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沙城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沙城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沙城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沙城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沙城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沙城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20题。(B类题)

①我从长岛森林山,我的恬静的乡间小屋出发。这里,在绿草坪、树木、

鲜花的包围中,是一片整洁、小巧的房屋,到处充满妇女儿童谈笑奔走的欢乐,真是城市劳动者的安静的休息之所。当我乘车穿过横跨东河的钢带式桥梁时,我又开了眼界,看到人类的巧夺天工和力大无穷。河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如果我从前有一段未盲的岁月,我将用许多的时间来观赏河上的热闹风光。

②举目前望,面前耸立着奇异的纽约塔,这城市仿佛是从神话故事的书页中跳出来似的,这是多么令人敬畏的奇景,那些灿烂夺目的尖塔,那些钢铁和巨大的石块筑起的巨大堤岸,就像神为自己修造的一样。这幅富有生气的画卷是千百万人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对它多看一眼,恐怕是很少、很少。人们的眼睛之所以看不见这壮美的景象,是因为这景象对他们来说太熟悉了。③我匆匆忙忙登上那些大型建筑之——帝国大厦的顶层,不久之前我在这里通过秘书的眼睛“看到”了脚下的城市。我急于要把想象力和真实感作二次比较。我相信在我面前展开的这幅画卷决不会使我感到失望,因为对我来说它是另一个世界的景象。④现在我开始周游这个城市。首先我站在热闹的一角,仅仅看看来往的人群,想从观察中去了解他们生活中的一些东西。看到微笑我感到欣慰;看到果断,我感到骄傲;看到疾苦,我产生怜悯。……

⑤我从第五大街开始游览整个城市——我要到花园大街去,到贫民区去,到工厂去,到孩子玩耍的公园去。通过对外国居民的访问,我作了一次不离本土的异国旅行。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以便能深刻探索和进一步了解人们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我的心里充满了对人和物的憧憬,我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东西,力求捕捉和把握所目击的每一件事物。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

⑥我能看见东西的第三天就要结束了,或许我应该把这剩下的几小时用在许多重要的探索和追求上,可是我怕在这最后一天夜晚,我还会再次跑到剧院去看一出狂喜的滑稽戏,以便能欣赏人类精神世界里喜剧的泛音。⑦到午夜,我从盲人痛苦中得到的暂时解脱就要终结了,永久的黑夜将重新笼罩我周围。当然我在那短暂的三天时间里,不可能看完我要看的全部事物,只有当黑暗重新降临时,我才会感到我没有看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不过我脑海中会塞满那美妙的回忆,以至根本没时间去懊悔。今后无论摸到任何东西,它都会给我带来那原物是什么形状的鲜明回忆。

(节选自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王海珍译)

17.在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景象”是“令人敬畏”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根据文段意思,第⑦段中的“美妙的回忆”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作者“要到花园大街去,到贫民区去,到工厂去,到孩子玩耍的公园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列对上面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一篇好的散文,必定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作者描写周游这个城市的目的,就是想看一看世界的新奇以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

B.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从丰富想象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一颗火热的心:一生都急欲打开视听感觉的窗口,也想现身说法对世人提出劝告。

C.虽然都是家常话语,却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本文表现了一种朴素美。D.作者“观赏河上的热闹风光”和观赏“纽约塔”的立足点是一致的,只是视角不同而已,前者是俯视,后者是仰视。

E.文中描写不但细腻生动,而且含义深刻,如作者描写的纽约塔尖“灿烂夺目”,就象征着人类精神的伟大。参考答案:略2.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最后一趟生意

[新西兰]吉姆·拉蒙特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不过不同的是,不是卡车,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他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他,就这样交叉而过。“该死的战争!”他暗暗地咒骂。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最后一趟生意做完。”他转头看了看驾驶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是唯一能让他感到欣慰的东西。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边停着不少坦克,那长长的炮管和多边形的脑袋简直让人不寒而栗。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边。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他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辆车了。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看了看这破车,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笑了笑,用那些士兵能听懂的语言生疏地答:“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战争几时才能结束?”“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像是看到了车里的相框,“这烟还不错,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年纪。”“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我不想干了。”他看了看外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地开车了。”士兵靠在车窗上,也许那么多天来,第一次遇上对他微笑的原住民,因而心情也不错吧。“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士兵显然有些兴奋,他也许认为,这里的人民,还是有不少欢迎他们的,“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你的妻儿呢?”他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依旧得意忘形的士兵,还有他身边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堂。”他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惊骇和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然后,他按下了按钮。16.小说结尾出租车司机与占领军人同归于尽,文中对这一结局有多处暗示,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简要说明。(4分)17.第1段和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18.小说中的“原住民”与“外国士兵”都认为自己是站在战争正义的一方,你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性质?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6.①标题和文中的“最后一趟生意”中的“最后”暗示出租车司机要与占领军人拼死。②“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暗示他的家人被炸死了,他要复仇。③“相框的玻璃碎了”暗示他家遭遇了不幸,他要复仇。④“想离开这个地方”“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这些语言暗示了他已作好了死的准备。⑤邀请占领军人到他的家里去,暗示要让占领者血债血还。(答出两点并加以分析即可)17.(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特点;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③渲染紧张的氛围;④为下文“复仇”情节作铺垫。(答出3点即可)18.示例一:战争是非正义的。“外国士兵”在他国国土上搞“解放”,有侵略嫌疑;人民因“解放”而生活痛苦,家破人亡,这具有反人民性质。可见这场战争是非正义的。示例二:这场战争是正义的。“外国士兵”渴望原住民的友好,相信解放后原住民会安居乐业;少数的伤亡与暂时的痛苦是难免的。(认为这场战争的性质不好界定,理由充分的,可酌情给分)

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历史上的万里长城首先是一道军事防线,它的城墙、关隘、堡寨、敌台,见证了刀光剑影与炮火连天的岁月;同时,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因此又成为一条经济、民族、文化的分界线。②提起万里长城,人们往往最容易联想到秦长城,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入人心。然而,战国时期的燕国以及秦代的长城主要在今内蒙古与河北等地,格局并不大。隋文帝开皇初年,幽州总管周摇整修长城,保护边民免遭突厥侵犯。继隋而起的唐朝无需仰仗长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辽、金、元、清各朝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长城以北本来就是他们的发祥之地和战略后方,其间只有明朝需要依赖长城防线。从明初到嘉靖年间,形成了号称“九边”或“九镇”的长城防御体系。北京地区在蓟州镇及宣府镇辖下,今天能够看到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代所筑。③居庸关、古北口等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它们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时期的鲜卑,十六国前燕的慕容皝,金朝的完颜阿骨打,蒙古的札八儿,明末的李自成,都曾通过强攻或奇袭居庸关取得战争胜利。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在加强训练、严明军纪的同时,创建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战法,戍边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是长城军事文化创造者的杰出代表。④处于农牧交错带的长城,在和平时期成为南北各民族广泛交往、密切融合的纽带。西汉时期,“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原本为戍守御敌修建的城堡要塞,后来有许多发展为村镇城邑。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彼此融合。⑤“一统华夷”历来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各族统治者共同追求的远大理想,燕山与长城在古代往往被视为北方“夷汉”或“华夷”之间的民族区域分界线,但文化上的彼此认同比有形的疆界更重要。如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名将杨业修建杨无敌庙,体现了长城内外民族推崇忠勇之士的共同心理。⑥长城是我国古代农耕和游牧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见证,它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长城沿线发生的多次战争表明,长城是不能轻易逾越的屏障。随着清朝定都北京,广袤的蒙古高原、辽阔的东北平原与中原大地在政治上连成一体,长城的军事功能逐渐衰退、文化象征意义不断丰富。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敢于抗击一切来犯之敌的精神高度契合,在抵御日本等外来侵略的近现代时期尤其如此。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长城虽然在各个朝代的地理位置不同,但它在各个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B.长城以南是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带,以北则是游牧文化带,二者实在是难以融合。C.长城关口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和平时期都会严加看守,这阻碍了长城外各民族的交流。D.长城所处地理位置首先决定了它在军事上的地位,而其文化意义是后来不断丰富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指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从长城的军事功能与文化意义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B.文章按照朝代的先后历史顺序来论证长城军事功能,脉络清晰,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C.鲜卑等通过夺取关隘来获得胜利的大量史实证明了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有重要地位。D.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杨业修建杨无敌庙宇,说明了其具有“一统华夷”的远大理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朝对长城的建设很重视,建立了长城防御体系,其成就可以说是超过了历朝历代。B.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了战法,在他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都无战事。C.燕山、长城在古代被视作夷汉民族区域分界线,但这没有阻碍夷汉拥有共同的文化认识。D.长城所体现的威武不屈、敢于抗击来犯之敌的民族精神在中华近现代历史中尤为突出。参考答案:1.D

2.D

3.B【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信息在第二段,对应原文分析会发现“但它在各个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分析错误,文中有“唐朝无需仰仗长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的信息,因此选项以偏概全。B项,信息在第四段,“二者实在是难以融合”曲解文意,文中多处提到了民族之间的融合。C项,信息在第四段,对应原文分析会发现“在和平时期都会严加看守”于文无据,文中有“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的信息,可见和平时期并没有严密看守。【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内容在第四段,由段末句子可知“说明了其具有‘一统华夷’的远大理想”分析有误,举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杨业修建杨无敌庙宇的事例,主要是为了论证夷汉在文化上的彼此认同。【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内容在第三段,犯了对象不当的错误,“在他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都无战事”分析错误,根据“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的信息可以看出,并不是戚继光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无战事,而是后继者踵其成法才出现这样的结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边的问题。子谓子贡曰:“女与回(颜回,孔子弟子)也孰愈?对曰:赐(子贡自称)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文中“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可以理解为“赞同”,也可以理解为连词“和”,后一种理解的断句为“吾与女弗如也”。请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中孔子教育人的特点。参考答案:(1)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2)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3)谦逊和赏识。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孔子教育学生要懂得谦逊,并赏识别人。【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和概括分析的能力。孔子教育学生,并不是把他培养成为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之“成人”,教育的内容就是怎样“做人”。而且予以因材施教。从文本中的孔子话语: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可见其教育方法的最本质特征是启发式的教育,这是与其心性论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成人”、“成德”之教,其标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教育也就是帮助人们发现自身本有的“善”,“成人”、“成德”关键还是要依靠主体自身。从选文二:中可以看出孔子的现身说法和孔子平等待人的态度。选文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循循善诱,始终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地位上。【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行动,舍弃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有这样的做法。”5.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1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穷:穷回溪

穷山之高而上

B.志:不志其大

故为之文以志

C.蹙:攒蹙累积

而乡邻之生日蹙D.至:自远而至

多助之至13.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夫人之有一能C.岂他人之过哉

D.不知日之入14.对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始指异之:才开始发现并指出它与其他山岳的不同之处

B.尺寸千里:千里之遥的景物如在尺寸之间C.不与培塿为类:不与一般的小土丘为伍

D.攒蹙累积:聚集收拢,重叠在一起参考答案:12A

13C

14A

《始得西山宴游记》参考译文: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进一步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我于是命令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爬上山顶,像簸箕一样坐着,观赏风景,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衽席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层层堆叠,没有一个景象能逃脱(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的。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远处与天边交会,从四面望去,浑然一体。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吴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祜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祜谏日:“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诸侯所望。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②。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乡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祜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祜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多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祜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候相。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阁里,相和解。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认罪。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祜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祜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祜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祜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祜亦径去。冀遂出祜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祜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yìyǐ):一种草本植物。②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③啬夫:农夫。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昔马援以薏苡兴谤

作《师说》以贻之

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祜品节的一组是(

)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③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④冀怒而起入室,祜亦径去⑤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⑥功曹以祐倨,请黜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祜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祜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自持,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祜黄真同时举为孝廉,吴祜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责,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D.吴祜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祜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5分)

(2)祜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祜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5分).

参考答案:4.B(“且”均为副词“暂且、姑且”。A项“以”分射为介词“因为”与,目的连词“用来”。C项“而”分别为表示转折关系的“却”“但”与表修饰的连词。D项“因分别为副词“于是、就”与介词“通过、经由”。)5.D(①表现其具有远见卓识,谋事沉稳,③则陈述黄真事迹,与吴祜无关,⑥则陈述功曹看法,与吴祜品节没有直接关联。)6.C(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祜之后的事情。)7.(1)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

(落实“兴”“诚”“所慎”“乃”等字的翻译且做到语句通畅即可。)

(2)吴祜叫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祜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的父亲。

(落实“故”“具”谢”“遗”等字的翻译且做到语句通畅即可)参考译文:

吴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祜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祜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吴祜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祜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祜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吴祜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啬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祜叫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祜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的父亲。吴祜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祜听知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不听,愤怒地起身入室,吴祜也径自离去。梁冀于是把吴祜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祜便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园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消散,但各界人士毁家纾难的历史永远不能遗忘,浴血奋战的英雄应当永远被我们铭记。②听到王明升任科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纷纷发来短信,祝贺王明的乔迁之喜,并要他做东请客。③宛转悠扬的小提琴、优雅醇美的钢琴和高亢嘹亮的男女高音曲尽其妙,长春大剧院为春城音乐迷们准备的音乐大餐将让您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世界里。④虽然此次比赛失利,但王强对未来依然踌躇满志,他相信下一次比赛自己必能夺冠。⑤您的鼎力相助使我获得比赛的成功,送您一点礼品以示感谢,敬请笑纳!⑥农妇邱玉春正准备走进猪舍喂食,大猪小猪顿时乱作一团,沸反盈天,发出一阵阵嘈杂的“嗷嗷”的吼叫声。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毁家纾难”,捐献全部财产缓解国难。句中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各界人士捐献家产缓解国难,使用正确。“乔迁之喜”,祝贺升官或搬新家。句说“王明升任科长”,祝贺王明升官,使用正确。“曲尽其妙”,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句中误把“曲”理解为“歌曲”,望文生义,错误。“踌躇满志”,对现状或取得的成绩满意。错误。被误用为描写一个人满怀抱负与志向。“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句中使用正确。“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对象用错。应是“人声”。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曲尽其妙”,从句中来看,误把“曲”理解为“歌曲”,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如“沸反盈天”,句中形容“大猪小猪顿时乱作一团”,对象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湛蓝色的密歇根湖,一望无垠,浩如烟海.据说她的面积有两个半台湾那么大.B.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C.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D.他一直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大家诚挚的劝慰,使他消除了顾虑,他这才说出了难言之隐的苦衷.参考答案:C【考点】成语.【分析】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解答】A.对象错误,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用来形容“密歇根湖”;B.不合语境,慷慨解囊: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