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城北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城北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城北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城北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城北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城北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青春之歌(节选)杨沫整个上午,郑瑾低低地教给她们唱一首监狱的歌子。这个歌子在一九三0年以后,曾流行在上海、杭州和苏州的监狱里。“囚徒,时代的囚徒!我们并不犯罪!我们都从那阶级斗争的火线上捕来。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锁得住自由的身,锁不住革命精神!……囚徒,时代的囚徒!失败是成功之母,胜利终归我们。努力呵锻炼!勇敢呵奋斗!总有一天,红旗将随太阳照遍全球!”歌子很长,郑瑾虚弱的身体,只能教给她们这开头和最后的几段,她们三个人整个上午过得很愉快。午后三个人都疲惫地睡觉了。道静在睡梦中被推醒。郑瑾低声对她说:“林道静同志,我必须告诉你两句话,我也许活不过今天了。请你以后有机会转告党:我真名是林红,去年十月间从上海调来北平工作。不幸叛徒告密,刚刚工作没多久就被捕了。我没有辱没党,尽我一切力量斗争到最后……我希望党百倍扩大红军,加紧领导抗日斗争,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亲爱的同志,也希望你坚决斗争到底,争取做个坚强的布尔塞维克党员……”林红美丽的大眼睛在薄暗的囚房里闪着熠熠耀人的光辉,多么明亮、多么热烈呵。她不像在谈死——在谈她生命中的最后时刻,而仿佛是些令人快乐、令人兴奋和最有意思的事使她激动着。她疲惫地闭着眼睛喘了几口气休息了一会,忽然又睁开那热情的大眼睛问道静:“林,你保证能够把我的话带给组织吗?”道静不能再说一句话。她流着泪使劲点着头。然后伸过双手紧握住林红雪白的手指,久久不动地凝视着那个大理石雕塑的绝美的面庞……她的血液好像凝滞不流了,这时只有一个朦胧的梦幻似的意象浮在她脑际:“这样的人也会死吗?……”夜晚,临睡觉时,林红脱下穿在身上的一件玫瑰色的毛背心递给道静:“小林,你身体很坏,把这件背心穿在身上吧。”她又拿着枕边一把从上海带来的精美梳子对小俞笑笑,“小妹妹,你喜欢这把梳子吗?我想送给你留做纪念。”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夜半时分,铁门开了。林红被用一扇门板抬了出去。临出门口,她在门板上向两个难友伸出手来,虽然握不到她们的手,却频频热情地说:“告别啦,小妹妹们!好好保重!”门板刚刚抬出病囚房,一阵急雨似的声音,猛然激荡在黑暗的监狱的屋顶,激荡在整个监狱的夜空:“打倒反动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同志们,为我们报仇呀!”声音开始是林红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这口号声越来越洪大、壮烈、激昂,好像整个宇宙全充满了这高亢的英勇的呼声。道静倒在木板床上呼喊着。她抱住那件玫瑰色的毛背心,拼着全部肺腑的力气,和着监狱的全体囚犯一同呼喊着——虽然她微弱的声音也许谁也听不出来。小俞没有喊。她像一个被人抢走了妈妈的孩子,看见林红被人用木板向门外一抬,她就跳下床来扑向她去:“郑姐姐!郑姐姐!你别走!你别走呀!……你不能死,你不该死呀!”她的后脑碰到墙壁上,她的腰部被卫兵的大皮靴狠狠地踢了一脚。她流着满脸泪水昏了过去。并没有枪声。这一夜,林红牺牲的这一夜,又有十个不屈的战士同时被活埋了。囚房里冷清清,只剩下道静和小俞两个人了。她们互相摸索着,紧紧地把瘦削的手指握在一块儿,好像两个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互相偎依在一起。“林姐姐,现在就剩下咱两个啦,我,我,……我只有你一个亲人啦!”小俞抱住道静的头痛哭着。她哭林红,也哭自己明白这世界上的事太晚了。虽然她才只有十六岁,但是她却惭愧自己过去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小俞,好妹妹,不要哭啦!”道静含着满眶热泪在黑暗中温存地抚摸着她的头发,“记住这一夜,永远记住这一夜!永远记住郑姐姐的血……”林红一死,不知不觉地,道静竟自动代替了她的任务。对于小俞,她怀着母性的也是同志的感情,把教育她、关怀她的责任担负到自己的肩上来。(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按时间顺序展现了郑瑾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教唱狱歌、临终嘱托、被秘密处死的全过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B.“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既是对恶劣社会环境的实写,又是对人物遭遇的不祥预示。C.“郑姐姐!郑姐姐!你别走!你别走呀!……你不能死,你不该死呀!”个性化的语言表明此时的小俞还只是一个比较幼稚的女学生。D.小说设置的三位女性共同组成了女性革命者群像,表达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共产党人无畏艰险、前仆后继、力争胜利的时代诉求。8.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在狱中经历了思想成长的三个阶段,请从文中找出并作简要分析。9.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情感抒发节制有度,《青春之歌》的情感抒发则显得奔放炽烈。小说节选部分是如何实现这种艺术效果的?参考答案:7.B

8.①第一阶段,在林红嘱托时,她还充满着单纯的幻想,对革命斗争的残酷性估计不足。“只有一个朦胧的梦幻似的意象浮在她脑际:这样的人也会死吗?”②第二阶段,在林红临刑时,她对反动派的残忍有了清醒的认识,自觉地加入反抗队伍中,发出反抗声音。“拼着全部肺腑的力气,和着监狱的全体囚犯一同呼喊着。”③第三阶段,在林红牺牲后,她自发地承担起林红的革命任务,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革命战士。“把教育她、关怀她的责任担负到自己的肩上来。”

9.①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抗日救亡的时代责任,激发革命热情和情感共鸣。②革命者与反动派英勇斗争的行为和精神,令人心潮澎湃,激情满怀。③典型的革命语言激发热情与斗志,如歌曲、口号、对话。④作者(叙述者)使用充满革命激情的语言叙事、塑造人物。如对林红的描写。【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这个句子运用双关手法,既交代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也象征着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又是对人物遭遇的不祥预示。所以对恶劣的社会环境是虚写而非实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本,再到小说中找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一要看人物在作品中做了哪些事情、说了哪些话;二要看作者是如何对其外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刻画的,还可找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在狱中经历了思想成长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原文中“这时只有一个朦胧的梦幻似的意象浮在她脑际:‘这样的人也会死吗?……’”,这是林红嘱托时,林道静的心理活动,从她的心理活动,我们能看出林道静当时还充满着单纯的幻想,对革命斗争的残酷性估计不足。第二阶段,她的思想发展逐渐成熟,原文中林道静在林红被带走行刑时“拼着全部肺腑的力气,和着监狱的全体囚犯一同呼喊着”,这表明她对反动派的残忍有了清醒的认识,自觉地加入反抗队伍中,发出反抗声音。第三阶段,原文“林红一死,不知不觉地,道静竟自动代替了她的任务。……把教育她、关怀她的责任担负到自己的肩上来”,表明林道静的思想发展成熟,在林红牺牲后,她自发地承担起林红的革命任务,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革命战士。【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基本的术语,结合具体文本,从以下几个角度解答:①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②描写的方法,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③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人称叙述角度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本题考查运用什么手法抒发奔放炽烈的革命情感,据原文分析,小说节选的林道静在狱中的情节发生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时代背景,抗日救亡的时代责任,激发革命热情和情感共鸣。通过塑造人物,表达情感,革命者林红与反动派英勇斗争的行为和精神,“我希望党百倍扩大红军,加紧领导抗日斗争,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在嘱托林道静时,对林红的神态描写,“林红美丽的大眼睛在薄暗的囚房里闪着熠熠耀人的光辉,多么明亮、多么热烈呵。她不像在谈死——在谈她生命中的最后时刻,而仿佛是些令人快乐、令人兴奋和最有意思的事使她激动着”,表现出革命者坚强的信念。临行刑时,林红那英勇的口号,林道静在狱中的成长,令人心潮澎湃,激情满怀。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语言,也实现了奔放炽烈情感的抒发,如歌曲、口号、对话。【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读书的艺术林语堂宋代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只有这种发见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象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什么都没有问题了。她的高度,她的脸孔,她的头发的颜色,她的声调,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处的。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他的趣味,他的观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于是读者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他自己的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这么一来,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一个人如果有过三四个情人,而把他们吃掉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有许多读者永不曾堕入情网,正如许多青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而不能钟情于一个人。随便那个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一切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他们是不会有甚么成就的。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选自《人生的盛宴》有删改)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作者认为,读书的嗜好和对食物的嗜好是一样,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个性选择。如果选择不当,书籍将成为毒品。B、“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这句话可以说明:好书是耐读的,重读它依然有新乐趣和新收获。C、读书除了要选择和自己心灵相似的作家作品,还要浸润在文学情人的怀抱中,那样才会从书籍中获得灵魂的食粮。D、只要有良好的读书心境,任何时间和地点都是可适宜读书,读书如果不是出自自然,就无法享受读书乐趣。E、本文善用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生动活泼、形象有趣,浅显易懂,富有幽默色彩。13.请简要概括文章所谈到关于“读书的艺术”所包含的几个方面内容。(4分)14.你如何看待作者说的“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是他知识发展史上的重要事情”这句话,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参考答案:12.AD(A“如果选择不当,书籍将成为毒品”有误,D“读书如果不是出自自然,就无法享受读书乐趣”有误。)13.(1)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法。(2)读书要依照自己的风味或嗜好。(3)要在古今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的作品来读。(4)读书须出其自然,只要有适宜读书的心境便读。14.答案示例:一个人如果能够找到一个自己最爱好的作家,那么,他与作家之间便很容易在心灵上产生联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由此,他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容易浸润在作家所创设的精神世界理,更容易从书籍中吸收灵魂的粮食,从而真正达到读书成就自我的目标。(言之成理即可)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后世诗论家多冠王雏以“诗佛”,从其诗歌创作的实践看,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问,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人们习惯将他创作的这类诗称为“禅味诗”。玉堆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无我”,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闯体验”。说其“空寂”“无我”,必须要了解一下王维奉佛的背景。其母崔氏、其弟王缙均曾师事大照禅师普寂,这就使得王维自幼便多少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另外,王维生活的时代,士人习佛风气兴盛,王维成为“习佛士”中一员不足为怪。加上王雏早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政治、名誉追求,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并潜移默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且进入其文学创作,为其“诗”“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从而也使得其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林”,表现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用诗中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王维禅味诗“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这是他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如《归嵩山作》:“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一“归”一“闭”,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王维禅味诗的这一特点,可从中国的人文精神上去探求原因。中国的人文精神可分为两种:一为刚性的,主要表现为一种向外的拓展与用力;另一种则是柔性的,主要表现为向人的内心深入,以求得一种让人能够调整心理争精神失衡的东西。王维创作的禅味诗,体现出了柔性的人文精神特点。在其亦官亦隐的日子里,在让他深为不满却又深感无奈与无力的现实面前,他只得将其精神与注意力朝内转。凭借其奉了大半生佛的直觉与经验,在其内在的精神境界里,为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创造、建构出了一种存在意义,即在诗的王国与信仰的殿堂里安顿生命、净化灵魂。同时,王维之所以那样做,也是一位有文化良知与文化人格、有着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的文化人在竭力追求争保护其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是其感性与理性相互撞击、相互渗透并最终是理性居了上风的结果。

(节选自刘建琼《论王维诗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有删改)6.下列对“王维禅味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因王维在诗歌创作时引入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而得名。

B.它是王维为丰富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等而创作的诗歌。

C.它的“空寂”“无我”特点在《酬张少府》中得到难以言说的体现。

D.它“敛势的空间体验”特点主要表现为人的情感、心态由大向小转变。7.“王维禅味诗”的形成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家人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王维成为一名“习佛士”,这就使得他的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

B.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有精力研究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从而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启示或灵感。

C.王维对当时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只能借助奉佛的直觉与经验,写诗来寄托信仰,抒发不满情绪。

D.王维有文化良知与人格,有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禅味诗是他追求和保护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怫”之名,主要是因为他的诗作均能体现“禅味”,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B.“君问穷通理,渔歌人浦林”借渐行渐远的渔歌,表现出王维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的痛苦无奈感受。

C.“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中“归”“闭”二字,体现出诗人用外在情感的无穷大来消解自己心理的失衡。

D.王维将精神与注意力朝内转的做法,是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体现出了他柔性的人文精神特点。兰、(每小题3分,共12分)参考答案:6.A

7.C

8.D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傅竖眼,本清河人。沉毅壮烈,少有父风。入国,镇南王肃见而异之,且奇其父节,倾心礼敬,表为参军。从肃征伐,累有战功,稍迁给事中、步兵校尉、左中郎将,常为统军,东西征伐。世宗时为建武将军,讨扬州贼。破之,仍镇于合肥,萧衍民归之者数千户。后武兴氐1杨集义反叛,推其兄子绍先为主,攻围关城。梁州刺史邢峦遣竖眼讨之。集义众逆战,频破走之,乘胜追北,仍克武兴。还洛,诏假节,行南兖州事。竖眼善于绥抚,南人多归之。

竖眼性既清素,不营产业,衣食之外,俸禄粟帛皆以飨赐夷首,赈恤士卒。抚蜀人以恩信为本,保境安民,不以小利侵窃。远近杂夷相率款谒,仰其德化,思为魏民矣。是以蜀民请军者旬月相继,世宗甚嘉之。肃宗初,屡请解州,乃以元法僧代之。益州民追随恋泣者数百里。

朝廷以西南为忧,乃驿征竖眼于淮南。既至,率步骑三千以讨张齐。竖眼三日之中,转战二百余里,甲不去身,频致九捷。张齐引兵西退,遂奔葭萌。蜀民闻竖眼复为刺史,人人喜悦,迎于路者日有百数。竖眼至州,白水以东,民皆宁业。

竖眼表求解州,不许,仍转梁州刺史。梁州之人既得竖眼为牧,人咸自贺。而竖眼至州,遇患不堪综理,其子敬绍险暴不仁,聚货耽色,甚为民害,远近怨望焉。敬绍颇览书传,微有胆力,而奢淫倜傥,轻为残害。又见天下多事,阴怀异图,欲杜绝四方,擅据南郑。令其妾兄唐崐仑扇搅于外,聚众围城,敬绍谋为内应。贼围既合,其事泄露,在城兵武执敬绍,白竖眼而杀之。竖眼耻恚发疾,遂卒。永安中,赠征东将军、吏部尚书、齐州刺史。《选自《魏书列传五十八﹒傅竖眼》,有删节》

[注]①氐:我国古代民族

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迁给事中

稍:逐渐,慢慢B.集义众逆战

逆:抵触,违背C.行南兖州事

行:代理,处理D.远近怨望焉

望:埋怨,责怪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小利侵窃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迎于路者日有百数

不拘于时,学于余C.梁州之人既得竖眼为牧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远近怨望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镇南王肃见而异之,且奇其父节镇南王肃见到他觉得他与众不同,并且称奇他父亲的节操B.俸禄粟帛皆以飨赐夷首,赈恤士卒所得的俸禄衣食都用来赠送赏赐夷人首领,赈济抚恤士卒C.是以蜀民请军者旬月相继,世宗甚嘉之因此宴请军队的蜀地百姓旬月之间络绎不绝,世宗极力赞美他D.敬绍颇览书传,微有胆力,而奢淫倜傥,轻为残害敬绍读书颇多,略有胆力,但骄奢淫逸放荡不羁,随意残害百姓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推举兄长之子做君主的叛贼杨集义,竖眼接连攻克,并且乘胜追击。B.竖眼做事深得民心,以至远近的少数民族都来叩拜,想要成为北魏百姓。C.竖眼之子谋逆反叛,终招致杀身之祸,可见,竖眼也有教子无方的不足。D.竖眼能征善武,屡立战功;多地为官,遇到任何复杂问题都能总揽管理。

参考答案:6.B(逆:迎,迎战)7.A(A介词,因为;B介词,在,到;介词,表被动;C助词,的;指示代词,这D代词,他,指敬绍;句末语气词,了。)8.

C(“请”在这里是“请求”的意思,“军”在这里是动词“从军、参军”的意思。)9.

D(竖眼任梁州刺史时,“遇患不堪综理”。)参考译文:傅竖眼,原本是清河人。性格深沉勇毅慷慨壮烈,少时有父亲的风范。进入魏国,镇南王拓跋肃见到他觉得他与众不同,并且称奇他父亲的节操,对他倾尽真心以礼敬待,上表请求作为自己的参军。竖眼跟随拓跋肃征战,多有战功,渐渐升职为给事中、步兵校尉、左中郎将,经常作为统军,东征西讨。世宗时做建武将军,讨伐扬州敌人。击退敌人后,仍然镇守在合肥,萧衍的百姓归顺他的有几千户。

后来武兴年间的氐族人杨集义造反叛乱,推举他兄长的儿子绍先做君主,攻打围困城关。梁州刺史邢峦派遣竖眼讨伐杨集义。杨集义的兵士迎战,频频战败而逃,竖眼乘胜追击,又攻克了武兴。回到洛阳,诏令持节代理兖州南部事务。竖眼善于安抚民心,南部夷人多归顺了他。

竖眼秉性清雅淡泊,又不经营产业,自身以外的俸禄衣食都用来赠送赏赐夷人首领,赈济抚恤士卒。抚慰蜀人把恩信作为根本,保卫境土安抚百姓,不因为小利而进行侵扰窃取。远近的少数民族都来叩拜,景仰他的恩德教化,想要成为北魏的百姓。因此请求从军的蜀地百姓旬月之间络绎不绝,世宗极力地赞美他。肃宗初年,竖眼屡次请求镇守解州,朝廷于是用元法僧代替他。益州百姓因留恋他而哭泣追随了数百里。

朝廷认为西南堪忧,于是传诏征召竖眼到淮南。到了以后,竖眼率领步兵三千人征讨张齐。三天之中,竖眼转战二百多里,铠甲不离身,连续取得九次大捷。张齐领兵西退,于是竖眼来到葭萌。蜀地百姓听闻竖眼又做刺史了,人人喜悦,到路上迎接他的人每天都要上百。竖眼到了州郡以后,白水以东的地方,百姓都安居乐业。

竖眼上表求调解州,不被准许,又转调梁州刺史。梁州的百姓人得因为竖眼做自己的长官,都暗自称贺。但是竖眼到了梁州后,遇到复杂问题不能总揽管理,他的儿子敬绍又险恶残暴,聚敛财货,沉溺美色,严重到成为百姓的祸害,远近之人都怨恨他。敬绍读书颇多,略有胆力,但是骄奢淫逸放荡不羁,随便残害百姓。又见天下多事,暗怀不良企图,想与四方断绝联系,占据南郑。让他侍妾的兄长唐崐仑在外扇动扰乱,聚众围城,敬绍图谋做内应。贼众围城之后,他们的阴谋泄露了,守在城头的士兵以武力捉到敬绍,告知竖眼之后就杀了他。竖眼自感耻辱,内心愤恨,引发疾病,就去世了。永安中年,赠谥号征东将军、吏部尚书、齐州刺史。《魏书列传五十八傅竖眼》

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宰相尊重”,客踧踖起退。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熙宁元年,徙判汝州。诏入觐,许肩舆至殿门。神宗御内东门小殿,令其子掖以进,且命毋拜,坐语,从容访以治道。弼知帝果于有为,对曰:“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又问边事,对曰:“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帝默然。至日昃乃退。欲以集禧观使留之,力辞赴郡。明年二月,召拜司空兼侍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所亲问其故,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节选自《富弼》等史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之能屈屈:使……屈服B.从容访以治道访:询问C.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致:调任D.吾衰疾不能堪也堪:承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至日昃乃退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D.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宰相尊重”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②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4)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富弼的“温良宽厚、正色慷慨”?试加以概括。参考答案:答案:(1)C(2)D(3)①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②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4)位高不骄,礼待下属;诚恳谏上,献计献策;礼待宾客,不论贵贱;深得民心,备受爱戴。【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定,有的因古今异义而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语境义至关重要。(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和用法。(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时要注意题目要求,概括要点要全面,用词要准确。【解答】(1)C

致:辞去。(2)D

A.用/因。B.才/竟然。C.表转折,但是/表递进,更何况。D.均表示承接,就。(3)①虽:即使;抗礼:对等的礼节;引:延请;从容:和颜悦色。句子翻译为: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②累世:好几代;盖:大概;是:这;均一:同等。句子翻译为: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4)文章第一段写他位高不骄,礼待下属;第二段写他诚恳谏上,献计献策;第三段写他礼待宾客,不论贵贱和深得民心,备受爱戴。参考译文:

富弼为人宽厚,温和善良,通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执于己见的。可等到他面临重大事情时,他就表情严肃,义正辞言,没有人能让他屈服。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是不论大事小事都反复仔细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宰相,自唐朝以来可说是礼遇最高:百官来拜见的,无论老少都要行礼,宰相直立,稍微伸手扶一下来客;送客不用下台阶;客人坐得稍久了,侍吏就从旁边大声说“宰相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地起身离去。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送客人到门口,看到他上马才回来。自此众官员渐渐学习富弼,(礼待下属)从富弼开始啊。

熙宁元年,调任汝州判官。诏令入朝觐见,允许坐轿到殿门。神宗御内东门小殿,让其儿子从宫门进入,而且命令他们不要跪拜,坐下谈话,从容地向富弼询问治国之道。富弼知道神宗果敢有所作为,上奏说:“人主的喜好和厌恶,不能让人窥测到;能窥测,那么奸人就得以逢迎。应当像天监视人一样,善恶都自取,然后进行惩罚奖赏,这样功劳和罪恶都各得其实情。”又询问边疆之事,富弼说:“陛下即位不久,应当广布恩德施行恩惠,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神宗沉默不语。到日影西移才告退。神宗打算将他以集禧观使留在京师,他极力推辞,到郡县赴任。熙宁二年二月,诏授职司空兼侍中,赏赐上等府第,全部辞谢,任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自从辞去官职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常深居不出门;晚年请求拜见的宾客也多起来,他都以病为理由,辞谢不见。亲近的人问他什么缘故,富弼说:“大凡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如果每个人来了都接见,我年老体衰又有病不能承受。”士大夫们也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曾经想到老子祠去,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适逢府中把集市迁到桥边,市上的人为富弼出行高兴,伴随着观看,直到安门,市面为之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等到富弼去世,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以信(互告),相互吊唁,常常落泪,富弼受士大夫爱戴也是如此。哎呀!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侍奉君主,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怜悯至诚充满内心而表现在外,能像这样吗?【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6.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遂以著令

著:显著。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C.多格不行

格:搁置。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A.①②④

B.①③⑤C.②③⑥

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诗经·氓》)(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3)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参考答案:(一)4、A(3分)

5、B(3分)

6、B(3分)7、(1)“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大意2分,其中“荒政:饥荒的法令”“恤:体恤”“论:论处”各1分。)(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大意2分;“遇:对待”“矫饰:虚假掩饰”称:“称誉、称赞”各1分。)(二)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10、(1)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1分,句子中如有错别字,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依注释在下面横线处各写一个四字成语。(3分)(1)释义:竭力排除各种意见、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成语:

(2)释义: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成语

(3)释义:一群人中有好有坏,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成语:

参考答案:(3分)(1)力排众议(1分)(2)不以为意/漠不关心(1分)(3)良莠不齐/鱼龙混杂(1分)略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梁思成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这因为他不仅是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更因为他是现代中国建筑史方面的一位大师,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奠基人之一。B.据《北京晨报》报道:韩济生院士研究发现,人体上有4个针灸穴位具有较强的戒毒作用,通过对它们进行低频电脉冲刺激,吸毒者戒毒后的复吸率将降低3倍。C.中美两军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关系中复杂因素较多的敏感领域。两军关系要想良好发展必须建设和维护一个稳定可靠的政治基础。D.自1992年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英文版出版以来,已经再版4次,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教科书之一。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辨析病名。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成分残缺等。A语序不当,将“不仅”移到“因为他”之前;B搭配不当,降低不能用倍数;D主语残缺。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白恩培夫人轻轻一句话,1500万就挥霍一空变成了她腕上的一只镯子,这样的巧取豪夺,才是对这个时代所有打拼奋斗者的不公。②没人能完全看懂白云苍狗般的中美关系,连中美外交官和军事将领们恐怕也要不断琢磨:对面的这个国家究竟是谁?③世界各国因为有不同而需要合作、因为有共识才可能合作。但如果各国彼此视对方为异端,势如水火、动如参商,何来合作?④90后小伙娶亲地铁当婚车引发了围观,但北京地铁方认为乘客此举无可非议,只要不扰乱地铁运营的正常秩序和不危害其他乘客安全就不会被制止。⑤宋江正是刀笔吏出身,在那种环境下,为了安身保命,他必须左右逢源。在为人处世上,宋江小心翼翼,谨慎为上,从来不给对方难堪。⑥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预计2018年9月开业,新闻一播报,惠州市民口耳相传这一喜讯。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参考答案:B10.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经典代表着一种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

人们的心灵。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

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

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变更加高远。A.触发

蕴藏

耳濡目染

B.触及

蕴藏

潜移默化C.触及

蕴含

潜移默化

D.触发

蕴含

耳濡目染参考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触及:接触到;触动;涉及:以感情深深影响。触发:因触动而激发起某种反应。根据后文内容,与“人们的心灵”相搭配的选“触及”合适。蕴含:包含在内。蕴藏:蓄积深藏未露。第二空的主语是“经典”,应该是“经典包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所以选“蕴含”合适。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根据前文的“文化熏陶”,本文段强调的是经典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们带来的影响,选“潜移默化”合适。故选C。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题意阐述】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以寓言的形式设计了山石与卵石的对话。他们对话的关键是怎样看待自己与别人。从对话来看,山石对卵石很是不屑,认为卵石细小,不如它自己高大挺拔;认为卵石体肤平滑,肌理莹润,不如它自己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山石在卵石的面前,是骄傲的、自信的。这些固然没错,但山石的不足在于,它在看到自己高大雄奇、充满阳刚之气的同时,不应当对同出一源的卵石采取排斥、鄙视的态度。大千世界的事物存在的形态是各不相同的,美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固然可敬,小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山石的口气比较霸气,唯我独尊,唯我独优,这不是一种值得认可的为人之道。对山石既可正面立论,肯定它的自信、它的豪气;也可反面立论,批评它的傲气、霸气、偏见,等等。跟山石相比,卵石就显得温和许多。但卵石在高大的山石面前,并没有失去自信,并没有丧失自我,它据理力争,柔中带刚,阐说自己苦难的经历,阐说自己也有独特之美,阐说自己“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的实际贡献。跟傲气的山石相比,人们往往把爱意更多地投向了卵石。因此对卵石一般宜正面立论。文章既可综合立意,将山石与卵石相互比照提出观点,也可选点立意,从山石或卵石的所具有的某一个小点立意,引申开去。【立意角度】从“石头”的角度,正面立论:①保持本色

②追求人生的个性,活出精彩

③做人应“棱角分明”,刚直,充满阳刚之气,等等。从反面立论:批评山石唯我独尊,唯我独优,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傲气、霸气、偏见,等等。从“卵石”的角度,“圆润光滑”的卵石则是一种雕饰、圆通之美,代表了社会生活中的那些温和、成熟、稳重之人。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圆通是人生的一种艺术

②人应在学会与他人、社会的融合中,变得成熟、稳重等等。从“卵石”的“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特点,可以立意为“磨练”等。结合“山石”“卵石”两个方面的特点,可以有以下立意:从山石与卵石都坚守本质的角度——山石与卵石都是石头,它们的遭际各不相同,却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本质与内涵,都有着各自存在的价值。从山石与卵石不同价值取向的角度——(1)价值取向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却都能演绎一段别样人生。(2)不同形式,同样实现自身的价值。从山石与卵石姿态不同却和谐共生的角度——(1)山石无棱角无以显壮美,卵石不圆润无以显温柔,它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美丽着。每一块石都有自己的位置,它们都抛弃了平庸,成就了伟大。平凡不是错,只要活出属于自己精彩,活出自己个性,生命就有价值。(2)在保持本色、个性的同时,学会圆通,倡导融合,提倡和谐。(3)大千世界万千之美/物尽其材各有所用/异样人生/不要拘泥一种形态……从两石需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角度——(1)“糙砺”和“莹润”结合,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2)刚柔相济。

坚持天性

质地坚硬、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这些是石头的本性,只有这样的石头才是自然的石头,才是真正的石头,能发挥石头真正的价值——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之美。而那些被海水淘洗过打磨过的卵石,纵有莹润的肌理,也失去本真、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即使它的美可以装点人们的生活,也不过是人们随时可以弃置的玩物而已。

不泯的天性、不屈的自我构成人价值的一部分。

昔日的放牛娃阿宝以毫无修饰伪作的原生态歌声夺得“星光大道”的年度总冠军,并登上春晚的舞台。虽然那儿有无数技艺娴熟、唱法专业的表演者,但他(她)们那些被训练过的好声音却都敌不过放牛娃发自内心的歌声,因为他(她)们离歌声的本性太远了,真正的音乐未必在乐谱上,有时却是在黄土高原的狂风中,那一声从胸腔喷薄出的呼喊,瞬息之间可以让人的心弦震颤。

想起那一条条“北方的河”,是额尔齐斯河的冰寒汹涌,是黄河的浑涛翻滚,而张承志笔下的“我”正是在这些血性方刚的原始的河里找到自己,拾回本性;想起庄子笔下那些无用的大葫芦、弯弯曲曲的树,正是凭借这些不改变的天性,它们才得以与自然共存永生啊;想起在政局动荡之中,嵇康临行前从容索琴而弹的风姿,不知道青史之间被磨得圆滑平庸的卵石究竟有多少,但山峰上伫立的山石坚定永存。

人也是一样,在岁月里、在世事里、在命运里挣扎着蜕变着,这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彻底地妥协,变成光滑的卵石,就彻底失去自己、迷失本性了。不必仍那么原始、遍布棱角,但每一个棱角每一分天性都是你与别人相区分的亮点,每一丝真我都是打动人心的源泉。留一分原始,用以与自然相唱和;留一分真我,用以与美好相唱和;留一分天性,用以与永恒相唱和。对于这个世界,完全的融入意味着迷失,完全的相同意味着可以轻易被代替,这样就没有了价值。

是坚持天性真我,做山石以构成令人仰视的高山,还是任凭淘洗改变,成为卵石构成任人踩踏的沙滩,这需要选择。

做人,当如山石

山石与卵石,是一对矛盾体。

如果说卵石浸透了岁月的韶光,散发着时光的绵软,那么山石则是尚未开化的洪荒之所,透着隐隐的苍劲;

如果说卵石在与流水的契合中变得练达与圆滑,那么山石在巍巍自然中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古拙与自然。

卵石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而山石体肤糙砺,棱角分明。有人说,卵石聪明,懂得如何打磨自己,经年累月的冲刷,只为有朝一日步入人类的生活,不再受那日晒风吹之苦。有人说,山石活得顽劣,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不懂得收敛棱角,张扬在自然中,只能化身成山,屹立于年。

然而,如果要我选择,我宁愿做一块山石。

虽然卵石的本质仍然是石头,但是石头的精神早已在岁月的磨砺中失去。正如,每个行走于天地之间的人在本质上来说都是人,但还有多少人在时光的大浪淘沙中仍然保留曾经的梦想,还有多少人会以初生婴儿般的眼光看待整个世界?

《菜根谭》有言:“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所以,我更愿做一块山石,保留自然的精华,散发自然的纯朴,不做作,不世故,也不故作清高,只求活得自然,活得原汁原味,做一块石头应做的事。

也许有人会问,如此血性,如此锋芒的山石,怎么能比那些卵石的用处大呢?这样凌厉的性格,怎能甘心心平气和地做好每一件事呢?没错,卵石历经流水的洗刷早已变得圆滑隐忍,所以人们拿它来铺路。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千万人踩踏于自己的身上,卵石也没有怨言。可是以此就否定山石的作用,是不公平的。正因为山石不屈的筋骨,傲然的性格,才能构成巍峨的大山,岿然立于天地数千载。而立志成为山石的我们,安然于立于天地,风雨不动,安如山。

做人,当如山石,活得自然,活得洒脱,不矫揉。不造作,铸就人生的高峰。

双石记

每个人刚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块山石,有着未经沾染的清澈心灵和未经雕琢的棱棱角角。孩子有着单纯无畏的正直与纯粹,如山石的血气方刚。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只有在他们涉世尚浅的孩童时期,才称得上是一块真正的——石头。

世俗的风雨是磨人的。随着小“山石”们的渐渐长大,他们对世俗的看法逐渐形成,他们产生了不同的想法,选择了不同的人生。

大多数人耐不住深山的寂寞,于是甘愿接受水蚀砂磨,褪掉了棱角与锋芒,经年累月间,出落成了体肤平滑、肌理莹润的卵石。卵石们如愿脱离了大山,走进了人间,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这的确是一种人生选择。尖锐的棱角是扎人的,所以学会选择圆滑处世,学会迎合世俗的口味。这样便能获得一种功成名就的光辉前途——这对不少人是一种很大的诱惑。

但是也有一些山石选择的是一条相反的道路。他们经受着世俗的风雨的洗礼却不为所动,坚持着最初的那份粗糙体肤。他们的志向是构成雄伟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地粗犷。

是啊,并不是所有的山石都想成为人间被赏玩的卵石,就像不是所有的人都渴望通过世俗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总有一些人,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一身正气,做真正的自己,不甘被同化,不愿委屈自己的意志。

这需要何其大的勇气啊!如果说孩童的直率尚可被原谅为“不谙世事”,那么这些人终将不被世俗所接受。他们敢于说真话,他们不阿谀逢迎,他们针砭时弊——这令麻木颓唐的卵石们不得不直面他们的良知和被自己刻意粉饰的事实。所以他们不受欢迎,甚至要被排挤。山石走不进人间,山石般的人也只能独自寂寞。

可是自古唯赞颂山石者多,鲜有高歌卵石的。因为卵石,它甚至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石头”。石头是自然的宝石,唯有粗糙各异的山石才能展现自然的纯朴粗犷。那些被打磨平整、雕塑成型的卵石已成为了没有个性的玩物,成了人间外表华丽内涵空洞的点缀——美丽却肤浅。卵石可以被更精美的卵石替代而被遗弃,山石却将与隽永的大自然同生至永恒。

人世留名千古的伟人与强者,多如山石。随波逐流、沽名钓誉的人生前光鲜死后无名,仿佛他们的声名也湮没在大流里了。唯有那些寂寞的英雄,才能永远屹立于山顶,永垂不朽。

心向山石

生来就爱山石,爱它的棱角分明,爱它的血性方刚,即使世俗恶语中伤,我仍叹服于它的自然粗犷,难抑心向山石之感。

石,从来都棱角分明,血气方刚,或隐于深山之里,或登临王者之巅,一切随性而至,一切本性使然,它不受丝竹管弦的蛊惑,它超脱金陵酒家的迷情,这使它自成一派超凡隐谧之景,它可以在九千尺峰峦之上淡看世俗圆滑,独守一份刚烈。古来贤者爱山石,中国文人是有一种山石情结的,在古代封建王朝里,天子周围从来都围着一群圆滑处世,阿谀奉承的奸佞,有大贤者往往刚正,刚正者难免受其排挤,屈原遭众女妒其峨眉,陆游一朝成名群芳妒,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于是先贤们往往借山石发出自己的怒吼:“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山石,从来都刚正不屈,敢作敢为。项羽是一块山石,面对秦末暴政他揭竿而起,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誓与秦朝抗争到底;文天祥是一块山石,国破家亡,身落人手仍高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是一块山石,变法失败,决心与变法共存亡,大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山石未经雕琢,山石未经打磨,正因如此它保有了那天地形成之初的分明,不浑噩,不趋附。山石精神有时是逆时代洪流的,但也正因为这份格格不入,才显示出它的难能可贵。

人生亦如此,在从“山石”向“卵石”,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中不知是一种进化还是一种退化,凡事种种消磨了我们的棱角,纷繁百态让我们知道有一些名誉,有一些利益非“社会人”莫能得之。于是社会上出现了高价位的注水猪肉,出现了高层次的尿素樱桃,出现了高品味的洗衣粉油条。在社会中,我们拼命地摆脱本性,摆脱为人之初的那份刚正与分明。相反,我们积极地消磨着本性,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做最社会的买卖,讲最社会的“真话”,想最社会的问题……

山石变卵石仍可称为石,而人生无半点杨柳色还可称为人吗?凡尘种种三更梦,世事纷繁一局棋,透过那远古的自然,倾听召唤:心向山石。

人生当如卵石

哲人说,每个人都是块顽石。若说人是石头,就一定有那如山石者,也有那似卵石的。如山石者,棱角分明,血性方刚;如卵石者,光滑圆润,精于人事。这世上正是有这如山石者才有了旷达的景象,也这是因有那如卵石者才有了精透的另一番情景,纷杂世间,也因它们的共存而更加丰富。

古往今来,如山石者颇多,前有文天祥“丹心照汗青”,后有周先生“以血溅轩辕”,他们是英雄,他们是勇士,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然而,山石者不可谓之为智者。若比山石来,我却更欣赏另一种,那种才是有大智慧的人。卵石,经岁月的冲刷与打磨,早已变得圆滑起来,很多人讥讽他们是没有刚烈骨气的,其实不然。卵石纵使被打磨掉棱角,它依旧是石头,石头就有石头的本性。因此,如卵石者外表光滑圆润而性子里依旧刚正,不失骨气。

弦越紧而易断,木越直而易折。山石固然坚而锋利,但人存于世,太过尖锐反而易招祸端。《红楼梦》里的晴雯,率直而傲骨铮铮,比起他人来更显尖利,然而,却终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的结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柔韧的圆滑使青松能够在大雪压顶的情况下挺且直,这便是生存的道理。

人生当如卵石,于事圆通,于人润达,而于己,却要仍保持一种石头的坚硬和刚正,万不可被水蚀得只剩一抹灰,失了坚硬和刚正的本性,那就不是石头了。智者,便如卵石,既不会因棱角分明而伤人伤世,也不会失了骨气丢了本性。明朝有个很有名的人,他既恨当权者害死于谦这样一些忠臣,又恨他们弄得朝纲紊乱,但他深知自己还没有实力斗得过他们,因此,在别人锋芒毕露地进攻时,他退了一步,只远远地叹那些人的忠勇。然而,退后并不是退出,他用数年的时间将那群祸害一并铲除,这,便是卵石者的智慧!

卵石生于山石而经岁月打磨终成卵石,它打磨去的棱角虽使它失了尖锐和锋利,却使它被赋予了圆润光滑的大智慧,人生当如卵石。

石头人生

经年累月,水蚀沙磨,一块块糙砺的石头被打磨成体肤平滑,肌理莹润的卵石。

其实,人何尝不像这石头?从一块山石被打磨成卵石,人也从青涩的年纪逐渐被岁月打磨成熟练的果实。

年少的我们,意气风发,血性方刚,有如体肤糙砺棱角分明的山石,锋芒毕露,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一心想要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这是少年特有的狂傲和霸气。然而山石免不了要经受风吹雨打,就像山石无法拒绝风雨的敲打,人也无法拒绝岁月的打磨。

于是,岁月无情地将我们身上的棱角削蚀,将我们心中那火热的激情渐渐冷却。这个过程也许会是痛苦的,但我们会渐渐发现,曾经那糙砺的体肤变得平滑莹润,因为没有了尖锐的棱角,我们不会再轻易地将别人刺痛,别人也很难再伤害到自己。也许有人哀叹岁月的无情,然而这意味着我们在成长,在成熟,不要为年华逝去而悲叹。不同的阶段有不一样的人生。

当我们由山石变成了卵石,退去棱角,隐去锋芒,人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卵石虽然脱离了大山,却没有改变其本质,它走进了人间,装点了人们的生活。卵石也一样有其特殊的价值。我们经过岁月的洗礼,也是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而非仅仅是年龄的增加那么简单,少了些许懵懂,多了些许成熟,少了些许冲动,多了些许理智,少了些许轻狂,多了些许稳重。看天上云卷云舒,赏庭前花开花落,达到一种心灵的深邃。拥有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