: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如电子芯片生产

15、工业联系方式:①生产联系②地理空间联系③信息联系

地域联系方式:①交通②通信③商贸

交通方式①公路②铁路③水运④航空⑤管道运具:①汽车②火

车③轮船④飞机⑤管道

八、环境保护

1、土地荒漠化:狭义的特指土地沙漠化;

广义的包括土地沙漠化(干旱区)、水土流失(较湿

润的山区如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土地盐碱化(较干旱有水源地

区如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黄河下游地区春季)

土地沙漠化:存在于干旱区,如我国西北

红色荒漠:江南丘陵红壤的水土流失

20

石漠化:云贵高原石灰岩地区的水土流失

2、地下水上升的原因:较干旱地区的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

地下水下降的原因:较干旱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

3、干旱区的土地盐碱化的原因: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②地势低洼,地

下水位高③不合理灌溉

沿海地区的土地盐碱化的原因①上游过度用水,入海径流减少②沿海

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海水上溯

4、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酸雨等)、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资源短缺(矿产

枯竭、森林减少)。

主要原因为人为原因(人口过度增加和不合理的生产生活

活动)

自然灾害:自然界发生,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包括:气象灾害:台风(飓风)、寒潮、干旱水

文灾害:洪灾

地质灾害:火山喷发、地震、滑坡、泥石流

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海雾

主要原因为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起加剧作用

21

5、滑坡:属于自然灾害,土层或岩层整体下滑现象(可以没有水)

泥石流:属于自然灾害,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

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必须有水)

水土流失:属于环境问题(生态破坏)

6、干旱地区湖泊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加剧②引水灌溉,汇入湖

泊水量减少;

湿润地区湖泊缩小的原因:①上游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湖

泊;②围湖造田

滨海地区湿地缩小的原因:①滩涂围垦;②填海造陆

7、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目

的)、

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共同性原则(共同承担义务)公平性原则(共

享权益和资源)

持续性原则(发展不超过环境、资源承载力)

阶段性原则(保护环境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

多义务)

8、清洁生产基本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城市垃圾处理原则: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22

绿色产品的特点;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和可回收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

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

九、海洋地理

1、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小于200米、坡度平缓

分布资源有滨海砂矿、石油和天然气

大陆坡:大陆架向大洋底过度的斜坡,水深200米—4000米、较陡

分布资源有石油和天然气

大陆隆: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巨大扇形地,上窄下宽,水深

1500-5000米

分布资源有可燃冰

海盆(大洋盆地):大陆坡以下巨大凹地,底部平坦,水深3000-6000

分布资源有多金属结核(锦结核)

海沟:大洋盆地边缘较陡的狭长形深海洼地,海洋中最深的部分,

水深大于6000米(成因;处于消亡边界,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

压,大洋板块向下俯冲而形成的)

大洋中脊(海岭):海底山系,大洋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喷出冷凝

形成。

分布资源有海底热液矿

23

2、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整体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单峰状)

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域向高纬度、低纬度递减(双

峰状或马鞍形)

3、海浪:由风引起的一种复杂的表层海水波动现象

潮汐:在天体(主要是太阳和月球)引潮力作用下的海面周期性涨

落现象

洋流:表层海水常年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的现象

4、厄尔尼诺现象:赤道地区东太平洋沿岸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东太

平洋沿岸降水增多,西太平洋沿岸降水减少)

拉尼娜现象:赤道地区东太平洋沿岸水温异常降低的现象(东太平洋沿

岸降水减少,西太平洋沿岸降水增多)

5、基岩海岸:海岸较陡峭,附近多岛屿、礁石;岸线曲折。多天然深

水港湾。

砂质海岸:由砂和砾石组成,坡缓水清,适宜开辟海滨浴场。

淤泥质海岸:由粘土和粉砂组成,海岸坡度平缓,多在河口附近。

适宜发展滩涂农业、水产养殖及生态旅游

生物海岸:分为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多分布在热带和南亚热

带。具有保护海岸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24

6、风暴潮:由热带气旋、台风、飓风等引起的强风和气压骤变所导致

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涌向海湾或海

港的破坏性大浪。

巨浪:海洋面积辽阔,稳定的大风往往形成巨浪。(强劲稳定的西风

带形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浪区)

7、领海;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

毗连区:领海以外不超过12海里

大陆架: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

200海里;若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超过350海里

专属经济区: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

线起不超过200海里

公海: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

全部海域

十、旅游地理

25

1、旅游资源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

本原因

(包括色彩美、形象美、动态美、听觉美、朦胧美)

旅游资源质量(价值):美学价值(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

源)、科学价值(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人文旅游资源)、

经济价值(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健身娱乐价值(自然旅

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

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包括①旅游资源的质量、②旅游资源的集群状

况(数量)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类型)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包括①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②交通通达度与

可进入性③客源市场④旅游地的接待能力⑤旅游地的环境容量⑥政

府政策

2、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⑴旅游资源:(2)旅游者:(3)旅游景区的服

务业:

F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旅游者的条件:a.经济条件(自由支配的收入)b.闲暇时间(一定的

闲暇时间)c.身体条件

旅游业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行社、饭店业、旅游交通

3、旅游业的主要特点:综合性、服务性、涉外性、关联带动性、脆

弱性化

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④旅游目的的娱乐

4、中国十大名胜:①万里长城②桂林山水③北京故宫④杭州

西湖⑤苏州园林⑥安徽黄山⑦长江三峡⑧台湾日月潭⑨河北承德避

暑山庄⑩陕西兵马俑

中国的世界遗产:

(1)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一四川黄龙风景名胜

区一四川

大熊猫栖息地--四川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中国

澄江化石地--云南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一云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

中国南方喀斯特

26

中国丹霞中国新疆天山湖北神农架可可西里

贵州梵净山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2)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明清故宫莫高窟--甘肃平遥

古城--山西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苏州古典园林一江苏周

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

颐和园一北京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一河北天坛

——北京

曲阜孔林、孔府、孔庙一山东大足石刻一重庆武当

山古建筑群一湖北

青城山一一都江堰一四川布达拉宫历史区--西藏丽江

古城---右南

皖南古村落一一西递、宏村一安徽龙门石窟--河南明清

皇家寝陵

“云冈石窟--山西庐山国家公园一江西高句丽王城、王陵及

贵族墓葬--吉林、辽宁

澳门历史城区安阳殷墟--河南开平碉楼与村落--

广东福建土楼

山西五台山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杭州西湖文化景

观—浙江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丝绸之路(豫、

秦、甘、新)

中国大运河(京、津、冀、豫、鲁、苏、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