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训)教学管理办法(试行)_第1页
实验(训)教学管理办法(试行)_第2页
实验(训)教学管理办法(试行)_第3页
实验(训)教学管理办法(试行)_第4页
实验(训)教学管理办法(试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训)教学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正常的实验(训)教学秩序,实现实验(训)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实验(训)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实验(训)教学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积极的探索精神;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实验(训)教学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条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实验(训)教学工作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训)教学大纲。实验(训)教学必须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训)教学大纲进行,以保证实验(训)教学秩序的稳定和实验(训)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第四条实验(训)教学人员在实验(训)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应认真对待实验(训)教学工作,精心设计实验(训)教学过程,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第二章组织领导第五条实验(训)教学管理工作在主管副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各系(部)全面负责具体工作。教务处和各系(部)要有一名负责人分管实验(训)教学工作,负责组织该实践环节执行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总结。第三章实验(训)教学计划管理第六条教研室、实验室组织有关人员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训)教学大纲,确定实验(训)项目。系(部)组织论证、审定,对实验(训)项目及学时数、实验(训)内容、实验(训)类型等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达标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第七条教务处于每学年度第二学期的第8周前,向系(部)下达下学年度的“教学任务书”,实验(训)教学任务随“教学任务书”一同下达。第八条各系(部)应在每学期结束之前2周,将下学期的实验(训)教学执行计划报送教务处。计划内容包括:实验(训)课程的名称、项目名称、授课对象、分组情况(符合学院相关文件要求)、具体时间(周次、节次)、详细地点、指导教师等。各系(部)要按照实验(训)教学执行计划协调各类实验(训)教学任务,有跨系(部)实验要求的实验,由教务处协调安排相关系(部)的实验中心(室)承担。第九条教务处对各系(部)上报的实验(训)教学执行计划进行审核,各系(部)应严格按照教学执行计划组织和实施实验教学,进行过程管理。教学执行计划是学校检查、督导、核算教学工作量和了解实验(训)教学运行秩序的主要依据,原则上不得变更,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时,应由系(部)提前写出申请变更计划报告,经教务处批准后方可执行。第十条实验(训)教学大纲是组织和检查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编写实验(训)指导书(或实验(训)教材)和考核学生实验(训)课成绩的依据。每门实验(训)课均须制定实验(训)教学大纲,要对本课程实验(训)教学总的目的、任务、要求,实验(训)项目的确定(含选做项目),学时分配,教学方式,考试和评分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原则上没有教学大纲不能开课。第十一条实验(训)教材(讲义)和指导书应根据实验(训)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或编写。内容应包括实验(训)目的、要求、实验(训)原理、实验(训)所用仪器、实验(训)步骤和方法、实验(训)注意事项、实验(训)预习要求、实验(训)报告要求等。实验(训)指导书应随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变化随时作相应修订。选用自编或改编的实验(训)教材,需经教研室、系(部)讨论,报教务处批准后方可使用。第十二条各实验中心(室)、实训中心(室)要按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训)教学运行记录本(实验(训)教学日志、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实验室岗位日志、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岗位日志、教学设备及实验室定期安全检查记录本、实验室开放记录本)完整、准确无误逐项填写,尤其是实验(训)项目名称、对应专业和年级、实验(训)学时、每组人数、指导教师等准确无误逐一填写。第四章实验(训)教学过程与质量管理第十三条实验(训)教学应严格按照实验(训)教学大纲执行,不得随意改变学时、变更实验(训)项目等。教研室、实验室应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验(训)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讲义或指导书。指导书应包括实验(训)目的、要求、实验(训)原理、实验(训)所用仪器、实验(训)步骤和方法、实验(训)注意事项、实验(训)预习要求、实验(训)报告要求等。第十四条实验(训)指导教师要按照实验(训)教学大纲和指导书认真备课,写出指导实验(训)讲稿(教案)。每次实验(训)课之前,指导教师和专职技术人员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包括教案、实验物品及仪器设备的准备检查)。对新开实验和本学年首次进行的实验,必须按规定提前试做,写出标准实验报告。第十五条指导教师应提前一周将实验(训)项目通知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在做实验(训)前,指导教师要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预习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实验(训)。第十六条学生第一次上实验(训)课,由指导教师负责宣讲学生实验(训)守则及有关规章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或不听指导的学生,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其实验(训)。第十七条指导教师在实验(训)前应对实验(训)的有关理论、方法做系统讲解,指导教师必须与专职技术人员一道参加学生第一轮实验(训)的指导。实验(训)中,指导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让学生独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训)指导教师要巡回检查,进行规范指导。第十八条上实验(训)课时,指导教师和专职技术人员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训)纪律,保持实验(训)室清洁,不允许动用与实验(训)内容无关的仪器设备。实验(训)中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学生准备就绪后,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许可后方可进行实验(训)。第十九条实验(训)结束后,指导教师要认真检查、整理仪器设备,如有损坏、丢失,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仪器设备丢失、损坏原因,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及时报主管部门。第二十条指导教师应严密组织实验(训)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认真巡查学生操作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启发,认真批改实验(训)报告,对不合格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学生重做实验(训)或重写实验(训)报告,并将成绩上交到各系(部)。第二十一条凡因各种原因没完成必做实验(训)项目的学生,必须在理论课考试前进行补做,否则不得参加理论课考试。第二十二条实验(训)教学质量检查是学校实验(训)教学管理重要工作。学校各级领导应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检查、抽测学生操作能力、检查学生实验(训)报告完成情况、广泛听取意见等,以便及时改进实验(训)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实验(训)教学质量。第二十三条教务处负责制定实验(训)教学检查细则,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实验(训)教学进行经常性检查;应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意见、建议,会同学校有关人员及时做出实验(训)教学检查的总结,肯定成绩,推广好的经验和典型,找出实验(训)教学和实验(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实验(训)教学质量和实验(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第五章实验(训)成绩考核管理第二十四条实验(训)课成绩考核是检查学生实验(训)课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每门实验(训)课结束后在期末考试前各系(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训)课程期末考试或考查。第二十五条成绩评定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情况、提问、实验(训)操作和实验(训)报告完成情况。凡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应单独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等。非独立设课的实验(训)课程根据实验(训)考核大纲要求确定考核方式,考核成绩以一定比例(一般为20%)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第二十六条实验(训)课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考核由实验(训)教师负责评定。实验(训)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凡实验(训)操作未通过者,该门实验(训)课程成绩为不合格。成绩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相关理论课考试,允许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补考。第二十七条学生实验(训)课程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在理论课考试前报学生所在系(部)。第六章实验(训)教学研究(成果)第二十八条系(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实验(训)室主任应组织实验(训)教学人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改革实验(训)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训)教学研究活动应有研究内容、时间、参加人员、合理化建议等记录,用专用本记载。第二十九条实验(训)课程的建设应立足于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内容创新,努力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在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开设一定数量的选做实验,突出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第三十条实验(训)室应创造条件面向学生全面开放,采取开放式教学。第三十一条实验(训)室应鼓励实验(训)教学人员自制或改造实验(训)装置。第三十二条为鼓励实验(训)教学人员积极参与实验(训)研究,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相关质量工程立项时,实验(训)教学相关项目占一定的比例(学校上报的省级项目中不少于1/3)。第三十三条各系(部)应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相关项目,如: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第三十四条对实验(训)教学改革成果,各系(部)应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应用。第七章实验(训)教学人员管理第三十五条实验(训)教学人员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实验(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好实验(训)课,应认真遵守学校有关实验(训)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高度的责任心保证实验(训)教学质量。第三十六条指导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助理实验(训)师以上职称,具有本专业或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新到实验(训)室工作的专职技术人员必须经过试讲、试做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独立指导实验(训)。第三十七条专职技术人员应不定期跟随理论课教师听课,努力掌握实验(训)技能及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基本知识,不断提高实验(训)技术水平。第三十八条学校鼓励专职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参加校内外培训和进修,进修期间有关工作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九条实验(训)教学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学校有关部门和各系(部)应定期对实验(训)教学人员进行考核,奖优惩劣,有关奖惩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第八章实验(训)教学档案第四十条实验(训)教学档案是实验(训)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课件等各类媒体记录的集合。主要包括:1.管理制度;2.实验(训)教学基本文件:教学大纲、执行计划、项目表、实验(训)教材和指导书等;3.实验(训)教学资料:实验教学任务书、实验(训)教学运行记录本(实验(训)教学日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