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14:文言实词课内外联合判断(1)
(一)
材料一: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
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故日:
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
«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故乐也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节选自《荀
子•乐论》)
材料二: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
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疗姜,耳之生年,口之号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
食之财,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
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相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
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
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
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意舍此,今有大国即攻小国,
有大家即伐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
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天下之乱也,将安可得而治与?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姑
尝厚措敛千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节
选自《墨子•非乐》)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___
君子以钟回鼓目道志目,以琴瑟目乐心目;动何以干戚回,饰臼以羽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者,乐也”,两个“乐”读音不同,后一个“乐”意思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中的“乐”
相同。
B.“所以道乐也”中“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用法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
以“相同。
C.“所美”“所乐”“所甘”为所字结构,可译为“美丽的东西”、“快乐的声音”、“甘甜的美味”
等名词性短语。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提倡礼乐教化,主张通过礼乐教化使人心向善,他认为君子的音乐得以流行,人民群众就有了
正确方向,就能做到乐而不乱。
B.荀子在《乐论》里表达的观点与《劝学》里的思想是一致的,都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它可以使人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墨子认为,仁人应该讲求对天下有利、为天下除害的准则,否定音乐的教化作用,他指出音乐既不
能愉悦人的身心,又不能利国利民。
D.墨子以“节用”为原则,以“兼爱交利”为核心,提出反对统治者以音乐为工具奢侈享乐的主张,这
是具有人民性和进步性的表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乐也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
(2)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
14.根据材料二的第二段,归纳墨子“非乐”的两点理由。(3分)
【答案与解析】
10.CEG【解析】介宾短语“以钟鼓”作“道志”的状语,介宾短语“以琴瑟”作“乐心”的状语,“以
干戚”“以羽旄”分别作“动”和“饰”的补语。画线句子的正确标点为: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
动以干成,饰以羽旄。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用钟鼓来引导人的志向,用琴瑟来悦乐人心;用盾牌斧头等舞
动具跳舞,用羽毛和牝牛尾等来装饰。
11.A【解析】A项,后一个“乐”的意思是“快乐”,而“乐盘游”的“乐”“乐”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意思是“以……为快乐”。
12.C.【解析】墨子否定的是音乐行为,并没有否定音乐的教化作用,承认音乐有愉悦人身心的作用。
13.(1)所以,音乐是治理的重要资源,但墨子却要反对音乐。(得分点:治人,治理;盛,重要的资
源;非,反对。)
(2)然而向上考察,不符合圣王的事迹;向下考虑,不符合万民的利益。(得分点:上考,向上考察;
中,符合;下度,向下考虑。)
14.①民众不能从中获得衣食财;②天下的纷乱不能借此得到治理。
【解析】首先对文段进行分层,抓住重点句“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天下之乱也,将安可得而
治与?”,进行归纳即可。
【参考译文】
(一)君子用钟鼓来引导人的志向,用琴瑟来悦乐人心;用盾牌斧头等舞动具跳舞,用羽毛和牝牛尾等
来装饰。用石磬、箫管来伴奏。所以君子的音乐,清明好像天,广大好像地,俯仰回旋好像四时变化。所以
君子的音乐流行而志向清明,礼仪修养好,人的德行就做到了。君子的音乐令人耳聪目明,性情平和,可以
移风易俗,令天下安宁,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所以说:音乐,就是快乐。君子的音乐在于得到做人之道,
小人的音乐在于满足欲望。用君子做人之道制约欲望,就可以得到快乐而不致有祸乱。因为欲望而忘记做人
之道,就是受迷惑而不快乐。所以音乐,就是引导人快乐的。金石丝竹乐器,就是引导人有德行的。君子的
音乐流行,人民就向着正确方向了。所以,音乐是治理的重要资源,但墨子却要反对音乐。
(二)墨子说:“仁人做事,必须讲求对天下有利,为天下除害,将以此作为天下的准则。对人有利的,
就做;对人无利的,就停止。”仁者替天下考虑,并不是为了能见到美丽的东西,听到快乐的声音,尝到美
味,使身体安适。让这些来掠取民众的衣食财物,仁人是不做的。因此,墨子之所以反对音乐,并不是认为
大钟、响鼓、琴、瑟、竽、笙的声音不使人感到快乐,并不是以为雕刻、纹饰的色彩不美,并不是以为煎灸
的豢养的牛猪等的味道不香甜,并不是以为居住在高台厚榭深远之屋中不安适。虽然身体知道安适,口里知
道香甜,眼睛知道美丽,耳朵知道快乐,然而向上考察,不符合圣王的事迹;向下考虑,不符合万民的利益。
所以墨子说:“从事音乐活动是错误的!”
民众有三种忧患: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寒冷的人得不到衣服,劳累的人得不到休息。这三样是民众的
最大忧患。然而当为他们撞击巨钟,敲打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舞动干戚,民众的衣食财物将能得到吗?
我认为未必是这样。且不谈这一点,现在大国攻击小国,大家族攻伐小家族,强壮的掳掠弱小的,人多的欺
负人少的,奸诈的欺骗愚笨的,高贵的鄙视低贱的,外寇内乱盗贼共同兴起,不能禁止。如果为他们撞击巨
钟,敲打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舞动干戚,天下的纷乱将会得到治理吗?我以为未必是这样的。所以墨子
说:“且向万民征敛很多钱财,制作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有利于天下,为天下除害,是
无补于事的。”
(二)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日:“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
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
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需,负书担橐,形容枯
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目:“妻不以我为夫,嫂
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目:“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
者乎?”期年,揣摩成,目:“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
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当秦
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烯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
榕枢之土耳,伏轼搏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
秦日:“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日:“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日:“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
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战国策•秦策一》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与“始速祸焉”(《六国论》)两句中的“始”字含义不同。
B.“愿大王少留意”与“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两句中的“少”字
含义不同。
C.“以大王之贤”与“尊贤重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贤”字含义相同。
D.“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剑南诗稿•文章》)两句中的“文
章”含义不同。
O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远千里而庭教之”与“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两句中的“少”
字含义不同。
B.“愿以异日”与“异日图将美景”(柳永《望海潮》)两句中的“异日”含义不同。
C.”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与“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两句中的“俨然”含义不同。
D.”臣请奏其效”与“吾家读书久不效”(《归有光《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效”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容枯槁”与“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红楼梦》)两句中的“形容”含义不同。
B.“乃夜发书”与“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发”字含义不同。
C.“引锥自刺其股”与“两股间脓血流离”(《促织》)两句中的“股”字含义相同。
D.“资用乏绝”与“生生所资”(《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资”字含义不同。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简练以为揣摩”中的“揣摩”与现在汉语意思相同,“简练”和现代汉语意思不同。
B.“期年,揣摩成”与“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两句中的“期”字含义相同。
C.“受相印”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受”字含义不同。
D.“以抑强秦”与“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抑”字含义相同。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之国”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六国论》)两句中的“山东”含义不同。
B.“杜左右之口”与“杜耳恶闻”“防微杜渐”中的“杜”字含义相同。
C.“富贵则亲戚畏惧”与“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亲戚”含义相同。
D.“贫穷则父母不子”与“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经•卫风•氓》)两句中的“子”字含义不同。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与“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廉
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厚”字含义不同。
B.”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两句中
的“顺”字含义不同。
C.“说秦王书十上”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句中的“说”
字含义相同。
D.“黑貂之裘弊”与“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过秦论》)两句中的“弊”字含义不同。
O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说不行”与“然是说,余尤疑之”(《石钟山记》)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B.“黄金百斤尽”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尽”字含义不同。
C.“资用乏绝”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D.“羸朦履蹒”与“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赤壁之战》)两句中的“羸”字含义相同。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羸滕履蹒”与“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圮上敬履》》)两句中的“履”字
含义不同。
B.“负书担橐”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负”字含义不同。
C.“面目犁黑”与“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两句中的“面目”
字含义不同。
D.“状有愧色”与“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愧”字含义不同。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妻不下衽”中的本是“织布帛的丝缕”的意思,这里引申为“织布机”。这句话是说苏秦回
到家里,妻子做自己该做的事,根本不搭理他。
B.“嫂不为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学庵笔记》)两句中的“炊”字含义不同。
C.“嫂不以我为叔”中的“叔”是女性对其丈夫的弟弟的称呼,与称父亲的弟弟不同。
D.“是皆秦之罪也”与“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两句中的“皆”字含义不同。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箧数十”与“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陈”字含义
相同。
B.“引锥自刺其股”与“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引”
字含义不同。
C.“于是说赵王于华屋之下”与“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两句中的“于是”含义相同。
D.“抵掌而谈”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两句中的“抵”字含义不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革车”,意思是古代兵车的一种。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B.“约从散横”从,同“纵”,指“合纵”的策略。横,指“连横”的策略。订立合纵的盟约,离散连
横的关系,从而抑制强大的秦国。
C.“从风而服”与“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
同。
D.“使赵大重”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两句中的“重”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穷巷掘门桑户楂枢之土耳”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
传》)两句中的“特”字含义不同。
B.“伏轼”亦作“伏式”,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庄子•渔父》:“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
之难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车。
C.“廷说诸侯之王”与“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
“廷”字含义相同。
D.“天下莫之能伉”与“分庭伉(抗)礼”的“伉”含义不同。后者“伉”是“对等、平等”的意思,
用来比喻彼此地位或势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说楚王”与“彤管有炜,说怪女美”《诗经•邺风•静女》两句中的“说”字含义不同。
B.“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含贬义,形容愤怒、不满或畏惧的样子。现也用形容敢怒
不敢言的样子或目光轻蔑地看。
C.“嫂蛇行匍伏”句中的“蛇”是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本句描绘了嫂子听到颇有成就的苏秦到
来的消息后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心理。
D.”四拜自跪而谢”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前倨而后卑也”与成语“登高自卑”的“卑”字含义相同,都是“卑贱低下”的意思。
B.“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与“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管晏列传》》)两句中的“多”
含义不同。
C.“势位富厚”与“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两句中的“势”含义不同。
D.“嗟乎”叹词,表示感叹。与《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嗟乎”
的含义相同。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过洛阳”与“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两句中的“过”含义不
同。
B.“郊迎三十里”与“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中的“郊”字
含义相同。
C.“倾耳而听”与“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而”字含
义和用法相同。
D.“盖可忽乎哉”与“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书》)两句中的“盖”含义不同。
【答案与解析】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与“始速祸焉”(《六国论》)两句中的“始”字含义不同。
B.”愿大王少留意”与“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两句中的“少”字
含义不同。
C.“以大王之贤”与“尊贤重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贤”字含义相同。
D.“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剑南诗稿•文章》)两句中的“文
章”含义不同。
【答案】C
【解析】C项,前者是“贤能”的意思,后者是“贤士”的意思。A项,前者是“起初、起先”的意思,
后者是“才”的意思。B项,前者是“稍稍、稍微”的意思,后者是“时间短,不久,一会儿”的意思。D
项,前者是“礼乐法令”的意思,后者是“泛指著作”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远千里而庭教之”与“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两句中的“少”
字含义不同。
B.“愿以异日”与“异日图将美景”(柳永《望海潮》)两句中的“异日”含义不同。
C.”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与“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两句中的“俨然”含义不同。
D.”臣请奏其效”与“吾家读书久不效”(《归有光《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效”字含义相同。
【答案】B
【解析】B项,二者都是“日后,将来”的意思。A项,前者是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之上”的意思,后
者是“古代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意思。C项,前者是“严肃的样子”,后者是“整齐的样子”。D项,二
者都是名词“功效、成效”的意思。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容枯槁”与“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红楼梦》)两句中的“形容”含义不同。
B.“乃夜发书”与“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发”字含义不同。
C.”引锥自刺其股”与“两股间脓血流离”(《促织》)两句中的“股”字含义相同。
D.“资用乏绝”与“生生所资”(《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资”字含义不同。
【答案】A
【解析】A项,二者都是“形态容貌”的意思。B项,前者是“打开”的意思,后者是“发出”的意思。
C项,二者都是“大腿”的意思。D项,前者是“财物”的意思,后者是“供给”的意思。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简练以为揣摩”中的“揣摩”与现在汉语意思相同,“简练”和现代汉语意思不同。
B.“期年,揣摩成”与“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两句中的“期”字含义相同。
C.“受相印”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受”字含义不同。
D.“以抑强秦”与“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抑”字含义相同。
【答案】D
【解析】D项,前者是“抑制”的意思,后者是“或者”的意思。A项,“简练”文中的意思是“挑选”。
B项,二者都是“满一年”的意思。C项,前者是“授予”的意思,后者是“传授”的意思。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之国”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六国论》)两句中的“山东”含义不同。
B.“杜左右之口”与“杜耳恶闻”“防微杜渐”中的“杜”字含义相同。
C.”富贵则亲戚畏惧”与“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亲戚”含义相同。
D.“贫穷则父母不子”与“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经•卫风•氓》)两句中的“子”字含义不同。
【答案】A
【解析】A项,二者都是“嵯山以东”的意思。B项,三者都是“堵塞”的意思。C项,都是“内外亲
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的意思。D项,前者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当儿子”,后者是第二人称代词你,
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与“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廉
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厚”字含义不同。
B.“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两句中
的“顺”字含义不同。
C.“说秦王书十上”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句中的“说”
字含义相同。
D.“黑貂之裘弊”与“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过秦论》)两句中的“弊”字含义不同。
【答案】C
【解析】C项,前者是“劝说”的意思,后者是“评议、谈论”的意思。A项,前者是形容词“深厚”
的意思,后者是副词“优厚地、好好地”的意思。B项,前者是动词“顺从、顺应民心”的意思,后者是形
容词“合理的”。D项,前者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穿破”的意思,后者是“衰落、疲惫”的意思。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说不行”与“然是说,余尤疑之”(《石钟山记》)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B.“黄金百斤尽”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尽”字含义不同。
C.“资用乏绝”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D.“羸朦履蹒”与“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赤壁之战》)两句中的“羸”字含义相同。
【答案】D
【解析】D项,前者是“缠绕”的意思,缠着绑腿布;后者是形容词“疲弱的”意思。A项,二者都是
“学说、观点”的意思。B项,前者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尽、耗尽”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尽头”的意思。C项,前者是“困乏、断绝”的意思,后者是“横渡、越过”的意思。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羸滕履踽”与“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圮上敬履》》)两句中的“履”字
含义不同。
B.“负书担橐”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负”字含义不同。
C.“面目犁黑”与“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两句中的“面目”
字含义不同。
D.“状有愧色”与“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愧”字含义不同。
【答案】B
【解析】B项,二者都是动词“背着”的意思。A项,前者是名词作动词“穿鞋”“穿着草鞋”的意思。
后者是名词的为动用法”为(给)……穿鞋”。C项,前者是本义“脸上”的意思,后者是引申义“脸面”
的意思。D项,前者是形容词“羞愧”的意思,作“色”的定语;后者是“感到惭愧”的意思,其后带宾语
“贵家子二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妻不下衽”中的本是“织布帛的丝缕”的意思,这里引申为“织布机”。这句话是说苏秦回
到家里,妻子做自己该做的事,根本不搭理他。
B.“嫂不为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学庵笔记》)两句中的“炊”字含义不同。
C.“嫂不以我为叔”中的“叔”是女性对其丈夫的弟弟的称呼,与称父亲的弟弟不同。
D.“是皆秦之罪也”与“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两句中的“皆”字含义不同。
【答案】D
【解析】D项,二者都是副词,表示判断,“全是、都是”的意思。A项解析正确。B项,前者是动词“做
饭”的意思,句中“为”是介词(wei),其后省略宾语“之”,代指苏秦,即“为(之)炊”。后者是名词
“饭”的意思,其前是表示领属性定语的“之”,谓语是动词“为"(wei),即“做”的意思,所以“炊”
作名词。C项解析正确。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箧数十”与“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陈”字含义
相同。
B.“引锥自刺其股”与“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引”
字含义不同。
C.”于是说赵王于华屋之下”与“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两句中的“于是”含义相同。
D.“抵掌而谈”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两句中的“抵”字含义不同。
【答案】C
【解析】C项,前者是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后者是“在这种情况下”的意思。原文“虽人有
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
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A项,二者都是“陈设、摆列”的意思。B项,前者是“拿”的意思,后者
是“牵,拉”,引申为“调转”的意思。D项,前者是“拍、击”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人谈得来,关
系融洽。后者是“值、相当”的意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革车”,意思是古代兵车的一种。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B.“约从散横”从,同“纵”,指“合纵”的策略。横,指“连横”的策略。订立合纵的盟约,离散连
横的关系,从而抑制强大的秦国。
C.“从风而服”与“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
同。
D.“使赵大重”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两句中的“重”字含义不同。
【答案】C
【解析】C项,二者都是动词“跟随、跟从”的意思。前者语句的意思是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AB
项叙述正确。D项,前者是动词“加重”的意思,其前有使令性动词“使”,所以“重”是形容词活用为动
词。这句话的意思是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后者是形容词“重要的”“具有较大影响意义的”的意思。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穷巷掘门桑户楂枢之土耳”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
传》)两句中的“特”字含义不同。
B.“伏轼”亦作“伏式”,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庄子•渔父》:“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
之难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车。
C.”廷说诸侯之王”与“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
“廷”字含义相同。
D.“天下莫之能伉”与“分庭伉(抗)礼”的“伉”含义不同。后者“伉”是“对等、平等”的意思,
用来比喻彼此地位或势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
【答案】A
【解析】A项,二者都是“只是,只不过”的意思。B项叙述正确。C项,二者都是名词作状语”在朝廷
之上”的意思。D项,前者通“抗”,是动词“抵御、抵抗、匹敌”的意思。后者通“抗”,是形容词“对等、
平等”的意思。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说楚王”与“彤管有炜,说怪女美”《诗经•邺风•静女》两句中的“说”字含义不同。
B.“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含贬义,形容愤怒、不满或畏惧的样子。现也用形容敢怒
不敢言的样子或目光轻蔑地看。
C.“嫂蛇行匍伏”句中的“蛇”是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本句描绘了嫂子听到颇有成就的苏秦到
来的消息后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心理。
D.“四拜自跪而谢”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答案】B
【解析】B项,“目光轻蔑地看”错误,“侧目而视”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或误解为“尊敬”。A
项,前者是“游说、劝说”的意思,后者通“悦”,“喜欢”的意思。D项,二者都是“道歉、谢罪”的意思。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前倨而后卑也”与成语“登高自卑”的“卑”字含义相同,都是“卑贱低下”的意思。
B.“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与“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管晏列传》》)两句中的“多”
含义不同。
C.“势位富厚”与“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两句中的“势”含义不同。
D.“嗟乎”叹词,表示感叹。与《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嗟乎”
的含义相同。
【答案】A
【解析】A项,前者是“卑贱低下”的意思。后者是名词“低处”的意思,要想登到高处必须从低处开
始攀登,比喻做事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B项,前者是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的意思。后者
是动词“称赞”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C项,
前者是“权势”的意思,后者是“形势、情势”的意思。D项,分析正确。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过洛阳”与“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两句中的“过”含义不
同。
B.“郊迎三十里”与“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杭州酒店式公寓租赁合同范本
- 初中数学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 锅炉结垢不停炉在线除垢新技术-彻底解决锅炉结垢热效率低问题
- 2025年度国库知识考试测试题库附答案(共140题)
-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项目三任务一思考与练习答案
- 李芳的劳动合同争议
- 2025土地征收委托合同
- 节能设备租赁合同标准范本
-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 2025年购销合同-亚光绿板中置液晶显示器安装与调试服务协议(教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液化气站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生产设施)
-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全套课件
- 套丝机简介课件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池州学院2022年练习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创伤性网胃炎课件
-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多年实践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申请表
- 宏观大类外汇系列专题(一)阿根廷汇率贬值的经验教训
- 教学课件 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
- 成矿预测课件
- GB∕T 2518-2019 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 年产美甲贴100万张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