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德育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德育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德育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德育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德育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德育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德育范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o是指人类社会早期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

去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

A.古代学校德育

B.习俗性德育

C.近代学校德育

D.现当代学校德育

标准答案:B

2、所谓O,是指教育者的德育意图并不直接和明显,受教育者通过

间接途径接受道德教育的德育形态。

A.直接德育

B.间接德育

C.隐形课程意义上的德育

D.近代学校德育

标准答案:B

3、()首先是一种关于德育的价值型哲学思考,它主要反映人们对德

育的应然与必需所产生的主观判断和选择。

A.德育论

B.德育学

C.德育思想

D.德育科学

标准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德育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B.德育应该是环境与生长的统一

C.德育应该是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构建的统一

D.德育只是一种由外而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

E.德育纯粹是从外部转化进学生的头脑的

标准答案:ABC

2、近代学校德育的主要变化有()

A.学校德育的世俗化

B.学校德育的民主化

C.学校德育的组织化

D.学校德育的神秘化

E.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标准答案:ABCE

3、以德育活动发挥作用的形式为标准,可以将日常德育实践分为O

A.现代德育

B.直接德育

C.间接德育

D.习俗性德育

E.隐形课程意义上的德育

标准答案:BCE

4、德育现实形态分析的实践价值主要表现为()

A.德育形态的分析有利于教育工作者认同自己的德育使命

B.德育形态的分析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明确自己的德育使命

C.德育形态的分析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开阔德育思路

D.德育形态的分析有利于教育工作者依据德育形态的实际开展更有

成效的德育

E.德育形态的分析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全方位开展德育活动

标准答案:ABCDE

5、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有哪些?()

A.德育范畴、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B.德育对象、德育目的

C.德育过程、德育内容

D.德育课程、德育方法

E.德育主体、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

标准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讲德育即道德教育绝对不是要否定思想、政治、法制教育等。

标准答案:对

2、德育只是一种由外而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

标准答案:错

3、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构建的价值引导活动。

标准答案:对

4、古代学校教育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这是一个阶

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标准答案:对

5、所谓间接德育是指教育者的德育意图明显,学习者明确知道自己

在接受道德教育的德育形态。

标准答案:错

6、以德育意图间接呈现的标准来看,隐形课程中的德育影响,或者

“隐形课程意义上的德育”其实也属于间接德育的一种。

标准答案:对

7、有德育实践既有既有德育经验、德育思想,但有德育经验却不一

定有德育论。

标准答案:对

8、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标准答案:对

第二章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出自O

A.柏拉图

B.康德

C.詹栋梁

D.钟启泉

标准答案:B

2、O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A.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B.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C.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D.德育的群体性功能

标准答案:B

3、()是让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中阅读、领会并体验道德认识的幸

福、崇高,人格的尊严与优越。

A.个体享用性功能

B.个体生存性功能

C.个体发展性功能

D.个体性功能

标准答案:A

4、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含义是()

A.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

B.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

平行系统的作用

C.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D.是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标准答案:B

5、以下对于个体享用性功能的理解错误的是()

A.个体享用性的发挥要求建立一种审美和立美的德育模式

B.当个体享用性功能实现时,德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双方的乐教与乐学

就实质上实现了

C.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的实现时与最高的德育境界联系在一起的

D.是指德育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

标准答案:D

6、关于德育的教育性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性功能的落实必须注意德育系统本身教育功能发挥的自觉意

识的确立

B.教育性功能的落实必须注意打破教育与教学的阻隔

C.教育性功能的落实必须注意使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复归其统一

的原本

D.教育性功能的落实必须尊重道德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标准答案:D

7、杜威说:“我们在学习方法的标题下讨论的关于心的种种特征,

实质上无一不是道德的特征。例如,虚心、诚实一一凡次种种,都是

道德的特征。”这说明()

A.良好的道德教育不仅可以对智、体、美育贡献动机和方向,而且可

以提供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直接支持

B.德育可以为个体提供价值的方向

C.学习需要道德情感等来启动和放大学习动机

D.动机的高质量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品德素养直接关联

标准答案:A

8、()是指德育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支持智、体、美具体任务

的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实际作用。

A.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B.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C.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D.个体享用性功能

标准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理解德育功能的意义()

A.有助于合理的确定具体德育实践的任务

B.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

C.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的德育实践

D.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

E.只有正确的功能观才能使德育工作者做他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情

标准答案:BCD

2、德育的主要功能是()

A.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B.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C.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D.德育的群体性功能

E.德育的享用性功能

标准答案:ABC

3、我们对于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认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O

A.人类个体要生存首先要付出生存的原则

B.必须树立全面的德育功能观

C.要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D.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中的中介

E.必须充分尊重道德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标准答案:BCD

4、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O

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教育作用

E.道德作用

标准答案:ABC

三、判断题

1、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有多方面的功能,但其本质或本质功能却只

有一个,那就是对于人的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

标准答案:对

2、德育功能即德育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等。

标准答案:错

3、正确的理解德育功能有助于理解德育的重要性,也有助于理解德

育概念本身。

标准答案:对

4、德育功能与德育目标、任务以及德育的实效没有区别。

标准答案:错

5、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内涵丰富,不同的理论对此有不同的界定。

标准答案:对

6、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与其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没有密切的关系。

标准答案:错

第三章德育对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新性善论”说法错误的是()

A.“新性善论”是德育对象主体性发挥的前提之一

B.“新性善论”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的性善论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这是唯心主义、先验论

D.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际的作用,人类个体已经先天地拥有某种对个

体来说是先验但对人类整体实践来说是后天的社会性文化心理结构

的遗传存在

标准答案:C

2、()这一理论的突出之处在于强调父母对儿童的感情影响,以父母

为榜样意味着继承父母的道德情感。

A.社会学习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认知发展理论

D.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标准答案:B

3、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中,()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仅认

识到尊重规则的重要,而且开始认识到法律、规则的人为和相对的性

质。

A.前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智力发展阶段

标准答案:B

4、所谓O,是指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权威去体认道德规范的发展阶段。

A.“无律”道德阶段

B.“自律”道德阶段

C.“他律”道德阶段

D.“自由”道德阶段

标准答案:C

5、所谓(),是指儿童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

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实施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

A.“无律”道德阶段

B.“自律”道德阶段

C.“他律”道德阶段

D.“自由”道德阶段

标准答案:B

6、对于气质与道德品质和道德教育的关系,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O

A.不同气质都具有独特的优点和缺点,要用理解的态度对待不同气质

的学生

B.不同气质所具有的正面和负面发展的可能性与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道德教育应当注意扬长避短

C.气质是遗传的,但气质也是可以锻炼和改造的,及早开始对儿童进

行锻炼与改造,为他们奠定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D.气质是遗传的,对儿童进行锻炼和改造是没有必要的。

标准答案:D

7、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

A.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B.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C.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D.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力主义定向阶段

标准答案:A

8、()的缺点是缺乏对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性的必要关注,同时对儿童

的认知结构在行为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关注不够。

A.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B.新性善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标准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道德发展,影响最大的概括的讲主要有以下哪几个流派()

A.情感发展方面的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

C.行为发展方面的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发展方面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E.情感发展方面的理论

标准答案:ACD

2、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习俗水平包括O阶段

A.好孩子定向阶段

B.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C.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D.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力主义定向阶段

E.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标准答案:AC

3、从个性与德育的关系角度来看,德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至少

应该包括()

A.应当对道德任务的难度做适当的安排

B.应当根据个性实际进行道德教育

C.应当包括个性发展的阶段实际,不包括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实际

D.德育与“心育”的统一

E.应当根据个体特定情境的全部个性实际去实施因材施教的德育。

标准答案:ABDE

4、对道德发展要有正确的理解,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应将道德发展视为一种独立发展做综合的理解

B.应将道德发展视为一种整体发展做综合的理解

C.对道德发展的理解应与道德发展“年龄歧视论”的批判理解相结

D、对道德教育对象的道德发展阶段可以做更为概括性的说明

E、对道德教育对象的道德发展阶段可以提供具体、细致的描绘

标准答案:BCD

三、判断题

1、事实上道德生活的起点并不是零,儿童从一开始就是道德生活的

主题。

标准答案:对

2、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主要是道德方面。

标准答案:错

3、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是从内在行为习得的角度研究人格与道德发

展。

标准答案:错

4、所谓“无律”阶段,是指婴幼儿阶段儿童对许多道德规范尚无明

确的认知和体验,所以其行为不具有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阶段。

标准答案:对

5、德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应当包括个性发展的阶段实际,不应当包

括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实际。

标准答案:错

6、气质是一个反应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稳

定性心理特征的概念。

标准答案:对

7、一般的道德发展阶段应当与每一个体的实际发展、个性特点等结

合起来理解。

标准答案:对

8、精神分析理论的缺陷是对人格与道德发展的分析过于武断和简单。

标准答案:对

第四章德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目的有何功能?()

A.导向功能

B.教育功能和道德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标准答案:B

2、德育目的之道德功能表现为()

A.引导性功能和规范性功能

B.引导性功能和调控功能

C.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D.导向功能和规范性功能

标准答案:A

3、以下不属于个人本位目的论说法的是()

A.德育应当从受教育者的道德本性和需要出发

B.强调个人价值的重要

C.从社会利益出发界定德育目的

D.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

标准答案:C

4、下面关于德育目的的具体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德育目的的落实为德育目标

B.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C、就是实现目标分类的过程

D.实现德育目标的层次化、序列化

标准答案:B

5、我国现行的德育目的是()

A.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B.培养爱国家、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

C.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D、树立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

标准答案:A

6、道德教育的目的可以理解为道德的知、情、信、意、行五个方面,

其中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是()

A.知、情、意

B.知、情、行

C.情、信、意

D.信、意、行

标准答案:B

7、德育目的对教育过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引导性功能、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C.评价功能、引导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引导性功能

标准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德育目的作为一种对活动结果的期望与预设,应当具有以下几个

规定性()

A.德育目的具有预见性

B.德育目的具有超越性

C.德育目的具有可能性

D.德育目的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性和历史性

E.德育目的具有民族性和阶级性

标准答案:ABC

2、教育目的与德育目的的关系是()

A.德育目的就是教育目的

B.教育目的具有整体性

C.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D.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E.教育目的是德育目的的具体化

标准答案:ACD

3、我们可以将形形色色的德育目的做以下三个不同角度的分类()

A.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与外在的德育目的

B.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和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C.内在的德育目的与外在的德育目的

D.内在的德育目的和现实的德育目的

E.理想的德育目的和现实的德育目的

标准答案:BCE

4、德育目标的制定要考虑()

A.要考虑教育目的、德育目的的总要求

B.要考虑具体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特点

C.要考虑具体的德育内容

D.要考虑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

E.要考虑特定教育对象的知识水平

标准答案:ABCDE

5、我国现行的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是()

A.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

B.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

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责任感

C.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

D.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E.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

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标准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教育结果,具体说来是教育活动

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的规格与标准。

标准答案:对

2、德育目的的制定不仅应具有超越和超前的特点,还应考虑到社会

发展及德育对象的道德法制两个方面的实际,具有实现的可能。

标准答案:对

3、德育目的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对德育对象的品德成

长的作用这两个方面。

标准答案:对

4、所谓引导性功能,指的是德育目的可以对德育对象的道德行为起

规范的作用。

标准答案:错

5、规范性功能这一作用主要表现为预防和禁止。

标准答案:对

6、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论与社会本位的出发点是相同的,

标准答案:错

7、德育目的不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标准答案:错

8、德育目的的具体化的首要任务是要实现由德育目的向德育目标的

转化。

标准答案:对

第五章德育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过程的正面性特征的内涵主要有()

A.德育价值的正面性和德育方式的正面性

B.有正面教育意义

C.要考虑选择积极的价值内容

D.要考虑最有利用德育对象品德发展的教育方式

标准答案:A

2、由于()复杂性的存在,道德教育就不可能是一撅而就的,它需要

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多方面的协同,需要实现教育与再教育、自

我教育的统一。

A.德育内容

B.德育过程

C.德育对象

D.德育目的

标准答案:B

3、所谓(),是说在德育过程中存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必须发挥

两个活动主体的主体性。

A.主体性

B.交互主体性

C.双主体性

D.引导性

标准答案:C

4、从对思维的分析入手谈教育过程,()认为,思维一般包括5个阶

段。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巴拉若夫

D.康德

标准答案:A

5、在教学过程的理解上,许多人认为赫尔巴特和杜威代表了传统与

现代两种基本的过程模式,这就是()

A.“二阶段说”和“三阶段说”

B.“三阶段说”和“四阶段说”

C.“五阶段说”和“六阶段说”

D.“四阶段说”和“五阶段说”

标准答案:D

6、赫尔巴特是从兴趣入手谈教育,他认为兴趣可以分为()四个阶

段。

A.注意、期待、探究、行动

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C.预备、提示、联想、概括

D.情境、确定、假设、结果

标准答案:A

7、()常常被认为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A.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B.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C.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D.同质矛盾与异质矛盾

标准答案:A

8、学校德育的()主要是指校风、班风、人际关系等。

A.精神环境

B.物质环境

C.学校环境

D.德育影响

标准答案:A

9、德育过程的首要特征是它的O,其主要原因是道德教育所要完成

的任务往往是对个体利益的调整、态度的改变和行为的约束。

A.多端性

B.引导性

C.整合性

D.复杂性

标准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德育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A.计划性与正面性

B.计划性与反面性

C.复杂性与多端性

D.引导性与整合性

E,引导性与单一性

标准答案:ACD

2、杜威是从对思维的分析入手谈教育过程的,他认为思维一般包括

以下几个阶段()

A.疑难的情境

B.疑难的确定

C.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

D.推断每个假设可能导致的结果

E.试验、证实或证伪原来的假设

3、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主要有()

A.同质矛盾

B.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C.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D.异质矛盾

E.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标准答案:BCE

4、道德教育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有()

A.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

B.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

C.注意“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的安排

D.德育活动的开展

E.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标准答案:ABCE

5、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环节有()

A.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

B.德育活动的准备

C.德育活动的开展

D.德育活动的评价

E.德育活动的结果

标准答案:BCD

三、判断题

1、德育过程与一般社会影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计划性和正面性两个

方面。

标准答案:对

2、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过程相比较,德育过程的首要特征是

它的多端性。

标准答案:错

3、德育过程复杂性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务往往是

对个体利益的调整、态度的改变和行为的约束。

标准答案:对

4、传统教育过程模式的问题在于夸大了教化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相对忽视了学习主体的主体性,

标准答案:对

5、在教学过程的理解上,赫尔巴特是从对思维的分析入手谈教育过

程的。

标准答案:错

6、所谓同质矛盾,是指同学校德育价值相冲突的价值观念与学校德

育系统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

7、所谓同质矛盾,是指社会正面价值观念与学校道德教育之间的矛

盾。

标准答案:对

8、德育活动的评价是指用一定的评价手段与技术对德育活动及其结

果进行检测与判断。

标准答案:对

第六章德育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O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A.德育内容

B.德育对象

C.德育过程

D.德育方法

标准答案:A

2、下面关于我国现行中小学德育大纲对德育内容的规定的说法不对

的是()

A.规定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B.注意到了初中和高中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及与各科学习内容的实

际配合

C.道德教育内容的强调重过意识形态教育

D.规定反映在具体的说明上。

标准答案:C

3、朱熹说过:“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所学之事之所以。”这

句话说明了()

A.道德教育内容的层次化和序列化

B.道德的可教性

C.德育中可能有一些偶发因素

D.德育过程对德育内容的影响

标准答案:A

4、从构成角度看,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可以归纳为()

A.文明习惯、集体教育、公民道德、信仰道德

B.基本道德、公民道德、爱国教育、文明习惯

C.家庭美德、基本道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

D.文明习惯、基本道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

标准答案:D

5、()实际上是学生实现完全的道德社会化的起点和前提。

A.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

B.家庭美德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

标准答案:B

6、()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A.集体主义教育

B.家庭美德教育

C.民主与法制教育

D.信仰道德教育

标准答案:A

7、在学习德育中,理想教育的主要内涵是哪几个方面的教育?()

A.职业理想、社会理想

B.生活理想、职业理想

C.生活理想、事业理想、社会理想

D.社会理想、社会理想

标准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古代学校德育内容最主要的特点有()

A.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

B.内容中存在鄙视体力劳动的倾向

C.道德教育内容本身的等级性导致了内容呈示形式上的绝对灌输的

特色

D.走向对自主道德、理性能力的的强调

E.出现开放与宽容等价值观念的强调

标准答案:ABC

2、现当代道德教育内容上有何趋同()

A.内容层次上的划分

B.对“全球伦理”的确认

C.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

D.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

E.价值观念

标准答案:BCD

3、除了历史因素外,各国文化的不同也影响到学校德育内容的不同,

这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道德能力培养的差别

B.内容层次上的差别

C.价值取向上的差别

D.存在方式上的差别

E.呈示形式上的差别

标准答案:CDE

4、制约学校德育内容的教育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A.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

B.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

C.德育过程观

D.偶发因素

E.呈现形式

标准答案:ABCD

5、目前在我国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中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O

A.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B.意识形态教育比重过高

C.道德教育的内容仍然强调不够

D.教育对象的批评和省思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E.注意到初中和高中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

标准答案:BCD

6、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应当包括()

A.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B.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

C.家庭美德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和信仰道德教育

E.民主与法制教育

标准答案:ABCDE

7、爱国教育应该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具体说来,我们应当

注意处理以下哪几种关系?()

A.爱“祖国”与爱“国家”

B.“爱国”与“爱人类”

C.爱国与改革开放

D.爱国情感与爱国行动

E.爱集体与爱国家

标准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学校德育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应当归结到社会发展等宏观因素上。

标准答案:对

2、除了一些常规的德育内容之外,在学校德育中还可能有一些偶发

因素制约着道德教育内容的安排。

标准答案:对

3、我们现行中小学德育大纲对德育内容的规定中不足之处是遵循了

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标准答案:错

4、除了一些常规的德育内容之外,在学校德育中还可能有一些偶发

因素制约着道德教育内容的安排。

标准答案:对

5、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

标准答案:对

6、关于基础道德教育的内容,一般认为是世界上少数人认可的基本

道德法则。

标准答案:错

7、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民主与法制教育。

标准答案:对

第七章德育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

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

A.德育课程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的

D.德育过程

标准答案:A

2、()的优点是切合学生的发展实际,有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A.威尔逊的“符号”课程模式

B.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模式

C.麦克费尔的“体谅”课程模式

D.纽曼的“社会行动”课程模式

标准答案:C

3、()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关注了一般道德教育课程中注意不够的

“行动”问题。

A.威尔逊的“符号”课程模式

B.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模式

C.麦克费尔的“体谅”课程模式

D.纽曼的“社会行动”课程模式

标准答案:D

4、道德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实质就是一个()的关系问题

A.直接的德育和间接的德育

B.相互联系

C.相互制约

D.相互包含

5、德育活动课程,就是指()

A.以学科逻辑和成人经验为重心的学科课程

B.与学科课程相并列、互补、相互渗透的一种以“活动”为重要内容

的课程形式

C.在课程中教授道德知识

D、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活动

标准答案:B

6、下列不属于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则的是()

A.活动课程应当贯彻主体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活动课程应当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D.活动课程应当与社会生活相统一

标准答案:B

7、O方面的隐形课程是指学校的物质与精神环境等方面潜在的道德

影响。

A.学校课程

B.学校制度

C.校园文化

D.学校环境

标准答案:C

8、()方面的隐形课程是指班级和学校教育中领导体制、规章制度、

领导风格、管理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存在的非预期的德育影响。

A.学校制度

B.学校课程

C.学校环境

D.校园文化

标准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德育学科课程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A.在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映方面

B.在对学习主体的尊重方面

C.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计划与安排方面

D.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学校活动的方式方面

E.在实践方面

标准答案:ABCD

2、比较有代表性的当代西方德育课程模式是()

A.威尔逊的“符号”课程模式

B.英国的品德教育课程模式

C.麦克费尔的“体谅”课程模式

D.纽曼的“社会行动”课程模式

E.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模式

标准答案:ACDE

3、美国品德教育的目的是()

A.提高学生的自尊心

B.加强学生的自律和自我修养

C.提高学生进行决策和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

D.向学生传授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E.注意行动问题

标准答案:ABCD

4、德育学科课程建设应当特别注意()

A.德育课程的内容问题

B.教育的直接作用

C.注意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D.注意提高价值判断力

E.强化情感因素

标准答案:CDE

5、以下关于各科课程教学与专门德育课程的配合上说法正确的是O

A.主要应当处理的是各科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张力问题

B.道德教育应当成为各科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C.各科课程实施中要避免片面的“德化倾向”

D.在直接传授各科知识体系的同时采取“不经意”的方式影响学生

E.避免将各科教学都变成道德教育

标准答案:ABCDE

6、目前中国道德教育学科课程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课程内容与教学处理问题

B.教材内容稳定性问题

C.课程结构与设计的问题

D.课程设计单一

E.课程内容

标准答案:ABC

三、判断题

1、德育课程是德育目的实现的中介。

标准答案:对

2、社会行动模式的课程内容具有较为显著的实用、实践色彩。

标准答案:对

3、各科课程教学本身包含着许多重要的价值或道德教育的因素。

标准答案:对

4、德性的本质是德行。

标准答案:对

5、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活动课程实际上是道德教

育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形式。

标准答案:对

6、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道德。

标准答案:错

7、德育不能作为一门课程去开设。

标准答案:错

8、活动课程的优点之一是使道德生活成为教育手段。

标准答案:对

第八章德育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方法在生动和具体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具体

的活动细节或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

A.德育方式

B.德育手段

C.德育目标

D.教育方式

标准答案:A

2、下面哪种是不属于巴班斯基的德育方法()

A.作用于学生的意识、情感和意志的方法

B.组织活动和形成社会行为经验的方法

C.执行调整、纠正和鼓励学生行为与活动的职能的方法

D.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

标准答案:D

3、方法论意义上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A.启示发、塑造法、雕琢法、树人法、系统或综合法等

B.启示发、塑造法、系统或综合法

C.思维训练法、情感陶冶法

D.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标准答案:A

4、具体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A.启示发、塑造法、雕琢法、树人法

B.思维训练法、情感陶冶法、理想激励法、行为训练法、修养指导法

C.道德美育的方法、“争论状态”的方法、“地图上旅行”的方法

D.理想激励法、行为训练法、修养指导法

标准答案:B

5、O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

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A.情感陶冶法

B.思维训练法

C.理想激励法

D.行为训练法

标准答案:A

6、()是指通过适当方式促进学生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进行道

德道德教育的方法。

A.情感陶冶法

B.思维训练法

C.理想激励法

D.行为训练法

标准答案:C

7、苏霍姆林斯基将道德理想的形成和激励过程称为“思想生活”的

过程。具体做法包括()

A.思维训练法、情感陶冶法、理想激励法

B.道德美育的方法、“争论状态”的方法、“地图上旅行”的方法

C.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D.启示发、塑造法、雕琢法、树人法

标准答案:B

8、德育方法的组合应当依据的基本原则是()

A.效果原则、、系统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B.系统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C.统一的原则、目标性原则

D.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标准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直接影响德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

个因素()

A.教师和学生因素

B.对德育过程的理解与设计

C.德育过程中德育目标的影响

D.德育过程中德育内容的影响

E.德育过程中德育手段的影响

标准答案:ABCDE

2、下面关于德育方法与德育方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德育方式和德育方法不可以互相转化、互相代替

B.德育方式对德育方法来说具有局部、从属的性质

C.德育方法与德育方式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的

D.没有具体的德育方式,也就无法形成由这些方式组成的有联系的组

合即德育方法

E.德育方式和德育方法在一定教育情境中可以互相转化、互相代替答

案“BCDE

3、如何理解德育方法的选择标准?()

A.这一标准可以表达为最为经济地达成最大、最佳的预期道德教育效

B.最大、最佳的道德教育效果,主要指在德育目标的完成上取得最大

的正面成效

C.避免产生不良作用,将负效应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

D.用最为简单、负担最轻的方式去取得效果

E.最佳的德育方法应当是效果最大、负担最小的统一

标准答案:ABCD

4、德育方法的特点至少有如下几点()

A.德育方法所要完成的任务较为特殊

B.对应用德育方法的主体要求较高

C.复杂程度高

D.以直觉为主

E.以实际训练为主

标准答案:ABC

5、运用讲授法,应当扬长避短,努力做到()

A.讲述内容

B.讲述方法

C.注意内容的组织

D.注意学生的发动

E.注意语言艺术

标准答案:CDE

三、判断题

1、德育目标是教育方法选择的最终标准,同时,德育目标也依赖德

育方法等作为中介去完成。

标准答案:对

2、德育方式和德育方法不可以互相转化、互相代替。

标准答案:错

3、对德育方法的分类认识,有助于对德育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标准答案:对

4、德育方法从其抽象程度上首先可以划分为方法论意义上的德育方

法和具体做法上的德育方法。

标准答案:对

5、方法论意义上的方法只有5种。

标准答案:错

6、思维训练法指的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

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标准答案:对

7、关于德育方法的灵活运用,应当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方法上

的因材施教,二是打破方法认识上的思维定式。

标准答案:对

8、德育方法需要灵活运用,所以无章可循。

标准答案:错

第九章德育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主体实际上就是()

A.教师主体

B.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主体互换

D.在德育过程中充分注意道德学习主体性发挥为自己道德教育活动

最大主体性目标的道德教育工作者一教师

标准答案:D

2、一般来说,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是()

A.道德素养、专业素养、教育素养

B.个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

C.学科专业水平、一般文化素养

D.教育信念、教育观念、教育技能

标准答案:A

3、专业素养主要包括()

A.个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

B.学科专业水平、一般文化素养

C.教育信念、教育观念、教育技能

D.道德素养、教育素养

标准答案:B

4、教育素养包括()

A.个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

B.学科专业水平、一般文化素养

C.教育信念、教育观念、教育技能

D.道德素养、教育素养

标准答案:C

5、关于德育主体的自修,除了一般在道德、专业和教育上的修养方

法之外,特别应当注意的策略有()

A.德育使命策略、科研带动策略、实践与反思策略

B.德育使命策略

C.科研带动策略

D.实践与反思策略

标准答案:A

6、德育主体素养水平的提升,主要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

A.专业德育工作者的培训

B.非职业德育工作者的培训

C.职业德育工作者的自修

D.培训和自修

标准答案:D

7、所谓()的尺度,是说教师具有合乎道德教育规律的“科学”的

素养。

A.“善”

B.“美”

C.“真”

D.专业素养

标准答案:C

8、O的意义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所有教师认可道德教育的使命。

A.德育使命策略

B.科研带动策略

C.实践策略

D.反思策略

标准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对德育主体作用的正确认识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点?()

A.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发挥的核心是学习主体道德学习的主体性发挥

B.德育主体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引导上

C.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发挥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处理价值引导和尊重学

生之间的关系

D.在师生关系上采取绝对立场

E.保持绝对的价值中立

标准答案:ABC

2、下面关于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由三个基本维度构成,即道德素养、专业素养

和教育素养

B.教师的道德素养包括个人道德素养和教师职业道德

C.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水平和一般文化素养

D.教育素养包括教育信念、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

E.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优良的德行

标准答案:ABCD

3、怎样用真、善、美三个尺度看待德育主体的素质结构?()

A.“善”简而言之是指教师的道德素养

B.所谓“真”的尺度是说教师具有合乎道德教育规律的“科学”的

素养

C.所谓“善”的尺度是指教师作为德育主体也应当具备合目的性素

D.道德教育主体应有社会性和人道性

E.以“美”的尺度要求教师作为德育主体的素养

标准答案:ABCDE

4、以“美”的尺度要求教师作为德育主体的素养的主要内容是()

A.教师应当善于挖掘道德教育内容中的审美因素,善于使学生以欣赏

的心态去关照人类的道德智慧和道德人格的美丽

B.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能够充分利用艺术形式去开展道德教育

活动

C.教师的道德教育活动本身应当具有“疤丁解牛”一样娴熟的技巧,

使道德教育本身成为一种教育艺术

D.教师具有合乎道德教育规律的“科学”的素养

E.教师作为德育主体也应当具备合目的性素养

标准答案:ABC

三、判断题

1、从历史发展和现实存在两个方面看,德育主体有两种形态,即专

门和非专门的“德育工作者”。

标准答案:对

2、德育主体的分化实际上是对德育特殊性的认可,也是德育主体需

要专门知识、专门训练的一大理由,所以道德教育的责任只有专门的

德育主体负责。

标准答案:错

3、德育主体素养水平的提升,主要应当通过培训和自修两大途径。

标准答案:对

4、德育主体素养的培训不需要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部分来研究。

标准答案:错

5、实际上只要教师有自己的科研意识,就会有学习德育理论、改进

德育工作的冲动。

标准答案:对

6、德育主体素养的提高至设计德育或教育系统本身。

标准答案:错

7、社会环境的改善对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标准答案:对

8、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道德教育事业的发展不需要整个社会对德

育的高度重视。

标准答案:错

第十章德育的社会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环境有哪两种状态()

A.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B.作为德育影响源的社会环境和作为德育影响的社会环境

C.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D.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标准答案:B

2、关于作为直接影响状态的那部分学校德育社会环境如何最大限度

地实现其德育价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校德育之社会环境影响的有序化

B.社会及学校德育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应变机制建设

C.社会环境影响的有序化要求社会主体有大德育的自觉意识

D.关键在于其中介机制的建设

标准答案:D

3、()是个体成长和学校德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A.群体心理

B.个体心理

C.阶级心理

D.民族心理

标准答案:A

4、影响学校德育的社区环境因素主要有()

A.社区的经济及社会特征、社区文化特征、社区教育

B.社区的经济及社会特征、社区教育

C.社区文化特征、社区教育

D.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特征

标准答案:A

5、O是指难以人为调节的环境因素,如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结构、

家长职业及文化程度等。

A.家庭环境的主观环境

B.家庭环境的类型

C.家庭环境的特征

D.家庭环境的客观环境

标准答案:D

6、()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德育对象,一是从心里层面上,二是从家

长的影响力上。

A.家庭气氛

B.家长的期望

C.家庭的主观环境

D.家庭的客观环境

标准答案:A

7、以下关于大众传媒对德育的影响错误的是()

A.构成学校德育的环境

B.参与塑造学校德育对象

C.直接影响学校德育诸环节

D.对学校德育只有负效应

标准答案:D

8、()是德育环境的主体力量。

A.社会

B.政府

C.社会、学校、政府

D社区

标准答案:C

1、与学校教育所提供的个体道德成长的情境相比较,社会环境带有

许多显著的特点,主要是()

A.普遍性与开放型

B.文化性与隐蔽性

C.互动性与创造性

D.单一性与封闭性

E.互动性与隐蔽性

标准答案:ABC

2、作为德育影响源的社会环境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于其中介机制的建

设,中介机制大致是()

A.社会制度

B.学校角色

C.活动贯通

D.传媒建设

E.学校教育

标准答案:ABCD

3、学校德育的宏观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A.社会氛围

B.社会经济

C.社会政治

D.社会文化

E.社会心理

标准答案:BCDE

4、作为学校德育的微观外环境,家庭环境主要特殊性有()

A.家庭环境的主动性

B.家庭环境是学习德育的基础环境

C.家庭环境作用具有深刻性

D.家庭环境与学校德育具有互补性

E.家庭环境的自觉性

标准答案:BCD

三、判断题

1、社会环境与学校德育的成熟和自觉程度,可以通过德育影响源环

境转化为德育影响环境的程度去确定。

标准答案:对

2、社会环境因素如何组合形成其功能,关键之一也在于组合各要素

的制度。

标准答案:对

3、个人心理是个体成长和学校德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标准答案:错

4、社区环境始终是在它与教育、德育的互动中动态发展的。

标准答案:对

5、首属群体的特征决定了家庭环境的高频、隐蔽、亲切诸特征,从

而决定了其对儿童和青少年德育影响的深刻性。

标准答案:对

6、建立优化的学校德育之社会环境,只需要发挥学校的主体性。

标准答案:错

7、一定程度的政府对社会生活尤其是德育社会环境的调控和改造是

十分重要和必须的。

标准答案:对

8、只有全社会建立起了较为充分的对于学校德育的义务感和德育的

自觉,我们所追求的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优化才可能变为现实。

标准答案:对

试卷二:(答案附后面)

第1题:狭义的德育专指O

A.道德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教育

D.法制教育

第2题: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之一是受()

A.美国教育学的影响

B.德国教育学的影响

C.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D.英国教育学的影响

第3题: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

度和国际关系

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是O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制教育

第4题:我国德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

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属于O

A.思想教育的范畴

B.政治教育的范畴

C.道德教育的范畴

D.法制教育的范畴

第5题: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侧重()

A.思想教育部门

B.政治教育部门

C.道德教育部门

D.法制教育

第6题: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望多”的原则。“守

一”指的是()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制教育

第7题:率先提出“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拉开了道德教育本

质讨论序幕的学者是()

A.王逢贤

B.鲁洁

C.班华

D.钟启泉

第8题:德育对精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造与创新,指的是它

的()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自然性功能

第9题:德育能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这体现了它的O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自然性功能

第10题:学校德育通过系统的德育学科课程,可以向学生传播一

定的政治理论,这体现了它的()

A.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

C.政治功能

D.自然性功能

第11题:学校德育通过哲学及各科教学可以在新一代的思想上系

统、完整地树立起作为世界观一部分的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这

体现了它的()

A.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

C.政治功能

D.自然性功能

第12题:通过德育形成和发展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这体现了德

育的()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自然性功能

D.个体发展功能

第13题:通过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

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

上的享受,这是德育的()

A.文化功能

B.自然性功能

C.个体发展功能

D.个体享用性功能

第14题: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

德育目的产生于德育活动之前,这体现了德育目的的()

A.超越性

B.可能性

C.预见性

D.教育性

第15题: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道德品质,

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是德育的()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制约功能

第16题:认为德育目的应该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超越于一切利

己欲望之上的“超人”,即具有“神性”的人。,这是德育的

O

A.神学目的论

B.个人中心目的论

C.社会中心目的论

D.教师中心目的论

第17题:强调个人价值的权威性和独特性,认为德育目的在于提

升受教育者个体的价值,使他们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体,实现道德上

的自由或自治。这是德育的()

A.神学目的论

B.个人中心目的论

C.社会中心目的论

D..教师中心目的论

第18题:认为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社

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

是德育的()

A.神学目的论

B.个人中心目的论

C.社会中心目的论

D.教师中心目的论

第23题:我国《中学德育大纲》颁布于O

A.1983年

B.1993年

C.1995年

D.2000年

第24题:德育内容与生活、劳动融为一体,在呈示形式上具有

非专门、不自觉的特点的是O

A.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B.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C.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D.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第25题: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德育内容呈示形式

上具有绝对灌输特色的是()

A.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B.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C.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D.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第26题:学校德育由对灌输模式的批判走向对自主道德、理性能

力等等的强调,德育内容的呈示形式方面开始出现许多尊重道德学

习主体性的努力的是()

A.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B.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C.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D.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第27题:以生活为基础来开展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

生活的基石之上,在性质上应()

A.凸显生活性

B.实践道德生活

C.取材于现实生活

D.通过实际的生活

第28题: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杜威

第29题: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杜威

第30题: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杜威

第31题: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关心

A.个体内部的冲动、思想、感情

B.外显的行为

C.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D,隐性课程的设计

第32题: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天生的无意识

结构部分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第33题: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控制

本我,但是以来自本我的能量为依托的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第34题: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作为人格的象征、社会道

德的代表,是人格的最后形式而且是最文明部分的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第35题:柯尔伯格进行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研究时采用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两难故事法”

C.“推理故事法”

D.“自述故事法”

第36题:德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超越于一切利己欲望之

上的“超人”,即具有“神性”的人。

第37题:他律是指那种不重视人的价值,靠外部力量使人接受一

定的道德观念和履行一定的道德规范,并依靠社会舆论和社会奖惩

等为动力,促使人在思想上和言行上循规蹈矩。

第38题:自律是指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和驱动力依靠理性、信念和

道德良心,依靠内心自觉,并靠外力强制。

第39题: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望多”的原则

第40题:德育的文化功能是指德育对精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

造与创新

第41题: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o

为往圣继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