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安家堡乡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F/31/wKhkGWcH_uiAMAhiAAMND0jtzjs304.jpg)
![河北省张家口市安家堡乡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F/31/wKhkGWcH_uiAMAhiAAMND0jtzjs3042.jpg)
![河北省张家口市安家堡乡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F/31/wKhkGWcH_uiAMAhiAAMND0jtzjs3043.jpg)
![河北省张家口市安家堡乡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F/31/wKhkGWcH_uiAMAhiAAMND0jtzjs3044.jpg)
![河北省张家口市安家堡乡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F/31/wKhkGWcH_uiAMAhiAAMND0jtzjs30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张家口市安家堡乡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儒家哲学中,“中”的最基本含义是“标准”、“限度”的意思。由于“中庸”强调坚持某个标准和限度,因而在社会激剧变动时期就有可能成为维护某种旧事物,调和矛盾,反对变革的观点和方法,这是“中庸”思想局限性的一面。但是,“中庸”思想中也包含着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的思想。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句话,最具体地体现了“中庸之道”。仅就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点来说,其目的确实是要调和“文”与“质”。但是,这种调和并不是对矛盾的简单地否定或抹杀,而是在意识到对立面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前提下,在实践行为中保持矛盾的某种平衡,从而取得最好实践效果的办法。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和坚持把握一定的“标准”或“限度”即用中或用和,作为实践行为的准则,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客观需要。但“用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相反,他们是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贯彻“和”的前提。不讲原则的为和而和是不可行的,不用礼的原则加以节制的和也是不可行的。为此,儒家严格区分“和”与“同”这两个概念。“和”是指不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之间的互相补充与配合,而“同”则是指相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的彼此附和与合流。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互配合,就能产生新的事物,而相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则不可能生出新事物。所以,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其次,“和”或“中”也包含有不要陷于某一偏面,而应兼备两面或多面的意思。三国时的刘劭以“兼德”来解释“中庸”。他说:“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人物志·九征》)他认为,仁、礼、信、义、智五种品德,是各有所偏的,只有兼备此五德的人,才是最完美的,而“中庸”就是指的能兼备五德的品德。同时,他还认为,“中庸”之德有防止人在行为方面的过分拘谨或放肆,以及指明人的短处而弥补其不足等重要的作用。“用中”或“用和”是反对无原则的为中而中与为和而和的,但是如果对坚持“用中”和“用和”的原则作僵死的理解,而不懂得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变通,那么其结果同样是陷于为中而中与为和而和的偏面。“用中”不仅需要有坚持原则的一面,而且也要有灵活变通的一面。(摘编自楼宇烈《用中和时中》)1.下列对文中“中庸”一词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中庸”有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等思想局限性,因为强调坚持某个原则和限度。B.“中庸”思想中也包含着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的思想。C.“中庸”也指兼备仁礼信义智五德,有防止人在行为方面过分拘谨或放肆等作用。D.“中庸”具有辩证观,不仅需要有坚持原则的一面,而且也要有灵活变通的一面。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论述“中庸”思想时,主要采用了两两对比的方法,如优劣正反全偏等等方面。B.全文在宏观整体上,从开头到结尾,三个自然段在思路上呈现着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C.作者在行文时,论据充分翔实。每提出一个观点后,都要引用儒家的原话并注明出处。D.在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其次”一词引领下文展开论述,体现了分条陈述的行文思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为了严格区分“和”与“同”这两个概念,才提出要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贯彻“和”的前题。B.在作者看来,如果坚持了一定的原则,并懂得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变通,才可能真正做好“用和”。C.孔子提倡“和”反对“同”,是因为相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之间可以互相补充配合并产生新事物。D.三国时的刘劭认为,要做到“兼德”,既需要兼有五种品德,还需要指明人的短处并弥补其不足。参考答案:1.A
2.C
3.B【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中‘中庸’一词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中庸”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A项,“是因为强调坚持某个原则和限度”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由于‘中庸’强调坚持某个标准和限度,因而在社会激剧变动时期就有可能成为维护某种旧事物,调和矛盾,反对变革的观点和方法,这是‘中庸’思想局限性的一面”分析,在表述原因时,指出坚持某个“原则”,是与原文不一致的,原中在此处提出的是“标准”。“标准”与“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选A。【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每提出一个观点后,都要引用儒家的原话并注明出处”是错误的。全文在论述时确实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先提出观点再援引论据。但并不是每一处都是这样。全文大约七次提出了观点,引用并注明出处的只有三处。还有四处都是只有观点没有引用的。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选项因果倒置。结合“但‘用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相反,他们是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贯彻‘和’的前提。不讲原则的为和而和是不可行的,不用礼的原则加以节制的和也是不可行的。为此,儒家严格区分‘和’与‘同’这两个概念”分析,原文中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前题是因,区分“和”与“同”是果。C项,将“和”与“同”具体的内容搞反了。在原文中“和”指不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的补充配合,“同”指相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的附和与合流。D项,“既需要兼有五种品德”扩大了内容。结合“他认为,仁、礼、信、义、智五种品德,是各有所偏的……以及指明人的短处而弥补其不足等重要的作用”分析,在原文中,刘劭认为“中庸”具有两层意思,一是兼德,二是弥补不足。B项对原文内容用推断的方式做了一定的转化表述,但信息没有改变,仍与原文保持一致。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2.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16——19题)雨韵从维熙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象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16.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4分)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2)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18.文中“老人和娃儿”在雨天各有什么不同的意趣?(2分)19.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7分)参考答案:16(2分):①春雨象征着人生的童年;②夏雨象征着人生的青年;③秋雨象征的人生的壮年;④冬雨(雪)象征着人生的晚年。每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依此类推。意思答对即可。第二问(2分):秋天的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也是萧条的季节、悲凉的季节,所以“秋天的雨声”中有“欢乐”,也有“忧伤”。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171)2分“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是指在雨中回眸人生,用“雨”打开记忆之门,同时也为记忆染上“雨”的色彩。(2)(2分)“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中梦幻之中”是指小男孩虽然在雨天出游,但是并没有感受到雨中的乐趣。意思答对即可。18(2分)老人喜欢和娃儿打着伞赏雨,娃儿却喜欢和狗在雨中赛跑,把自己融入雨中。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生态理论以珍爱、尊重和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理论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是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用人类持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信奉外部道德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5.下列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存需要的崭新教育模式。B.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C.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D.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范围,主张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强调人的生态体验,重视培养人的生态意识。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C.从道德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的理念,与中国古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是一致的。D.传统德育关注的是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而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虽然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可以预见这门新兴学科一定会引起来赵多的有识之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实际效益。B.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使之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解决当前人类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C.提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逐渐削弱生态环保领导领域的强制性惩处力度,转换该领域执法机构的工作职能D生态道德观念把人类道德理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意味着一个不珍爱自然、不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人,不是完美健全的人。参考答案:5.D
6.A
7.C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引导人们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将“伦理道德观念”范畴扩大为“道德观念”。6.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无中生有。C、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与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不一致。D、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7.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教育,重在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选择,不具有政府的强制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出为川东道/结为婚姻
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并开引河,导之入淮C.灾民赖之无失所/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D.
澍毅然以身任/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9.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3分)①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11.把文段一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译文: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译文:参考答案:7.C8.A9.D10.C11.①译文: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里吗?”②译文:这天(商人)将要回家,听见有东西在山中长啸,商人很惊骇地祷告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啸三声后停下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7.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举,兴起,发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8.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第一个“为”均是动词,成为;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C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不译;D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题考察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①表现陶澍政治操守;②表现陶澍应对水灾所采用的策略;⑤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考点: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日:“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
C.俾勿扰以俟处分
俾:使
D.范计功行赏,奠不曲当
曲当:完全恰当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诗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及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C.“征”与“辟”是汉朝使用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前者多为名望高、品学兼优的社会名流,被征召者多委以要职。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B.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C.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D.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5分)
⑵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5分)
参考答案:4.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5.C.6.B(“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7.(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关键词“稍”“习”“胆决”“愿”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关键词“益”“进”“任使”和定语后置句“将士依附之者”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侯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5分)康桥边城雨巷蜀道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参考答案: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8.从表达连贯、得体的角度看,下面的语段存在三处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5分)
①我社出版《生命流程》,②是一本与知己倾谈的书。③一册在手,④灵魂的香味便扑面而来。⑤精美的装帧,⑥设计大方,⑦新颖的编排,⑧显示了制作的用心。⑨有缘者务必购买。答:(1)——(序号)改为:(2)——(序号)改为:(3)——(序号)改为:参考答案:略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海军,作为曾经的海军大国的俄罗斯已经望其项背,中俄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②我们的文化建设不是搞历史虚无主义,更不是另起炉灶,阻断文化血脉,而是必须联通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尽管国产影视剧作品出口在增长,但是,不少在国内颇受好评的影视剧却在海外遇冷,文化差异让外国观众觉得隔靴搔痒。④由好莱坞大导演卡梅隆执导的超级巨片《阿凡达》狗尾续貂,第一部续集将在今年9月正式开机,并且率先开拍外星球的场景。⑤各地政府应打破年龄、学历、身份壁垒,注重基层一线工作、群众工作经历,不拘一格从各个领域选用优秀人才。⑥第二期华阴老腔培训班在华阴市文化馆开课,主办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老腔,让这门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薪尽火传。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①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使用不正确,应改为“望尘莫及”。②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③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不合句意。④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感情色彩和使用对象均不当。⑤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⑥薪尽火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10.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
;第三类,
。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
;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
,
。①“朝闻道夕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监控维护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变化1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作业设计北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文化与社会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3.1.2函数的表示法第2课时函数表示法的应用教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三节金属晶体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 社会支持系统对心理调适的助力
- 知识产权保护在绿色科技研发中的应用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
- 社交属性在网络直播平台中的价值挖掘与应用
- 毛戈平-+毛戈平深度报告:再论毛戈平商业模式与核心壁垒:个人IP+化妆学校+线下服务
- 第二章美容手术的特点及其实施中的基本原则美容外科学概论讲解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春训”学习心得体会例文(3篇)
- 中央2025年公安部部分直属事业单位招聘8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咯血病人介入术后护理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4第1课时Startup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5-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 幼儿园市级课一等奖-大班语言健康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有声绘本课件
- 2025年供电所所长个人工作总结(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