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课外文言文(19分)徐霞客传(钱谦益)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加:超出B.过陈木叔小寒山
过:经过C.质明已失其所在
质明:天刚亮D.多承袭傅会
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3分)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
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
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然。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鸡足山志》。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4分)
(2)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3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3分)参考答案:8.B(过:拜访)(3分)9.C(①说他有孝心,⑥表现他对黄石斋的友情之笃厚)(3分)10.C(原文有“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可见应是静闻跟随徐霞客,而非徐霞客跟随静闻。)(3分)11、(1)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有一个坑洼在那里,是大雁住的地方。(4分,“间道”1分,“扪萝”1分,“有宕焉”,1分,“雁所家也”,1分。所在分句句意不通不得分。)(2)屈原被放逐以后,徘徊在湘江一带,在江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3分,“被动”1分,“状语后置”1分,“古今异义词:颜色、形容”1分。所在分句句意不通不得分。)(3)如今少卿竟然教我推举贤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3分,“乃”1分,“无乃……乎“1分,“剌谬”1分。所在分句句意不通不得分。)参考译文: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三十岁的时候,母亲打发他出游。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他出行,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几天忍受饥饿,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在小寒山拜访陈木叔。陈木叔问他:“可曾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徐霞客不敢肯定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才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都是这类情况。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云阳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说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是抄袭,把没有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大多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他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丙子年九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希望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被伤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把静闻的尸骨埋葬在迦叶道场里,了却了静闻的夙愿。徐霞客回到云南,脚生病,不好走,便修撰《鸡足山志》,三个月以后修撰完毕。(他)病得很厉害,对前来探望的人说:“西汉张骞开辟道路,未见昆仑山。唐朝玄奘奉皇上使命,才有机会西游。我不过是一个老百姓,一根竹杖一双鞋,走到黄河、沙漠地带,登上昆仑山区,走过西域,留名很远的国家,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认识徐霞客,是通过漳州人刘履丁。刘履丁对我说:“徐霞客从西方回来,呼吸困难。听说黄石斋被皇帝下诏关到监狱里,就派他的长子辗转崎岖的山路,前往探视,三个月才回来,他儿子对他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他这个人为人就像这样啊!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丁西林:君子不器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丁西林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4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由英国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物理系主任。他任物理系主任期间,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当时研究所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他面对困难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迄至抗战前夕,物理研究所已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任物理研究所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自己的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作为一位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的,而当他作为一位戏剧作家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还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了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他的语言,也以幽默俏皮为人称道,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建国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舞剧、新编戏曲等。他的独幕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舞台。1974年4月4日,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现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相关链接:①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杨伯峻《论语译注》)②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著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③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他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让可笑变得更可笑。(郑以然《行走在物理与戏剧之间》)(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丁西林的喜剧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水准,是因为他喜欢用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自己的主题。B.丁西林的喜剧创作凭借对逻辑关系的熟练掌握,自如玩弄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化解了矛盾,产生了独特的喜剧效果。C.作为一名科学家,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渗透在了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之中,从而使他的生活具有了一种别样的色彩。D.丁西林在北大担任物理系主任近十年间,广纳人才、整订术语,树立起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风,对编写讲义进行改革,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E.丁西林创作喜剧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寻找素材,注重情节的设置,认为创作者对喜剧的感受应该是理性的。(2)作为杰出的物理学家,丁西林的身上有哪些“君子”品格?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并作简要分析。(3)丁西林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他的喜剧创作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4)“君子不器”,作为杰出的物理学家的丁西林,同时又是出色的喜剧作家,结合全文,谈谈丁西林能成为剧作家的内在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1)BE(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2)①心胸宽广,广纳贤才。担任北大物理学主任期间,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人才济济。②勤于探索,积极进取。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首倡用中文编写讲义等。③不畏困难,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当上海物理研究所所长时,白手起家,克服困难,建起来实验室和图书馆,受到器重和尊敬。(3)①以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自己的主题。(主题)②用既嘲弄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人物塑造)③用独特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提取创作的素材。(素材来源)④创作手法不采用通常意义的夸张,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手法)⑤注重情节安排的波澜起伏、单纯。(情节安排)⑥语言幽默俏皮、挥洒自如、浑然天成。(语言)⑦形式上,以独幕剧创作为主。(4)①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②作为物理学家培养起来的理性逻辑对他观察、思考从而去表现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③建国后,虽担任很多要职,但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坚持不懈地探索;④有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微笑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激愤。(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原因分析不完整,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C项,“使他的生活具有了一种别样的色彩”说法错误,原文是“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指的是戏剧里表现的生活,并不是丁西林的个人生活。D项,他在北大任教近十年,并不是人物理系主任近十年。(2)本题考查把握传主的个性特征的能力。解答时,重点要理解题干的指向“作为物理学家表现出的君子品格”,然后锁定答题区域,整合信息即可。重要信息集中在第2-3段。如“他任物理系主任期间,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可总结出他广纳人才;“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可总结出他积极探索,培养人才;“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他面对困难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迄至抗战前夕,物理研究所已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可总结出他不怕困难,锐意进取。(3)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他的戏剧创作特点明显,要点主要集中在第4、6、7段和链接②中。如“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自己的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从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还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了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他的语言,也以幽默俏皮为人称道,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他却执著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等。(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君子不器”的含义,即“君子不能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也就是说,君子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多个领域内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丁西林既是卓越的物理学家,又是出色的戏剧作家,体现了“君子不器”的含义。分析其内在因素,主要有兴趣、物理学家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戏剧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等,分析时,可从文中第4、6、7和链接③中入手分析其内在因素。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湖底的书香白荣敏湖泊是造化的眉眼。那一汪清凌凌绿莹莹的湖水,给粗犷的大山增添了一些柔媚。翠屏湖,让汉子一样的闽东山区县古田,有了诗性的润泽。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我们造访的时节,它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儿黄色的土棱。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淹没在湖底的某一处。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淼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影。宋宁宗庆元二年,韩侂胄发动了反对道学的斗争,称道学为“伪学”,进而列“逆党”名单五十九人,朱熹名列第五。朝廷对与“伪学”有牵连的人进行打压。原来与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随朱熹的门人,贬的贬,逃的逃,叛的叛。庆元三年,年近古稀的朱熹遭受奸党迫害,为避“伪学”和“党禁”之难,应古田门人邀请,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但穿透几百年的时间,我们看到,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屏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站在翠屏湖畔,望着这群山环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所明白,朱子在困厄中坚持行走,在绝望里坚持理想,源自于他站位的高蹈、学问的高深;而像这湖水一样柔软的坚强,也正是支撑生命前行的力量。据说,溪山书院的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自朱熹遣高足林用中至此地讲学,亭宇始得开拓。不久,朱熹为亭题匾曰“溪山第一”。溪山书院于明嘉靖年间圮于水,崇祯年间按原貌重建。上世纪50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书院被淹没湖底。没于湖底的,当然还有整个古田县城。但我知道,对于古田人民,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县城的建筑可以淹没,但是经过漫长时光培育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已和深深的湖水融为一体。古田安顿过朱熹晚年一段困厄的时光。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他们和朱熹患难与共,险夷不变其节,给朱熹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而朱子的过化,为古田培育了浓浓书香。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名进士。时至今日,蓝田书院得以重修,朱熹的“蓝田书院”石刻被罩以玻璃进行保护,而且书院不时会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国学班;还有人提议从水库中的溪山书院旧址里抢救朱熹碑刻。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屏湖的柔媚与诗意,引出下文将要写的朱熹以及溪山书院等内容。B.第五段引用朱熹为溪山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写出了朱子在孤绝之境中陶然自乐的达观情怀。C.文章写上世纪政府因修建古田溪水库淹没书院,与现在新建溪山书院形成鲜明对比,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D.朱熹的门人及士子大都对理学有着坚定信念,他们缅怀朱子的功绩,继承朱子的事业,使古田的文脉源远流长,从未中断。5.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朱熹的形象特点。6.文章写湖底的书香,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参考答案:4.C
5.①从容坚定;②身体力行;③倔强执着;④宅心仁厚;⑤奉献自我;⑥学问高深。
6.①对溪山书院沉入湖底的惋惜;②对朱子传播文化精神的赞美;③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弘扬的欣慰。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C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错。无中生有。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首先确定答题区域在5、6、7三段,第二,抓住作者评价朱熹的议论性的句子和词语,第三,抓住朱熹的事迹进行概括。相关语句有:“脚步从容,目光坚定”“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把这些语句整合概括要点即可得出答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就要抓住饱含作者感情的语段和句子,然后加以提取概括。从“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没在湖底的某一处”体会到对溪山书院沉入湖底的惋惜;从对朱熹的事迹和评价表达了对朱子传播文化精神的赞美;从“而朱子的过化,为古田培育了浓浓书香。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名进士”“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看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弘扬的欣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贾居贞,字仲明,真定获鹿人。甫冠,为行台从事。时法制未立,人以贿赂相交结。有馈黄金五十两者,居贞却之。太宗闻而嘉叹,敕有司月给白金百两,以旌其廉。世祖在潜邸,知其贤,召用之,俾监筑上都城。讫事,以母丧归。世祖即位,中统元年,授中书左右司郎中。从帝北征,每陈说《资治通鉴》。一日,帝问:“郎俸几何?”居贞以数对。帝谓其太薄,敕增之,居贞辞曰:“品秩宜然,不可以臣而紊制。”刘秉忠奏居贞为参知政事,又辞曰:“他日必有由郎官援例求执政者,将何以处之?”不拜。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伐宋,居贞以宣抚使议行省事。既渡江,下鄂、汉,伯颜以大军东下,留右丞阿里海涯与居贞分省镇之。居贞曰:“江陵要地,乃宋制阃重兵所屯。闻诸将不睦,迁徙之民盈城,复皆疾疫,刍薪乏阙,杜门不敢樵采。不乘隙先取之,迨春水涨,恐上流为彼所乘,则鄂危矣。”驿闻。十二年春,命阿里海涯领兵取江陵,居贞以佥行省事留鄂。于是发仓廪以赈流亡,宋宗室子孙流寓者,廪食之,不变其服,而行其楮币。东南未下州郡,商旅留滞者,给引以归之。免括商税并湖荻禁,一方安之。十五年,迁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未至,民争千里迎诉。时逮捕民间受宋二王文帖者甚急,坐系巨室三百馀,居贞至,悉出之,投其文帖于水火。士卒有挟兵入民家,诬为藏匿以取财者,取人子女为奴妾者,皆痛绳以法。大水坏民庐,居贞发廪赈之。南安李梓发作乱,居贞虑将帅出兵扰民,请亲往,卒才千人,营于城北,遣人谕之。贼众闻居贞至,皆散匿,不复为用。梓发闭妻子一室,自焚死。比还,不戮一人。杜万一乱都昌,居贞调兵擒之,有列巨室姓名百数来上,云与贼连,居贞曰:“元恶诛矣,蔓延何为?”命火其牒。十七年,朝廷再征日本,造战舰于江南,居贞极言民困,如此必致乱,将入朝奏罢其事,未行,以疾卒于位,年六十三。赠推忠辅义功臣,追封定国公。(节选自《元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俾监筑上都城
俾:让
B.杜门不敢樵采
杜:关闭
C.驿闻。十二年春
闻:听闻D.坐系巨室三百馀
坐:牵连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全部表明贾居贞“处事尚宽”的一组是(3分)①于是发仓廪以赈流亡②宋宗室子孙流寓者,廪食之,不变其服③商旅留滞者,给引以归之④悉出之,投其文帖于水火⑤比还,不戮一人⑥命火其牒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居贞为官廉政。他担任行台从事时,尽管当时社会法令制度还没有建立,人们相互送礼结交,但面对别人送给自己的黄金,他断然拒绝。
B.贾居贞做官严守官制等级。刘秉忠举荐他为参知政事,他没有接受,因为他认为自己是郎官不能越级升为参知政事,不能开这个先例。C.贾居贞在军事上有战略眼光。在攻打宋时,他认为江陵是宋朝的战略要地,应趁城内不稳及早攻下,以免后患,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同意他去攻取。D.贾居贞为官仁政爱民。大水冲坏民房,他打开粮仓救济百姓;李梓发作乱,他怕将帅出兵惊扰百姓,自己亲自平乱,晓之祸福,和平解决叛乱。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品秩宜然,不可以臣而紊制。(5分)译文:
(2)居贞曰:“元恶诛矣,蔓延何为?”命火其牒。(5分)译文: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贾居贞,字仲明,真定获鹿人。刚二十岁就任行台从事。当时国家法令制度还没有建立,人们通过送礼相交结。有人送他黄金五十两,居贞拒绝了,太宗闻知十分赞赏,令有关部门每月给他白金百两,来表彰他廉洁。世祖在即位前就知道居贞有贤能,召入王府任用他,让他监督建筑上都城。竣工后,他因母亲去世,辞官归家。世祖即位,中统元年(1260),授居贞中书左右司郎中。贾居贞随从世祖北征,经常给世祖讲述《资治通鉴》。有一天,世祖问他“:郎中薪俸多少?”居贞如数回答,世祖认为太少,下令增加,居贞辞谢说“:(我)官品的俸禄应该如此,不能因为我而乱了制度。”刘秉忠上奏举荐居贞为参知政事,他又辞谢说:“以后一定有由郎官而按例求为执政官的,那时将如何对待?”没有接受官职。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伐宋,居贞以宣抚使之职参议行省事务。大军渡江后,攻克鄂、汉,伯颜继续率军东下,留右丞阿里海涯和居贞分别镇守鄂、汉。居贞建议说“:江陵系要地,为宋朝门户,以重兵防守。听说宋军诸将不和,外来之民满城,疾病流行,缺薪柴,而又关闭城门不敢外出打柴。若不乘此时机先取江陵,等到春水上涨,恐为宋军乘机顺流而下,那时鄂州就危急了。”通过驿马迅速将此意见上报朝廷。至元十二年春,朝廷命阿里海涯领兵攻取江陵,居贞负责行省事务而留于鄂州。居贞在鄂州开仓赈济流民,对流落居住在鄂州的宋朝宗室子孙,贾居贞供给他们饮食,不改变他们原来的服饰,通行宋朝的纸币。东南一些尚未攻下的州郡的商人旅客留在鄂州的,发给运销货物凭证便于他们回去。免征商税,开放湖禁,百姓安居乐业。至元十五年,调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还未到,百姓就千里来迎,诉其困苦。因为当时官府正紧急逮捕一些收到宋益王、卫王传单的人,牵连入狱的大户就有三百余家。居贞到任后,把他们全都释放,将宋“二王”的传单投到水火中销毁。有一些士卒带武器入民家而诬陷别人私藏武器,借以诈取钱财,取人子女为奴为妾,居贞将他们彻底绳之以法。大水毁坏了百姓房屋,居贞开仓赈济。南安李梓发作乱,居贞怕将帅出兵扰民,亲率领千人扎营于城北,遣人去讲明祸福。李梓发的部下听说贾居贞到了,都散去躲藏起来,不肯为李梓发效力,梓发将自己和妻子儿女关到一个屋里自焚。等到平乱回来,居贞未杀一人。杜万一在都昌反叛,居贞调兵擒获,有人上书列举大户人家姓名数百人,说他们与杜万一有勾结。贾居贞说:“元凶已经被杀,牵连其他人干什么呢?”命令烧毁那些(上告的)文书。至元十七年,朝廷要第二次征伐日本,在江南造战舰。居贞极力说人民贫困,如果再次征伐日本必导致大乱,正准备入朝上谏制止此事,尚未启程而病逝,终年六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为推忠辅义功臣,追封定国公。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生三日,遭天下乱,弃之荆刺;数日兵解,母往视,犹尚气息,遂收养之。及长,好经学,博通书传,以《尚书》教授。举孝廉。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邪?”郎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吏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会赦,免官。复举孝廉。建初中,肃宗大会群臣,朗前谢恩,诏以朗纳忠先帝,拜为易长。岁余,迁济阳令,以母丧去官,百姓追思之。章和元年,上行东巡狩,过济阳,三老吏人上书陈朗前政治状。帝至梁,召见朗,诏三府为辟首,由是辟司徒府。永元中,再迁清河太守,坐法免。永初三年,太尉张禹荐朗为博士,征诣公车,会卒,时年八十四。(选自《后汉书·寒朗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故引之
引:延请B.冀以自明
冀:希望C.臣子所宜同疾
疾:痛恨D.无敢牾陛下者
牾:忤逆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B.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C.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D.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朗为人正直,其他官吏因显宗大怒而害怕,寒朗却同情颜忠等人的冤屈,敢于向皇帝进言为他们辩护。B.寒朗明辨是非,因耿建等人否认曾与忠、平相见,寒朗就单独向忠、平询问四人的形貌,发现了他们实为诬告。C.寒朗直言进谏,指出受楚王一案牵连,已经有不少人蒙冤,而大臣怕负责任,不敢说真话,最终皇帝的情绪有所缓和。D.寒朗深得民心,在济阳离任后,还为百姓怀念,在皇帝出巡路过济阳时,还有三位老吏上书陈述寒朗的政绩。参考答案:10.B
11.B
12.A10.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何故引之”中的“引”是“牵连”的意思。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帝意解诏遣朗出”的意思是:皇帝明白了他的意思,下诏叫寒朗出去。句中“帝”作主语,“帝意解”和“诏遣朗出”是皇帝连续发出的两个动作,故应在“解”和“诏”之间停顿,这样就排除了A项、D项。“理出千余人”,该句的主语是皇上,不是“囚徒”,故应在“囚徒”的后面停顿,这样就排除C项。断句完成后,疏通语意为:皇帝明白了他的意思,下诏叫寒朗出去。过了两天,皇上帝自到洛阳审录囚徒,清理出千多人。后来颜忠、王平死在狱中,寒朗于是自己囚系自己。1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张冠李戴。不是同情颜忠等人,而是同情耿建等人。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出生三日,遭天下大乱,被抛在荆棘之中;几天之后兵祸解除,母亲去看他,还有气息,便收养起来。等到长大,喜好经学,博通书传,用《尚书》教授门徒。被举为孝廉。永平年间,用谒者身份做了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同审理楚狱的颜忠、王平等,供辞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刘建等人的供辞说不曾与颜忠、王平相见。这时显宗大怒,官吏都害怕,凡有牵连的人,一律陷入案中,没有敢以感情见谅的。寒朗同情其冤屈,试以刘建等的形状单独审问颜忠、王平,而两人仓卒答不上。寒朗知其中有诈,于是上书说刘建等没有奸情,纯粹是颜忠、王平二人所诬赖,并怀疑天下无辜之案都是如此。皇帝于是召寒朗进宫,问道:“刘建等人就是这样,颜忠、王平等人为什么要牵连他们?”寒朗答道“:颜忠、王平自知所犯的大逆不道之罪,所以多牵连他人,希望表明自己无罪。”帝说“:即使这样,四侯没有事,为什么不早奏明,让官司久拖至今呢?”寒朗答道:“臣虽考查他们没有事,但是怕海内还有别人揭发他们的奸情的,所以不敢及时报上来。”帝发怒骂道:“官吏竟这样打不定主意,赶快抓下。”左右的人正要将寒朗抓下去,寒朗说:“愿说一句话去死。小臣不敢欺君,想帮助国家罢了。”帝问道:“谁和你一起商量?”答道:“臣自知应该灭族、不敢多污染别人,只诚恳希望陛下觉悟罢了。我看到考囚在案的,都说妖恶大故,臣子都应痛恨,现在放人出去的不如抓人进来,可以不追究责任。因此考一个连累十个,考十个连累百个。又公卿朝会时,陛下问到得失,都是长跪在地上说话。等到回到家,口里尽管不说,而是仰着头叹息,谁也不知有多冤枉,没有人敢忤逆陛下的。我现在所说的,的确是死而无悔。”帝明白了他的意思,下诏叫寒朗出去。过了两天,皇上帝自到洛阳审录囚徒,清理出千多人。后来平、忠死在狱中,寒朗于是自己囚系自己。碰上大赦,免去官职。又举为孝廉。建初年间,肃宗大会群臣,寒朗上前谢恩,诏书认为寒朗向先帝进过忠言,拜为易州县长。一年多,升为济阳令,因母丧去官,百姓怀念他。章和元年(87),皇上东方出巡,经过济阳,三老吏人上书陈述寒朗以前的政治情况。帝到了梁,召见寒朗,诏三府为辟首,由此提拔寒朗为司徒府。永元年间,再升为清河太守,因犯法免职。永初三年(110),太尉张禹荐寒朗为博士,征诣公车,遇上寒朗死了,时年八十四岁。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①,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②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③,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躧履④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言语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⑤,衣黄襜褕⑥,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⑦违命出奔,辄⑧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汉书·隽不疑传》【注】①直指使者:汉代官职,平时穿绣衣,负责监察官员,调动军队,可以诛杀各地官员。
②军兴:指战时的法令制度。③櫑(léi)具剑:古代长剑。④躧(xǐ)履:趿拉着鞋。⑤旐(zhào):技旗的一种。⑥襜褕(chānyú):直裾禅衣(古短便装)。⑦蒯聩(kuǎikuì):卫灵公太子。⑧辄:蒯聩之子。蒯聩得罪卫灵公后,出奔,辄立位后拒绝他返卫。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治《春秋》,为郡文学
治:研究B.其母辄问不疑
辄:就C.诣北阙,自谓卫太子
诣:到……去D.胜之素闻不疑贤
素:向来,一向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以病免
之二虫又何知B.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不过数仞而下C.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
以八百岁为春D.是非未可知,且安之
彼且奚适也11.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隽不疑“非庸人”的一组是(
)①治《春秋》,为郡文学②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③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④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⑤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⑥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隽不疑特意穿戴整齐,腰带佩剑去见暴胜之。暴胜之非常欣赏他,认为他不是平庸之辈,且恭敬地接纳了他的意见。B.隽不疑被提拔为京兆尹后,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郡国豪杰,欲谋反。隽不疑发觉其阴谋,悉数收捕。C.隽不疑巡查郡县,都要认真平反冤狱,而且得到母亲的支持。隽不疑处理案件严厉而不凶残,与他母亲对他严格要求有关。D.天子和大将军霍光非常赞赏隽不疑对卫太子事件的处理,认为公卿大臣应当像他那样用经术明确大义,从此隽不疑在朝廷更有声望。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3分)(2)“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2分)(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而征一国。(3分)参考答案:9.B(辄:总是,常常)
10.C(A.音节助词;代词,这
B.但是,表转折的连词;表承接的连词C介词,把D.暂且,副词;将,将要,副词)11.B(②指暴胜之的穿戴与行为⑤说刘泽想谋反)
12.B(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郡国豪杰欲谋反之后隽不疑才被提拔为京兆尹。)13.(1)暴胜之于是上书推荐隽不疑,皇上下旨(或者“用”)公车府征召他,授予青州刺史一职。(每句一分,共3分)(2)“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这话)是说您这样的人啊。(2分,错一处、丢字落字都扣一分,扣完为止)(3)所以智慧能胜任一官之任,行为能适合一乡之人的心愿,能力能取得一国的信任。(“知”“比”“而”各一分,但翻译出“德合一君”(品德能符合一个国君的心愿)意思者此题为0分)文言文译文:隽不疑,字曼倩,是渤海郡人。研究《春秋》,做渤海郡的文学官,一举一动一定以讲求礼仪,在整个渤海郡闻名。汉武帝末年,渤海郡盗贼蜂拥而起,暴胜之做直指使者,身穿绣衣,手持斧仗仪节,追捕反叛的盗贼,并督促渤海郡赋税,向东一直到渤海边,如果有不服从命令的人,都以军法论处,威势震动渤海郡。暴胜之一向听说隽不疑贤能,到了渤海郡,就派遣差役邀请隽不疑,和他相见。隽不疑戴进贤帽,带櫑具剑,佩玉环,穿宽衣,绕长带,盛服到暴胜之门上拜见。守门的差役想让他解下腰上配剑,隽不疑说:“剑是有品德人的武装兵器,是用来保卫自身的,不能解下,请你们退下。”差役禀报暴胜之。暴胜之开门迎接隽不疑,远远看到隽不疑相貌非常尊贵庄严,穿戴十分伟岸,暴胜之快步起身迎接。到厅堂坐定,隽不疑以手按地恭敬地说:“我居住在海边,听说您暴公子的威名已经很久了,现在才有幸见到。凡是做官的,如果太刚强就会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会被罢免,应该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威名,这样,就可以永远享受皇上的俸禄了。”暴胜之知道隽不疑并不是平庸的人,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深深地用礼仪接待他,询问当世实行的政策。暴胜之手下各个从事都是从州郡中选拔的优秀官吏,在旁边听了隽不疑的说法,没有不吃惊的。到了夜晚才离开。于是,暴胜之上书推荐隽不疑,皇上用公车征召他,官拜青州刺史。过了很长时间,汉武帝驾崩,汉昭帝登基。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渤海郡有名望的人造反,想先杀了青州刺史。刚开始隽不疑就知道了,逮捕了他们,他们都低头供认自己的罪行。皇上提拔隽不疑做京兆尹,赏赐百万钱。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的威信。隽不疑每次到县里审查记录犯人的罪状回来,他的母亲总是问:“有可以平反的人吗?能让多少人活下来?”如果隽不疑说多数有平反的人,他的母亲就高兴,吃饭说话也与其他时候不一样;有时说没有能释放的,他的母亲就生气,因此而不吃饭。所以,隽不疑做官严厉却不残忍。始元五年,有一个男子乘坐黄牛车,树画有龙蛇的黄旗,穿黄袍短衣,头带黄帽,到北门,自称卫太子。公车差役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上下诏让公卿将军中二千石官职的人一起去辨认。长安官吏百姓几万人聚集观看。右将军在阙前列兵,用来防备意外的情况。丞相御史中二千石石的人都没有敢说话的。京兆尹隽不疑后到,命令跟随的差役拘捕。有人说:“是与不是不能确定,应该慢慢处理这件事。”隽不疑说:“各位怎么害怕卫太子呢!以前蒯聩逃命出奔,蒯辄拒不接纳蒯聩返回卫国,这是《春秋》上记载的。卫太子得罪先帝,逃跑而不受死刑,现在却自己来到这里,这是罪人啊。”于是,送进监狱。天子和大将军霍光听说后赞赏这件事,说:“公卿应当用经术明确大义。”因此,隽不疑的名声在朝廷上更受到敬重,在官位的人都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大将军霍光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隽不疑坚决推辞,不肯承当,过了很长时间,因病辞官,死在家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听说这家开业不久的购物商场环境不错,前天我在百忙之中抽空惠顾了这家商场。B.舅舅,这是我不久前从皖南带来的一些土特产,送给您和舅妈,不成敬意,请笑纳。C.同学,你这篇文章内容尚可,但语言还有几处瑕疵,我就斗胆给你斧正了一下。D.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就此留步,恕不远送。一路走好,到家给我报个平安。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店家欢迎顾客购买叫“惠顾”,是敬辞,不用于自己去商店;“百忙之中”一般用于对他人的客气话。B项,请人收礼叫“笑纳”,使用正确;收下别人的礼物不能叫“笑纳”。C项,“斧正”用于请人看稿,是敬辞,这里应用“修改”;“斗胆”一般用于下对上,此处使用不当。D项,“留步”用于请别人不要送自己,是敬辞;“一路走好”也不恰当,该词有时还用于送别逝者。8.以“保险公司和购车族”为开头,重组下面的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以增删个别词语)。(4分)即将推出的汽车新险种,既能解决购车族的一些久悬不下的隐忧,又能使保险公司扩大业务范畴,争取更多的客户,因而普遍被保险公司和购车族看好。保险公司和购车族
。参考答案:普遍看好即将推出的汽车新险种,因为它既能扩大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争取更多的客户,又能解决购车族的一些久悬不下的隐忧。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感谢生活!它的历练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变成一个从容的自己。懵懂到从容,要跨越那布满荆棘的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跋涉那滔滔浊流的河。在无尽的磕磕碰碰之中,感觉悲喜交加的心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证阴晴圆缺的变幻。当举起那带有红晕的幸福酒杯时,才明白,痛苦是幸福的促销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败是成功的敲门砖。痛苦与伤害,使暗淡的灵魂有了升华!参考答案:①要攀登那崎岖不羁的崖②体察炎凉冷暖的失态③伤害是坚强的陪练员(每句2分)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0.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40字内)(4分)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污水源热泵市场规模预测及应用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毛毯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植物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桶装水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柔性树脂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市场需求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杀菌沐浴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服饰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有机化学原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咨询报告
- 2025-2030中国暖通空调安全装置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智能联网洗衣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考试信息整合试题及答案
- 矮小症的护理措施
- 2024年襄阳市樊城区城市更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03月“蓉漂人才荟”都江堰市事业单位赴外引进高层次人才(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 宁夏电投永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开宠物店创新创业计划
- 2022-2027年中国公共厕所行业市场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4年电子商务物流挑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05 阅读七选五(练习)(解析版)
- 育婴师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展示
- ESG领域的伦理与合规性问题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