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917-2020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技术标准_第1页
DB34T∕ 917-2020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技术标准_第2页
DB34T∕ 917-2020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技术标准_第3页
DB34T∕ 917-2020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技术标准_第4页
DB34T∕ 917-2020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发布“秸杆成型燃料清洁生产技术规程”等46项地方标准的公告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批准“秸杆成型燃料清洁生产技术规程”等46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4安徽省地方标准清单地方标准标准名称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1DB34/T建设工程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数据标准2DB34/T建设工程造价电子数据交换标准3DB34/T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34/T4DB34/T工程建设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标准DB34/5DB34/T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技术标准DB34/5本标准是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函[2019]10号)的要求,编制组在原安徽省地方标准《住宅小区和商住楼通信设施技术标准》(DB34/917-2009)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在修编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了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周边省市的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标准,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定;4通信配线设施;5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6室外通信管道;7住宅建筑内配线管网;8户内配线管网;9公用信息设本标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将原第3章“通信设施级别划分”和第4章“一般规定”2根据光纤到户的要求修编了相关章节的条文;信室内信号覆盖”。增加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适应5G等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的技术条款,包括天线设施、设备用房以及供电等要求;4增加了第10章工程验收的相关内容。本标准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由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6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王小向章维扬林余庭孟磊余雯娟路家新舒天忙胡少云江蔚然笪良飞曹红星林秋云张超俊李可健张金龙王新宇刘凤鸣主要审查人员:张宜王爱民吴燕辉陈奇梅王靖绚任冀湘周真志7 2术语和定义 3基本规定 4通信配线设施 4.1设备间 4.2光纤配线架 4.3光缆交接箱 4.4光缆分纤箱 4.5家居配线箱 4.6线缆及连接设备 5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 5.1一般规定 5.2天线设施 5.3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设备用房 6室外通信管道 6.1一般规定 6.2管道 7住宅建筑内配线管网 7.1一般规定 7.2导管 7.4电缆桥架 8户内配线管网 8.1管线 8.2通信终端 89公用信息设施 9.1住宅公用信息设施 9.2无线对讲系统 9.3访客对讲系统 9.4有线电视系统 10工程验收 10.1一般规定 10.2竣工资料 10.3工程质量评判标准 附录A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9Contents 2TermsandDefinitions 3GeneralProvisions 4ResidentialWiringFacility 4.1ResidentialEquipmentRoom 4.2FiberDistributionFrame 4.3CableTransferBox 4.4CableSplitterBox 4.5HomeWiringBox 4.6OpticalCableandConnectionEquipment 5AntennaAccessFacility 5.2BaseStationAntennaFacility 5.3DistributedSystemAntennaFacility 6OutdoorCommunicationPipeline 7BuildingWiringNetwork 7.4WeakBridge 8IndoorWiringNetwork 8.2CommunicationTerminal 9PublicCommunicationFacility 9.1PublicInformationNetworkSystem 9.2WirelessIntercomSystem 9.3GuestIntercomSystem 9.4CableTVSystem 10EngineeringAcceptan 10.2CompletionData 10.3EngineeringQualityEvaluationStandard AppendixA:ProjectInspectionItemsandContents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0.1为了适应工程建设与信息通信的发展,规范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和公用信息传输等通信设施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满足居民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建设,以及既有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的通信设施的改建、扩建工程建设。1.0.3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的设计,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可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1.0.4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设备间等通信设施,必须与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同步建设。1.0.5在公用电信网络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地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1.0.6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应预留移动通信设备间和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设施安装条件,并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业务接入的需要。1.0.7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还应与无线对讲、设备共用信息网络、有线电视等住宅公用信息设施的建设相协调。1.0.8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建设时,必须保证通信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1.0.9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22术语和定义2.0.1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communicationfacilitiesinresidentialdistrictsandresidentialbuildings指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内住宅区内地下通信管道、光缆交接箱,住宅建筑内管槽及通信线缆、配线设备,住户内家居配线箱、户内管线、信息插座,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等设施及预留的设备间等设备安装空间。2.0.2地下通信管道undergroundcommunicationduct通信线缆的一种地下敷设通道。由管道、人(手)孔、室外引上管和建筑物引入管等组成。2.0.3配线区wiringzone在住宅区内根据住宅建筑的分类、住户密度,以单体或若干个住宅建筑组成的配线区域。2.0.4配线管网wiringpipelinenetwork建筑物内竖井、管槽等组成的管网。2.0.5设备间equipmentroom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具备线缆引入、安装通信配线设备条件的房屋。2.0.6用户接入点accesspointforsubscriber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共同接入的部位,是电信业务经营者与住宅建设方的工程界面。2.0.7光纤配线架(ODF)opticalfiberdistributionframe光缆和光通信设备之间或光通信设备之间的配线连接设2.0.8光缆交接箱opticalcableintersectionbox住宅区室外和住宅建筑内设置的连接配线光缆和用户光缆或用户光缆之间的配线设备。32.0.9光缆分纤箱opticalfibercabledistributionbox(ODB)住宅用于室外、楼道内或室内连接用户光缆与用户光缆的配线设备。2.0.10家居配线箱householddistributionbox安装于住户内的多功能配线箱体。2.0.11配线光缆wiringopticalcable用户接入点至设备间配线设备、设备间至与公用信息管道互通的人(手)孔之间连接的光缆。2.0.12用户光缆subscriberopticalcable用户接入点配线设备至家居配线箱之间连接的光缆。2.0.13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mobilecommunicationindoorsignalcoveragesystem建筑物内由移动通信信号的接收、发射及传输等设施组成的系统,是移动通信基站的室内设置形式。2.0.14无源光纤网络(PON)passiveopticalnetworkPON是一种光纤接入网技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公用电信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物理层采用了PON技术,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了宽带业务的接入。2.0.15光缆引入与接地单元opticalcableentryandgroundingunit供光缆固定、开剥并对光缆、纤芯提供保护,同时使光缆金属部分可靠接地并与机架绝缘的构件。2.0.16电信业务经营者communicationbusinessoperator依法取得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经营电信基础业务、增值业务的企业。43基本规定3.0.1根据地域情况、住户对通信业务的需求和公用信息设施的要求可将住宅的通信设施级别进行划分,并应符合表3.0.1的规定。配置等级分项配置要求分项配置等级分项配置要求分项提高型基本型通信设施1根入户光缆(2芯)√1根入户光缆(1芯)√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公用信息设施无线对讲√√设备共用信息网络访客对讲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有线电视1根入户光缆(1芯)√1根入户同轴电缆√3.0.2参与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用户工程建设时,应充分分析最终用户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以上所述级别中的某一级或其组合的通信设施分项配置进行建设,但不宜低于表中的基本型标准。3.0.3基本型光纤到户工程的一个设备间形成的配线区所辖住户数量不宜超过2000户。一个光缆交接箱形成的配线区所辖住户数不宜超过300户。3.0.4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应设置设备间或光缆交接箱。53.0.5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基本型设备间和光缆交接箱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当终期户数超出2000户时,宜根据建筑分布情况设置多个设备间;2当终期户数大于300户,且不超出2000户时,应设置不少于1个设备间;3当终期住户数不超出300户时,宜设置设备间,也可设置光缆交接箱;4住户密度大的高层住宅楼及超过300户的单栋住宅建筑的设备间宜设置在本栋建筑内;5多栋低层、多层、高层住宅楼的设备间宜集中设置。3.0.6光纤到户工程中,用户接入点的位置应依据不同类型、等级的住宅建筑形成的配线区以及所辖的用户数确定。3.0.7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用户接入点应设置在设备间或光缆交接箱处。3.0.8光纤到户工程中,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工程建设分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户接入点设置的配线设备建设分工应符合下列规1)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住宅建设方共用配线箱或光缆交接箱时,由住宅建设方负责箱体的建设;2)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住宅建设方分别设置配线箱或配线柜时,各自负责箱体或机柜的建设;3)电信业务经营者侧的配线模块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负责建设,用户侧的配线模块由住宅建设方负责建设。2用户接入点电信业务经营者侧以外的配线设备及配线光缆,应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负责建设;用户接入点用户侧以内配线设备、用户光缆及户内家居配线箱、终端盒、信息插座、用户线缆,应由住宅建设方负责建设;3住宅区内通信管道和住宅建筑内配线管网,应由住宅6建设方负责建设;4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的安装空间,应由住宅建设方负责提供。3.0.9用户接入点的配线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块类型与容量应按配线光缆和用户光缆的类型及光纤芯数配置;2电信业务经营者侧与用户侧配线模块之间应能通过跳纤互通;3光缆交接箱为电信业务经营者和建设方共用时,配线模块应在箱内分区域安装。3.0.10用户接入点处的配线架(箱)应具有光缆成端、配线及分纤功能。设计应在架(箱)内设置光分路器设备,并将配线光缆与用户光缆互连。3.0.11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容量、用户接入点处预留的配线设备安装空间和设备间面积,应满足至少3家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业务接入的需要。3.0.1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总体通信管道、管孔数,应能满足通信和公用信息设施系统的需求,管道应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应采取同沟敷设的方式,且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宜合3.0.13配线光缆、用户光缆及配线设备的容量应满足远期各类通信业务的需求,并应预留不少于10%的维修余量。3.0.14用户光缆各段光纤芯数应根据光纤接入的方式、住宅建筑类型、所辖住户数及对通信业务的需求计算。3.0.15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移动通信设施应满足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的的要求。74通信配线设施4.1设备间4.1.1设备间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设置在住宅区中心位置、并宜靠近物业管理中心机房或高层住宅楼的地下一层或首层;2不应设置在厕所、浴室或其他易积水、潮湿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不应设置在变压器室、配电室等强电磁干扰场所的楼上、楼下或隔壁房间;3应远离排放粉尘、油烟的场所;4宜靠近本建筑物的线缆入口处、进线间和弱电间,并宜与布线系统垂直竖井相通;5应满足消防的有关要求。4.1.2设备间的使用面积应根据配线设备类型、数量、容量、尺寸进行计算,基本型设备间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4.1.2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表4.1.2基本型设备间使用面积表终期户数使用面积参考尺寸(长×宽)300户以下3.5m×3m1个机架+1个机柜+1预留位300-1000户5m×3m3个机架+1个机柜+1个预留位1000-2000户7m×3m6个机架+1个机柜+2个预留位1设备间配置1个公用信息设施机柜,当机柜数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另增加公用信息设施使用面积;2终期户数超出2000户时,应按照表4.1.2中要求,设置2处及以上设备间和接入设施;3如住户采用提高型等级,则每入户通信光缆增加1芯,8相应的配线设施数量应按增加1倍计算。4.1.3设备间穿墙及楼板孔洞处应采用防火材料封堵,并应做防水处理。4.1.4无关的管道不应穿越设备间。4.1.5设备间不宜设窗,不宜临街开门,并应采取防盗措施。4.1.6设备间应安装不少于2组带保护接地的单相交流电源插座,并宜配置独立的供电计量装置。4.1.7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修应采用不燃烧、不起灰、耐久的环保材料;2应防止有害气体侵入,并应采取防尘措施;3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净宽不小于3.0m;4一般照明的水平面照度不应小于150lx;5设备间应设置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1操作维护侧距墙净距离不应小于800mm;2应采取抗震加固措施,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的有关规定。4.1.9设备间室内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防止有害气体(如氯、碳水化合物、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2应远离高低压变配电、电机、无线电发射等有干扰源存在的场所,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4.1.10设备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和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的有关规定。4.2光纤配线架4.2.1光纤配线架应安装在设备间内。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9配线模块和光分路器应在光纤配线架内分区域安装。4.2.2光纤配线架宜选择2200mm高的标准机架,配线区熔纤容量不小于576芯,电信业务经营者公共接入区容量应不小于72芯,且应具备光缆引入、固定与保护、光纤终接、调纤等功4.2.3光纤配线架的架体应采用金属材质,且应具有防腐蚀性能。光纤总配线架安装时还应对室内的地面、顶面和对墙(柱)进行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规定。4.2.4光纤配线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操作维护侧距墙净距离不应小于800mm;2机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1‰;3安装位置应避开空调口、灯具、消防烟雾探测报警器等设施。4.2.5光纤配线架光缆引入与接地单元的高压防护装置端子数量应满足光缆接入需求,并符合以下要求:1机架高压防护接地单元应能可靠接地,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2机架高压防护接地单元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护套相连,连接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6mm2;3机架高压防护接地单元与地相连的连接端子的截面积应不小于35mm2;4机架高压防护接地单元与机架间应保持绝缘。4.2.6光纤配线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光纤配线架》YD/T778的有关规定。4.3光缆交接箱4.3.1光缆交接箱宜设于室内的弱电间或专用的设备间内,并采用挂墙或落地方式安装。当因现场条件设置受限制时,也可设置于室外。4.3.2当光缆交接箱设于室外时,其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1应安装在线缆的交汇处或分支处;2应安装在人形道边的绿化带、院墙的围墙角、背风处;3应安装在不易受外界损伤、比较安全隐蔽和不影响环境美观的位置;4应安装在靠近人(手)孔便于线缆出入,且利于施工和维护的位置;5应避开高温、高压、电磁干扰严重、腐蚀严重、易燃易爆、低洼等场所;6应避开设有空调室外机及通风机房等有振动的场所;7应避开行人和车辆的正常通行处。4.3.3光缆交接箱室外安装应采用挂墙式和落地式的安装方式。当采用落地安装时,底座宜采用混凝土现浇方式,并预埋PVC管,底座与管道、箱体间应有密封防潮措施。4.3.4光缆交接箱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箱体表面应有明显的通信专用标识。4.3.5光缆交接箱容量应根据进、出光缆交接箱的远期光缆总容量及备用量确定具体数据,其箱体的优选尺寸宜为1600×1200×600(mm)(高×宽×深)。4.3.6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应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挡潮层、铠装层相连;连接导线或导体的截面积应不小于6mm2;高35mm2的连接导线与接地装置相连。4.3.7光缆交接箱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光缆交接箱》YD/T988的有关规定。4.4光缆分纤箱4.4.1住宅的每个单元宜设置光缆分纤箱,光缆分纤箱的容量选择应根据用户数量和级别确定,箱体表面应有明显的通信专用标识。4.4.2光缆分纤箱可采用明装方式安装于建筑物弱电井(间)内,也可采用暗装或明装方式安装于单元入口处、楼道、管线引入处等公共部位的侧墙上,上述场所应预留配线设备的安装空间。光缆分纤箱不应安装于人行楼梯踏步的侧墙上。4.4.3多层住宅的光缆分纤箱宜安装设置于单元楼梯间一层或地下一层。4.4.4高层住宅应分层设置光缆分纤箱,配线楼层数不宜超过7层,且覆盖住户数不宜超过48户。4.4.5光缆分纤箱光缆交接箱当采用侧墙嵌入式暗装时,箱体底边距地不宜小于1.5m;明装时箱体底边距地不宜小于1.8m;在弱电井(间)明装时箱体底边距地不应小于1.0m。4.4.6光缆分纤箱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光缆分纤箱》YD/T2150的有关规定。4.5家居配线箱4.5.1每套住宅室内宜设置家居配线箱,有线电视、通信(宽带、电话)、访客对讲等入户管线必须通过家居配线箱引出。4.5.2家居配线箱应根据住户信息点数量、引入线缆、户内线缆数量、业务需求选用。4.5.3家居配线箱箱体尺寸应充分满足各种信息通信设备摆放、配线模块安装、线缆终接与盘留、跳线连接、电源设备及接地端子板安装等需求,同时应适应业务应用的发展。住户内应预留家居配线箱的安装空间。4.5.4家居配线箱安装位置和箱体材料宜满足无线信号的覆盖要求。4.5.5家居配线箱宜暗装在套内走廊、门厅或起居室等便于维护处,并宜靠近入户导管侧。4.5.6家居配线箱附近应预留AC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交流电源插座,并应将电源线通过导管暗敷设至家居配线箱内的电源插座。电源接线盒面板底边宜与家居配线箱体底边平行,且距地高度应一致。4.5.7当采用AC220V单相交流电接入箱体内电源插座时,应采取强、弱电安全隔离措施。4.5.8家居配线箱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及《住宅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1384的有关规定。4.6线缆及连接设备4.6.1光缆光纤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户接入点至楼层光缆分纤箱之间的用户光缆应采用2楼层光缆分纤箱至家居配线箱之间的用户光缆应采用与G.652D相匹配的G.657A光纤。4.6.2光缆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光缆宜采用干式、非延燃外护层结构的光缆;2室外管道至室内的光缆宜采用干式、防潮层、非延燃外护层结构的室内外用光缆。4.6.3用户光缆接续、成端宜符合下列规定:1室外光缆的接续、分歧应使用光缆接头盒。光缆接头盒应采用密封防水结构,并应具有防腐蚀和一定的抗压力、张力和冲击力的能力;2光纤接续应采用熔接法;对不具备熔接条件的环境可采用机械式接续法;3用户光缆终接处应与带有连接器的光尾纤采用熔接的方式连接;4光纤接头的衰减应符合《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4.6.4光缆接头盒可设置于室外人(手)孔、楼内弱电井(间)16529的有关规定。4.6.5楼层光缆分纤箱至家居配线箱之间光缆应按用户终期需求容量一次布放。4.6.6建筑高度超过27米及以上住宅建筑应满足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光纤安装需求。4.6.7室内光缆预留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缆在光分纤箱处光纤预留长度应为1m~1.5m;2光缆在家居配线箱成端时预留长度不应小于500mm。4.6.8线缆应根据建筑防火等级对材料提出的耐火要求,采用相应等级的防火线缆。4.6.10户内对绞电缆、连接器件、信息插座及终端盒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的有关规定。4.6.11光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YD/T1770和《通信用引入光缆第Ⅰ部分:蝶形光缆》YD/T1997.1等标准的有关规定。5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5.1一般规定5.1.1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一般采用微基站、室内分布系统方式。5.1.2室内分布系统宜设置在以下场所:1高层住宅内电梯、电梯间、地下室(停车场)等室内间隔较多的公共区域;2室外活动广场、草坪等公共区域;3无法满足网络覆盖要求或网络质量指标且存在业务需求的其他场所。5.1.3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移动通信覆盖工程的通信基站、室内分布系统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负责建设,住宅建设方负责配合并应预留设备间和提供安装条件。5.1.4通信基站及室内分布系统天线发射电磁波的电磁辐射防护限值,应符合GB8702《电磁环境控制限制》的相关要求。5.1.5室内分布系统设备及天馈线应满足《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51292相关要求。5.2天线设施5.2.1天线设施应与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外形及周边环境协调一致。5.2.2基站天线宜设置在住宅区公共区域(绿化带)或顶层楼面等区域。5.2.3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广场、道路和绿化等公共场所可利用室外照明灯杆、安防设备杆等公共设施设置天线。5.2.4分布系统天线可安装于顶层楼面、电梯井道侧壁、室内公共区域吊顶或天花、地下室(停车场)顶棚桥架等区域。5.2.5天线安装位置应保持与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内的配线管网相连通。5.3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设备用房5.3.1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应在地下室适当位置、每单元楼顶或中间楼层分别设置移动通信设备间和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条件。5.3.2建筑高度大于54米以上的住宅建筑的单元楼顶应设置移动通信设备间,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的单元楼顶宜设置移动通信设备间,并符合以下规定:1单独设置的设备间的建筑面积应不小于4m2;2当单独设置有困难时,在保证设备管理维护、运行环境和安全性条件时,可与楼顶其他设备机房合用,但墙面预留的安装空间不应小于10m2。5.3.3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宜分层设置移动通信设备间,层间隔不应超过10层,中间楼层移动通信设备间宜与弱电井(间)合用,墙面预留的设备安装面积不应小于10m2,当单层弱电井(间)内墙面空间不满足安装要求时,可分别设置在相邻三个楼层的弱电井(间)内。5.3.4设备安装环境应易于设备固定,工程安装所涉及的建筑墙体应坚固完整。5.3.5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设备间应提供容量不小于6kW的AC220V电源,并配置独立的供电计量装置。5.3.6移动通信信号覆盖设备间空间应满足5G、4G及3G等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要求,楼顶处预留的各个方位的进出线缆穿墙孔不宜少于4处,孔径不宜小于50mm,距地面高度不应低5.3.7移动通信设备间应具备与楼层弱电井(间)相连通的条5.3.8移动通信设备间应设置独立的通信接地端子并通过铜导体连至建筑的总等电位联结箱(端子板接地导体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2,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5.3.9移动通信设备间和场所的水平照度不应低于75lx。6室外通信管道6.1一般规定6.1.1住宅区的光缆宜采用地下通信管道方式敷设。6.1.2地下通信管道的总容量应根据管孔类型、线缆敷设方式,以及线缆的终期容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应根据敷设的线缆种类及数量选用,可选用单孔管、单孔管内穿放子管或多孔管;2每一条光缆应单独占用单孔管、多孔管的一个管孔或单孔管内的一个子管;3地下通信管道应预留一个到两个备用管孔。6.1.3住宅区通信管道规划应与小区其它地下管线的规划相适应,应与住宅区公用信息设施系统管线及道路、给排水管、热力管、燃气管、电力电缆等市政设施同步建设。6.2管道6.2.1地下通信管道的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与光缆交接箱引上管相衔接;2公用通信网管道进入住宅区管道应不少于2个方向的衔接;3应与各建筑物通信引入管道相衔接;4应与高压电力管、热力管、燃气管、给排水管保持安全的距离;5应避开易受到强烈震动的地段;6应敷设在良好的地基上;7路由宜以设备间为中心向外辐射,应选择在人行道、人行道旁绿化带。6.2.2地下通信管道可根据线缆敷设要求采用不同管径的管材进行组合。6.2.3地下通信管道宜采用塑料管或镀锌钢管,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塑料管:1)管道的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易被水浸泡的地段;2)地下综合管线较多及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3)地下障碍物复杂的地段;4)施工期限急迫或尽快要求回填土的地段。2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1)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或需要悬空布线的地段;2)管群跨越主要道路,不具备包封条件的地段;3)管道埋深过浅或路面荷载过大的地段;4)受电力线等干扰影响,需要防护的地段;5)建筑物引入管道或引上管道的暴露部分。6.2.4地下通信管道与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6.2.5通信管道的埋深,管顶至路面不应低于表6.2.5的规0.40m,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的净距不应小于0.30m,进入手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手孔基础顶部不宜小于0.20m。管道类别绿化带人行道车行道塑料管0.50.70.80.30.50.6注:当塑料管道最小埋深不能满足上表规定时,应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钢管保护等措施。6.2.6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数应按终期光缆条数、规格和管群组合类型及备用孔数确定。管孔总的数量应满足通信线缆布放的需要,包括住宅区内部计算机网络及弱电系统管孔的需求,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按照不同直径的光缆敷设要求,通信管道可采用不同管径的管材进行组合;2通信管道采用多孔管时,管孔数不宜少于5孔;3通信管道采用单孔管时,不同管段的孔径及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干管道的管孔不宜少于6孔;2)支线管道的管孔不宜少于2孔。4引入段管道应采用单孔管,孔径及数量应符合下列规1)建筑高度≤27米的住宅建筑,引入管道不宜少于3孔;2)建筑高度>27米的住宅建筑,引入管道不宜小于4孔。5同路由敷设的公用信息设施管道预留应符合本标准第9章的要求。6.2.7塑料管道应有基础,敷设塑料管道应根据所选择的塑料管的管材与管型,采取相应的固定组群措施。6.2.8塑料管道弯管道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10m。6.2.11通信管道引入建筑物处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1在管道拐弯处、管道分支点、设有光缆交接箱处、交叉路口、道路坡度较大的转折处、建筑物引入处、采用特殊方式过2人(手)孔位置应与燃气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管、排水管等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相互错开,其他地下管线不得在人(手)孔内穿过;3交叉路口的人(手)孔位置宜选择在人行道上;4人(手)孔位置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货物堆积、低洼积水等处;5与公用通信网管道相通的人(手)孔位置,应便于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管道衔接。1远期管群容量大于6孔时,宜采用人孔;2远期管群容量不大于6孔时,宜采用手孔;3采用暗式渠道时宜采用手孔;4管道引上处、放置落地式光缆交接箱处,宜采用手孔。1人(手)孔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防渗水措施。设置在地下冰冻层以内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人(手)孔,并应采取防渗水措施;2人(手)孔应有混凝土基础,遇到土壤松软或地下水位较高时,还应增设渣石基础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制,厚度不宜小于100mm。手孔盖板数量应根据手孔长度确定;4人(手)孔制作的其它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的有关规定。6.3.4人(手)孔程式的选择,应符合行业标准《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T5178的规定,当地下空间有限或有其他障碍物时,可按行业标准《通信电缆配线管道图集》YD5062要求进行选用或根据现场条件设置非标人(手)孔。7住宅建筑内配线管网7.1一般规定槽盒等。7.1.2每栋住宅建筑或单元宜设置独立的配线管网。7.1.3配线管网应与线缆引入及建筑物布局协调,并应选择距离较短、安全和经济的路由。7.1.4引入管应按建筑物的平面、结构和规模在一处或多处设置,并应引入建筑物的进线部位。7.1.5导管、槽盒不应设置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7.1.6建筑高度不超过27米的住宅建筑宜采用导管暗敷设,建筑高度超过27米的住宅建筑宜采用弱电井(间)与导管敷设相结合的方式。7.2导管7.2.1暗管穿越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做沉降或伸缩处理。7.2.2暗管敷设宜采用钢管和硬质塑料管,埋设在墙体内的暗管外径不应大于50mm,埋设在楼板垫层内的暗管外径不应大于25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暗管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小于15m,且该段内不得有S弯。连续弯曲超过2次时,应加装过路箱(盒3暗管的弯曲部位应安排在管路的端部,管路夹角不得小于90°;4暗管曲率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引入线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5暗管内宜穿放不少于一根带线,带线中间不得有接头。7.2.3楼内配线管网应一次敷设到位。7.2.4暗管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的有关规定。7.3.1弱电井(间)宜用于住宅建筑通信设施干线等的敷设,并可采取电缆直敷、导管、线槽、电缆桥架等明敷设布线方式。7.3.2弱电井(间)应根据通信设施及其他弱电设备的数量、系统出线的数量、设备安装与维修等因素,确定其所需的使用面积。当移动信号室内覆盖设备间与弱电竖井(间)合用时,还应满足本标准第5.3节的规定。7.3.3弱电井(间)应根据通信设施及其他弱电系统进出缆线所需的最大通道,预留竖向穿越楼板、水平穿过墙壁的洞口。7.4电缆桥架7.4.1电缆桥架在穿越建筑结构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时,应采取补偿措施。在穿越防火分区楼板、墙壁、天花板、隔墙等建筑构件时,其空隙或空闲的部位应按等同于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规定封堵。7.4.2光纤配线架进出线缆应采用柜顶桥架敷设的方式,桥架宜采用铝合金材质。7.4.3线缆敷设时,槽盒、托盘及梯架高度不宜大于150mm,其材质应符合该住宅建筑的防火要求。7.4.4当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时,通信设施和其他弱电系统的线缆宜分别设置,当受条件限制需合用时,应采取隔离措施。8户内配线管网8.1管线8.1.1住户的每个单元内应设置独立的用于穿放通信线缆的暗管。户内配线电缆应采用5类及以上的对绞电缆,长度不超过90米,并按用户终期需求容量一次布放。8.1.2家居配线箱的引入导管外径宜为15mm~25mm,导管数量应结合其他弱电系统进行确定,预留导管不宜少于1根。8.1.3户内暗管应从家居配线箱敷设至信息插座,暗管不应穿越非本户的房间。8.2通信终端8.2.1户内应设置家居配线箱并采用嵌墙暗装方式,位置应有利于入户管引入,安装高度宜为底边离地0.5m~1.6m,同时应有良好接地措施,并在箱外附近预留交流专用电源插座,电源插座与箱之间应用暗管连接。8.2.2卧室、起居室、书房等位置应设置信息插座底盒,信息插座宜采用双口面板安装电话模块和信息模块。8.2.3信息插座底盒的安装高度,底边宜距地300mm。9公用信息设施9.1住宅公用信息设施9.1.1住宅区的公用信息设施一般包括无线对讲系统、住宅设备共用信息网络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等。9.1.2除有线电视系统外,无线对讲系统、访客对讲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干线信息传输宜采用网络传输方式,合用住宅设备共用信息网络系统,并与通信设施统一规划建设。9.1.3公用信息设施的线缆在室外敷设时,不同弱电系统之间的管线应同路由敷设,并共用电缆人(手)孔。共用时不同系统之间的线缆需要加专用的线缆标识牌。9.1.4公用信息设施的线缆在室内敷设时,不同弱电系统之间线缆可单独穿管或共槽盒敷设,共槽盒敷设时不同弱电系统线缆须有明显标识并加金属隔板分隔。9.1.5公用信息设施的设备宜安装于弱电机房,当安装于设备间时,设备间的面积应相应增加,如管理运维的需要,可对空间做区域的分隔。9.1.6公用信息设施各子系统设计应符合《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的规定。9.1.7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公用信息设施的消防报警及安全防范系统建设还应执行消防和安全防范等领域内的相关标准。9.2无线对讲系统9.2.1设有物业管理系统的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应设置无线对讲系统。9.2.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宜在室内和室外公共区域、地下车库、电梯等公共空间设置无线对讲系统,信号强度及覆盖范围应满足管理人员对通信联络的需求。9.3访客对讲系统9.3.1访客对讲系统主机宜安装在单元入口处防护门上或墙体内,室内分机宜安装在起居室(厅)内,访客呼叫机或室内用户接收机底边距地宜为1.3m~1.5m。9.3.2访客对讲系统宜采用网络或网络+总线式的传输方式,并应与监控中心主机联网。9.3.3访客对讲系统的信息传输宜纳入住宅设备共用信息网络中。9.3.4访客对讲系统室外管道应设置不少于1根7孔梅花管,宜与通信设施管道同路由敷设,共用人(手)孔。9.4有线电视系统9.4.1住宅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宜采用当地有线电视业务经营商提供的运营方式。9.4.2当有线电视接入分配网络采用光纤到楼(FTTB)和光纤到户(FTTH)的方式时,低层住宅楼每个光接点覆盖用户数不宜大于48户;多层、高层住宅楼每个光接点覆盖用户数不宜大于96户;户数密集型(小户型)住宅楼每个光接点覆盖用户数不宜大于144户。9.4.3住宅建筑用地红线内有线电视网络地下管道的容量应根据终期用户规模和业务需求确定,设计时应结合住宅区内通信设施的管道需求共同建设。有线电视信息源接入住宅区时应具备两个不同方向的路由。9.4.4新建多层住宅建筑内有线电视线缆应采用暗管方式敷设,高层住宅建筑内线缆宜采用电缆竖井、金属线槽和暗管相结合的方式敷设。9.4.5每套住宅的有线电视系统入户管不应少于1根,套内线缆应在家居配线箱内做分配交接。9.4.6建筑内有线电视配线采用同轴电缆时,宜穿金属导管敷设。9.4.7有线电视配线设施安装场地可与通信设施设备间合并设置。9.4.8有线电视系统设计应符合《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计标准》GB/T50200的相关要求。10工程验收10.1一般规定10.1.1竣工技术资料应内容齐全、数据准确,并应包括下列1安装工程量;2工程说明;4竣工图纸;5测试记录;6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的洽谈记录;7随工验收记录;8隐蔽工程签证。10.1.2工程验收应包括随工检验、工程初验和工程终验。10.1.3施工单位施工结束后,应按规定程序和内容进行检测,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后,向建设单位提交完工报告、竣工资料。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10.1.4工程终验应在初验合格,试运行完成,且工程遗留问题已经解决后进行。10.2竣工资料10.2.1工程竣工后,承包单位应及时编制竣工资料。竣工资料至少一式三份,竣工资料由竣工技术文件、竣工测试记录和竣工图等资料组成。10.2.2竣工资料内容应齐全,真实反映工程情况;外观及版面整洁,规格一致,数据准确;文件装订应采用胶装方式并符合建设工程归档要求。10.3工程质量评判标准10.3.1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应按附录A所列项目、内容进行检验。检查结果应作为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及工程验收的依据之一。10.3.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工程的质量评判,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试通应符合《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374的有关规定,竣工验收需抽验时,抽样比例应由验收小组确定;2工程安装质量应按10%的比例抽查,符合设计要求时,被检项检查结果应为合格;被检项的合格率为100%时,工程安装质量应判为合格;10%。全部检测或抽样检测的结果为合格时,光纤链路质量应判为合格;4对绞电缆布线系统工程质量的评判标准,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的有关规定;5移动信号覆盖设施验收应符合《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FDD无线网工程验收规范》YD/T5225的有关规定;6有线电视系统验收应符合《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与验收标准》GB/T51265的有关规定;其他公用信息设施验收应符合设计要求;7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工程检验项目全部合格时,工程质量应判定为合格。附录犃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阶段验收项目验收方式施工前检查施工前准备资料1.已批准的施工图2.施工组织计划3.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前环境要求插座及接地装置3.施工电源4.地板铺设5.建筑物入口缆线引入的管孔、孔洞等设施检查器材检验1.按工程技术文件对设备、材料进行进场验收2.外观检查4.电缆及连接器件电气性能测试5.光纤及连接器件特性测试6.测试仪表和工具的检验火要求1.施工安全措施2.消防器材3.危险物的堆放4.预留孔洞防火措施设备安装机柜、机架2.安装垂直度、水平度3.油漆不得脱落,标志完整齐全4.各种螺丝必须紧固5.抗震加固措施6.接地措施及接地电阻随工检验管道敷设地下通信管道1.室外预埋管道路由及施工条件2.管道沟开挖和回填土3.管道埋深4.管道敷设和连接5.进入建筑物及防护措施6.子管敷设7.管孔内牵引线设置随工检验或隐蔽工程签证续上表:阶段验收项目验收内容验收方式管道敷设2.施工质量3.管道进入位置随工检验或隐蔽工程签证建筑物内配线管网1.导管敷设布放缆线桥架布放1.安装位置正确2.安装符合工艺要求3.符合布放缆线工艺要求随工检验或隐蔽工程签证缆线暗敷2.符合布放缆线工艺要求布放管道缆线1.使用管孔孔位2.缆线规格3.缆线走向4.缆线的防护设施的设置质量隐蔽工程签证其他1.通信线路与其他设施的间距随工检验或隐蔽工程签证光缆成端ODF、交接箱、配线箱成端1.光缆金属护套层、加强芯与高压防护装置可靠连接2.高压防护装置应连接等电位联结端子板,接地装置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随工检验测试光纤特性测试1.光纤接续衰减;2.光纤OTDR曲线。竣工检验(随工测试)光纤链路竣工检验(随工测试)续上表:阶段验收项目验收内容验收方式管理系统标识符与标签设置1.专用标识符类型及组成2.标签设置3.标签材质及色标竣工检验记录和报告1.记录信息3.工程图纸工程总验收竣工技术文件清点、交接技术文件工程验收评价考核工程质量,确认验收结果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反面词采用“不宜”。2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电磁环境控制限制》GB87022《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计标准》GB/T50200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5《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6《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7《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8478《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511589《通信电缆配线管道图集》YD5062;10《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T517811《光纤到户(FTTH)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D/T522812《住宅区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12DX60313《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GY/T306.1安徽省地方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技术标准修订说明《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技术标准》DB34/T917-2020,经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08月03日以第5号公告批准发布,原《住宅小区和商住楼通信设施技术标准》DB34/917-2009同时废止。本标准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修订内容,总结了我省在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光纤到户及移动通信设施工程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主要修订内容为:1根据光纤到户的要求修编了相关章节的条文;2增加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适应5G等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的技术要求;3增加了工程验收相关内容。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技术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2术语和定义 3基本规定 4通信配线设施 4.1设备间 4.2光纤配线架 4.4光缆分纤箱 4.5家居配线箱 5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 5.1一般规定 5.3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设备用房 6室外通信管道 6.1一般规定 6.2管道 9公用信息设施 9.1住宅公用信息设备 10工程验收 10.1一般规定 1.0.2本次修编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的术语规定,将原标准的“住宅小区和商住楼”术语改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1.0.3该条源自国标《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2012第1.0.2条,系强制性条文,需严格执行。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和管理要求,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数量不应低于3家。1.0.4该条源自国标《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2012第1.0.7条,系强制性条文,需严格执行。1.0.5该条参考国标《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2012第1.0.4条和第1.0.6,系强制性条文,需严格执行。本标准要求在公用电信网络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地区应采用光纤到户的建设方式,较之国标有所提1.0.6目前我省主要电信业务经营者主要的移动通信共有9种网络制式(见表1),现场需安装设备较多。移动通信设施建设常滞后于建筑整体施工进度,很多是在建筑主体竣工后才开始安装移动通信设备和管线,从而对新建住宅建筑的结构、外观和安全等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因为安装环境条件较差,这些设备和管线也未能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影响了移动通信的系统性能和安全性。综上,故应将移动通信设施纳入建筑的整体规划,同步建设和验收。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制式(2G、3G、4G和5G等)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系统的融合,尤其需要满足5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规模应用,及提升对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的技术要求。住宅建设方应在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预留移动通信设备间需满足设备的安装条件,以保障移动通信配套设施安装工程的有效实施,避免重复施工。本标准提及的预留配套设施的安装条件系指移动通信设备间、安装墙面、管线路由、接地端子、供电及计量间隔等。表1主要电信业务经营者主要移动通信网络制式电信业务经营者网络制式GSMCDMAWCDMALTELTELTE5G-NR5G-NR5G-NR2术语和定义(ODN)和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NU)组成。目前主要的两个PON标准,一个是由IEEE制定的EthernetPON(EPON)标准,另一个是由ITU/FSAN制定的Gigabit-CapablePONGPON是在传统ATM封装基础上提升发展的技术。3基本规定3.0.1参照国标《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2012对住宅通信设施的建设提出了高低不同的配置要求。本标准还纳入了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设施和公用信息设施,将以上通信类设施综合后,按照住户对通信和信息设施的需求进行分项和分级,其目的在于实现设备用房、室外管道、室内竖井、桥架、供电、接地等通信设施的资源共享和同步建设。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根据行标《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LTEFDD无线网工程设计规范》YD/T5224-2015第4.2.190%的位置,99%的时间可接入网络”。另外,上海市等周边省市的地方标准对此项指标略有提高。公用信息设施配置要求及系统术语参照了国标《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的规定,本标准的公用信息设施分项包括:无线对讲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和住宅设备共用信息网络。根据第10.1.7条的规定,住宅的消防报警及安全防范系统的信息设施要求不在本标准范围内,应参照消防和安防等相关标准执行。无线对讲系统对于安全保卫,设备维护,物业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将带来极大的便利。可实现高效、即时的处理各种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设备共用信息网络用于访客对讲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广播等系统的主干线信号传输。有线电视考虑了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及同轴电缆入户的二种方式。3.0.3配线区系指在住宅区内根据住宅建筑的分类、住户密用户接入点配线设备的主要依据。结合第3.0.4、3.0.5等条款,当用户数不超出2000户时,宜将设备间设置为用户接入本条和第3.0.5条按照常规配置(基本型等级)提出技术3.0.6光纤到户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包括局端侧的光线路终端时,用户接入点连接方式与分工界面应按照下图1所示接入,具体要求见本标准第3.0.8条规定。光纤连接器(SC/FC/LC)光纤跳线(电信业务经营者)(住宅建设方)天纤适配器用户光缆1地及设备安装工艺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设备间为安装配线设备和线缆引入的场地,本标准按上述通信设施提出工艺要求,4.1.2设备间是住宅区内具备线缆引入、安装通信配线设备根据我省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设施共建共享建设人(手)孔井②n人(手)孔井建设方电信业务经营者光缆分纤箱光缆终端盒人(手)孔井②图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光纤到户通信系统图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光纤到户通信系统大都采用一级分光方根据住宅区通信设施级别划分并结合光纤到户接入、无图4所示。图3设备间设备平面布置示意图(300户、300~1000户)(单位:mm)-预留位预留位0DF6图4设备间设备平面布置示意图(1000~2000户)(单位:mm)4.2.1随着光纤化成为接入网的发展方向,大芯数光缆得到备侧连接光线路终端(OLT)或者传输设备,可通过跳线调整纤序,同时具有敞开性。而传统ODF连接的是光缆或者光通信设备,纤序一般是固定的,只有一侧能够跳线,本标准统称ODF。4.2.2常用的机架髙度一般有2600mm、2200mm和2000mm三种规格,宽度有540mm和720mm二种规格,深度有550mm和600mm二种规格,为便于维护和管理及统筹建设,根据目前4.4光缆分纤箱4.4.4根据实际调研,并结合行标《光缆分纤箱》YD/T2150-2010的规定,目前常用的箱体为48芯及以下,常用规格的箱体尺寸可参考表2。线路敷设的数量应和弱电井(间)、桥架等设置相一致,考虑到同一路由的缆线数量不宜太多,因此集中设置光缆分纤箱的楼层数不宜超出7层,且箱体宜安装在其中间表2光缆分纤箱尺寸表尺寸(高×宽×深)(mm)12芯箱体370×290×6824芯箱体370×290×6836芯箱体440×360×7548芯箱体440×360×754.5家居配线箱4.5.4家居配线箱常用的箱体采用金属材质,箱门采用非金属材质,这种做法可以较好的满足无线信号覆盖和壳体强度的要求。5移动通信室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