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香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廊坊市香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廊坊市香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廊坊市香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廊坊市香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廊坊市香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8.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B.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C.“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C.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D.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10.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C.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D.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参考答案:8.B

9.A

10.D【8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核学生对文本内容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这句偷换概念,因为原文是说“无求与苏世”使独立不迁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故选B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和结构分析的能力。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结构分析时要先理清文脉,弄清结构特点,概括层意。A项,“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错,这是作者的观点。故选A项。【10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核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意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根据文本意思,看看推理有没有改变原文意思。D项,“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表达错误,文中引材料的目的是为了阐释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故选D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清代川戏的兴盛川戏之名始见于明代陈铎的散曲《嘲川戏》和《朝天子·川戏》。川戏之名沿用至清代,但并非今日之川剧,今天所说的川剧是指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等五腔共和的四川地方剧种。川剧形成的时间比较晚,周企旭认为川剧形成于20世纪初,其结论当为可信。明清之川戏当指具有四川特色的戏曲。被称为稚部的昆曲自明末便开始衰落,到了清代,中国戏曲出现了一个新的气象,就是被称为花部的地方戏的勃兴。在花部勃兴的背景下,清代的川戏也十分兴盛,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川剧形成之前,清代的川戏声腔主要有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等五腔,除了灯调为四川民间本土声腔外,其余四种均系外来声腔。川戏的昆腔来自于江苏的昆曲,高腔源于弋阳腔,胡琴由陕西汉中传入(也有人认为由汉剧传入),弹戏由秦腔演变而来。这些声腔传入四川后,一方面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又逐渐地“川化”了,与四川方言、四川音乐、四川民俗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戏曲。拥有比较多的优秀的剧本是戏曲兴盛的重要标志之一。以宣统元年傅崇矩所编《成都通览》统计,仅成都一地上演的川戏就多达360个(改名重复者未附入)。其中的一些剧目,如《柳阴记》《评雪辨踪》《秋江》《打红台》《滚楼》等流传至今,成为现代川剧的经典剧目,代表了现代川剧艺术的最高成就。川戏艺人的大量存在和精彩演出在川戏兴盛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成都通览》记成都“现在之优伶,凡七十七人”,可见川戏艺人众多,而且名伶也不少,仅在京的川旦名伶就有10名之多,而最著名的是金堂魏长生。川戏在清代已融入了四川人的日常生活,如:自娱消遣、祭礼酬神、贺喜欢庆等。而川戏之广泛影响,绝不仅仅是在川内,在全国均声名远播,甚至于其他地方剧种也吸收了川戏的部分表演技巧和唱腔,如花鼓戏的音节就来自于四川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县)的梁山调。四川城市文化的发展,是川戏兴盛的社会基础。四川人喜欢戏曲的习性使川戏的兴盛具有了广泛的接受基础。川戏自身的艺术魅力又成了川戏兴盛的内在基础。而文人对川戏的欣赏和参与,更提高了川戏的文化品位,这也是川戏兴盛的重要原因。戏曲发展史证明,任何时期戏曲艺术的兴盛都离不开文人的贡献。清代的四川文人不仅欣赏川戏,还积极参与川戏,李调元不仅编创剧目自组家班演出,而且写了戏曲论著《雨村曲话》和《剧话》,提出了自己的戏曲理论,并对当时四川流行的各种声腔和所演戏曲故事进行了翔实考证,留下了戏曲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选自《文艺争鸣》2007年第11期,有删改)5.下列表述不属于体现清代川戏兴盛的一项是A.清代川戏声腔除了四川民间本土声腔外,还融合了一些外来声腔,并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川戏声腔。B.在清代,已经拥有了比较多的川戏剧本,并且其中一些剧目流传至今仍然不失为经典。C.清代川戏艺人众多,而且名伶也不少,仅在京的川旦名伶就有10名之多。D.四川城市文化的发展、四川人喜欢戏曲的习性、川戏自身的艺术魅力以及文人对川戏的欣赏和参与,都促进了清代川戏的兴盛。6.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清代川戏是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等五腔共和的四川地方剧种。B.明代川戏并不十分兴盛;到了清代,在地方戏勃兴的背景下,川戏也随之兴盛起来。C.历代的川戏声腔除了灯调为四川民间本土声腔外,其余的均系外来声腔。D.文人对川戏的欣赏和参与,提高了川戏的文化品位,这是川戏兴盛的主要原因。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之川戏指具有四川特色(如四川方言、四川音乐声腔、四川风土民俗、四川人之性情等)的戏曲。B.《柳阴记》《评雪辨踪》《秋江》《打红台》《滚楼》等在清代就是比较优秀的川戏剧本,它们流传至今,已经成了现代川剧的经典剧目。C.在清代,诸如黄梅戏、豫剧、越剧之类的其他地方剧种都吸收了川戏的部分表演技巧和唱腔。D.元杂剧的兴盛,离不开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文人的贡献,正是由于他们的积极参与,元杂剧才成为一代之文学。参考答案:5.D(该项属于川戏兴盛的原因,不属于“体现”)6.B(A说的“今天的川剧”,偷换概念。C注意原文3段“清代的川戏声腔主要有……五腔”有“清代的”限制而非“历代”。D原文最后一段“……这也是川戏兴盛的重要原因”说到“重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7.C(不能由原文第六段“甚至于其他地方剧种也吸引了川戏的部分表演技巧和唱腔”推出此结论。A可由第一段“明清之川戏当指具有四川特色的戏曲”推出。B由第四段“其中的一些剧目,如《柳阴记》《评雪辨踪》《秋江》《打红台》《滚楼》等流传至今,成为现代川剧的经典剧目,代表了现代川剧艺术的最高成就”可推出。D由最后一段“戏曲发展史证明,任何时期戏曲艺术的兴盛都离不开文人的贡献”推出。)3.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14—18题。(14分)小事不可小视①生活是由点点滴滴的小事汇聚成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锅碗瓢盆,构成了生活的万花筒。古语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时,小事不可小视。②一件善良的小事可以拯救人的一切,乃至生命。古时候,曹操的仆人由于管理不慎,害得曹操最心爱的一副马鞍被老鼠咬了一个洞,吓得哭了起来,因为曹操很有可能一怒之下杀了他。这时曹操的小儿子来了,问清缘由后就答应帮这个仆人,他机智聪明,用自己的口才救了仆人一命。这对于曹冲来说,只是一件动动嘴皮子的小事,但却救了人一命。这就是一个小事的影响。还有,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小红帽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是一个猎人经过一枪打死了大灰狼从肚子里救出了奶奶。虽然故事有些不现实,但是。那一枪,对于猎人来说可有可无,但是对小红帽来说,却是救了他们的性命。又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却救了两个人的生命。小事,还能小视吗?③同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以害了一个人的生命。至今仍然记得,前苏联的一位宇航员在完成一次航天任务返回的时候,不幸遇难,最后究其原因,竟是因为一位小数点。就是一个小数点那么大的事,造成苏联航天任务的失败,宇航员的英勇牺牲,以及他家人的无尽悲痛与遗憾……还有那块“来路不明”的工地用铁,本来丢一个铁块只是一个小事,可是,就是这样小事,却伤及了吴斌的生命,却也因此彰显了吴斌的敬业与坚强。这件小事,结束了一个年轻善良的生命。小事,万万不可小视啊!④当然,这种小事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但是,生活往往是由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的。这些小事既不能伤人性命,又不能救他人于危难,但却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比如,有些人会在安静的场合不顾别人的感受大声吵闹,有些人还会关门时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故意把门摔得很响……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于这样那样的小事,素质的高低往往是通过小事体现。⑤顺手做的一件小事,也许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帮助;无心做的一件小事,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困扰。⑥让我们一起从小事做起,让小事带来美好的力量!14.作者要通过本文表达一种什么观点?(2分)

15.文章开头第①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16.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证的?(2分)

17.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4分)

18.作者认为“素质的高低往往是通过小事体现”,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阐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4.小事不可小视。15.①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16.①一件善良的小事可以拯救人的一切,乃至生命;②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以害了一个人的生命。17.首先,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并引用古语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小事不可小视”;接着,从“一件善良的小事可以拯救人的一切,乃至生命”和“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以害了一个人的生命”两方面并运用事实论据来论述论点;然后提出“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质高低”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最后向读者发出号召、提出希望,收束全文。18.同意,只要围绕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一瓢道人袁中道

一瓢道人,不知其名姓,尝持一瓢浪游鄂岳间,人遂呼为一瓢道人。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去,走海上从军。时倭寇方盛,道人拳勇非常,从小校得功,至裨将。后失律畏诛,匿于群盗,出没吴楚间,久乃厌之,以资市歌舞妓十余人,卖酒淮扬间,所得市门资,悉以自奉,诸妓更代侍之。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饮食供侍,拟于王者。又十余年,心复厌之,亡去,乞食湖湘间。后至澧,澧人初不识,既久,出语颠狂,多奇中,发药有效。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人以此多延款道人。

道人栖古庙中。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付祝云:“为我召僧来礼忏。”忏毕,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令十余人移至城市上,手作拱揖状,大呼曰:“年来甚扰诸公,贫道别矣。”虽小巷间,无丕周遍!一市大惊!复还至庙中,乃仰卧命众人日:“可覆我。”众人不敢覆,视之,已去矣。遂覆而埋之。举之甚轻,不类有人者。余闻而大异焉。

人又问日:“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淫且盗者,又不宜脱然生死。余大有疑,以问子。”余曰:“余与汝皆人也,乌能知之?夫济颠①之酒也,三车②之肉也,寒山、拾得③之垢也,皆非天眼莫能知也。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予与余何足以知之哉!”

①济颠:济公和尚。②三车:唐玄奘弟子,因出行总是一车装满美酒,一车装美女,一车装佛经,所以当时的人都称他为“三车和尚”。③寒山、拾得:唐朝两个著名的和尚,相传是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化身。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倭寇方盛 盛:猖獗B、久乃厌之

厌:满足C、悉以自奉

奉:供养D、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

审:确实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人遂呼为一瓢道人

为我召僧来礼忏

B、饮食供侍,拟于王者

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C、人以此多延款道人

余大有疑,以问子

D、遂覆而埋之

余闻而大异焉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一瓢道人“癫狂怪诞”的一组是(3分)

①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去,走海上从军②后失律畏诛,匿于群盗③以资市歌舞妓十余人,卖酒淮扬间

④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

⑤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⑥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④⑤⑥8.下列对原支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瓢道人持一瓢云游浪迹,因而得名,一生遭遇曲折坎坷且又离奇,富有传奇色彩。

B、一瓢道人曾浪游鄂岳,人海战倭,出没吴楚,卖酒淮扬,乞食湖湘,最终殁于澧州。

C、一瓢道人狷狂放达却又学识博杂,行事怪僻,奇谈异论但又多言中,时人讶异惊叹。D、作者认为一瓢道人和济颠、三车和尚一样喜欢喝酒吃肉,癫狂难知,评论颇为不屑。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3分)(2)虽小巷间,无不周遍,一市大惊。(4分)(3)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3分)参考答案:5.B(厌:厌倦)6.D(均为连词,表顺承;A动词,是/介词.替、给;B介词,与/介词,从;C连词,表因果/介词,拿、用)参考译文:

一瓢道人,不知道他的名姓,曾经手持一个瓢在湖北湖南一带浪迹游荡.于是人们就称呼池为一瓢道人。道人少年读书不得志,弃学出走,跑到海上参军。当时倭寇正猖獗,道人拳脚勇气非同一般,从一个小校立大功,慢慢升至裨将。后来违犯法律害怕被杀。隐匿在群盗中。出没吴楚之间,很久之后厌倦了这种生活,用钱买了十多个歌舞妓,在淮扬卖酒,所获得的钱财,全部用采侍候自己,那些歌舞妓轮流伺候他。没有一天不是左拥右抱,喝酒吃肉,听丝竹音乐,饮食供奉,可比王者。又过了十多年,心里又厌弃了。偷偷离去.在湖湘间乞讨。后来又到了澧州。澧州百姓开始不认识他,一段时间之后,一瓢道人说话癫狂,但多说中,所赐医药也有效果。随口作诗,却有奇语,人们慢慢敬重他。赠送他好的衣服好的饮食。他都接受又丢弃.别人因为这样更加款待道人。道人睡古庙中。一天从炉灰里掏取一锭金子,交给庙祝说:“替我招来僧人来做忏悔。”忏悔完毕,买了一具棺木,自己坐进去,不盖,命令十多人抬到集市,双手打拱作揖,大叫说:“这一年来特别打扰诸位,贫道告别了。”即使小巷间,没有不走遍的,一市百姓非常吃惊。他再次回到届中,于是仰卧在棺材里命令众人说:“可以盖上我。”众人不敢盖,再看他,已经死了。于是盖上棺木并且埋葬了他。抬起棺木时特别轻,不像里面躺了人。我听说后对此感到很奇怪。有一个人叉问我说:“那些确实有道之人,不应该放纵并且偷盗;放纵并且偷盗之人,又不该超脱生死。我大有疑问,用这个问题问您。”我说:“我和你都是一样的人,怎么能够知道呢?济颠喜欢喝酒,三车道人喜欢吃肉,寒山、拾得身体污垢,如果不是天眼不能知晓。古代的这些佛。本来就有隐藏在猪狗之中的,何况是人?你和我怎么能够知道这些!”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①,曰‘阃②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③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注:①毂:gǔ泛指车②阃:kǔn门槛,这里代指朝廷③彀gòu骑:骑兵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久,召唐让曰

让:责备

B.当是之时,赵几霸

霸:称霸C.飨宾客军吏舍人

飨:享用D.文吏以法绳之

绳:制裁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冯唐以孝著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①乃复问唐曰

②今其知乃反不能及C.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①委任而责成功

②蟹六跪而二螯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一项(

)(1)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2)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3)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4)上怒,起入禁中(5)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6)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A.(1)(3)(5)

B.(2)(3)(6)

C.(1)(5)(6)

D.(2)(4)(6)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吾实为之,其又何尤!(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7、C飨:犒劳8.C、(C.取独A.①介词:因为;

②连词:表示顺承。B.①表两事顺承:于是,才;

②竟然。D.①连词,表递进:并且,而且;

②连词,表并列:又)9.B((1)介绍冯唐的至孝、任职

(4)叙写文帝的情况)10.D(这篇传文主要采用的是对话描写,因而“许多细节描写”这一说法不准确。)11.(1)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兵俘虏杀死。(采分点“是以”“北”“禽”

)(2)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采分点“说”“持节”“以为”)(3)我实在没有料到自己能回到宋朝,又看到皇帝、皇后。(采分点“意”“衣冠”“日月”)(4)衡量这两种计策,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采分点“均”“之”“负”)(5)(这)实在是我造成的恶果,那还能怨恨谁呢!(采分点“实”“何尤”)文言文参考译文冯唐以至孝著名,为中郎暑长,侍奉文帝。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高兴得拍着大腿说:“唉!我(怎么)偏偏得不到到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如果得到了),我又怎会担忧匈奴为患呢!”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宫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臣是个乡鄙之人,不懂得避忌。”那个时候,正当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那县,杀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孙卯。文帝正以匈奴入屯为忧,于是才再问冯唐说:“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呢?”冯唐回答说:“臣听说古代君王派遣将军的时候,跪下来推着车,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则任由将军裁断。一切论功行赏及爵封之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来再报告一声就是了’。这并非无稽之谈,我的祖父说,李牧为赵将,屯驻在边境,军市的租税都自行用来犒飨士卒,赏赐在外决定,不受朝廷的牵制。君主一切委托他,并且要求他成功,因此李牧可以竭尽他的智能,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能射的骑兵一万三千人,价值百金之良士十万人,所以他能够在北方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歼灭澹林,在西方抑制强秦,在南方抵抗韩、魏,那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后来,刚好赵王迁即位,竟然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兵所虏杀。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犒飨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几天就杀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军中规章条令呢?终日只拼命作战,斩敌首,虏敌人,到幕府记录战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该赏的不赏,可犯了法,文吏却绝对按律处分,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的。”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过了十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又免官。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当时冯唐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0.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醒悟,觉悟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高,长C.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临近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向:朝向11.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12.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其书法艺术卓越,人称“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千古书家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B.《兰亭集序》虽是为一般宴集而作,但却不同于当时的咏物谈玄之作,该文章写得清新朴素,指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老庄哲学观点。C.《兰亭集序》中,“不知老之将至”出自《孟子》。D.“永和”是年号,“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暮春”指晚春,“禊事”是古时的一种风俗。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参考答案:10.B

11.A

12.C

13.(1)待到他对已经得到的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2)(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A悟:面对面;C面对;D:过去,以前。点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1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A.语气副词,表希望、商量语气。其他三项均为代词。12.试题分析: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C.“不知老之将至”出自《论语?述而》。1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及:待到、既:已经、迁:变化。(2)固:本来、一:同等、虚诞:荒诞。参考译文: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句子,要求其结构形式与提供的句式相似,使前后文意贯通。(2分)不是所有的欢呼都表达快乐,就像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掌声都表达欢迎,就像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不是所有的泪水都表达痛苦,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一些落马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②日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③马云的第一家无人超市“淘咖啡”在杭州开业,整个城市都疯狂了。市民排着长龙等候入场,甚至出现了重足而立的火爆场面。④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⑤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未将坏人投畀豺虎于生前,当然只好口诛笔伐之于身后了。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A.①④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①③⑤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此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了解成语的意思,熟悉近义成语辨析的常见角度,比如词义重点、使用对象、语法搭配、感情色彩等,分析相近成语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别,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如何使用。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望文生义,把该成语理解成了奢侈浪费,不符语境,错误。②“鞭辟入里”: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符合语境,正确。排除C项。③“叠足而立”:指不敢迈步。形容恐惧。望文生义,把该成语理解成了人多。错误。④“先声夺人”,指在与对方或对手较量之前,张扬声势来压倒对方或使对方畏惧、退却;后也指做事要抢先一步。此处语境并没有“压倒对方”或“抢先一步”之意。错误。⑤“投畀豺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意为把那些以谗言陷害他人的人喂给豺狼老虎吃掉,后来常用来表示对坏人强烈憎恨并予以惩治。正确。排除D项。⑥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色,比喻为政清廉和人品清朗、坦荡。正确。排除A项。综上,本题选B项。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成语的语义侧重点、成语的词义轻重、语义范围的大小等。“参差不齐”偏重水平、质量,无关于品质、思想。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泥沙俱下”既可指人,也可指物;“良莠不齐”只能指人。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9.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三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日前惠顾贵校网站,得知招聘教师的消息,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本人毕业于天一大学化学专业,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现附上我的简历,请您拜读。如有意向,请与我联系。不胜感谢!参考答案:(1)“惠顾”改为“浏览”;(2)“高就”改为“就职”或“工作”;(3)“拜读”改为“阅读”;【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侧重得体的考查。做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明要求,确定分析方向。其次,通读材料,了解语段的意思,对语句的语体风格进行明辨和认识,为修改打基础。再次,对应要求,先找后改,对应作答。求职信,是应用文体,正文要用书面语;因为涉及求职原因和目的,要特别注意哪些词语有可能涉及“用语不得体”,利用旧知对之认真推敲;“有三处用语不得体”,是寻找和修改的又一提示,要注意审查词语所在的语境特征、涉及的对象、词语本身的褒贬、谦敬色彩以及表意的轻重程度等。从材料中看,比较特别的用词有“惠顾”“贵校”“高就”“拜读”。“贵校”,是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写信者称自己要应聘的学校为“贵校”,这是正确的,应保留。“惠顾”,指光临,惠临,是商家用于欢迎顾客到来的词。搭配对象是“网站”,属用词不当,可改为“浏览”。“高就”,放弃原来的工作,去担任地位较高的工作。旧指离开原职位就任更高的职位。“高”是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论。原文是将自己去他校就职或工作说成“高就”,是谦敬错位,直接换用“就职”或“工作”即可。“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用的敬词。原文是请对方读自己的简历,说请您“拜读”,是谦敬失当,可改为“阅读”。回顾可知,有误的三处分别是“惠顾”“高就”“拜读”,依照分析逐一作答。【点睛】得体,指恰当地使用语言,能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是用语的语言环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语体,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学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程式化。语言得体主要指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答这类题,一要在平时多读勤练,以阅读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增加材料储备,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二要了解常见错误答题类型,总结规律,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三要掌握具体答题技巧,(1)看场合(2)看对象(3)看目的(4)看谦敬(5)看语体。做题要认真审查题干和材料,综合分析作答。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

,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富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

,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16.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远见卓识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B.远见卓识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C.真知灼见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D.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B.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C.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D.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B.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C.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D.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参考答案:16.D

17.B

18.C【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真知灼见: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结合“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分析,选用“真知灼见”。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结合“做到互为启发”分析,选用“相得益彰”。睚眦必报: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小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结合“《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分析,选用“睚眦必报”。自成一家:在某种学问上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结合“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分析,选用“与众不同”。故选D。【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C项,都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C项,还有“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的问题;D项,“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