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夫妻共同债务问题探究(论文)10000字】_第1页
【我国夫妻共同债务问题探究(论文)10000字】_第2页
【我国夫妻共同债务问题探究(论文)10000字】_第3页
【我国夫妻共同债务问题探究(论文)10000字】_第4页
【我国夫妻共同债务问题探究(论文)10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夫妻共同债务问题研究目录TOC\o"1-2"\h\u10143我国夫妻共同债务问题研究 122773序言 16350一、夫妻共同债务的概述 130564(一)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 129746(二)夫妻共同债务的特征 26983二、《民法典》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类型阐释 322521(一)合意之债 311459(二)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之债 327575(三)为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所负之债 47441(四)共同承担的侵权之债 53028三、立法实践中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产生的问题 53780四、夫妻共同债务的立法构想和司法建议 720792(一)建立日常家事代理制度 815683(二)区分连带债务与共同债务 924418(三)完善追偿机制 91268(四)建立夫妻财产公示制度 1029789(五)审判实践中的指导建议 1114836五、结语 1220778参考文献 1210570(1)著作 121680(2)期刊论文 1216633(3)学位论文 13序言本选题对于公平处理夫妻债务纠纷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婚财产纠纷案件也越来越普遍,案件的复杂程度也显著提高,处理夫妻共同债务的难度也加大了。而立法的不断更迭导致司法实践中对夫妻共同债务问题出现认定混乱的局面,同案不同判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司法的进步。因此确立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和清偿范围就有很重要的意义,正确区分夫妻共同债务和夫妻个人债务有利于婚姻关系的稳定;妥善分配举证证明责任有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明确清偿和追偿的范围有利于保护夫妻双方的利益,保护交易安全维护交易秩序,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一)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根据民法典第1064条的规定,准确界定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夫妻共同债务应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同居期间。第二,债务应是为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目的。第三,债务的产生应当是夫妻共同意思表示的结果。夫妻的本质是为了家庭的进步发展而共同生活,在此期间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自然应该共同承担。夫妻的共同生活包括日常家事和非日常家事,每个家庭情况大不相同,日常家事和非日常家事的界限也无法准确界定,但是如果有夫妻共同意思表示,即使一般判断为非日常家事行为,同样也归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范畴,需要夫妻共同承担,所以夫妻合意是重要的判断标准。(二)夫妻共同债务的特征通过对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依据的立法研究,相比较于其他债务类型,可以将夫妻共同债务的特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主体具有特殊性。交易主体是夫妻双方本人,不包括近亲属和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由于不同的家庭其具体情况均有较大差别,如果将近亲属和其他家庭成员纳入主体范围之内,容易无限地扩大适用主体,不仅会损害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也使得第三人为达成交易,不得不加大合理注意义务的考察成本,不利于交易的顺畅进行,违背了立法原则。既然是夫妻共同债务,那么权利的行使主体自然是经过合法婚姻登记程序的夫妻双方,合理限定交易主体的范围。日常家事交易行为属于日常家事代理权的内容,非日常家事交易行为依据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即共同享受权利的同时,要共同承担债务,某种程度上说共同享受了交易带来的益处自然要共同承担交易王歌雅.王歌雅.家事代理权的属性与规制[J].学术交流,2009(09):49-52.2.时间具有阶段性。债务应该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同居期间孙若军.孙若军.论夫妻共同债务“时间”推定规则[J].法学家,2017(01)

:146-154.3.原因具有复杂性。社会的发展带来经济的发达,人民参与的市场经济活动也就变得复杂,案件纠纷也就多种多样,包括常见的民间借贷纠纷和买卖合同交易其案件内容都是五花八门,可想而知其他类型的案件更为复杂,需要法官依据统一的标准和对个案的具体分析去作出处理。民法典第1064条第一款规定确立了“夫妻共同债务”的两种形态。一是基于夫妻合意产生的债务,即“共债共签”这一基本形态。二是由家事代理行为产生的债务。这是对“共债共签”原则的补充,可认为是补充形态。这给我们启示,处理夫妻共同债务问题时要遵循的基本准则是:以“共债共签”为基本原则,以“日常家事代理”为补充规则。纵观民法典有关夫妻共同债务的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合意之债合意之债具体包括两种,一种是共同侵权产生的债务,一种是合同产生的债务。在本文中指由夫妻双方的共同意思表示为前提,由此产生的与债权人之间的债务关系,属于共同债务的范畴。从理论层面上探讨,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对于债务关系并不存在特殊的意义,但从实践的角度上,为防止夫妻之间串通损害第三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所以操作层面上放宽了该概念的认定标准,借以更好的应用民法典中的各项条文。

同样,由此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成立形式。一者是具有明确的共同意思表示,如夫妻双方共同签字;一者是由一方进行单方意思表示,但事先或事后得到了另一方的允许或追认,也视为共同意思表示。但值得注意的是,夫妻一方举债,另一方事后向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行为,并不能将其等同于这是夫妻双方对该债务关系的共同意思表示。这种行为仅仅表示对对方的经济支持,而不是同意自己成为债务人的意思表示李贝.夫妻共同债务的立法困局与出路--以“新解释”为考察对象.李贝.夫妻共同债务的立法困局与出路--以“新解释”为考察对象.东方法学,2019(1):106-108.(二)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之债夫妻为家庭生活而进行的日常交易一般通过日常家事代理权进行,必要的日常家事交易行为自然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责任的。对于交易“必要性”的判断客观标准最为合理,即以一个理性的观察者从外部可识别的角度考察家庭生活方式缪宇.走出夫妻共同债务的误区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为分析对象[J缪宇.走出夫妻共同债务的误区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为分析对象[J].中外法学,2018,30(01):271-276.根据体系解释,举债方超出日常家事代理权的交易行为,原则上视为个人债务。但如果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夫妻共同生产经营,则非举债方配偶成为共同债务人。举债方超越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行为不能普遍适用表见代理,否则会导致《民法典》第1064条严格限定的“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形同虚设,可能会侵害非举债方的合法权益。因此日常家事代理权以维护家庭共同生活为宗旨,从尊重夫妻人格独立出发,日常家事的范围应受到严格限制,这也是目前国际上的发展趋势王战涛.王战涛.日常家事代理之批判.法学家,2019(3):146-148.(三)为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所负之债在规范目的上“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可以概括为“为家庭共同体的增益而实施”。夫或妻单方负债是否用于“家庭共同体增益”之目的,应当采取客观视角而不考察债务人的动机,依据理性第三人的视角对家庭的经济水平、消费习惯以及当地的社会交易观念等予以综合考察并裁断汪洋.汪洋.夫妻债务的基本类型、责任基础与责任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夫妻债务解释>实体法评析.当代法学,2019(3):53-56.有学者认为,“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应是家庭共同体利益的实际增加李洪祥.李洪祥.论夫妻共同债务构成的依据.求是学刊,2017(3):86-88.“夫妻共同生产经营”既可以表现为夫妻双方同时作为决策者的“合伙人”关系,还可以表现为一方决策、另一方协助和执行的“雇主—雇员”关系申晨.申晨.夫妻债务类型的重构:基于有限责任的引入.清华法学,2019(5):121-123.与“夫妻共同生活”相比,“夫妻共同生产经营”产生的夫妻共同财产受益通常具有间接推定属性陈凌云.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中的伪命题:共同生产经营.陈凌云.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中的伪命题:共同生产经营.当代法学,2020(2):29-30.冉克平.夫妻财产制度的双重结构及其体系化释论.中国法学,2020(06):79-80.(四)共同承担的侵权之债《民法典》第307条规定的“因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产生的债权债务,在对外关系上,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可以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侵权责任的依据,这是为了平衡侵权之债对夫妻内部和外部第三人的影响,但是难以概括夫或妻一方实施侵权行为这一夫妻共同债务的类型,在此存在法律漏洞。第1064条规定的夫妻契约之债是以“为家庭共同体增益而实施”为规范目的,可以通过目的性扩张适用于夫妻侵权之债,以平衡加害人配偶与受害人之间的利益。通常侵权之债只会给家庭共同体造成直接的经济负担,因此受害人只需要证明侵权行为主观上存在过错且在社会观念上有为家庭共同体增益的目的即可,若该行为在经济层面实际有利于家庭共同体,则属于责任认定的强化因素,实际只需考虑侵权行为有为家庭共同体增益的较大可能性,并不一定要求家庭实际获益的状态冉克平.夫妻财产制度的双重结构及其体系化释论.中国法学,冉克平.夫妻财产制度的双重结构及其体系化释论.中国法学,2020(06):80-81.在我国历史上有关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规范沿革中,产生的任意坑害债权人利益、夫或妻“飞来横债”以及同案不同判等诸多社会问题值得深思。依据《婚姻法》(2001年修正)第41条《中华人

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中华人

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为改变这种任意坑害债权人的现象,最高法院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下文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

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应运而生。依照该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因此,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夫妻一方名义所订立的债务,均被推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这就是学界所称的“推定论”。若非举债方配偶想推翻该推定,必须证明债权人交易时知晓夫妻双方约定分别财产制或者债权人与举债方配偶之间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显然,这种证明对于非举债方配偶而言非常困难,这就导致24条规定的“共债推定”几乎无法被推翻缪宇.走出夫妻共同债务的误区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为分析对象[J].《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

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缪宇.走出夫妻共同债务的误区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为分析对象[J].中外法学,2018,30(01):253-276.曲超彦.夫妻共同债务清偿规则探析[J].法律适用,2016(11):62-67.彭诚信.《民法典》夫妻债务规则的应然理解与未来课题.政法论丛,2020(06):43.此后最高法院意识到这一不合理,又在原“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的基础上增加两款补充规定,将一方配偶与第三人串通所虚构的债务以及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所负债务排除出共同债务的范围。第二款意在克服“虚构债务”之短板,但可以想象到,非举债方配偶作为交易外第三人要实现证明责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该条款很容易在司法实践中成为摆设。而基于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债务本就不归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范畴,没有必要单列一款予以特别规定,这在实践中意义不大,作用也不明显。增加补充条款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缓和绝对保护债权人而有害非举债方配偶利益的情形。然而这一补充对于纠正先前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而言,可谓效果甚微。最高法院意图进行最小化的修补改变不良的社会现象,但是该错误发生在对夫妻共同债务源头上的理解不清,其难以通过表面文章小修小补予以解决,必须从源头上厘清夫妻个人债务与共同债务的区别予以实质性的完善李洪祥.李洪祥.我国夫妻共同债务构成依据的反思[J].江汉论坛,2018(07):97-100.此后最高法院又出台“2018年夫妻债务司法解释”。该解释的前三条包含实质性的完善内容:第一条把夫妻双方合意产生的债务明确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即学界所称的“共债共签”原则;第二条是把日常家事代理行为所负的债务明确规定为共同债务;第三条则规定夫妻以一方名义订立的超出日常家事代理权所负的债务,原则上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除非由债权人举证证明其是合意之债或者能够纳入日常家事代理范畴内。上述规则被现在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64条所继受,这也代表了我国立法的最新立场彭诚信.彭诚信.《民法典》夫妻债务规则的应然理解与未来课题.政法论丛,2020(06):44.通过我国的立法沿革可以看出,目前《民法典》有关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总结了司法实践的经验,去芜存菁,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该规定符合国情回应民生。然而,《民法典》第1064条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夫妻债务的认定和清偿问题,尚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条文是抽象的,社会问题是具体的,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通过上述分析,《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规范对于规避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这对我国的婚姻家庭制度、夫妻财产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条文的界定比较抽象,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实际难题需要未来出台相关司法解释进行细化。为促进家庭和谐、维护交易秩序、衡平家庭内外部关系,对我国夫妻共同债务问题提出立法构想和司法建议。(一)建立日常家事代理制度日常家事代理制度是用来解决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一大制度层面的工具。主要目的是认清权利主体,同时通过横向——每个家庭必然存在的日常事务,以及纵向——适用不同家庭下的不同标准这两个方面进行判断是否属于日常家事代理权范围。对于通过横纵两个方向标准的债务即为夫妻共同债务,不能通过的债务只能由进行交易的那一方承担。该制度的核心就是横纵两方面的判定,对于横向维度,需要概括出日常事务的范围,纵向维度,则需要依据现实情况进行限定。

对于横向维度的解读,可以通过列举法以及兜底式的概括进行阐述。这样既能把握住家庭层面上的共性,又能体现出特殊的个性。举例来表明,即列举法可以得到如赡养双方父母的支出,日常生活必需支出等,而兜底的概括主要用于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体现出法律的时代性。列举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日常生活运转所必需,二是家庭成员自身发展的支出,三是其他必要支出。同时,“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判断是否属于日常家事范畴,还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必须为家庭生活所需要;二是必须满足家庭日常交易惯例;三是必须符合家庭的收入情况。这就是兜底式概括的原则。接下来就是纵向上的个体差异情况。对于不同的家庭而言,其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家庭原始资产等等千差万别,由此产生了这样一种情况。对于两户家庭,各自同时行使一项支出,如给父母购置汽车,根据两户家庭的经济状况,一者可以认定为日常家事支出,一者就有单独一方债务的嫌疑。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不利于案件的统一标准。为此,可以参考一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固定资产,日常消费情况,将日常家事进行分类,归档,再由法官进行裁量,既有利于司法的公正,也有利于法制化的推进。在夫妻共同债务中,除了夫妻作为法律主体,还有债权人也是不可忽略的法律主体。为此,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债权人权益的保护。这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表见代理,一种是共同意思表示。简单的说,从债权人的角度出发,一是与夫妻一方多次交易,已达成习惯,且存在夫妻双方平静生活,由此尽管此时夫妻一方已无权进行日常家事代理权的使用,但保护善意债权人,债权人可以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二是夫妻双方经过共同的商讨,形成了合意,由合意做出的债务被认定为共同债务。这两种特殊情况需要考虑到举证的问题,即债权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债权关系的存在,而夫妻方需证明是否用于日常家事。只要没有证据证明该债务不是用来日常家事,就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该制度的可行性主要来自于《婚姻法》以及家庭财产的法理基础,可以说从该制度下认定的夫妻共同债务,与共同债务天生具有一致性。该制度对于维护法律部门体系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夫妻共同债务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二)区分连带债务与共同债务我国大多数家庭采用家庭共同财产制。在该制度下,共同债务先以共同财产承担清偿责任,不足部分再由个人财产承担。在司法实践中,将共同债务概括地认定为连带债务明显不合理。虽然像这样一概而论确实方便了程序的运行,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但这也体现了对债权人债权的过度保护缪宇.缪宇.走出夫妻共同债务的误区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为分析对象[J].中外法学,2018,30(01):253-276.回溯立法历史,对第三人的债权保护出现过先后的矛盾,债权人所承担的举证责任有很大的变化。“时间论”时期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债权人对债务主张权利,按共同债务处理。民法典中关于共同债务的规定,举证证明责任更多地被分配给债权人。夫妻家庭生活具有隐私性,债权人很难知晓其交易的真实目的,却要承担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证明责任,加重了债权人的证明责任,实践中并不合理。前后出现这样矛盾的局面,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有关,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立法者回应民生需求而制定法律,今时今日,我们需要区分共同债务与连带债务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处理夫妻共同债务问题。在共同财产制下,债权人不仅可以就家庭共同财产受偿还可以就婚姻登记之后由个人财产转化而来的共同财产受偿,个人债务成为连带债务。在分别财产制下,除了表见代理的情况,夫妻一方欠下的债务,除非符合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要求,应当认定为自身债务,以自己的财产承担责任,夫妻另一方不需要对该债务承担责任。(三)完善追偿机制处理共同债务的流程,应是先完成共同债务认定之后清偿,清偿完毕便是夫妻之间的追偿。立法应该做到连贯性与系统性,并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在司法实践中真正达到有法可依。共同债务清偿之后的追偿工作,《婚姻法》和《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都没有详细的规定,只是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二)》25条中有简略的规定,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责任后可就协议或法律文书向另一方追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五条: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但是如果在离婚时夫妻不能就债务的清偿达成一致意见,又该如何处理,此处并没有明确的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五条: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四)建立夫妻财产公示制度夫妻财产制度是处理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问题的基础,只有重视财产制度,才能解决债务认定问题,这有助于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交易第三人的财产权益。《婚姻法》19条明确表明,如果交易第三人知晓夫妻之间是约定财产分别所有,则不应认定为共同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不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有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在域外的一些国家,夫妻财产公示已经普遍存在,日本、瑞士、德国等国家的民法典中就有相关规定。如在日本夫妻双方在结婚前需要对个人财产进行申报登记,否则一旦发生债务纠纷,未登记的个人财产就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而根据我国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家庭财产通常被视为一种私密的信息不公开,我国可以借鉴域外国家的立法制度来对本国制度进行完善。

夫妻家庭财产公示,是指夫妻在办理婚姻登记手续之时或者之前,到有关监管部门进行登记,以备他人交易时考察和司法机关查询,之后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更登记。可细分为登记和公证两种方式。首先,登记方式,双方在结婚前将个人财产状况和夫妻财产类型向有关登记机关进行备案后公示。再者,公证方式,双方将各自的财产状况向公证机关进行公证以备查询,婚后取得的个人财产也可以不断补充进行公证,形成各自的财产档案,这种动态的记录方式也更准确。建立家庭财产公示制度,对于平衡家庭内外部关系有重大作用,夫妻双方不仅可以合理规划并自由处分各自的财产,还可以各自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信息的透明公开也降低了交易成本,这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五)审判实践中的指导建议上述的论述主要从理论上进行了辨析,从实践上,我们可以借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妥善审理涉夫妻债务纠纷案件的通知(浙高法【2018】89号)》的做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尽量做到“共债共签”

在夫妻双方的共同债务中,多为夫妻一方与第三方进行合同签订,但这却是夫妻双方的共同意思表示。因此,为了防范风险,规范交易,债权人应当要求双方在合同上签字,这样做能有效避免夫妻共同债务纠纷。共同意思表示不仅包括双方共同签字和一方事后追认这两种情形,还包括作出口头承诺、共同做出某些行为等。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践中,判断双方的交易行为是否符合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要结合交易双方的社会关系,借贷行为与消费水平是否相符,家庭收入水平,当地的消费习惯等多因素综合考量。不能一概而论,仅仅按照条文规定判断。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法庭应当依法调取证据进行论证说明。

3、明确举证责任分配

根据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的规定。实践中,我们不能苛求债权人举证证明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只需要债权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同时应当由债务人举证证明其债务的具体用途。若无证据证明其用于个人债务,则为夫妻共同债务。

4、加大对债权人的保护力度

即除债权人自身的意思表示,共同债务不能发生转移或更改。共同债务是原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下的债务关系,不能进行分割,所以不能将其变更为个人债务。同时,这是双方自行约定的债务,属于内部约定,除得到债权人的同意,不能进行转移。综上,夫妻共同债务制度是一项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其调整夫妻一方财产权、夫妻另一方财产权和债权人债权,使得三方利益平衡。民法典回应了社会需求,完善了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规定,统一判断标准,有效防止司法实践中出现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混乱的局面。有助于维持婚姻家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