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专项复习讲义:声的利用 专项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0/37/wKhkGWcHLgWAevK_AAGCwPGIZZA330.jpg)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专项复习讲义:声的利用 专项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0/37/wKhkGWcHLgWAevK_AAGCwPGIZZA3302.jpg)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专项复习讲义:声的利用 专项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0/37/wKhkGWcHLgWAevK_AAGCwPGIZZA3303.jpg)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专项复习讲义:声的利用 专项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0/37/wKhkGWcHLgWAevK_AAGCwPGIZZA3304.jpg)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专项复习讲义:声的利用 专项训练【五大题型】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0/37/wKhkGWcHLgWAevK_AAGCwPGIZZA33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声的利用(专题训练)【五大题型】
4项发型旭的
【题型1回声认识】..........................................................
【题型2回声测距离的应用】...................................................................4
【题型3声与信息】..........................................................................14
【题型4声与能量】...........................................................................18
【题型5声音的综合利用】....................................................................23
一专疗发型制株
【题型1回声认识】
1.(2023•陇县模拟)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
大会堂隆重开幕。会上,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
C.参会人员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嘴唇振动产生的
D.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有许多像蜂窝的小孔,这主要是为了装饰礼堂,美观好看
【答案】B
【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面积较大的房间容易产生回声,影响听觉效果,因此可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
行分析。
【解答】解:A、“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A错误;
B、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故B正确;
C、参会人员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D、大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做成有许多针孔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
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
觉效果,故D错误。
故选:Bo
2.(2022秋•太原期中)如图是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内的唐代古塔-莺莺塔,它是我国现
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塔内甬道相通,四周回廊环绕,形成内部中空、外部合壁的结
构。游人立于塔的周围,叩石或击掌,会听到“咕哇咕哇”类似青蛙叫的回声。产生这
一奇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声音的反射B.次声波的效果
C.发声体的特殊材质D.人的听觉功能
【答案】A
【分析】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解答】解:游人立于塔四周数丈,叩石、击掌,会听到“呱呱呱”的类似蛤蟆的叫声,
属于回声现象,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
故选:Ao
3.(2022秋•奉贤区期中)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
应尽盘减少(填“增加”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电影院内四周
墙壁表面要采用松软多孔(填“松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因为这类材
料对声波的吸收(填“吸收”或“反射”)能力较强。
【答案】减少;松软多孔;吸收。
【分析】为了减弱声音的反射,可以采用松软多孔的材料。
【解答】解: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应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可采用松软多孔的材料,
由于这类材料对声波的吸收能力较强,可以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
故答案为:减少;松软多孔;吸收。
4.(2022秋•浦东新区校级期中)若人的反应时间为0.1秒,要能够区分出原声和回声,障
碍物至少离人17米。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剧院内四周墙壁
表面要采用松软多孔的材料(选填“松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答案】17;松软多孔。
【分析】(1)根据声音传播来回的时间,算出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的时间t,用公式s=
vt算出人到障碍物多远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
(2)为了减弱声音的反射,可以采用松软多孔的材料。
【解答】解:(1)若人的反应时间为0.1s,
则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的时间为t=任坦=0.05s,
2
由公式v=且得,障碍物到人距离为:s=vt=340m/sX0.05s=17mo
t
(2)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应尽量减少声
音的反射,可采用松软多孔的材料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
故答案为:17;松软多孔。
5.(2022•杭州模拟)如图所示的“空谷回音”表明障碍物对声波有反射的作用。在设计、
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减少(选填“增
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的材料应柔
软多孔(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答案】减少;柔软多孔。
【分析】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应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可采用松软多孔的材料减少回
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
【解答】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电影院的墙壁采用柔软多
孔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
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
故答案为:减少;柔软多孔。
【题型2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6.(2022秋•道县期末)一辆汽车正对山崖匀速直线行驶,汽车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当
汽车行驶至离山崖660m处时刚好听到山崖对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
340m/s,则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及汽车行驶的速度()
A.2.1s15m/sB.4s15m/s
C.2slOm/sD.4s10m/s
【答案】D
【分析】(1)声音传播的路程等于鸣笛时汽车距山崖距离加上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
距离;
(2)由公式v=且变形可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
t
(3)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700m-660m)所用时间相同,最后根据公式v=且求
t
出汽车行驶速度。
【解答】解:(1)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音=si+s2=700m+660m=1360m,
(2)由v=3可得,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
t
t车=t声音=士巴=1360m=4$,
v声340m/s
(3)汽车行驶的距离:
s$=si-s2=700m-660m=40m,
汽车行驶速度:
v车=——=-^2S=10m/so
t车4s
故选:D。
7.(2023•胶州市校级开学)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4s后收到回波。海水中声
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约为()
A.6kmB.6000kmC.3kmD.3000km
【答案】C
【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
的时间,又知道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Li=2X4s=2s,
22
由丫=且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t
h=s=vt=1500m/sX2s=3000m=3kmo
故选:Co
8.(2022秋•三元区期末)中国科技公司思立微成功研发出超声波指纹识别关键技术,其工
作原理与声呐类似。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如图是手机内置有超声波指纹
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
间分别为0.29ms>0.41ms、0.29ms、0.41ms>0.32ms,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
的距离,可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
手指
手机
B.ABCDE
林
IIIII手指
IIIII
手机
ABCDE
C.
【答案】C
【分析】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等,知道传播时间,根据丫=反判断传播距离,
t
可以判断指纹情况。
【解答】解: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
时间分别为0.29ms、0.41ms、0.29ms、0.41ms、0.32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
根据v=旦得,手机到B和D点距离最大,并且这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手机到A和C
t
点距离最小,并且这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手机到E点距离比到A和C点的距离稍大,
比到B和D点的距离更小;
A、如图,A和E到手机的距离最大,B和D到手机的距离最小,不符合题意,故A错
误;
B、如图,B和D到手机的距离最大且相等,E到手机的距离最小,不符合题意,故B
错误;
C、如图,B和D到手机的距离最大且相等,A和C到手机的距离最小且相等,E到手
机的距离比A和C到手机距离稍大,符合题意,故C正确;
D、如图,E到手机的距离最大,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Co
9.(2022秋•通道县期末)某司机在峭壁前某位置鸣了一声汽笛,经过4s后听到回声,回
声测距是利用声波可以被反射的原理。已知声速为340m/s,则他鸣笛处距峭壁的距
离是680m.
【答案】反射;680o
【分析】回声测距是利用声波可以被反射的原理;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声音通过的路程,
然后求出鸣笛处距峭壁的距离。
【解答】解:回声测距是利用声波可以被反射的原理;
由速度的计算公式丫=且可知,声音通过的路程为:s=vt=340m/sX4s=1360m;
t
则他鸣笛处距峭壁的距离是:L=[s=』X1360m=680mo
22
故答案为:反射;680o
10.(2022秋•蓬莱区期末)很多汽车的尾部都有一些圆形部件如图,它们是汽车的倒车雷
达。汽车靠倒车雷达定位车后障碍物的距离,它们是一种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选
填“超声波”、“耳能听见的声音”)的设备。这种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
或“不能”);海洋勘探船在探测海底的深度时,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4s收到回
波信号,该处海底的深度为1800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静静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
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
1700m: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825m。
【答案】超声波;不能;1800;1700;8250
【分析】(1)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工作的,其发射的声波为超声波;声音的传
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用公式s=vt算出声波从发出到接收传播的总路程,海底的深度等于该路程的一半;
(3)已知声音的速度是340m/s,根据s=vt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已知汽艇的速度和行驶时间,利用s=vt求汽艇行驶的路程;在5s时间内,声音和汽艇
行驶的路程之差是他听到回声时与山崖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听到
回声时离山崖的距离。
【解答】解:(1)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工作的,其发射的声波为超声波;该声
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已知v=1500m/s,t=2.4s,
超声波来回的总路程为:s=vt=1500m/sX2.4s=3600m,
该处海底的深度为:h=~^~=3600in=i800m;
22
(3)由丫=且可得,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t
si=vitz=340m/sX5s=1700m;
汽艇行驶的路程:
S2=v2t'=10m/sX5s=50m;
听到回声时离山崖的距离为:
s'=A(si-S2)=AX(1700m-50m)=825m。
22
故答案为:超声波;不能;1800;1700;825o
11.(2022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要用到
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
是6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8s才能接收到信号。
【分析】(1)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
传播。
(2)知道海的深度,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然后可知需经过几秒才能
接收到信号。
【解答】解: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超声测位仪”
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
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X6X103m=1.2X104m,
由v=亘可得,接收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
t
4
t_s1.2X10m8c
v1500m/s
故答案为:液体;8o
12.(2022秋•岳池县期末)春节期间,小明爸爸开车与一家人去广安游玩,细心的小明观
察到汽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合多少米每秒?
(2)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在匀速直线行驶过程中,汽车向正前方的大山鸣笛,6s后听到回声,求鸣笛时汽车
离大山多远(声速为340m/s)?
【答案】(1)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合25m/s;
(2)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45000m;
(3)在匀速直线行驶过程中,汽车向正前方的大山鸣笛,6s后听到回声,鸣笛时汽车离
大山1095m。
【分析】(1)汽车速度计一大格为20km/h,一小格表示5km/h,读出汽车的速度,并进
行换算;
(2)根据速度变形公式得出行驶30min通过路程;
(3)根据速度变形公式得出6s声音通过的距离及汽车通过的距离,从而可得出鸣笛时
汽车离大山的距离。
【解答】解:(1)汽车速度计一大格为20km/h,一小格表示5km/h,汽车的速度为:
v=90kni/h=90X_m/s=25m/s;
3.6
(2)根据速度公式,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
s=vt=25m/sX30X60s=45000m;
(3)6s声音通过的距离为:
s声=丫声t声=340m/sX6s=2040m;
6s汽车通过的距离:
s车=丫1声=25m/sX6s=150m;
故鸣笛时汽车离大山的距离为:
s=安生=陋嗯细=1095m
答:(1)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合25m/s;
(2)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45000m;
(3)在匀速直线行驶过程中,汽车向正前方的大山鸣笛,6s后听到回声,鸣笛时汽车离
大山1095m。
13.(2022秋•苏家屯区期末)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72knVh的速度匀速驶向正前方的山崖,
鸣笛3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请问:
(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汽车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山
【答案】(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1020m;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60m;
(3)汽车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为480m。
【分析】(1)根据s=vt可求出3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2)根据s=vt可求出3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3)在3s时间内,声音和汽车通过的路程之差等于听到回声时车离山崖距离的2倍。
【解答】解:(1)由丫=旦可得,鸣笛声从发出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t
S2=V2t2=340m/sX3s=l020m;
(2)已知汽车速度vi=72km/h=20m/s,由v=且可得,3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t
si=viti=20m/sX3s=60m;
(3)听到回声时车离山崖距离为:
s=—~2clm=480m。
22
答:(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1020m;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60m;
(3)汽车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为480m。
14.(2022秋•雄县期末)回声是由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当障
碍物离声源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时间(大于0.1s)再回到耳畔,我们才能把回
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当障碍物离声源较近时,声波很快就反射回来了,人们就不能区分
回声与原声,只能听到一种比较响亮的声音。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要听到自己的回声,人发声时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
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考察船上的声呐发出声音1.2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
的水深为多少?
【答案】(1)发声体至少离障碍物的距离为17米;
(2)水的深度为900米。
【分析】(1)已知声速为340m/s,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才能将原声
和回声区分开,即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
就可求出人离障碍物的最短距离距离。
(2)先求出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再利用s=vt即可求出水深。
【解答】解:(D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
来。
所以人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0.1s,则人的声音传到障碍物的时间:
t=Axo.ls=O.O5s,
2
人到障碍物至少距离s=vt=340m/sX0.05s=17m;
(2)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t'=lxi.2s=0.6s,
2
水深:h=v/t'=1500m/sX0.6s=900mo
答:(1)发声体至少离障碍物的距离为17米;
(2)水的深度为900米。
15.(2022秋•宛城区期末)钓鱼岛是中国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岛,是中国自古以
来的固有领土,距福建省福州市约380千米。2012年9月10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公
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对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请
综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海监执法船上装备一种叫做“水母耳”的风暴警报仪,用来接收次声波(选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可提前15小时左右预报海上风暴,这种声音的频率
于(选填“高于”或“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2)在某次例行巡视中,一架海监巡逻机从福州起飞,只需约20min就到达了钓鱼岛上
空,这架飞机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大?
(3)如果某艘海监执法船以50km/h的速度从福州市港口出发,到钓鱼岛附近执行常态
化监视、监测任务,大约经过多少时间到达目的地?为测量钓鱼岛海域的深度,海监执
法船从海面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0.24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求此处海水的
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答案】(1)次声波;低于;
(2)这架飞机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约1140km/h;
(3)大约经过7.6h时间到达目的地;此处海水的深度为180m。
【分析】(1)发生地震、风暴等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小,波长长,故可以传播
很远的距离;人的听觉范围为20-20000Hz。
(2)知道飞机到达钓鱼岛的时间、飞行路程(福州市到钓鱼岛的距离),利用v=巨求
t
飞机的速度;
(3)知道海监船的速度、行驶的路程(福州市到钓鱼岛的距离),利用t=且求出需要的
v
时间;
先求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公式s=vt求出海水的深度。
【解答】解:(1)海上风暴发出的是次声波,所以海上警报器接收的是次声波,这种声
音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耳不能听到。
(2)钓鱼岛距福建省福州市距离s=380km,飞行时间t=20min=1h,
3
飞机的速度:
380km
1140km/h;
(3)由丫=且可得,海监船从福建省福州市出发到达钓鱼岛的时间:
t
ti=—=38Qkm=7.6h;
vi50km/h
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
t2=—X0.24s=0.12s,
2
由丫=且可得,海水的深度:
t
s=vt=1500m/sX0.12s=180mo
故答案为:(1)次声波;低于;
(2)这架飞机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约1140km/h;
(3)大约经过7.6h时间到达目的地;此处海水的深度为180m。
【题型3声与信息】
16.(2023•武进区模拟)如图所示是一款“超声波传感器"智能拐杖,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测
距和蜂鸣器要实现报警,可以帮助盲人自信出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智能拐杖能用超声波测距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智能拐杖语音播报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把蜂鸣器改成震动器,这款拐杖可以在登月后使用,实现自动报警
D.蜂鸣报警发出的声音比较尖锐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B
【分析】(1)超声波测距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
(3)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解答】解:A、智能拐杖能用超声波测距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错误;
B、智能拐杖语音播报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B正确;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把蜂鸣器改成震动器,这款拐杖不可以在登月后
使用,故C错误;
D、蜂鸣报警发出的声音比较尖锐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故D错误。
故选:Bo
甲乙丙丁
A.图甲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改变音色
B.乙图中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丙图中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D.图丁中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C
【分析】(1)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
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声呐确定鱼群的位置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A、图甲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改变振动的频率,可以改变音调,
故A错误;
B、乙图中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B错
误;
C、丙图中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C
正确;
D、图丁中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o
18.(2023•曹县二模)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
如图所示。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两名出舱航天员费俊龙、
张陆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在出舱活动中,关于声音的描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员听到地面工作人员指令打开舱门,说明真空可以传播声音
B.声音以340m/s的速度在两名出舱的航天员之间传播
C.舱内航天员可以听出舱外哪位航天员在说话是因为他们俩的音色不同
D.天地互动交流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在空间站外没有空气,声音在舱外不能传播。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递信息。
【解答】解:A、航天员听到地面工作人员指令打开舱门,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信息,不
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的,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
B、在两名出舱的航天员之间声音不能传播,故B错误;
C、舱内航天员可以听出舱外哪位航天员在说话是因为他们俩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天地互动交流利用了电磁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o
19.(2023•固安县一模)(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筝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若古筝的音调足够高,就有可能发出超声波
C.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B超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但响度很小,所以人听不到
【答案】BD
【分析】(1)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是超声;
(3)一般情况下声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
气体中传播速度;
(4)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是超声,人耳听不到,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在20Hz〜
20000Hzo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
B、古筝的音调足够高,还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不会超过20000Hz,所以不可能发出超
声波,故B错误;
C、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C正确;
D、超声波指的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
并不是因为响度小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BD。
20.(2023•本溪二模)如图是贵州的乡村篮球赛。运动员听到裁判的哨声响起,比赛开始,
说明哨声可以传递信息。观众齐声欢呼,欢呼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欢呼声
震耳欲聋,是因为欢呼声的响度大。
【答案】故答案为:信息;运动;响度。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解答】解:(1)运动员听到裁判的哨声响起,比赛开始,说明哨声可以传递信息;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观众齐声欢呼,欢呼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3)欢呼声震耳欲聋,是因为欢呼声的响度大。
21.(2023•文圣区三模)手机导航软件推出主角语音包。导航音是扬声器振动产生的;
启动语音包后,一听语音就知道是哪个演员的声音,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填“音色”
“响度”或“音调”)判断的。驾驶员按照提示音驾驶,这是声音传递信息。
【答案】振动;音色;信息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手机导航软件推出主角语音包。导航音是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启动语音包
后,一听语音就知道是哪个演员的声音,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的。驾驶员按照提示音
驾驶,这是声音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信息。
22.(2023•罗山县二模)如图所示是今年元宵晚会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古筝的情景,她听到
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人们只听琴声就能分辨出这是《茉莉花》的选段,
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振动;信息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她听到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人们只听琴声就能分辨出这是《茉
莉花》的选段,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信息。
【题型4声与能量】
23.(2023春•新荣区期中)如图所示,超声波洗牙就是通过超声波的高频震荡作用,去除
牙齿上的牙结石、烟渍等,可以帮助治疗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而且对牙面的损害非常小。
以下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洗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
【答案】A
【分析】(1)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2)超声波属于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解答】解:A、超声波洗牙就是通过超声波的高频震荡作用,去除牙齿上的牙结石、烟
渍等,这些实例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A正确;
B、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故D错误。
故选:Ao
24.(2023春•临澧县期中)下列四个选项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细线吊着的乒乓球紧靠音叉,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的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来弹动钢尺,可以探究音调和振幅的关系
C.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答案】A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的。
(4)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用细线吊着的乒乓球紧靠音叉,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来弹动钢尺,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错误;
C、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故C错误;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o
25.(2023•东城区三模)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橡皮膜
丙丁
A.甲图抽出罩内空气实验,声音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图拨动钢尺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图敲击音叉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图轻弹橡皮膜,附近的烛焰随着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答案】A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甲图抽出罩内空气实验,声音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
A正确;
B、乙图拨动钢尺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大,故B错误;
C、丙图敲击音叉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丁图轻弹橡皮膜,附近的烛焰随着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o
26.(2023•未央区校级模拟)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C.丙图中,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D.丁图中,两种波形图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B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4)波形图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
【解答】解:A、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A正
确;
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丙图中,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为:匹L=300HZ,
2s
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故C正确;
D、丁图中,两种波形图音调和响度相同,形状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Bo
27.(2022秋•莲池区校级期末)(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蝙蝠在夜晚利用回声定位捕获食物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CD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即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要求人们说话的声
音响度要低一些,而不是音调,故B错误;
C.蝙蝠可以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故C正确;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利用的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CDo
28.(2023•云南模拟)滇剧是云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如图所示是云南省滇剧院倾力打造
的原创大型现代滇剧《张桂梅》在丽江市华坪县演出,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
动产生的。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答案】振动;能量。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演出时,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振动;能量。
29.(2023•吴江区模拟)物理老师上课的时候利用声音向同学们传递信息;巨大的声
音可能损害耳朵的鼓膜,造成失聪,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在真空中传播
的速度为0m/so
【答案】信息;能量;0。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物理老师上课的时候利用声音向
同学们传递信息;巨大的声音可能损害耳朵的鼓膜,造成失聪,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
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Om/s。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0o
30.(2023•深口区一模)如图为教材中《声现象》的知识结构图,图中框架表示各知识之间
的联系。
(1)请在A中说明声音的产生原因是:发声体振动;
(2)请在B中补全声音的特性响度,在C中填写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
频率;
(3)声的利用有传递信息和能量(在D中填写)。
【答案】(1)振动;(2)响度;频率;(3)能量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
与频率有关。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1)请在A中说明声音的产生原因是:发声体振动;
(2)请在B中补全声音的特性响度,在C中填写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3)声的利用有传递信息和能量。
故答案为:(1)振动;(2)响度;频率;(3)能量。
【题型5声音的综合利用】
31.(2022秋•和田地区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的原理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
C.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当钢琴与长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动宠物磨甲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车载触摸屏传感器面板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复方联苯苄唑溶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恒压源电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污水处理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50102-211532
- 光学镜片生产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2025年广告媒介购买与投放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股份转让及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花岗岩石材加工技术引进采购合同
- 2025年塑料玩具设计与生产委托合同
- 矿井主要灾害事故防治应急避灾知识培训课件
- 不老莓行业分析
- STARCCM基础培训教程
- 地理标志专题通用课件
- 《小英雄雨来》读书分享会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1-7单元合集】
-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
- 产时子痫应急演练文档
- 小学美术-《神奇的肥皂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 班组月度考核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