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4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新人教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材分析《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4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新人教版》是以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教学内容。本诗以白雪皑皑的边塞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与不舍。此诗在语言上华美壮丽,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是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篇目。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和情感表达,并通过诗词学习,加深对古代边塞生活的理解。同时,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课程设计上,需兼顾文本解读、情感体验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并贴合课本内容进行拓展。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文本解读能力:通过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语言、意象、情感等,使学生能够独立解读古代诗词,理解诗文内容。

2.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理解古代边塞生活的艰苦,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感受诗中的意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5.语言运用与交流:通过课堂讨论、分享感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对于诗词的鉴赏有一定的基础,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篇幅较长,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对于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要求较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1.知识与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一些古诗文,对于诗词的基本格式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较弱,对于意象、修辞等文学元素的把握不够准确。

2.素质与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对于新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有待提高等问题。在自主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耐心和毅力,对于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感悟需要引导和鼓励。

3.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们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对课程学习的进展有直接影响。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需要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组讨论、分享感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通过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讲解诗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信息时,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

-互动讨论法:在解读诗句、分析意象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案例研究法:选取诗中的典型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体验:在学习诗的背景时,可以通过展示边塞风光图片、播放相关音乐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场景,增强情感共鸣。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如诗人、判官等,通过表演的形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

-游戏互动:设计一些与诗文相关的游戏,如诗句接龙、诗词拼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

3.教学媒体和资源: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诗文内容、作者背景、意象分析等,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视频:播放与诗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古代边塞的纪录片、诗歌朗诵等,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如互动问答、讨论区等,方便学生随时提问、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此外,还可以邀请诗歌爱好者或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景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文的魅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过程:

-教师通过展示边塞风光图片,播放相关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氛围。

-简要介绍诗人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

2.诗文朗读与初步解读(10分钟)

目标:帮助学生熟悉诗文内容,把握诗的节奏和情感。

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学生自主翻译诗句,教师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3.意象分析与情感体验(2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对诗中意象的感知和情感的体验。

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雪”、“苍鹰”等,解释其象征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景象的想象和情感体验,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深入理解诗文。

过程: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诗中的离别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形成共识。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

-每组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中的意象、情感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古代边塞诗选集:推荐《全唐诗》、《宋诗钞》等收录边塞诗的选集,让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感受不同诗人的边塞诗风格。

-古代边塞文化资料:推荐阅读《中国古代边塞文化史》、《边塞风云》等书籍,了解古代边塞的生活环境、历史背景等,加深对边塞诗的理解。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阅读一些关于边塞诗研究的学术论文,如《岑参边塞诗研究》、《唐代边塞诗的审美特征》等,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2.拓展建议: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朗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热爱。

-开展一次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边塞诗,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邀请一位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边塞诗的创作经验和诗歌鉴赏技巧,让学生受益匪浅。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与边塞相关的景点,如长城、沙漠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边塞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开展一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边塞诗,分析其意象、情感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经典的边塞诗,如《将进酒》、《凉州词》等,加深对边塞诗的理解和喜爱。

-引导学生关注一些诗歌创作比赛或诗歌朗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诗歌素养。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写日记、发朋友圈等,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习惯。重点题型整理1.意象分析题

题型:请根据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并解释其作用。

示例: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分析:诗中的“瀚海阑干”和“百丈冰”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严寒,表现出诗人对边塞生活的艰辛感受。

答案:诗中的意象是边塞的荒凉景象,通过描绘瀚海阑干和百丈冰,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艰辛感受。

2.情感理解题

题型:请根据诗句,分析诗中的情感并解释其表现手法。

示例: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分析:诗人通过描写山回路转和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诗中的情感是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通过描写山回路转和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无奈。

3.修辞手法分析题

题型:请根据诗句,分析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

示例: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分析: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春风吹来的景象比作梨花盛开,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突变。

答案:诗中使用了比喻手法,将春风吹来的景象比作梨花盛开,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突变,增强了诗的意境美。

4.诗句理解题

题型:请解释诗句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示例:诗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案:诗句的意思是白雪纷纷扬扬地落下,像是在空中撒盐一样。这句诗描绘了边塞地区雪花飘落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观感受。

5.诗歌主题理解题

题型:请根据全诗内容,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

示例:全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诗歌的主题思想是对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不易感受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教学反思今天的课讲的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内容丰富,意境深远,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设计上做了很多准备,希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文。

首先,我通过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和播放相关音乐,想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场景,然而我发现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于诗文的内容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于诗中意象的感知。

其次,在诗句的解读上,我尝试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但部分学生对于这些文学元素的把握还不够准确,他们在理解诗句时过于依赖注释,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

再者,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讨论加深对诗文的理解。但是我发现,学生在讨论时往往只关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