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BSIA 001-2024 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_第1页
T-NBSIA 001-2024 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_第2页
T-NBSIA 001-2024 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_第3页
T-NBSIA 001-2024 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_第4页
T-NBSIA 001-2024 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5.240.50NBSIATechnicalrequirementonunifiedmanagementandcontrolplatformofbuilding2024-07-23发布IT/NBSIA001—202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适用对象和场景 4.1适用对象 4.2预期应用场景 5建设原则 5.1兼容性 5.2系统扩展性 5.3技术更新 5.4安全性 5.5可维护性 5.6友好性 5.7可持续发展 6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 7设备接入与API接口要求 7.1API接口与系统集成 87.2接入设备类型 7.3协议的兼容性 7.4API接口规范 97.5安全通讯协议加密设计 7.6API通讯协议 97.7非编程接口设计 7.8文档和支持 7.9子系统设备集成要求 7.10协议兼容性与接口文档 7.11设备清单与点表地址 7.12验证工具与测试 8数据处理与存储 8.1数据清洗与标准化 8.2数据存储 9基础功能要求 9.1数据看板 9.2设备管理 9.3物模型管理 9.4设备层级管理 T/NBSIA001—20249.5设备巡检管理 9.6用户及权限管理 9.7系统日志管理 9.8报警告警管理 9.9设备分类管控 9.10智能控制功能要求 9.11用户交互要求 9.12设备管控场景智能应用 10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10.1性能指标 10.2可靠性指标 11安全要求 11.1网络安全策略 11.2数据安全措施 11.3协议安全分类及要求 附录A(资料性)设备管控场景智能应用 20A.1空调节能场景 A.2暖通管理场景 A.3新风管控场景 A.4用水节能场景 A.5给水与排水管理场景 A.6配电管理场景 A.7照明节能场景 A.8电梯节能场景 A.9能效监管场景 A.10安防管理场景 A.11消防管理场景 A.12机房管理场景 T/NBSIA001—2024本文件旨在为建筑设备的集中接入和管理平台建设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主要目标是确保建筑的不同设施设备能通过集中接入平台实现高效、安全、可靠的跨系统、跨设备的数据集成和设备管理。平台适用的接入设备类型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多联机空调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通风系统、给水与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能效监管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UPS后备电源系统、机房动环系统等。通过标准化的接入方法助力提升建筑设备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优化设备运营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并实现统一的对外数据输出能力,增强系统的安全性与数据保护能力。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波边缘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宁波市软件行业协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边缘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电(宁波北仑)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宁波市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宁波国际贸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城市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捷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德塔森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亚太酒店服务有限公司、宁波万德高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宝略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创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宁波雷铭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宏远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联联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质联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邺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米园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一昊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梵真信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劳晓波、谭智、谈春根、郑元杰、涂志刚、沈立恩、费巍、卢中楠、高俊杰、夏友谊、丁峰、毛艳辉、武校刚、王春江、王晓东、钟伟、蔡幸波、童利军、俞沛峰、刘伏亮、张金栋、金恺、杨建、刘波、周鑫、郑哲、李伟铭、曹阳、朱金玲、陈裕妙、李翔、胡珂、郭旭芬、卜德恩、俞利敏、楼锟、刘雯雯、李峰、唐偲译。本标准为首次发布。4T/NBSIA001—2024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本文件规定了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的架构、设备接入与API接口要求、数据处理与存储、基础功能要求、性能和可靠性要求、安全要求、设备管控场景智能应用等。本文件适用于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的设计、开发、部署和运行的接入规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13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502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9安全防范工程通用规范GB55020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T51409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526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50799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T51269GB/T51375GB/T50378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网络工程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33/T2477消防物联网系统对接技术规范GA/T1036消防基础数据平台接口规范DB33-1090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系统设计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设备专网(DedicatedEquipmentNetwork)指专门用于连接建筑内部各种设备的私有网络。该网络宜隔离,以增强安全性,并可通过特定的协议和配置与外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3.2点表地址(DeviceRegisterAddress)在智能系统中,点表是一种列出所有设备实例号、对象标识、对象名称、对象类型、属性名称、对象地址、数据类型、单位、更新频率、读写权限及备注等信息的表格,每个点都对应一个特定的地址和功能。3.3设备侧接入(DeviceIntegration)5T/NBSIA001—2024设备侧接入指通过网关、主机、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将独立的设备直接接入到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平台中。这种接入方式通常涉及物理连接和基础协议的兼容,以确保设备能够被平台识别、监控和控制。设备侧接入应实现设备与平台的直接通信,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指令的及时执行。3.4平台侧接入(PlatformIntegration)平台侧接入指通过子系统平台提供的API接口,将子系统中涉及的设备数据转发到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平台中。这种接入方式需要子系统平台的二次开发接口和数据交换协议,以实现跨平台的数据整合和管理。平台侧接入应确保数据的准确传递和系统的互操作性,通过统一的接口规范,实现多系统、多设备的协同工作。4适用对象和场景4.1适用对象本标准适用于以下几类主体:a)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开发者:.包括软件开发公司、物联网平台开发者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利用本标准来设计、开发和优化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系统集成商:.从事将各类建筑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的公司和技术人员。.本标准为他们提供了统一的规范,确保系统集成的高效性和兼容性。c)设计单位:.包括建筑设计院、工程咨询公司和项目设计团队。.在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本标准为他们提供了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参考和实施指南。d)设备制造商:.生产和供应空调、照明、安防设备等设备制造商。.本标准帮助他们理解设备在集成系统中的要求和规范,确保设备能够与系统无缝对接。4.2预期应用场景本要求预期应用场景:——新建建筑项目:在新建建筑项目的设计初期,应用本标准来规划和实施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以确保从一开始就能实现高效的设备集成和管理。——现有建筑升级:对于需要进行系统升级或技术革新的现有建筑,本标准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指导方案来支持旧系统的平滑过渡,实现现代化改造。——跨系统集成:在多系统、多设备的环境中,本标准通过开放的接口和统一的数据格式,实现不同系统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本标准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实现设备的高效管理和数据的深度利用,加强建筑设备的操作效率,确保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5建设原则5.1兼容性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的兼容性包括系统兼容性和设备兼容性:5.1.1系统兼容性在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的建设中,系统必须能够与现有的各种建筑管理系统无缝集成,支持常见的设备和协议;平台应能够处理不同厂商的设备和系统,并确保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性。平台应支持Modbus、BACnet、MQTT、HTTP等常见协议,以适应多样化的设备需求。此外,系统还需要具有灵活性,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和变化。这不仅涉及硬件设备的兼容性,还包括软件系统的兼容性,确保新旧系统之间的平稳过渡。5.1.2设备兼容性6T/NBSIA001—2024为了实现广泛的设备接入,平台应支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智能表计等多种设备类型。这些设备在功能、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上可能存在差异,平台必须能够灵活适应并无缝集成。同时,平台需要提供易于配置的接口,允许用户根据具体需求快速接入新型设备。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也为未来的扩展和升级留有余地。5.2系统扩展性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必须具备良好的扩展性。系统应支持在线扩展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提供在线更新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包括支持大规模设备接入和数据采集,以及应对突发的高负载情况。此外,系统架构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各功能模块独立且能高效协同工作,便于未来扩展或修5.3技术更新随着物联网和建筑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平台应能够迅速适应新的技术和标准。这不仅包括硬件设备的更新,还涉及软件功能的升级。平台应支持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结合,以提高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和系统的整体性能。通过定期更新和升级,平台能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5.4安全性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5.4.1数据安全在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中,安全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系统从数据采集到存储,再到传输,整个数据流程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标准。所有数据传输均应通过SSL/TLS加密通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系统要求实施严格的证书验证机制,确保所有连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此外,系统应具备定期审查和升级加密措施的能力,以防范新的安全威胁。5.4.2系统安全平台应提供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访问控制、身份验证、权限管理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系统的关键数据和功能。同时,系统还应具备实时监控和告警功能,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当检测到异常行为或未经授权的访问尝试时,系统应具有立即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5.5可维护性系统的设计应易于维护和升级,支持模块化更换和快速定位故障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当某个模块出现问题时,可以迅速找到故障点并进行修复,而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模块化设计不仅简化了系统的维护工作,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通过预设的维护接口和工具,技术人员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从而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5.6友好性5.6.1系统友好性系统应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直观的操作流程,使得维护工作更加便捷。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和简洁明了的操作指南,用户可以轻松完成日常的维护任务。此外,系统应支持自动化维护功能,通过定期的自动检测和维护,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系统可以定期自动备份数据、检查网络连接、更新软件版本等,以减少人工维护的工作量和复杂度。5.6.2环境友好性在现代建筑管理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建设原则。平台应支持智能能源管理和环境监控,帮助用户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目标。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平台可以自动调节照明、空调等设备的运行状态,优化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同时,系统应支持对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帮助用户及时了解和改善建筑环境的质量。5.7可持续发展平台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帮助用户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这包括对用水、用电、供暖等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减少浪费,降低运行成本。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平台可以提供优化建议,帮助用户7T/NBSIA001—2024合理安排资源的使用。此外,系统还应具备预测和预警功能,通过对未来趋势的分析,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6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在设计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时,核心目标是实现一个高度可扩展、安全、并能与多种建筑管理系统和设备无缝集成的平台,以支持各种建筑自动化需求,并能应对未来技术的发展。以下详细说明了该平台的系统架构,包括其核心组件、关键技术实现、以及与业务流程的集成方法。为满足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的需求,系统架构应确保高效的数据交互、设备兼容性、灵活的用户界面和强大的自动化功能。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如下图1所示,系统架构图展示了从设备数据接入到平台功能及应用的完整流程。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最底层为设备数据接入层,分为设备侧接入和平台侧接入两大类,所有设备和平台数据通过网络交换层的交换机进行汇聚和互通,确保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可靠连接。平台层应提供各种协议的解析能力,包含KNX、SNMP、OPC、IEC、S7.net、BACnet、Modbus/TCP、MQTT、HTTP、GB28181和SIP等,实现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平台应支持这些协议的接入,应提供了丰富的分类管理和基础功能,确保系统的全面运作和维护。最上层为第三方应用层,包括数据看板、行业应用、第三方平台、移动应用等多种方式提供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图1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7设备接入与API接口要求系统架构的基础是其能够从各种设备高效读取数据的能力,可以支持建筑设备和平台通讯。——多协议支持:平台支持各种工业标准协议(Modbus、BACnet、KNX、PROFINET、SNMP等)及IoT通信协议(MQTT、CoAP、HTTP)。这保证了与现有系统的高度兼容性及未来设备的易集成性。——自定义接入能力:通过可扩展的插件架构,开发者可以为不常见或专有协议编写自定义驱动,实现设备的无缝接入。——数据采集:系统通过高效的数据采集引擎实时收集各种设备数据,包括简单的传感器读数和复杂的系统数据,为监控、分析和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8T/NBSIA001—20247.1API接口与系统集成为支持系统的扩展性和第三方集成,开放API是关键组成部分。——开放API接口:系统提供一系列API,通过RESTfulMQTT订阅方式允许第三方系统查询数据、控制设备或集成附加服务。——多元化API接口:API涵盖设备管理、数据访问、用户控制等多个方面,支持广泛的使用场景。7.2接入设备类型接入设备类型和方式应符合表1规定。表1接入设备类型和方式7.3协议的兼容性在建筑管理系统中,确保高效的设备集成和数据通信是至关重要的。本技术要求定义一系列兼容性规范,以支持多样化的设备和子系统的无缝接入。这些标准不仅涵盖了广泛的通信协议,而且还考虑了安全性、可靠性和系统扩展性等因素。行业标准的目标是促进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之间的协作,提升建筑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本标准选定核心通信协议见表2。选定的通信协议应满足以下准则:——广泛支持:协议应广泛被行业内设备和系统支持。——高安全性:协议必须包含强大的安全特性,以保护数据传输和设备操作免受未授权访问。——高可靠性:协议应确保在各种网络条件下都能稳定工作。——易于集成:协议应容易被现有系统集成,且支持跨平台操作。表2核心通信协议9T/NBSIA001—2024工业自动化的数据交换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的一系列适用于工业自动化的网络基于发布/订阅的消息传输中国国家视频监控网络协议应用广泛的网络数据通信议备这些标准和协议的选择与实施将直接影响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的性能和可靠性,确保了系统的长期可维护性及未来的扩展性。通过遵循这些行业标准,建筑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操作效率和安全性。7.4API接口规范为确保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能满足广泛的内部管理系统(包括OA、数字园区、智慧园区等)以及大数据局、应急、能源、住建等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数据接入需求,API设计需精确、安全且高度兼容。设计API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安全、可靠且易于使用的接口系统,允许不同的内部和外部系统高效地与平台交互。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优先:所有数据传输均通过SSL/TLS加密通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开放性与标准化:采用业界广泛认可的通讯协议(MQTT和RESTful),保证与各种系统的兼容性。——非编程接口:提供图形化配置界面或者脚本驱动方式,允许用户通过简单配置和脚本代码实现系统对接,降低技术门槛,扩大使用范围。7.5安全通讯协议加密设计——强制加密:所有通过API的数据交换必须使用SSL/TLS协议加密。使用至少TLS1.2或更高版本,确保加密强度。——证书验证:实施严格的证书验证机制,确保所有连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支持证书颁发机构(CA)颁发的证书,并定期更新。——定期审查:定期审查和升级加密措施,以防范新的安全威胁。7.6API通讯协议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采用MQTT和RESTful两种协议,以满足不同的数据交换需求。7.6.1MQTTMQTT协议特别适用于物联网环境中的设备通信,具有低带宽和低功耗的优点。它基于发布/订阅模式工作,极适合处理大量分散的设备生成的数据。在智慧园区或数字园区等场景中,可以用于实时收集传感器数据。.功能:提供基于发布/订阅的消息传输,适用于IoT设备和实时数据通讯。.优点:轻量级协议,减少网络带宽需求,适合带宽受限环境。.使用场景:适用于实时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等需要高频更新的数据传输。T/NBSIA001—20247.6.2RESTfulRESTfulAPI是Web服务的理想选择,支持广泛的数据操作和资源管理。其使用标准HTTP方法包括GET、POST、PUT和DELETE来操作资源,简单易懂,易于实现。适用于OA系统、应急管理系统等内部管理系统,其中数据请求频繁且需要高度可靠性。.功能:提供基于HTTP的接口调用,支持Web服务的标准方法(GET、POST、PUT、DELETE)。.优点:直观易懂,广泛应用于业务数据交换和系统集成。.使用场景:适用于内部管理系统以及OA、数字园区管理、与政府部门的数据交换。7.7非编程接口设计图形化配置界面.功能:允许用户通过图形化界面配置和管理API的连接和数据交换。.优点:使非技术人员也能轻松设置和修改API参数,无需编写代码。.实现:提供拖放组件、预设模板和向导式配置流程,支持快速部署和测试。7.8文档和支持API文档.内容:详细描述每个API的功能、请求格式、响应格式和可能的错误代码。.格式:采用OpenAPI规范,支持自动生成文档和代码,确保文档的实时更新和准确性。.访问:在线提供,支持交互式文档,允许用户在文档页面直接测试API。7.9子系统设备集成要求应符合GB50314、GB51348、GB/T51269、GB/T51409、GB/T51375、DB33/T2477、GA/T1036的相关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要求:7.9.1网络接入与配置为确保各子系统设备能够安全且高效地接入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以下详细规定了网络接入的标准和步骤。7.9.2IP接入配置每个子系统设备或平台都需要通过固定的IP协议接入到专门设定的设备专网中。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IP地址分配:根据设备功能和网络布局,由网络管理员分配静态IP地址。——网络配置:包括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的配置,确保设备能够正确地与网络中的其他设备通信及访问互联网或内网资源。——访问控制与安全:实施网络访问控制策略,包括MAC地址过滤、端口安全和网络访问认证,保障网络的安全性。7.10协议兼容性与接口文档为保障各子系统设备的顺利集成和互操作性,详细的接口协议和配置文档是必需的。支持的协议包括但不限于KNX、BACnet、Modbus/TCP、MQTT、接口文档协议包括:——文档内容:为每一种协议提供完整的技术文档,详述协议的功能、配置步骤、参数设置、数据格式和典型应用。——配置说明:提供详细的配置指南,包括端口设置、地址分配、通信速率、安全设置等,确保技术人员能够正确配置每一种协议。——兼容性说明:明确每种协议与其他系统或设备的兼容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替代选项。7.11设备清单与点表地址完成子系统的安装与配置后,供应商或系统集成商需要提供以下文档和工具,以便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7.11.1设备清单T/NBSIA001—2024——清单内容:提供一个完整的设备清单,采用Excel格式,列出所有设备的名称、型号、安装位置、IP地址、接口类型和配置参数。——更新与管理:清单应定期更新,反映任何设备更换、升级或重新配置的情况。7.11.2点表地址——点表功能:对于需要通过点表控制的系统,包括PLC系统、环境监控等,提供一个详细的点表地址清单,包括每个控制点或监测点的地址、功能描述、数据类型和访问级别。——格式与更新:点表以Excel格式提供,便于技术人员查阅和修改,需与设备清单同步更新。7.12验证工具与测试为确保每个子系统的正确安装和功能实现,必须进行严格的单机及系统级测试。工具功能需提供专门的验证工具,支持功能测试(检查设备执行的操作是否符合预期)、通信测试(验证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准确无误)和性能测试(评估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处理能力)。8数据处理与存储在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中,数据处理与存储是确保系统高效运行、实现监控、分析和自动化控制的核心环节。以下内容将从数据清洗与标准化、数据存储、状态监测与分析三个方面阐述数据处理与存储的流程和技术要求。8.1数据清洗与标准化8.1.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处理的第一步,目的是去除原始数据中的噪音、错误数据和冗余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建筑设备采集的数据种类繁多,包括温度、湿度、能耗、设备运行状态等,这些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传感器故障、通信错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质量问题。数据清洗过程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异常值检测和处理:通过设定合理的阈值范围,检测并处理数据中的异常值。传感器读数若超过物理上限或低于物理下限,则标记为异常值并进行修正或剔除。——缺失值填补: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平均值填补等方法,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重复数据处理:检测并移除重复数据,以避免数据冗余。8.1.2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将清洗后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以便于存储和分析。标准化过程包括:——数据格式统一: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单位转换:不同设备可能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需要将其转换为统一的单位。——数据类型转换:确保所有数据类型一致。通过数据清洗与标准化,平台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数据存储和分析打下坚实基础。8.2数据存储8.2.1高性能数据库系统为了有效存储和管理大量建筑设备数据,平台需要采用高性能数据库系统。这些系统应支持大数据技术栈,以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技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RDBMS适用于结构化数据存储和复杂查询,包括oceanbase、polardb、MySQL、PostgreSQL等。关系型数据库提供强大的数据一致性和事务支持,适合存储结构化的设备状态和运行日志。——NoSQL数据库:适用于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存储,包括MongoDB、Cassandra等。NoSQL数据库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适合存储传感器数据、日志数据和大规模实时数据。——时序数据库(TSDB):专为处理时间序列数据设计,包括TDengine、InfluxDB、TimescaleDB等。时序数据库优化了时间序列数据的写入和查询性能,非常适合存储设备运行状态、能耗数据等时间序列数据。T/NBSIA001—20248.2.2数据分区和索引为提高查询性能和数据管理效率,数据库应支持数据分区和索引技术。——数据分区:根据时间、设备类型、地理位置等维度,将数据分为多个分区,分区存储有助于提高查询性能和数据管理效率。可以按月分区存储设备运行日志,以便快速查询某月的数据。——索引技术:为常用查询字段建立索引,包括设备ID、时间戳等。索引有助于加速数据检索,提高查询效率。8.2.3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存储过程中,必须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包括:——定期备份: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全量和增量备份,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异地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异地服务器,以防止因灾难导致的数据全部丢失。——自动恢复:实现自动化的备份恢复流程,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后能够快速恢复系统正常运9基础功能要求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的基础功能宜包括数据看板、设备管理、物模型管理、设备层级管理、设备巡检管理、用户及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管理、报警告警管理、消息管理和API接口管理。9.1数据看板数据看板是平台的数据展示和分析中心,提供设备运行状态、能耗数据、报警信息等重要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支持用户对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功能要求:——实时数据展示:通过图表、仪表盘等方式,实时展示设备的运行状态、能耗数据、报警信息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数据展示内容和格式。——历史数据分析:提供设备历史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功能,支持数据的趋势分析和异常检测。用户可以选择特定时间段查看数据变化,发现潜在问题和优化空间。——报警信息展示:实时显示系统的报警信息,包括报警类型、时间、设备位置等,方便用户快速定位和处理报警事件。——自定义看板:支持用户根据需求自定义数据看板的布局和内容,灵活配置各类数据的展示方式,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多设备支持:支持多种设备类型的数据展示和分析,实现跨设备、跨品牌、跨协议的数据统一管理。9.2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负责设备的接入、配置、监控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管理。功能要求:——设备接入与配置: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设备接入,提供设备的基本信息配置、网络配置和协议配置等功能,确保设备与平台的无缝连接。——设备监控与控制: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支持设备的远程控制和参数调整。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远程启动、停止设备,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设备维护与保养:提供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记录,支持设备的定期巡检和故障预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用户可以根据维护记录及时进行设备保养,避免设备故障。——设备分组与分类:支持设备的分组和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类型、品牌、位置等进行分类,方便用户对设备进行批量管理和操作。——设备报表与统计:提供设备运行数据的报表生成和统计分析功能,帮助用户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优化设备管理策略。9.3物模型管理T/NBSIA001—2024物模型管理是对设备的物理属性、行为和数据结构进行抽象描述,确保设备与平台的兼容性和高效管理。功能要求:——属性定义:定义设备的基本属性,包括名称、类型、位置、状态等,确保设备信息的标准化和一致性。——行为描述:描述设备的操作行为,包括启动、停止、调节参数等,确保设备操作的规范化和统一性。——数据格式:规定设备上传的数据格式,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解析性,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转换和解析。——模型扩展:支持物模型的扩展和自定义,用户可以根据设备的特性和需求,自定义物模型的属性和行为,满足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模型管理:提供物模型的版本管理和更新功能,确保物模型的持续优化和升级,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和兼容性。9.4设备层级管理设备层级管理通过对设备的层级结构进行定义和管理,实现对复杂系统的分层次管理和控制。功能要求:——层级结构定义:支持对设备的层级结构进行定义和管理,包括楼层、区域、房间等,形成清晰的层级关系。——层级设备管理:支持对各层级设备的分组和管理,实现对不同层级设备的统一监控和控制。用户可以在各层级下添加、删除设备,调整设备的层级关系。——层级视图展示:提供设备层级结构的可视化展示,通过树状图、拓扑图等方式直观展示设备的层级关系,便于用户理解和管理。——权限分配:根据设备层级结构分配用户权限,确保不同层级的设备管理权限清晰,避免权限混乱和管理漏洞。——层级报表:生成各层级设备的运行报表和统计分析,帮助用户全面了解各层级设备的运行情况,优化管理策略。9.5设备巡检管理巡检管理功能用于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功能要求:——巡检计划制定:支持巡检计划的制定和管理,包括巡检时间、频率、设备清单和巡检内容等,确保巡检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巡检任务分配:根据巡检计划分配巡检任务,支持任务的自动分配和手动分配,确保巡检工作的高效执行。——巡检记录管理:记录巡检过程中的检查结果和处理措施,生成巡检报告,形成设备的维护档案。用户可以查询历史巡检记录,了解设备的维护情况。——自动巡检:系统支持自动巡检功能,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控设备状态,自动记录巡检结果,及时报警和处理异常情况。——巡检报表生成:生成巡检报表,分析巡检数据,帮助用户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情况,优化巡检策略。9.6用户及权限管理用户及权限管理用于管理系统用户及其权限,确保系统安全和数据保护。功能要求:——用户角色定义:定义不同角色的权限范围,包括管理员、操作员、查看者等,确保用户权限的清晰和规范。——用户认证: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双因素认证等方式确保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系统。T/NBSIA001—2024——权限分配:根据用户角色分配相应的操作权限,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和操作授权范围内的功能和数据,避免越权操作和数据泄露。——用户管理:支持用户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提供用户的详细信息记录和管理功能。用户可以随时更新个人信息和修改密码,确保账户的安全性。——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IP限制、时间限制等,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9.7系统日志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用于记录系统的操作记录、事件和报警信息,为系统维护和故障排除提供依据。功能要求:——操作日志记录: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包括登录、设置修改、命令执行等,形成详细的操作日志。用户可以查询和导出操作日志,了解系统的使用情况。——事件日志记录:记录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包括设备状态变化、报警触发等,形成事件日志。用户可以查询和分析事件日志,发现和处理系统异常情况。——日志存储与备份:提供日志的存储和备份功能,确保日志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支持日志的定期备份和归档,方便用户查询和审计。——日志分析与报表:提供日志数据的分析和报表生成功能,帮助用户全面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和使用情况,优化系统管理策略。9.8报警告警管理报警告警管理用于监控设备和系统的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处理。功能要求:——报警规则定义:支持用户自定义报警规则,包括报警条件、报警类型、报警级别等,确保报警机制的灵活性和适用性。——报警实时监控: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触发报警,确保及时响应和处理。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实时查看报警信息,快速定位和处理报警事件。——报警通知:通过短信、邮件、APP推送等方式,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报警,确保信息的快速传达和响应。——报警处理记录:记录报警处理过程和结果,形成报警处理报告,方便用户追溯和分析。用户可以查询历史报警记录,了解设备的报警情况和处理情况。——报警统计与报表:生成报警统计报表,分析报警数据,帮助用户全面了解系统的报警情况,优化报警机制和处理策略。9.9设备分类管控应符合GB50314、GB51348、GB50054、GB55024、GB55029、GB55020、GB50348、GB50394、GB50395、GB50396、GB50526、GB50799、GB50016、GB/T50378的相关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要求: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基础设备管控应具有对建筑内各种系统进行高效管理和监控功能。这个功能模块包括了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能效监管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后备电源系统等系统的全面管理和实时监控。通过系统管理功能,用户可以实现对建筑内各类设备的集中管理、远程控制、实时监测、智能调度和能效优化,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冷热源系统.参数监测:系统各类参数的设置、监测。.系统管理:管理系统的各个组件,包括热泵、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泵、阀门等。.节能控制:根据实时数据调整、优化系统的运行策略,达到节能目的。空调系统.参数监测:系统各类参数的设置、监测。T/NBSIA001—2024.实时监控:监控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的的运行状态,多联机空调的运行状态、能耗、使用时长,风机盘管的运行状态、模式、风速等。.远程控制:远程调节空调的温度、模式、风速等参数,定时启停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通风系统.空气质量监控:实时监测室内外空气质量(包括PM2.5、CO2浓度、CO浓度、温度、湿度等控制通风系统运行。.系统监测:监测通风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手\自动模式、定时启停模式等。给水与排水系统.参数监测:水箱、水池、集水井液位监测,供水压力监测,超限报警等。.系统监测:给排水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运行时长累计。供配电系统.负荷管理:监测建筑内各区域的电力负荷,预防过载情况。.系统管理:电流、电压、电量显示,分、合闸状态显示,故障报警等。.能效分析:分析用电数据,提供节能建议,优化电力使用。照明系统.设备管理:实时查看和控制照明设备的状态,包括使用时长、开关、亮度等。.定时控制:设定照明设备的定时开启和关闭,优化能源使用。电梯系统.电梯调度:实时监测运行状态、故障状态、使用时长等参数,优化电梯运行,提高使用效.权限管理:设置电梯的使用权限,确保电梯使用安全。能效监管系统.能耗监测:实时监测电、水、气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报表生成:生成能耗报表,帮助管理者了解能源使用情况、优化能源使用策略。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检测:实时入侵检测,实时报警。.入侵联动:实现与照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时联动。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实时查看和管理建筑内外的视频图像,保障环境安全。.监控联动:实现与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实时联动。出入口控制系统.出入控制: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射频技术等控制进出权限,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访问记录:记录人员的进出信息,便于管理和查询。电子巡查系统.监督记录:对巡查行动、状态进行监督和记录。.路线设置:实现对巡查路线的设置、更改等。停车库(场)管理系统.车牌识别:自动识别车辆车牌,控制道闸开闭,提高停车场的管理效率。.车位管理:实时监控停车场车位使用情况,优化车位分配,智能反向寻车。楼宇对讲系统.视频通信:提供视频通信功能,增强建筑安全和通信效率。.访客记录:实时记录访客时间、视频,便于查询。公共广播系统.音源管理:系统音源集中管理,统一分配。.设备监测:主机、播放设备、功放等设备状态监测。信息发布系统.信号管理:系统信号源集中管理,统一分配。.投放方式:投放方式多样性,支持立即投放,定时投放,异地投放方式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T/NBSIA001—2024.预防溯源:监测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的状态,确保消防系统正常工作。.事件联动:火灾报警时,联动其他非消防的第三方设备和平台。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参数检测:检测配电线路的剩余电流和温度,超限报警。消防应急照明系统.设备管理:实时查看应急照明设备的状态,非正常使用报警。消防电源监控系统.设备管理:消防电源设备运行状态检测,故障报警。UPS后备电源系统.电源管理:监控UPS后备电源系统的运行状态、电池电量等,确保机房设备的电力供应稳.报警系统:异常情况时自动报警,提醒维护人员及时处理。充电桩系统.信息统计:查看使用信息统计,包括使用次数、电量、时间等。.系统管理:充电站异常告警,故障上报,用户的充值对账。9.10智能控制功能要求智能控制是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的核心功能,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策略和自动化操作,实现对建筑设备的高效管理和优化运行。9.10.1智能控制策略智能控制策略依据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变化和用户需求,制定一系列自动化控制策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智能控制策略涵盖以下方面:——跨设备类型联动:系统支持不同类型设备之间的联动,通过拖拉拽操作连接空调、照明、通风等设备节点,实现联动控制。当特定环境条件达到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启动相关设备,调整运行状态。——跨品牌设备互联互通:平台兼容多种品牌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拖拉拽方式连接不同品牌的设备节点,实现统一控制。系统通过开放接口和标准化协议,实现跨品牌设备的互联互通,保证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跨协议设备集成:系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包括Modbus、BACnet、MQTT、HTTP等,用户可通过拖拉拽操作连接支持不同协议的设备节点,实现数据共享和联动控制。平台提供协议转换和标准化接口,确保设备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第三方平台设备集成:平台支持第三方平台设备的接入和控制,通过拖拉拽方式连接第三方平台设备节点与本平台设备节点,实现跨平台的联动。系统通过标准化API接口和数据交换协议,实现与第三方平台设备的无缝集成。——策略制定:智能控制策略的制定基于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综合考虑设备的运行特性和用户需求。用户通过图形化编程界面,拖拉拽设备节点、逻辑控制节点、时间条件节点,完成策略的制定和优化。系统根据设定的控制逻辑和条件,自动执行相关策略,确保设备的高效运9.10.2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指系统能够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变化,自动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实现最佳控制效果。自适应控制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实时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能耗等。用户可在图形化界面拖拉传感器节点,设定监测参数并与控制设备节点关联。——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识别设备运行中的变化和异常情况,为控制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用户在图形化界面拖拉数据分析节点,与设备节点和传感器节点连接,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参数调整:系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空调的温度设置、风速调节等,保持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用户通过拖拉拽操作,设定自动调整逻辑,确保设备高效运行。T/NBSIA001—2024——反馈控制:系统通过实时反馈机制,检测控制效果,确保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用户通过拖拉拽方式,在图形化界面设定反馈控制逻辑,实时监控和调整设备状态。9.10.3预测性维护预测性维护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预测设备的故障和维护需求,提前进行维护和保养,避免设备突然故障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预测性维护的实施包括以下步骤:——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包括温度、振动、能耗等。用户可在图形化界面拖拉传感器节点,设定数据采集参数。——故障预测: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设备的故障和维护需求,提供维护建议。用户通过拖拉拽方式,将故障预测节点与设备节点关联,进行实时故障预测。——维护计划:系统根据预测结果,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安排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用户在图形化界面拖拉维护计划节点,设定维护时间和维护内容。——效果评估:系统通过监测维护效果,评估预测性维护的准确性和效果,不断优化和改进维护策略。用户通过拖拉拽方式,将效果评估节点与维护计划节点和设备节点连接,进行实时效果评估。9.10.4控制执行控制执行是系统根据智能控制策略,实时执行控制指令,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控制执行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指令生成:系统根据智能控制策略,生成具体的控制指令,包括开关控制、参数调整等。用户通过拖拉拽操作,将控制指令节点与设备节点连接,生成具体控制指令。——指令传输:系统通过网络通信,将控制指令传输到设备端,确保指令的准确传达和执行。用户可在图形化界面设定指令传输路径,系统通过HTTP、MQTT等协议发送控制指令。——设备响应: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实时调整运行状态,包括空调开关、温度设置、照明亮度调节等。用户通过拖拉拽操作,设定设备响应逻辑,确保控制指令的准确执行和效果。——反馈机制:系统通过实时反馈机制,检测设备的响应情况,确保控制指令的准确执行和效果。用户可在图形化界面设定反馈节点,实时监控设备状态。9.11用户交互要求用户交互规范是智能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操作界面,用户可以方便地监控和控制建筑设备。用户界面的交互规范应包括图形化界面、操作便捷性、实时监控、自定义数据分析等。9.11.1图形化界面提供直观的图形化界面,展示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参数和控制策略。用户通过拖拉拽操作,设置并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控制策略。9.11.2操作便捷性提供简洁明了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设备的控制和参数调整。用户在图形化界面上可直观地看到设备节点和控制逻辑节点的连接情况,便于操作和调整。9.11.3实时监控提供实时监控功能,用户可以实时查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用户通过拖拉拽方式,在监控界面上设置实时监控节点。9.11.4自定义数据分析提供数据分析功能,用户可以查看设备的历史数据和分析报告,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能效水平。用户可在图形化界面上设定数据分析节点,与设备节点和传感器节点连接,进行实时数据分析。通过完善的用户界面设计和拖拉拽操作方式,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帮助用户方便地监控和控制建筑设备,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节能效果。9.12设备管控场景智能应用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应具有设备管控场景智能应用功能模块,提升建筑物的设备设施安全,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并确保环境的舒适度。通过定时任务、参数设置、室内外温度策T/NBSIA001—2024略、传感器结合、空调系统运行优化、子系统间联动等措施,实现设备实时运维监管、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设备管理效率。具体的设备管控场景智能应用参见附录A。10性能和可靠性要求10.1性能指标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宜采用微服务架构,通过将复杂应用拆分成独立的服务单元,每个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实现了服务的高度自治和故障隔离。这种架构提供了以下优势:——故障隔离:独立部署的微服务可以在不影响其他服务的情况下单独故障,提高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扩展灵活性:根据每个服务的需求独立扩展资源,有效利用计算和存储资源,提高响应速度。——持续交付与部署:支持快速迭代和部署新功能,加速开发周期,使系统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技术多样性:允许使用不同技术栈开发不同服务,提供开发灵活性,优化性能。——简化管理:通过自动化工具(Kubernetes和Docker)实现服务的部署、管理和扩展,简化维护管理复杂性。本标准要求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表3性能指标10.2可靠性指标本标准要求可靠性指标应符合表4规定。表4可靠性指标采用冗余设计策略,关键系统组件,数据库和服务器系统具备自动检测故障并快速恢复功能,碰上述内容确保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在处理大规模设备数据和支持多用户场景时,能够保持高效、稳定和安全的运行状态。标准的制定考虑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故障恢复能力及持续的性能优化,适应智能建筑和高度数字化的基础设备管理需求。11安全要求11.1网络安全策略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采取多层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设备专网的设计和维护上,需实施严格的安全策略来保护关键基础设备。T/NBSIA001—202411.1.1设备专网设计设备专网应设计为封闭网络,限制所有非必要的外部访问。通过物理或逻辑隔离,确保关键操作和数据的安全。应用分层网络架构,以隔离不同安全等级的网络区域,将管理网络和操作网络分离。11.1.2通讯安全措施——在设备专网内部署高级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来监控和阻断潜在的威胁。——对所有从外部网络到设备专网的通信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和监控,确保只有授权操作能被执11.1.3平台内建安全功能——平台应自带防火墙,使用iptables等进行网络流量的监控和控制,保护平台免受未授权访问。——实施端口过滤和包检查,阻止不必要或潜在危险的网络流量进入平台。11.2数据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是构建可信平台的关键。11.2.1加密通讯——所有与外部系统的API通讯必须采用SSL/TLS或其他同等强度的加密协议。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对设备专网数据传输虽不强制加密,但鼓励使用加密措施保护敏感或关键数据。11.2.2物理安全——加强数据中心和机房的物理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监控摄像头、生物识别系统以及安全警报系统。——实施严格的设备和资产管理程序,确保所有硬件设备在安全环境下操作和存储。11.2.3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备份数据应存储在物理隔离的安全位置,以防灾难情况下的数据丢失。——建立和测试数据恢复计划,确保在数据丢失或系统损坏时能快速恢复操作。11.3协议安全分类及要求11.3.1高安全级别协议——S7.net、OPC、IEC:用于关键控制系统,宜采用需要端到端加密(TLS)和强认证机制,确保数据交换和控制命令的安全。——BACnet、Modbus/TCP:在暴露于外部网络时,应通过专网或者VPN隧道和高级加密技术来保护。11.3.2中安全级别协议——MQTT、HTTP:常用于设备到服务器的通信,应实施SSL/TLS加密,加强认证和访问控制。——GB28181:用于视频监控传输,要求严格的数据加密和安全认证措施。11.3.3低安全级别协议KNX、CAN、EtherCAT:在封闭网络中使用,基本安全措施通常足够,但与更广泛网络接口时推荐增加安全层。T/NBSIA001—2024(资料性)设备管控场景智能应用A.1空调节能场景表A.1空调节能场景根据区域、时间段和节假日等不同条件,制定定时关闭和启用设备的策略,避免无人使用时浪费能源。满足在办公区域和会议室,工作时间内保持空调和照明正常运行,非工作时间关闭设备;热,系统自动降低温度到26度,下午则调回28度以节省能源。结合天气预报和室外传感器数据,动态调整建筑内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优化能效。当预报显示即将降温,提前调整空调系统提高室温,避免突然降温对室根据天气预报数据,提前调整设备运行状态,优化能效。在预计高温天气来临前,提前一小时预通过人员感应和微波传感器检测室内人员活动,控制照明和空调设备。满足当感应到会议室无人根据人员数量,调整空调和通风设备的运行。根据会议室内人数自动调整空调风速和温度,确保根据传感器数据,调整空调和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在有人的情况下提供舒适的环境。结合人员感应和空气质量传感器数据,当检测到人员离开且空气质量良好时,测到车辆或人员离开时,自动关闭相关区域的照明和空调设备。员工车辆离开停车场后,自动关检测到照明关闭时,自动关闭空调设备,以实现进一步节能。办公室照明关闭若干分钟后自动关A.2暖通管理场景表A.2暖通管理场景实时显示暖通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温度、湿度和设备运行参数,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系统展示各区域的温度和湿度情况,提供环境舒适度报告,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分析温湿度数据,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