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徐州卷)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徐州卷)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徐州卷)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徐州卷)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徐州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徐州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40分)

注意事项:

1.本卷共8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一簇绚丽的奇葩,装点着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下面是以“文化之旅”为主题的

古诗文名句积累卡,请你把其中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补写在横线上。(10分)

文化之旅诗文名句

(1)浅酌龙井茶,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早春景致。(白居

易《钱塘湖春行》)

(2)登上黄鹤楼,远眺“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明丽之景。(崔颖《黄

鹤楼》)

眼中有景

(3)深入大漠,随王维一起领略“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美奇观。(《使

至塞上》)

(4)远赴轮台,和岑参一同惊叹“_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塞外奇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走进成都草堂,感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济世情怀。(《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

(6)登临岳阳楼,感佩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

大抱负。(《岳阳楼记》)

心中有情

(7)登顶泰岳,俯视群山,尽显雄心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8)邂逅赤壁,泛舟江上,聆听深沉感慨:“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2.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9分)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海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篮篮的细n

I()烟雾,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

重的牛,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

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的房顶袅袅升起的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

射下,在那个小村落里,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

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鹫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才会提及炊烟,悄悄地

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隔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

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1)在括号内写上拼音或者汉字。(2分)

细ni河畔

(2)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错落有致缭绕升腾B.长短不一缠绕奔腾

C.长短不一缠绕升腾D.错落有致缭绕奔腾

(3)“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过来。”这一句话在编辑时遗漏了,请问放

在下列哪一处最合适()(3分)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①薄雾轻笼的早晨,艮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

雾,②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③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

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④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

A.①B.②C.③D.@

(4)画线的句子是个病句,请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

3.你陪小苏游览徐州博物馆,在二楼汉代文物陈列展厅里,小苏对下面这幅与烧烤相关的汉画像石图片特

别感兴趣。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向他介绍这幅图片。(3分)

二、阅读(55分)

(一)班刊“研儒学”栏目精心编辑了一组古诗文,请你一起完成下面小题。(17分)

【甲】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目:“远来相视,子令吾去,

败义以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④?”贼既至,谓巨伯目:“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日:“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丙】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⑥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⑦)

[注]①荀巨伯:东汉人。②郡:城。③败义:败坏道义。④邪:同“耶”,吗。⑤班军:调回军队。

⑥送酒: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菊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⑦本诗写于安

史之乱,“时未收长安”。

4.【乙】文中画线句编辑时遗漏了标点,请尝试用斜线“/”为其断句。(2分)(限两处)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5.下面是小语整理的有趣的“一词多义”现象,你觉得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不亦在其中矣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①三军可夺帅也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C.①子令吾去②寺后乃至

D.①不忍委之②相委而去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时要字字对应,在此基础上力求“信达雅”。请帮助小语完成下列翻译任务,注意

加点词的解释。(6分)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7.用典是一种通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来表达情感的修辞手法,可收到含蓄隽永的效果。小语阅读以上助学

资料发现[丙]诗""一句化用典故写了

的境况,表现了诗人的感情。(3分)

8.小语对三篇选段的理解拿不定主意,你觉得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文“贤哉,回也”以孔子之口赞颜回之贤,其中语气词“哉”加强了感叹语气,更突出颜回

的高尚品德。

B.【甲】文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来论述修身之道,【乙】文则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形象。

C.【丙】诗中的“故园菊”的意义己经不仅是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了作者对饱经战乱之苦的百

姓的同情及对和平的渴望。

D.义和信是儒家的道德准则,【甲】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说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

愿贫贱而选择“义”,【乙】文荀巨伯在危机关头“宁以我身代友人命”是对“信”的坚守。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2题。(10分)

【材料一】

分餐制是指由厨师、服务人员或家人,按照等量的原则,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餐具中,供每一位就餐

者独自享用的就餐方式。

中国烹饪协会认为,分餐制主要形式有三种:厨师分餐,厨师在厨房将制作的菜点成品按每客一份分

配;服务员分餐,餐厅服务人员在分餐台或台面将菜点成品分配给每位就餐者;就餐者自行分餐,就餐者

通过使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点成品,再用各自餐具进食。自助餐和套餐均属于分餐制。

中国饭店协会则认为,中餐的分餐制形式可以分为服务员在餐桌分餐、上菜前分餐、自助餐、摆放公

筷公勺及1人1份的用餐方式等4种。

【材料二】

“合餐制”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习俗礼仪。然而,合餐制在表达人们亲密温馨气氛的同时,也为疾病的

传播埋下了隐患。

合餐制意味着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同吃一桌饭菜,人员相互接触频率增加,更容易给病菌可乘之机。

因此,分餐制就成为防范用餐者传染病菌的可行方式。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分餐的记载,但其显著的特征是对层级地位的彰显,是一种礼制。《周礼》有

载:“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事实上,

饮食习俗的变迁呈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趋势:从人类社会初期,以采摘为主的饮食方式就造成了

人类的分餐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丰富,人们聚在一起共享美食,形成了合餐制。如今,面对

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隐患,分餐制需要“再出江湖”。

【材料三】

合餐制是中国农业生产模式、伦理道德观念、饮食审美情趣、勤俭持家传统、烹调工艺体系和宴宾待

客礼仪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必然古今一线贯穿,始终是中华民族进餐方式的主流。至于《周礼》

《史记》记载的史料,虽然也有一点“分餐”的意味,但那毕竟只是一种宗法礼制下的生活等级待遇,仅

局限于社会上层;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的战国时代,科学地实行全民分餐难以想象。

【材料四】

新华睿思・数媒智慧分析平台调查数据:

认可顾虑抵触沉默其他

分餐制39.05%27.92%12.91%12.25%7.87%

公筷公勺53.18%22.34%8.46%8.50%7.52%

【材料五】

行业协会人士:中国人过日子希望团团圆圆,对“分”比较忌讳。喜欢热热闹闹围坐一桌,其乐融融

的氛围。此外,中餐有很多整鸡整鱼的菜式菜品,也不好分。

餐饮业经营者:单位食堂、学校食堂是典型的分餐制。但和食堂就餐不一样,上餐厅下馆子重要的是

人与人的交流,有社交属性。在重庆,麻辣红汤九宫格是传统,也是主流。本地也有一人一锅的小火锅餐

厅。这样很好,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

餐饮业创投人: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投入产出比。分餐制对餐饮企业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提出了更高

要求,实行之后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分餐制带来的价格提升,消费者能否承担?

9.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分餐形式可以按分餐人员、使用餐具及用餐方式等进行细分,基于此,商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

用适合的分餐形式。

B.合餐制就是熟悉的人同吃一桌饭菜,这样有利于营造温馨的气氛。

C.分餐制早在商周就已经出现,在过去就是进餐方式的主流。

D.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丰富和彼此的分享是合餐制的出现的主要原因。

10.从【材料四】的调查数据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3分)

11.阅读【材料五】,说说业界人士认为目前推广分餐制面临哪些困难?(2分)(两点即可)

12.请从下面的聚餐活动中任选一项,为其选择一种分餐形式,并结合材料给出理由。(3分)

活动A:小学同学聚会,将由家长带领在饭店聚餐。

活动B:奶奶七十大寿,将与近亲在家中聚餐庆寿。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18分)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

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

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

越像拄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数,…一并旦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

“吃饭了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每年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

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④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吵玲;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

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

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⑤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父亲常常是挣不

够工分的。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

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⑥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

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⑦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

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呼咨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

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⑧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

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

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⑨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

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⑩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

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他落。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

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⑪^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

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

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

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

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

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

⑫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

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无碗的一项是()(3分)

A.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题,揭示文章内容和主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兴趣。

B.文章的最后一段,卒章显志,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的作用。

C.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的形象,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都是实景。

14.第④⑦⑩段三次写了母亲的“讪然”,各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5分)

15.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4分)

16.请结合语境,任选一句,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分)

①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从修辞方法

角度赏析)

②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17.老师组织开展“编单元学写作”活动,她让同学们把本文编入下面单元。你认为可以编入哪个单元?

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A.《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

B.《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

(四)名著阅读。(10分)

18.阅读以下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正嚷间,大圣到了。叫一声:“开路!”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丢开架子,打将

出来。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

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

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

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探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

有何法力,敢出浪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

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那

猴王果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

公然不惧,调出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

寒风飒飒,怪雾阴阴。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滚滚盔明映太阳,

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大捍刀,飞云掣电;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

麻林摆列: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