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堡建设视野下云南边疆稳定与和谐发展_第1页
桥头堡建设视野下云南边疆稳定与和谐发展_第2页
桥头堡建设视野下云南边疆稳定与和谐发展_第3页
桥头堡建设视野下云南边疆稳定与和谐发展_第4页
桥头堡建设视野下云南边疆稳定与和谐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dìsān)专题桥头堡建设视野下的云南边疆社会稳定与和谐(héxié)发展共四十四页请思考(sīkǎo):如何用社会学思维来分析桥头堡战略实施(shíshī)带给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学的想象力”)共四十四页一、对桥头堡战略社会影响(yǐngxiǎng)的分析(一)涵义1、“桥”是通道,“头”是前沿,“堡”是基地。“桥头堡”的意思就是大通道、大基地、大平台和大窗口的意思。表明(biǎomíng)云南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门户。2、不同于东部“引进来”的开放,是以“走出去”为主要方式的开放,是促进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包容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开放。共四十四页共四十四页(二)桥头堡战略(zhànlüè)的形成2009年7月下旬,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从调整完善中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作出“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大部署。这是国家对云南发展的一个战略定位,对于提升云南整体实力具有重大的意义。2009年12月20日,云南省委八届九次全委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部署。(“两强一堡”)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50章第3节):把云南建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不断提升沿边地区(dìqū)对外开放的水平。共四十四页(三)桥头堡战略(zhànlüè)对云南发展的影响经济的桥头堡——经济发展(fāzhǎn)的影响政治的桥头堡——政治稳定的影响社会的桥头堡——社会和谐的影响文化的桥头堡——文化建设的影响(空间扩展→资源、信息、人力、文化等的流动)如何克服流动中的不稳因素?共四十四页桥头堡云南的位置(wèizhi)(空间场域变化)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调整(流动性增强)社会稳定产生影响(异质性增强)

(一把双刃剑)共四十四页二、社会稳定(wěndìng)的理解

(一)社会稳定的内涵

社会稳定不是指社会生活的稳而不动、静止不变,而是指社会生活的安定、协调、和谐、有序,是通过人们的自觉(zìjué)干预、控制和调节而达到的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社会稳定特别强调社会结构的平衡、社会秩序的和谐,是社会有机体整体的系统平衡。共四十四页社会不稳(bùwěn)是社会系统内部结构问题(美)帕森斯:社会(shèhuì)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AGIL框架)经济(A)社会(I)政治(G)文化(L)(美)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共四十四页社会系统(xìtǒng)的结构功能分析A(适应)—经济体(从系统外部获取资源)G(目标)—政治体(确定系统发展目标)I(整合)—社会体(对不同目标整合→社会控制)L(潜在模式(móshì)维护)—文化体(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传承)共四十四页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qǔdé)的成果也会失去。怎么(zěnme)理解?共四十四页(二)廓清(kuòqīng)对社会稳定认识上的误区(1)社会不稳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社会稳定是社会中各种力量的博弈所产生的客观后果。(2)分析理解社会不稳不是考虑“社会是否存在不稳”,而是要关注和思考“是什么引起了社会不稳”。(3)社会不稳或来自外部力量冲击形成(社会常态)→容易解决;或源于自身调节功能失效所致→较难解决(内部出现不稳后才意识到,易引起恐慌)。(4)对社会不稳的治理(“维稳”)不是消灭或消除(也无法做到),是要在不稳中提高自己处理不稳的能力。(5)缓解社会不稳的最佳方案是设计和推行科学(kēxué)发展模式,而不是不发展。共四十四页

三、社会(shèhuì)转型期我国秩序的变迁特征

——社会稳定的背景分析

1、社会结构弹性增强(zēngqiáng),身份体系弱化。

计划经济→身份固化(政治身份)(城乡二元结构)

市场经济→身份多元化(社会身份)

(社会流动增强)

形成不同的身份群体、利益群体共四十四页现代性:“断裂”(传统现代);

“脱域”(互动的时空(shíkōnɡ)延展)(英)安东尼吉登斯共四十四页共四十四页

2、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体制外力量增强。

改革前:行政手段(政府)改革后:市场手段(企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juédìng)》: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共四十四页

3、多元化的“个体性社会”特征日趋显现。(1)生活(shēnghuó)方式多元化(行动选择的自由)(2)利益结构多元化(利益需求、层次、关系等)(3)文化价值观多元化(失范增多)社会(shèhuì)“区隔化”共四十四页

4、社会流动的常态化和多样化。

人口流动、身份流动、职业流动、资源流动、信息(xìnxī)流动等日趋频繁。

激发了社会活力(huólì),社会结构弹性增强共四十四页共四十四页数据来源:王胜俊.《健全(jiànquán)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中国社科院2010社会蓝皮书。流动性的增强使得(shǐde)我国群体性事件呈迅速增长态势共四十四页四、当前我国社会稳定面临的主要(zhǔyào)问题

1、利益失衡引发的社会冲突和矛盾增多。

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一个利益结构高度同化的社会。(世界银行1979年公布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33,属于相对平均程度。)

改革开放初期,利益分化初步显现,但均从改革中受益,贫富差距不大。(1988年,农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0.30,城镇职工为0.23,收入差距保持在较为适度(shìdù)范围内。)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改革推进,利益格局重组,利益差距迅速拉大,尤其是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明显。共四十四页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改革发展机遇期(李克强)、社会矛盾凸显期。

200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600美元,必然面临着转型(zhuǎnxínɡ)国家曾经历过的种种矛盾和问题。2012年,中国人均GDP达6842美元,云南为3520美元。西部地区平均为5017美元。

(按国际惯例: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快速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会集中爆发。)共四十四页贫富差距拉大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1月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国内居民收入基尼系数(jīníxìshù)为0.474(民间统计为0.61),连续十年超过0.4的警戒线。5%高收入(shōurù)阶层占国民收入(shōurù)的比重共四十四页陇南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湖南吉首非法集资事件安徽池州事件贵州瓮安事件出租车罢运事件抵制PX事件抗议征地事件医闹共四十四页2、社会分化加剧,社会信念和价值观迷失(míshī),社会关系出现“弱结合”。

清华大学(qīnɡhuádàxué)孙立平教授共四十四页2013年中国社科院《社会(shèhuì)心态蓝皮书》(2013.1.)

研究结论指出:我国“社会不信任扩大、固化,导致群际冲突、社会矛盾增加”

。具体表现在:(1)社会总体信任程度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2到3成信任陌生人。(2)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shèhuìguānxi)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3)社会不信任导致社会冲突增加,又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的不信任,(社会信用)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中。共四十四页3、经济理性不断强化,社会生活日益被异化,普遍追求短期效应。(1)社会生活世俗化(看重“现实”)(2)社会关系工具化(注重价值交换)(3)社会制度风险(fēngxiǎn)化(制度失灵和制度软弱,出现大量“越轨”行为——制度化逃避)共四十四页4、财富增长引发社会风险(fēngxiǎn)扩散,社会成员的“本体性安全”缺失,社会失范增多。(1)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市场能力和权力占有的差异性)、风险分配的公共性(风险是决策者和自然引发的,但风险的扩散是不分等级的)使得社会弱势群体承担了风险成本。(2)社会成员和不同的利益群体通过“自我定义”来寻求自我保护和本体性安全。如:食品安全问题(利润为企业所有;风险由消费者承担)环境污染问题(利润为企业所有;风险由社会承担)共四十四页五、现阶段影响云南边疆稳定(wěndìng)的主要因素

1、区域国际环境缅北民族地方(dìfāng)武装、“金三角”毒源地、境外敌对势力、境外艾滋病问题、跨境赌博问题、跨国界双向拐卖妇女问题、偷渡逃亡问题等。

中缅边境共四十四页2、民族关系云南民族关系呈现出自然环境的封闭性、社会发展(fāzhǎn)的不平衡性、民族交往的交互性、跨境而居的国际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关系的复杂性等特点。迪庆普达措国家(guójiā)公园共四十四页

3、民族宗教云南民族地区信仰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还有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如彝族的毕摩教、纳西族的东巴教、白族的本族崇拜等。据2006年云南省宗教局统计,五大宗教的信教人数达398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9%。云南民族宗教具有宗教信仰的民族性、宗教问题的国际性、宗教与民族生活方式结合程度深、宗教与贫困问题交织等特点。

民族宗教问题对社会稳定构成一定威胁(wēixié),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如基督教过快发展、宗教(基督教、藏传佛教)渗透问题、教派分裂问题等。共四十四页4、突出的边疆社会(shèhuì)问题

较为典型的如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拐卖妇女犯罪问题、跨境赌博问题、跨国人口流动问题、走私贩卖枪支弹药问题(红河、文山两州的中越边境沿线)、边疆贫困问题等。这些突出的边境社会问题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阻碍边疆经济发展(“封关”、治理成本加大、拐出地妇女大量外流出现人口比例失衡),影响民族关系(拐卖妇女引发(yǐnfā)民族械斗、报复行凶),破坏民族团结(汉人和少数民族)。共四十四页六、构建(ɡòujiàn)和谐、稳定、发展、繁荣、美丽的边疆

——维稳路径分析共四十四页

1、调整社会关系和结构,促进社会运行协调和平衡

社会关系协调、结构平衡是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

①调整国家、社会、民众间关系,大力扩展第三领域(社会组织);

②调整劳资关系,建立有效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jīzhì);③调整分配关系,形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共四十四页2、加强意识形态的整合,不断强化社会共享的信仰和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和价值认同是社会稳定机制的深层次因素。重视意识形态对行为的整合功能,不断强化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可的共享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tǐxì),使人们在内在观念的支配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学雷锋)共四十四页(3)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为社会稳定运行提供基本秩序规范。

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创新(chuàngxīn)和制度协调,尤其要加强宪政和法治,为社会提供基本秩序规范。

注重桥头堡建设中的制度协调,制度管理。

共四十四页“现代性产生稳定(wěndìng),现代化引起不稳定(wěndìng)”塞缪尔•亨廷顿共四十四页(4)积极化解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着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十七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总体格局。十八大: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运用(yùnyòng)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共四十四页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shèhuì)治理体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zhìlǐ)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共四十四页(5)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固本强身”,加强抵御境外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和国际(guójì)恐怖主义及邪教组织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树立非传统安全观念。山东(shā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