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大理市南涧县南涧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8分)收藏阳光
余继聪①深冬的早晨,太阳慢慢升高,屋顶上敷着的厚厚白霜,渐渐融化,潮湿了黛青的屋瓦和太阳红的瓦松。明媚的阳光,奢华地倾泻进农家小屋里,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的阳光里,一边衲花鞋,一边沐浴着幸福的阳光,一边梳理着心事。甜甜的笑容,很阳光很温暖地从她美丽的嘴角漾开。②楼顶上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和苞谷穗子,也在滋滋地吮吸和收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用盐巴腌浸透的腊肉,用夹杆串起的豆腐肠,一挂挂晾晒在屋檐下,收藏着阳光。摘回家的老南瓜,一个个圆溜溜的卧在楼月台上。挖回家的红薯都堆在院子一角,滋滋地吸收收藏着阳光。水牛和山羊都散窝在山坡上,收藏和反刍着阳光。大片的庄稼地也在滋滋的吮吸和收藏着阳光,有的庄稼地已经被犁铧翻出了泥土,也在收藏着阳光。整个乡村世界,都在滋滋的吮吸和收藏着阳光。③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都早熟了,全身暖洋洋的,等不及春天到,就已经绽开了她们很阳光很美丽的笑脸。④终于闲适了的母亲,在篱笆墙上闲适地晾晒着要腌制腌菜咸菜的蔬菜,或者在院子里的果树间搭上竹竿,晾晒蔬菜,或者晾晒拆洗过的被窝和冬衣。那么细心,那么惬意幸福。吸足了阳光,收藏了充足阳光的蔬菜,将会被切细拌上作料,然后盛装进陶罐里,再次放进阳光里晾晒,继续收藏阳光,酝酿成阳光味道充足的咸菜腌菜。全家人,整整一年,就可以慢慢品味和回味阳光的味道。⑤一边翻晒着被窝和衣服。母亲一边解开她的头巾,解开她的发髻,用竹蔑篦子细细梳理她黏结的、夹杂着细碎草茎枯叶的头发.也让满头花发像庄稼一样尽情吸收和收藏冬日暖暖的阳光,也梳理她逐渐板结的记忆和往事。⑥穿得鼓鼓囊囊的小脚老祖母们,也禁不住这暖暖冬阳的诱惑,蹒蹒跚跚地踱出门,三三两两聚坐在大门外的坡坎上,一边说着、梳理着陈年往事,一边解开长长的包头布,让满头白发也吸收和收藏着金贵的温暖阳光。经历无数寒暑风霜,她们曾经飘逸乌黑的秀发,早已长成了这稀稀拉拉的白发,如同秋收后,晚秋时节庄稼地里残存的零星庄稼秆和枝叶,苍白,干枯,稀疏。老祖母们一边回忆着自己也曾经满头秀发长势旺盛,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的青春岁月,一边细细梳理和数着自己曾经收藏过的阳光,一边继续收藏着阳光。她们也曾经很阳光、很美丽过,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也曾经花过果过。也曾经深深悲过真真喜过呢。⑦祖父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村路边,或者谁家的院子里,一边滋滋地吃着一锅锅草烟,一边让自己花白的胡须、眉毛和头发,吸收和收藏着阳光。除了满头稀疏白发,胡子眉毛好像也是另一种庄稼呢。一生都忙碌着侍弄打理地里的庄稼,无暇顾及自身和身边,如今老了,才有闲心侍弄打理这些离自己最近的庄稼呢。这些庄稼越越稀疏了。长势也越越差,但是他们这些老伙计却很满意。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也让多少的儿孙饱吸了阳光水分,长得茁茁壮壮枝繁叶茂啊!⑧唉!一茬茬的乡村人,都是另一种庄稼呢,他们自己常常忘记了,甚至不知道呢。我们还是别打扰他们,让他们饱饱吸收和收藏点阳光吧!⑨像收藏粮食一样。把阳光收藏满心屋,心里会多踏实啊!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
(选自2008年2月《中国散文选刊》网刊第13期)13.文章从哪些方面写收藏阳光?(3分)14.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15.第⑧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16.文章最后说“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结合全文,探究这段话的深刻内涵。(6分)
参考答案:13.(1)不同的人在收藏阳光(2)整个乡村世界在收藏阳光(3)各种鲜花在收藏阳光。14.运用了细节描写和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细腻生动地写出了“老祖母们”梳理曾经收藏的阳光以及收藏晚年阳光的幸福,喜悦之情,巧妙地流露了他们的热切赞美之情。15.总括上文。赞扬一茬茬乡村人淳朴、高贵的品质,引发下文对“收藏阳光”的深刻感悟与深沉思考,为升华主旨作铺垫。16.收藏阳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把“爱”比作阳光是本文主旨的升华,把阳光——爱收藏在心中,就能像文中女孩一样充满生活的动力,即使人生道路上遇到重重困难,遭受挫折,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让生活永远充满希望。1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目“从哪些方面收藏阳光”这个要求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加以归纳整合。文本第1自然段写女孩沐浴着阳光,第2自然段写红辣椒和苞谷穗子、用盐巴腌浸透的腊肉、用夹杆串起的豆腐肠、摘回家的老南瓜、挖回家的红薯、水牛和山羊、大片的庄稼地、被犁铧翻出的泥土乃至整个乡村世界都在“滋滋的吮吸和收藏着阳光”。第3自然段又写了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也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在第7自然段还有“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也让多少的儿孙饱吸了阳光水分”一语,由此可知,不同的人在收藏阳光,整个乡村世界在收藏阳光,各种鲜花在收藏阳光,等等。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抓住“表现手法”一词进行筛选和分析。在指出各种表现手法时,除了要指出其名称,还要列举出实例,分析其作用。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第8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应该从此段内容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和对结构文章的作用。此段在内容上,赞扬一茬茬乡村人淳朴、高贵的品质;在文章结构上,起到总结上文,并引发下文对“收藏阳光”的深刻感悟与深沉思考,为升华主旨作铺垫的作用。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作品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答题时,可从人生态度方面分析。文本把“爱”比作阳光,把阳光——爱收藏在心中,就能充满生活的动力,即使人遇到重重困难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因而收藏阳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周国平叔本华把无聊看作欲望满足之后的一种无欲望状态,可说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完全无欲望是一种恬静状态,无聊却包含着不安的成分。人之所以无聊不是因为无欲望,而是因为不能忍受这无欲望的状态,因而渴望有欲望。无聊的前提是闲。一般来说,只要人类在求温饱之余还有精力,无聊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席勒用剩余精力解释美感的发生。其实,人类特有的一切好东西坏东西,其发生盖赖于此,无聊也不例外。所谓闲,是指没有非做不可的事,遂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闲的可贵就在于此。闲了未必无聊,闲着没事干才会无聊。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却找不到兴趣所在,或者做不成感兴趣的事,剩余精力茫茫然无所寄托,这种滋味就叫无聊。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在自由状态下,多半可以找到法子排遣无聊。排遣的方式因人而异,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性情。愈浅薄的人,其无聊愈容易排遣,现成的法子有的是。“不有博弈者乎?”如今更好办,不有电视机和互联网乎?面对屏幕一坐几个钟点,天天坐到头昏脑胀然后上床去,差不多是现代人最常见的消磨闲暇的方式——或者说,糟踏闲暇的方式。时间就是生命。奇怪的是,人人都爱惜生命,不愿其速逝,却害怕时间,唯恐其停滞。我们好歹要做点什么事来打发时间,一旦无所事事,时间就仿佛在我们面前停住了。我们面对这脱去事件外衣的赤裸裸的时间,发现它原来空无所有,心中隐约对生命的实质也起了恐慌。无聊的可怕也许就在于此,所以要加以排遣。人生中有些时候,我们会感觉到一种无可排遣的无聊。我们心不在焉,百事无心,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并不是疲倦了,因为我们有精力,只是茫无出路。并不是看透了,因为我们有欲望,只是空无对象。这种心境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昙花一现,却是一种直接暴露人生根底的深邃的无聊。当一个人无所事事而直接面对自己时,便会感到无聊。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仍会找些事做,尽快逃脱这种境遇。但是,也有无可逃脱的时候,我就是百事无心,不想见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自我似乎喜欢捉迷藏,如同蒙田所说:“我找我的时候找不着;我找着我由于偶然的邂逅比由于有意的搜寻多。”无聊正是与自我邂逅的一个契机。这个自我,摆脱了一切社会的身份和关系,来自虚无,归于虚无。难怪我们和它相遇时,不能直面相视太久,便要匆匆逃离。可是,让我多坚持一会儿吧,我相信这个可怕的自我一定会教给我许多人生的真理。19.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20.文章花了一定的笔墨写“闲”,这对阐述“无聊”有什么作用?2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划线句的含义。参考答案:19.首先,由叔本华对“无聊”的看法引出对“无聊”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原因的探讨;接着,通过从无聊需要排遣却又无法排遣的角度来论述无聊是痛苦;最后,希望人们直面无聊,认识自我和人生。(第二层也可以分为两层来表述:接着,论述人们排遣无聊的方式及原因;然后,阐述无聊无法排遣的痛苦。)
20.①“闲”是无聊产生的前提,以此揭示“无聊”产生的原因。②通过区别“闲”与“无聊”来揭示无聊的本质特征。③以“闲是福气”来衬托无聊带给人的痛苦。
21.无聊让人感到空无所有,对生命本质产生恐慌。但无聊可以让人们领悟人生的真理。希望人们直面无聊,体悟人生。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作答,首先,由叔本华对“无聊”的看法引出对“无聊”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原因的探讨;接着,通过从无聊需要排遣却又无法排遣的角度来论述无聊是痛苦;最后,希望人们直面无聊,认识自我和人生。第二层也可以分为两层来表述:接着,论述人们排遣无聊的方式及原因;然后,阐述无聊无法排遣的痛苦。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写法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分析,(1)“闲”是无聊产生的前提,以此揭示“无聊”产生的原因。(2)通过区别“闲”与“无聊”来揭示无聊的本质特征。(3)以“闲是福气”来衬托无聊带给人的痛苦。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划线句子含义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把句子放在文章中深刻理解和分析,无聊让人感到空无所有,对生命本质产生恐慌。但无聊可以让人们领悟人生的真理。希望人们直面无聊,体悟人生。3.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完成小题。多美的夜色啊迟子建虽然哈尔滨的夏天足够凉爽,但我还是喜欢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放下笔来“歇伏”。这时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读书。我会把插在书架中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打量个周详,如同皇帝选妃一样,抽出想读的,放在沙发旁和枕边。被选中的既有那些散发着微微霉味的、可以一读再读的老书,也有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的新书。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后仍然能流传下来的文字,总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在浏览了两本空洞乏味、装神弄鬼的最新畅销书后,我已打算重温《聊斋志异》的诡谲、奇异之美了。那里的神仙鬼怪在我眼中是有血有肉的。在电闪雷鸣的夏日,读这样的书无疑就是聆听天籁之音。由于搬家后没有给书做细致的分类,所以很多书都是乱插的。我在取《聊斋志异》的时候,发现了相挨着它的《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是著者王观泉先生三年前所赠的,我记得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这本书。书页上一定留有我用肉眼看不见的爱人的指纹,所以打开它的时候,那一幅幅绚丽的画面,在我眼里就是天堂的圣景图。最先打动我的,是一组《丽达与天鹅》图画。丽达与天鹅的故事,是最传奇的爱情故事。天神宙斯有一天在神山上,看到身下的斯巴达草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就是丽达。宙斯爱上了丽达,为了摆脱天后赫拉的控制,他变成一只天鹅,飞向人间,与丽达相爱,并生下了希腊的绝世美女海伦。海伦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比丽达与天鹅的故事还要著名。在对《丽达与天鹅》这个神话的演绎上,我最喜欢达利的那幅。柯勒乔的过于甜美,达·芬奇的太圆熟了,而达利表现的天鹅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它那富有质感的展开的双翼,是那么的刚健和柔美,充分体现了宙斯飞临人间、见到心爱的人时那种内心的狂喜。在这本书中,既可看到威廉·琼斯表现的爱上自己倒影、最终化作水仙花的美少年纳西索斯,也可以看到鲁本斯以表现众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而引起祸端的《帕里斯的裁判》以及波提切利描绘的以色列民族女英雄《朱提斯》。还有充满了阴郁之气的伦勃朗的《大卫在扫罗面前弹竖琴》,灰黑的画面除了衬托了疯子扫罗内心的矛盾和焦虑,也把竖琴的凄美展现无疑。我觉得在描写音乐对人的影响的深刻性上,这则神话无疑是登峰造极的。在书将结尾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个舞蹈着的莎乐美。2000年秋天,我曾经在都柏林的皇家剧院看过王尔德的话剧《莎乐美》。《莎乐美》是写施洗者约翰死亡的故事的作品。希律王娶了弟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约翰对此反对,惹恼了希律王,被关进监牢。莎乐美是希罗底的女儿,她美丽而富有才情,传说她向约翰表达过爱情,但遭到了拒绝。在希律王的生日宴会上,莎乐美被邀跳舞,为希律王助兴,莎乐美不从。希律王就许诺莎乐美,如果她当众舞蹈,就可以让她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情。于是,莎乐美跳起舞来,舞毕,她要求希律王割下约翰的头给她,她终于吻到了死去的约翰的嘴唇。在约翰的头即将落地的时候,莎乐美感慨道:多美的夜色啊!是啊,用这句台词来概括这本书的气质再合适不过了。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当它们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夜景。可惜在这个时代,欣赏这样的夜色的人少而又少了。所以王观泉先生在赠言中这样写道:此书起笔于1953年,时为23岁当大兵时。但虽戎装披身,心中想的是保卫和平,使中国乃至世界宁静。匆匆近半个世纪流逝,这才发现世界其实一点儿也不太平。书虽然漂亮,2002年垂暮之年的我已经对世道不感兴趣了,只是愿意比我年轻的你及与你相似的中青年们,能如我在起笔写此书时一样好心情,赏析美。王观泉先生晚年患有严重的眼疾,一再手术,如今他的一只眼睛几乎失明,而另一只眼睛的视线也极为微弱。这样的画集对他来说,注定是掩藏在心底的永恒的风景了。我想爱人能够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样的一本书上路,踏着这样的夜色归去,实在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带着美走的。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作者开篇通过阅读老书与新书的不同的感受,重点在于交代作者喜读老书的原因是:老书是经岁月淘洗后的思想结晶。B.在哈尔滨的夏天,作者想读《聊斋志异》是由于读了“装神弄鬼的最新畅销书后”引起的,同时也是怀念“亡夫”使然。C.在以《丽达与天鹅》为题材的绘画中,作者最喜欢达利的那幅,是因为达利表现出了宙斯的激情与力量,刚健和柔美,以及见到心上人的狂喜之情。D.作者着力描写《莎乐美》的目的就是通过她无所顾忌地追求情爱的疯狂行为,以超乎常理的情节冲突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爱恨交织的蛇蝎美人的心狠手辣。E.《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是美的载体,所以在最后一段,作者写了爱人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本“美”书归去,实在是幸运的。这也和上文构成照应关系。10.作者在描写《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内容时,对《丽达与天鹅》描写得很详细,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作者以“多美的夜色啊”为标题,有何深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这是作者的选择,读新书还是读老书,每个人喜好未必相同,你的看法呢?(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9.B、D。10.(1)《丽达与天鹅》最先打动我,《丽达与天鹅》是最传奇的爱情故事,隐喻着作者与丈夫的爱情之美。(2分)(2)作者写此文的目的除了阐述古代欧洲的神话传说之美外,其实也是为悼念亡夫而作。(2分)11.(1)“多美的夜色啊”这句话来源于《莎乐美》,她概括了《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本书的气质。(2)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当他们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夜景。夜色中的美,其实就是艺术的美。(3)作者写阅读《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本书的感受,是因为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这本书。亡夫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本书上路,踏着美丽的夜色归去,他是带着美走的。(4)《莎乐美》的这句感慨,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作者以此为标题,表达了对亡夫的挚爱与悼念。(答出二点,斟酌给分)12.(1)赞同读老书:有些新书尽管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但是内容空洞乏味,思想浅薄。而老书尽管纸质发霉,但是沉淀了思想,有血有肉,所以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后仍能流传下来,内容像金子般发光,读这样的书如同聆听天籁之音。(2)赞同读新书:新书往往蕴含了新思想、新观点、新的价值观;可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前进。(言之成理,斟酌给分即可)9.试题分析:选D,作者着力描写《莎乐美》的目的要揭示出“从痛苦、恐怖、残暴与瞬间感觉中表现的美”;选B,“同时也是怀念‘亡夫’使然”错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试题分析:《丽达与天鹅》能够引起作者的情感上的共鸣,详写它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内容。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试题。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2.根据文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孟子政治思想的共同点:_________和_______。23.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贫富”相同?参考答案:22.
(1).仁政
(2).礼治
23.“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22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答,此题要求概括孔子和孟子政治思想的共同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申之以孝悌之义”可知孔子强调仁治,孟子强调礼治。【23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探究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贫富”相同,答题时首先要求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作答。此题注意分析两者所站的角度的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点睛】文言文的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一般为概括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参考译文】我听说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①,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燕易王卒,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注】①蒲服即匍匐。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少之,弗信
少:轻视B.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
军:驻扎C.何前倨而后恭也
倨:傲慢D.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
谢:辞别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自伤,乃闭室不出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B.①且夫秦之攻燕也
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①子必欲合从以安燕
②蹈其背,以出血D.①齐王因而诛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秦曾经师从鬼谷子,出游几年,未能得志,回家后因受到家人的讥笑而难过,但他并未就此罢休。B.游说燕文侯时,苏秦分析了燕国面临的形势,凭借自己的能言善辩成功地说服燕文侯与赵国合纵缔交。C.苏秦得志时,周显王十分害怕,亲自前来迎接犒劳他。嫂子对苏秦亦前倨后恭,引发苏秦人生的感叹。D.同僚不满苏秦得宠,派人行刺。临死时,苏秦用计让齐王捕获刺杀自己的凶手,显示了过人的智谋。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史记·苏秦列传》(5分)译文:
(2)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史记·苏秦列传》(5分)译文: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汉书·苏武传》(3分)译文:
参考答案:9.D
10.C
11.C
12.(1)如今你丢掉了根本去搬弄口舌,穷途末路,不也应该吗?(2)燕国之所以不受敌国侵害,是因为赵国在他的南边作为屏障。(3)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苏武凭借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9.10..C皆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以致”等(A副词,乃;副词,才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代词,这种情况D连词,于是;介词,通过)11.C由“使人郊劳”可知,周显王并未亲自前来迎接犒劳苏秦。参考译文:苏秦离赵又游历到燕国,经过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苏秦游说燕文侯道:“燕国东有朝鲜和辽东,北有林胡和楼烦,西有云中和九原,南有滹沱河和易水,国土纵横两千多里,战士好几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储存的粮食足够几年之用。南面可从碣石山、雁门山输入丰富的物资,北边可以种植枣栗获得很大利益。即使人民不耕种田地,单是枣栗的收入也就够富了。这真是天然的府库啊!燕国之所以不受敌国侵害是因为赵国在南边作为屏障。秦国如要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九原,经过代郡、上谷,穿行几千里,即使能攻下燕城,秦国也会考虑到没法守住。秦国不能加害燕国,这是明摆着的事情。现在赵国如果要进攻燕国,发布号令,不到十天就可以有几十万军队进驻到边境的东垣一带。接着,赵军再渡过滹沱和易水,不到四五天,便直抵燕国的都城了,所以说,秦国进攻燕国,是到千里之外去作战,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之内作战。不担心近在百里之内的祸患,而却看重千里之外的敌人,没有比这更错误的政策了。因而我希望大王能和赵国联合,天下联为一气,那么燕国一定没有祸患了。”燕文侯悦:“你的话虽然很对,但我们的国家弱小,西边靠近强大的赵国,南边接近齐国,齐、赵都是强国。你一定打算要用合纵的策略使燕国获得安定,我愿把国家交给你安排。”苏秦北上向赵王报命,途经洛阳。周显王得悉这一消息非常害怕,赶忙派人替他清扫将要经行的道路,并派人到郊外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嫂斜着眼不敢抬头正视,都俯伏在地上,侍候他进食。苏秦笑着向他的嫂嫂说:“你怎么以前对我那样傲慢,现在却这么恭敬呢?”嫂嫂赶快弯曲着身子匍匐在地上,把脸贴着地面谢罪说:“那是因为小叔你现在的官高而钱多啊!”苏秦深有感触地叹道:“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人就害怕我;贫贱就受到轻视,亲人尚且是这样,何况是一般人呢!假如我在洛阳城边有二顷良田,我还能佩上六国相印吗?”于是他便把千金分赐给同族的人和朋友。燕易王死去,燕哙继立为王。后来,齐国有许多大夫和苏秦争宠,派人暗杀苏秦,苏秦受了重伤,挣扎着逃走。齐王派人去抓凶手,没有抓到。苏秦快要死了,便对齐王说:“我如果死了,请您把我车裂了而在刑场上示众,并宣布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作乱。’这样,那暗杀我的凶手就定能抓到了。”于是齐王照他的话办,暗杀苏秦的凶手果然自己露面,齐王就把他捉来处死。诗歌鉴赏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同时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这首词的开头纯用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出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时见双燕语风樯”。“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之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从侧面补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满目”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词篇写别离,但离别情绪却没有用一个字来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这在古人诗词中已属少见;至于将别去的速度写得那么迅疾,近乎是叠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一个个镜头,则无疑又是抒写离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千里”明提两地遥远的距离,用“沃”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都极有分量。“回雁峰前路”是设想中的来日前程。回雁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传秋雁南飞,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还是返不了呢?“烟树正苍苍”便暗示:那里渺茫难测,何从预料归期!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词中独写“回雁峰”是有讲究的。下半阕,作者用三个字的短句,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表现行人单调的旅途生涯。其中,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然而漏残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写的是未来的旅程。词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诗文中较为常见的;而“一身将影”用上“将”字,把“形只影单”的意思予以翻新,就开始露出逋峭之势;至“向潇湘”三字虽只引入地名,但潇湘为湘江的别称,位置在衡山之,连系上半阕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将词人心中的留连眷念之情刻画了出来。“多少”以下三句写“一身将影向潇湘”时的情绪,其中“多少风前月下”即叙述自己的孤独,又比照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与团聚,在对比中写尽思念,写透凄切。“迤逦天涯海角”从回雁峰、潇湘再往极远推开,并从“多少风前月下”的美好回忆中惊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梦亦凄凉”这一撕裂肝肺的呼声。以“又是春将暮”结尾,既呼应“江上春山远”,又挽住不尽的跋涉;“无语对斜阳”既呼应“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有了这两句,就能总揽全篇大旨,使词作首尾连贯,浑然一体。此外,结处出现“无语对斜阳”的人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极耐寻味。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父琦,晋兵部侍郎。端少敏悟好学,以荫补千牛备身。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上戒君勿言于端乎?”准曰“否。”端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复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弹奏常参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注】①赵廷美,宋太宗之弟,曾封秦王。10.给文章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B.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C.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D.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荫(yīn)补千牛备身
荫补:靠了祖先的功勋得官B.况继迁悖(bò)逆之人乎
悖逆:反叛C.太宗抚髀(bì)称善
髀:大腿D.欲以中(zhóng)端
中:合意12.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得闻奏/端将复奏B.意豁如也/意端抑己C.使善养视之/善谈谑D.太宗欲相端/决意相之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征讨河东时,吕端任开封府判官,他力劝赵廷美不要留守京城,而要上表随从太宗一起出征,廷美听从了他的建议。B.吕端和寇准轮流执掌宰相事务时,同朝的大臣在上奏及回答皇帝的问题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C.太宗原本想杀死叛将李继迁的母亲来惩戒叛逆,吕端主动探知后立即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D.李惟清从掌管枢密院改任御史中丞,因为怀疑是吕端打压自己,就趁吕端不上朝时弹劾中伤吕端,吕端对流言不以为虑。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2)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参考答案:10.A
11.C
12.D
13.C
14.(1)办大事的人,不顾虑他的父母,更何况李继迁这样的反叛之人呢?(2)如果不能捉住他,(那么)只能是白白结下深仇,更加坚定他反叛的决心罢了。【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同列”意思是“同在朝班”,“与寇准同列”是“虑”的内容,所以在“列”后断开,排除BC两项。“政事堂”作“升”的宾语,“同”是“一起”的意思,修饰“升”,所以“同升政事堂”前后断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他考虑与寇准同在朝班,而自己先居宰相之位,担心他内心不平,就奏请参知政事和宰相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臣,主持朝政,一起登政事堂,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句子可以断开为: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故答案为A。【11题详解】本题考查阩字音辨析与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字音辨析,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语的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A项,“荫(yīn)补”应读“yìn”,意思是“古指因父祖有功,子孙得到官爵或特权”;B项,“悖(bò)逆”应读“bèi”,意思是“反叛”;D项,“中(zhóng)”应读“zhòng”,意思是“中伤”。故选C。【1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能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奏:名词,奏折/奏:动词,上奏;B项,意:名词,性情/意:动词,怀疑;C项,善:形容词,优厚的/善:动词,喜欢;D项,相:动词,让……做宰相/相:动词,让……做宰相。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C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说法错误,原文是“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举”,做,干;“顾”,顾虑;“亲”,这里指父母;“况”,更何况;“悖逆”,违背正道,这里指反叛。(2)中的“若”:如果;“其不然”,指不能捉住李继迁;“徒”,只,白白地;“愈”,更;“坚”,坚定;“其”,代词,他的,代指李继迁的;“叛心”,指反叛的决心;“尔”,罢了,而已。【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父亲吕琦是五代时晋的兵部侍郎。吕端少年时聪敏好学,因为先辈的功劳补任千牛备身。当时吕蒙正担任宰相,太宗相任命吕端为宰相,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小事上糊涂,大事上不糊涂.”拿定主意要任命吕端为相.吕端任宰相,谨慎稳重,识大体,办事清平简约.他考虑与寇准同在朝班,而自己先居宰相之位,担心他内心不平,就奏请参知政事和宰相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臣,主持朝政,一起登政事堂,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一般同事上朝奏对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一天,宫内传出皇帝的手书,命令说:“从今以后中书省的事务必须经过吕端详细斟酌,才能上奏皇帝.”吕端更加谦让不敢承当.当初,李继迁骚扰西部边境,保安军奏报说捉住了李的母亲.此时太宗想处死李母,因为寇准任枢密副使,便单独召见,踉他商量此事.寇准回去时,经过宰相办公之处,吕端猜想是商议大事,便邀他说:“边境上的日常事务,我不必参与知晓.如果是军国大事,我位居宰相,不能不知道.”寇准就告诉了事情的原委.吕端说:“怎么处理这件事?”寇准说:“想要在保安军北门外将李母斩首,以此来惩戒凶贼逆臣.”吕端说:“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可真不是合适的办法.希望您暂缓办理,我将再去上奏.”进了朝堂,他就说:“从前项羽抓住了太公(刘邦之父),想要烹煮他,高祖说:‘(如果你一定要烹他)希望能分给我一杯肉羹.’办大事的人,不顾虑他的父母,更何况李继迁这样的悖逆之人呢?陛下今天杀了李母,明天就能捉住李继迁吗?如果不能捉住他,那就只是跟他结下怨仇,更会坚定他的叛逆之心而已.”太宗说:“那怎么办呢?”吕端说:“依照臣的愚见,应当在延州安置李母,让人优厚地服侍她,以便招降李继迁.即使不能立即招降他,最终可以牵住他的心,而他母亲的生死又掌握在我们手里.”太宗拍着大腿,连连称好,并说:“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就采用了他的计策.李母后来病死在延州,李继迁不久也死了,继迁的儿子终于投诚,这是吕端的功绩啊.吕端姿容仪态瑰美俊秀,有才能气度,宽厚仁爱,喜欢开玩笑,心胸豁达.虽然多次被排斥降职,不曾把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李惟清从掌管枢密改任御史中丞,怀疑是吕端打压自己,等到吕端特免不再参加朝拜时,就经常弹劾告病超过一年还享受官俸的官员,又交结一些人指责朝堂官吏的过失,想以此来中伤吕端.吕端说:“我正道而行,没有什么愧疚和害怕的,风波一样的流言不值得忧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有关“狼孩”的三则报道,推断语言学家得出的结论。(6分)
一则报道说,1920年一个牧师在印度米德波尔找到两个被狼养大的孩子,大的七八岁,小的两岁。人们试图教会她们说话,但4年里她们只学会几个单词,智力没有达到正常人的水平。又一则报道说,1954年印度又发现一狼孩,虽经人们努力训练,但始终没有学会说话。还有一则报道说,1972年又发现一狼孩,已1O多岁了,但迄今只能用嚎叫表达一些简单的思想感情。一位语言学家综合了这些材料,发现狼孩在回到人类社会后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由此得出结论:参考答案:人类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时期是幼儿期(3分),如果这一时期没能学会语言,此后再学就很困难(3分)8.新华网“教育·读书”论坛以“我最印象深刻的中学课本人物”为话题向网友征集人物点评。请你仿照示例从以下高中语文必修四的人物中选择两个最令你感动的人物,分别写一句点评的话。要求:形式工整,可不完全拘泥于示例句式。(4分)
窦娥
鲁侍萍
哈姆莱特
廉颇
蔺相如
苏武
张衡示例
人物:大堰河
点评:用勤劳打点悲苦岁月,以爱心彰显善良人性(1)人物:__________点评:
(2)人物:__________点评:
参考答案:窦娥
六月飞雪怨气冲九霄,三堂会审贞节昭人间鲁侍萍
温情被虚伪掩埋,心灵因仇恨坚强苏武
北海牧羊十九载茹毛饮血节难辱
南雁传书一朝还汉节毛尽气不屈(形式工整2分,内容符合人物精神2分)9.下面是某班级针对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进行辩论赛的辩题:正方论点:“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是一件好事。反方论点:“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不是一件好事。请你代表反方针对下面给出的正方辩手的辩词写一段辩词,100字左右。正方辩手:“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是一件好事。因为每个人都无法拒绝成长,就像每个人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动。成长无所谓好坏,成长的本质是变得复杂。人类的青少年期长于所有的其他动物,正是为了建立成长中的主观世界。可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总有一道沟。掉进去,是挫折;爬出来,是成长。我们讨厌这沟,我们讨厌那将我们打击得粉碎的东西,可是当我们把这碎片拾起、放进自己心中时,我们复杂了,成长了。当然,你可以选择在被击碎之后坐地哭喊,因为你讨厌拾起那些碎片,可这对你来说是件好事吗?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完美,万物皆有裂痕。但那又怎样?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反方辩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我们终将都会成为自己讨厌的人,是一件坏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当你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是件坏事,原因是你居然成为了其他人,那你自己呢,说好的做自己呢,不是要做不一样的烟火吗?为什么到了最后,我们就只能在我们见过的几种人当中选择自己,选择的还是自己最讨厌的人!也许自己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模样,成为了父母想要的样子,身边的朋友也说你这样挺好的。可是你这是你想要的吗?说好的不将就呢?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特殊场合的运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辩论的论题和正方、反方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然后结合自己对正方的把握和分析,提出自己观点,然后充分论述自己观点的可靠性,这样才能说服人。例如反方的论述可以有如下参考:当你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是件坏事,原因是你居然成为了其他人,那你自己呢,说好的做自己呢,不是要做不一样的烟火吗?为什么到了最后,我们就只能在我们见过的几种人当中选择自己,选择的还是自己最讨厌的人!也许自己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模样,成为了父母想要的样子,身边的朋友也说你这样挺好的。可是你这是你想要的吗?说好的不将就呢?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如一个没有高尚精神支撑的躯壳,不可能令世界各国产生尊敬和向往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的未来绝不是西化,③___________________。这不在于发展阶段的差异,根本在于文化DNA的不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必然是“中国特色”。参考答案: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能答出文化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即可)
②一个没有优秀文化传承的国家(注意运用“一个……的国家”的句式
③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能答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等意思即可)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道题考查上下文衔接。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本段阐释“”。第一空根据前面一句“”和后面“”等信息,可知要填的内容是
,即“”。第二空据后面说的“”,可知前后两句是
关系,所以要填的是“”。第三个空由后面一句中“”可知要填的内容与前一句也是
关系,根据前一句“”,可以推知第三空要填的内容应是说。
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477-2024发制品维护图形符号
- 2024年度融资合同:甲方提供资金支持给乙方3篇
- 2024年度物业管理与服务质量合同2篇
- 2024年度环保设施升级改造项目施工合同2篇
- 2024年度大学宿舍管理员劳务协议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知名画家作品所有权转移
- 《宝洁公司的介绍》课件
- 《地震模拟运动平台》课件
- 《伤口的处理》课件
- 2024年度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服务合同
- 安全:不乱吃东西
-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课件
- 角膜移植的护理与术后康复
-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领课件
- 30道医院眼科医生岗位高频面试问题附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基层管理者的沟通与协调技巧
- 周大福工作总结和计划
- 伤口评估与记录测试卷附答案
- 如何进行品牌传达和品牌推广以塑造企业形象
- 脊髓电刺激术护理查房课件
- 2024年浙江省自然资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