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V课标要求鼻
课标对第三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阐述为: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
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
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
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二、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基本形体切挖》是六年级上册第1课学习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
习领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认识各种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通
过分析生活用品的构造特点,结合所学方法完成作品。能够了解形体切挖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
力。
学情分析:
本课处于六年级上学期,此阶段的学生之前接触最多的就是造型-表现领
域的内容,孩子们已有了较扎实的造型基础,对造型元素“点线面”的运用比
较灵活,能借助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
习,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
三.学习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3.通过对形体的切割,使其掌握形体切割的技巧,从而进行创作。
四、评价任务?
1.试一试用切挖的方法制作出简单的生活用品。
2.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能够在造型上有变化,有新意。
3.完成有趣的切挖作品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活动一:认识各种几何形体。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
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
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
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2.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
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
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
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3.评价任务
学生在小组内根据教师的讲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种几何形体特点。
学习活动二:欣赏提升,开阔视野
1.那如何将形变成体呢?(启发学生回答)圆柱体、立方体、长方体、椎体、
四棱体、球体等等一些基本的几何形体。
2.过渡: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些基本的形体,造我们的生活中,大到建筑物、汽
车,小到杯子、牙刷,都是由这些基本的形体变化而来的。下面我们来看大屏
幕。(多媒体展示)
3.欣赏课本范图以及草图,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形体切挖?
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以是规则
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如凯旋门是
在六面体上切除一个规则的拱形门,而矮凳是在圆柱体基础上切挖掉一个不规
则形体。
3、评价任务
学生了解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
以是规则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
学习活动三:完成切挖作品
:1.•体馨切梅
教师演示,学生分析教师作品并体验
2.欣赏以形体切挖方式制作的各种图片
通过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们对形体这个概念的认识,并帮助学生把
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物体归纳为几何形体,了解形体切挖特点。
3.呈现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在花泥、橡皮泥、萝卜、苹果、土豆纸张等物体上进行切挖
评价标准:能应用所学知识大胆创作作品,作品具有特点、有新意。
(★★★)
4.学生自由创作
5.组织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依据评级标准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在互评时,需根据评价标准讲出好在何处?如果得到不三颗星,作品如何
改进?
记录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
6.教学延伸与拓展
引导学生把形体切挖的材料范围扩大到瓜果上。
六、本课所需条件:
教材资源:教材,示范作品,
媒介资源:课件
教具资源:范图、实例、制作材料工具。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
一、课标要求学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课标对第三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阐述为: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
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背景分析事
教材分析:
点是本课讲解的重点,“点”和''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造型表
现。同时“点”还具备“线”的表现略显不足的色彩表现能力。本课正是基于
这个思路设计的。通过对点这一元素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作打好基
础。点可以是圆的,可以是不规则的,可以是任何形状的。从古至今艺术家都
喜欢用点来创作,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点的美感。
学情,分析:
这是六年级上的第二课,学生对于新鲜的学习内容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美
术的爱好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巧与修养。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用各种
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作品,往往创意丰富。
三、学习目标?
1、知道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学会用点构成精
彩的画面。
2、认识点、尝试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提高艺术修养。
四、评价任务?
1.能够理解点的概念。
2.学会运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表现作品。
3.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活动一:对比图片,了解点彩创始人的作品,感受点
的魅力。
1.图片对比导入。
说明: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
景色》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
效果的不同之处。
2.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点彩画画面以点排列的
方式绘制,画面效果较为朦胧,与之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画面效仿
自然、清晰而真实。
3.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两幅画叫什么名字?作者分别是谁?
4.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5.评价任务
学生在小组内根据教师的讲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幅作品的构成特点。
学习活动二:全面了解点的各种不同构成。
1.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等
方式进行。
(1)•点的横向排列形成什么?
(2).点向四周排列又形成什么?
(3).点疏密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4).点大小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2.各种工具表现不同的点。
3.欣赏点的各种形式。
(1).欣赏生活中动植物身上点的图片。
(2).中国画里的点和线。
4.点画作品分析。
课本中选择了不同种类的点绘画作品,在此,可将各种作品展示于学生面
前,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绘画
方式,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点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1)同学直观感受点彩画、纸拼贴画、纸团蘸色点画、彩笔点画等作品。
(2)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学生不同的作品以及绘画方式。
5、评价任务
学生能自己尝试用不同的点表现作品。
学习活动三:选择点画方法之一进行创作或临摹
1.呈现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用各种不同的点完成作品
评价标准:作品全部用点完成,有疏密和远近,造型优美、色彩统一、画面和
谐(★★★)
2.学生自由创作
3.组织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依据评级标准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在互评时,需根据评价标准讲出好在何处?如果得到不三颗星,作品如何
改进?
记录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
4.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多种材料完成“点”的创作。
六、本课所需条件:
教材资源:教材,示范作品,
媒介资源:课件
教具资源: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材料。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
一、课标要求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课标对第三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阐述为: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
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手法(如写实、夸张、抽象、
装饰等),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背景分析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
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
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培
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情感
学情分析:
本课处于六年级上学期,此阶段的学生之前接触最多的就是造型-表现领
域的内容,孩子们已有了较扎实的造型基础,对造型元素“点线面”的运用比
较灵活,能借助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本课教学应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透
视现象以及透视的形式美感。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欣赏相同主题、不同表现方式
的作品,让学生感受远近不同所带来的不同视觉变化。
三一学习目标学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并能运用所学视觉现象绘
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2..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
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
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四、评价任务::;
1.能够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
2.能够运用绘画、拼贴等方式创作出有视觉现象的作品。
3.在创作过程中有探索发现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活动一:了解规律,欣赏名画。
1.展示一幅具有明显远近效果的马路照片,学生到屏幕前指出看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近宽远窄、近高远低,总的来说就是近大远小。
2.看画家如何画远近关系
欣赏法国画家《塞夫勒道路》霍贝玛《米德哈尼斯的林荫道》
结合名画欣赏,说说画家表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3.欣赏课本马路效果图,看看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4.评价任务
学生在组内根据教师的讲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生活中感受的透视现象。
学习活动二:欣赏提升,感受透视。
L-透视;的发展史
课件欣赏乔托的作品《逃亡埃及》,并出示古埃及的画面,通过比较,引导
学生学习乔托在画面中通过明暗等绘画手段表现了人物及景物的透视感。
欣赏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加深对作品中透视现象的认识
2句鎏中的鎏视
以一幅有明显透视效果的道路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画面中都有哪些
透视现象,教师总结并结合课件讲解物体的透视感,并渗透视平线和视点的概
念。
欣赏图片、总结透视的发展阶段、特点与规律。
3、评价任务
开阔学生视野,学生说出生活中的透视。
学习活动三:探究形成、发现方法。
1.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
小组讨论找出图片的中心点、消失点和视平线。
.学生练第小透视图
2.教师展示一幅剪贴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画
学生小组讨论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
3.呈现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利用绘画或者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评价标准:
①画面中表现道路的透视感;
②根据想象添加合适的环境;
③为作品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4.学生自由创作
5.作品展示评价
(1)学生说出自己作品的名称,其他同学找出该作品,并谈谈感受。
⑵教师点评(从材料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主题的表现等方面)。
6.教学延伸与拓展
将透视知识运用到摄影中。
六、本课所需条件:
教材资源:教材,示范作品,
媒介资源:课件
教具资源:多媒体展示设备。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4课《线与造型》
一、课标要求全
课标对第三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阐述为:运用线条、形状、色彩、
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
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
感。
二、背景分析事
教材分析:
“线”是美术造型的重要元素,任何美术作品的表现都离不开“线”的体
现。而“用线作画”即为用线条来作画,通常是指“线描画”的创作。从一年
级起,每个学年的美术教材中都至少会有一课涉及到线与造型。但是基本都是
以感受线条、体会线条造型为主。本课在全套教材中第一次将线条将线条表现
与造型联系在一起。开始呈现的生活中的“线”,其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形成
从生活中提炼自己需要的“线”的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可以运用简单线条表现物体,并且对画
面的布局、线条的处理都有了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着名画家的画中
发现不同的线条的运用,并以尝试实践操作,以体验成功的乐趣是可行的。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初步认识线造型的艺术特点,并能运用正确的技法进行
线造型的创作,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使健康和谐地发展。
2.能力目的: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
线造型的创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
3.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
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评价任务学
1.能够找出线的特性与组合规律。
2.可以感受到线与造型是分不开的。
3.能够大胆创作出新颖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活动一:.感悟线条。
1.让学生到黑板快速绘画出自己最拿手的画
2.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同学选择了点、线、面中的哪种要素进行绘画?线
3.教师:在我们常用的造型要素中,人们最常用、最喜爱的绘画表现手段就是
线
4.评价任务:学生能够自如的运用不同的线条画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学习活动二:欣赏提升,探究线条的运用,发现表现方
法。
1.观察生活,找出生活中不同类型的线
2.欣赏课本上的图片,看看自然界中的线是以何种形式体现的?这些图片上的
线条有何异同?教师总结不同闲的特点
3.欣赏《朝元仙仗图卷》体会艺术家高超的用线技巧及作品传递出的强烈美感。
找一找图中不同类型的线条
4.教师以其中一位同学的作品为例,进行修改、演示。注意观察老师的用笔,
学生用粗细不同的铅笔努力尝试,画出变化丰富的线条。
5.评价任务:学生能够用线表现不同的发型
学习活动三:学生尝试表现作品,注意画出线的变化
1、呈现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根据老师提供的范例,临摹或自由创作一幅线造型作品,注意画出
线的变化及线条自身的美感。
评价标准:构图饱满多样统一,画面主体突出,内容丰富,色彩美观,造型简
洁、富于变化。(★★★)
2.作品展示评价
⑴学生说出自己作品的构图方式,其他同学谈谈感受。
⑵教师点评示范矫正。
六、本课所需条件:
教材资源:教材,示范作品,
媒介资源:课件
教具资源:示范用具。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5课《风景写生》
一、课标要求学
课标对第三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阐述为:运用线条、形状、色彩、
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
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
感。
二、背景分析事
教材分析:
《风景写生》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第5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材的要求是在上节课所学的绘画形式美原则一一多样与统一的基础上,通过
对生活中风景的写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学会用线条描绘风景,体会线条的魅力,表达自己对风景的感受与理解。本课
是一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在上节课对绘画形
式线与造型的学习上,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风景写生经验,为本节课的学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风景写生,看到风景写生的多种变现形式。
2.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熟悉的生活用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
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3.熟悉和掌握风景写生的手法,尝试运用各种线条、形状和点线面的组合的表
现手法来塑造一幅富有欣赏性的风景写生作品。
四、评价任务?
1.说一说风景写生的多种表现形式。
2.运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熟悉的风景。
3.用风景写生的手法来塑造一幅富有欣赏性的风景写生作品。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活动一: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
解。
1.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
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2.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
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3、评价任务
学生在小组内根据教师的讲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静风景写生的多种表现形式。
学习活动二: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1.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
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
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
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
2.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
形进行取景。
3.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
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
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
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一一取景一一构图一一描绘一一修改一一收拾完成
4、评价任务
学生尝试用教师讲解的方法取景。
组内进行讨论,看谁的作品的取景最合适。
根据学生的评价信息,教师适时引导或再出示图片学生欣赏体会。
学习活动三:用静物写生的手法来塑造一幅富有欣赏性的
静物写生作品。
1.让学生自主绘制
好了,同学们,现在你们也开始把周围的美丽风景表现出来吧。
屏显绘制要求:
(1)用线描的方法写生风景。
(2)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构图。
(3)灵活运用点线面组合变化手法来表现风景的前后关系。
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评价标准:能应用所学知识大胆创作作品,内容丰富,色彩美观,构图舒适。
(★★★)
2.组织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依据评级标准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在互评时,需根据评价标准讲出好在何处?如果得到不三颗星,作品如何
改进?
记录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
3.小结:
1、线描风景是风景写生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用线条的长短曲直变化来表
现风景的前后关系。
2、在选择风景时,要合理安排主体物的位置。
3、在表现画面时,要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和变化合理表现。
六、本课所需条件:
教材资源:教材,示范作品,
媒介资源:课件
教具资源:各种写生工具。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
一、课标要求呼
课标对第三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阐述为: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
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
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
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二、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剪影也是前两个学段涉及过的内容,但是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这次需要
“让剪影动起来”。这里面涉及造型的整体关系,涉及制作方法,特别是“动
的关节所在,更重要的是导语中说的“动手试试,表现你的生活故事”
学情分析:
皮影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离学
生的生活已经很远,但是同学们多少有些了解,更重要的是每位同学都有着浓
厚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
1.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
2.学习怎样去制作剪影,最后怎样让剪影动起来,体验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3.通过对剪影知识的了解和制作剪影,增强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
学生的创造精神。
四、评价任务事(就是对应目标的学习任务,不是评价标准。)
1.学生是否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感受皮影艺术的特点。
2.能掌握制作剪影的方法。
3.会操作剪影并让它动起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活动一:了解剪影,说说自己知道的剪影知识
1.同学们,你会剪纸吗?平时都剪些什么?(课件出示传统剪纸作品)
2.老师也喜欢剪纸,看老师剪的是什么?(教师示范)观察一下,画面中的人物
在做什么?
3.对比老师的剪纸作品和同学们的有什么区别?(看不到人物的五官等细节,只
能看到一个影子)
教师小结:对,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影子,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剪影。剪影是一
门艺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皮影戏就可以成为会动的剪影,今天我们也来研
究一下如何让剪影动起来。(板书课题)
4.评价任务:能够知道什么是剪影
学习活动二:欣赏皮影戏,研究人物制作方法
1.看皮影
①介绍皮影戏知识。(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小知识”。)
皮影戏是是操纵以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
表演,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
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
乐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展示皮影图片。
②欣赏皮影戏表演视频。
③研究皮影人物的制作方法。
2.出示真的皮影人物,分小组欣赏和研究皮影人物的质地,造型,再观察一下
它们各关节的连接处是怎样连接的?同学们动动手让皮影人物动一动。
3.评价任务:
通过欣赏,让学生感悟皮影文化的历史积淀,说一说对皮影戏的感受。
学习活动三:学习用卡纸制作皮影人物。
做剪影
1.教师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
在制作之前,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表演故事,分工制作。
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和方法。
2.学生制作
画草图一将草图形象拓在黑色卡纸上一将人物形态的各部位按关节分开剪一连
接一在相应的部位装上木棍
3.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用卡纸制作自己喜欢的皮影人物。
(1)造型形象生动。
(2)人物特征明显,关节处能够活动。
(3)色彩搭配美观,要让自己的剪影动起来。
评价方法:每组评出两件“创意奖”作品。
4.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评价标准:能应用所学知识大胆创作作品。根据构思表演自己制作的剪影故
事。
以小组为单位将制作好的剪影轮流展示并表演。(★★★)
1.学生读评价任务、评价标准,在小组内交流评价任务是什么?最好的作品是
什么样的?
2.学生自由创作
3.组织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依据评级标准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4.学生在互评时,需根据评价标准讲出好在何处?如果得到不三颗星,作品如
何改进?
记录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师生互动,说一说制作剪影和表演剪影的感受,交
流一下。
5.课堂小结::通过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使学生融入集体,展现自我,学会发表
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知识:
从传承民间艺术的角度教育学生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面对正在迅速失传、
断代的民间艺术,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恢复它繁荣时的原貌,而是要如何拯救、
保护和传承。
六、本课所需条件后
教材资源:教材,示范作品。
媒介资源:课件
教具资源:彩色卡纸、剪刀,针线小木棒等工具。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
一、课标要求导
课标对第三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阐述为:运用线条、形状、色彩、
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
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
感。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
现活动。
二、背景分析事
教材分析:
“漂浮”这两个三点水偏旁的汉字组合,勾勒出了一幅漂在水面随水而动
的优美画面,由此“漂浮的画”让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和创作的欲望。这
节课我试图通过“肌理”的一种制作方法一一吸附法的演示、实践、感悟、创
新,向学生展示油漆和水之间密切而又美妙的关系,展现其肌理的美,同时让
他们运用已掌握的色彩知识和配色方法,结合点、线、面的美术知识,完成心
中,“瞟好的画给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漂浮的画”的制作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已基本
掌握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的调色配色方法,他们已不满足于仅仅拿笔调和
颜色来作画,他们渴望用更新颖的方法更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朝气和活力。
这堂课用吸附法表现“肌理”的教学内容,正符合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能充
分展示他们的艺术个性。
三、学习目标型
1、了解流色转印的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特性,转印出不同肌
理的画面。
2、通过自觉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3、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评价任务会
1.是否在自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大胆实践。
2.学生能否认识抽象肌理的美,并展开联想与想象。
3.学生制作过程中,能否掌握流色转印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活动一:欣赏作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都有什么东西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吗?你们猜猜看,这节美
术课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是什么呢?画怎么能在水上漂浮呢?
演示吸附的方法。
2、欣赏作品:说一说,你们感觉欣赏的作品像什么?有何感受?
学习活动二:小组尝试探究制作
1、自学教材,尝试探究
小组内讨论,尝试制作:在敞口容器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滚入和滴油漆,
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小结:
(1)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
漂浮。
(2)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2、作品展示,汇报交流
学生提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师生讨论解决。
3、深入探究,讲解演示。
在清水中放入油漆(水面要浅)----快速搅拌一一把纸平放在水面进行吸附印
制。
学习活动三:创作作品。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选用任意颜色搭配并用吸附法完成肌理作
品。
评价标准:
1.能应用所学知识大胆创作作品,造型美观有创意,具有实用性,内容丰富色
彩美观。(★★★)
2.学生读评价任务、评价标准,在小组内交流评价任务是什么?最好的作品是
什么样的?
3.学生自由创作
4.组织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1)分析并展示作品,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评价活动。
(2)学生针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异形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学生在互评时,需根据评价标准讲出好在何处?如果得到不三颗星,作品如何
改进?
记录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
5.展示交流
展示学生制作完成的作品,师生交流。
课后拓展
干透后,压平,根据肌理图案运用刮线或剪图形等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意义
的作品。
六、本课所需条件:
教材资源:教材,示范作品。
媒介资源:课件。风筝制作视频。
教具资源:课件、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颜色,水粉纸等。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8课《山山水水》
一、课标要求:
课标对第三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阐述为:运用线条、形状、色彩、
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
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
感。
二、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和《彩墨家园》是四、五年级中国水墨画系列的延续。但是在保持前两
个年级主要注重水墨体验和感受传统的前提下,本课开始接触中国绘画典型的表
现技法。
学情分析:
本课处于六年级上学期,此阶段的学生之前接触最多的就是造型-表现领
域的内容,孩子们已有了较扎实的造型基础,对造型元素“点线面”的运用比
较灵活,能借助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基本的创
作基础,但教师最好能在情感方面给予引导,如环保题材、表现生活等方面图片
的欣赏,如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认识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重要的组
成部分。
2.通过用生宣纸画出一幅表现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学习中国山
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四、评价任务:
1.能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2.能运用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进行山水画创作
3.能欣赏和创作体会山水画的美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活动一:说一说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导入:
1.名家作品对比欣赏。
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
2.赏析画家作品找变化。
①感知发现近景、中景、远景不同表现方法。
学生欣赏,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可小组讨论分析。
小结:近景画得具体,远景简略;近景墨色浓,远景墨色淡些。
②了解墨色浓淡、深浅变化。学生结合范画分析讨论,如何表现画中的
浓淡干湿?
浓淡干湿主要是通过笔中水和墨的多少来控制的,需要多尝试,多练习。
看多媒体图片,看教师示范,尝试跟老师一起来做,体验一下。
3.实践、探究:
①学习中国画用笔方法。看教师示范,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效
果有何不同。跟教师一起做,尝试,体验。②体验墨色浓淡的变化。
4.评价任务
学生说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学习活动二:运用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进行
山水画创作。
1.教师示范并讲解:
(1)学会概括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远景。
(2)掌握中国画中表现山水景物的几种基本技法:勾、皴、点、染。
(3)教师示范山石的画法画石头时要注意石分三面,大小相间。注意勾、
皴、点、染几个步骤。
2.学生练习,教师辅导练习步骤:①先勾出山石的外轮廓,注意大
小相间,前后关系明确。②根据山石的结构,皴山石,表现其结构和体积。
③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擦出山石的结构,使其三面分明,表现出质感和体
积感。
④根据需要点苔,在淡墨皴擦基础上渲染出石头的结构,然后罩染赭石
色,根据需要用花青分染石头。
3.评价任务
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进行山水画创作,说出感受。
学习活动三:欣赏和创作体会山水画的美
1.呈现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利用所学山水画知识,创作一幅中国山水画。
评价标准:构图饱满,形象简洁,笔、墨、色有变化,画面完整,富有情
趣(★★★)
2.学生读评价任务、评价标准,在小组内交流评价任务是什么?最好的作
品是什么样的?
3.学生自由创作
4.组织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依据评级标准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在互评时,需根据评价标准讲出好在何处?如果得到不三颗星,作品
如何改进?记录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
六、本课所需条件:
教材资源:教材,示范作品,
媒介资源:课件
教具资源:中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9课《彩墨家园》
一、课标要求: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课标对第三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阐述为: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
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延续上一课选择了以现代艺术家为主的四幅作品进行欣赏。接着是非常
详尽的“树干树枝”“点叶”与“点景”的画法,同时涉及中国画的“章法”概
念。它们和《山山水水》中的几种技法加在一起基本上涵盖了中国画用笔的基本
技法。
学情分析:
本课处于六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学生之前接触最多的就是造型-表现领
域的内容,孩子们已有了较扎实的造型基础,对造型元素“点线面”的运用比
较灵活,能借助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可采用“欣赏一演示一体验”的教学
策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学习名家作品中树、叶和点景、景物的远近是如何表
现的,由教师现场演示绘画技法,讲解重点。引导学生体验用墨彩结合的方法,
表现家乡的美景,突破难点。体验笔墨趣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名家作品的欣赏,感受并了解中国画树和点景的表现方法,
以及用笔的疏密及墨的浓淡来表现景物的远近
2、通过实践练习活动,初步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式,体验国画乐趣。
3、通过体会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的联系,培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
四、评价任务:
1.能主动探究表现方法。
2.掌握简单的中国画树、叶及点景的画法。
3.能用墨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活动一:探究表现方法。
1、导入
名作欣赏,分析作品
中国山水画名家作品欣赏。
思考:画家是如何表现树和点景的,是如何表现景物远近的?
2、齐白石的《农耕图》中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
3、石涛的《村舍》中树和点景、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
4、评价任务
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表现方法。
学习活动二:掌握简单的中国画树、叶及点景的画法。
1、学生初步体验用笔用墨方法,教师点拨并演示。
树的画法:
鹿角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上出枝的,形状像鹿角,所以称为鹿角法。
蟹爪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下出枝的,形状像螃蟹的爪子向地下抓去,所以
称为蟹爪法。
叶的画法:
点叶法是用粗细和干湿浓淡的笔画而成。有介字点、个字点、垂叶点等。
点景的画法:
点景应注意位置、大小、藏露等关系的变化,用笔要简练、果断,有韵味。
寥寥数笔传神为妙。
3、评价任务
学生能学会掌握简单的中国画树、叶及点景的画法。
学习活动三:用墨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
1.呈现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利用所学画树和叶的知识,自由创作彩墨结合的家乡美景。
评价标准:构图饱满,形象简洁,笔、墨、色有变化,画面完整,富有情
趣(★★★)
2.学生读评价任务、评价标准,在小组内交流评价任务是什么?最好的作
品是什么样的?
3.学生自由创作
4.组织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依据评级标准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在互评时,需根据评价标准讲出好在何处?如果得到不三颗星,作品
如何改进?记录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
六、本课所需条件:
教材资源:教材,示范作品,
媒介资源:课件
教具资源:中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0课《我做的乐器》
一、课标要求:
本课属于第三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
阐述为: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
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
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二、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
中的废弃材料,对其进行想象加工,并结合一定的科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乐器。
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巧双手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
创造性、科技性于一体的美术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
学生了解乐器,运用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加工成乐器。
学情分析:
本课处于六年级上学期,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相对较
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本课首先引导学生听一听不同类型乐器的声音特征,
看一看乐器的外形特征,再鼓励学生尝试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最后展开想象,
合理设计乐器,体会设计与物品功能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
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了解乐器的基本组合和制作方法。
2.通过设计草图来制作一件乐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能力。
3.通过体会制作的乐趣,激发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四、评价任务:
1.能根据不同乐器发声原理选择适合的材料,设计出有创意的乐器。
2.能通过独特的设计改善乐器的音质。
3.能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件作品,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活动一:根据不同乐器发声原理选择适合的材料,
设计出有创意的乐器。
1、导入
2、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
骤和方法。
3、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
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⑵、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敲击不
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评价任务
学生在小组内根据不同乐器发声原理选择适合的材料,设计出有创意的乐
器。。
学习活动二:通过独特的设计改善乐器的音质。
1、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2、评价任务
学生通过独特的设计改善乐器的音质。
学习活动三: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件作品,从中感受美术
活动的乐趣。
1.呈现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利用不同的技法,创作一个有创意的乐器。
评价标准:
①造型简洁、富于变化;
②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③为作品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2.学生自由创作
3.作品展示评价
(1)学生说出自己作品的名称,其他同学找出该作品,并谈谈感受。
⑵教师点评(从材料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主题的表现等方面)。
六、本课所需条件:
教材资源:教材,示范作品,
媒介资源:课件
教具资源:竹筒、铁管、铁盒彩色笔等。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一、课标要求:
本课属于第三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阐
述为: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
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
思与创作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类似的课程在前两个学段都出现过。但是,这次出现可不是简单的重复。
本课的设计要点:1.以原造型为主,不宜过度修饰。2.造型夸张,幽默有趣。3.
不要过度添画和滥用辅助材料。
学情分析:
由于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本课以提倡废旧物
的利用为主线,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鼓励和启示学生将废旧物大胆创新,变
废为宝。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废旧物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用多种废旧物进行有创意的制作,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
培养动手与探究能力。
3、通过废旧物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
四、评价任务:
1.能掌握废旧物制作的各种方法。
2.能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变废为宝。
3.能用废旧物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活动一:掌握废旧物制作的各种方法。
1.请学生将带来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展示,并思考:如果按照形状的不同进
行分类的话,这些材料大致可分为几类。
2.感受各种材质呈现出了怎样不同的质感,色彩。
3.假设现在要选择一种材质做小女孩的头发,你会选哪种?
4.除了老师给出的材质,你带来的材质里还有适合做头发的材质吗?
5.欣赏作品•学习方法:
①“报纸大变身”
②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你们都会用吗?
6.评价任务
学生在小组内根据教师的讲解掌握废旧物制作的各种方法。
学习活动二: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变废为
宝。
1、从材料开始,让各种材料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由要塑造的对象本身的形象开始引发联想,寻找合适的材质去表现。
2、分组合作:尝试用身边的材质塑造一个或一组你喜欢的动物形象的局部
特写或整体造型。
比如:昆虫、马、牛等熟悉的动物或你的属相动物。
3、进行简单的创作
互相欣赏作品并完善自己的作品
4、评价任务
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变废为宝。根据学生的评价信息,
教师适时引导或再出示图片学生欣赏体会。
学习活动三:用废旧物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1.呈现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利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创作一个有“新生命”的废旧物。
评价标准:
①快速画出设计图。;
②巧妙设计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予以制作;
③装饰美观、牢固。(★★★)
2.学生自由创作
3.作品展示评价
(1)学生说出自己作品的名称,其他同学找出该作品,并谈谈感受。
⑵教师点评(从材料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主题的表现等方面)。
六、本课所需条件:
教材资源:教材,示范作品,
媒介资源:课件
教具资源:各种画材。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
一、课标要求:
本课属于第三学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内容,课标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的阐述为: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
美术没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
关系。
二、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文物”是一个专有名词,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称为文物。所以本课的首
页结合欣赏作品给出了“文物”的定义。理解“文物”的概念,再把关键词串起
来,本课就可以轻松掌握了。
学情分析:
六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导入阶段强调感官
体验,感受旅游之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探索阶段是对课前布置的任
务的反馈,讨论收集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素材的能力;通过分工与合作
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鼓励学生进行有步骤的创作活动;最后组
织学生模拟发布会现场,展开交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对文物的认识与
体会。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学会欣赏,绘制文物。
3.通过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四、评价任务:
1.说一说什么是文物。
2.能准确地给文物分类。
3.能感受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应得到保护。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活动一:说一说什么是文物。
1、导入阶段
2、说到保护文物,你们知道什么是文物吗?
阅读课本P26第一、二两节。了解文物的范围。
3、评价任务
学生在小组内根据教师的讲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文物。
学习活动二:准确地给文物分类
1、欣赏收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教师边引导看图,边讲解。
(1)中共一大会址1920年和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
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谁能举一下我们自己身
边的例子?绘画大师李可染的故居,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2)五彩鱼藻纹瓷罐明
(3)黄花梨圈椅明
(4)玉凤商各个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5)龙门石窟大佛唐
(6)齐景帝陵墓麒麟南北朝齐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物遗
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举个身边的例子:狮子山汉墓兵马俑,楚王山千佛洞,东坡黄楼,云龙山放
鹤亭,兴化寺北魏佛像,徐州汉画像石““
2、小组讨论,感受文物的美感,
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评价任务
学生能准确的给文物分类。
学习活动三:感受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应得到保护。
出示古代文物图片,请同学通过小组合作,从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赏析。
组织语言小组交流汇报。
评价标准:
(1)大胆、自由地表达;
(2)能准确的给文物分类;
(3)能清晰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六、本课所需条件:
教材资源:教材,示范作品,
媒介资源:课件
教具资源: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
一、课标要求:
本课属于第三学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内容,课标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的阐述为: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
美术没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
关系。
二、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从《古建筑的保护》和《保护文物》这两课的题目上就能看出它们之间的联
系。按“文物”概念,很多古建筑现在不一定是文物,但是成为文物的可能性极
大,而能否成为文物绝对离不开合理的保护。但是,不管身边的古建筑是不是文
物,它们都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一一不仅会将它的历史书写在书上,还会将它的历
史通过古建筑告诉世人,并流传后世。本课的学习要求之一是写调查报告,而“制
作或描绘古建筑”也是体会古建筑“历史”很有益且重要的方法。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本课涵盖的知识丰富,涉猎的学习范围广
泛。在教材中出示了几幅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图片,以这些图片为例,欣赏、分析
古建筑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考察了解身边的人文古迹,观察其特点,了解其
建筑背景和意义,体会古建筑的艺术价值,深入思考保护人文古迹的方法。
三、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古建筑,正确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整理本地区古建筑资料,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古建筑。
2.通过分析、探究、总结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培养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树立保护身边古建筑的意识。
四、评价任务:
1.能准确掌握古建筑的特点。
2.能提高认识能力,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
3.能对古建筑有较好的保护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活动一:掌握古建筑的特点。
1、导入
一座具有历史的城镇,不仅会将它的历史写在书上,还会将它的历史通过
古建筑告诉后人,并流传后世。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古建筑是古代劳动
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珍惜、保护好古建筑,是现代人的职责,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来走近古建筑,保护古建筑。
导出课题一一《古建筑的保护》
2、评价任务
学生在小组内根据教师的讲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建筑的特点。
学习活动二:提高认识能力,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人
文价值。
1、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视频或图片一一
北京故宫,
孔庙,
颐和园复原图,
贵州地坪风雨桥,
北京四合院,
江南水乡,
乔家大院,
应县木塔,
福建土楼……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图片,说出这些古建筑的名称,地理位置,初步感受
建筑风貌及艺术价值。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古建筑资料或相关故事。
3、谈谈自己对于亲身经历过的古建筑的认识、感想。
4、在欣赏过程中,细致观察古建筑的造型特点。
5、课件中展示家乡古建筑,感受家乡古建筑艺术美。
6、评价任务
学生提高认识能力,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
根据学生的评价信息,教师适时引导或再出示图片学生欣赏体会。
学习活动三:对古建筑有较好的保护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古建筑的保护方法,并以多种形式(宣传画、手抄报、古
建筑模型等)展现。
评价标准:
(1)大胆、自由地表达;
(2)能细致观察古建筑的造型特点、结构特点及装饰色彩;
(3)能清晰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六、本课所需条件:
教材资源:教材,示范作品,
媒介资源:课件
教具资源:绘画工具材料等。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4课《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
画》
—X课标要求:
课标对第三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阐述为:运用线条、形状、色彩、
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
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
感。
二、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六年级的电脑美术仍然延续了全套教材的电脑美术课程追求明确特色、简单
有效的思路。和前五个年级比较,六年级的电脑美术侧重特色和实用。本册电脑
美术追求的是“特色”用电脑创作版画效果的作品。了解版画并理解“刀味”是
关键。在电脑中表现出“刀味”可以利用“反色处理”,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教材
中已非常清楚地呈现出来。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感知仿版画效果的
电脑美术作品。体验电脑“画图”中画图工具和反色处理功能结合使用后,所描
绘出的仿版画效果的作品。鼓励学生探究,用电脑“画图”表现出具有版画韵味、
有趣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生物医学信号与系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股东投票权委托代理协议3篇
- 2025版个人担保贷款合同及借条规范模板
- 空调保护罩施工方案
- 旧桥桥面施工方案
- 2024年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砂石材料供应合同
- 2024年标准管理咨询合作合同模板版
- 牙科正畸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 万兆工厂试点的评估与效果反馈
- 2024淘宝年度爆款商品联合研发及推广合同3篇
- 新版出口报关单模板
- 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题测试题及答案
- 杭州工地数字化施工方案
- 腾讯云大数据云平台TBDS 产品白皮书
- 网球国家二级裁判培训讲座
- 中南大学军事理论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员工工资条模板
- 缺点列举法课件
- 篮球专项体育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 创新与创业管理-四川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执行依据主文范文(通用4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