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龙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A/06/wKhkGWcGqmWAQRgjAAIpIlQ-XAc096.jpg)
![湖北省随州市龙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A/06/wKhkGWcGqmWAQRgjAAIpIlQ-XAc0962.jpg)
![湖北省随州市龙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A/06/wKhkGWcGqmWAQRgjAAIpIlQ-XAc0963.jpg)
![湖北省随州市龙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A/06/wKhkGWcGqmWAQRgjAAIpIlQ-XAc0964.jpg)
![湖北省随州市龙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A/06/wKhkGWcGqmWAQRgjAAIpIlQ-XAc09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随州市龙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现代文阅读(15分)圣诞的钟声(荷兰)希瑟?迪桑
教堂的钟敲响了19点。从教堂传来的乐钟声让她想起了那首《圣诞的钟声》。约翰娜仿佛又听见了有人在她耳边唱:“我听见了圣诞的钟声……世界和平,人人友善。”约翰娜把头压在冰冷的窗玻璃上。真是太滑稽了:世界和平?自从四年前德国人入侵荷兰后,这里就再没有过和平。不管什么时候,这四年来鹿特丹的每一条街的街角都有德国士兵把守。她现在就看见了一个,那个士兵正把一颗糖放进嘴里。今晚——平安夜,爸爸将要离开家,前往火车站,坐火车到劳工营去工作。鹿特丹所有的成年男丁都得去。“圣诞快乐,约翰娜!”当约翰娜把鞋放到爸爸的手上时,爸爸笑着对他说。“圣诞快乐?”约翰娜哭道,“你怎么说这个?这是最糟糕的圣诞节!”爸爸俯下身来,给鞋带打了三个结。当他必须出远门时,他就这么做。到火车站要走30分钟。“约翰娜,”他说道,“有时候事情并不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但我们仍须争取好的结果。”他打开那个证明他是一个医生的证件。“有了这个,我的待遇就不会太糟糕。你明白吗?这将会是一个快乐的圣诞节。”爸爸放下证件,把约翰娜揽入怀里。“从今以后,你就是妈妈的好助手,对吗?”约翰娜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点头。爸爸穿上外套,戴好帽子,提起行李包,笑着向家人挥挥手,然后走出了家门。约翰娜觉得胸口堵得慌。这是最难受的事情——因为20点后全鹿特丹就开始宵禁,他们不能到火车站去送他。值勤的士兵已经接到命令,射杀任何20点后出现在街上的人。约翰娜再次靠在厨房的墙上,呆呆地看着餐桌旁那个属于爸爸的位置。突然,她模糊的视线瞥见了某个东西。“哦,不!证件!”她失声喊道。她捡起地面上的证件,惊叫道:“爸爸落下了他的医生证明!”全家人顿时慌作一团。妈妈从约翰娜的手上接过证件,紧紧咬着嘴唇。德里克拿过证件,说:“我送去给爸爸。”约翰娜一把从哥哥手上抢过证件。“我跑得比你快!”妈妈和哥哥还没反应过来,她就跑出家门,冲到了街上。这时,教堂的钟敲响了19点半。如果我不停地跑,我一定可以回来。约翰娜想。虽然她觉得自己的肺要爆炸了,但她不允许自己停下来。终于,她踉跄着来到了火车站的月台。几百个男人挤在月台上。她心急如焚地在人群中搜寻爸爸的身影。她觉得似乎过了几个小时。终于,他发现了一双鞋——鞋带打着三个结的鞋。那双鞋准备登车了,约翰娜向那双鞋挤过去。就在那双鞋登上火车时,约翰娜用尽全身力气喊道:“爸爸!”同时她把那本证件高高举了起来。约翰娜感到爸爸的手伸了过来,向她靠近。终于,他碰到了她的手,拿走了证件。但没能再说上一句话,他就消失在人群当中。约翰娜不敢再做逗留,转身拨开人群,跑出了火车站。跑在黑漆漆的街道上,她在心里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要回去!我一定要回去!”她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了。风在她耳边呼呼作响。“当……”20点的钟声敲响了。离家还有几条街。约翰娜一咬牙,又加快了速度。不能让他们抓到我,不能让他们抓到我!突然,一个德国人的声音从黑暗中传出来:“你在干什么?”约翰娜觉得自己的心几乎破膛而出。她喘着粗气转过身。是那个吃糖的士兵。“你在干什么?”他又问了一遍。约翰娜的泪水流了下来。“爸爸需要他的医生证明。我跑去火车站送给他……我刚从火车站回来。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跑了。抱歉!”德国士兵看着约翰娜抽噎。“你住在哪儿?”“就在学校旁边。”“哈,正好在我的暗堡旁。”他说道,“我和你一起回家吧。”约翰娜张大了嘴巴。她看着德国士兵,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走得很慢,似乎是有意让约翰娜喘口气。几分钟后,约翰娜回到了家。德国士兵一直陪着她到家门口。“不要再违反宵禁的规定。”士兵说道。约翰娜点点头。士兵用德语说道:“晚上好!还有……圣诞快乐!”在远处,乐钟奏响了音乐:“世界和平,人人友善。”“圣诞快乐!”约翰娜笑着回应。士兵朝她挥挥手,转身离去。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略有删节)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约翰娜的爸爸在临走时“给鞋带打了三个结”是属于细节描写,约翰娜正是发现了鞋子上的三个结才在人海中找到了爸爸。B.约翰娜跑到火车站后,却发现火车站月台上是一个拥挤不堪的场面,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约翰娜此时寻找父亲的艰难。C.约翰娜在奔跑回家的路上不断地说“我要回去!我一定要回去!”体现了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小女孩约翰娜具有顽强的求生意志,同时也为结尾埋下伏笔。D.爸爸拿走了证件,但没能和约翰娜再说上一句话,他就消失在人群当中,这是因为爸爸受到了德国士兵的监视,不敢说话。E.约翰娜是小说的主人公,她机灵聪明,但小小年纪就饱受战争的痛苦,既是战争的见证者,又是战争的受害者。17.本文以“圣诞的钟声”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小说的情节发展在结尾出现了逆转,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6.B
D17.(1)“圣诞的钟声”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圣诞节这天,教堂里的钟声分别在三个时刻敲响,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清晰地呈现了小说的发展脉络。(2)“圣诞的钟声”在文中响起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更接近宵禁的时间,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圣诞的钟声”笼罩全文,是一种呼唤和平、讽刺战争的信号,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答对1点给1分,答对3点给4分)18.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德国士兵放过了违反宵禁的约翰娜,正是因为约翰娜的眼泪唤起了德国士兵的恻隐之心,她对父亲的诚挚孝心感动了德国士兵,圣诞节的钟声唤醒了他的良知;(2分)这说明了人性的复杂,即使是战争也掩盖不了人性的善良;(2分)作者这样安排结局,进一步升华了“爱好和平,人人有善”的主题。(2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B.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D.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B.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C.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参考答案:1.B2.D3.C1.试题分析:B项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晚唐就不再流行了。本小题逆推错误。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A项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C项信源在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C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陶。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义代武镇成都,英义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义,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认为……奇妙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D.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5.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3分)()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陶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D.由于郭英义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5分)(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5分)参考答案:4.C(“过”应解释为“拜访”。)5.D(①句表现杜甫文章打动玄宗,玄宗授给他官职。⑤句表现杜甫放纵不羁。上述二句不能表现其凄苦人生。)6.B(“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错。原文是“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意思是他们没有获取功名,只是平民时关系就很好。)7.文言翻译(1)“你父亲严挺之竟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急躁暴烈,却也不认为他忤逆。(翻译出大意2分,“乃”1分,“虽”1分,“忤”1分)(2)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翻译出大意2分,“尝”1分,被动句1分,“旬日”1分)附文言文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名为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名为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名为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杜甫在天宝初年应考进士科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他来考试文章,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召兵马。杜甫趁黑夜从京城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在做平民时就和杜甫很友好,这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陶被打败。第二年春,房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发怒,贬房琯当刺史,杜甫也外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自己背柴火采集野菜,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过了好久,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衣与鱼符袋。严武和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情褊狭急躁,气量窄小,依仗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对严武说:“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急躁暴烈,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里种竹植树,靠着江边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农夫村翁一起亲昵地游逛,没有拘束。严武拜访他,他有时连帽子也不戴,他就是这样傲慢放荡。永泰元年夏天,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到了郭英义代替严武镇守成都,郭英义是武人,性情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于是游历东蜀投靠高适。刚到高适就死了。这一年,崔宁杀掉郭英义,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大乱。杜甫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出三峡,还没停船江陵又发生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姓聂的县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喝白酒,在一个晚上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去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去安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7题。(共12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节选自庄子《逍遥游》)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分)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臣以供养无主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鹏之徙于南冥也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C.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16.从这段文字对大鹏的描写看,你觉得大鹏达到了真正的逍遥了吗?为什么?(2分)
▲
▲
▲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分)
▲
▲
▲
⑵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分)
▲
▲
▲
⑶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分)
▲
▲
▲
参考答案:⑵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2分,关键词为“险衅”,“夙”)⑶自古以来,富贵而姓名埋没不传的人,多得不可胜数,只有那些卓越、不同寻常的人才被后世称颂。(2分,关键词为“摩灭”“非常”“称”)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宽恕。C.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6.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3分)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3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分)
参考答案:5.(3分)B(借出、借给)6.(3分)C(A项①句不是直接表现“博学”B项②不能表现师鲁“敢为”D项两句均与题干不符)7.(3分)C(“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这一说法错。)8.(9分)(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3分)第一个“是”(动词,肯定),第一个“非”(动词,否定),“务”(务必、一定)三处,一处1分。(2)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3分)“见……于”(表被动),“所以”(两个均为“原因”),“卒”(副词,最终),一处1分。(3)(对)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3分)“定语后置”,“节度”(动词,节制、调度),“不果”一处1分。参考译文: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和顺境,面临灾祸和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臣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泾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他主张的军事备战的主张,述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处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对)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有病,缺少医药,抬到南阳求医。病好了,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四十六去世。6.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8—10题:《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
忧:担心,担忧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C.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弄翰:写文章D.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实现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敬慕之情。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3分)(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3分)(3)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4分)参考答案:8-10ADB11
(1)、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2)、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3)、如今我遇到清明的时代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或与理相违,于事相悖的事情),所以,凡是愚蠢的人,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了。8、
A
忧:为父母亲守孝。9、D
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10、
B
“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5分)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弈不为拙射变其毂率②。君子引而不发③,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毂率拉开弓的标准③引:张弓。发:发箭1、请简要说说孟子以高明的工匠和神射手弈都不改变技术标准为喻,意在说明什么?(2分)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3分)
参考答案:(1)意在说明教学标准不能因为从学者的能力不足而降低(2分)(2)“中道而立”就是做事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1分)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习者才智水平的高低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正是中道的体现。(1分)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启发到位又不要包办代替,这种恰到好处的指导也是中道的体现。(1分)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作为物理学家的他,只有物理才能激发他所有的活跃因素。虽然平时不苟言笑,但一遇到专业方面的知音他就会变得口若悬河。B.他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得生动,新鲜,现实感强。C.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家长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下围棋补英语学奥数,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商标权转让合同(品牌保护)
- 2025年度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调整及风险管理合同
- 用地申请书范文
- 2025年度创新型P2P借贷咨询管理服务合同
- 精准贫困户申请书
- 公务员对调申请书
- 电子杂志在电商营销中的应用分析
- 电子技术在智能医疗设备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度养殖场疫病监测与防控承包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融资中介服务合同
- 青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选聘3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L∕T 617-201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 信息技术基础ppt课件(完整版)
- 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共16张PPT)
- 钢琴基础教程教案
- 电子课件-《饭店服务心理(第四版)》-A11-2549
- 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课件(PPT 111页)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 自来水业务办理授权委托书
- 电子商务客户服务ppt课件汇总(完整版)
- 2022危险化学品及石化化工项目必须进园区的规定文件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