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铁公鸡施粥刘源
光绪三年,淮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河南济源偏北有—铁牛镇也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铁牛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悭吝,比铁公鸡还抠,大伙儿私下里称铁牛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周家忽然传出消息:周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铁牛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周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周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铁牛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周老爷子吝啬持家,.周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菜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周家放出规矩:“领粥时,必须说‘周老爷真慷慨,周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周家大门磕个头……”—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周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
“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一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
“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人彳艮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周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周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周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婆娑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然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使铁牛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周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周老爷子做了件蠢事。周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周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周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周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朝周老爷子讨说法,周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
“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周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品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铁牛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铁牛镇又恢复了原样。但是,周老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大家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年周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家惊奇地听着。“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打,所以我恨透了讨饭。”周老爷子沉痛地说,
“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绐铁牛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周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周家孩子不孝,但周家人不在意。几十年后,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妤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相继败亡。16.小说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答:17.小说中的周老爷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3分)
答:18.这篇小说情节曲折起伏,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出情节的发展脉络。(5分)
答:19.小说在塑造周老爷子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主要的两种进行
简要赏析。(4分)
答:20.周老爷子临终那番话颇有深意,请结合传统文化、联系当今社会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3分)
答:2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的周老爷子开粥棚救济,但是他规定,领粥要磕头,
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B.小儿子在文中两次出场,衬托了周老爷子的心狠无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内容。
C.水灾过后,周老爷子名声很快变得臭不可闻,而他的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
的良苦用心。
D.周家为老爷子办的丧事非常寒酸,正是这爱财如命的传统让周家逃过“富不过三
代”的规律,子孙兴盛。
E.这篇小说显示了作者对“持家”“行善”等的思考,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语
言质朴通俗,读来耐人寻味。参考答案:16.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因为水灾,几十个流离失所的灾民来到铁牛镇,但这里的富户个个吝啬(1分)。为后文周老爷子施粥及施粥的吝啬等情节做铺垫(1分)。17.吝啬(勤俭、节省)持家,心地善良,施舍有方,坚持己见(固执己见),教子有法,深谋远虑(深谙事理)。(3分)18.示例一:①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的周老爷子将开粥棚。②领粥要磕头,米少糠多引起饥民和家人的不满。③施舍遭骂,周老爷改磕头为干活,辞佣工。④周老爷名声臭不可闻,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他的良苦用心。⑤周家丧事办得寒酸可子孙兴盛。示例二:开端: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的周老爷子将开粥棚。发展:领粥要磕头;米少糠多引起饥民和家人的不满;施舍遭骂,周老爷改磕头为干活,辞佣工;周老爷名声臭不可闻。高潮、结局:临终之语让家人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尾声:周家丧事办得寒酸可子孙兴盛。(共5分,每点占1分,意思归纳对即可;如果学生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来回答,“发展”部分占2分。)19.(1)衬托(侧面描写)。如小儿子两次出场,一次为粥的质量与父亲据理力争,一次为父亲将遣走家里伙计表示担心,衬托出了周老爷子的固执与深谋远虑;再如,没有施舍的富户对周老爷子的耻笑与大家对周老爷子以“老鬼”相称等,衬托了周老爷子不在意他人看法,深谙事理,忍辱负重。
(2)欲扬先抑(对比)。小说开始时着力渲染周老爷子的吝啬与算计到家,直到最后才通过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和子孙兴盛的事实肯定了他的勤俭持家、施舍有方、教子有方。
(3)语言描写(正面描写)。如小儿子为粥的质量与周老爷子相争时,他说“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他的“吝啬”与对家业的忧虑;再如他的临终遗言,更是形象地写出了他的良苦用心。
(答对1点给2分;每一要点中,手法正确1分,分析合理1分;任答其中两点且分析正确即可得满分。如有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20.示例一: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深刻揭示了行善应有道的道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表明他是一个很特别的“铁公鸡”,做事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乡民。乐施好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当今社会上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但行善亦应有道。我们身边有一些善心人或救助机构,有心施善或帮扶,但其方式却不当,钱与物没有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受助者没有真正走出困境,反而陷入了依赖的泥潭。示例二: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深刻揭示了要勤俭持家的道理。他教育家人要勤俭持家过日子,钱要用在刀刃上,以防止子孙由富变骄奢,文中说“我这么做,……也是为你们好”,结尾一段有照应“几十年后,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可见子孙们听懂、遵守了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今天,社会上的一些“富二代”“富三代”,他们听不进艰苦创业积攒下大量财富的长辈们苦口教育,或是长辈对他们的教育存在着某种缺失,以致于有些“富二代”“富三代”不能勤俭持家,而挥土如金,挥霍无度,甚至败光家业。(观点正确1分,结合文本1分,联系实际分析合理、表意明确1分。如有其它答案,有自己的观点,探究合情合理即可。)21.BD(B项,“心狠无情”错,衬托出了周老爷子的施舍有方、坚持己见与深谋远虑;D项,不是周家的“爱财如命”而是“勤俭持家”使得周家子孙兴盛。)(4分)略2.(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岭南文化
冯立鳌
作为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其实,只有将岭南文化放置在中华文化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才能对它的特质及价值作出全面的评判。
从自然生态及其文化衍生特征上作最基本的属性归类,可以将自古以来的中华文化分为草原文化、江河文化和海洋文化三大类型。其中,草原文化在中华疆域的北部和西部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承载主体早期的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起步不迟的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以黄河、长江萌发的中华江河文化因为起步早,延续性强,积累充分,浇灌生成了延绵数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标志。
中国的海洋文化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岭南是其最重要的所属地。岭南与其他临海地区不同,它背靠大陆,面向大海,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因而岭南文化是相对充分发展了的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
毗邻大海的岭南处在江河的下游,但海纳百川,汇集众流。在传统文化的低洼之地,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域外文化,如流水般涓涓汇入其本土,既改变了地区文化的特征,又形成了文化的兼容性。由于经久积累,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和谐性与开放性。
在辽阔的中华疆域内,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可以说是根深叶茂。由于商业文化的普及与积累,岭南社会的个体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拓新意识、冒险意识,以及制作物化产品的精致意识、装饰意识等,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
古代先民由于所获剩余产品不多,他们时刻要顾及自己与家庭的生存问题。特定的生活环境养成了岭南人务实性的思维方式:面对一项事情,人们习惯于从主体实用的价值评判上去选择。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是岭南文化价值体系的自然延伸。
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岭南文化是受鄙薄的文化。因为从农耕文明的角度看,荒远的岭南之地缺乏威严的皇权、纲常的教化。中国历史上,只有犯罪受贬者才来到五岭之南,居处岭南被视作一种贬斥惩罚,这正体现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地理歧视。
然而,中国的历史并没有永久地停滞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古代社会。19世纪40年代,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就自外汹涌登陆中国,并立刻显示了它们的先进性。岭南由于其文化本有的兼容性、商业性和务实性等品质,自然成了新式文明的感应地和生长地。在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新的过渡时代,岭南文化就由中华先进文化的下游立刻转变为上游,由中国主体文化的末端移到了首端。这不是岭南文化的特质有了突变,而是时代的突变在转化中国古老的社会结构,打破了千年一系的文化价值评判系统,颠覆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使近代岭南文化成为民族的时尚文化。
岭南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因子兼收并蓄,并能以为我所用的创新方式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在近代中国,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康梁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毫无例外地生成于岭南之地,这绝非偶然。它是岭南文化兼容性创新性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海洋文化开始超越江河文化的重要标志。
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海洋文化无疑处在江河文化的上游,由此,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的总体格局中显示出了它的高度优越。中国近代资本产业首先萌发于岭南,民族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形成于岭南,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精彩活剧上演于岭南,这些均是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圣殿中跃居上游、品质优越的明证。
(选自《广州日报》,2012年2月13日,有删改)6.下列关于"岭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岭南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
B.岭南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的中华文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相对于中原文化它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
C.岭南文化具有兼容性,这一特质的形成是与岭南地处江河下游的低洼之地,流水汇集涌入这里的自然地理优势分不开的。
D.岭南文化具有商业性和务实性的特质,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根深叶茂,岭南人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7.下列不属于"使近代岭南文化成为民族的时尚文化"原因的一项是
A.国外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汹涌登陆中国,岭南成了这些新式文明的生长地。
B.在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的新时代,岭南文化由中华先进文化的下游转变为上游,由中国主体文化的末端移到了首端。
C.时代的突变转化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打破了过去的文化价值评判系统,颠覆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改变了岭南文化传统的个性特质。D.岭南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因子能够兼收并蓄,并且能够以为我所用的创新方式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是因为人们没有将岭南文化放在中华文化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没有认识到岭南文化的特质及价值。
B.草原文化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文化最终消亡了,江河文化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C.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古代社会,岭南文化在中国受到鄙薄,犯罪者贬谪岭南体现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地理歧视。D.中国海洋文化正在超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和标志的江河文化,岭南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格局中跃居上游。参考答案:6.D(A项,"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说的是"中国的海洋文化"而非"岭南文化"。B项,"相对于中原文化它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错,应是相对于其它临海地区的海洋文化。C项,原文是用比喻说明岭南文化的兼容性特质,并非实写)
7.C("改变了岭南文化传统的个性特质"错,原文说"这不是岭南文化的特质有了突变)8.C(A项,"没有认识到岭南文化的特质及价值"错,原文说"只有…..才能对它的特质及价值作出全面的评判"。B项,"最终消亡了"错。原文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D项,"岭南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格局中跃居上游"原文无此信息)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梧桐树上的风筝一个斑谰的日子。风轻轻地拂动着,云淡淡地游弋着,梧桐树微微地摇曳着。一个小男孩在碧绿的草地上放一只花样的风筝。男孩愉快地奔跑着,努力地使风筝越飞越高。可是,突然风向一转,风筝在空中划一道美丽的弧线,直落下来,轻轻地挂在一棵梧桐树上。男孩叫来父亲,而且搬来一架梯子。男孩自告奋勇地说:“爸爸,让我上去把风筝拿下来吧。”望着满脸稚气的孩子,父亲思忖片刻,默默地答应了。于是,男孩猴似地爬上梯子,解开了挂在梧桐树上的风筝线,一张脸开得象阳光一样灿烂。就在男孩打算顺着梯子爬下来时,突然脸上又现出了猴儿的机灵,调皮地对父亲说:“爸爸,干脆我从上面跳下来,你接住我吧。”父亲看着顽皮的孩子,笑着答应了请求。有了父亲的回复,男孩高兴地毫不犹豫地从梧桐树杈上纵身跳了下来。可就在孩子要扑进父亲温暖又宽大的怀抱时,父亲的身体却悠悠地闪在了一边,男孩结结实实地摔在了地上。虽然树杈不是很高,但没有准备的他却摔得哇哇大哭起来。好一会儿,男孩才止住了哭声,沮丧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干嘛骗我?你不是答应要接住我的吗?”父亲非常镇静,拍了拍男孩的头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这个世界连父亲的话都不可相信,其他人说的话就更不能相信了。”一席话深深地刻在了小男孩的心里,因为胜过肉体疼痛的滋味足以使他铭心。许多年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成了父亲。但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很孤独,压抑,父亲的话像山一样堵在了心的出路。又一个缤纷的日子。风轻轻地拂动着,云淡淡地游弋着,梧桐树微微地摇曳着。他带着孩子在碧绿的草地上,放风筝。可能由于风力不够,风筝在空中摇摇晃晃地挣扎了好几下跌落下来,而且恰巧又挂在了梧桐树上。于是他扛来梯子,让孩子爬上去取。当孩子取下风筝想顺着梯子下来时,他却阻止孩子,说:“你试着跳下来吧,这树不算高。”说着冲孩子微微一笑。孩子站在树杈上也堆满脸了笑意,说:“爸爸,我跳下来时,你接住我,好吗?”
“爸爸接不住你,男孩子必须勇敢,你知道吗?”父亲坚定地说。孩子正在犹豫,他已将梯子挪到了一边。无奈,孩子只好闭上眼睛,带着些许惊恐的神情使劲儿向下跳。就在男孩快落地时,他却张开了宽大的臂膀,稳稳地抱住了孩子。男孩躺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非常惊喜地对父亲说:“爸爸,您为什么骗我?”他有些激动,紧紧地搂住孩子,对他说:“爸爸要给你一个忠告,有时候父亲的话也未必可信,更何况是别人说的话。”于是,孩子脸上灿烂地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快乐地向这个美好的世界奔跑着。17.“一席话深深地刻在了小男孩的心里,因为胜过肉体疼痛的滋味足以使他铭心”中“胜过肉体疼痛的滋味”指什么?(4分)
答:
18.“风轻轻地拂动着,云淡淡地游弋着,梧桐树微微地摇曳着”,文中两处出现的这一相同的景物描写,它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
19.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6分)
答:
20.你更赞同哪一位父亲的做法?假如你是一位父亲你会怎么做呢?请简要回答。(5分)
答:
参考答案:17.(4分)“一席话深深地刻在了小男孩的心里,因为胜过肉体疼痛的滋味足以使他铭心”中“胜过肉体疼痛的滋味”指因“父亲”食言,小男孩上当受骗的懊恼、难堪,其自信心与自尊心严重受挫。18.(6分)“风轻轻地拂动着,云淡淡地游弋着,梧桐树微微地摇曳着”,文中两处出现的这一相同的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为下文父亲带孩子放风筝做了铺垫;②烘托了风轻云淡的美好气氛;③以景写情,衬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④两次景物描写相互照应。(答出其中三点得满分)19.(6分)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叙写两个小男孩前后在各自的“父亲”带领下在碧绿的草地上放风筝的事件。(答出对比手法2分)文章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明辨是非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出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态才是最为重要的。(主题4分)20.(5分)言之成理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性特介,家屡空,而学日进。北方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征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四十二年,卒于官,年五十有五。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于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①。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震为学大约有三:曰小学,曰测算,曰典章制度。(选自《清史稿?儒林传》,有删改)先生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节选每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注】①古训:古字古义。②是年:指公元1733年,戴震时年10岁。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震出所学质之永
质:请教B.震以文学受知
知:赏识C.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
垂:接近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然:正确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家屡空,而学日进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答韦中立论师道书》B.震以文学受知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史记·汲郑列传》C.古训明则古经明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秦晋肴之战》D.先生是年乃能言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
(2)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于古经。
(3)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4.戴震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D2.B3.(1)戴震也想尽心尽力做好本质工作,早晚翻卷检阅,寒暑不断。(2)义理不能虚妄的凭主观的想象来揣测,一定要从古文经书中寻求。(3)那些人分开了古字古义和义理,把它们当作是(独立的)两个方面,这是(认为)古字古义不是用来阐明圣贤之道呀。4.思考深入,涉猎广泛,严谨勤奋,勇于质疑(或“不唯书、不唯师”或“实事求是”)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然:如此,这样。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介词,均为“凭,凭借”。A均为连词,但前表转折,后表并列,意义不同。C均为连词,但前表承接,相当于“就”“便”“那么”;后表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D。均为副词,但前相当于“才”,后相当于“竟然,竟”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翻译过程中要注意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1)一句1分,若全句译文不通顺,扣1分。
(2赋分点“胸臆”、状语后置
(3)赋分点“二”意动用法、“明”形容词动化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做好两点:一是要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时需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二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不能遗漏。戴震治学要筛选相关的关键词,如“好深湛之思”“研精注疏”“惟震能得其全”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起来就是思考深入,涉猎广泛。还要从细节中概括,如从戴震做纂修时的表现可概括得出勤奋严谨。还要从事件中概括比如戴震对于老师的说法提出质疑可以提炼出用于质疑的特点。5.参考答案:17.(1)掌管(2)往常
(3)希望
(4)高傲18.B
D19.(1)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重点:略、课、补出省略)
(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重点:患、达)20.担心他恃才傲物21.知人善任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也,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6.下列句子中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效:学习
B.尝辍业投笔叹曰
辍:停止
C.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除:罢官
D.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直:报酬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沛公军霸上
C.既来之,则安之。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8.下列句子中与“卿弟安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D.申之以孝悌之义参考答案:6.D
除”指授予官职。7.A.“不耻劳辱”中的“耻”为意动用法,“以……耻”。A.意动用法,“以……为羞”。B.名词作动词,“驻军”。C.使动用法,“使……来”。D.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8.B.例举是宾语前置。A项是定语后置。C项是被动句。D项是介宾结构后置。【参考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胸有大志,不注重细节;然而内心孝顺恭谨,居家常施行勤俭,不以辛劳为耻辱。他能言善辩,并且广泛地阅读书籍。永平五年,兄长班固被召去任校书郎,班超与母亲跟随班固来到洛阳。家中贫穷,班超经常为官府抄书来供养母亲。他长期劳苦,曾停下工作扔下笔叹息说:“大丈夫没有什么别的抱负,也应该效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以此得以封侯,怎能长久从事这种抄写工作呢?”身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知壮士的志向!”过了很久,显宗问班固:“你的弟弟在哪儿?”班固回答说:“为官府抄书,挣钱来供养老母亲。”皇帝便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和老挝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增进了互信,中老两国形成了颠.扑.不.破.的命运共同体。②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创新,愿一、如.既.往.地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③医疗体制改革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剑.走.偏.锋.,其改革思路充分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辩证法,是针对药价虚高、医患矛盾的治本之道。④目前银行业整体流动状况良好,主要商业银行负债资金来源稳定,银行存款利率不存在非理性的大幅上浮,“存款大战”的说法难免危.言.耸.听.。⑤尽管这一地区环境恶劣,荆棘丛生,丘壑纵横,山.高.水.低.,但这里的人们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改变了面貌。⑥“二战”期间,大批中国劳工被强掳到日本从事矿山开采,因非人待遇,很多人累死他乡。对此,日方组织活动大赞中国劳工踏实肯干,实为兔.死.狐.悲.之举。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不合语境。应改为“牢不可破”;牢不可破:坚固得不可摧毁(多用于抽象事物)。一如既往: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使用正确。剑走偏锋:比喻不按常规、常理思维或行动,使用正确。危言耸听: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使用正确。山高水低:指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用在句中望文生义。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灭亡而感到悲伤。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7.还有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8.对下面语段中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河流,一定是庄严、神圣、充满奥秘的。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是还有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在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就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忍的性格吗?长江是一条流淌着民族精神的万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教育培训合同:教育机构与学员就教育培训服务达成的一致协议包括培训内容、时间、费用等
- 草耙手动的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委托管理合同
- 2024年度广告代理合同: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广告代理
- 轻型货车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新能源产业材料采购合同
- 2024年度报关代理及清关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无人机监控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
- 2024年度出版合同的出版内容与出版数量
- 胸衣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便利店商业计划书分享
- 婚嫁金满期返还险
- 危货运输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幼儿园小朋友可爱卡通恐龙风格餐前播报餐前分享
- 宫腔镜手术知情同意书
- 大数据培训课件1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真题拔高卷 第6单元《比的认识》(A4 原卷)
- 江西省丰城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数学试题(含答案)
- 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范本
- 骨牵引术知情同意书
- 添加剂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