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上·山东青岛·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灯头蔡楠马本斋[注]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延安,见到毛主席。而今,他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这天,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将党中央的电文交到了马本斋的手中。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同志:党中央问候你和全体指战员。你们以大智大勇,驰骋于华北平原,取得了卓著战绩。为了消灭西北五马犯匪,党中央决定,命你部速来延安,接受重任……他念着电文,如沐春风,已见消瘦的脸上泛起了大团大团的红晕。他又一次哼起了那首他最喜爱的歌:山头月儿明,沙河水流涌,谁愿受这奴隶的命,谁愿看强盗横行。我们在这儿生长,在这儿健壮,几百代了……而今我们要去远行——他在离开家乡去口外谋生时就是唱着这首歌走的,他在离开东北军刘珍年师长解甲归田的时候就是唱着这首歌走的,他在离开冀中根据地来到冀鲁豫边区时也是唱着这首歌来的。而今他又唱起了这首歌,后面的一句是他自己加的。本来他还要加上几句的,但是他觉得从脖颈到后脑勺的部位突然疼了一下。他没在意,想站起来,这时候又疼了一下,而且是钻心的那种疼。他一下子就跌在了床上,头撞到了墙。他大喊一声,小金——警卫员小金跑进来了,扶起了他,司令员,你——药!马本斋嘴里吹出了一口气。小金觉得这气里有了燥热的成分。他连忙从急救包里拿出了一小瓶药膏,跳上床,摘下马本斋的军帽,看到了他后脖颈上那个疮已经被墙撞破了,一股脓水流了出来。他大嚷,司令,破了,这土医生的药膏不管用,去后方医院看看吧——马本斋制止了小金,拿过小药瓶来,用手指捅出来一小块药膏,自己抹上了。他站起来,扎上腰带,戴上军帽,将手伸了过来。司令这是要枪。每次司令一伸手,小金就赶紧将枪从墙上摘下来,快速地递过去。而这次,小金没动,说,司令,去医院吧?要不我去叫军医!马本斋一拍桌子,大声喊道,胡闹,去什么医院?喊什么军医?不就是一个小疙瘩吗?哪个人还不长个小疙瘩?他自己取了枪,噔噔噔跑到了院里,喊道,走,咱们去找政委,通知大队以上的干部来司令部开会,我要亲自把这好消息传达到大队长这一层!还没走出司令部的院门,马本斋就摔倒了,小金听到了他高大的身躯倒地的沉重声音。几天里,马本斋一直高烧不退昏迷着。其实,他脖颈上长的不是普通的小疙瘩,是特别厉害的对口疮,必须动手术。杨得志司令来看望马本斋了,还带来了冀鲁豫军区的指示:命马本斋去军区后方医院治疗。不能去延安了。不能去见毛主席了。马本斋放飞的心又回到了体内。他只能在病床上想象毛主席的样子,想象延安的样子了。杨司令带领同志们去延安了。李医生、杨护士和妻子孙淑芳一起留下来照顾马本斋。同时留下的还有一个连的战士,他们护送马本斋去后方医院。马本斋在颠簸中醒来,看着身前身后有这么多战士围着他,护送他。他命令担架停了下来,大声喊道,去,叫你们连长,叫你们连长来!连长来到了马本斋的担架前。马本斋说,我只是一个病人,一个普通的病人,不用这么多的人护送!你们立刻去追赶部队,给我留下一个班就行了。连长说,马司令,这是杨司令的命令!马本斋说,你追上杨司令,就说是我让你归队的,到延安替我多杀几个敌人吧!连长没办法,只得留下一个班,含泪敬礼,带着其余的人踏雪追赶队伍去了。来到冀鲁豫后方医院,动了手术,马本斋的病情还是不见好转。夜深了。昏迷几天的马本斋醒来了。妻子淑芳赶紧端过一碗水去。他喝了两口水,望着屋里的油灯,皱了皱眉。淑芳问,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马本斋嘴唇动了几动,想说话却没说出来。淑芳将耳朵凑上前去,听到了马本斋的喃喃细语,淑芳啊,现在根据地灾荒这么严重,群众非常艰苦……淑芳说,你也够苦的了,好几天没正经吃东西了。马本斋摇摇头,我说的不是这个。我是说油这么贵,不应让灯头这么大。这是浪费啊!咱们是养病的,能替公家节省……节省一分,就会使边区人民的负担减轻一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淑芳拿起一根树枝,慢慢地将灯头拨到了最小。病房里暗了下来,马本斋睡过去了。桌上,灯头如豆,眨了几下眼,不甘心地灭了。(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注]马本斋(1901-1944),中国共产党党员,回族,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本斋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延安,见到毛主席,这表现了他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体现了他真挚而朴素的革命情怀。B.马本斋不听警卫员小金的劝告,执意取枪,拒绝去医院,反映出他军人性格中固执鲁莽的一面。C.“胡闹,去什么医院?喊什么军医?”“到延安替我多杀几个敌人吧”这些平易质朴的话,表现出马本斋的性格与革命初心。D.本文以第三人称叙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多角度表现马本斋的英雄本色。这与铁凝《哦,香雪》讲故事的方式有相同之处。2.关于文中马本斋哼唱歌曲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谁愿受这奴隶的命,谁愿看强盗横行”表达了人民反抗压迫、向往美好的心声。B.马本斋自己加上的歌词“而今我们要去远行——”,传达出他得知要去延安的喜悦心情。C.小说用“唱着这首歌走的”“唱着这首歌来的”这几句,巧妙概括了马本斋跌宕起伏的一生。D.马本斋哼唱歌曲,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也为下文他无法奔赴延安埋下了伏笔。3.文章最后一段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请简要点评本文作为一篇历史小说的选材特点及效果。【答案】1.B2.D3.①表现了马本斋尽管身患重病仍心系百姓疾苦的的崇高品质。②含蓄地表现了马本斋壮志未酬不幸病重的不甘与遗憾。③暗示马本斋病情严重难以治愈。4.①选材尊重历史。马本斋及他身边的人都是历史中的真实人物,如杨得志、淑芳,塑造了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马本斋形象。②选材典型。如马本斋拒绝一个连的护送,表现了他无私忘我、杀敌报国的品质。③以小见大,如“灯头”的故事,细腻生动,感人至深,展现了马本斋爱国为民、清正廉洁,使人物形象立体全面。【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反映出他军人性格中固执鲁莽的一面”理解错误,反映出性格中坚强无畏的特征。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D.“也为下文他无法奔赴延安埋下了伏笔”理解错误,与下文“无法奔赴延安”情节无关。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最后一段“桌上,灯头如豆,眨了几下眼,不甘心地灭了”,写灯火熄灭,含蓄的写出马本斋生命之火熄灭的结局。马本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想着百姓,想着为国家人民省下灯油,表现了马本斋尽管身患重病仍心系百姓疾苦的的崇高品质。“不甘心地”写出了马本斋没有能够见到毛主席,没有完成革命事业就牺牲了,含蓄地表现了马本斋壮志未酬,不幸病逝的不甘与遗憾。也暗示马本斋病情严重难以治愈。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文作为一篇历史小说,选材尊重历史。如马本斋及他身边的人都是历史中的真实人物,如杨得志给马本斋送通知,代替马本斋去见毛主席等故事情节、淑芳照顾马本斋生活等,通过马本斋和这些人物的交往,基本上还原了历史事实,塑造了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马本斋形象。②选材典型。塑造马本斋形象抓住典型故事,如“马本斋说,我只是一个病人,一个普通的病人,不用这么多的人护送!你们立刻去追赶部队,给我留下一个班就行了”“马本斋说,你追上杨司令,就说是我让你归队的,到延安替我多杀几个敌人吧!”马本斋拒绝一个连的护送,表现了他无私忘我、杀敌报国的品质。③以小见大,如“灯头”的故事,“马本斋摇摇头,我说的不是这个。我是说油这么贵,不应让灯头这么大。这是浪费啊!咱们是养病的,能替公家节省……节省一分,就会使边区人民的负担减轻一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描写细腻生动,感人至深,抓住典型细节展现了马本斋爱国为民、清正廉洁,使人物形象立体全面。(2023上·河南安阳·高一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贾长沙痛哭郭沫若贾谊自从受了一些老头子的嫉妒,在汉文帝面前中伤了他,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之后,总是爱哭。他本来是腺病质的人,失意以来对于摄生①既毫不注意,而长沙又是卑湿的地方,是结核菌的最良的培养园地,不知几时那种微细的菌芽已经窜进了他的肺部,和那些老头子们响应了起来,正在内外夹攻。贾谊早就预料到他自己是不能长寿的。他在长沙忧郁了四年,自己的身子总是一天一天地消瘦,晚上爱发微微的热候,夜里爱出盗汗。这样的情形使他愈见伤心,他觉得对于老头子们是败北了,因此便想效法他的精神上的先生屈原跑去跳进湘水里淹死,也不知道有多少次。在汉文帝的前元八年,贾谊谪贬长沙的第五年上的夏天,天上出了彗星。这一来便弄得人心惶惶,以为天下会又要闹到三二十年前的刘项争霸时的那样的大乱子,连汉文帝也有点疑神疑鬼起来了。贾谊在那时候正随着长沙王入朝,进了京城,文帝便忽然想起了他,要特别召见他,叩问他关于彗星的意见,这事情是没有受阻止的,因为嫉妒贾谊的那些老头子,如灌婴死于病,周勃死于狱,冯敬死于暗杀,大多已经不在人世,而贾谊自己自从被谪以后也没有往年那样的受人嫉妒了。在一天晚上,几个彗星正在东方拖长尾巴的时候,文帝在宣室里召见贾谊,旁边只有一位胖子丞相张苍侍坐。贾谊是荀子学派的嫡系,他是一位合理主义者,对于鬼神妖异是取着否认的态度的。他对着文帝直率地表示了他的这种意见。——“彗星是不足怕的,”他说,“彗星这种东西只是稀罕的自然现象,怪异诚然是可以怪异,但用不着害怕,因为它于人事的休咎并没有关系。没有知识的人因怪而生畏,狡黠的人便乘着这种机会图谋不轨;这样一来,便像两者之间果然是有密切的关系,愚民们便会响应起来,于是乎也就可以酿出大乱。执政的人在这时候是应该加以善导的,开发民智自然是根本的办法,但这种办法不能应急。有应急的办法是利用民众的常识来加以新的解释,譬如彗星像扫帚,就说这是除旧布新的意思,是天老爷提起了扫帚来扫除天下的弊端,扫除国家的外患。这样一来,一般没有知识的人便可以得到安心,狡黠者也就无机可乘了。”他这番意思,不用说是荀子的《天论》的祖述②,但在文帝是闻所未闻。文帝真是高兴得什么似的,他得到安心之后,便于彗星之外更探问了好些天文上的事情,一谈便谈到了夜半。兴奋着的贾谊早是忘记了自己的病体的,他只觉得自己的精神不知怎地分外地振作。文帝听得也真是专心,在贾谊说话的时候,把自己的坐席向前移动了好几次,几乎和贾谊接起了膝来。但是,胖子丞相的张苍却有点不大安稳了。张苍是习天文律历的人,他在旁边听着贾谊的“除旧布新”的话,觉得就像是在暗射自己,又看到文帝那样地倾心,隐隐感觉着自己的位置和权威有点动摇,但他一点也不露声色。室中的铜壶漏滴了三下。张苍这时候才很稳静地说:“贾先生的除旧布新的话是极应该采纳的,明天便好下出诏书布告天下。但今晚已经夜深了,贾先生身体不甚健康,皇上也不好过劳,我看今晚的谈话可以告一终结了。”文帝听了张苍这话才觉察到了贾谊的病体上来,他看他瘦削而苍白得和蜡人相仿佛,但两颊泛着红潮,两眼放着极有深度的黑光。——“是的,”他应着张苍的话说,“贾生,你的身体大不如前了。今晚你请休息,明晚我们再谈。”贾谊便先退下去了,之后,文帝又对着张苍吐露了一下自己的对于贾谊的倾心。——“贾生毕竟是一位天才,”他说,“很久不见他,以为我自己的识见是超过了他的,但今晚听起他的话来,当今的人实在是没有一个能够赶得上他的。”——“是,是,是,”张胖子回答着,“贾先生的确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天才。有天才的人是不同凡俗的,因此也有好些人不了解他,嫉妒他。我记得他在长沙作过一篇《吊屈原赋》,那文字真真是屈原再来。那里面有几句是‘呜呼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鸮翱翔’,真是契合屈原的身世;但一般的人便不很了解他,说他明明是借题发挥,存心毁谤朝廷;说他把自己比成屈原,把陛下比成楚襄王;真真是‘曲高和寡’呢,贾先生如再涵养得几年,我看是愈会得到人望的。贾先生终竞是未来的大器啦。”就这样,贾谊又受了老头子的一箭。贾谊经过一次召见之后,他的意见果然遭了采纳,他的位置也得到超迁:他由长沙王的太傅被调为了梁王的太傅。同是藩王的太傅本来是没有什么高下,但梁王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少子,而梁与京师的距离也比长沙的更近了,这番调动的确是一种实质上的超迁,因此贾谊的精神比起从前来也就愉快得很多了。(有删改)【注】①摄生:养生,保养身体。②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将朝中的一些官员称为“老头子”,一方面是因为贾谊年轻,另一方面也有讽刺意味。B.贾谊受到特别召见,是因为那些嫉妒他的“老头子”都已去世,他被贬后也不再遭人嫉妒。C.张苍为人心机深沉,感到自己的权势和位置受到威胁时,便不动声色地对贾谊“放暗箭”。D.文中多次描写贾谊生病的状态,作用并不相同,开头反映了他忧郁的复杂原因,中间“瘦削而苍白”反衬了其精神的振奋。6.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这篇小说“故事”与“新编”的文本特征的一项是(
)A.文帝向贾生问计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B.“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虚构细节、掺入现代语词、使用杂文笔法等。C.对“故事”进行“新编”,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D.描写生动形象,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引人人胜。7.在文中,贾谊的心情有过多次变化,请简要分析。8.文中是如何表现贾谊的才华的?请简要分析。【答案】5.B6.D7.①他受中伤而被贬为长沙太傅之后,加上身体原因和不服水土的原因,他变得非常忧郁,非常伤心,甚至想效法屈原投江而死。②文帝在宣室里召见他时,他慷慨陈述自己对于彗星出现的见解及应对的办法,非常兴奋和振作。③他的意见被采纳,位置得到超迁之后,他的精神愉快多了。8.(1)正面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贾谊对彗星出现的见解和提出的应对策略来表现。他认为彗星的出现于人事的休咎无关,应对的根本办法是开发民智,应急的办法是利用民众的常识来加以新的解释。(2)侧面描写(衬托):①受到一些“老头子”嫉妒,遭受中伤被贬。②通过文帝的态度来表现。如文帝听到贾谊的意见后,非常高兴,安下心来和贾谊谈到半夜,而且把自己的坐席向前移动了好几次。③通过张苍的反应来表现。张苍听到贾谊向文帝陈策时才华横溢,隐隐感觉着自己的位置和权威有点动摇,回答文帝的话时,在不得不承认贾谊的才华的同时,趁机向贾谊“射暗箭”。【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都已去世”错误。文中是“大多已经不在人世”。“不再遭人嫉妒”错误,文中说“也没有往年那样的受人嫉妒了”,张苍属于嫉妒他的人。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文体特征的能力。D.“描写生动形象,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属于一般小说应该具备的特点,不能体现“故事”与“新编”的文本特征。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情节的能力。①他受中伤而被贬为长沙太傅之后,“他本来是腺病质的人”加上“长沙又是卑湿的地方”导致“不知几时那种微细的菌芽已经窜进了他的肺部”,“他在长沙忧郁了四年”,非常伤心,甚至想效法屈原投江而死。②文帝在宣室里召见他时,“他是一位合理主义者,对于鬼神妖异是取着否认的态度的。他对着文帝直率地表示了他的这种意见”他慷慨陈述自己对于彗星出现的见解及应对的办法,“兴奋着的贾谊早是忘记了自己的病体的,他只觉得自己的精神不知怎地分外地振作”贾谊非常兴奋和振作。③他的意见被采纳,位置得到超迁之后,“这番调动的确是一种实质上的超迁,因此贾谊的精神比起从前来也就愉快得很多了”。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1)文章第六段主要是通过贾谊的语言正面表现了贾谊的才华。他认为彗星的出现“于人事的休咎并没有关系”,“开发民智自然是根本的办法”,“有应急的办法是利用民众的常识来加以新的解释,譬如彗星像扫帚,就说这是除旧布新的意思,是天老爷提起了扫帚来扫除天下的弊端,扫除国家的外患”。贾谊能够对彗星的出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应对的策略,表现了他的才华出众。(2)①“贾谊自从受了一些老头子的嫉妒,在汉文帝面前中伤了他”遭“老头子”嫉妒侧面衬托了他的才华出众。②“文帝听得也真是专心,在贾谊说话的时候,把自己的坐席向前移动了好几次,几乎和贾谊接起了膝来”,文帝不断向贾谊靠近是因被贾谊才华的吸引。③“看到文帝那样地倾心,隐隐感觉着自己的位置和权威有点动摇”张苍听到贾谊向文帝陈策时才华横溢,隐隐感觉着自己的位置和权威有点动摇,回答文帝的话时,“贾生毕竟是一位天才,”在不得不承认贾谊的才华的同时,“真真是‘曲高和寡’呢,贾先生如再涵养得几年,我看是愈会得到人望的”趁机向贾谊“射暗箭”。张苍的行为侧面衬托了贾谊的才华。(2023上·云南曲靖·高一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北面山河杨海蒂当我来到陕北的榆林横山,目睹“龙隐之脉”横山山脉穿过黄土高原横亘天际,亲见无定河淌过塞北沙漠漫延横山全境,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陕北的深冬季节,让我感觉犹如置身于西伯利亚般寒冷,峁塬上衰草枯黄,刺骨寒风将我的脸抽打得生疼。我瑟缩在超厚的大棉袍里,循着时间的线索,探听四散于大地之上的历史回响。踏足横山这座古城,古堡古寺很多,建筑艺术一脉相承。始建于明代的响水堡龙泉大寺,是横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其名源于寺内的龙井。响水堡盘龙寺闻名遐迩,史志记载,盘龙山“横江怪石,盘绕无定河边,远望若踞河中,石如盘龙,故名”,盘龙寺因山得名。然而,比起大名鼎鼎的波罗堡接引寺,龙泉大寺和盘龙寺就逊色多了。波罗,山环水抱,万壑朝宗,秦直道纵贯其境,无定河流贯其境,古长城横贯全境;波罗,北魏建城,明初建堡,城堡雄踞大漠边关,崛立无定河畔,坐落长城脚下。波罗的来头不得了,《怀远县志》记述;“波罗堡西山石峻起,上有足形,一显一晦,俗传为如来入东土返西天之所,故构波罗寺,供如来像于其中。”黄云山上的波罗,弥漫着佛光紫气,乃“佛掌上的明珠”“来自天国的地方”。然而,波罗不只有香火,还有战火;不只有诵经,还有杀伐。所以,在凝紫、重光、凤翥、通顺这四座城门里,既建有玉帝楼、三官楼、魁星阁、城隍庙、老爷庙等佛道庙宇,也建有总兵关、中协署、参将府、守备署、炮台、箭楼、钟楼等军事设施。座座城门,气势恢宏;处处城楼,尽显峥嵘。我非常喜欢波罗的建筑风格,不雕龙画凤,不金碧辉煌,大气不失精致,简约而又典雅。整座城堡呈灰色基调,有佛门静穆之气,宜于安放心灵。无论手持玉帛者,还是手持干戈者,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虔诚的佛教徒,这些帝王都有波罗情结:李继迁驻军于此;李元昊奉佛教为国教,将接引寺定为国寺,将波罗作为粮仓“金窖”;康熙大帝御驾亲征噶尔丹时,专程绕道波罗驻跸礼佛,御笔亲题“接引寺”;乾隆皇帝为接引寺御书“慈悲千古”,并特赐匾额;嘉庆皇帝钦遗御用红绸,上书“奇佛一座,万古留传”……登上灵霄塔,远眺无定河,“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悲壮又凄美的诗句,立刻涌上心头。“无定河边暮笛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同样令我“登高望远,心中生悲”。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养育了无数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榆林地接甘、宁、蒙、晋,又是明清朝廷流放京官之所,历史上多民族的融合,赋予横山人强健的体魄,壮阔绝域对民众人格的潜移默化,使横山人拥有悍勇刚烈的性格。天辽阔,地苍茫,残阳似血,山峦如画,望着宇宙八荒,听着天籁之音,心底百转千回,顿生苍凉之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文人情调的感伤,陕北劳动人民有自己的情感宣泄方式——吼信天游。当孤独的牧羊人,失意地踟蹰在拦羊的崖畔上;当辛勤的庄稼汉,孤寂劳作在空旷的圪梁梁上;当赶牲灵的脚夫,独自行走在荒凉的山道上;当窑前院落的婆姨,思想起离家远行的那个人……信天游就油然而生脱口而出。高亢悠长的曲调,随天而游跌宕起伏;九曲回肠的歌声,唱尽了人生的况味。横山不仅孕育了粗犷豪放的信天游,更有横山老腰鼓留存于世。老腰鼓,又称“文腰鼓”,根据庙宇石碑的文字存证,它出现的年代可追溯到明代中期。古时戍守长城的士兵,身佩腰鼓作为报警工具,发现敌情即鸣鼓为号。在骑兵阵战冲锋中,也以腰鼓助威,激发将士斗志。打了胜仗,将士击鼓起舞狂欢。边民久居塞上,也习而为之,于是腰鼓逐渐应用于民间娱乐,演变成激昂刚劲、带有军旅色彩的腰鼓艺术。声声鼓响融入陕北人的血脉。遥想当年,陕北儿女在响水堡“闹红”,成立农民讲习所,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之后,数万名横山儿女跟着刘志丹上横山,组建游击队与敌人浴血奋战,游击战争风起云涌,横山开创出红色根据地、诞生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为创建陕甘宁边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载入史册的横山起义(波罗起义),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打开了通道,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走在横山大地上,脚下是世界上最广最深的黄土,随处可触摸到历史的印痕,随时可感受到历史散发的华光,时刻倾听到那激越昂扬的历史交响。我对横山高山仰止。(选自2019年第1期《北京文学》,有删改)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写作者深冬季节来到横山,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同时对刺骨的寒风和枯黄的衰草的描写,还突显了陕北地区环境的艰苦。B.作者详细叙写波罗,既突显了波罗孕育了横山文化,养育了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精神气质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气息。C.文章详细列举波罗四座城门里的三官楼、魁星阁等佛道庙宇和总兵关、中协署等军事设施,主要是为表现波罗建筑的气势恢宏。D.文章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辅以对横山文化、历史的叙写与作者的情感抒发,使读者受到历史与文化的精神洗礼。10.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写景中展开文章,又在写景中收束全文,表现出横山山水人文使作者情感发生了变化,思想得到了升华。B.文章写景中引用“无定河”的诗句,运用虚写的手法,既叙写了亲人离散之悲,又渲染了悲壮凄凉之美,增加了文章的诗意。C.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带领读者游览横山古城,领略现实与历史的风景,给读者带来真实贴切的艺术感受。D.文章多处运用修辞,如首段运用的比喻“陕北的深冬季节,让我感觉犹如置身于西伯利亚般寒冷”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别具特色。11.文章对“信天游”和“老腰鼓”的叙写,有何作用?请从结构这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12.有人说:“好的散文,其目的是宣传‘真善美’,是人和自然的调和。”请据此分析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9.D10.C11.结构上:承接上文关于陕北地理环境的描写,正是陕北横山独特的环境孕育出了粗犷豪放的信天游、激昂刚劲的老腰鼓这样的刚劲有力的艺术,通过这样的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豪放热烈的性格特点;这两段艺术形式描写也为下文写陕北人民闹革命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人民才会有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12.①“美”在陕北榆林横山壮美的自然景观,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赋予这片土地以粗犷豪放的壮美。②“美”在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大名鼎鼎的波罗堡接引寺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体现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信天游”“老腰鼓”的描写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③“美”在陕北人民乐观坚强和悍勇刚烈的精神品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历史文化养育了这一地区人民粗犷豪放、乐观坚强、悍勇刚烈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D.“文章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错,文章不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而是侧重对横山文化、历史的叙写与情感抒发。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又在写景中收束全文”错,文章末尾“走在横山大地上,脚下是世界上最广最深的黄土,随处可触摸到历史的印痕,随时可感受到历史散发的华光,时刻倾听到那激越昂扬的历史交响”并非写景,而是抒情。B.“虚写”错,应该是虚实结合。D.“陕北的深冬季节,让我感觉犹如置身于西伯利亚般寒冷”不是比喻,比喻需要本体和喻体不同类,而此句都是在写天气冷。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结构上:承接上文关于陕北地理环境的描写,“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养育了无数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天辽阔,地苍茫,残阳似血,山峦如画,望着宇宙八荒,听着天籁之音,心底百转千回,顿生苍凉之感”,正是陕北横山独特的环境孕育出了粗犷豪放的信天游、激昂刚劲的老腰鼓这样的刚劲有力的艺术,艺术是人的反映,通过这样的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豪放热烈的性格特点;这两段艺术形式描写也为下写陕北人民闹革命奠定了基础,“声声鼓响融入陕北人的血脉。遥想当年,陕北儿女在响水堡‘闹红’,成立农民讲习所,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之后,数万名横山儿女跟着刘志丹上横山,组建游击队与敌人浴血奋战,游击战争风起云涌,横山开创出红色根据地、诞生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为创建陕甘宁边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的人民才会有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多角度探究文本审美意蕴的能力。首先,“美”在陕北榆林横山壮美的自然景观。“当我来到陕北的榆林横山,目睹‘龙隐之脉’横山山脉穿过黄土高原横亘天际,亲见无定河淌过塞北沙漠漫延横山全境,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赋予这片土地以粗犷豪放的壮美。其次,“美”在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文章写到横山的古堡古寺,有始建于明代的响水堡龙泉大寺,响水堡盘龙寺,最主要的是“大名鼎鼎的波罗堡接引寺”。“波罗,山环水抱,万壑朝宗,秦直道纵贯其境,无定河流贯其境,古长城横贯全境;波罗,北魏建城,明初建堡,城堡雄踞大漠边关,崛立无定河畔,坐落长城脚下”,表现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波罗的来头不得了,《怀远县志》记述:‘波罗堡西山石峻起,上有足形,一显一晦,俗传为如来入东土返西天之所……”,给人神秘奇幻之感,引文具有文化底蕴,增添文采美和厚重感,丰富了文章内容;“李继迁驻军于此;李元昊奉佛教为国教,将接引寺定为国寺……’”,这些引述突出了接引寺的重要性,体现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文章还写到了陕北的“信天游”和“老腰鼓”,“高亢悠长的曲调,随天而游跌宕起伏;九曲回肠的歌声,唱尽了人生的况味”“老腰鼓,又称‘文腰鼓’,根据庙宇石碑的文字存证,它出现的年代可追溯到明代中期……于是腰鼓逐渐应用于民间娱乐,演变成激昂刚劲、带有军旅色彩的腰鼓艺术”,这些描写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第三,“美”在陕北人民乐观坚强和悍勇刚烈的精神品格。“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养育了无数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历史上多民族的融合,赋予横山人强健的体魄,壮阔绝域对民众人格的潜移默化,使横山人拥有悍勇刚烈的性格”“声声鼓响融入陕北人的血脉。遥想当年,陕北儿女在响水堡‘闹红’,成立农民讲习所,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后来,载入史册的横山起义(波罗起义),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打开了通道,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历史文化养育了这一地区人民粗犷豪放、乐观坚强、悍勇刚烈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2023上·山东济南·高一济南三中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世间(节选)梁晓声马赛的夏季气候宜人。下午四点多钟时,夕阳高悬在老港口的上方,余晖洒满码头,湛蓝的海水变成了槟榔红,被凉爽的海风吹抚起红鲤鱼鳞片似的波纹。老人们照例在广场上散步,有互相牵手的老夫妇,也有牵着大狗小狗踽踽独行的老人。卡努比埃尔大街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持着相机或画夹信步走来。当地的老人们是他们乐见的一道风景,老人们同样乐得看到来自国内外的游人。夕阳即将投入海中,海里仍有恋水的泳者。躺在沙滩上的泳者仍不愿离去,为的是再多享受一会儿。周蓉从车站宽阔的大理石台阶上缓缓走下。她的头发中有了不少白发,显然超过了她的实际年龄。容颜、体形却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胖瘦适中。长年辛劳,促使她善于调节压力,防止压垮了身体。她的脸庞依然动人,只不过一笑起来眼角就显出鱼尾纹。她很少笑,因为值得高兴的事情还是太少。那样一张脸与头顶隐隐的白发搭配在一起不大协调,女儿曾劝她染发,她也曾动过染发之念,但知道自己属于过敏体质,未敢轻举妄动。玥玥说法国的染发剂很高级,不会让皮肤过敏,当然得请专业技师操作。玥玥说服她并陪去了一次,她一听价格转身便走。她觉得太贵了,绝对不能接受。但她没说价格问题。玥玥哭了,对她说:“对不起妈妈,太对不起你了,都是我不好,把妈妈拖累到了这种地步!”当时,母女二人住在离巴黎不远的小城鲁昂,周蓉在那里一家最大的瓷器店做推销员。很快脱颖而出。除了她的英法两种语言水平和知识分子气质,还因为她来自瓷器的故乡中国,颇能讲出一套鉴赏瓷器的知识。其实,那些来自鲁昂市周边小镇和乡下的女推销员,对她相当排斥,但她的业绩受到老板的公开肯定,而她的亲和力也成功地团结了她们。她们后来赞叹说,如果只听声不见人,外国游客会误以为她是法语广播员转行,而她们自己只不过是普通法国人了!后来她们来到马赛。她应聘到一家国际旅游公司做导游。公司原本安排她在亚洲区。她坚持做欧洲区导游。强烈的自尊心,让她太怕见到国内的熟人了。公司主管问她,做亚洲区导游,经常接待自己的同胞,有什么不好呢?她只得撒谎,说要求做欧洲区导游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时学习德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主管说:“您的想法值得尊重,但您更应该尊重公司的想法。”结果,她还是被分在了亚洲区。那一夜,她重重顾虑,彻夜难眠。第二天,她将自己在法国出版的两部书送给了主管。这两部书销量都不大,一部名为《庄子和他的言行》,另一部是《老子和孔子有什么不同》,都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通俗读物。所得稿费,全用来供女儿上学了。玥玥虽然心气很高,却未能考入巴黎大学,进了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学费比普通大学少不了多少。好在玥玥懂事了,体恤母亲的不易,不但节俭,还经常打工。即便如此,那四年里,周蓉至少身兼两份工作。公司主管翻看了一下书,见都有她的法语签名,难以相信地问道:“您写的?”周蓉点头说:“是的。我还准备写第三部书,一部向中国介绍法国及邻国风情风光的书,所以……”“但这与您坚持要做欧洲区的导游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对方打断了她的话。“如果您是一位经常旅游的人,那么您一定很想知道,一个您所去的国家与哪些国家毗邻?以便预先做出更系统的旅游计划。我无法离开法国,所以只能通过与欧洲游客的接触,间接了解一些法国邻国的旅游资源……”那时,连她都几乎对自己的谎话深信不疑了。“您等一会儿。”主管说,注视着她思忖片刻,拿着她的书走开了。十几分钟后,主管回到了她面前:“您的要求可以实现了。”他又说:“我的上司也希望获得您的签名书。”她说:“会的,我很荣幸。”他说:“他让我转告您,即使您并没写出计划中的第三本书,他也不会认为您欺骗了我们。”“请替我谢谢他,他真是个好人。”她的内心充满感激。周蓉刚刚送走了一批欧洲游客。她在马赛那家旅游公司带团的次数最多,加起来的时间也最长。她是全公司导游中学历最高的,每一批旅游者离开之前,都会给予她这位曾经的中国副教授导游员高度评价。即便在异国他乡,在为生存四处奔波、生活状态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她也表现出了优秀的素质。她聊以自慰的是,自己在法国从未让周家丢人,也从未让祖国蒙羞。列车开走后,周蓉在车站的长途电话室与蔡晓光通电话。尽管没说几句话就挂断了,却并未影响她的好心情。她只是有点儿遗憾,因为自己居然忘了告诉蔡晓光最重要的话——她不久就可以回国了!(有删改)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描写马赛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和谐的人文场景,为全文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同时,又使周蓉从事旅游业这一内容的出现显得不突兀。B.周蓉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知识分子,她曾做过中国大学的副教授,有着良好的气质与修养,这种素质使她能融入社会甚至商业活动中。C.周蓉送给主管《庄子和他的言行》和《老子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两部书,一是为了宣传中华文化,再就是希望以才能打动领导。D.文章写了周蓉的国外生活,表现了普通人的奋斗、担当精神以及融入血液、不会割舍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14.小说里大量情节是以插叙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插叙内容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如插入周蓉在瓷器店做推销员一事,展现了人物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B.补充说明了有关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主题深化突出,插叙内容涉及人物打工等,表现了周蓉为女儿的付出与奉献。C.插叙补充背景材料,丰富文章内容,但不是叙述的中心,只是为中心服务的片断,所以文中的插叙内容可删减而不会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达。D.插叙内容打破了原有的时间叙述顺序,使结构更具变化,曲折有致,避免平铺直叙,如小说从周蓉走出车站写到周蓉在车站的长途电话室与蔡晓光通电话。15.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小说节选部分是如何具体塑造周蓉这一形象。【答案】13.C14.C15.①用外貌(肖像)描写凸显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只不过一笑起来眼角就显出鱼尾纹”“那样一张脸与头顶隐隐的白发搭配在一起不大协调”写国外生活给她的压力,给她的沉重感。②用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周蓉坚持做欧洲区导游,表明她的强烈的自尊心,周蓉与旅游公司主管的对话,可以看到周蓉的智慧等特征。③侧面烘托,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如以玥玥的哭和诉说来表现周蓉的节俭,用其他女推销员的赞叹来表现周蓉的法语水平之高等。【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一是为了宣传中华文化,再就是希望以才能打动领导”错,周蓉之所以送书给主管,是为了让他相信她带欧洲旅游团是为了了解旅游信息,从而完成第三本书,这样她就可以不用带亚洲团,避免见到同胞尴尬了。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的叙事方式的能力。C.“所以文中的插叙内容可删减而不会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达”错,文中的插叙内容起到突出人物的性格,补充说明有关人物和事件,充实内容,深化主题以及打破原有的时间叙述顺序的作用,所以,文中的插叙内容不可以删减,如果删减会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达。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塑造的手法。本文塑造周蓉的形象用到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手法。(1)外貌描写如由“她的头发中有了不少白发,显然超过了她的实际年龄”“她的脸庞依然动人,只不过一笑起来眼角就显出鱼尾纹”“她很少笑,因为值得高兴的事情还是太少。那样一张脸与头顶隐隐的白发搭配在一起不大协调”,再结合“长年辛劳,促使她善于调节压力,防止压垮了身体”可知,国外生活给她的压力,给她的沉重感。(2)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如由“她坚持做欧洲区导游。强烈的自尊心,让她太怕见到国内的熟人了”“那一夜,她重重顾虑,彻夜难眠”这是心理描写,表现她强烈的自尊心;“第二天,她将自己在法国出版的两部书送给了主管”“是的。我还准备写第三部书,一部向中国介绍法国及邻国风情风光的书,所以……”“如果您是一位经常旅游的人,那么您一定很想知道,一个您所去的国家与哪些国家毗邻?以便预先做出更系统的旅游计划。我无法离开法国,所以只能通过与欧洲游客的接触,间接了解一些法国邻国的旅游资源……”这是言行描写,体现了她的智慧。(3)侧面描写如“玥玥哭了,对她说:‘对不起妈妈,太对不起你了,都是我不好,把妈妈拖累到了这种地步!’”通过女儿玥玥的哭诉,表现了周蓉的节俭;“她们后来赞叹说,如果只听声不见人,外国游客会误以为她是法语广播员转行,而她们自己只不过是普通法国人了”通过其他店员的夸赞表现周蓉法语水平之高。(2023上·内蒙古通辽·高一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摆渡叶仲建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西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河东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仿的船。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矩: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河东人也不会登上张摆渡的船,而是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这样一来,张摆渡赚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一段时间倒也相安无事,日子在两个人的摇橹声中流逝。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救女人,发现女人正从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二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色,风雨在张摆渡的额头上刻出了皱纹。为了增加收入,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张摆渡在这摆渡和网鱼中度过了他的时光。他老了,脸上的皱纹越加多了、深了,背部微微伛起。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我又不是养不起你。”“混帐!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有急事总得从河上过。”“他们的钱供了你上了大学。”张摆渡又说。“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叹道。“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了?这几年,你……去哪了?”“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当年,谢谢你,你把这摇船的生意让给了我。”张摆渡踏上岸,指了指河,又紧紧地握住柳摆渡的手。“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老哥,我今天又来抢你的生意了。”“哦?”张摆渡疑惑不解地望着他。“我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建好了,你就没法摇船了。”张摆渡笑了,连连说着:“好,好……”在一声又一声的“好”中,张摆渡很想接下来告诉柳摆渡一件事,关于那年沉船的事。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他还想告诉柳摆渡,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其实,他早就把这个压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5期,有改动)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以张摆渡为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间跨度很长,情节起伏多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B.河东柳姓人家眼红张摆渡靠摆渡过上不错的日子,也置船参与摆渡,抢了张摆渡的生意,张摆渡嘴上不说啥,心里肯定不舒服。C.鲜明的对比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柳摆渡致富后造福乡民的高尚品德,就是通过张摆渡的自私反衬出来的。D.晚年的张摆渡不愿放弃老营生跟儿子到城里享清福,一是因为村民还有有乘船的需求,二是因为张百度眷恋家乡,故土难离。17.请简要分析张摆渡的人物形象。18.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答案】16.B17.①自私狭隘,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为争生意,竟然用不光彩的手段,制造沉船事故,挤走了柳摆渡。②良知未泯,对自己的错误能深刻反省并补救:沉船后尽力协助柳摆渡救人;做错事后,一直愧疚,良心不安,其孤独和固守其实是一种良心的拷问和灵魂的救赎。③勤劳吃苦,有生活理想:不仅摆渡,还网鱼,用辛勤劳动供出了一个大学生。18.观点一:应该把秘密说出来。①张摆渡多年来一直愧疚,良心不安,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说出来是一种解脱。②事情已过去多年,说出来柳摆渡也不会责怪并找他的麻烦。③说出来更能表现自己的真诚悔意和认识错误的勇气,能得到柳摆渡的谅解。④更能表现张摆渡在邪念与善念之间成功的“摆渡”,从而揭示主旨。观点二:已经没必要把秘密说出来。①多年来,张摆渡为自己的错误忏悔了无数次,并努力进行自我救赎,所以,秘密说不说出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②时间久远,事情已成历史,此时说出来确实没有什么意义。③说出来可能会让柳摆渡对张摆渡产生不好的看法,容易节外生枝。④柳摆渡或许已知道这一秘密,所以才会说“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因而没有必要说。【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表述错,主要是反映道德问题,并不是反映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C.“鲜明的对比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反衬”错误,张摆渡晚年一直坚持摆渡,实际上是一个内心救赎的过程,不能说他和柳摆渡形成鲜明对比,也没有通过张摆渡的自私反衬柳摆渡的品德。D.“因为张百度眷恋家乡,故土难离”错误,主要原因是对当年沉船事故的愧疚。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分析,为了能够多挣钱,张摆渡制造沉船事故,挤走了柳摆渡,体现了他自私狭隘,缺乏公平竞争意识。由“救女人的是张摆渡”“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分析,张摆渡愧疚不安,晚年还坚守摆渡也是自我灵魂救赎的表现,体现他良知未泯,能深刻反省并补救。由“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为了增加收入,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分析,张摆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可见,他勤劳吃苦,有生活理想。1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观点一:说出。沉船事故之后,“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可见,他多年来一直愧疚,良心不安,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说出来是一种解脱。“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多年后,柳摆渡事业有成,回乡后“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可见,他品行较好,张摆渡说出来柳摆渡也不会责怪并找他的麻烦。“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但是没有对柳摆渡说,其实说出来更能表现自己的真诚悔意和认识错误的勇气,并且体现他用后半生的种种努力,进行灵魂的自我救赎与解脱,最终灵魂摆渡成功,揭示主旨。观点二:不说出。“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有急事总得从河上过”,他晚年坚守摆渡,为村民服务,努力进行自我救赎,秘密说不说出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并且时间久远,事情已成历史,此时说出来确实没有什么意义。柳摆渡不知道这件事情,所以如今事业有成回来,对他很感激,如果知道了当年是他做的手脚,可能会怪他,反而节外生枝。也有一种可能,柳摆渡或许已知道这一秘密,所以才会说“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因而没有必要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荷叶韩开春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②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③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④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太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子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有删改)19.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痛;“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这是因为两人的身世、经历不同。B.深秋时节的宏村,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充满古徽州的非凡气派。尤其是那泛着碧波的小湖,更是让“我”赞赏不已,流连忘返。C.“我”喜欢夏日新荷,因为它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荷塘里蜻蜓、豆娘、青蛙以及鱼儿的活动,更是令人赏心悦目。D.少年时代的生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而现实中置身湖中大片残荷的宏村,“我”竟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享受漫步湖堤或卧听雨打残荷的惬意。20.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21.文章与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荷塘相比描写的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9.B20.①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②是孩子的“玩伴”(或:可以在荷叶间快乐的玩耍);③妈妈做的荷叶粥让“我”念念不忘(或:荷叶与“我”的味蕾紧密联系,那些用荷叶包裹着的食物是“我”记忆中的美味)。21.①描写的时间不同:文章是阳光下的荷塘,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是月下荷塘。②描写的对象不同:文章描绘的是一幅夏日新荷图,重点写了蛙、鱼等动态景物还有人的活动。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描绘的是一幅月夜荷塘图,重点写了荷花、荷叶等静态景物。③寄托的情感不同:文章的情感是快乐欢喜,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是既有淡淡的喜悦,又有淡淡的哀愁。【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尤其是那泛着碧波的小湖,更是让‘我’赞赏不已,流连忘返”分析错误,原文中虽然对小湖的描写较多,但重点还是在“荷”,写小湖是为“荷”服务,并无对小湖“流连忘返”之意。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四段开头说“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可见更加喜欢夏日新荷的理由应该在下文。结合第四段“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可知,夏日新荷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结合第五段“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可知,孩子可以在荷叶间嬉戏玩耍。结合第六段“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可知,荷叶和“我”的味蕾紧密联系,妈妈做的荷叶粥让“我”念念不忘。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首先回顾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关于荷塘的内容。由文章标题可知,这篇散文的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结合文中描写月下荷塘的片段来看,“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重点写荷花、荷叶、荷香等,重点突出静态;结合文中作者前往荷塘的心情来看,“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萦绕在作者心头是既有淡淡的喜悦,又有淡淡的哀愁。然后看这篇《荷叶》。结合“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等内容来看,本文所描写的荷塘是白天的阳光下的荷塘;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文章开篇写残荷,但从第四段开始“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转入夏日新荷,围绕“荷塘”主要描绘了荷塘上的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荷叶间的小青蛙、水里的黑脊背的鱼,第五段写夏日荷塘上孩子,重点描绘动态的景物和人的活动;结合文中情感来看,现实中作者喜欢湖中有大片残荷的宏村,想要享受漫步湖堤或卧听雨打残荷的惬意,回忆中作者念念不忘少年时代夏日荷塘的风景以及与荷叶相关的生活,情感是快乐而欢喜的。最后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如时间不同,朱自清文中是夜晚荷塘,而本文是白日荷塘;如景象不同,朱自清重点呈现月下荷塘的静态,而本文重点是呈现荷塘景象的动态;如情感不同,朱自清文中有淡淡的喜,也有淡淡的哀,而本文则是轻松愉快的。(2023上·云南昭通·高一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飞来的木桶高军1939年冬天,沂蒙山区比往年冷得多。这样的气候对患有肋膜炎的徐向前来说是很不舒服的。部队很快就要从东高庄村移防了,一有空闲徐向前就会到老百姓家里转一转。这天他和警卫员随意走进了麻其老人家中,老人正坐在被窝里取暖。麻其想从床上起来,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大爷,够冷的哈。”徐向前觉得那破被子薄薄的,仅有很少的一点暖意,“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说着,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警卫员想阻止,徐向前摆摆手说:“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说话。”麻其心中一热,眼睛有些湿润起来。徐向前倾着身子,拉着他那粗糙的手与他家长里短地说着话。麻其看徐向前嘴唇有些发青,想把大衣让他披上。徐向前用力制止了:“大爷,这是送给你的。”告辞的时候,麻其还是起来了,徐向前赶紧给他披上大衣,拉了拉领子:“这样会暖和一点,别送了,有空我再来看你……”拐过院子墙角的时候,警卫员突然对徐向前小声说:“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太容易冻实心了,要是……”徐向前摆摆手制止了他,大步向前走去。这些天天气太冷了,饮马水很快就被冻住了,冻实的冰块倒都倒不出来,非常麻烦,警卫员打的小九九是想要麻其家的木桶,但看到徐向前很坚决地摆了手,知道没有戏了,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可是说来也奇怪,第二天警卫员在大门楼下发现了一只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木桶,他高兴地拿着去井上打满水,提回来就放到了马头前面。他站在一边,高兴地观察着,马悠闲地喝几口水,偶尔抬起头来看他一眼,温驯的眼睛中好像充满感激之情。突然,警卫员感觉身后有人,他扭头一看,是徐向前来了,正用严厉的眼光逼视着自己,食指直直地指着木桶。“我、我……”警卫员正想解释,被徐向前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我什么我,赶紧给麻大爷送回去。”警卫员想,肯定是自己昨天说的话让大爷听见了,大爷知道咱们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偷偷把木桶给送过来了。于是他赶紧倒掉水,提起桶来就小跑着去了。徐向前在军用地图前思考着,时而也会用手在上面指点比画一下。不一会儿,警卫员提着空空的木桶慢吞吞地回来了。徐向前转回身来:“怎么回事儿?”警卫员汇报说:“麻其大爷家的木桶还好好地在家里呢,他根本不承认这是他家的木桶。”徐向前自言自语道:“难道是长着翅膀自己飞来的?”警卫员赶紧接上说:“咱们什么异常情况也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也没听到,早晨起来大门楼下就发现了这只木桶,说不定就是自己飞来的呢。”徐向前瞪了他一眼,他赶紧住了嘴。徐向前又问道:“老人家怎么说的?”警卫员小声说道:“大爷说,找不到主儿就先用着呗。”徐向前嘱咐道:“先注意观察情况吧,看到底是谁给咱送来的,然后再做处理。”警卫员出去了,徐向前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又回到了地图前面。又过了一天,一切都已收拾整齐,部队就要出发。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招呼说:“走吧。“警卫员有些疑惑,但还是听话地紧跟上了他的脚步。他们再次来到了麻其家的小院子,麻其看着警卫员提的铁筲桶,问道:“这个……”徐向前用一只手揽着麻其的肩:“天气太冷了,咱们屋子里说话吧。”坐下后,徐向前说道:“麻大爷,部队马上就要出发了,我们过来向你告个别,再来看看您老人家哈。”麻其说:“别见外啊,你送我的棉大衣可暖和了。”徐向前说:“前天早上,我那里突然飞去了一只木桶,我用来饮马可好用了,特别是这大冷天。可是,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麻其呵呵一笑:“山里奇事多,长翅膀也是有可能的。”徐向前用舒缓的语调深情地说道:“玩笑话咱就不多说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这说明我们的军队是得到了拥护和支持的,我们深深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啊。大爷啊,我有了那飞来的木桶,这两个铁筲桶也就用不着了,想着送给你哈,”麻其摇头:“这不行这不行。”徐向前笑了笑:“这也能给我们行军减轻一些负担啊。”麻其嗫嚅着:“你看看你看看,这刚送了我大棉袄,怎么能再要这个啊?”徐向前说:“不是说军民一家吗?咱们就别分你我了好不?”2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沂蒙的天气状况,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下文徐向前将身上大衣赠送给麻其老人做铺垫。B.文中“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实则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C.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如文中“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就为下文将铁筲桶送给麻其老人埋下了伏笔。D.“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文中连用两个问句,刻画出了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紧张的心理。23.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麻大爷“送木桶”的行为应该是在报恩,塑造了麻大爷知恩图报的形象。B.徐向前怀疑是麻大爷送来了木桶,他不能让麻大爷为了军队没有木桶,体现了他对麻大爷的关怀,同时也要在军中树立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作风,塑造了一个治军严明的形象。C.从主旨的角度看,麻大爷不承认是他的水桶,徐向前看到水桶,坚决要士兵送回,一个不要,坚决要送;一个不收,坚决要还,围绕“木桶”的这一送一还,反映出小说的主题。D.“山里奇事多,长翅膀也是有可能的。”这是对徐向前的语言描写。24.文中画线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25.简要分析“木桶”这一物象在文中的作用。【答案】22.D23.D24.划线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①动作描写:“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中的,用“上前一步”“按”“脱”“盖”等一系列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徐向前关心爱护百姓的形象。②语言描写:“大爷,够冷的哈”“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儿”,这两处语言中的“够冷的哈”“坐在被窝里”“拉拉呱儿”等极具方言特色的语言,拉近了徐向前与麻其老人的距离,体现了徐向前平易近人。25.①在结构方面,小说围绕“木桶”写了徐向前和麻其老人之间的几次交谈,“木桶”贯穿全文始末。所以,木桶是全文的线索。②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小说通过“送木桶”展现了麻其老人知恩图报的品质,通过“还木桶”塑造了徐向前治军严明的良好形象。③在揭示主题方面,小说通过送木桶、还木桶,表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主题。【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紧张”错误。徐向前早知道是麻大爷送的,后文给铁桶的情节可以验证。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D.“这是对徐向前的语言描写”错误。根据原文“麻其呵呵一笑:‘山里奇事多,长翅膀也是有可能的。’”可知,这是对麻其的语言描写。故选D。2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小说中的描写一般有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本题划线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①语段中“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上前一步”“按”“脱”“盖”等属于动作描写,徐向前“上前”是因为看着大爷盖得太单薄了,不忍心让他下来,也表现了对大爷的尊重,他因为同情大爷的处境,所以把自己的大衣“脱”了下来,“盖”在了那薄被子上,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动作表现出了徐向前关心爱护百姓的形象特点;②语段中“大爷,够冷的哈”“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属于语言描写,句中“哈”“拉拉呱”极具方言特色,徐向前使用当地的方言与大爷交流,无形中可以让人感觉更加亲近,便于拉近人物之间的距离;从刻画人物性格的角度分析,利于刻画人物,突出了徐向前平易近人的特点。2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文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①从结构看,“木桶”是全文的线索,“‘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太容易冻实心了,要是……’徐向前摆摆手制止了他,大步向前走去。”看上木桶,“徐向前来了,正用严厉的眼光逼视着自己,食指直直地指着木桶”不知谁送来了木桶,“赶紧给麻大爷送回去”徐向前让还木桶,“不一会儿,警卫员提着空空的木桶慢吞吞地回来了”大爷拒绝了木桶,“麻其大爷家的木桶还好好地在家里呢,他根本不承认这是他家的木桶”“徐向前自言自语道:‘难道是长着翅膀自己飞来的?’”飞来木桶,“又过了一天,一切都已收拾整齐,部队就要出发。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他们再次来到了麻其家的小院子”收了木桶,还了铁桶,“木桶”贯穿全文始末,围绕“木桶”写了徐向前和麻其老人之间的几次交谈,有利于展开情节;②从人物的塑造看,“警卫员汇报说:‘麻其大爷家的木桶还好好地在家里呢,他根本不承认这是他家的木桶’”明明就只有麻大爷与这个飞来的木桶有关,他却不承认,联系之前徐向前不顾自己的寒冷,把大衣送给麻大爷的情节来看,麻大爷“送木桶”的行为应该是在报恩,塑造了麻大爷知恩图报的形象;“徐向前来了,正用严厉的眼光逼视着自己,食指直直地指着木桶”“赶紧给麻大爷送回去”徐向前怀疑是麻大爷送来了木桶,他不能让麻大爷为了军队没有木桶,体现了他对麻大爷的关怀,同时也要在军中树立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作风,塑造了一个治军严明的形象;③从主旨的角度看,麻大爷不承认是他的水桶,徐向前看到水桶,坚决要士兵送回,一个不要,坚决要送;一个不收,坚决要还,围绕“木桶”的这一送一还,反映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小说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留一饼赵登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幌子的左边,有一棵大桂花树,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住它的腰。桂花树底下,摆着张椅子,老牛没事就躺在椅子上摇着蒲扇,吹着风。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200个,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不卖了。”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说那是老牛留给自己吃的。“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可是老牛仍然坚持每天做200个饼,卖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乞丐。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许多卖吃的、卖喝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别的铺子关了门,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着填饱肚子的地,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里。没一会儿,竟然排起了长队。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掷:“两个饼,快点。”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银子。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老头,你聋吗?”老牛没瞧白净男人一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挡住。折扇男人堆着笑脸:“我们这就去排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中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
- 重庆三峡学院《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羽毛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宋元文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护理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高级程序设计语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制造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大学物理学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数据存储安全与微机系统运维》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初中道法】爱护身体+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
- 《品牌推广策划案N》课件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睡眠无创呼吸机行业需求形势及应用前景预测报告
-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管理制度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GB/T 36187-2024冷冻鱼糜
- 22G101三维彩色立体图集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务1-9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